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一:并列式结构(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 并列结构训练一

高考作文 并列结构训练一

高考作文并列结构训练[练习一] 下面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模式,根据提示,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文章完整统一。

对于未来的思考未来,是一个遥远的世界;未来,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未来,是一种无穷的魅力。

古往今来,世事变幻,社会在发展,历史在演进,未来,永远值得人们去思考,去探索。

(提出观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①)在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黑色年代,鲁迅怀抱一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衷情,飘洋过海,留学东瀛,梦想未来有一天能医治人民的疾痛、祖国的疮痍。

少年周恩来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掷地有声地宣告他梦想中的未来——“为了中华之崛起”。

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酣畅淋漓地描绘辉煌的蓝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梦想未来有一天无产者翻身做主、扬眉吐气地迎接共产主义的曙光。

1835年8月在特利尔中学毕业的马克思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中郑重地写下他梦想中的未来——“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火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我”的未来,更是人民、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追梦之路必将“曼曼其修远兮”,但是无悔的他们始终坚信:未来的梦,总有一天能够实现!(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②)开拓者的头脑永远清醒的是:未来不是大庭广众前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未来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的游戏人生;未来也不是风平浪静里的轻歌曼舞;未来更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耳鬓厮磨。

他们深深地知道:未来是蜗行在巷道里的矿工们熏黑的额头上不灭的明灯;未来是奔驰在广袤田野上的忙碌的播种机;未来是工程师笔下越来越清晰的设计图纸;未来是企业家正在关注着的产品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未来是绿茵场上奔跑不息的矫健的身影……“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在开拓者翻动的日历中,未来不再渺茫,他们乘着希望的风一路高歌。

专题1 并列式结构-2020年高考作文之热点体裁写作模板

专题1 并列式结构-2020年高考作文之热点体裁写作模板

并列式结构【模板解说】并列式结构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设置二个或三个分论点加以论述,即把文中的论据横向展开,各论据之间呈现并列关系的论证方法。

【例文展示】换一种方式远行身未动,心已远。

这仿佛一声来自远方的呼唤,轻轻撩拨你的心弦;又似是一句来自灵魂的催促,柔柔拉长你渴望远方的目光。

可红尘的纷繁便同十丈软丝,轻易缚住你的身,叫嚣着击裂远方的梦。

那又如何?总有一种方式,让我们远行。

①困住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无疑是残疾和病魔,无论是史铁生困于轮椅之间,还是力克・胡哲自出生便四肢全无,他们都承受着超于常人数百倍的痛苦。

可身体又怎能禁锢一个人渴望远方的心?就这样,力克打开他“不设限的人生”,史铁生也在文学上找到精神升华之路。

记得史铁生曾给他的偶像――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寄去自己的一本书,刘易斯回赠他一双跑鞋。

后来刘易斯来到中国,第一件事是拜访史铁生,史铁生笑说:“你选给我的鞋我也穿不了啊。

”刘易斯则回道:“你选给我的书我也读不懂啊。

”记者便记录道:“铁生穿不了的鞋,刘易斯读不懂的书。

”如果缺陷即意味着不完美,那我们没有一个不是被缺陷束缚的人,我们要像史铁生一样,即使被各种不利所禁锢,也要寻一种方式,让灵魂远行。

②正如那棵飞不动走不得的树,一粒种子,能让它到达远方。

③铜墙铁壁,无法囚住一颗渴望远行的心。

前苏联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被囚于监狱,可他在狱中仍孜孜不倦地设计,终于,他的飞机翱翔于天地,护祖国一方净土。

逝世不久的前南非总统曼德拉身在狱中,也未放弃种族斗争,甚至对着看守他的狱卒还进行反种族歧视的演①文章开篇紧扣材料,从“梦想”与“困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心论点:心在远方,即使身处困境,我们仍可以换一种方式――让我们的心,让我们的思想去远行。

②第一层并列论证:即使身体残疾,也能够寻一种方式,让灵魂远行。

文章列举了史铁生、力克·胡哲的事例,证明即便是身体残疾,只要有一颗“渴望远方的心”就能够成功的道理。

“并列组合式”高考作文模式(整理精校版)

“并列组合式”高考作文模式(整理精校版)

“并列组合式”高考作文模式(整理精校版)“并列组合式”高考作文模式作文辅导1023 10:22 ::“并列组合式”高考作文模式“并列组合式”高考作文模式,是我们在认真研究高考话题作文的过程中,借鉴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的经验,在学生普遍训练的基础上尝试的一种写作模式,从学生高考的实践经验看,这种写作方法简明,实用,有效,高考得分较高。

这种文章的基本结构是:开篇破题总述,点明写作意图。

中间主体部分,围绕着高考话题作文的题目要求,对话题概念的内涵,或横向并列,或纵向延伸,使各个段落之间既各自独立,又彼此相连。

在各段之间,首句的语言形式要基本相同:各段落之间的内容要严整,和谐;文章的结尾,要言简意赅地强调文章主体并列部分的要旨,使文章前后形成一体,浑然天成。

例如,以“瞬间”为话题的写作要求,写成的作文:永恒的瞬间瞬间是流星突然划过夜空时的亮光;瞬间是蝴蝶结上的流苏掠过面庞时的清爽;瞬间是蒲公英散落于天际时的跳动;瞬间是夕照下众晖演绎的盛装。

瞬间的美丽是它的舞动与跳跃,但瞬间的魅力却是它留给记忆的永恒。

人生的道路很漫长,然而对于我们弥足珍贵的却是那不能驻足的几个瞬间,它令我们或激动,或震撼,或痛苦,或狂喜。

时光恍如白驹过隙,然而我们的记忆却可让那一瞬间定格,在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影像。

当我第一次博得他人的赞许;当我第一次得到朋友的青昧;当我第一次听到为我响起的掌声;当我第一次看到他人对我感激的微笑;当我??这些瞬间承栽着我的激动与惊喜,让我深深地陶醉于那一刻赋予我的美妙情感之中。

这些瞬间记录着一个人人生的闪光与辉煌。

当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寂寥的天际奏响那熟悉的乐曲时;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所形成的蘑菇云向上升腾时;当萨玛兰奇主席宣布:“2015届高考模拟奥运会,北京”时;当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20年来首次冲入界杯时;当我们得知中国入世的喜讯时;当??这些激动人心的瞬间留下的是全国人民的笑脸,是大街小巷的彩绸舞,是天安门广场上万人攒动的盛大庆典。

打印4议论文写作训练之并列式结构

打印4议论文写作训练之并列式结构

议论文写作训练之并列式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学习过程】一、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所谓结构,指的是文章段落层次内容的组织形式。

文章是一个整体,它有多个部分(段落和层次),这些部分需要进行一定的安排和组合,才能使整个内容显得严谨而和谐,显出美来,这就需要对文章诸多的段落层次进行布局和谋划。

一要“结构完整”:文章有完整的开头结尾,有完全的叙述或说理的段落,段落间有必要的过渡照应。

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

二、方法导引1、并列式结构的基本特征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即横向模式,就是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

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

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能够对一个总论点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2、并列式结构的优点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横向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横向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3、使用横向并列式结构要注意的几点第一,要考虑分论点的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

第二,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作中心句。

第三,要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第四,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能交叉包容。

4、写作步骤先总说,提出论点或论题,然后分几方面论述,最后再总起来说(或重申论点,或总结引申),分述时,分论点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层进式。

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600字(通用范文5篇)

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600字(通用范文5篇)

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600字(通用范文5篇)关于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精选5篇高考通用范文,在论文中,论点是论点的基础,论据是论据的基础,论证是论点的归纳,论证是论证的核心。

论点的归纳主要表现在几点:。

关于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精选5篇高考通用范文,在论文中,论点是论点的基础,论据是论据的基础,论证是论点的归纳,论证是论证的核心。

论点的归纳主要表现在几点:。

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通用范文):1在论文中,论点是论点的基础,论据是论据的基础,论证是论点的归纳,论证是论证的核心。

论点的归纳主要表现在几点:一)论点要明确。

论点要明确,主次要清楚,要有分离论点的概念。

论点要简明、明白,要有典型分类和归纳论证的标准。

论据要有典型分类和归纳论证的标准,要符合论证的逻辑规律性,要有归纳论证的基础知识、逻辑规律性。

论据的归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归纳法;第2)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从具体论点中抽出一个论据,然后分别从论点中抽出一个论据,分析其所说的论据,从而找出论据中所提供的结论。

二)归纳法。

归纳法是一门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学科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

归纳法就是把学过的论据归纳成一个概念,一个概念或一个概念来进行分类、归纳、概括,然后根据学过的论点进行归纳和概括。

归纳的方法有三种,第一,要分清楚学过的论点。

论点是论据的结论,就是论点的归纳,一个学生归纳了一个概念,一个学生根据这个理论去分析和思考这个概念的内在联系,然后归纳出来的结论是什么。

第二,要对有关论据作出分类和归纳,就是归纳出一个概念或一个概念。

三)归纳法。

就是把论据和论证相结合起来,就是把论证的结论与归纳的内在联系起来,就是对有关的论点或论证内容作出分类和归纳,就是对有关的论据进行整理、总结。

四)归纳法。

就是在论证过程中对一个学科的整理归纳与概括。

归纳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归纳概括法和学科整体的概括法;(2)归纳概括概括学科整体的概括法。

高考复习作文结构训练一——并列式结构 (课件25张)

高考复习作文结构训练一——并列式结构 (课件25张)
榜到阿里巴巴创造神话的蜕变为例证。) ③跳出平凡,需要坚定的信念。(功夫影星成龙从跑龙套
到好莱坞巨星为例证。)
7
3.条件分析法(“怎么办”)设置分论点。例: 文题:战胜挫折。 中心论点:只有战胜挫折,才能成就完美人生。 分论点: ①战胜挫折,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勾践为例。) ②战胜挫折,我们要有永不言弃的顽强品格。(林肯为
2
二、议论文并列式结构类型 (一)分论点并列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证明论点——论证分论点①+论据+分论证;论证分论点 ②+论据+分论证;论证分论点③+论据+分论证。 结论: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3
分论点并列式图解
4
【示例】 标题: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中心论点: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结尾: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
上。 【解说】 这篇文章属于并列式结构的范文。以“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
的沟通”作为反复重现的句子格式,从三方面展开论述。这样的行文格式, 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
5
【写法指导】 1.概念分析法(“是什么”)设置分论点。例:
文题:读书的艺术。 中心论点:读书是一种艺术。 分论点:①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
②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 ③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
6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设置分论点。例: 文题:跳出平凡,拥抱未来。 中心论点: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就必须跳出平凡。 分论点: ①跳出平凡,需要无畏的勇气。(“跨栏王子”刘翔的成

高考高分作文结构指导 并列式作文及范文(整理精校版)

高考高分作文结构指导 并列式作文及范文(整理精校版)

高考高分作文结构指导并列式作文及范文作文辅导0622 1443高考高分作文结构指导并列式作文及范文学习并列式作文就是把一个中心分解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论点。

但各分论点之间相互要有联系,层次要分明,分得开,排得顺。

最好是从同一个方向用造句法(用话题核心词造句)回答问题,句式大致相同。

谈意气(湖南)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

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

舍我其谁,使我们重视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

——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

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

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的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

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

——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

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地窥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徉于科学的无尽美妙。

作文训练一:并列式结构(二)

作文训练一:并列式结构(二)

作文训练一:并列式结构(二)作文天地05-09 1652:一、分论据并列式“事实胜于雄辩。

”议论文写作训练,首要的是要学会使用事例论证方法,而且倘若事例论证法用的好,三几个事例便能支撑起一篇较好甚至是很好的议论文。

当然,选实例时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结构模式指导:主体部分横向展开,几个事例并列起来,这几个事例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二、分论据式并列结构的模式引论:(提出中心论点)本论论据(事例1)+分析论证论据(事例2)+分析论证论据(事例3)+分析论证结论:(照应全文)三、范文例文1:我能(2006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雄鹰说:“我能征服蓝天。

”溪水说:“我能汇入大海。

”种子说:“我能擎起天空。

”终于,雄鹰长出翅膀,征服了广阔的蓝天;溪水纳流入海,成就了浩瀚的大海;种子破土而出,长成了参天大树,擎起了一片天空。

“我能”,是一种勇气,是一种理想,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在逆境中不服输的勇气。

“我能”如开山之斧,披荆斩棘,助人攀登。

凭借“我能”,人们绘就出一幅幅达到“新高度”的成功画卷。

风一样的青年“亚洲有我,中国有我!”充满自信的刘翔又说,“谁说黄种人进不了奥运会前八名,我要让他们看到,我就是奥运会冠军!”忘不了刘翔在赛场上的如风身影,忘不了他在领奖台上的一跃。

12秒88,一个相当吉祥的数字,洛桑的赛场因他的表现而更加光彩。

奥运会后,人们都期待着他会打破世界纪录,本想这一天会来得晚些,可他如风的速度证明了一切。

刘翔抱定“我能”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创造着奇迹。

他彻底将科林•杰克逊抛在了身后,世界纪录史上只写下他一个人的名字——刘翔!海一样的先哲是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词人吗?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放达之士吗?是的,是他,是苏轼啊!小人的一句谗言,让苏轼贬居黄州,可他仍未失去信念,仍旧在快哉亭畔咏古吟诗,依旧在赤壁山下纵酒放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训练一:并列式结构
作文辅导
0509 1540
一、并列式结构概况: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二、并列式作文模式:
1、分论点并列式
2、分论据并列式
三、分论点并列式
其结构如下:
引论:(提出论点)
本论: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总结全文)
四:范文
分论点并列式范文:(话题细节)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

这自然没错。

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

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

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

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个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强大战斗力。

正如此人所料,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胜负在战前的细节中其实已显露无遗。

细节可知兴衰。

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

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

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者。

细节可现操守。

鲁迅先生在参加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杨杏佛追悼会前,曾接到装着子弹的恫吓信,大家都劝先生不要与会了,但先生义无反顾,执意要去。

先生临行前并无什么“风萧萧兮易水寒”之类的豪言壮语,只是顺手把房门银匙扔了。

先生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就体现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上了。

而明末的洪承畴,兵败被俘后,不吃不喝不言不动,好像真地要宁死不屈一样。

旧友范文程去看他回来后对多尔衮说:“他肯定不是一个死节之臣,我和他闲聊时,房梁上掉下一点灰絮落在衣服上,他赶忙弹掉了。

一件衣服都舍不得,他肯舍掉性命吗?”果不其然,找了个美人去劝,洪大人也就顺坡下驴,当了大清朝的“开国元勋”。

弹落掉在衣服上的灰尘,只是很小的细节,但却反映出了深层次的问题,小中也有大。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宏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五、素材积累(忍让)
1、引言
忍让,是大智大勇的表现,它不计较一时的高低,眼前的得失,而是胸怀全局,着眼未来;忍让,是一种美德,它以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心灵去容纳人,团结人,感化人。

忍让,是一种修养,它面对荣辱毁誉,不惊不喜,心静如水。

2、事实论据
张公艺以“忍”换长寿
唐朝张公艺活一百多岁。

他的长寿经验是一个“忍”字。

族人把他一生忍的事迹写成《张公百忍书》。

书中记有:“忍是大人之气量,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父子不忍失慈爱,兄弟不忍失爱敬,夫妻不忍失恩爱,朋友不忍失义气……”
张良忍得兵书
据《史记.留候世家》记载:张良有一次在下邳桥上散步,遇到一位穿布短衣的老者,那老人故意将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喝令张良到桥下给他取鞋。

张良非常生气,但看他年迈,就忍着性子给老者取回鞋。

可那老者又命张良给他穿上,张良又跪着替他穿好。

老人一声未谢,只是笑笑就走了。

没有走多远,老人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孩子还不错,可以教导,五日后天明时,在这里和我会面。

”张良点头答应。

五日以后,天刚明,张良来到桥上,见老人已先到,老人生气地指责张良失信,与老人约会不应迟到,并说:“再过五日早点来。


五日后,鸡刚啼鸣,张良就到桥上,可老人已站在桥上等他。

老人转身就走,生气地说:“过五天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日,这一回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

不久,老人来了,很高兴,夸奖张良这一次没有失约。

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10年后就会得到验证。

13年后,我们会在济北见面,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说完话,老人就走了。

天明以后张良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相传张良得此兵书,才干大增,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六出奇计。

康熙隐忍除奸
康熙,即爱新觉罗?炫烨,清世祖第三子,他8岁登基。

大权落入鳌拜之手。

鳌拜专权擅政,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内。

康熙强忍怒火,暗下决心,等待时机。

平时装着贪于玩耍,不问朝政。

掩人耳目学习摔跤,实则亲兵习武。

鳌拜称病不上朝,康熙登门慰问,表示诚意,目的是稳住对手,同时察看真情,探听虚实。

康熙经过数年的准备,看条件成熟,便把鳌拜诱进宫中,将鳌拜及其爪牙一网打尽。

此时康熙只有16岁。

司马迁腐刑之辱
天汉二年(前99),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

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

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

司马迁不作声。

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百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

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

」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他是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

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减死一等。

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宫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

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身心备受摧残、忍辱含垢生活的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他决心以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

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征和元年(前93)终于出狱。

武帝对司马迁的才能还是爱惜的,任命他为中书令。

从此他埋首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中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经常打仗。

吴王夫差的父亲死在越军的箭下,为了给父亲报仇,夫差苦练了二年多的兵,终于亲自率兵打败了越国军队。

越国国君勾践派大臣文种去向夫差求和,愿意投降;同时又遣人暗地贿赂夫差的大臣伯(pǐ)请他在夫差面前讲情。

结果夫差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到吴国做奴仆。

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zhǒng),自己带夫人到了吴国。

夫差让他们住在他父亲坟墓旁的石屋里,给他喂马。

勾践非常顺从,不但喂马,夫差坐车出门,他给夫差牵马;夫差病了,他亲自侍奉,非常周到。

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他们回越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报仇雪耻。

他怕安逸的生活消磨了斗志,就用干柴草当褥子,还在吃饭的地方挂了一个苦胆,每逢饭前,先尝尝苦胆的味道,还问自己“你忘记耻辱了吗?”这就是历史上说的“卧薪尝胆”。

勾践亲自参加耕种,他夫人织布,用以鼓舞百姓勤劳耕作;他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好让自己的国家变成强国,不再受欺负。

此时的夫差骄傲极了。

勾践为了麻痹他,经常给他进贡财宝,还选了一个叫西施的绝色美人献给他。

夫差非常满意,对西施宠爱极了;而对勾践呢,完全丧失了警觉。

他手下的大将伍子胥屡次劝他,他不但不听,反而讨厌伍子胥,最后干脆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宝剑,逼迫伍子胥自杀了。

又过了几年,越国暗中强大起来,勾践看时机成熟,就向吴国大举进攻,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这时才想起吴子胥的劝告,简直后悔极了。

他说“我没有脸去见吴子胥。

”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身亡了。

勾践的愿望实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