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第5单元16.2《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全部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全部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和动物的标本,分析其生命特征。

1.2 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生物的分类依据、生物的命名和生物的多样性表现。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分类实践,识别不同种类的生物。

第二章:植物的生活2.1 植物的器官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器官,分析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2.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发育和植物的周期。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分析其发育特点。

第三章:动物的生活3.1 动物的器官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教学活动:观察动物的器官模型,分析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3.2 动物的生长发育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学内容:胚胎发育、幼体发育、青春期发育和衰老过程。

教学活动:观察动物的生长过程,分析其发育特点。

第四章:微生物的世界4.1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如微小、无细胞结构等。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教学活动:观察微生物的标本,分析其生命特征。

4.2 微生物的应用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和微生物的病原性。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微生物实验,观察微生物的作用。

第五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5.1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目标: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如孟德尔定律。

教学内容:遗传的因子、遗传的规律和遗传的概率。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遗传实验,观察遗传规律。

2019年苏教课标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六章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共27张PPT)精品物理

2019年苏教课标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六章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共27张PPT)精品物理

蕨类化石
这些化石有规律地出现 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 真是地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 程。
(二)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除了 化石之外,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 胚胎学等方面的研究也为生物进化提 供了证据。
(三)同种生物的进化 ——马的进化历程
活动二 :4人小组,阅读教科书第59页 马化石的图文资料,探讨:
马 万年前
(四)一类生物进化为另一生物的化石证据 ——始祖鸟
活动三:4人小组,阅读教科书第60页始祖
鸟化石的图文资料,讨论:
1.始祖鸟化石证明了什么?它有哪些特点可 以证明此结论?
2.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 行类?
3.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什么规律?生物的 进化又有什么规律?
对比始祖鸟和鸟类
苏教版《生物学》 八年级上册
第16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的证据
活动一:4人小组,阅读教材 58页和63页,想一想:
1.什么保叫存化在石地?层中的古生物的 遗体、遗物和遗迹。
2.根据定义,化石可以分为 哪几类?白板上展示的图片分 别是哪一类化石?
3.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唯一 证据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 证据?

祖 5000万年前 1、从始祖马到

现代马,马的生
活环境发生了什

么变化?
趾 马
4000万年前
2、从始祖马到现
代马,马的体型、
三 趾 马
四肢、趾分别发 生了什么变化?
2000万年前
3、通生进 发 有应向化 现 什环进历 生 么境化程 物 特的。, 的 点我 进 ?
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必记知识点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必记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必记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第5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14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出芽生殖、营养生殖、组织培养。

进行出芽生殖的生物有酵母菌、水螅等。

2.无性生殖的优点:能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是否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否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3.植物依靠营养器官进行的生殖方式,叫营养生殖,方法有扦插(菊、月季、杨柳)、嫁接(柑、橘、桃、山楂、苹果)和压条(夹竹桃、桂花、石榴)。

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嫁接后的植株往往具有接穗的特征。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4.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叫做植物组织培养。

其优点:短期内生产出大批的植物;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培育出高产优良的新品种。

5.有性生殖是指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6.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包括果皮和种子。

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由子房里的胚珠发育而成。

其中的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

一颗花生中有3个种子,说明子房中有3个胚珠7.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有风力、水力、人和动物的活动、自身力量几种方式。

其中,豌豆种子靠自身力量传播,虞美人种子靠风力传播,苍耳果实表面有倒刺靠人和动物传播,睡莲靠水力传播。

8.家蚕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如:蚕、蚊子、苍蝇、蜜蜂等都进行完全变态发育。

消灭豆天蛾、菜粉蝶的最佳时期是幼虫期。

9.蝗虫的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生物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16.2生物进化的历程课件

生物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16.2生物进化的历程课件
7.化石证据显示,在绝灭之前一段时 期的恐龙,骨骼出现变形,蛋壳变得很薄, 因此卵中的胚胎容易受到威胁。支持假说B
课堂小结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生物进化 的历程
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是 化石
生物进化的 大致历程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判断题
× 1.考古学家发现,高等的动物往往出
恐龙绝灭之谜
恐龙曾经作为地球上的“霸主”达一亿多 年,但是,它们却在距今约有六千万年前神秘 地绝灭了。恐龙究竟为什么会绝灭呢?
假说A:大约六千万年前,小行星、陨石或彗星撞击 了地球,引起了海啸、火山爆发,导致恐龙迅速灭绝。
假说B: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绝灭原因是不能适应当 时的环境变化。
证据:
1.在墨西哥,人们发现了一个六千多万年 前由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 大坑。大的行星和陨石撞击地球会造成尘埃飞 扬,遮天蔽日,导致生物大量死亡。
4.现存生物中还有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 在进化过程中没有灭绝,并且分布还非常 广泛?
这些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由于能够适应环 境的不断变化。
色素C是其中一种。
2.科学家采用的方法是:
黑猩猩 马 果蝇 小麦 向日葵 酵母菌
比较生物之间细胞色素C的差异
可与C组的以成氨人推基的酸测细的胞差:色异差素 异越0 小1亲2缘2关7系3越5 近38
44
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酵母菌的亲
缘关系最远.
3.比较解剖学
外形差别很 大,但它们 骨骼的排列 是相似的。
形成化石的生物 越复杂越高等
两1.栖科类学化家石 采用的方法是: 越古老形
鱼比类化较石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成的的顺地序层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16章第1节生命的诞生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16章第1节生命的诞生课件

3.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连续 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 D ) A.脂肪 B.核酸 C.蛋白质 D.氨基酸 米勒等人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条件,成功 合成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4.与地球上生命起源第二个阶段相吻合的是( B ) A.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有机物的形成 B.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 胰岛素 C.原始生命的产生 D.原始单细胞生物的出现
知识点二 生命起源的过程
2.原始地球为原始生命产生提供的条件是( A )
①臭氧层的出现 ②高温 ③原始海洋 ④原始大气
电 ⑦氧气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⑥⑦
⑤紫外线
⑥雷
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的产生提供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物质条件— —原始大气,主要是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能量条件——宇宙射线、 紫外线、闪电、热能等;场所条件——原始海洋。
米勒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环境得到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说明在一定 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探究问题二 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例题2】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于( C )
A.原始大气
B.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一些自然
1.原始大气中含有 甲烷 、 氨 、 氢气 和 水蒸气 等。
2.在米勒设计的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装置中,用 火花放电
模拟原
始地球上的闪电,结果得到了多种 氨基酸 等有机小分子。
3.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由无机分子转变为 有机小分子 ;第二步是由
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 有机大分子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十六章第一节生命的诞生(共18张PPT)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十六章第一节生命的诞生(共18张PPT)

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 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图)
4、化学演化学说
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 质逐渐演化而来的。
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环境条件下, 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里,经过十分复杂 的化学演化过程,一步一步演变而成的。
原始地球环境的条件如何?
高 温
雷 电 紫 外 线
原始大气
有机物小分子
有机物大分子
(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原始海洋
原始生命
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 米勒模拟原始地 球环境的实验
米勒的实验证明了什么?
用米勒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结果生成了氨基 酸。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过程中,从无机小 分子生成有机物小分子的过程是完全可能的。
1953年米勒工作照
原 始 大 气
原始大气的主要 成分是什么?
甲烷、氨、水蒸气、 氢等
其中主要的一个特点是:
无氧气
无机小分子物质
生成
高温 雷电 紫外线
H2 H2O CH4 H2S HCN
有机小分子物质
形成
长期积累 缩合 聚合
氨基酸 等
蛋白质 核酸分子
有机大分命
原始新陈代谢 繁殖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各种生物
生物进化 原始单细胞生物
原始生命
化学演化
非生命物质
1、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 原始海洋
2、原始生命是由
非生命物质
逐渐演化而成的。 3、原始大气在 高温 、 紫外线 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 形成了许多有机小分子物质。
4、原始大气与现在的空气在成分上
有明显的差别,原始大气的成分
主要是( A ) A、水蒸气、氨、甲烷等 B、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C、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D、水蒸气、氧气、氮气等

(苏科版)最新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精品课件:16.1 人体的神经调节第1课时

(苏科版)最新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精品课件:16.1 人体的神经调节第1课时
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 经元
5.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B.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
“ ” 神经元——组成人 体神经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现在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经方面不容忽视的病症!
抑郁症
F
脑血栓
A
老年痴呆E
神经系 统疾病
脑肿瘤
B
D
神经衰弱
C
偏头痛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与互联网一样,人体的神 经系统也是一个信息的网络。
神经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也 是由细胞、组织和各个器官组 成的。
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怎样的呢?
观察神经元(神经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的装片,认识神经元 的结构。
大脑 脑干
灰质(大脑皮层) 脑沟 脑回
白 质
小脑
小脑
知识点归纳:
细胞体 基本单位:神经元
轴突
轴突和树突 树突


大脑
系 统
脑 中枢神经系统
小脑 脑干
组成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达标训练
1、神经系统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 和 周围神经系统 。
脑和脊髓是 中枢神经 系统。
2、 神经元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神经细胞
位,它又叫

3、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包括 细胞体 和 突起 ,
神经元功能是 :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冲动

4.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苏教版)全册教案

第五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难点: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说出植物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探究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教学过程第1 课时1、导入新课: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思考问题:(1)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你还收集到哪些植物图片?(学生上前展示图片)学生经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植物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植物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活动一:藻类植物(1)创设情境:一个学生出示一个水已经变绿的鱼缸,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引起其他学生们的议论,有的说是鱼排出的粪便染绿的。

有的猜水中生有绿色植物。

有的说是因为水中生有大量的藻类植物……(2)实验: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P25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A 你所观察到的藻类植物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B 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C 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D 对于藻类植物你还想知道什么?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①爱护实验器材②正确使用显微镜③仔细观察。

最后把学生中存在的有共性的问题拿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学习目标: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二、重难点:
重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
难点: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三、教材助读:独学课本P57—58页,画出课本中的重点内容。

1、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的结果。

2、化石是生物的、或,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等,结构越,生的越多。

据此可以判断生物进化的顺序。

3、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到;由到;由到。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四、探究质疑
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阅读课本P53页,资料分析
1.把资料1里提到动物的化石,按照其出现的早晚顺序排列好。

根据这些化石在地层里出现的早晚顺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从这些化石出现的顺序,能看出它们的结构复杂程度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2、在资料2中,图中显示动物的名称是什么?它和鸟类动物如——家鸽有什么相同点?它和爬行动物如——蜥蜴有什么相同点?它属于鸟类动物还属于爬行动物呢?
比较化石始祖鸟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始祖鸟是动物向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下表是5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比较,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
(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

(2)从上表看,人和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细胞色素C的
差异最。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组成比较,是从分子生物学方面为生物的提供了证据。

(4)、研究生物的进化时,用到的最常见的方法是法。

5.根据以上的资料分析,你能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作出怎样的推测?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进化方向:根据营养方式不同,分别向着植物和动物两个方向进化;
单细胞藻类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原始生命
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古代的鱼类进化成古代的,之后又出现了爬行类,
古代爬行类的一支进化成被覆羽毛的,另一支进化成胎生哺乳的。

2、右图表示的是“生物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代号所表示的生物类群:
A、 B、 C、 D、
(2).从图中可以看出,哺乳动物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

(3).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远或
近的关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4)1861年,在德国发现了一种始祖鸟化石,始
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______有相同之处,又和_______有
相同之处。

(5)事实上,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
多科学领域(如__ _ __、__ ____、_____ _和__ _____等)
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涉及许多研究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

(6)比较是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_______,认识事物的_________。

3.技能训练中哪些是支持假说A的,哪些是支持假说B的?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