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养生法
浅谈精神养生法在养生中的作用

浅谈精神养生法在养生中的作用精神养生法是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通过调志养生和调神养生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标签:精神养生法;养生;作用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流派较多,各有所长,主要有精神、饮食、顺时、减毒、修身、调气、进补和固精等学派。
各学派的养生学说自有体系,各有所长,又兼收并蓄,精神养生法可以保护和增强人的心里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方法[1]。
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法。
1精神养生养生,即休养生息,延年益寿,是指通过自我调养的方法来休养生息,达到心身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养生学,是指在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体生命规律,研究防病延年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精神养生,采用的是安神宁神息神等方法,守护心神安宁,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2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法,指通过精神层面上自我修养修炼,以期净化人的精神世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内经》养生思想[2],减少降低私欲贪念,改变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并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快乐的目的。
精神养生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
3精神养生包括调志养生和调神养生3.1调志养生法传统医学中有”心主神志”的说法,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志及思想活动。
调志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3.1.1清心寡欲:是指少”私心”少”贪欲”,要进行由主观主导的自我克制。
3.1.1.1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老子、庄子可以说是神志养生法的倡始人,他们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即为人要质朴,不要私心太重,欲望太多。
人生在世很难做到无私无欲,但私欲不可过多过高。
何谓”贪欲”,是指索取无度的欲望,贪欲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贪欲过度情况下,别人有自己没有会觉得痛苦,自己有了却没有别人的好也会痛苦,自己拥有了以后又开始想拥有另外的东西,周而复始地为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望而痛苦,因为总有你没有拥有或者无法拥有的东西。
情志调摄养生法

情志调摄养生法中医一、清静养神:清静养神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修性怡神法。
“性”是指人的性格和情操。
现实生活中,高寿的人多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其中有许多人情操高尚。
相反,急躁、焦虑、忧郁和愤怒的性格,常常使人疾病丛生或早夭。
讲究养生之道,必须注重道德修养,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首重养德。
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如阅读、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均能赏心悦目、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调神健身。
二、调摄情志: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生活中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不良的情绪,关键在于善于控制和调节。
常用的控制和调节情绪方法有以情制情法、移情法、升华超脱法、暗示法、开导法、节制法、疏泄法等。
切记不要把情绪压抑着,一定要找到方法发泄出来,这样对自己他人都好。
三、以情制情法:以情制情法主要有六种,分别是:⒈移情法:中医养生学家认为,当思虑过度心情不快时,应外出旅游或锻炼,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节消极情绪,使人陶醉在大自然里,以舒畅情怀,忘却烦恼。
⒉升华超脱法:是用理智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并投身到事业中去,也就是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
3.暗示法:暗示不仅影响人心理与行为,而且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
一般多采用语言暗示,也可以采用手势、表情或采用暗示性药物及其他暗号等。
⒋开导法:即是以解释、鼓励、安慰、劝勉的方法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战胜病痛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⒌节制法:即是通过节制调和情感,防止七情过激,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
⒍疏泄法:疏泄法很多,或找朋友解闷,或争辩一次或大哭一场等。
只要是能将心中不满的情绪渲泄出来,都不失是一个好办法,当然这些行为都不可以违法。
糖尿病的情志调摄保健法暗示解惑法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诱导病人“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产生某种信念或改变其情绪和行为,甚或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暗示疗法一般多用语言,也可采用手势、表情、暗示性药物及其它暗号来进行。
中医养生七法

中医养生,我国千百年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就向大家简单介绍。
1、顺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
其宗旨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调神养生:即调养精神,除四季调神外,还有养静藏神、动形怡神、移情易性等养神之法。
3、饮食养生:即提倡饮食有节、注意饮食卫生、克服饮食偏嗜和药膳baojian等。
4、惜精养生:即有节欲惜精、节房事
及注意房事卫生等措施。
5、健身养生: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拳术及各种气功和武术等,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
6、针灸推拿养生:针灸养生,通过针刺、灸火、推拿手法来刺激穴位、经络系统,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与baojian强身作用。
7、药物养生:中医认为,肾中精气虚衰和脾胃之气的不足是衰老的主要机理,所以补益扶正、提高免疫力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
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六字诀

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六字诀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六字诀,包括调息、运气、调心、修身、养性、调神。
这些六字诀是中医传统养生的核心要点,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达到促进身体健康、调整心态、提升内在修养的效果。
调息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功,通过调整呼吸节奏和深浅,可以达到调整身心状态的效果。
我们可以尝试深呼吸,吸气时慢慢蓄气,呼气时缓慢呼出,以达到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目的。
运气是指通过运动来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调节体内气血运行等。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坚持锻炼,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效果。
调心是指调整心态,保持一颗平和、宽容的心。
中医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过度的压力、焦虑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
可以通过冥想、放松音乐、读书等方式,舒缓心情,提升心理素质。
修身是指修养身体和心灵,追求内在的修养和道德品质。
中医认为,修身可以提升个人的气质和修养,使人更加有魅力和内涵。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养性是指通过调养身体,保持身心的平衡。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顺应天地之道。
可以根据四时的变化,调整饮食、作息以及穿衣等方面的习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调神是指通过精神修养,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中医认为,内心的宁静和调和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冥想、静心、听音乐等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能量,保持身心的平衡。
总之,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六字诀是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呼吸、运动身体、调整心态、修养身体和心灵、养护身心。
只有通过坚持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些六字诀给我们带来的健康和幸福。
因此,我们应该将其作为生活的指导准则,积极地进行实施和推广。
道家眼睛的养生方法

道家眼睛的养生方法
道家眼睛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闭目养神:道家强调静心冥想,通过闭目养神来达到身心放松、清净无为的状态。
在闭目的过程中,眼球可以自然地做些转动运动,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和紧张情绪。
2. 按摩眼周穴位:道家注重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相应的穴位。
通过对这些穴位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眼部营养状况,缓解视疲劳等不适症状。
3. 练习眼功:道家有专门的眼功锻炼法,包括眼呼吸凝神法、眼观鼻端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调节视力、增强眼神、舒缓神经等。
4. 饮食调养:道家注重食疗养生,认为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对于眼睛的保护,可以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A、C、E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胡萝卜、菠菜等。
5. 修身养性:道家强调修身养性,通过培养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来达到身心的平衡。
这种内在的养生方式同样适用于眼睛的保护,通过减少内心杂念和外界干扰,可以让眼睛得到更好的休息和恢复。
总的来说,道家眼睛的养生方法注重整体性和内外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共同作用以达到保护眼睛的目的。
如果你希望加强眼部保健,不妨参考道家的养
生方法,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锻炼。
但请注意不要盲目模仿或过度依赖某种特定的养生方法,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养生三大法宝

养生三大法宝——养精、养气、养神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生命有三个要素,那就是精、气、神。
而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也有三大法宝,那就是养精、养气、养神。
几千年来,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养生长寿经验,归纳为这三个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是健康长寿的基础;而我们中国人的三大养生法宝——养精、养气、养神,是对长寿之路更高深的总结。
在实行四大基石的基础上,大家还应当向三大法宝迈进。
一、日常保精方法1、什么叫精“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遗传物质,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另一个是食品化生的营养物质,属于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需要营养物质增补才能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此外,还有呼吸大自然的精气,与营养物质共同组成了后天之精。
2、养精的方法养精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节欲保精,切记“色字头上一把刀”。
养精首先要节欲,这是最关键的一种做法。
由于太多泄精,会泄掉人的精气。
按《黄帝内经》的话来说叫“积精全神”,认为追求长寿一定要把肾精蓄积在那里,作为生命的基石,就像水库有水才能源源不断地滋养农田一样。
这个精藏在肾里,肾有“生髓主骨”的作用,主管养育大脑、骨骼,肾精丧失了,骨头、大脑也就受到损伤。
所以人假如房事无节制,那就像一把斧子一样,是在砍伐我们自己的身体。
有人做了统计,中国历代皇帝加起来有402位,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皇帝的嫔妃太多了。
第二、进行经络推拿,促进精的生养。
中医认为,保精养精要经常推拿丹田。
丹田的正确位置是肚脐下1.5寸,肚脐下面3寸(4横指)有一个穴位叫关元穴,在关元穴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就是丹田。
大家可以两手交叠,用手掌心的劳宫穴按揉下腹,按揉丹田的位置,顺时针推拿60次,逆时针推拿60次,一般按120次,就会感到丹田温暖、发热。
同时,还要按揉命门穴。
命门穴和肚脐相对应,在人体的后背上与肚脐相对的正后方,方法同按揉丹田一样。
04精神、起居养生法

静坐时的呼吸——调息:
1、自然深呼吸。 2、呼息时,脐下腹部收缩,挤出肺底浊气。吸息时, 从鼻中徐徐吸入,腹部外凸。 3、呼息吸息,均使自然,均匀、细慢、深长。深吸气 时,微微运用意念诱导,促使吸入之气下行入腹, 呈现气贯小腹丹田的感觉。 4、要求排除杂念,集中意识,精神内守,放松安宁, 达到入静的境界。 调息的极功,能做到无呼吸的状态,气息仿佛从全 身毛孔出入,初学的人,不可有意去求,应听其自 然。 先用短呼吸练习纯熟,渐渐加长,最长时每一呼一 吸约能占时一分钟, 呼吸时应用鼻,口宜噤闭,舌抵上颚 。
病例分析
刘某最近总觉得自己肚子痛,做了胃镜检 查后又没发现有什么大问题。尽管吃了药, 可疼痛还时不时骚扰一下让他郁闷万分。经 中医师问诊得知,刘某由于工作忙,同时想 减肥,常常是在10~11时吃一顿,作为早餐和 中餐。 请结合十二时辰养生法分析刘某胃部不适 的原因,应如何指导其养生?
病例分析
因时睡眠
“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睡眠质量的评判 入睡快 睡眠深 无起夜 起床快 精力旺
睡前准备
饮食、饱食勿卧
保持心境平和 睡前热水泡足“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 自我按摩 睡前饮水
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 南麓。大别山龙脉彼起此伏,象舞龙般一直舞 到蕲州镇,弯弯曲曲、非常生动;浩浩荡荡的 长江水,就象一条玉带轻飘流过蕲州,然后缓 缓东流,呈现环抱形状,又被巴水、湍水河兜 裹,成为“水抱格”。它的西北方有桐柏山和 大别山挡住西北风,形成“环山格”。所以蕲 州镇是一块“山环水抱”的宝地。(东长安街 –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养生之道,养神先行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养生之道,养神先行《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何来”。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调节情绪,使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神补是通过自我管理,掌控自己的身体和欲望,让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古代神医扁鹊主张“养心先调神”,他提倡淡泊名利,不求闻达,追求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和谐。
人生,只有让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完美融合,才是阴阳平衡的完整理念。
1、养生先养神人生自是有情痴,要做到“养心调神”非常不易。
而情绪活动与身体的健康却联系得十分紧密。
也就是说,人的心理精神因素对身体健康有超过生理因素影响的程度。
从事临床内科50年的朋友说,很多的病都是由情绪心理造成的。
比如心因性的头痛及消化化不良等。
再比如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的产生和加重,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
“我没有什么养生秘诀,非要让我总结,只能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心态平和、常用脑子、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和定期查体。
”中医泰斗李辅仁,97岁的时候,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说起话来仍是声音宽厚底气十足,长寿的秘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我从来不抽烟,不喝酒,而且不吃任何保健品。
” “我几十年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伤人,不记仇,不报复,只在事业上不断努力。
” 他一直本着“将心比心”的原则做事,多做些好事少些遗憾。
2.养神情绪先调整传统医学所称的“情志”,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反应。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情志养生法,是指自己通过对情绪的自我调节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而健康长寿的方法。
谁的人生都是不如意事十有七八,就看你的心怎么想,再苦再难也要往前走。
那就要看得开想得开放得下,“怎么过都是一天,” 笑比哭好。
喜怒哀乐由心生,人生要快乐,心就先快乐!现代医学实验证实,不良情绪是“促癌剂”。
如果长期处于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中,患各种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甚至会导致癌变。
林清玄说“这世间真的有人找到过幸运草吗?也许,世界上根本没有幸运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神养生法。
调神养生法,即调养精神,调节情志,使情绪稳定,心情舒畅,从而使身心健康的养生法。
“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征象的概括;狭义的神指以情志、意识、思维活动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
调神养生法重在指后者。
由于人的精神活动是在“心神”的主导作用下,脏腑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综合反应,所以调摄精神情志包括清静养神、四气调神、气功练神、节欲保神、修性怡神等多方面。
清静养神:
清静养神,指保持心神宁静、思想安定、专心致志地从事工作与学习。
包括:
①少私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要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如果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欲望过高过多,达不到目的,就难免会产生优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久而久之必然扰乱心神的清静,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
故日“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若能减少私欲,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少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境坦然、心情舒畅,即神气清静内守,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②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神用专一而不杂,可驱逐烦恼。
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凝神敛思是保持心思清静的良方。
欲取得保养心神的良效,必须具备光明磊落的胸怀,志有所专的品德。
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精神愉快,安详调和,不仅有利于工作和学习,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利于健康长寿。
③抑目静耳。
眼和耳是人体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感官,受心神的主宰与调节。
只有做到耳无妄听,目无妄视,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刺激,才能使神气内守而不过劳,维护身心健康。
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是指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般来说,有道德、修养好的人往往健康长寿。
由于品德高尚,不谋私利,讲究仁义,常做好事,必然人际关系良好,不愉快的纠纷大大减少,心情愉快,气机通畅,心神安宁,气血和调,从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可获健康长寿。
修身养性强调少私欲,除六害,以理收心。
除六害,即“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住妄,六者去妒忌”。
如果过分热衷名利,计较钱财,好色纵欲,成天沉醉于美酒佳肴,狂妄自大,嫉妒贤良,患得患失,心胸狭窄,必致心神不定,七情过度,百病丛生而伤身折寿,而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可望获得高寿。
恬淡虚无:
恬淡虚无,指生活淡泊质朴,心境愉快宁静,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虑的激扰。
养生者能做到恬淡虚无,则“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够神守于内,形全于外,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与长寿。
节制法:
节制法,是指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的养生方法。
节制法,包括遇事戒怒和宠辱不惊。
“怒”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它不仅损伤肝脏,还会伤心、伤胃、伤脑等,导致各种心身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制怒之法,首先是“以理制怒”,即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冲动。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可怒之事,但若在发怒之前,考虑一下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发怒并不能解决问题,常可理智地控制自己过激的情绪。
其次,可用“提醒法”制怒,即在自己的案头或床头写上“息怒”、“遇事戒怒”、“忍”等警言,随时提醒自己勿乱发脾气或大发脾气。
再次,要怒后反思,即每次发怒后,冷静地思考一下,这样处理是否得当,并吸取教训,逐渐克服遇事易怒的毛病。
“宠辱不惊”,是指对于个人的任何重大变故,都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使情感活动不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就能保持身心的健康。
宣泄法:
宣泄法,指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方法宣达、发泄出去,从而尽快恢复心理平衡的方法。
宣泄法主要包括直接发泄和疏导宣散等方式。
直接发泄,即在遭遇不幸或挫折或不平时,可以向亲人或朋友或领导及上级机关一诉衷肠;也可以痛哭一场或引吭高歌,或大声呼叫;还可以将心中的苦闷写出来,等等。
通过以上方法,将内心的优郁、悲痛或烦恼发泄出来,从而达到精神的宁静和愉悦。
或者当出现不良情绪时,也可以借助于他人的疏导,把郁闷在内心的苦恼宣散出来,通过交友谈心,互相帮助,启发诱导,解除烦恼和苦闷,恢复心理平衡。
移情法:
移情法又称转移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进而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
或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以恢复正常心境的方法。
转移法包括升华超脱、移情易性和运动移情等多种方法,升华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用理智驾驭情感,全身心地投人到工作或学习中去,用工作或学习的成绩冲淡过去的不快,寄托自己的情思。
这是排除不良情绪、保持稳定心态的重要保健方法。
超脱,即在思想上把某些事情看得淡一些,在行动上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
通过散步、旅游等活动驱除烦恼,使精神振奋。
移情,即排遣情思,改变内心情绪的指向;易性,指改易心志。
通过排除内心的杂念和抑郁。
改变不良情绪和习惯,如通过琴棋书画、观剧听戏等,排解不良情绪,恢复正常心态,或者通过运动锻炼,如打球、游泳、拳击、赛跑等,发泄胸中的苦闷,转移注意力,用肌肉的紧张抵消精神的紧张,使人除去烦恼,心情愉快,更加精神饱满。
陶冶法:
陶冶法,指在闲暇、业余时间,通过多种情趣高雅、动静相参的娱乐活动,以怡养心志,舒畅情怀,忘却或克服不良情绪,调节精神情志的方法。
陶冶精神情志的具体方法很多,如音乐欣赏、书法绘画、弈棋垂钓、唱歌跳舞、读书赋诗、种花养鸟、旅游参观等。
在众多方法中,以音乐欣赏和书法绘画最为有益,当然,这些都需要根据年龄、性别、文化素质、经
济条件、艺术修养、个人察性及地域环境等不同情况,有选择地合理运用,才能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情志制约法:
情志制约法,指通过多种方法和措施,消除和干扰过激或不良情志对人体的损害,达到调和情志的目的。
情志制约法包括抑情顺理、情志相胜及情志导引。
抑情顺理,即通过他人的语言开导,“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使其明达事理,或者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以理智驾驭美容护肤情感,制约过激或不良情志的伤害。
情志相胜,是根据情志与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以一种情志活动来调节与控制另一种情志活动,从而达到消除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悄志的目的。
如通过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等“以情胜情”的独特方法,起到调节情志的作用。
情志导引,是通过修炼,创造一个良好的心境,从而消除不良与过激情志对人体的损害。
如彭祖情志导引法、静神冥思法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