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

合集下载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例如: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2010山东卷)“释怀”指(爱憎、悲喜、思念)很难在心中消除。

此处说的是“真诚、甜美、亲切”,应改用“让人难以忘怀”。

这里误解词语(二)、用错对象例如: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2010江西卷)“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

这里用错对象。

(三)、褒贬不当例: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2010全国Ⅰ)褒贬色彩失当。

“俑”,指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此处贬词褒用。

(四)、语义重复例: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2010湖南卷)“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不妥,很明显“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后面再接“谈论”语意重复,改为“兴致勃勃”比较好。

(五)、不合语境例如: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010江苏卷)“防患未然”用于灾难没有发生之前。

不合语境。

(六)、两栖词语有些成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情色彩,这称为词语的“两栖现象”。

要判断成语运用正确与否,需用它的多个含义和色彩去斟酌。

例: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2010江苏卷)“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深刻。

这里使用恰当。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成语运用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而排除错误选项是我们选出正确项的最常见、最有效方法;因此,明确成语误用的类型对我们做准成语题有重要意义。

现将成语使用中常见的误用情况归纳如下:一、望文生义成语属于固定短语,其意义很多时候不能从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断章取义,只能把它作为整体来理解。

作为检查学生成语储备的题型之一,有许多题目就是在这方面设置障碍,误导考生望文生义。

例1: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辨析: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作贬义。

句中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例2: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辨析:刊:削。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

不刊之论,是指不能删简的言论。

句中却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大错。

二、张冠李戴(用错对象)成语使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时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无误用。

例1: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辨析:“各尽所能”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

这里改变了使用对象,自然不正确。

例2: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辨析: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其使用对象是女子,该句却用来形容民族歌舞,显然用错了对象。

三、误用褒贬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无用。

不辨色彩主要表象在褒贬无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常用易错成语1000例

常用易错成语1000例

常用易错成语1000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形象和深刻的意义。

使用成语能够丰富语言表达,但同时也容易被误用或理解错误。

本文汇总了1000个常见易错的成语,并对其正确用法进行解释,希望能帮助读者正确使用这些成语。

1. 守株待兔正确:守株待兔解释:原指农民守株待兔,静候野兔撞死,比喻坐等运气,不努力主动。

后泛指passively等待成功而不主动努力。

2. 力不从心正确:力不从心解释:指能力不足,不能如愿以偿。

3. 鞭长莫及正确:鞭长莫及解释:比只能具敷一小范围的地方,无法触及较远的地方。

4. 不懈努力正确:不懈努力解释:形容非常努力,坚持不懈。

5. 忍辱负重正确:忍辱负重解释:忍受辱骂,承受沉重的负担。

6. 狗血淋头正确:狗血淋头解释:形容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困境或不幸遭遇。

7. 不明觉厉正确:不明觉厉解释:形容看似威风而实际上并不了解真相。

8. 不可开交正确:不可开交解释:形容事情严重、棘手,无法解决。

9. 依然如故正确:依然如故解释:指事物没有改变。

10. 进退两难正确:进退两难解释:形容处境困难,无法作出抉择。

……(继续编写)以上是1000个常见易错的成语及其正确用法。

希望读者可以借此文档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避免在日常使用中产生错误。

当然,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还有很多变化和特殊情况,需要根据语境和具体情况理解和运用。

此外,我们也希望读者能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正确使用成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能够体现自己的文化素养。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

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具体例子如下:1.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仅从字面上解释成语的含义。

例如,“登峰造极”原意是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成就达到了最高峰,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表示做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2.褒贬误用:指在运用成语时,对成语的感情色彩理解错误,褒贬混淆。

例如,“想入非非”原意是思想进入虚幻境界,是中性词,但现在常被误用为贬义词,表示胡思乱想。

3.语境不合: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成语的含义与句子的整体意思不符。

例如,“美轮美奂”原意是形容房屋高大美观,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美好事物,如“美轮美奂的舞姿”。

4.画蛇添足:指在句子中重复使用意思相同的词语。

例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后者侧重于事实本身让人震惊并散布谣言。

5.颠倒词序:指在使用成语时,将成语中的词语顺序颠倒或错位。

例如,“胸有成竹”原意是形容文思敏捷,落笔成章,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做事之前没有计划或条理。

6.断章取义:指在使用成语时,只截取成语的一部分来表达意思,忽略成语的整体含义。

例如,“万人空巷”原意是形容人们都出来观看盛大的场面,现在常被误用为形容街巷十分冷清。

7.张冠李戴:指将一个成语错误地用于另一个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成语上。

例如,“首当其冲”原意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现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8.混淆字形:指由于字形相似而将两个不同的成语混淆使用。

例如,“再接再厉”和“厉兵秣马”是两个不同的成语,前者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后者形容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但有时会因为字形相似而误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学家。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例析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例析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例析一、语义内涵不明1.望文生义例① 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② 发展生产力是当前其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③三人盛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④ 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例⑤ 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辨析: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④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⑤中“不刊之论”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绝对正确。

2.反用其义例① 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②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在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①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子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②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物”。

3.误用典故例①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奏晋之好。

例②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辨析:①中“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这里也可算作“范围对象使用有误”。

②中“让梨推枣”,用指兄弟之间的友爱谦让。

4.自相矛盾例① 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杜诗沉郁顿挫,孰优孰劣,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例②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辨析:例①“半斤八两”形容彼此一样,差不多;“各有千秋”形容各有特长,或说长处不同,两者自相矛盾。

例②“危言危行”是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这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后果自相矛盾。

成语病句类型

成语病句类型

成语运用中常见的错误类型成语理解和运用常见的误用情况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会犯张冠李戴的错误。

[例1]望着扬长而去的摩托车,我们询问了那位挨打的姑娘。

分析:该用于人的却用于物。

“扬长而去”是形容人大模大样离去的样子,用来形容摩托车是不妥当的。

应改为“望着疾驰而去的摩托车……”[例2]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分析:该用于物的却用于人。

“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非常多的成语,意思是:用牛拉运这些书,能使牛累得出汗,把这些书放在屋里能堆满屋子全部空间。

此处可改为“举不胜举”。

二、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最易误解成语,有些成语仅从字面上理解,常常与本义相去甚远。

[例1]她谈吐文雅,贻笑大方。

分析:“贻笑大方”是使别人见笑的意思,用错的原因是因为成语中有“笑”和“大方”几个字,有些同学望文生义,错误地理解成“笑得很甜,很大方了”。

[例2]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分析:在这个例句中,“深居简出”中的“简出”被曲解成“简单出门”,而该成语是“很少出门”的意思。

三、褒贬失当成语一般有固定的感情色彩,如果不注意感情色彩与全句内容的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

[例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食品厂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

分析:“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是褒义词。

用来形容造假者食品厂的出现,语境的感情色彩不吻合。

[例2]雷锋短暂的一生却做了很多的好事,简直罄竹难书。

分析“罄竹难书”形容罪行很多,写也写不完。

例句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四、轻重失度成语含义有轻重之分,运用时常容易出现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的错误。

[例1]考前要认真复习做好准备,否则考场上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分析:“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害或事故,特指死亡,用在此句中语意过重。

成语运用中常犯的错误

成语运用中常犯的错误

成语运用八种常见错误一、感情色彩误用。

1、(2002年题)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出现。

褒义词。

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显然语境是贬义,该用贬义词,却用了褒义词。

2、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

“惨淡经营”原指用浅淡的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精心布局。

后用以形容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业。

褒义词。

“惨淡经营”等同于“苦心经营”,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该题运用正确。

3、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1995年全国高考题)4、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1998年全国高考题)“半斤八两”含有蔑视味道,是贬义词;“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算计、谋害别人,也是贬义词;有些成语褒贬鲜明。

如“胸无城府”“叹为观止”“同心同德”“虚怀若谷”“大有作为”等都是褒义。

“信口雌黄”“有恃无恐”“无所不为”“肆无忌惮”“处心积虑、火中取栗、趋之若骛、炙手可热、无所不为”颐指气使”“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蠢蠢欲动”,“洗心革面”“过江之鲫”、“夸夸其谈”、“弹冠相庆”、“无独有偶”、“煊赫一时”、“无所事事”、“兴师动众”、“投其所好”等常用贬义场合,否则就是误用。

有些成语或贬义或中性,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

如“标新立异”——(中)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贬)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

“闭门造车”——(中)原指只要按照统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的车,也符合标准;现多作贬义,比喻凭主观想像处理问题。

“登峰造极”——(贬)比喻达到极点,多用于坏人;(中)有时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地,是中性词,也恰当。

这种类型中有一类需特别注意,有些成语身兼两种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成语误用的八大类型
1、语义理解误用:
这是指成语本身意义的误用,也就是使用者没有正确理解成语本身的意义而作出错误的用法。

例如“下象棋”,“下”应是“走”;“笑里藏刀”,“笑里”应是“假笑”;“挂羊头、卖狗肉”,“挂羊头”应是“卖狗肉”。

2、语法误用:
这是指因没有掌握成语的语法形式,而使用错误的成语形式、词语句型。

例如“有好生之德”,“好”应该“善”;“乐极生悲”,“乐”应该“欢”。

3、搭配误用:
这是指使用者没有恰当搭配实际语境而出现的错误,例如“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瞧”应该是“看”;“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应该是“牛马风”。

4、补语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恰当的补充词语而使语意不准确或不完整,例如“三生有幸”,“三生”应为“一生”;“穷当益坚”,“当益”应为“当益处”。

5、同音误用:
这是指成语的词语或字的发音和其他的字的发音相似而产生的错误,例如“乱七八糟”,“乱”应该是“郎”;“按图索骥”,“骥”应该是“驹”。

6、形式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正确使用成语形式而产生的错误,例如“一把芝麻开门”,“开门”应该是“开门见山”;“拂袖而去”,“拂袖”应该是“拂袖而逝”。

7、省略误用:
这是指由于不正确的省略成语词语而产生的错误,例如“金玉满归”,“归”应该是“堂”;“计上心头”,“计上”应该是“日夜”。

8、混淆误用:
这是指由于词语含义相近而造成的错误,例如把“假象”当作“假想”;把“因循苟且”当作“因势利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
一课时(教学时间: )
教学内容:正确使用成语。

教学内容:一、总体分析: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试题占了不少比重,而考查成语使用的试题则越来越多.我们知道,成语是汉民族特有的语言现象,它的使用是有一定的语境限制的,稍有疏忽,
二、成语使用通常会出现下列错误:
(一)、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1、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

2、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3、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4、公审大会上,李民法官面对着罪犯王冕一伙,满腔怒火,振振有辞地痛斥这帮罪犯。

5、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企图掩盖战争罪行。

上述5例中例1~例4句均应使用带有褒义的成语,而“上行下效”、“处心积虑”、“夸夸其谈”和“振振有辞”却均带有贬义,感情色彩用反了。

例5句的成语使用则与前4例相反。

(二)、特指误用为泛指
6、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7、张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8、二十多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不少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兴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

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例6中的“鳞次栉比”通常指建筑物等排列严密;例7中的“破镜重圆”专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例8中“汗牛充栋”专指书籍多不能指人多;例9中“与日俱增”一般是指某种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例10中“络绎不绝”则是指人、车、马、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三)、成语使用似是而非
11、大家沸沸扬扬地嚷起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争论不休。

12、泰州市人民医院,今年又引进了3名博士、5名硕士,真是人才辈出。

13有时,书中人物的命运引起了我丰富的联想,我凝望着窗外的蓝天,不免出神入化。

14、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落后,到了初一才有了改观。

15、在伊拉克,美国军队和反美武装萨德尔民兵同室操戈,冲突不断发生。

上述5例中的成语使用大致上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11中“沸沸扬扬”虽然多形容议论纷纷,但生活中通常使用在舆论传播方面;例12中“人才辈出”通常指本单位(如学校、医院、研究所等)培养或涌现的有某些特长的人很多,而不应是指人才的引进;例13中“出神入化”是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句意是“出神”,不是“出神入化”;例14中“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句意却是不满意;例15中“同室操戈”是指一家人动起刀枪来,比喻内部相斗,句中却是敌对两方的冲突。

(四)、滥用夸张等修辞格
16、为了一道题,我花了整整半天时间,真是碌碌无为。

17、我们班主任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

18、课堂上他不注意听讲,老师请他分析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时,他理屈词穷,前言不搭后语。

19、近来,水资源日见匮乏,我们应该敝帚自珍,节约用水。

例16中“碌碌无为”通常指长时间事务繁杂、辛辛苦苦的劳碌而无所作为;例17中“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上两例成语使用夸张过度;例18中“理屈词穷”常指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用在这里显然不太恰当;例19中“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惜,用在这里比喻不恰当。

(五)、语意前后重复
20、听了好人张云泉的事迹介绍,我对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的产生。

21、多少莘莘学子,在书山中跋涉,不断探索知识的宝藏。

22、他今天表现反常,与往常截然不同。

23、敌人用尽酷刑,方志敏同志浑身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

24、《老鼠爱大米》这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迅速在学生中耳熟能详了。

例20中“油然而生”与后面的“的产生”重复;例21中“多少”已有“多”的含义,与“莘莘”之意重复;例22中“表现反常”便是“与往常截然不同”;例23中“浑身”与“遍体”重复;例24中“风靡”已有“耳熟能详”之意了,再用显然是重复了。

(六)、语意前后矛盾
25、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26、沉默不一定是金,我们要充分显露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韬光养晦。

27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8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29这些“小发明”的作者,大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一脑袋想入非非的新颖的构思。

例25中“果不其然”指果然(强调不出所料);例26中“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例27中“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受到的成效小;例28中“亡羊补牢”常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还不算晚;上四例成语使用与句意完全相反。

例29中“想入非非”通常指贬义,这里与前文矛盾。

(七)、使用对象不清
30、他妄自菲薄他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31、同学们都认为王校长的演讲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政治
32、张华对王虹说:“你买房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33、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李师傅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例30中“妄自菲薄”指过分地看轻自己,而不是看轻他人;例31中“抛砖引玉”通常是讲话人自谦的说法,而不是他人对讲话人的评价;例32中“鼎力相助”通常是说话人对他人表达请托或感谢时用;例33中“慷慨解囊”指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为自己花钱则不能用它。

以上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