2018版毛概第十一章第一节PPT
合集下载
毛概十一章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二部分实现共同富裕

1、“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 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 穷” 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 共同富裕” 3、“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 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 主义”
——邓小平
所以我们要坚信:
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保证共同富裕; 只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才能充 分显示出优越性,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 护和支持。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 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和根本原则。 ——邓小平
历史行进的巨轮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 社会
社会主义 社会
私有制下必然产生贫富悬殊、两极分化问题 社会主义确立公有制为主体,是与以往一切旧 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 越性的重要体现。
你认为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致力于 解决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致 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内在要求, 是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贯目标。
成就
不足和目标 不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
2015年中国国民生 产总值已超过67万亿 元,一大批重要工农 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 首位,经济总量跃居 世界第二。
当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 中国的果断决策 和政策效应 ,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 极评价。许多外国政治家、学 者认为,“包括‘制度优势’ 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 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实现共同富裕共同ຫໍສະໝຸດ 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
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 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 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同等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 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体现 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和 目标。
简约党政风毛概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PPT模板

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顶层设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 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01 “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完整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四个全面”是党在探索的经验、积累的规律基础上的整合,是在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
02 运筹帷幄,从履新之际就已开始
• 202X年11月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02X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 202X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202X年10月8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02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
完善。
03 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
义国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第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全面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
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 小康。 踏访河北阜平“看真贫”,给独龙族乡亲们回信希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延安座谈“革命老区 脱贫致富”,从就任总书记之初到羊年春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 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这一系列论断, 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全面深化改革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01 “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完整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四个全面”是党在探索的经验、积累的规律基础上的整合,是在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
02 运筹帷幄,从履新之际就已开始
• 202X年11月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02X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 202X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202X年10月8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02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
完善。
03 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
义国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第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全面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
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 小康。 踏访河北阜平“看真贫”,给独龙族乡亲们回信希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延安座谈“革命老区 脱贫致富”,从就任总书记之初到羊年春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 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这一系列论断, 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毛概11章

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浙江东阳花园村
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协调
目录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协调
(单位:万人) 大专及以 上, 4571, 4% 高中和中 专, 14109, 12% 未上过学, 8950, 8% 扫盲班, 2143, 2%
小学, 45191, 38%
使社会更加和谐;要充分调动
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 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过程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任务,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为我们提高执政党的五种能力之一。 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这一《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 则和重大部署。
中国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
道家
阴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中国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
墨家
兼爱、非攻、爱无差
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 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爱人若爱其身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 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 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初中, 42989, 36%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协调
2000年,世界 卫生组织在对 191个会员国进 行的医疗卫生评 价中,我国排在 第188位。
毛概第十一章

•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
•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 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
中特 理论
第十
四讲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 积极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 系的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服务 • 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 •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事业的根本力量
中特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理论 第十 四讲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中特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民族人民内部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
加以解决。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1、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 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 主体和基础。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2、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
理论 第十 四讲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其次,是由工人阶级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再次,是由工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历史地位决定的。
•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 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
中特 理论
第十
四讲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 积极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 系的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服务 • 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 •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事业的根本力量
中特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理论 第十 四讲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中特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民族人民内部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
加以解决。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1、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 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 主体和基础。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2、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
理论 第十 四讲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其次,是由工人阶级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再次,是由工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历史地位决定的。
毛概第11章课件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
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而“本质
属性”,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事物的本
质在一定关系中的表现,既反映事物的根
本性质,又反映基本特征,从这两个方面
区别于其他事物。
精选可编辑ppt
41
准确把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本质属性
精选可编辑ppt
4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关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理解和把握:
精选可编辑ppt
48
• 第一个层次是根本的指导方针,即“坚持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 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精选和可编谐辑p社pt 会最根本的要求。 49
第二个层次是总体要求,即“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 史任务和逐步实现的持续过程,不可能一蹴而 就。
•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远大目标,也是 现实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
精选可编辑ppt
43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 原则和目标任务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精选可编辑ppt
39
b. 实践意义P237-239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 (2)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四位一 体的要求。 (3)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要 求。 (4)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的 要求。 (5精)选可维编辑护ppt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40
毛概课件第十一章

前页
后页
我国历史上的和谐思想 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 思想。但是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 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孔子 “和为贵”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
墨子: “兼相爱”、 “爱无差”
前页 后页
《礼记· 礼运》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前页
后页
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
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前页
后页
2、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 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 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 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 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 选择。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 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必然 性):
前页 后页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 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 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 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 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 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 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 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 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 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前页 后页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 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 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 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
前页 后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 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 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 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 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 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毛概 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第二 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 的集中体现
• • • • 三队性质表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刘:一切为了群众,否则,革命就毫无意义 90年历史表明,我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 切,大于一切,实现好和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 庄严使命
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 高举爱国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 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 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统一服务,为维 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二 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 党的领导是核心,保证方向,和前途,发挥作用 • 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凝聚力和感召力,统一和振兴的动 力 • 巩固思想政治基础,——党的领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 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 16字方针
第三 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族人民自己的利益,创造美好生活 的共同事业,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价值的主体, 创造价值,享受价值 • 人民群众建设和创造特色社会主义,当然也是发展成果的 享受者 • 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 本保证
二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特色社 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 1、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 马克思:未来生产力的发展迅速,生产是以所有人的富裕 为目的 • 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 以往的社会不可能实现,公有制才能共同富裕
• 2、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不是共同贫 穷,而是共同富裕。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毛中特课件第11章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矿难启示录
启示一:不要真的以为矿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客观方面(诸 如环境、意外等),其实绝大多数矿难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统筹 区域发展 统筹 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 城乡发展
统筹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要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推动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神文明协调发展, 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发 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第一, 第一,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性质。 性质。 第二, 第二,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神文明的关系。 神文明的关系。 第三, 第三,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