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历任校长

合集下载

重庆大学历任校长

重庆大学历任校长

重庆大学历任校长第一任校长: 刘湘1929年10月-1935年8月刘湘(1890—1938)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

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

一级陆军上将。

生于1890年7月1日。

老家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

1925年冬,巴县议事会议长李奎安就提出议案,倡议筹办重庆大学。

只因川局动荡,经费无着,导致创建之议一搁就是数年。

1929年夏,一批在成都大学任教的川东籍教授回到重庆,联合工商界著名人士朱叔痴、汪云松、温少鹤、李奎安等,成立“重庆大学促进会”,并向驻节重庆的国民革命军21军军长、四川善后督办刘湘建议筹办重庆大学,得到刘湘赞同。

8月4日,刘湘召集有关人士开会,正式成立重庆大学筹备会,发表《重庆大学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和《重庆大学筹备会宣言》,阐明创建重庆大学的动机、原因和目的。

随后,筹委会就重庆大学开办的日期、经费、校址、招生及聘请教授等问题,进行了多次商讨。

9月,召开重庆大学第一次校务会议,讨论成立招生考试委员会,并决定了考试时间及准备开学的各项具体事宜,决定立即在菜园坝临时校址招收预科生文、理两班先行开课。

1929年10月12日,重庆的第一所大学——重庆大学在菜园坝杨家花园正式开学,标志着重庆大学的正式成立。

10月23日,重庆大学筹委会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推选刘湘为重庆大学首任校长。

1935年5月,省政府明定重庆大学为四川省立大学。

关于文字斋(现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的修建经费,在那时是一个影响民生的问题,当时的中国可谓战火连连,民不聊生。

餐桌上能吃上猪肉可算得上相当奢侈的了。

刘湘就在猪身上打起了主意,他下令从今以后养猪户每杀一头猪必须上缴一个银元的猪头税,即所谓“割头税”。

就是这笔来自猪的“割头税”使得文字斋得以修建。

第二任校长: 胡庶华1935年8月-1938年7月胡庶华(1886—1968)湖南省攸县人,1886年生于攸县城关镇一个教师世家。

17岁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同时又考入湖南私立明德学校。

重庆大学校史

重庆大学校史

重庆大学校史(重庆大学82周年)2011年10月12日12:46:03重庆大学创建于1929年,校址最初设在重庆市菜园坝,1933年迁至重庆市沙坪坝嘉陵江畔至今。

学校1935年成为省立大学,1942年改为国立大学。

截止1949年,重庆大学已成为一所拥有理、工、文、商、法、医等六个学院,二十一个系科的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建校初期至1949年期间,在校任教的著名学者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最早把现代数学引入我国的学者之一的何鲁教授、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教授、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教授、中国化工学会创始人著名化学工程专家张洪源教授、我国第一位赴北极考察学者、著名电讯工程专家冯简教授、著名数学家柯召教授、著名作家艾芜先生等。

1952年重大医学院调入当时的华西大学,即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1952年重大文学院并入四川大学,部分老师调入当时的西南师范学院1952年重大铁道工程专业调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1952年重大商学院调入当时的西南财经学院和四川财经学院,即现在的西南财经大学1952年重大法学院组成当时的西南政法学院,即现在的西南政法大学1952年重大体育系科调入西南师范学院,即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1952年重大农业系科调入西南农学院,即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1952年重大化学化工系调入四川化学工业学院即成都科技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1952年重大的土木建筑组成后来的重庆建筑大学,重庆交通学院后又从建筑大学中分离,2000年重庆建筑大学重回重大;1953年重大理学院并入四川大学;1955年重大无线电系电报电话专业与天津大学两个专业组成北京邮电学院,即北京邮电大学;1956年在重大地质系的基础上成立四川地质学院,就是今天的成都理工大学;1952年调入重大有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和川南工业学院机械科和电机科,石油专科学校钻探和机械科,西南工业部工业学校机械科1952年调整中,文,商,法,医学院全部调入他校,工科专业有进有出,理学院暂时保留未动1952年9月20日,以何鲁教授为主任委员的重庆大学院系调整委员会开始着手搬迁事宜。

重庆大学历任校长毕业证档案

重庆大学历任校长毕业证档案

备注:本公司资料库存有本院校的历年成人、自考、统招毕业证样本。拥有重庆交通大学历任院(校)长。
重庆交通大学历年毕业证样本:
重庆交通大学历年学位样本:
重庆交通大学历年硕士毕业证样本:
重庆交通大学历年博士毕业证样本:
本文由:,,整理上传
重庆交通大学历史沿革
1951年11月7日,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正式成立。1952年,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学校。1953年,西南交通学校更名为重庆公路学校。954年,重庆公路学校更名为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1955年,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更名为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1958年,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更名为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1960年8月,成都工学院土木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迁入四川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共同组建为国家普通本科院校——重庆交通学院。1986年,交通部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并入重庆交通学院。 2006年2月重庆交通学院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历任校长毕业证样本毕业证档案-重庆本办证
重庆交通大学简单介绍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学院)(英文全称: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中文简称:重庆交大)坐落于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多科性协调发展,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多科性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历任校(院)长:
张治澄:(1983年至1989年12月任重庆交通学院院长);唐寿鑫:(1989年12月至1992年5月副主持);王士杰 :(1992年5月至1996年12月任重庆交通学院院长);王开达:(1997年3月至1997年6月);龚尚龙:(1997年6月至1998年12月副主持,1998年12月至2004年9月任重庆交通学院院长); 唐伯明:(2004年9月至2006年任重庆交通学院院长、2006年至现今任重庆交通大学校长)。

聚是满园黄葛,散是缤纷四季——重庆大学2017届毕业典礼校长寄语

聚是满园黄葛,散是缤纷四季——重庆大学2017届毕业典礼校长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就像春日里盛开的花,洒满了生 命的灿烂明静;你们是天空中洁白的云,永远倒映在母校 的波心。“千川江海阔,风好正扬帆”,当悠悠的离歌在 耳畔渐渐响起,千言万语道不尽珍重,愿你们历尽千帆, 归来是如初少年;愿你们聚是满园黄葛,散是缤纷四季!(备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选择,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不要简单地复制别人的生活,企图把 自己变成别人的样子。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标准也不止 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品质,试图模仿和复制他人 的成功模式已行不通。要想取得成功,务必要保持自己的 独有特质,学会做最好的自己。无须妄自菲薄,“天生我 材必有用”,你本来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批判,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 分析问题,拒绝不假思索、附和跟风,紧跟时代的步伐, 活出精彩的自己。
这个时代或许有些“复杂”,要像黄葛树那样活出自 己的笃定。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高速发展过 程中功利主义、价值失范、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凸显;各 类“门”事件,暴露出信仰的危机和道德的滑坡;“看客 心态”逐渐成为“路人”自保的护身符;丑闻成为丑闻制 造者的通行证;消息的真假不再重要,大家开始学鸵鸟一 般把头埋入沙中,只看自己想看到的,只听自己想听到的;
重庆大学校训“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更多可能的选择。但与此同时, 我们的社会正经历急剧的转型,社会结构、行为方式和价 值观念等各方面交叠变化,这些都考验着我们是否有着良 好的心态、成熟的心智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我们做人的 根本,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我们必须把根守住。
说到“根”,我就会想起校园里的黄葛树。校园里到 处可见黄葛树趴在石坎上生长的独特景观,它根系发达, 盘根错节地紧紧扎进石头缝隙里,屹然而立。它生命顽强, 不怕土质瘠薄,不怕干旱高温,耐潮湿,抗污染,四季常青, 枝繁叶茂,即使置身于悬崖峭壁,也迎风昂首、茁壮成长。 有人说,黄葛树有“记忆”,什么季节栽种,就什么季节落叶, 不因外界时令的变化,不畏秋风扫落叶,自有自的节奏。 我们常常在校园里看到“四季同框”的景象,这棵黄葛树 正郁郁葱葱,而那棵正在落叶飘零,旁边一棵却在吐露新芽。 甚为奇妙的是,黄葛树一边落叶又一边生出新叶,鹅黄嫩 绿同现枝条,生死相连没有距离,生命的接力成为奇迹。 从小到大,我们赞美过太多的植物。我们爱“竹”的坚韧,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赞“松”的 长青,“不以时迁者,松柏也”;我们敬“杨”的挺拔,“参 天耸立,不折不挠”。然而,少有人将目光投到黄葛树上。

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教授

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教授

出版物刊名: 高等理科教育
页码: 119-11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大学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授;重庆;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博士生导师;专业委员会
摘要:林建华,男,汉族,1955年10月生,山东高密人,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1973年11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校长。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会长、中国晶体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

一连换5个大学校长,校长到底由谁来任命?

一连换5个大学校长,校长到底由谁来任命?

⼀连换5个⼤学校长,校长到底由谁来任命?近期的⼤学校长易帜实在有点频繁,除了浙⼤,北⼤、清华、中科⼤等都换了校长——1⽉23⽇,原北⼤副校长陈⼗⼀担任南⽅科技⼤学校长,前任校长朱清时退休;1⽉27⽇,罗俊正式担任中⼭⼤学校长,前任校长许宁⽣调任复旦⼤学校长;2⽉15⽇,林建华正式被任命为北京⼤学校长,原校长王恩哥任中科院副院长;同在今天,邱勇正式被任命为清华⼤学校长,原校长陈吉宁调任环保部部长;据可靠消息,明天,万⽴骏将出任中国科技⼤学校长,接替已调任科技部副部长的侯建国;另,北京航空航天⼤学新校长⼈选也已经确定。

……妈呀,突然换了那么多校长,你是不是想问,⼤学校长的⼈选是怎么定的?怎么宣布?怎么亮相?空缺的“帅位”纷纷迎来了新任掌门,先来看看他们都是何许⼈也~清华⼤学新任掌门| 邱勇资料卡 |邱校长今年已经51岁了,据说这是他在清华的第32个春天。

中国科学院院⼠(技术科学部)主要研究领域:有机发光显⽰技术(OLED)的产业化,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另外,他在有机光电材料⽅⾯有较好的基础研究,如光电转换材料的合成与性质测定等。

清华“⼟著”:从1983年19岁的邱勇考⼊清华⼤学化学与化学⼯程系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清华。

但他的“⾓⾊”却在不断变迁——学⼦、教师、研究者、重点实验室带头⼈、系主任、校班⼦成员,⼀直到今天的校长。

中国科技⼤学新任掌门坊间⼀直有传闻说浙江⼤学的副校长宋永华将要担任中国科技⼤学新校长,不过据中国科学技术⼤学有关⼈⼠放出的确切消息:万⽴骏将于本周五出任该校新校长,接替已调任科技部副部长的侯建国。

中国科⼤官⽹3⽉25⽇刊登的《关于召开全校教授⼲部⼤会的通知》侧⾯印证了这⼀消息。

该通知显⽰会议召开时间是3⽉27⽇(星期五)上午11:00,据信这将是宣布万⽴骏上任的确切时间。

| 万⽴骏资料卡 |中国科学院院⼠,曾任中科院化学所所长。

⽬前,他还兼任北京分⼦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科院分⼦纳⽶结构与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精编范文】重庆大学讣告-实用word文档 (1页)

【精编范文】重庆大学讣告-实用word文档 (1页)

【精编范文】重庆大学讣告-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重庆大学讣告
中共重庆大学委员会、重庆大学十分沉痛地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著名电工理论专家、重庆大学原校长、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
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泽佳同志,因病医
治无效,于201X年11月10日5时30分在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老年科逝世,享年93岁。

江泽佳教授1920年11月15日出生于湖北汉口,原籍安徽省旌德县人。

1951年参加九三学社,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7月,江泽佳毕业
于重庆大学工学院电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49年5月毕业于加拿大麦吉
尔大学电机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1951~1983年任重庆大学电机系主任,1983~1987年任重庆大学校长,1985~1990年任国家教委工科电工课程教
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泽佳教授忠诚于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将自己的一生与教育事业紧密相连。

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了作风上求真务实,精
神状态上昂扬奋进,职业态度上敬业奉献,行为准则上严谨规范的楷模形象。

根据江泽佳教授生前遗愿及其家属意见,江泽佳教授的遗体捐献医学事业,不举行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

中共重庆大学委员会
重庆大学
201X年11月10日。

林建华老校长对重庆大学科协的嘱托

林建华老校长对重庆大学科协的嘱托
大学科普·高校科协 AST In Universities
林建华老校长对重庆பைடு நூலகம்学科协的嘱托
The Former President Lin Jianhua’s Advice to the AST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中国 重庆 重庆大学弘深学院 张瑞辰 中国 重庆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王张有
普及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公 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手段,更应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 容。今日的大学,既要担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专业教育 的职责,又需承担科学知识和技术普及的重任,以重庆大 学科协开展大学科普教育为基点 , 以倡导科学方法为钥匙、 传播科学思想为动力、弘扬科学精神为灵魂、恪守科学道 德为准则,展示科普理论创新与实践,出版面对大学生群 体的科普类杂志:《大学科普》——重庆大学科协工作在 不断创新与实践中收获的丰硕果实,高校科普理论研究与 实践凝结而成的璀璨结晶。
责任编辑:王晓峰
80 【院士语录】 核能篇 :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一定要把发展核能的几条技术路线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先觉 (实习编辑谭天)
丁尼生曾说:“科学的进展是十分缓慢的,需要爬行 才能从一点到达另一点。”《大学科普》杂志正是本着“出 版就是胜利,坚持就有奇迹”的理念,坚守着林建华老校 长指导下重庆大学科协的基本理念与精神,在充满机遇与 挑战的科普大时代里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现今,大学的 职能已从单纯的传承人类知识,到学术研究、创造新知和 服务社会。林校长曾说:“在变化的世界中,大学既要主 动迎接变革,适应和引领变化,也要坚守核心使命,遵循 教育规律,守住价值底线。大学只有坚守正道,才能实现 真正的创新,只有守住价值底线,才能引领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学历任校长第一任校长: 刘湘1929年10月-1935年8月刘湘(1890—1938)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

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

一级陆军上将。

生于1890年7月1日。

老家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

1925年冬,巴县议事会议长李奎安就提出议案,倡议筹办重庆大学。

只因川局动荡,经费无着,导致创建之议一搁就是数年。

1929年夏,一批在成都大学任教的川东籍教授回到重庆,联合工商界著名人士朱叔痴、汪云松、温少鹤、李奎安等,成立“重庆大学促进会”,并向驻节重庆的国民革命军21军军长、四川善后督办刘湘建议筹办重庆大学,得到刘湘赞同。

8月4日,刘湘召集有关人士开会,正式成立重庆大学筹备会,发表《重庆大学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和《重庆大学筹备会宣言》,阐明创建重庆大学的动机、原因和目的。

随后,筹委会就重庆大学开办的日期、经费、校址、招生及聘请教授等问题,进行了多次商讨。

9月,召开重庆大学第一次校务会议,讨论成立招生考试委员会,并决定了考试时间及准备开学的各项具体事宜,决定立即在菜园坝临时校址招收预科生文、理两班先行开课。

1929年10月12日,重庆的第一所大学——重庆大学在菜园坝杨家花园正式开学,标志着重庆大学的正式成立。

10月23日,重庆大学筹委会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推选刘湘为重庆大学首任校长。

1935年5月,省政府明定重庆大学为四川省立大学。

关于文字斋(现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的修建经费,在那时是一个影响民生的问题,当时的中国可谓战火连连,民不聊生。

餐桌上能吃上猪肉可算得上相当奢侈的了。

刘湘就在猪身上打起了主意,他下令从今以后养猪户每杀一头猪必须上缴一个银元的猪头税,即所谓“割头税”。

就是这笔来自猪的“割头税”使得文字斋得以修建。

第二任校长: 胡庶华1935年8月-1938年7月胡庶华(1886—1968)湖南省攸县人,1886年生于攸县城关镇一个教师世家。

17岁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同时又考入湖南私立明德学校。

1913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先入柏林矿科大学,后转柏林工科大学。

1920年获钢铁冶金工程师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

1922年回国从事教育工作,曾任湖南公立专门学校教授、武昌大学代理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从1926年起,先后任上海炼钢厂厂长、汉阳兵工厂厂长、南京政府农矿部技监兼农民司司长和烈山煤矿局局长。

他决心发展中国冶金工业,提出一些改革设想,均因官场腐败而落空,科学救国理想亦破灭。

1929年,在教育部长蒋梦麟极力推荐下,任同济大学校长,从此毕生致力教育事业。

尔后还担任过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钢铁学院教授,素以廉洁的操守、热烈的心肠和干练的才学而著称。

他在学术特别是冶金专业方面有不少建树,著有《铁冶金学》、《冶金工程》、《钢铁工业机《中国战时资源问题》等著作。

第三任校长: 叶元龙1938年10月-1941年7月叶元龙(1897—1967),又名卫魂,安徽歙县蓝田人。

民国4年(1915)以第一名成绩考取上海大同大学,自费留学美、英、法三国,获美国斯康星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该校“金钥”奖。

民国16年回国,历任南京大学教务长,金陵大学、上海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国立政治大学、上海商科大学等校经济系教授,国立中央大学教务处长兼法学院经济系副教授。

民国21年4月调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9月兼任财政厅长。

支持陶行知手脑并用的教育思想,在省立第四女子中学试办职业训练班,特别关注家乡教育事业,曾派严永济、胡沙白来歙主持教育工作,发展国民小学。

民国22年5月任暨南大学经济系主任兼教授、商学院院长。

民国24年4月任贵州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财政厅长。

后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第二厅中将厅长。

民国26年任西安行营第二厅厅长时,曾面见周恩宋,对共产党人提出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十分赞赏。

胡庶华辞职后,叶元龙教授接替了重大校长职位,一到任,马上抓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重庆沙坪文化区自治委员会”的改组活动,一件是重庆大学省立申改国立的促进工作。

1939年1月30日,重庆大学会议厅举行了“重庆沙坪文化区自治委员会”改组扩大会。

这次会议由叶元龙派出的代表沈重宇主持,认真讨论了新的组织草案,并扩大改组,重新将该会定名为“巴县沙坪文化区社会事业促进会”。

选出叶元龙、王韬甫(巴县县长)、罗家伦(中央大学校长)、周越浩(金城银行沙坪坝办事处主任)、潘仰山(豫丰纱厂经理)为该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叶元龙为主任委员、王韬甫为副主任委员。

在抗战烽火中,重庆大学积极投入宣传的洪流,为民众觉醒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的努力。

在日寇重压下,国民党二号人物、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汉奸集团叛国投敌,卖身求荣,叶元龙校长率全校教职员工发出《阐明国是声讨汉奸》的电文,对其卖国行为作了深刻揭露和无情抨击。

电文指出,“立国之本,在于文化与教育。

……今日誓死抗战之意识植基于此,将来无穷建国之大业,亦植基于此”。

当时,沙磁地区各界纷纷举行以“讨逆锄奸”为主旨的活动,冯玉祥将军倡导发起“捐款建墓铸逆”运动。

重庆大学师生热烈响应,走上街头,向民众散发讨汪传单。

当时教育部久有大学国立的规定,而且数年之间,东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等皆先后改为国立,省立大学所剩无几。

宣言呼吁政府公鉴,改重庆大学为国立,以获发展之规模,以应抗建之需求。

然而,宣言递送国民政府最高当局蒋介石手中,答复是“应暂缓议”,便搁了下来。

直到1942年12月29日,行政院才通过将重庆大学改为国立。

他在我校当校长期间,聘请了多位著名学者,工学院院长由著名无线电专家冯简担任,理学院院长由著名数学家何鲁担任,商学院院长由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担任。

延聘任教的著名学者有:潘序伦、柯召、李四光、段调元、俞建章、朱森、毛鹤年、丁洪范、朱祖晦、柱国璋、张圣奘、傅丽夫、刘觉民、罗蜇潭、叶谦吉……第四任校长:张洪沅1941年9月-1949年11月张洪沅,字佛宁,1902年出生于四川华阳县(今成都市)。

童年时,父母早逝,家境清贫,由伯母抚养。

1916年,张洪沅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在校期间,对化学实验特别感兴趣,常同时做两项实验,全学期的实验不到一半时间就做完了。

他痛恨帝国主义国家仗其科学技术优势侵略我国,感到要强国雪耻,必须普及教育,发展科学,兴办实业,走“教育救国”?“工业救国”的道路。

1924年8月毕业后,张洪沅到美国留学,入加州理工学院化工系三年级学习。

学习期间有一件事刺痛了他的心:在他们参加冬令会时,有一同学去理发,但理发店不给理,说他是有色人种。

张洪沅与同学们对此非常气愤,一起提出抗议。

他感到国家落后,受人歧视,民族没有地位,人民抬不起头,这是莫大的耻辱。

他立下誓言:“刻苦学习,振兴中华乃我辈己任。

”从此,他学习更加勤奋,还利用暑假去加州大学选读“企业管理”等3门课程。

1926年他在加州理工学院毕业后即去麻省理工学院深造。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他在去麻省的途中,还进威斯康辛大学暑期学校,选学了“微分方程”和“有机制备”两门课。

1928年1月,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后,即去俄亥俄纸厂任化学工程师,后任麻省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1930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升为副研究员,并继续在那里做研究工作。

当时美国中部一州立大学拟聘他任助理教授,但要求加入美国籍,他拒绝了这一聘请。

他只有一个心愿:“我是中国人,学成后为祖国的富强效力。

”1931年张洪沅回国后,有人请他去化工厂,希望他成为化工企业家,但他选择了“教育救国”的道路。

他认为一个国家要强大,就要有自己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于是他应聘到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任教授。

1932年张洪沅到南开大学化工系任教授,讲授“化工原理”、“化工计算”等课,编写教科书,并进行科研工作。

重庆大学因反对重庆国民政府关于并校的决定于1941年9月初被勒令解散后,是年底,张洪沅受命担任重庆大学整理委员会主任,恢复了重庆大学。

1942年2月他正式出任重庆大学校长。

他到任后,首先组织行政会议和校务会议,加强对学校的领导,并在教授、副教授中按101的比例由教授会选出代表参加校务会议,使一般教授都能发表意见,直接参加学校管理。

为了扩充教师队伍,加强各级领导,提高教学质量,他特别注意聘用海内外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如文理学院院长段子夔、工学院院长冯简、商学院院长陈豹隐、医学院院长陈志潜、法学院院长罗志如,还聘请了一批有名的教授,如物理系谢立惠、化学系谢秉仁、教育系罗容梓、政治系潘大逵等。

与此同时,他对学校校风、纪律进行了整顿,发现学风不正、舞弊现象,坚决加以纠正,明令禁止考试舞弊,对无视校纪者予以开除处分,有后台的学生也不例外,从而扭转了重庆大学校风,开始稳步发展、有步骤地开展科研和教学活动。

张洪沅依靠社会,面向生产,从1942年起,先后建立了应用化学研究室和公路工程实验室。

应用化学研究室由化学系、化工系共同举办,张洪沅亲兼主任,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它的宗旨是:“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关于化工之一切咨询、设计及代为化验等业务,并应社会需要从事生产调查及研究。

”为了服务工业生产,该室还为四川自流井富荣试验盐工改进操作,由张洪沅、金锡如、杜长明合作设计制造了真空制盐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公路工程实验室则和四川省公路局合作进行材料试验和公路设计。

同时为重庆运输统制局开展公路研究,统制局则向该室提供经费,互相协作。

为了改善重庆大学办学的经济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这期间张洪沅和全校师生一道为将重庆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他们多次上书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据理力争。

1942年秋,张洪沅亲自去成都会见当时的四川省政府兼主席张群,进一步阐明改重庆大学为国立的理由,促省政府致函教育部。

最后于1943年1月3日获准将重庆大学改为国立,实现了重庆大学师生多年来的愿望,使重庆大学步人了全国高等学府行列,并不断进步发展。

在张洪沅任重庆大学校长期间,学校的规模有很大的发展,由原来的3个学院12个系及2个专修科发展为6个学院20个系,3个研究所和1个专修科,成为西南地区院系比较齐全的有名望的高等学府。

张洪沅工作繁忙,但他从不脱离教学?科研工作,一直担任本科学生的教学工作,并兼任化工系主任,还担任研究生导师,培养了一批化学工程研究生。

第五任校长: 何鲁1950年3月-1952年11月何鲁,四川省广安县人,字奎垣,笔名云查,属马,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

1903年春,成都机械学堂招生,何鲁报名参考,作文一气呵成,口试应对如流,主考为之惊讶,即出一上联要何鲁应对:“童子鸿不因人热,”何鲁应声对曰:“学生鲁当以名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