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模式分析及热源热网优化节能技术
供热企业能耗分析和节能措施(2)

集中供热企业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目前我国供热企业运行效率偏低,能耗过大,供热成奉偏高的问题和矛盾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其中理论数据和供热系统不匹配,热力设计和供热运行相互脱节,缺乏一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供热企业现状的具体节能降耗途经和措施等则是问题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一、能耗高的原因分析1、供热过度的原因:1)由于我国的热费一直按供暖面积收取,导致热用户不关心供热能耗,特别是室内温度超过24℃时开窗放热造成了能源的浪费,热量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只被看成一种福利,这也导致热用户缺乏节能意识;同时现在实行供热投诉机制,温度稍低,比如20-22℃也是满足要求的,但居民投诉不热,没办法只能提高供热温度。
小区的采暖方式比较杂,比如有的小区是普通挂式散热器,有的小区是地暖方式。
也就是所说的节能建筑和非节能建筑。
两者的热量需求是不一样的。
山东大学论文《地热供地板采暖最佳供回水温度的确定》中指出,请看下表2)建筑节能通过实地的测算发现,近期建设的建筑物,其建筑节能标准已经达到了25W/m²,还有很多建筑的能耗水平已经达到了20W/m²,这非常值得一提。
实际测算中还发现,供热供暖的差异的确会影响建筑物实际能耗水平的高低,尽管建筑物的年代不同,会影响到建筑的保温水平,但是这种差异并不大,如果再不考虑管网热损失因素,相比计较而言,集中供热的耗能量更大。
二、供热企业节能措施4、在供热企业内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技的良好风气。
使“科技是*生产力”的思想观念在广大热力工作者的头脑中深深扎根,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并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供热企业的技术人员要加强节能降耗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并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本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大力开展节能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在水质、炉渣含炭量、失水率、设备开机率、变频设备利用率、无功补偿系数等主要技术指标的管理上,供热企业的技术人员要定期检验、检查,对不达标的技术指标要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集中供热热网系统节能分析

集中供热热网系统节能分析明涛(鹤岗市热力公司,黑龙江鹤岗154100)应用科技喃耍]本文对热网管道热损失、热网水力失调度、热网实施变流量运行、热网运行补水牵进行了节能分析,并提出改造和完善的节措施。
[关键词]供热热网;节能;分析集中供热系统的能耗主要由热、电、水几部分组成。
其中热、电、水在整个能耗中所占比例在98%以上,所以在供热运行中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是供热企业节能降耗的主要途径。
1热网管道热损失分析供热系统的热能输送由管网承担,管道敷设有架空、管沟和直埋三种方式。
冀热能损失主要产生原因是由于管道保温不好或管道附件未保温造成的,管道保温不好和管道泄漏时介质带走热量损失。
一次网高温水所占比例很大,占总热损失的80%左右。
对于二次网低温水的热损失,主要是由于管网泄漏时热介质损失所带走的热量损耗,这部分损失在一次网总热量损失占的比例有700/o 左右,所以在二次低温管网的管理t.应以控制失水为主。
一般热网效率应大于90~95%,而架空和管沟敷设管道都达不到要求,其热损失远大于10%。
由于地沟不防水或失效,造成积水管道泡水,保温性能遭到破坏,其损失甚至大于裸管。
为了解决供热管道地沟敷设的种种弊端,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一些技术发达国家的预制保温管和直埋技术。
经过研究、试验、应用,1998年国家颁布了儆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
经过十余年的应用证明,供熟管道直埋敷设具有良好的节能效益。
主要表现在热损失小,节约能源。
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小于10%,是其他保温材料不可比拟的。
低导热率和吸水率,聚氨醋保温层9卜力口高密度聚乙烯防水保护壳,大大减:珍了供热管道的整体损失。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测试,“氰聚塑直埋供热管道”的热损失。
比普通保温材料保温得直埋管道,热损失刚氏400/o~600/o,聚氯醋硬质泡沫塑料保温管,是采用沥青珍珠岩、水泥珍珠岩敛保温材料的保温管热损失的25%~400/o,聚氨醋硬质泡沫塑料保温管,每千米降温1—2℃。
城市集中供暖的节能技术途径分析

城市集中供暖的节能技术途径分析【摘要】: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在节能型围护结构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建筑供暖系统的节能工作效果不十分明显。
因此,城市集中供暖的节能技术的开发迫在眉睫。
【关键词】:集中供暖节能技术节能分析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目前,我国能源浪费已是非常严重,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其中采暖能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采暖能耗一部分是由于供热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运行管理不到位导致,另一部分是由于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差,热损失严重及用户无自主节能意识,有私自放水放热现象导致。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节约能源已是供热企业的工作重点,它不但要求要有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还要求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措施及经济的运行方式。
目前,我国供热方式多种多样,集中供热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集中供热系统主要分为热源、热网、换热站和热用户四个技术环节,在供热期即将到来之前,对集中供热各环节的节能进行简要描述。
一、集中供热供暖系统简介住宅的供暖设备和系统,既是建筑节能的很大潜力所在,又是提高居住环境热舒适性的重要环节。
由于能源构成情况的变化,在某些地区,燃用天然气或其它燃料的单户独立式供暖设备和系统,会有所发展,这种设备和系统易于解决用户的直接经济利益与建筑节能的关系,即可通过经济利益机制推动建筑节能。
同时,由于系统规模较小,也易于解决集中系统室温冷热不均而造成能源浪费的难题。
尽管如此,由于其它诸多方面的因素,如能源的总效率、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建筑造价和住宅卫生条件等,决定了以城市热网、区域热网或较大规模的集中锅炉房为热源的集中供热供暖系统,仍将是城市住宅供暖方式的主体。
二、城市集中供暖的节能途径分析1、重视水力平衡、提高水力稳定性室外供热管网各并联环路之间的水力平衡是整个供暖系统达到节能的必要条件,可防止近热远冷、冷热不均现象的发生。
当管路阻力不平衡时,往往近处用户室温过高,需开窗散热,浪费能源。
浅谈优化供热系统以实现供热节能

浅谈优化供热系统以实现供热节能发布时间:2022-07-01T06:27:49.878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3月5期作者:张德奕[导读] 供热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一种有效的能源使用方式。
供热系统不仅要尽量满足居民的要求,张德奕天津市城安热电有限公司300204摘要:供热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一种有效的能源使用方式。
供热系统不仅要尽量满足居民的要求,而且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减少供热费用,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供热系统是由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所需的热源和热源构成的,所以供热系统的运行分为热源和供热设备两部分。
关键词:优化;供热系统;供热和节能;1.引言: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从工业到人民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能源。
自从人类步入工业时代,能源就变得非常重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环境也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因此,近几年来,能源节约的理念逐渐被提到了人们的视野。
城市供热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供热是保证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条件,随着气候的变化,城镇供热需求逐渐加大。
因此,对供热系统进行优化,以达到节能目的,既是顺应人类发展的规律,又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
2.供热系统分析2.1供热系统的能量消耗供热系统由热源、管网和热用户组成。
主要集中在集中供热系统中,其中热介质、热转换、传热和热消耗是系统的主要环节。
由于供热系统的热介质主要通过锅炉房和发电厂来实现,因此供热系统的能量损失形式主要与锅炉房和发电厂的相关设备有关,包括锅炉、清灰机械、鼓风机、水处理器和循环水泵;同时,它还包括管道设备、换热器、系统循环水泵及热力管网中相关部件在传热和传输过程中所造成的能量损失。
热用户的能量损失一般与散热器的性能密切相关,但在一定程度上,它也与实际建筑结构的隔热性能、温度因素和特定的室内环境密切相关。
2.2供热系统能耗评估供热系统能量消耗的评价主要从热能损耗、电能损耗和系统漏损三个方面入手。
集中供热二次管网节能技术措施研究

集中供热二次管网节能技术措施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供暖舒适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我国又实行节能减排政策,为此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供热技术,以达到舒适与节能相互平衡,本文将从用户端的舒适节能方面进行分析关键词:集中供热精准供热节能分析1 供热采暖的介绍1.1集中供热采暖现状集中供热采暖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冬季采暖方式,它是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大部分组成。
热源提供热量,通过热网输送到热力站内,在热力站内对热量加以调节、转换,在通过管网将热量输送热用户,以满足用户需求。
供热管路通过热力站将一个或多个小区内建筑连接在一起,此供热管路成为二次管网。
二次管网根据换热站位置及换热站所带面积进行二次网管网设计,它需要考虑换热站与建筑物的高差、建筑物本身的高度,为了保证用户散热设备在安全压力下运行,需要对二次管网进行分环供热。
同时随着小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广、面积大、管线长、管线错综复杂成为我国集中供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造成了热网运行调节复杂,二次管网水力失调严重,长期处于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状态,造成了极大的热量及电量的浪费。
1.2用户方的采暖现状目前用户方的采暖方式主要是地暖采暖和暖气采暖,在供热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用户采暖方式,作为供热设计的主要设计依据。
同时它也随着小区规模不断扩大,小区内管道的老化、腐蚀、生锈等原因造成严重的水力失调,使得部分用户室内温度无法达标,对用户造成困恼,无法达到即舒适又节能的效果,因此需要进行技术的改进。
2供热采暖技术的改进为了解决管网平衡、用户温度不达标等问题,同时做到节能,我们需要对供热方及用热方进行技术方面的改进,以达到舒适节能的效果。
2.1分布式供热方式面对区域广、面积大、管线长、管线错综复杂造成的热网运行调节复杂,水利失调严重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技术方面的改进。
分布式供热方式就考虑到了这些方面的问题。
分布式供热方式就是将大规模的区域分散,将一个换热站改为多个换热站就行供热,从区域及面积俩方面考虑,将整个区域分散成几个小的区域,在每个小的区域中心位置利用地下室、地下车库或空置建筑物作为一个换热站,在换热站内安装换热机组。
关于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设计中的问题及分析

关于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设计中的问题及分析摘要:随着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供热管网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供热管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集中供热区域迅速扩大,因此这就需要对供热管网进行优化设计。
目前,我国供热管网的规模逐渐扩大,造价成本高,影响的区域比较广泛,但是使用的周期和寿命比较短,所以,就导致了巨大的浪费,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因此,要合理分配热网用户,在供热管网的设计中优化方案,完善城市供热系统。
关键词:集中供热;官网;优化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居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也在日益增强,集中供热作为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城市化基础设施,规模逐渐扩张,但是因技术滞后、观念陈旧等原因仍存在很多问题。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热用户等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即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混合回路节能设计为例就热源的节能、热网的节能、热力站及二级网的节能等方面对城市集中供热节能设计进行简要探讨。
1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暖管网设计存在的问题1.1凝结水问题通过对多地供热管网设计调查发现,当前应用的集中供热管网蒸汽管道设计对于凝结水回收缺乏必要的考虑。
在集中供热过程中,供热凝结水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
凝结水不但会腐蚀管道,使管道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还将对供热管网的整体供热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使供热消耗大幅度增加,导致资源浪费,因此凝结水问题也是集中供执管网优化设计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设备、管道等材质质量不达标或者管道连接不牢靠、供热温度等等都是可能导致凝结水的原因。
除此之外在蒸汽管道中暖管不充分、不彻底,导致送出的蒸汽部分凝结成水,体积突然缩小,造成局部真空,周围介质将高速向此处冲击,也会发出巨大的音响和振动,导致凝结水回收管道产生水击现象,影响供热质量。
1.2分支设计存在问题对于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设计工作来说,因为其涉及到的用户比较繁杂,所以相对应的分支管网也就比较多,存在的分支相对而言也就更为复杂,因此,这些分支的设计也就增大了相关设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很容易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其设计的可靠性,在当前的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中甚至出现了分支管径大于主干管径的问题,这必然会对于最终的供热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干扰,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的研究及应用

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的研究及应用集中供热系统为城市提供热量,满足了居民对暖气的需求,给居民带来了便利,提高了生活水平质量,增加生活舒适度的同时也在向节能化城市推进。
但是,在进行集中供热力争达到节能目标时也出现很多技术问题、设备问题或管理问题。
因此,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其应用会面临各种问题,本文首先描述了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现状,其次探究了供热系统在运行工作时产生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的相关建议。
标签:集中供热;节能技术;主要问题;解决建议1、发展现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城市集中供热开始发展,当时,工业发展迅速,在各个地区都建立了热电厂,为电能生产事业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目前,集中供热的主要担当是热电联产,其中锅炉房是供热系统的主力军,其供热结构日益完善,电、空调、燃气是供热系统的辅助方式,总体来看,集中供热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结构也在日趋合理化,在冬季时,北方供热的主要方式是以煤为燃料提供热气,在南方,多以空调、电力进行取暖。
从目前的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现状来看,其技术水平、供热设备、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都在不断进步,使城市供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大大改变了供热能源的结构。
2、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中存在的问题2.1供热系统调节不当某些供热系统对设备管理十分简单,管理模式单一,没有从设备的运行参数考虑对其进行实时监控,更不可能对居民使用的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对设备的供热质量与水平无法及时准确的评断,给操作人员的调解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使其在工作时会带有主观性,無法准确调节热量。
除此之外,没有根据气候差异进行补偿措施,因此只能比较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进行热量调节,无法实现按需供热的要求,缺乏自动性和实时性,导致供暖前期与后期的大量热量的浪费,无法达到有效节能的要求。
2.2供热管网出现失衡现象目前很多供热管网都选择管沟敷设方式,该方式占地面积较多,在城市中运用具有一定难度,并且在城市中会存在很多拆迁项目,为资金的投入增加了难度。
谈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技术

20 12 年 5 月
S HAN ARCHI C URE XI TE T
山 西 建 筑
Vo13 .1 . 8 No 4
Ma . 2 1 y 02
・21 ・ 7
文章 编号 :0 9 6 2 ( 0 2 1 —2 7 0 10 — 8 5 2 1 ) 4 0 1— 2
阀 容量机组 的节 能意义是很大 的。 目前 , 国所采用 的热水 锅炉 热 管道很难 实现 完全 直埋 敷设 。部 分管线 、 门连 接处 的保 温难度 我 极易发生裸露 , 造成热量 的损 失 。另外 , 由于 二次管 网的接 口 容量普遍都在 9 0 MW( 3 h 以上 。随着 热电联 产集 中供热 技 大 , 10t ) / 跑 冒、 漏 这也 会增 加 系统 的热损 失 。 术 的不 断 推广 , 国家 还 要 大 力 提 倡 发 展 20 M ( 0万 k ) 较多 , 、 滴 、 等现象 也较普 遍 , 0 w 2 W 、 因此 , 要降低系统 的热损失 , 得进一 步完 善二 次管 网的直 埋敷 就 3 0MW(0万 k 以上的热 电联供机组 , 渐 对 小容 量 的热 电 0 3 W) 逐 尽 达到 减少 管 网 机 组进行取缔 , 目的也就 是为 了增 大供 热机组 的热 容量 , 高 热 设 。可 以多使用直埋 球 阀 , 量减少 构筑 检查 井 , 提 热损失 目的。 电机组 的供热效 率 。因此 , 选用 大容量 热源 是提 高供 热 效率 , 降
关键词 : 中供热 , 集 供热系统 , 节能措施
中 图分 类 号 .U 9 T 95 文献标识码 : A
O 引言
用户 的使 用情 况 , 当调 整各辅 助热 源锅 炉的运 行负荷 , 适 以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供热模式分析及热源热网优化节能技术
发表时间:2020-04-14T07:34:52.745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0年第1期作者:阴发强[导读] 建设和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前景十分广阔。
青岛能源热电有限公司 266000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
人们对集中供热管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使用寿命长、节约投资等优点,因此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推动城市集中
供热管网的发展,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施工技术,以确保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施工有条不紊的进行,更好的提高其施工质量。
本文就集中供热模式分析及热源热网优化节能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措施
引言
城市集中供热是把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加工生产为热能,通过城市热力网输送供给终端建筑物热用户使用的能源生产和供应行业。
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建设和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前景十分广阔。
1集中供热模式分析
1.1设置混水泵的直连供热模式
设置混水泵的直连供热模式在集中供热中发展较慢,其原因主要是一次网的压力太高,采用混水直连,一次网压力超过用户系统内管道构件及散热设备的承压能力。
故在大型集中供热系统中难以普遍应用。
但是这种连接方式相对于间接连接方式来说,主要优点体现在以下几点:(1)初投资费用低。
因混水泵连接工艺结构上没有换热器,那么也减少除污器过滤器、管道以及一些管道附件等设备,同时减少了热源循环水泵的扬程,因为不需要克服换热器、过滤器以及除污器等的阻力损失;不需要软化水系统以及补水定压系统,同时还省去了一些控制设备,因为在间连网中,由于一次、二次网的水力工况互相独立,故需分别在一次、二次网上设置控制点和变频泵来进行调节控制。
(2)热损耗较小,维护费用低。
(3)混水泵可以克服一部分阻力。
整个系统的阻力主要由热源循环泵克服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混水泵分担。
(4)可以拉大一次网供回水温差,减少系统输送流量,减少系统能耗。
(5)降低输配电耗。
混水直供方式一次网的富余压差可以保留在二次网中,在二次网中转化为循环动力将热水送往各热用户。
1.2合理实施多热源联网运行
实际上,与高压电网一样,多热源联网地供热系统可以运用多个热源对整个热网实现供热,这样就给用于根据自居需求提供热量奠定了基础。
其中,一般可将容量较大的热电厂作为主要的热源,况且在实际供热过程中,有可能满负荷向热网输热,这样一来其余的热源就可以作为辅助热源使用,以此来更好地满足热用户对热源的基本需求。
要想保证热源地锅炉的安全、高效运行,要有效的调度热量平衡,进一步提高供热系统的总体运行效率。
在对压力平衡进行调度过程中,一个固定的供热区域可以选择一个热源自动为其供热,以满足其对热源供热的基本要求。
借助流量平衡调度作为一种有效的供热方式,其可以满足每个用户对于热量的需求,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热效率的同时保证热量的使用质量,这样就能不断的促进锅炉一直处于运转的状态,从而提升热源的平均热效率。
1.3设置换热站的间接供热模式
间接连接方式有以下优点(1)多热源联网供热系统的一次网一般比较长,或供热区地形高差较大,或该区域有高层用户,此时采用直接连接方式供热容易使用户的散热器等设备超压而破坏,而间接连接方式可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2)间接连接供热系统可以满足热用户不同的供回水温度和供回水压差的需要。
直接连接供热系统很难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
(3)间接连接系统可以保证一次网基本不漏水,用户系统和二次网的漏水点也比较容易查找,这样不但可以使供热系统安全地运行,而且由于减少了内锈蚀而延长了系统的寿命。
2集中供热管网施工注意事项(1)在集中供热管网施工过程中,最好对管线的施工、管线的下沟及管沟回填等问题给予重点关注,回填工作一定要及时,而且在管线下沟之前,要与同沟的光缆单位进行沟通和协商,以确保施工的统一性,提高集中供热管网施工效率;(2)在雨季快要来临时,各单位要做好洪水灾害的防备工作,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改进,以确保集中供热管网施工的安全性、高效性;(3)在雨季进行管沟开挖时,最好按照要求预留冲沟段,同时在冲沟两边位置最好筑坝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洪水渗透到管沟中,而且在下管之前,还需要做好管沟的开挖工作,以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3热力管网系统节能优化技术
3.1采用平衡调节技术
尽管在设计热力管网时采取了管径调整和阀门控制等措施进行了预先的水力平衡计算,在后期运行中却难以满足规定的压差平衡标准,这是因为能否达到压差平衡是由各热用户的流量再分配来决定的。
因此,可以在管网上安装平衡阀或自力式流量控制器,通过技术保障,实现热力管网的水力平衡,保证每个热用户的热媒流量能在计算工况下运行,解决供热管网“始端用户过热、末端用户不热”的问题。
推广管道直埋技术由于采用了导热系数极小的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作为保温材料,直埋敷设的热损失大大小于地沟敷设。
此外,对于架空和地沟敷设的供热管网,应使用新型保温材料,对供热管道、法兰、阀门及附件进行保温处理,降低供热管网的热损失。
(3)防止供暖系统大量丢水虽然供热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但是由于工程、运行和用户的原因,难免会出现缺水或漏水的现象,影响供热的效果,因此,必须做到提前预判、做好失水补偿的工作。
3.2完善二次网的直埋技术
直埋敷设技术是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比较常用的敷设方式,其能够把一次网的管道热度损失降低至2%~7%范围内。
通常情况下,管网热损失超标现象大多数发生在二次管网上,而且其所产生的损失可以达到10%~15%,导致上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有较多分支出现在了二次网上,而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来增设阀门,以确保直埋敷设能够顺利的转换为半管沟敷设,同时由于多年失修等原因的影响,也有可能造成管网热出现比较大的损失。
目前,要想实现对管网热损失的有效控制,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二次网的直埋技术,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选择直埋球阀的方式方法,这样可以十分有效地避免检查井过多设置的情况,减少其数量,以此来确保二次网真正能够成为直埋敷设。
3.3城市热力管网的管道敷投技术不断创新提高,由原来的地沟方式改变为直埋方式
学习引进国外直埋先进技术,在城市热力管网建设中普遍广泛应用,保温材料和防腐材料,实现了由国外进口全部变为国内自己生产。
在实践中创新使用了无补偿管道直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供热直埋管道由现场喷涂施工,提高到在生产厂加工制造,实现了产品系列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供热管道直埋技术的使用,使城市供热一次管网热能损失降低30%左右,节约了能源,使城市管网输送能力由原来的70提高到95%左右。
结语
现今,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集中供热的优化运行与节能问题都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
为了有效节省能源消耗,使得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更为完善、合理、科学,以及满足居民用户的需求,就需要从其设计规范标准,采用大容量的产热源,完善二次网的直埋技术等多方面,来分析研究相关的优化运行以及节能措施。
以此来提高城市集中供热效果,使之更为高质量高效率。
参考文献
[1]米莎.城市集中供热优化运行及节能措施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8.
[2]闫曙光.热网节能措施探讨与应用[A].2015火电厂污染物净化与节能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