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头颈外科PPT课件 咽的解剖及生理

合集下载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耳鼻咽喉应用解剖讲课ppt课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耳鼻咽喉应用解剖讲课ppt课件
Nasal cavity proper 固有鼻腔
· 固有鼻腔:前接鼻前庭,后止于后鼻孔,分顶、 底、内及外侧四壁。有两个易出血区
咽鼓管咽口
1. 内侧壁 → 鼻中隔 (nasal septum)
黏膜
鼻中隔软骨 筛骨正中板
犁骨
黏膜
额宾
鼻骨 —

筛骨垂直板-
鼻中隔软骨
鼻翼大软骨→
切牙管
鸡冠
蝶窦
犁骨 翼突内侧板
15. 眶上壁 supraorbital wall 16. 筛板 cribriform plate 17. 筛孔 cribriform foramina 18.滑车棘 trochlear spine 19. 滑车凹 trochlear fovea 20. 眶上切迹 supraorbital notch
1. 鼻泪管 nasolacrimal duct 2. 额鼻管 frontonasal duct 3. 前筛窦 anterior ethmoidal sinuses 4. 垂直板 perpendicular plate
5. 中筛窦 middle ethmoidal sinuses 6. 中筛安口 aperture of middle
1. 额窦 frontal sinus
of poaterior septal branch posterior
branch of
8. 鼻中隔后支 posterior septal
鼻动脉
1. 筛后动脉 posterior ethmo 2. 筛前动脉 anterior ethmoi 3. 下鼻甲动脉 artery of inferio
ethmoirture of posterior
ethmoidal sinuses 8. 犁骨 vomer 9. 蝶窭口 aperture of sphenoidal sinus 10. 蝶窦中隔 septum of sphenoidal sinus 11. 圆孔 foramen rotundum 12. 蝶窦 sphenoidal sinus 13. 蝶腭孔 sphenopalatine foramen 14. 后筛窦 posterior ethmoidal sinuses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总论-解剖与生理PPT课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总论-解剖与生理PPT课件

包括口咽、喉咽和喉部,是消化道和呼吸 道的交叉区域,负责吞咽、发声和呼吸。
包括头部和颈部,头部负责大脑等重要器 官,颈部连接头部和躯干,负责血管、神 经和淋巴回流的通道。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分类与症状
疾病分类
包括炎症、肿瘤、畸形、创伤等。
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
02
耳的解剖与生理
02
03
04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 中医治疗、营养支持等,主要 用于辅助治疗或缓解症状。
物理治疗如声波、光疗、电疗 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促进
局部血液循环等。
中医治疗如针灸、推拿、中药 治疗等,具有调理身体、改善
体质的作用。
营养支持主要用于补充患者所 需的营养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等。
THANKS
头颈部的血管、神经与淋巴结构
血管
淋巴系统
包括颈动脉、椎动脉等,为头部和颈 部提供血液供应。
由淋巴管、淋巴结等组成,主要负责 引流淋巴液和免疫功能。
神经
包括脑神经、颈神经等,负责传递信 息和支配头颈部的运动。
头颈部的功能与作用
保护大脑和脊髓
颅骨和颈椎构成的骨性结构,能够保护大脑和脊髓不受外界损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总论-解剖与生理 ppt课件
目录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概述 • 耳的解剖与生理 • 鼻的解剖与生理 • 咽喉的解剖与生理 • 头颈部的解剖与生理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01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概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一门研究 耳、鼻、咽、喉、头、颈部及其 毗邻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医学学科 。
耳蜗内的毛细胞将声 波转化为神经信号。

《咽的解剖及生理》课件

《咽的解剖及生理》课件
中部
口咽,位于口腔后部。
后部
喉咽,位于喉腔侧后方。
咽的壁结构
外侧壁
咽的外侧壁主要由咽筋 膜组成,有肌肉和淋巴
结。
内侧壁
咽的内侧壁即咽黏膜, 由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组
成。
顶壁
咽的顶壁有会厌软骨, 能够调节声门开闭。
底壁
咽的底壁与食管相连接 ,形成咽食管括约肌。
02
咽的生理功能
吞咽功能
总结词
咽作为消化道的一部分,具有吞咽功 能,帮助食物从口腔顺利进入食管。
详细描述
咽部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对声音的共振和音色有着显著影响 ,不同的咽部状态会导致声音的变化。
03
咽的疾病
咽炎
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包括喉咙疼痛、干燥、灼热感,可能伴有发 热和头痛。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可能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胃酸反流等因素引起,症状包括喉咙异物 感、干燥感、痒感等。
缓解咽部疾病的症状。
预பைடு நூலகம்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适当锻炼等良 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咽部疾病。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咽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咽部疾 病。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避免接触烟雾、有害气体等有害物质,减少 咽部疾病的发生。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免疫状态,有助于 预防咽部疾病的发生。
《咽的解剖及生理》ppt课件
目录
• 咽的解剖 • 咽的生理功能 • 咽的疾病 • 咽的疾病诊断与治疗
01
咽的解剖
咽的形态与位置
咽的形态
咽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形管道,连 接鼻腔、口腔和喉腔。
咽的位置
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达 第七颈椎水平面,位于消化道和 呼吸道的上端。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喉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PPT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喉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PPT

方形膜
弹性圆锥(三角膜)(见下页)
• 环甲膜
• 舌骨会厌韧带、舌会厌韧带
• 甲状会厌韧带、环杓后韧带
• 环甲关节韧带、环气管韧带
喉弹性圆锥:前端附着在甲状软骨板交角 线,后端位于杓状软骨声带突下缘,向下附 着在环状软骨上缘中前部。
喉肌
• 分为喉外肌与喉内肌:
喉外肌:喉与周围结构相连得肌肉,与喉得上、下 运动及固定有关。
声门旁隙:
前界就是甲状软骨,内下 界就是弹性圆锥,后界为梨 状窝粘膜。原发于喉室等 癌肿,甚易向外侧得声门旁 隙侵犯。
喉得血管
• 1、喉上动脉与环甲动脉
甲状腺 上动脉
喉上动脉 供应喉上部血运
(与喉上神经支与喉上静脉伴行穿过甲舌骨膜
进入喉内)
环甲动脉
供应环甲膜周围血运
(穿过环甲膜进入喉内)
• 2、喉下动脉
• 呈叶片状,上宽下 窄,稍卷曲,较硬。
• 舌面与喉面 •Βιβλιοθήκη 会厌软骨茎 • 舌会厌襞 • 舌会厌谷
杓状软骨
• 环杓关节 • 声带突 • 肌突
小角软骨 楔状软骨
喉韧带与膜

喉得各软骨之间,喉与周围组织(如舌骨、舌及
气管之间)均有纤维韧带组织互相连接。
• 甲状舌骨膜
甲状舌骨中韧带
甲状舌骨侧韧带
• 喉弹性膜
甲状腺 喉下动脉 供应喉下部血运 下动脉 (与喉返神经伴行在环甲关节得后方进入喉内)
• 3、喉得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分别汇入甲状腺上、中、下静脉,最 终汇入颈内静脉。
喉得淋巴
• 喉得淋巴以声门区为界,分为声门上区组与 声门下区组。
• 1、声门上区得组织中有丰富得淋巴管,主要
进入颈内静脉周围得颈深上淋巴结。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ppt医学课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ppt医学课件

鼻内镜外科手术是鼻科学发展的里程碑,目 前除鼻窦炎、鼻息肉等常见疾病,鼻内镜外科技 术其适应证已扩展至脑脊液鼻漏修补、垂体瘤切 除、视神经减压、泪囊手术等交叉学科领域,是 鼻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鼻 窦 镜
纤维喉镜
带内窥镜支撑喉镜
带光食管镜
显 微 手 术
鼻窦镜下正常影像
鼻 内 窥 镜 手 术 系 统
体内植入部分
体外安装部分
பைடு நூலகம்
人工电子耳蜗组成
(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 征 (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 疗
多 导 睡 眠 监 测 系 统
治 疗 鼾 症 的 等 离 子 设 备
五、耳鼻咽喉科学尚待解决的课题
随着工程学、动力学、计算机技术及分子生 物学等领域的高新技术越来越多的介入耳鼻咽喉 科学, 学科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成为学科创新的 扳机点. 同时也发现越来越多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 去探索,有大量工作要开展,众多课题要进一步 研究,还有空白点急需填补。
• 防聋治聋、嗓音障碍的矫治。 • 耳鼻咽喉肿瘤学、免疫学、器官移植。 • 整形美容手术、宇航医学。 • 小儿耳鼻咽喉科学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病
(三)微创外科 1.窥镜手术 窥镜手术或微创外科是现代外科技术的标志,内腔镜诊
疗技术已“无孔不入”地应用于医学各个临床学科,自耳鼻 咽喉科诞生之日起,就与内窥镜结下不解之缘。耳鼻咽喉内 窥镜包括纤维食管镜、纤维气管镜、纤维鼻咽喉镜、硬质食 管镜、硬质气管镜、直达喉镜、悬吊支撑喉镜、鼻内窥镜与 耳内窥镜等。
也是影响听觉、平衡、嗅觉、呼吸、发声和吞咽 等重要生理功能的常见因素, 是本学科临床医疗 工作与基础研究工作的重点, 医学生应该重点掌

咽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PPT课件

咽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PPT课件
咽部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咽部应用解剖学
呼吸及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上 宽下窄,前后扁平略呈漏斗状。上起颅 底,下至第6颈椎。后壁与椎前筋膜相 邻,两侧与颈部大血管及神经毗邻。
咽的分部
鼻咽 口咽 喉咽
鼻咽:又称上咽
顶---蝶骨体及枕骨的一部分,腺样体。 后---相当于第一、二颈椎。 前---后鼻孔。 侧---咽鼓管开口 (下鼻甲后端约1cm)、
病灶
1、相关病史询问 2、实验室检查
治疗
1、保守疗法:药物 局部处理 2、手术切除
扁桃体切除术
适应证
一个免疫器官,对儿童机体具有重 要的意义
1、慢扁反复发作+并发症 2、扁桃体肥大影响吞咽、呼吸及发声 3、病灶性扁桃体炎 4、白喉带菌者 5、良性肿瘤切除,恶性慎重
禁忌症
1、炎症期不宜手术,消炎后2-3周切除 2、造血系统疾病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3、严重全身性疾病 4、传染病流行季节及地区 5、月经期及妊娠期 6、白细胞计数低者
窝口瘢痕粘连,排出受阻
临床表现
症状:
常有咽痛、咽部不适、呼吸、发声、鼾症及全身 反应。
体征:
扁桃体及腭舌弓慢性充血
扁桃体大小不一
挤压扁桃体可有点状物溢出
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诊断及鉴别诊断
病史 体征 鉴别: 1、扁桃体生理性肥大 2、扁桃体角化症 3、扁桃体肿瘤
并发症
全身感染:风湿热、关节炎、心脏病、 肾炎、长期低热。
会厌谷 梨状窝 环后隙
咽壁:分四层:
粘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鳞状 上皮。
纤维层:上接颅底,于后壁正中线上形 成咽缝。
肌肉层:咽缩肌、提咽肌、腭帆肌 外膜层:又称筋膜层。
筋膜间隙
咽后间隙: 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相当于第1、2胸椎平面, 与咽旁间隙相隔,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少许淋 巴组织。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喉的解剖、生理、症状、检查PPT课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喉的解剖、生理、症状、检查PPT课件
2.声门区:是两侧声带之间的区域。声带由声韧带、声带肌 及粘膜组成,其游离缘薄而锐。两声带间的等腰三角形裂 隙叫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处。
3.声门下区:为声带下缘至环状软骨下缘以上的喉腔。幼儿 期此区粘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容易发生水肿而致喉阻塞。
喉腔
SUCCESS
THANK YOU
--
23
喉的淋巴回流
前面观
喉的神经
背面观
左声带麻痹
左声带麻痹—呼吸时外展障碍。
左声带麻痹—发声时右声带稍越过中线向 左靠拢,声门尚留小隙,为代偿初期表现。
小儿喉部解剖特点
粘膜下组织疏松,淋巴丰富,故炎症时易发生肿 胀,导致喉梗阻。
• 喉软骨较软。 • 位置较高。 • 会厌卷叶状。 • 声带较短:6~8㎜。喉腔、声门均较窄小。
间接喉镜检查法
• 受检者张口伸舌; • 以纱布包裹受检者舌前部,左手
拇、中指挟持并向前牵拉; • 右手持镜,稍加热后经左侧口角
放入口咽;加温时,应注意镜面 温度,并以操作者的手背试温, 以防烫伤。 • 镜面朝前下,镜背将悬雍垂和软 腭推向后上方,嘱病人发“衣” 音,使会厌上举; • 检查舌面、舌根、会厌、会厌谷、 双侧室带和声带、喉室、梨状窝、 环后区等; • 必要时1%地卡因表面麻醉后再检 查。
1、杓会厌襞收缩时会关闭喉入口,可以防止食物、 呕吐物及其他异物落入呼吸道。
2、喉室带的下面平坦,上面则成斜坡状。当室韧带 外侧的肌纤维收缩时,室带内缘可以相互接触, 关闭喉的第2个入口。
3、声带内收,声门闭合,形成第三道防线。
屏气功能
屏气时声门紧闭,呼吸暂停,控制膈肌 活动,固定胸腔内压,增强腹压,以利挑 担、 跳跃、排便、分娩、举重等用力动 作。
以声带为界,方向多固定。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咽科学 PPT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咽科学 PPT
梨状窝之间与环状软骨后方得间隙称为环后隙
腭部
由软腭与硬腭组成
软腭:约占腭部后1/3,由黏膜、黏膜下组
织、腭腱膜及腭肌组成,起于硬腭后缘,后面 就是游离缘,正中形成悬雍垂,软腭后方游离 向后下,称为腭帆。
腭肌:位于软腭后2/3,肌肉细小,共计5对;
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舌腭肌、咽腭肌、 悬雍垂肌。
2、纤维层 即腱膜层 由咽颅筋膜构成。上端厚,接颅底; 下部薄,中线形成咽缝,附着咽缩肌;
3、肌肉层 三组 1、咽缩肌组:咽上、中、下缩肌;将食物压入食管 2、咽提肌组:茎突咽肌、咽腭肌、咽鼓管咽肌; 3、腭帆肌组:腭帆提、张肌,舌、咽腭肌,悬雍垂肌;
4、外膜层 即筋膜层,覆于咽缩肌之外 ;
筋膜间隙
腭肌
1腭帆张肌:起自蝶骨得角棘、翼突得舟状窝与咽鼓管 得软骨板下,止于腭骨得后缘,构成腭腱膜;
作用:紧张腭帆开大咽鼓管 2腭帆提肌:起自颈内动脉后得岩尖下部,止于腭腱膜、
软腭中部与悬雍垂上方; 作用:发音时关闭腭咽 3腭舌肌:起自腭腱膜口腔面,止于舌根后2/3处 作用:使腭帆下降,紧缩咽腔; 4腭咽肌:起于喉咽腔后部咽纤维膜与甲状软骨板后缘
咽后隙 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 起颅底,下至上纵膈,相当于胸椎1、 2平面,在中线被咽缝分为左右两侧, 互不相通。每侧咽后隙中有疏松得 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
咽旁隙
咽旁隙
椎底为颅底
后界为颈椎前筋膜
内侧以颊咽筋
膜及咽缩肌与 咽旁系 外侧为下颌骨升支,腮
扁桃体相邻,
腺得深面及翼内肌,
椎尖为舌骨
腭扁桃体
6~7岁时淋巴组织增 生,可呈生理性肥大,中 年以后逐渐萎缩。
扁桃体就是一对呈扁 卵圆形得淋巴上皮器 官,分为内侧面(游离 面)、外侧面(深面)上 极与下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腺样体疾病
一、急性腺样体炎:
常见于3-10岁的儿童,男女无差别。 【病因】 细菌或病毒感染。 【表现】 鼻塞、发热、头疼、全身不适等。 【检查】 小儿鼻内镜、小儿纤维鼻咽镜。 【治疗】 休息,抗生素,抗病毒药物,
减充血剂滴鼻。
二、腺样体肥大 (adenoid vegetation)
儿童6-7岁时发育为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成人基本消失。 多见于3-4岁儿童,成人罕见。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
全身症状:
营养发育不良,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夜惊, 磨牙,遗尿等。
检查:
✓ 视诊“腺样体面容” 。 ✓ 鼻内镜检查可见鼻咽部有红色团块状隆起。 ✓ 触诊:鼻咽部顶后壁触及淋巴组织团块。 ✓ CT,MRI。
【治疗】
及早手术切除。
✓ 刮除术 ✓ 鼻内窥镜下电动吸切术 ✓ 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消融术
鼻咽部—咽后淋巴结—颈深淋巴结上群。 口咽部—下颌下淋巴—颈深淋巴结中群。 喉咽部—穿过甲舌膜—颈深淋巴结中群。
第二节 咽的生理学
咽的生理学
一、呼吸功能: 二、吞咽功能: 三、言语形成: 四、防御和保护功能: 五、调节中耳气压功能: 六、扁桃体及咽淋巴环的免疫功能:
咽部疾病
急性腺样体炎 腺样体肥大 急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
嗽等轻微症状。 扁桃体隐窝内潴留干酪样腐败物:口臭。 扁桃体增生肥大,睡时打鼾,吞咽及言语共鸣障碍。 隐窝脓栓被咽下,细菌、毒素被吸收,出现消化不
良、头痛、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
【检 查】
1. 扁桃体与舌腭弓慢性充血。 2. 扁桃体表面不平,有疤痕,扁桃体缩小,扁
桃体与咽腭弓粘连(纤维型)。 3. 挤压隐窝口有黄、白色干酪样物排出。 4. 常有一侧或两侧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又称下咽,位于会厌游离缘与环状软骨下缘 平面之间。
前:与喉腔相通。 后壁:平对3-6颈椎。 上:与口咽相通。 下:环状软骨平面连接食管。 双侧:舌会厌外侧襞、舌会厌正中襞、会
厌谷、杓会厌襞、梨状窝、环后隙。
喉咽俯视图
杓 会 厌 襞
环后隙
梨状窝
会厌谷
舌会厌 正中襞
舌会厌 外侧襞
舌扁桃体
二、 咽壁的构造
【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流质饮食,多饮水, 解热镇痛药物。
抗生素:为主要治疗方法。首选青霉素、 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大环内酯类药物。
局部治疗:硼砂溶液、复方氯已定含漱液等。 中药:疏风清热,消肿解毒。 手术治疗: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宜在急性炎症消退后施行扁桃 体切除术。
二、慢性扁桃体炎 (chronic tonsillitis)
(二)外环: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下颌下淋 巴结,颏下淋巴结。
腺样体及扁桃体
腺样体(pharyngerltonsil) : 也叫咽扁桃体,形似去皮橘子,表面不 平,有5-6条纵行的沟,中央处凹陷称咽 囊(pharyngeal bursa),10岁左右萎缩。
腭扁桃体: 扁桃体的结构:分内、外两侧面,上下两级。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结合局部检查。反复急性扁桃体炎发作病 史是诊断主要依据。
鉴别诊断: 扁桃体的生理性肥大 :扁桃体光滑,无慢性充血,
隐窝口清洁,无潴留物,无反复炎症发作病史。 扁桃体角化症:隐窝口上皮过度角化,呈现白色砂粒 样物,附着牢固,擦拭易出血。 扁桃体肿瘤:一侧扁桃体迅速增大,或扁桃体肿大伴 有溃烂,常伴有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一)咽壁的分层:分四层 1、粘膜层 2、纤维层 3、肌肉层 4、外膜层
粘膜层:
鼻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内有杯状 细胞,固有层含有混合腺,顶后壁粘膜 下有腺样体)。
口咽:复层鳞状上皮。 喉咽:复层鳞状上皮(粘膜下含有丰富
的粘液腺和浆液腺,还有大量淋巴组织 聚集,构成咽淋巴环)。
纤维层(腱膜层):
【病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称腺样体肥大。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耳部症状:分泌性中耳炎,听力减退、耳鸣等。 ✓鼻部症状:鼻炎、鼻窦炎,鼻塞、流涕、睡眠打鼾、
睡眠时张口呼吸。 ✓腺样体面容: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 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 ✓咽、喉和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 阵咳,并发气管炎。
膜之间。 上:颅底。 下:上纵膈,相当于第一、第二胸椎平面。 双侧:以薄层筋膜和咽旁隙相隔 中间:咽缝分隔为左右两侧,互不相通。
咽旁隙(parapharyngeal space):
✓颊咽筋膜与翼内肌筋膜之间的间隙,与咽后隙仅一 薄层筋膜相隔,左右各一,形如椎体。 ✓上:颅底。 ✓下:舌骨大角。 ✓内:以颊咽筋膜及咽缩肌与扁桃体相隔。 ✓外:下颌骨升支、翼内肌、腮腺深叶。 ✓后:颈椎前筋膜。 ✓茎突及其附着肌肉将咽旁间隙分为前隙和后隙。
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 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
【病因】 ✓ 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隐窝内上皮坏死,细菌
与炎性渗出物聚集其中,隐窝引流不畅,导致本病 发生发展。 ✓ 急性传染病: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等。 ✓ 鼻腔或鼻窦感染: ✓ 自身变态反应:近年来基于免疫学的观点,认为自身变态 反应为引起慢性扁桃体炎的重要机制。聚积于扁桃体隐窝 内的微生物长期与扁桃体接触,可引起复合的变态反应。
(一)鼻咽(nasopharynx)
又称上咽,位于颅底与软腭游离缘平面之间。 前:正中为鼻中隔后缘,双侧后为鼻孔,与鼻腔相通。 后:平对第一、二颈椎。 顶:由蝶骨体及枕骨基底部组成。顶后壁粘膜下有
丰富的淋巴组织聚集呈橘瓣状,称腺样体。 双侧:左右两侧有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圆枕、咽
鼓管扁桃体。咽隐窝与颅底破裂孔相邻。 下:通过鼻咽峡与口咽相通。
【临床表现】
咽痛,可放射至耳部,影响吞咽;发热,乏力,头 痛,食欲不振。小儿可因发热而抽搐,惊厥等。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多为病毒引起,病变局限于 粘膜表面,以扁桃体的急性充血为主,隐窝内及扁桃 体实质无明显改变。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侵及扁桃体实质内的滤泡, 隐窝内充满渗出物,扁桃体明显肿胀、化脓,在扁桃 体表面有渗出物或片状的伪膜。
腭帆肌组: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咽肌、腭舌肌和 悬雍垂肌。收缩时上提软腭、悬雍垂,控制鼻咽峡启 闭,分隔鼻咽与口咽,同时使咽鼓管咽口开放。
肌肉层:
肌肉层:
外膜层:
颊咽筋膜的延续,上薄下厚。覆盖 于咽缩肌之外。
(二)筋膜间隙:
咽筋膜与周围筋膜之间的疏松组织间隙, 分咽后隙和咽旁隙。
咽后隙(retropharyngeal space):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
有6-20个隐窝,上级有半月皱襞覆盖,下级 有三角皱襞包裹。外侧与咽腱膜和咽缩肌相邻, 并与其形成扁桃体周围间隙。
扁桃体的血管: ✓ 动脉:5支均来自颈外动脉。
(1)腭降动脉: 上颌动脉分支。 (2)腭升动脉:面动脉的分支。 (3)面动脉扁桃体支:面动脉分支。
(主要血供) (4)咽升动脉扁桃体支:咽升动脉分支。 (5)舌背动脉:舌动脉分支。 ✓ 静脉:包膜外扁桃体周围静脉丛—咽静脉丛—舌静脉—颈内静 脉。
咽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节 咽的应用解剖
咽的定义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上起颅底,下至第六颈锥平面,长约12cm。 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形,下端相当于环状软 骨下缘与食道口相连。 前面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后壁
与椎前筋膜相邻。 两侧与颈部大血管和神经毗邻。
一、 咽的分部
自上而下可分为:
鼻咽(nasopharynx) 口咽(oropharynx) 喉咽(laryngopharynx)
【治疗】
非手术治疗: ✓增强体质及抗病能力,减少急性扁桃体炎发作。 ✓免疫治疗、脱敏治疗:胎盘球蛋白、免疫因子等。
手术治疗: 扁桃体具有免疫功能,但它又是携带微生物和藏匿
病原体的场所,手术切除仍是当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应有免疫学观念,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避免滥做。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症
前隙:颈外动脉、颈静脉丛通过。 后隙: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副神经、舌下神经、交感神经干,颈深淋巴结上群。
三、咽的淋巴组织
咽部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 称为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
(一)内环:腭扁桃体、腺样体、舌扁桃体、咽鼓管 扁桃体、咽侧索以及咽后壁淋巴滤泡。
慢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角化症
扁桃体癌
【并发症】
慢性扁桃体炎在身体受凉、全身衰弱、内分泌紊乱等 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形成病灶,发生变态反应,产生各 种并发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脏病、肾炎、 银屑病等。 是否属于病灶,如何把病灶和全身性疾病联系起来, 应注意以下两点。 ✓病史:反复急性发作病史。 ✓实验室检查: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心电图异 常等有助诊断。
扁桃体疾病
一、急性扁桃体炎 二、慢性扁桃体炎 三、扁桃体周围脓肿 四、扁桃体肿瘤 五、扁桃体角化症 六、病灶性扁桃体炎
一、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生于儿 童及青少年,春秋两季。
【病因】 细菌或病毒感染
✓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 ✓ 腺病毒,鼻病毒等。
扁桃体的神经:
咽丛(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交
感神经干组成)
上颌神经 舌咽神经的分支
扁桃体大小分度
• I:扁桃体在扁 桃体窝内。
• II:扁桃体超过 咽腭弓。
• III:扁桃体达到 或超过中线。
扁桃体肿大分三度:
Ⅰ度扁桃体肿大不超过咽腭弓 Ⅱ度扁桃体肿大超过咽腭弓 Ⅲ度扁桃体肿大达到或超过中线
【病理】
可分为三型: 增生型:炎症反复刺激,淋巴组织、结蹄组织增生。 纤维型:淋巴组织变性萎缩,为广泛纤维组织取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