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地质地貌特征

合集下载

泰山的研究报告

泰山的研究报告

泰山的研究报告泰山是中国山东省的一座著名山岳,也被誉为中国的五岳之一。

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泰山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以下是对泰山的研究报告。

一、地理特征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北纬36°15′,东经117°06′,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山势峻峭,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是华东地区最高峰。

泰山山脉分布有多个峰峦,其中包括十八盘、天街、玉皇顶等著名景点。

泰山地势复杂,山上有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二、自然资源泰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矿产、水资源等。

山上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矿产资源方面,泰山蕴藏有煤矿、铁矿等贵重矿产资源。

此外,泰山周围有多条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三、文化意义泰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自古以来,泰山就是中国著名的登山胜地,被誉为“天下第一山”。

泰山还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曾是中国历代皇帝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

在泰山上有众多的文化景点,如孔庙、岱庙、碑林等,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四、旅游发展泰山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观光和登山。

同时,泰山周边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泰山石刻、泰安古城等,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泰山旅游业的兴起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重要的收入来源。

综上所述,泰山是一座地理特征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文化意义重大的山岳。

通过对泰山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推动泰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泰山地质地貌特征

泰山地质地貌特征

精心整理实习时间:2011.7.19-2010.7.23实习工具:罗盘、地质锤、卷尺、高度表、望远镜指导老师:衣华鹏、魏兴华实习地点:?泰山、蒿里山、张夏、普照寺、灵岩寺、、实习目的与要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

通过实地实习,有利于我们真正领会和理解地学基础的相关基本原理。

认识泰山周边的地质概况和这些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充分掌握和总结相关地学原理,训练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自己以后的专业学习甚至工作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1.2.3.《诗经》,“(北纬36°15'3"现每年以几千年来,”的称号。

“峰为中心“人”……,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

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泰山雄峙于山东中部,泰安城北的人称“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是五岳之一,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

它在山东省中部,津浦铁路的东侧,因位于我国东部,故称东岳。

泰山山势雄奇,景色秀美,居五岳之首,故古时被称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宗”、“五岳独尊“。

泰山地质特征概括:泰山是华北地台基底与盖层双层结构出露比较好而典型的地区。

基底为古老的“泰山杂岩”;沉积盖层为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的石灰岩和页岩,两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由南向北地层依次从老到新分布,地貌上构成一个南陡北缓的单斜断块山系。

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多期次岩浆活动、多期次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十分明显,使结晶基底岩系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

区内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既有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构造,又有中生代的构造,新构造运动普遍而强烈。

中生代的脆性断裂和新构造运动控制了今日泰山的形成以及泰山地貌特征。

山东泰山五岳之首帝王之山

山东泰山五岳之首帝王之山

山东泰山五岳之首帝王之山泰山,又称为“帝王之山”,是我国五岳之首,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

作为中国道家文化的圣山之一,泰山以其雄伟壮丽的山峰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泰山的地理特征、历史沿革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介绍这座令人敬畏的山峰。

一、地理特征泰山位于华东地区,东经117°08′,北纬36°16′。

它是一座单体山,由五个主峰组成,分别是玉皇顶、中岳顶、南天门、北天门和凤凰山。

其中,玉皇顶海拔1,532.7米,是泰山的最高峰,也是整个中华大地最早被登顶的高峰之一。

泰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形态使得它成为万里山河的中心,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朝圣者前来一睹其风采。

二、历史沿革泰山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名山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沿革。

据史书记载,早在商朝晚期,泰山就成为古人礼神祭天的场所。

在秦、汉时期,泰山逐渐发展成为皇帝登临的圣地。

在隋唐时期,泰山成为佛教中的重要道场和文化交流中心。

自古以来,泰山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写作题材,许多著名的文化名人都曾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传世的诗词。

三、文化价值泰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作为我国古代帝王登临之地,泰山具有浓厚的封建帝王文化氛围。

在泰山顶端的玉皇顶,可以看到曾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古代观音阁,以及“华表”、“玉皇殿”等历史建筑物,这些都是泰山文化的重要遗产。

此外,泰山还有丰富的道教文化,融入了华夏文明的哲学思想。

泰山的道教建筑群和影响深远的道家文化,为该山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四、旅游景点泰山以其壮丽的山势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批游客。

泰山被誉为“五岳独尊”,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和登山爱好者。

其中,登顶泰山是许多人向往的梦想之一。

登山过程中,可以观赏到陡峭的天街、焕然一新的莲花峰、望楼水库等美景。

除此之外,泰山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十八盘、仙人庙、天柱峡等,各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

五、保护与开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泰山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

泰山简介资料

泰山简介资料

泰山旅游产业的发展及其前景
泰山旅游产业的发展
• 经历了从单一景点到综合旅游的转变
• 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如观光游、度假游、文化游等
• 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如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
泰山旅游产业的前景
•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泰山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实现泰山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泰山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如旅游、环保、林业等,管理协调难度大
• 泰山保护需要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但有些地方缺乏相应的资源
泰山保护的政策与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泰山保护的政策与措施
• 制定保护法规,如《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
• 实施生态保护,如森林植被恢复、水资源保护等
• 加强旅游管理,如限制游客数量、提高服务质量等
• 挖掘泰山文化的时代价值,如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交流与合作等
• 推动泰山文化的国际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03
泰山的旅游资源与开发
泰山的自然景观及其特色
泰山的自然景观
• 有山景、水景、林景、气象景等多种类型
• 如玉皇顶、日观峰、龙潭瀑布、雾凇等著名景点
• 自然景观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
泰山保护政策与措施的实施效果
• 部分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如森林植被恢复、水资源保护等
• 部分政策和措施实施效果不明显,如限制游客数量、提高服务质量等
• 需要进一步完善泰山保护的政策和措施,提高保护效果
泰山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泰山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 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 坚持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相结合
• 冰川作用、风化作用和水流侵蚀等自然力量塑造了泰山的地貌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泰山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泰山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泰山一、实习背景与目的泰山,作为我国五岳之首,有着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历史底蕴。

为了更好地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自然环境相结合,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我们一行来到了泰山进行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泰山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探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并进一步考察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以点为主的方法,以路线调查为线索,以典型地段调查为重点,深入研究,揭示规律。

在路线考察过程中,主要采用综合同步序列法,即沿实习线路绘制综合剖面图,选用合适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绘制剖面图,将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貌、岩性、土壤、水文、植被等使用不同符号表示在相应的剖面图上。

典型地段再作重点详细考察,做出详细记录。

三、实习成果与分析1. 地质与地貌:泰山地处华北地台鲁东地盾的一部分,地质基础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

泰山的地貌特点是地势高差大,山势雄伟,断层和褶皱构造发育。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对泰山的地质结构和地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气候与水文:泰山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较为丰富。

由于地势高差大,泰山的水文条件也较为复杂,有众多的河流和瀑布。

在实习中,我们对泰山的水文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记录。

3. 土壤与植被:泰山的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棕壤、山地黄土、山地草甸土等,植被类型丰富,有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等多种类型。

通过对泰山土壤和植被的调查,我们对其分布规律和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 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泰山作为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人类活动对泰山自然景观的影响,如旅游设施的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

四、实习总结通过对泰山的自然地理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还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泰山地质地貌特征

泰山地质地貌特征

实习时间:2011.7.19-2010.7.23实习工具:罗盘、地质锤、卷尺、高度表、望远镜指导老师:衣华鹏、魏兴华实习地点:?泰山、蒿里山、张夏、普照寺、灵岩寺、、实习目的与要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

通过实地实习,有利于我们真正领会和理解地学基础的相关基本原理。

认识泰山周边的地质概况和这些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充分掌握和总结相关地学原理,训练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自己以后的专业学习甚至工作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1.认识泰山及周边地区基本岩石构成及性状,并分析相关地质构造;2.认识泰山及周边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演化和利用;3.认识泰山及周边地区地质遗迹并加以分析。

实习大致路线图:实习区域概况: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

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泰山突兀的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的齐鲁古国,同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合称五岳,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

泰山地处山东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会济南,南临“圣城”曲阜,东连“齐都”淄博,西滨黄河(北纬36°15'3",东经117°6'0")。

泰山形成于太古代,因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经深度变质而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后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

现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

它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

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长”的称号。

登泰山记知识点整理

登泰山记知识点整理

登泰山记知识点整理泰山,又称为东岳,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境内,是中国五岳之一。

作为中国著名的名山,泰山以其壮丽的山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备受瞩目。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往登泰山,体验这座名山的壮美和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登泰山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座山的特点和背后的历史文化。

1. 泰山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6°16′至36°30′,东经117°1′至117°32′。

它的山势雄伟壮观,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米,是华东地区最高峰。

泰山主峰形如巨龟,被誉为“泰山之眼”。

整个山脉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地貌特点,山体雄奇险峻,有72个峰峦。

泰山的地理特点使得它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被誉为“五岳之首”。

2. 泰山的历史文化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早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泰山就被封为天帝的居所,并于公元前219年成为有记载的国君祭祀所在地。

泰山被誉为“五岳之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 泰山的登山路线和登山费用登泰山有多条路线可供游客选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东岳大街、红门、中天门和玉皇顶这四个主要登山口。

东岳大街是游客进入泰山的主要通道,这条路线沿途有众多的古迹和名胜,让游客可以在登山的同时感受到泰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登泰山需要支付一定的门票费用,门票价格根据季节和节假日有所不同。

此外,泰山还提供缆车等交通工具,供游客选择。

缆车可以节省登山的时间和体力,但需要额外付费。

4. 泰山的主要景点在登山的过程中,游客可以欣赏到泰山的多个主要景点。

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是泰山的五大庙宇,包括南天门、天街、武德殿、大佛殿和玉皇殿。

这些庙宇代表着封山之神、武德之神和皇家祭祀等不同的历史意义。

此外,游客还可以观赏到泰山壁画和石刻艺术。

泰山的壁画多为历史和文化题材,记录了泰山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石刻艺术则展示了泰山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内涵。

山东的泰山有何特色

山东的泰山有何特色

山东的泰山有何特色山东的泰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壮丽的自然风景。

泰山的特色体现在其独特的地质特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化的景观特色上。

首先,泰山的地质特征非常独特。

泰山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是华东地区的主峰之一。

泰山地形险峻,海拔高峰金顶达到1545米。

这座山由五座主峰组成,分别是玉皇顶、大观峰、玉带峰、中天门和南天门。

其地质构造复杂,岩层交替出露,形成了许多奇峰怪石和陡壁峭岩,给人以壮丽、险峻的视觉冲击。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十八盘、天街和玉皇顶等。

其次,泰山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五岳之首,泰山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泰山就是帝王封禅、文人墨客博雅的圣地,被誉为“五岳之首,天下之尊”。

泰山还是道教和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有许多古老而庄严的道观和寺庙。

对于中国人来说,爬泰山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净化和修行。

著名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成语,就源于泰山的豪迈和壮丽。

此外,泰山的景观特色极为丰富多样。

泰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

除了险峻的山峰和峭壁,泰山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日观峰、云中殿、岱庙等。

其中日观峰是观赏日出的最佳地点,每天清晨都会有许多人在此等待日出的美景。

云中殿是泰山的主要建筑之一,是游客们祭祀泰山和观赏泰山全貌的重要场所。

岱庙是中国古代帝王封禅的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山东的泰山以其独特的地质特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化的景观特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登泰山是一次独特的体验,可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人文的博大精深。

拜访泰山不仅可以欣赏其壮丽的景色,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庄严。

因此,泰山成为了一处既能满足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又能陶冶人们情操的绝佳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时间:2011.7.19-2010.7.23实习工具:罗盘、地质锤、卷尺、高度表、望远镜指导老师:衣华鹏、魏兴华实习地点:泰山、蒿里山、张夏、普照寺、灵岩寺、、实习目的与要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

通过实地实习,有利于我们真正领会和理解地学基础的相关基本原理。

认识泰山周边的地质概况和这些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充分掌握和总结相关地学原理,训练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自己以后的专业学习甚至工作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1.认识泰山及周边地区基本岩石构成及性状,并分析相关地质构造;2.认识泰山及周边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演化和利用;3.认识泰山及周边地区地质遗迹并加以分析。

实习大致路线图:实习区域概况: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

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泰山突兀的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的齐鲁古国,同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合称五岳,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

泰山地处山东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会济南,南临“圣城”曲阜,东连“齐都”淄博,西滨黄河(北纬36°15'3",东经117°6'0")。

泰山形成于太古代,因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经深度变质而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后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

现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

它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

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长”的称号。

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

道教称第二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天齐王。

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

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

从祭地经帝王驻地的泰城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一条轴线。

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

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到“泰山压顶不弯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

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泰山雄峙于山东中部,泰安城北的人称“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是五岳之一,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

它在山东省中部,津浦铁路的东侧,因位于我国东部,故称东岳。

泰山山势雄奇,景色秀美,居五岳之首,故古时被称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宗”、“五岳独尊“。

泰山地质特征概括:泰山是华北地台基底与盖层双层结构出露比较好而典型的地区。

基底为古老的“泰山杂岩”;沉积盖层为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的石灰岩和页岩,两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由南向北地层依次从老到新分布,地貌上构成一个南陡北缓的单斜断块山系。

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多期次岩浆活动、多期次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十分明显,使结晶基底岩系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

区内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既有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构造,又有中生代的构造,新构造运动普遍而强烈。

中生代的脆性断裂和新构造运动控制了今日泰山的形成以及泰山地貌特征。

泰山地势差异显著,地形起伏大,总体地势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主峰玉皇顶海拔高度1545m,在不到10km的水平距离内,与其山前平原相对高差达l300m以上。

泰山地貌分界明显,地貌类型繁多,而且侵蚀地貌十分发育。

泰山地貌可分为侵蚀构造中山、侵蚀构造低山、侵蚀丘陵和山前冲洪积台地等四种类型,在空间形象上不仅造成层峦叠嶂、凌空高拔的势态,而且总体上的雄伟形象与群体组合上多种地形相结合,成为丰富多彩的景观形象。

泰山以其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复杂的地质构造,典型的地质遗迹,历来为中外地质学家所瞩目。

张夏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代表性强,是我国区域地层对比和国际寒武系对比的主要依据,在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的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侵蚀地貌。

由于泰山南坡年升量远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蚀强度相对比较强,侵蚀地貌也相对比较发育,形成众多的深沟峡谷、悬崖峭壁,造就了泰山南坡陡峻险奇的地貌景观,如舍身崖、十八盘、扇子崖等处的险峻地形。

区内河流呈放射状分布于泰山的周围,大部分南流汇入大汶河,雨季常形成山区洪流,携带大量砂砾堆积在谷口处,组成洪积扇群,形成山前冲洪积台地。

按形态和成因,可将泰山的区域地貌划分出以下6种类型:(1)侵蚀构造中山(2) 侵蚀构造低山(3)溶蚀侵蚀构造低山(4) 溶蚀侵蚀丘陵(5)侵蚀丘陵(6)山前冲洪积台地。

泰山地貌详述:一侵蚀构造中山集中分布在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黄石崖、黄崖山一带。

海拔高度在800~1500米。

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泰山杂岩中的二长花岗岩,是区域内地势最高、抬升幅度最大、侵蚀切割最强的山地。

这里峰高谷深,地形陡峻,侵蚀切割的最大深度达500~800米。

“V”字形谷、谷中谷的现象广泛发育,谷坡和谷底均很陡,跌水瀑布和大小冲沟到处可见。

由于二长花岗岩柱状节理发育,加上强烈的侵蚀切割,重力崩塌作用显著,崩塌后常形成绝壁陡崖,如瞻鲁台下的百丈崖、开烛峰等处的悬崖峭壁,以及后石坞重力崩塌作用所形成的石河、石海。

(1)石河、石海后石坞一带出露的岩石,为傲徕山期侵入岩体的中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细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岩石比较致密和坚硬,抗风化能力强,但垂直节理和水平节理十分发育,把岩石切割成许多厚薄不一的板状块体。

此处由于季节和昼夜温差变化大,热胀冷缩物理风化作用和寒冻风化作用非常显著,冰劈作用十分活跃,使岩块发生强裂崩解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崩解的岩石就沿垂直和水平的节理面发生大规模崩塌,形成悬崖峭壁和奇峰怪石,并大量滚落下来堆积在山坡上或沟涧内,这些杂乱的巨石,有的在山坡成片产出达上千平方米,犹如石头的海洋,称之为“石海”,有的沿沟涧呈带状分布,称之为“石河”。

(石海)二侵蚀构造低山分布在傲徕峰、中天门及尖顶山、歪头山、蒋山顶一带。

海拔高度在7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

组成山体的主要岩性为泰山杂岩中的二长花岗岩和闪长岩。

侵蚀切割强度较主峰一带稍弱,但地形仍然十分陡峻,深沟峡谷、尖顶山头、锯齿状山脊、绝壁陡峰,举目可见,如扇子崖处的陡峭地形。

(傲徕峰)三溶蚀侵蚀构造低山这种地貌类型多分布在泰山主峰东北的鸡冠山至青山一带。

海拔高度一般为500~700米,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

山体主要由泰山杂岩和古生界寒武系的石灰岩所组成。

侵蚀切割强度中等,山脉绵延,如是变质杂岩区多形成圆顶缓脊的山峦,如顶部覆盖有厚层石灰岩,则因其抗侵蚀和抗风化的能力相对较强,山坡主要靠重力崩塌作用而不断后退,从而形成四壁陡峭、顶部平缓的“方山”或“桌状山”,当地群众称之为“崮”或“坪”,诸如张夏、崮山一带的山头。

此外,由于石灰岩中溶蚀作用比较强,往往形成各种洞穴和所谓“透明山”一类的溶蚀地貌景观。

泰山北侧张夏-崮山地区,寒武纪地层发育和出露都十分良好,研究历史悠久,1959年在全国地层会议上正式定为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

该标准剖面把寒武系划分为下、中、上统的7个地层单位,即下统的馒头组、毛庄组,中统的徐庄组、张夏组,上统的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

它们分别位于张夏和崮山一带的馒头山、虎头崖、黄草顶、唐王寨和范庄等地。

其中张夏馒头山是馒头组、毛庄组和徐庄组的剖面,崮山虎头崖-黄草顶是张夏组的剖面,崮山唐王寨是崮山组和长山组的剖面,崮山范庄是凤山组的剖面。

(馒头山剖面)四溶蚀侵蚀丘陵大多数分布在泰山北部边缘的石灰岩地区。

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间,相对高差小于200米。

侵蚀切割强度微弱,地形低矮平缓,沟谷不发育,形成一种圆顶脊缓的“猪背山”。

溶沟、溶洞等溶蚀地形比较多见,如娄敬山所见的大大小小的溶洞。

五侵蚀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南低山的边缘,大河到虎山及黄前一带。

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

基岩多为泰山杂岩中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

侵蚀强度比较弱,以剥蚀作用为主,多形成孤丘缓岭。

六山前冲洪积台地主要分布在山体外围的山麓地带。

海拔高度在100米左右。

以堆积作用为主。

南部山前谷口的冲洪积扇发育良好,并且彼此连结成片。

冲洪积物厚度大,砂砾石一般比较粗大,分选性差,有一定磨圆度。

台地微向四周倾斜,坡度在3°~5°之间,一些村镇和果园多建在这种台地上。

泰山地质遗迹:蒿里山的寒武系上统长山组剖面蒿里山位于泰山脚下老长途汽车站的东侧,是一个矮小的山丘。

此处出露的岩石为寒武系上统长山组的石灰岩。

剖面位于蒿里山的西南坡,这个剖面出露较好,经卢衍豪、董南庭(1953)研究,认为化石丰富,在石灰岩层面上含有似桃仁大小的三叶虫,是晚寒武世的标准化石之一,因它最早在蒿里山发现,故命之为蒿里山虫。

此处的三叶虫属群多属Kaolishannia带中的重要分子(钱义元,1994)。

蒿里山这个矮小的山丘,过去的文物古迹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满山的翠柏,然而,它却记录着6亿年的地史沦桑。

中天门期侵入岩中天门期侵入岩包括普照寺岩体的细粒闪长岩和中天门岩体的石英闪长岩。

普照寺岩体为细粒闪长岩,主要分布在普照寺一带,呈小岩株状和脉状产出。

多存在于中天门石英闪长岩岩体的边部,呈网脉状穿切于望府山、大众桥、傲徕山等岩体中,并被中天门石英闪长岩截切。

在大众桥可以看到普照寺细粒闪长岩呈岩脉状侵入大众桥岩体片麻状石英闪长岩中。

中天门岩体为石英闪长岩,分布于中部的中天门、龙角山以及西北部的桃花峪和房家庄等地,呈岩株状沿北西向展布。

此岩体穿切和捕虏望府山、大众桥、傲徕山等岩体,被摩天岭细粒二长花岗岩岩脉穿切。

在中天门可以观察中天门岩体中粒石英闪长,具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因长期受到昼夜温差变化的影响,发育热胀冷缩的差异形成岩石由表及里层层剥落的球形风化现象。

泰前断裂泰前断裂是鲁西在中生代受到近东西向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的一条北东东向的区域性断裂,它是泰山断块凸起和泰莱断块凹陷两个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也是泰山和泰莱盆地的天然分界线,地貌特征明显,航卫片上也显示十分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