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五泉镇特色小镇案例总结

合集下载

陕西镇平旅游景点

陕西镇平旅游景点

陕西镇平旅游景点陕西省镇平县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古县城,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是一座极具魅力的旅游城市。

以下是本人对镇平旅游景点的介绍。

一、镇平古城墙镇平古城墙是明代遗物,是陕西省保存最为完整的城墙之一。

周长近16公里,高达16米,是中国南北墙体交接处规模最大的城墙。

远观城墙,呈长方形,仿佛巨大的古城堡,内部建筑宏伟、气势恢宏。

游客们可以登上城墙,俯瞰镇平古城全景,感受古城文化的厚重和历史的沉淀。

二、陈仓遗址陈仓遗址位于镇平县城南梁台镇陈庄村,是一处典型的封建时代遗存,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这里是历史上的著名“陈仓宝藏”所在地,被誉为是一个记录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历史博物馆。

游客们可以参观遗址博物馆、瞻仰陈仓基址、赏析魏晋风韵,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壮美。

三、银山皮影银山皮影是陕西省镇平县的一项传统文化,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民俗文化特点,被誉为是中国皮影戏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银山皮影是以羊皮或牛皮为材料,经过手工剪裁、刻画、编织等工序而成的艺术品。

游客们可以前往银山皮影文化博物馆观看展览,了解皮影的制作过程和发展历程,还可以观看精彩的皮影表演,领略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之美。

四、长缨湾景区长缨湾景区是陕西省的一处自然旅游胜地,坐落在镇平县北部的大川山区内。

景区内绿树成荫,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古木参天,有着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如悬棺、半山亭、大汉墓、渭水源等。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远离城市喧嚣,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恬静,体验山林生态、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回归自然的美好时光。

五、五泉景区五泉景区位于镇平县的五泉镇,是一个以泉水景观为主的旅游胜地。

五泉景区由白泉、黑泉、灵泉、丹泉和金泉五个泉组成,这五个泉水清澈冽洁、质量优异,素有“饮泽千年、养生长寿”之美誉。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泉水美景、品尝泉水饮品、泡温泉纾解疲劳,同时还可以参观周边的古墓群、古建筑群等,感受镇平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

综上所述,陕西省镇平县的旅游景点非常丰富多彩,有古城墙、历史遗址、传统文化、自然景观等,每个景点都有着浓郁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都值得游客们深入了解和体验。

城乡风貌优秀案例

城乡风貌优秀案例

城乡风貌优秀案例介绍城乡风貌是指城市和农村在建筑、环境、人文等方面的特色和风格。

优秀的城乡风貌案例能够展示出当地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提升城乡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本文将介绍几个优秀的城乡风貌案例,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一、案例一:乌镇1.1 概述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是中国著名的古镇之一。

乌镇的城乡风貌以水乡特色为主,古老的街巷、石桥、运河等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1.2 成功之处1.保护传统建筑:乌镇保护了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如古宅、庙宇等,使游客能够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文化。

2.人文活动:乌镇举办了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如水乡婚礼、龙船竞渡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3.旅游设施:乌镇建设了完善的旅游设施,如停车场、游客中心等,提供了便利的游览条件。

二、案例二:阳朔2.1 概述阳朔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阳朔的城乡风貌以山水田园风光为主,壮族的民俗文化也是其特色之一。

2.2 成功之处1.自然景观:阳朔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山峦、溪流、洞穴等自然景观让游客流连忘返。

2.农耕文化:阳朔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农耕文化,如田园劳作、稻田画等,让游客感受到原生态的乡村生活。

3.生态保护:阳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使游客能够享受到绿色、健康的食品和环境。

三、案例三:丽江3.1 概述丽江位于云南省,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丽江的城乡风貌以古城区和周边的自然景观为主,古城区被认为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3.2 成功之处1.古城保护: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

2.民俗文化:丽江保留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如东巴文化、纳西族音乐等,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3.旅游发展:丽江发展了旅游业,建设了酒店、景区等设施,提供了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

结论优秀的城乡风貌案例能够通过保护传统建筑、举办文化活动、发展旅游业等方式展示当地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

陕南特色文化小镇旅游开发分析——以棣花古镇为例

陕南特色文化小镇旅游开发分析——以棣花古镇为例

陕南特色文化小镇旅游开发分析——以棣花古镇为例
刘龙龙;薛燕
【期刊名称】《辽宁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0)5
【摘要】随着古镇开发热和中国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古镇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的一大热点.古镇不仅仅具备着极为优质的历史科考价值,更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和文化魅力,对经济文化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推动作用.文中以棣花古镇的旅游文化开发为主,通过对棣花古镇的旅游文化开发及发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分析,发现当前棣花古镇存在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意识滞后、缺乏创新、开发建设不够深入、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以及资源整合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指出应通过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加大特色文化旅游开发、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复合化发展棣花古镇文化旅游等措施,有效促进棣花古镇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更好的建设陕南特色文化小镇.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刘龙龙;薛燕
【作者单位】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3
【相关文献】
1.基于消费者行为的乡文化旅游景区营销村策略研究r——以陕西省棣花古镇为例[J], 房琳;刘龙龙;李庚
2.古镇旅游开发中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分析——以大通古镇为例 [J], 欧阳亿;刘向林
3.古镇旅游开发中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分析——以大通古镇为例 [J], 欧阳亿;刘向林;;
4.陕南乡村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研究\r——以诸葛古镇为例 [J],
5.大运河沿线特色小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法建构
——以苏州震泽古镇为例 [J], 林莹莹;刘志宏;陈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泉镇城镇规划情况

五泉镇城镇规划情况

五泉镇城镇规划情况当你翻开杨陵示范区的地图,把目光定格在杨凌区五泉镇的位置时,会发现,五泉镇就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杨凌区西北部。

“比起从前,现在的五泉镇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她的变化。

”这是人们走进五泉镇的共同感受。

拔地而起一座座建筑随处可见,镇中心广场各色绿植已初具雏形,公园、体育场、学校、幼儿园也都在热火朝天建设中。

五泉镇,这个依托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而发展起来的关中小镇,如今正借着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的东风,向着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田园卫星小城镇迈进。

五泉镇镇域总面积2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7万亩,总人口2.4万。

近年来,该镇坚持以统筹城乡为总揽,以建设美好富裕新五泉为目标,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强力推进重点示范镇建设,新区标准化模块初具规模。

在今年1-4月份全省31个重点示范镇建设进度排名中,位列前三,并于5月中旬迎来了全省31个重点示范镇的代表们参观取经。

准确定位,规划引领为示范镇建设找准方向围绕建设“杨凌示范区副中心、现代农业园区核心示范基地”的总体要求,杨凌示范区立足高起点、大手笔,高标准编制了《五泉镇总体规划(2011 -2020年)》、《五泉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五泉镇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镇区规划总面积3.16平方公里,按照“适度超前,彰显特色,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思路,全力打造“两心、三轴、五片区”的城镇空间格局。

总建筑面积60.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1.21亿元。

通过3-5年的努力,镇区人口达到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万元,建成后的五泉镇将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田园卫星小城镇。

项目带动,模块推进奠定镇域发展之基项目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支撑,无论是建设项目策划包装、立项审批、资金争取,还是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等,五泉镇都依法依规按程序和政策办事,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按照新区标准化模块的要求,2011年五泉镇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建设及建成区改造提升共涉及4大类13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1亿元。

袁家村特色旅游模式分析

袁家村特色旅游模式分析

袁家村特色旅游模式分析作者:赵歆玥来源:《群文天地》2023年第05期青海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街区(以下简称平安驿)是由青海与陕西两地的企业携手共建的重要文旅项目,坐落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张家寨村,总面积16万平方米。

自2017年正式运营以来,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并成功纳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名录,2023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本文试通过对平安驿多元主体参与型模式以及文化驱动模式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平安驿在西部地区特色旅游的实践应用过程中的优势,解讀平安驿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从中获取相关经验助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一、平安驿开发过程梳理平安驿位于青海省河湟谷地东北部地区,毗邻湟水河,作为东向进入省会西宁的必经之地,平安驿所在地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便捷的交通位置也使之成为汉羌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可以说有了平安驿才有后来的平安县城。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来,平安驿位于国家“四区两带一线”的中心地区,对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推动作用。

2016年,平安驿根据当地发展富硒产业,结合特色民族风俗以及古驿站历史文化,打造起集吃喝游乐为一体的特色园区。

2018年,平安驿特色民俗体验园一期一经亮相就成为省内炙手可热的旅游景区,借力互联网东风同步省内文旅发展,如今已成为多元文化聚集地和新消费场所。

2021年,平安驿正式挂牌国家4A级景区,建成文化长廊,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及系列活动,吸引了更加多元化的主体参与。

二、开发模式分析(一)多元主体参与型模式作为乡村旅游与民俗旅游的结合体,平安驿的开发得到政府、企业、本地村民的三方通力合作,之所以能够在西北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突破文旅融合屏障,实现多元共生业态,得益于参与式旅游开发主体与客源相结合的旅游形式。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模式为平安驿创新性发展提供意见,政府主导发挥积极作用,吸引企业投资的同时建设作为教育基地的文化历史景区,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五泉镇实习报告

五泉镇实习报告

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学院(系):资源环境学院专业年级:资源环境学院10级3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陈竹君黄冬琳实习日期:2013年5月20日-2013年6月7日第一部分前言一、调查地区的地理位置、工作范围在此次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中,本小组负责的区域是杨凌区五泉镇。

五泉镇位于杨凌区的西北部,是杨凌区唯一的建制镇,位于杨凌示范区西北方12公里处。

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列。

此次调查的范围主要是以“南菜、北果、中工商”的总体格局为基础,关注其镇内“名、优、新、特”的产业特色,并了解小麦良种繁育、奶肉牛畜牧养殖、大棚蔬菜、杂果种植、苗木及花卉繁育等五大支柱产业对五泉镇的经济带动产生的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任务的目的,调查人员的组成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初步的知识基础。

而且,在上届学长学姐调查的基础上,实地调查看是否出现土地利用变更或未完善之处等情况,使五泉镇的土地规划更加完整和准确。

调查人员:三、调查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土地调查是对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等诸方面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的调查。

此次调查我们采取走访调查、实地考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编绘出了杨凌区五泉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并通过与其他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了杨凌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四、资料来源由2008级绘制的《杨凌区五泉镇土地利用现状图》;杨凌区城乡总体规划图(2007-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杨凌城区及五泉镇航片(共4张);上网查阅;相关书籍查阅及走访民众调查获得的信息等。

第二部分实习地区概况一、杨凌区概况简介1997年7月29日在市区成立,规划面积平方公里,纳入国家管理,由省直辖,并和19个中央部委共管,具有地级行政级别,管辖县级,但因为其作为农业示范区的特殊性,尚未被主管行政区划的民政部单独列为行政区,仍将杨陵区划属咸阳市。

西安特色小镇案例分析——白鹿原田园风情特色小镇

西安特色小镇案例分析——白鹿原田园风情特色小镇

西安特⾊⼩镇案例分析——⽩⿅原⽥园风情特⾊⼩镇⼀、项⽬概况⽩⿅原是⼀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向10公⾥,灞河和浐河之间。

⽩⿅原分属西安市长安区、灞桥区以及蓝⽥县三个区县。

⽩⿅原⽥园风情特⾊⼩镇就建在⽩⿅原之上,与市中⼼直线距离约20公⾥,距离南三环约12公⾥,属鲸鱼沟风景区,现为杨家沟村、狄忖、迷村⽤地,项⽬⽤地⾯积4000亩。

项⽬位置图⼆、项⽬开发条件1、历史渊源⽩⿅原因有⽩⿅出现⽽名,这不仅是出⾃⼀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就连历代史籍也有记载:《后汉书郡国志》载:“新丰县西有⽩⿅原,周平王时⽩⿅出。

”《⽔经注》、《太平寰宇记》也有“平王东迁时,有⽩⿅游于此原,以是名。

”由此可见,关于⽩⿅原名称的来历及有⽩⿅出现的历史,已是遥远的2700多年以前的事了。

约115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之⼀——蓝⽥猿⼈,就在县境内公王岭⼀带繁衍⽣息,逐渐散居于灞河中下游。

周安王23年(公元前379年)置蓝⽥县,⾄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原是“蓝⽥猿⼈”向渭河平原迁徒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最早涉⾜之地,其历史源远流长。

华胥⽒、华族、华⼭、华夏、伏羲、⼥娲、炎黄⼆帝,史前⽂明⼀脉相承,上古传说的考古发现,⽩⿅原及周边地区是⼈类先祖的发祥地之⼀,也是华夏⽂明最早的萌发地之⼀。

历史上,⽩⿅原因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开始,就在灞河上修筑军事要塞“灞城”。

⽩⿅原曾先后两次单独建⽴过“⽩⿅县”,⼜先后涉建过芷阳县、灞陵县、南陵县、杜县、宁民县等。

在西安建都的历代王朝,都把⽩⿅原视为吉祥的风⽔宝地和郊游狩猎的御园。

在唐代,由于⽩⿅原地处京郊,地势开阔,故当时的显贵死后多葬于此。

近40年来,原上现出⼟了包括皇室亲王、公主及刺史等⾼级官吏的墓志铭百余⽅。

2、⽂化渊源⽩⿅原由著名作家陈忠实及其⼩说《⽩⿅原》⽽熠熠⽣辉,⽂学《⽩⿅原》与现实⽩⿅原相得益彰。

⽩⿅原上的孟村和安村,被认为是⼩说《⽩⿅原》的创作地。

非遗特色村镇优秀案例

非遗特色村镇优秀案例

非遗特色村镇优秀案例非遗特色村镇优秀案例从简单的概念到广泛而深入的评估,非遗特色村镇的优秀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有价值的主题。

这些村镇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以从简到繁的方式来探讨非遗特色村镇优秀案例,以便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的机会。

1. 基本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是指由社会群体传承并以口头、实践、表演、表述方式存在的非物质文化资产。

其中,非遗特色村镇是以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依托的传统村镇。

这些村镇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和社会发展。

2. 优秀案例2.1 杭州市富阳区东白湖村以制作和销售传统手工编织产品而闻名的东白湖村是一个非遗特色村镇的典范。

村民们将传统的编织技艺代代相传,并结合现代设计和市场需求,创新出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编织产品。

通过开设实体店铺和在线平台,他们积极推广他们的产品,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2.2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武功县以其丰富的非遗资源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

这里有许多非遗项目,如传统音乐、戏剧和手工艺品制作等。

在过去的几年里,武功县积极推动非遗特色村镇的开发,通过整修古建筑、培训非遗传承人和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吸引了大批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 总结和回顾通过评估非遗特色村镇的优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这些村镇通过创新和变革,结合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成功地将非遗项目直接与消费市场联系起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这些案例也向我们展示了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有力手段。

个人观点和理解非遗特色村镇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小镇情况总结陕西省 杨凌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 五泉镇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整理编辑目录页一、基本情况(一)基础数据(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三)规划编制情况二、特色评估(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三、招商引资项目四、未来发展方向一、基本情况(一)基础数据•镇域总面积:32.2平方公里•镇区建成区面积:3.14平方公里•镇域常住人口:31000人 •镇GDP:15.1 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主导产业:农业•所获称号: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下辖村庄数量:20个(行政村)•建设用地面积:0.6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5600人•公共财政收入:360万元(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发展基础本着“农民增收,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的目的,镇政府以高科技为依托,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科技产业,以“南菜、北果、中工商”的总体格局为基础,突出“名、优、新、特”的产业特色。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立足镇情,结合实际,推行"政府组织,企业拉动,基地示范,多方配合,农户参与"的建设模式,大力发展以夹道村、茂陵村为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带动毕公、帅家、斜上等新农村建设中心村,辐射全镇,全面建设文明程度高、立体循环经济发展程度高、可持续发展、农户参与的"农、工、商、种、养、加、高、新、特"的一体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优势五泉镇位于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科技产业示范区西北部,距离主城区10公里,处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内,关中环线上的重点城镇。

2011年,五泉镇被确定为陕西省31个重点示范镇之一。

负面观点(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发展优势特色资源特色资源(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培育发展了以小麦良种繁育、奶肉牛畜牧养殖、大棚蔬菜、杂果种植、苗木及花卉繁育的五大支柱产业。

全镇共建成小麦良种基地2.2万亩,建成设施农业大棚456座,优质杂果基地4000亩,全镇奶肉牛存栏1760头,蛋鸡11.5万只,奶牛养殖小区7个,苗木花卉基地426亩。

特色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显著,毕公正泰养猪场、毕公孵化场、夹道牛场、毕公种兔场、夹道獭兔场、帅家彩兔场等养殖场发展势态良好,经济效益可观。

镇区鸟瞰图2011年被确定为全省重点示范镇之后,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专门成立了五泉重点示范镇建设领导小组,以“杨凌示范区副中心、现代农业园区核心示范基地、城乡统筹发展示范镇”为目标,编制了《五泉镇总体规划(2011-2020年)》、《五泉镇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按照“适度超前,彰显特色,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思路,全力打造“两心、两轴、五片区”的城镇空间格局,打造特色鲜明的“农科小镇”。

负面观点一、基本情况(三)规划编制情况(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主导产业发展五泉镇紧紧围绕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把现代农业、中小企业园建设、旅游观光、商贸流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有序有偿流转,组建专业合作社63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4家,建成设施大棚8000亩,经济林果和苗木基地1.3万亩,流转土地1.5万亩,实现设施农业、经济林果、苗木、养殖、食用菌五大产业全覆盖。

规划建设了1000亩的中小企业园区,2014年被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批准为陕西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

引进天安门业、馥稷生物、凌科电子、天威环保、健众生物、福祥塑业等六家企业,园区建成后固定资产投资达10亿,可解决就业3千余人,给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实现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按照“加快建设新区、改造提升老区、整合镇域社区、培育产业园区” 的模块化推进思路, 实施市政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性住房和建成区改造提升四类23个项目,竣工投用16个,累计完成投资11.5亿元。

建成清心路、光明路、兴泉路和公园文化娱乐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五泉镇中心小学、五泉镇中心幼儿园、五泉镇卫生院;完成五泉镇中学扩建、五泉中、小学标准化操场建设、五泉老街提升改造;安置小区一期839户群众已乔迁新居,二期17栋住宅楼现已竣工,三期4栋住宅楼主体完工;107省道、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当中。

全面开展小韦河生态治理工作,建成小韦河生态景观带。

通过多年的建设,五泉重点示范镇新区形象已具规模,老镇区镇容镇貌显著改观,实现了新老镇区建设的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1、传统特色文化保护文化保护五泉镇充分挖掘和放大小镇及周边地区的农耕文化、关中民俗文化、商儒文化、隋汉文化。

泰陵、马援祠、背阳观、卧龙寺等隋汉文化的开发,通过传承历史文化,创新规划理念、创新建筑风格,更好地挖掘了五泉镇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做优做美城镇环境,打造展示了“美丽五泉”新形象。

(四)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探索在社会管理方面,五泉镇结合实际,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将改革前的13个站所调整为6个办公室、3个服务站,将业务进一步细化到具体岗位职责、细化到人,从而建立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镇办机构,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在筹集建设资金方面,五泉镇用足用活上级政策。

该镇充分利用省政府提供的1000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安置进镇农民的基础上,拿出部分土地通过招拍挂进行商业开发,盘活土地资源,不仅获取了建设资金,还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使用,节约土地1330多亩,获得土地补偿收益6亿多元。

在资金使用方面,该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将中省相关部门的资金集中捆绑向重点示范镇建设倾斜。

同时,杨陵区财政每年专项列支500万元用于五泉重点示范镇建设。

(四)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地方政策支持2016年,陕西省发出《进一步推进全省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的通知》,提出通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切实落实扩权强镇、加强技术支持和专家指导、严格目标责任考核等8项措施,进一步推动全省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即“两镇”建设,带动全省特色小城镇发展。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配备规划管理专职人员。

两镇的主要负责人可由县级领导兼任。

从2016年到2020年,省财政给予每个省级重点示范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每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同时,省上还将分批次给予每个省级重点示范镇1000亩、文化旅游名镇200亩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成效显著地市级重点镇奖励600万元和600亩用地指标。

三、招商引资项目杨凌五泉农耕文化产业园项目五泉农耕文化产业园项目由杨凌和谐小城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项目规划总用地75.58亩(50386.9m2),总建筑面积23000m2,园区功能划分为民俗风情街、精品客栈、农耕文化体验及果蔬展销、关中院落、文化广场五大板块,项目总投资1.2亿元。

项目东临兴泉路,西林光明路,南临杨扶路,地处五泉镇政府东侧。

是以杨凌农业科研、种植及杨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园,融入关中民俗文化、新型农耕文化和特定商业元素,挖掘五泉镇自身小城镇建设特色,打造“体验式农业旅游发展文化村”项目特色产业及社会效益:大学生创业基地-面向杨凌高校5万大学生及回乡创业的有志青年提供创业平台和资金支持;电商平台——采用企业+农户、企业+政府+农户及企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利用项目果蔬展销平台及我公司股东之一,陕西奥达集团旗下的奥达果蔬和奥达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研发育种、种植生产、采摘体验、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实现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

四、未来发展方向“一镇一村” 建设试点以“一镇一村”为主线,一产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注重提质增效;二产搞加工作坊,重点打造中小企业园区,同时扶持全民创业;三产抓好服务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最终达到现代农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发展。

初步规划,利用五泉发展现状和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开发和推广三个特色产业村的发展。

加强“三品一标”认证,侧重食品安全及品牌效应,突出地方特色。

1.杨凌特色农产品加工村:充分发挥斜上村及周边各村设施农业及果蔬产业发展优势,依托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在斜上村重点发展果品蔬菜包装、分级家庭作坊,以及果酒、果醋酿造等加工产业。

2.杨凌副食产品加工村:充分发挥毕公村粮油加工产业基础的优势,重点发展关中特色粮油食品、豆制品等副食品加工。

3.农业文化产品村:在蒋家寨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培育一批农业文化产品。

(备注: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住建部特色小镇培育网,由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整理编辑 )温馨提示:请到中国城乡规划网; 美丽乡村规划网官网了解更多案例。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隶属中农富通,是国内首家以农为优势,统筹城乡,集城镇、乡村、旅游、文化、生态、基础设施等多专业多领域于一体的创新型规划设计研究机构。

核心业务:城乡统筹规划设计、农业农村统筹规划设计、现代农业城镇规划设计、现代农业田园小镇规划设计、生态村镇规划设计、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设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绿色经济产业带规划设计、国家农业公园规划设计、农村综改试验区规划设计、农村三产融合示范区规划设计、生态旅游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设计、乡土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农村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以及创新性专题研究等。

科技服务:品牌运营服务及科技成果推广等。

更多关注: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中国美丽乡村创新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三产融合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现代村镇产业发展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特色小镇建设论坛》等活动。

专家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城市规划院等科研院校,发改、住建、农业、科技、旅游等部委局办,以及国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