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散文教学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慈母情深》)
《慈母情深》教案【教学参考】

《慈母情深》教案--【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慈母情深》,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慈母深情的爱。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汲取营养,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慈母情深》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4. 慈母情节的感悟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与朗读,生字词的学习,慈母情节的感悟。
2. 教学难点:慈母情节的理解和表达,学生朗读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2.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慈母情深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检查理解情况。
3.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强调慈母情节的表达。
4. 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5. 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慈母情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慈母情深主题的理解上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上的进步。
3. 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评价其在语言艺术和情感传达上的能力提升。
七、作业设计2. 设计一份慈母情深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慈母情深的定义、慈母情深的故事、慈母情深的意义等。
3. 观看一部关于母爱的电影或电视剧,并写一篇观后感,讨论电影中母爱的体现和感受。
八、课程资源1. 课文《慈母情深》原文。
2. 与慈母情深相关的音频、视频材料,如歌曲、电影片段等。
3. 关于母爱的名言警句集锦。
4. 母亲节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活动建议。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慈母情深》教案3篇

《慈母情深》教案3篇《慈母情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学过程一、朗诵诗歌导入同学们看到“慈母”这个词,就会想起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是啊!上节课,我们刚感受父爱如山,今天我们又将走近一位慈祥的母亲,感受她与儿子的:慈母情深。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句,感受情深1、默读课文:根据提示要求边读边划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慈祥与善良的。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读一读你找到的拨动你心弦的句子和段落,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有关语句,进行自主学习,感悟情深)如:⑴“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及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瘦弱的母亲⑵“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⑶“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贫穷的母亲⑷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
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通情达理的母亲。
第6课慈母情深教案(优秀6篇)

第6课慈母情深教案(优秀6篇)课《慈母情深》教案篇一一。
教学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区别多音字龟的读音,理解失魂落魄等词的意思。
2.能深入文本,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通过品析人物的言行,感受母亲的辛劳,进而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及对儿女希望的坚守,同时也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尊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一些重点句段要多次诵读,感受作者谴词运句方面的精妙。
二。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体会人物的情与爱。
三。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下,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
四。
教学过程(一).揭题回顾1.揭题,读题。
课文主要写什么?2.过渡:是的,我当时是很渴望有一本《青年近卫军》,(课件1显示《青年近卫军》封面及简介)。
40多年前,那是一个非常崇拜英雄的年代,这些描写英雄的书籍成了青少年的最爱。
读读课文1-4小节,找找哪些词句写出了我对这部小说的渴望。
(二).研读1-4节1.学生自由读读课文1-4小节,找找哪些词句写出了我对这部小说的渴望。
2.重点交流(课件2)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1)指名读。
你体会到什么?(2)重点抓住失魂落魄来理解。
用换词、联系生活来帮助理解。
(3)提升:体会作者用词准确传神,意蕴无穷!指读,齐读。
3.过渡: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我整天失魂落魄,想得我整天魂不守舍,想得我整天六神无主,带着对这本书的强烈渴望,我平生第一次走进了母亲工作的车间。
读读课文5-29小节,找找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如果有什么感受,用笔在边上写写批注。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读5-29节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浮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位什么样子的母亲?预设:(课件3)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3.从这些语句中,我们看到一位怎样的母亲?(瘦弱、疲惫、辛劳)4.指导读。
小学5年级课文《慈母情深》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5年级课文《慈母情深》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尊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内容:《慈母情深》是梁晓声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期向母亲要钱买书的故事,展现了母亲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对子女的深情和支持,体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资源:文章的电子版反映母爱的图片和视频(用于情境创设)相关母爱的故事和案例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反映母爱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课题《慈母情深》。
整体感知:学生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自学生词新词。
深入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母爱的伟大和母亲对子女的支持。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总结延伸: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母爱的重要性,并进行写作练习。
评估方式: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作业检查:通过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课后训练设计:读拼音,写词语。
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对《慈母情深》中母爱的理解。
课外延展内容:《慈母情深》的作者梁晓声,194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见长。
梁晓声的代表作包括《雪城》《年轮》等,他的作品曾获得多项文学奖项,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他们对文学和母爱的兴趣。
《慈母情深》的优秀教案

《慈母情深》的优秀教案《慈母情深》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及词素分析法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指导学生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过程一、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及词素分析法理解下列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读通读顺课文。
3、跳读课文,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4、默读课文第二段,勾画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想一想,文中的母亲是一个()的母亲。
5、默读课文第二段,勾画我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我对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有一种()的深情。
二、练习提纲1、抄写、背诵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精美句子。
2、以“母亲的爱”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母亲关心你的一件事。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理作者思路1、(1~4)想买《青年近卫军》2、(5~33)妈妈给钱买书3、(34~35)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二、细读探究,体会母亲对“我”的深情1、母亲的爱:⑴ 外貌描写──瘦弱的母亲。
⑵ 行动描写──贫苦、辛劳的母亲。
⑶ 语言描写──通情达理的母亲。
(勤劳、善良、慈祥、深爱儿子)2、我的爱(反衬):⑴ 行动描写。
⑵ 心理描写。
(感动、心疼、崇敬、感激、热爱)《慈母情深》的优秀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理解和积累本课“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母亲言行的词句,感悟母亲的深深的爱。
3、感受慈母情深,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理解亲情无价。
[教学重难点]在感受、体验和倾诉中理解深沉的母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教学设想]《慈母情深》是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梁晓声自幼家境贫困,却喜欢上了一本书,问母亲要钱买书的情感经历。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7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7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亲情小说《母亲》。
作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摄取了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镜头:辛勤劳作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一元五角钱”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钱,但是对于当时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对于一个每个月只能赚27元工资还要养育5个子女的母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课文以“一元五角”钱为线索,通过“我”在车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通过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一系列描写,刻画出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不长的篇幅却用了35个小节,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
文中“七八十台机器”的广角镜头、“母亲直背、转身、望着我”的慢镜头、“母亲掏钱、塞钱、凑钱给我”的特写镜头、“母亲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镜头,写得生动感人,值得引导学生感悟与理解。
尤其是作者在写作上的特色,3个“我的母亲”倒装与反复的写法,以及4个“立刻”反复使用的写法值得细细推敲。
二、学情分析写人的文章孩子们有接触过,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更要去初步学习作者如何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
本文的写作背景对于现在幸福的孩子们来说偏遥远:一个母亲每月工资27元,担负起抚养5个孩子的重担。
家庭如此拮据是现在的孩子所无法体会到的,母亲如此的辛劳也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无法体谅到的,如何让孩子能够走进文本,能够深入去理解“一元五角钱”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体会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个难点。
所以适当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抓“震耳欲聋”等词感受母亲工作环境之恶劣,通过抓住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词句,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母亲工作负荷之巨大、劳作之辛苦以及母亲爱儿之情深很有必要。
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更应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1.随文理解“震耳欲聋”一词,会认“陷、碌、攥”和多音字“龟”。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通用5篇)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准备:课件一、课文内容回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慈母情深》一课,(板书课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文中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买到了书。
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生汇报)下面我们就去感受这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二、默读课文,梳理“场景”。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场景或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师生共同梳理场景:初到厂房(6-9),寻找母亲(16-19),向母亲要钱(20-29),母亲塞钱给我(30-34)。
(板书)(一)、品读“初到厂房”。
1、引导学生思考:初到厂房情景,自由读第6-9自然段,想想“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
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
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出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四周墙壁破旧,潮湿,因为这是个半地下室,有一排破窗户,三分之一以上被埋在地下,窗户脏的像乌玻璃一样。
做鞋帮用布和棉毡,像我们冬天的鞋垫一样,会有很多褐色的棉絮在女工们的周围飘荡,这也是下文说褐色口罩的原因。
蒸笼都知道吧,蒸馒头,蒸包子用的,四周热气腾腾,人在里面都要被蒸熟了,太难受了。
《慈母情深》教案【教学参考】

《慈母情深》教案--【教学参考】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母亲在生活艰辛的情况下,仍然支持“我”读课外书的感人故事。
本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慈母情深的一幕,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慈母情深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母亲的形象,理解慈母情深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水平。
(3)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母爱的伟大,培养感恩之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母亲的形象,理解慈母情深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母爱伟大的一面。
(2)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慈母情深。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孝敬父母的品质。
3.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慈母情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对慈母情深的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体会慈母情深的特点。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散文教学要由言及意,往散文中的个性化言语所表达的丰富 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处走,严防脱离语句,跑到概念化 、抽象化的“思想”、“精神”,演变为谈论口号的活动。
《慈母情深》文本解读
研判学情的必要性
•
董水龙(浙江绍兴安昌中学)
• 《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背影〉 教学案例》
•
•
《语文学习》2006年第6期
教学解读的方法
•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的重点与终点; • 根据学情基础确定教学的起点与难点; • 逡巡于起点与终点之间确定教学目标与教
法、学法。
确定文本体式的依据
• (1)结合文体分类知识与作者自述 • (2)考虑编者意图(单元说明、选文关系
• 明确常识:散文,无论是写景、叙事、记人 ,一般来说,目的总是在于抒发作者自己对 于生活的感受,总是在表达作者内心由这景 、事、人引发的那一丝情思、情韵。
• 解读散文时,应该通过作者所写的人、事、 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 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 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 和感悟”。
• 4.小说须作具体描写,即使是议论,是感想, 或是一种观念的陈述,也必须纳入具体的描写 之中;散文则可以作抽象的言论,如说明一种 思想,一种感情,一种论断。
•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 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 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 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 愈是小说化。
“国培计划(2017)”中西部项目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送教下县教师培训班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散文统计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必读课 文
散文篇 数
散文占 比
20+34 2
3.7%
34+32 32+32 32+32 28+28 28+21
6
13
20
13
8
10.71% 20.31% 31.25% 23.21% 16.33%
• 散文(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 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 散文是“高度个人化的言说”,是作者“ 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 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
梁晓声《关于慈母情深》
• 《慈母情深》 这一篇课文,大约节选于我的小说 《母亲》。作为作家, 我为自己的父亲写出一篇 小说《父亲》… … 其后我又为自己的母亲写出 了一篇小说《母亲》。
• 邓彤: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研究如 何把散文教好,如何把散文教得像“散文 ”。——《如何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中学语文教学》2011-01-05
课堂教学的两个要点
• 合宜的教学内容 • 有效的教学组织
导航
一、散文的教学解读 二、散文的教学设计 三、散文的同课异构
教学解读
教学文本解读(简称“教学解读”):指 的是为了教学的目的而对教材中的某篇课 文(即教学文本)进行的解读,其核心是 教学内容的确定。
、课文导读、文下注释、课后作业等) • (3)分析文本特质(文本解读) • (4)互文印证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梁晓声《慈母情深》的教学解读
梁晓声(1949-)
中国财富出版社,2006
文章分类
• 文学作品: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 • 实用文章:语言层—意义层
文学样式
• 诗歌 • 散文 • 小说 • 剧本(戏剧文学)
散文阅读的要领
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 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
1.披文入情
• 从散文所写的人、事、景、物入手,从散 文的语言入手,从散文的“文眼”入手把 握散文的情感。
• 某少年报刊向我约稿, 希望我为小学生们写一篇 童年往事之类的短文, 于是我就从《母亲》中截 取了一小段寄给对方了。而题目,则肯定是编者们 加的。
• 我想要用文字, 为自己的,也是我这一代大多数人 的母亲画一幅像。
文艺性散文的分类
按表现方式的侧重点分:叙事散文、抒情 散文、说理散文。
按语体分:文言散文、白话散文。 按体式分:游记、杂文、随笔、寓言、小
品文、散文诗、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
《慈母情深》是一篇写人记事的回忆性叙事散 文。
单元说明
选文关系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美]马克·汉林) :父爱的 力量
18* 慈母情深(梁晓声):母爱的深沉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美]巴德·舒尔伯
格 :父母对孩子才华的不同激励 20* 学会看病(毕淑敏):母亲对困境中的孩子的
李广田《论散文》
• 1.小说中或有故事,或无故事,但必有中 心人物;散文中或有故事,或无故事,却 不必一定有中心人物。
• 2.小说适宜客观的描写,即使是第一人称 的小说,那写法也还是比较客观的;散文 则适宜于作主观的抒写,即使是写客观的 事物,也每每带有主观的看法。
• 3.小说以人物行动为主,其人物的思想、情感 、性格等,都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即使偶 然描写一些自然景物,也还是为了人物的行动 ;散文则不必以人物行动为主,只写一个情节 ,一段心情,一片风景,也可以成为一篇很好 的散文。
有意磨练
课文导读
《慈母情深》是一篇书写母爱之深沉的回忆性 叙事散文。
散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 散文教学始终在“这一篇散文里”,要驻足散文里的“个人 化的言说对象”,严防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演变为谈 论“外在的言说对象”的活动;
• 散文教学要着眼于主体,触摸作者的情思,严防滞留在所记 叙、描写的客体,演变为谈论那人、那事、那景、那物的活 动;
确定教学内容的两个要点
备课备两头
终点:教学目标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起点:学情估量
教学解读的两条路径
教学解读
• 依循体式 • 研判学情
依循体式的必要性
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读者会按照文本 的文体规范进行阅读。不同体式的课文,其 阅读方式、阅读方法有所不同。
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 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 顾文本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 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