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水稻品种一览表
201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5年黑龙江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主导品种水稻北方稻区(一)龙粳25: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栽培。
(二)龙粳31: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
(三)绥粳10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小麦东北地区(一)龙麦33: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种植。
玉米北方地区(一)吉单27:适宜在吉林省东、西部早熟区及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二)兴垦3号: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四单19品种种植区域和黑龙江、内蒙古审(认)定种植确定的区域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虫。
(三)绿单2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及第三积温带上限。
(四)利民33: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
(五)德美亚1号:适宜在黑龙江第三积温区下限和四积温区上限。
大豆东北地区(一)黑河45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春播种植。
(二)华疆4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种植。
(三)疆莫豆1号:适宜在黑龙江垦区第四、五积温带。
(四)黑河43: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
(五)克山1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
(六)垦丰16: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春播种植。
(七)合丰55: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八)绥农26: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九)黑农48: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号:东北一作区种植果蔬(一)中农18号(黄瓜):适宜全国各地春秋大棚和露地栽培(二)京秋4号(大白菜)适宜黑龙江等地秋播种植(三)浙粉702(番茄):适宜在全国各地均可推广种植渔业(一)蟹A、中华绒螯蟹“光合1号”:适宜在我国东北# 华北# 西北及内蒙古地区淡水水体中养殖。
(二)罗非鱼A、奥尼罗非鱼:适宜池塘、海水、湖泊围栏、稻田、网箱以及工厂化流水养殖。
适宜水温为10℃以上,4℃以下会冻死。
B、“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适宜池塘、海水、湖泊围栏、稻田、网箱以及工厂化流水养殖。
水稻新品种

水稻新品种作者:朱四光来源:《新农业》2015年第09期2015年4月21日,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第三十七次会议,对有关农作物品种进行审定。
会议审定通过水稻新品种25个,简介如下。
1 裕粳香2号沈阳裕赓种业有限公司2009年以沈稻11为母本、S3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48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
苗期叶色淡绿,叶片直立性适中,株高103.2厘米,株型松紧适中,分蘖力中等,主茎14片叶,弯穗型,穗长20厘米,穗粒数102.3粒,千粒重25.6克,颖壳色淡黄,部分粒有芒。
糙米率82.7%,精米率74.5%,整精米率70.8%,粒长5.3毫米,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0%,垩白度0.9%,透明度1级,碱硝值7,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15.2%,蛋白质9.5%,米质优。
中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40.5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2.6%;2013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5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4.6%。
栽培要点:4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0厘米×16~20厘米,每穴2~3苗;亩施标氮肥40公、磷肥10公斤、钾肥10公斤;浅水层管理,分蘖后期适当晾田;注意防治稻瘟病,防止倒伏。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2 隆6优19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以L6A为母本、R1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组合。
特征特性:生育期151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
苗期叶色浓绿,叶片披散,株高11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15片叶,散穗型,穗长19厘米,穗粒数111.6粒,千粒重28.7克,颖壳色金黄,有芒。
糙米率83.8 %,精米率75.7%,整精米率71.3%,粒长6.3毫米,籽粒长宽比2.5,垩白粒率16%,垩白度1.8%,透明度2级,碱硝值7,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16.6%,蛋白质9.4%,米质优。
Y两优900和Y两优957之区别,Y两优900稻种能在江苏种吗

Y两优900和Y两优957之区别,Y两优900稻种能在江苏种吗1、Y两优900(国审稻2015034):株高约119.7cm,穗长约27.7cm,每亩有效穗数约14.9万穗,每穗总粒数238.2粒,结实率78.3%,千粒重24.4g,生育期约140.7天(长江中下游地区)。
2、Y两优957:株高约为116.9cm,穗长约26.3cm,每亩有效穗数16.6万穗,每穗总粒数约204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3.3g,生育期为143.4天(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Y两优900和Y两优957之区别1、Y两优900水稻品种特征特性(1)Y两优900(国审稻2015034)①植株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株高约为119.7cm,穗长约为27.7cm,每亩有效穗数约为14.9万穗,每穗总粒数238.2粒,结实率78.3%,千粒重24.4g。
②生育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生育期大约为140.7天,相较于对照组丰两优四号长2.7天左右。
③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1%,长宽比3,垩白粒率12%,垩白度1.4%,胶稠度68mm,直链淀粉含量14.7%。
④抗逆、抗病能力:稻瘟病综合指数5.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
⑤产量表现:2013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约为626.7kg/亩,相较于对照组丰两优四号增产5.9%。
2014年续试试验中,平均产量约为623.6kg/亩,相较于对照组丰两优四号增产6%。
2014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约为618.8kg/亩,相较于对照组丰两优四号增产5.4%。
(2)Y两优900(粤审稻2016021)①植株特征特性: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弱,穗长粒多,结实率偏低,株高约为110.5-112.4cm,每亩有效穗数14.7-14.9万穗,穗长约为25.6-26cm,每穗总粒数198粒,结实率71.3-74.9%,千粒重23.3-23.5g。
2015年我省审定的农作物品种

陕审玉2015029号
金科玉3306
杂交
N16082×X1267
榆林市金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陕审玉2015030号
瑞普908
杂交
RP21×RP06
山西瑞普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陕审玉2015031号
五谷631
杂交
WG6320×WG3151
甘肃五谷种业有限公司
陕审玉2015032号
伟隆105
陕审稻2015014号
玉米
腾龙208
杂交
XF133×XF313
湖北腾龙种业有限公司
陕审玉2015022号
农禾518
杂交
Z635×H22
郑州市农禾丰作物新品种研究所
陕审玉2015023号
五单2号
杂交
XN437×W5899
陕西五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陕审玉2015024号
万瑞6号
杂交
K22×W6-1
陕西万福种业有限公司
SY1-2×N2-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汉中市得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陕审玉2015044号
兴民3388
杂交
SY68×SY56
陕西兴民种业有限公司
陕审玉2015045号
秦鑫630
杂交
旅选-1×鑫选9-2
西安市鑫丰种业有限公司
陕审玉2015046号
秋润100
杂交
高401×高406
陕西高农种业有限公司
陕审玉2015025号
秦鑫2238
杂交
鑫选A×鑫选R-1
西安市鑫丰种业有限公司
陕审玉2015026号
金科玉3308
杂交
F117×A4190
201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 170个主导品种水稻(30个)Ⅰ.长江中下游稻区(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还适宜在云南、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中浙优1号:适宜于在长江流域浙江省、湖南省和贵州省作单季稻种植。
(四)内5优8015: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五)珞优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六)宜优673:适宜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七)丰两优四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八)连粳7号: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
(九)秀水134: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十)深两优5814: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2014-2015年湖南省水稻主导品种。
(十一)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以前农业部历年审定水稻品种

农业部历年审定水稻品种2011
亲本来源("×"前为母本) 苏秀9号×秀水09/秀水123 津稻1007×徐稻3号 川358A×成恢727 谷丰A×闽恢3301 金稻13A×广恢998
HK21×R9941
95122A×R161 天丰A×广恢2168 天丰A×湘恢199
H28A×51084 丰6S×R206 安湘S×淦恢3号 Ⅱ-32A×宿恢2058 珍汕97A×ZF06
类型 粳型常规稻 粳型常规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粳型常规稻 粳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粳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两系杂交稻 籼型两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两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两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两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两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粳型常规稻 粳型常规稻 粳型常规稻 粳型常规稻 粳型三系杂交稻 粳型三系杂交稻 粳型常规稻 粳型常规稻 粳型常规稻 粳型常规稻 粳型常规稻 粳型常规稻 粳型常规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籼型三系杂交稻
96 津7优18 97 宁粳4号 98 徐优502 99 瑞优399 100 谷优航148 101 广优2643 102 Ⅱ优264 103 钱优0506 104 中优161 105 准两优608 106 扬两优412 107 丰源优227 108 天优122 109 湘丰优186 110 奥龙优282 111 C两优396 112 金优38 113 天丰优316 114 内2优111 115 中3优1681 116 丰两优晚三 117 盐两优888 118 中9优8012 119 宜优673 120 协优152 121 深两优5814 122 扬籼优418 123 钱优1号 124 丰优989 125 皖稻187 126 天优3611 127 株两优4024 128 淦鑫203 129 中嘉早17 130 川农优527 131 川香178 132 内5优5399 133 泰优99 134 嘉糯1优2号 135 天优578 136 特优9846 137 富优135 138 津稻9618 139 阳光200 140 郑旱9号 141 屉优267 142 九稻63号 143 沈稻11 144 吉粳806
2015—2021年江苏省粳稻新品种(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评价

兰 莹,杜琳琳,林 峰,等.2015—2021年江苏省粳稻新品种(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4):100-104.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24.0142015—2021年江苏省粳稻新品种(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评价兰 莹,杜琳琳,林 峰,李晨羊,周益军,宋锦花,许 明,周 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对2015—2021年度835份江苏省粳稻新品种(系)通过人工接种法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水平鉴定评价,以期为生产上水稻品种布局和病害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统计结果表明,86%~100%的区试品种达到中感以上的抗性水平,高抗品种的比例从0(2016年)渐增到12.39%(2020年)和11.93%(2021年),抗病品种的比例在17.65%~48.62%,中感品种在39.45%~82.35%,2015年和2016年分别检测到1个和3个感病品种,2016年和2017年分别检测到10个和6个高感品种,2018年以后未发现感病和高感品种,说明经多年品种更替,江苏省区域试验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升。
2015—2021年抗病及高抗品种在各区组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中熟中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杂交晚粳和杂交中粳组,常规粳稻组如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组,中感水平材料的数量仍较多,在病害暴发年份易成为生产上加重流行的因素。
文中列出了筛选出的26份高抗品种,可作为抗性育种资源在生产上应用。
关键词:粳稻;水稻条纹叶枯病;人工接种鉴定;抗性评价;育种价值 中图分类号:S435.111.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24-0100-05收稿日期:2023-03-30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22)3019];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BE2022369)。
2005-2015年农业部确认示范推广的超级稻品种(组合)共118个

孙德才 2014 黑审稻201100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潘国君 2014 黑审稻201301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潘国君 2013 黑审稻201100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云南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沈阳农业大学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 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第二水稻研究所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航天育种研究中心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 闫平 2013 黑审稻2011001
籼型两系 丰两优香1号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籼型两系 新两优6380 籼型两系 丰两优4号 籼型两系 Y优1号 籼型两系 株两优819 籼型两系 两优287 籼型两系 培杂泰丰 籼型两系 新两优6号 籼型两系 两优培九 籼型两系 准两优527 籼型三系 宜香优2115 籼型三系 深优1029 籼型三系 F优498 籼型三系 荣优225 籼型三系 内5优8015 籼型三系 盛泰优722 籼型三系 五丰优615 籼型三系 天优3618 籼型三系 天优华占 籼型三系 中9优8012 籼型三系 H优518 籼型三系 金优785 籼型三系 德香4103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安微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湖南农业大学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