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
国外公共空间改造案例

国外公共空间改造案例咱来唠唠国外那些超酷的公共空间改造案例。
一、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1. 前身状况。
这高线啊,以前就是个废弃的铁路。
想象一下,那铁轨就那么孤零零地废弃在那,周围杂草丛生,就像一个被城市遗忘的角落。
附近的居民可能每次路过都得皱皱眉头,这地方又破又乱,还占着一块不小的地儿,简直就是城市里的一块“伤疤”。
2. 改造思路。
后来呢,有一帮超有创意的人就想啊,这铁轨能不能变成个特别的地方呢?于是他们就打算把这个废弃铁路改造成一个空中花园。
这个想法可太妙了,就像给城市里废弃的东西来了个大变身。
3. 改造后的效果。
现在的高线公园那可不得了。
走在上面,就像走在一个悬浮在城市半空的绿色走廊里。
两边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有娇艳的花朵在风中摇曳,还有翠绿的灌木像一个个小卫士。
人们可以在这儿散步、慢跑或者干脆坐在长椅上晒太阳,看看下面繁华的街道。
而且这里还经常举办一些艺术展览啊,小型音乐会啥的。
就这么个以前没人要的破铁路,现在成了纽约的一个超级网红打卡地,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慕名而来。
二、哥本哈根超级线性公园(Superkilen)1. 当地需求与背景。
哥本哈根有这么个地方,那是个多种族聚居的区域。
以前啊,这个地方没啥特色,各个族群之间也好像有点隔阂。
当地政府就琢磨着,怎么能让这个地方变得有活力,还能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呢?2. 改造创意。
他们就搞了个超级线性公园。
这个公园可太有个性了。
他们从全世界各地收集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来装饰这个公园。
比如说,从摩洛哥运来了彩色的瓷砖,在公园里铺成了超美的图案,就像把摩洛哥的神秘风情直接搬到了哥本哈根。
还有从中国弄来的健身器材,中国那种传统的石制健身器材放在公园里,又实用又有特色。
3. 对社区的影响。
这公园一建成啊,整个社区都变了样。
不同种族的人都爱到这儿来玩。
小孩子们在那些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奇特设施上玩耍,大人们就坐在旁边聊天。
就像一个大熔炉,把不同的文化都融合在了一起。
机会主义景观理念诠释下的“城市山水”塑造--以纽约高线公园为例

2021·04一、机会主义景观机会主义表现为较强的目的性和实践性,体现在为达成目标可采取一切可用方式和途径,以非常规手段来实现最终目标。
机会主义景观理念倡导在一切可用于塑造、表现生态景观的城市场所内,依托时代背景而就地取材塑造“城市山水”,意在展示自然、社会、人类所共处的大同环境与融合之美。
其倡导的景观理念和设计思想,在纽约高线公园项目中有着清晰体现。
二、高线公园项目(一)历史背景如图1所示,高线公园前身为建设于1930年的高架货运铁路线,高达30英尺的桥身悬跨于地面之上,消除了铁路道口对地面交通的阻隔,保障了人车安全,提高了货运效率。
1980年高线停止列车通行并被荒废。
1999年非营利性团体“高线之友”成立并与政府、设计公司合作,提出保留高线并改造为跨于街道之上的“空中游园”,为城市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既保护了工业遗产,又开发出独特的铁路工业文化景观。
(二)设计理念高线项目旨在保护铁路工业遗址,开拓自然景观,打造都市背景下的“城市山水”。
设计师保留了桥梁主体结构,复原其工业建筑风貌,以存留高线的工业历史气息,并依托铁轨、枕木、石砾、道岔等设施,凸显高线铁路符号。
同时,通过自然景观增强高线生态特色,使其与原有的工业色彩相融合,体现粗狂质朴的自然风貌,塑造以现代城市为背景的“城市山水”景观空间。
此外,通过开放的公共休闲空间吸引游客,带来可观的人气和关注度,推动周边街区更新和经济发展。
(三)设计特色第一,就地取材,展示原生态之美。
高线公园的设计特色在于将景观植被与人工材料“嫁接”在废弃的铁路高架桥面。
通过开发现有的废弃交通建筑物,既节约了城市土地,又使荒废的铁路高架桥得到循环利用,并保留了桥梁特有的工业风貌和历史特色,传承了城市的工业文化。
在桥面设计中,设计师保留铁路设施作为景观小品,以复原高线昔日风貌,展现铁路特有的荒凉、孤寂;在植物选择上,设计师选择当地特有植物(部分植物为自然生长的),以草类和多年生植物为主,进行拼接种植,打造动态的自然景观。
优秀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优秀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引言:景观设计是为了营造宜人的环境和提供美学体验而对公共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优秀的景观设计可以为人们创造舒适、美丽和与自然融合的环境。
本文将分析几个优秀的景观设计案例,重点探讨其设计理念、空间规划和材料运用,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
一、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西区,是一座占地约2.33英亩的公共景观空间,其灵感来自于巴黎的拉布雷山与巴塞罗那的米拉之家。
这个城市公园是在2014年开放,并迅速成为纽约市的一个标志性地标。
设计理念:纽约高线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将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一个环境友好、社区友好的公共空间。
设计师充分利用原有结构,保留了铁路轨道、桥梁和其他工业元素,并通过添加现代化的景观元素,营造出一个独特的户外休闲空间。
空间规划:纽约高线公园采用了多层次的规划方式,将不同功能区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公园的入口有一个宽敞的广场,作为集会和活动的场所。
沿着铁路轨道,有植物花园、休息区、露天剧场和餐厅等。
公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位于上层的花园,那里有各种植物和树木,供人们漫步和休息。
材料运用:在纽约高线公园的设计中,材料选择对于创造独特的氛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使用了可持续的材料,如回收木材、混凝土和铁艺,使公园看起来既现代又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协调。
绿化带的植物选择也十分丰富,包括灌木、花卉和树木,为公园带来了生机和自然的美感。
成就和影响:纽约高线公园的设计成就不仅体现在其空间规划和美学价值上,还体现在其对城市社区的积极影响上。
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城市风景和交流互动的场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公园还促进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形象。
二、新加坡未来港湾新加坡未来港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景观设计项目,旨在将新加坡的港口地区改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城市空间。
这个项目于2011年开始,并于2019年完工。
作为亚洲最大的景观设计项目之一,新加坡未来港湾的成功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知。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与场地:
改造目的相同 具有相同的场地特点与因素
我可以用的:
线性的分析和利用 场地元素的处理如铁轨、野生植被、机车等 对待历史的思想与可持续的保护的观念 调动周边居民 相关法令配合
我的想法
谢谢
谢谢观看! 2020
自然的荒野与无序
设计解读
人工种植的精心与巧妙
2.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体系相互渗透,营造出不 同的表面形态,为使用者带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设计解读
解决方案(三个层次):
尊重场地特点,寻找解决方案 1.铺装系统
设计解读
柔软的植被与坚硬的铺 装地面相互渗透
混凝土铺装以手指形状 伸入野草地,为野草野 花的生长留出空间
案例分析解读 案例反思
我的想法
场地位置:
场地分析
高线是位于美国纽约 曼哈顿西区 穿过历史悠久的肉食包装 区和东切尔西周边街区
位于街道上空30英尺的半 空中
在工业时代,周边区域是 纽约著名的工业区,建筑 类型以工业厂房与仓库为 主
场地历史:
1934---1980 “交通生命线”时期 1980---1999 “拆与不拆”争议时期 1999至今 保护和再利用时期
改造前:
荒废、破败、杂草丛生
场地分析
场地特色:
1.线性、元素单一 2.功能性单一 3.野生植被与铁路遗迹交织 4.周边区域急需更新
场地定位:
现代城市中的废弃的高架铁路 工业时代历史遗迹
场地分析
设计概念:
“植--筑” : 不同植物体系对应 的灵活材料组织系统
概念解读:
1.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 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 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 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 体验。
国外交互式景观设计案例

国外交互式景观设计案例一、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1. 基本情况。
这个高线公园啊,原本是纽约市一条废弃的铁路线。
你能想象吗?以前就是那种破破旧旧,没啥用的铁轨,横在那儿就像城市的一道伤疤。
但是呢,有一帮超有创意的人就把它变成了一个超棒的交互式景观。
2. 交互元素。
首先啊,它的步道设计很巧妙。
步道不是那种平平无奇的路,它是蜿蜒曲折的,而且有不同的高度变化。
当你走在上面的时候,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探险。
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你能从不同的角度看纽约这座城市,高楼大厦、街道行人,尽收眼底。
然后呢,沿线有很多有趣的休息区。
这些休息区的座椅可不是那种呆呆的一排,而是设计成各种形状。
有的像花瓣,你可以和朋友围坐在一起聊天;有的是那种可以躺着的长椅,你要是走累了,就舒舒服服地躺上去,晒晒太阳,看看天空。
还有啊,高线公园里面有很多小花园。
这些花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而且它们是按照季节来布置的。
春天的时候,你能看到满是盛开的花朵,五颜六色的,就像走进了一个花的童话世界。
夏天呢,绿树成荫,走在里面特别凉快。
最酷的是,这里还会有一些关于植物的小标识牌,你要是对植物感兴趣,就可以停下来看看这个植物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来的。
这就像是一场人与植物的对话,特别有趣。
3. 对人的影响。
对于纽约人来说,高线公园就像是他们的一个大游乐场。
平时上班族们可以在午休的时候来这里放松一下,远离办公室的压抑。
家庭呢,可以带着孩子来这里散步,让孩子们在城市里也能亲近大自然。
而且啊,这里还经常会举办一些艺术展览之类的活动。
你走在公园里,说不定就会遇到一个特别酷的艺术装置,然后你就可以停下来欣赏、拍照,和这个艺术作品互动。
二、丹麦哥本哈根超级线性公园(Superkilen)1. 基本情况。
这个超级线性公园啊,那可是超级有个性。
它位于哥本哈根一个多元文化的社区里。
整个公园就像是一个大杂烩,但却是那种超有魅力的大杂烩。
2. 交互元素。
它的地面设计超级独特。
作品赏析-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

高架草坪
WE ARE THE ONE DIFFIERRENT
高线二期工程中强调了空间设计和种 植的独特性,其中位于23街的高架 草坪值得我们分析。
节点设计
23街入口
23街作为二期工程中的一部分,融合了历史仓库、 住宅大楼和新建建筑。尺度显得更具亲和力,更 为饱满,更加私密,给人一种脱离大城市而更专 注于社区的感觉。入口的设计拥有典型的现代感, 走上去,仿佛从繁忙都市进入了公园般的社区。
整体分为三段,全长2.4公里,总面积6英亩: 第一段: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一段(共九个街区,约 占总长的三分之一); 第二段: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 第三段: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将与规 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 合,形成全新的哈德逊河畔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总结评价
设计的优点与评价
AON ONE
01
改变了步行道与植被的常 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 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 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 出多样的空间体验。
AON ONE 02
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 体系相互渗透,营造出不 同的表面形态,为使用者 带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AON ONE 04
AON ONE 03
23街的草坪是高线公园里唯一 的一块草坪,面积为4900平方 英尺,在这里可以欣赏曼哈顿 的天际线和周围河道的美景。
草坪本身提供了独特的游憩 空间,可坐可躺,踏实和平 和,是绝佳的散心之所。
高架草坪是由一个拱形、轻型的步行桥上,材质是由 钢铁和木头制成的,草坪的最北端向上“卷起”,把 台阶座椅上的参观 者抬升到几英尺高的空中,这种 立体空间感让这个草坪变得充满灵气。
纽约高线公园
New York High Line Park
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案例分析

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变化,城市更新项目成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以几个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分析其背后的关键因素和成功经验,为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案例一: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纽约高线公园是由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而成的城市公园。
通过细致的规划设计和与当地社区的合作,该项目成功地将一片废弃区域转变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户外活动空间。
关键因素包括:精确的规划,注重景观与文化元素的融合,以及与当地社区的密切合作。
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同时也带动了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
案例二:西安大雁塔文化景区西安大雁塔文化景区是一座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更新项目。
通过对大雁塔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改造,该项目实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旅产业的发展。
关键因素包括:尊重历史文化,注重保护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
通过与当地政府、专业机构和企业的协作,该项目成功地实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案例三:新加坡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建设巨大的公园和温室,使城市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并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关键因素包括:科学规划和设计,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以及有效的公众教育和参与。
该项目成功地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态价值,成为新加坡的地标性景点之一。
根据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城市更新项目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精确的规划和设计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
其次,注重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融合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此外,积极与当地社区、政府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参与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可以更好地解决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并增加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成功率。
综上所述,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科学规划、注重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融合,以及与当地社区的紧密合作。
生态公共艺术案例

生态公共艺术案例:纽约高线公园1. 背景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是美国纽约市的一座城市公园,位于曼哈顿西部的切尔西区。
该公园建在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上,总长2.33英里(约3.7公里)。
高线公园的建设旨在将这条废弃铁路改造成一个独特的城市绿地,以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并促进城市生态的恢复和发展。
2. 过程2.1 规划阶段高线公园的规划始于1999年,由两位市民Joshua David和Robert Hammond发起。
他们组建了一个非营利组织Friends of the High Line,致力于将这条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一个公共空间。
该组织与纽约市政府合作,共同制定了高线公园的规划方案。
规划过程中,设计师团队考虑到了保护和恢复该地区的自然生态,并将其纳入公园设计中。
他们采用了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包括使用本地植物、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恢复等。
2.2 建设阶段高线公园的建设于2006年开始,历时8年。
在建设过程中,设计师和工程师团队密切合作,共同解决了许多技术和工程上的挑战。
他们在保留原有的铁路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
在生态方面,设计团队注重保护和恢复当地的植物和生物多样性。
他们选择了适应城市环境的本地植物,并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和种植。
同时,他们还增加了绿地面积,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源,以吸引和滋养各种鸟类和昆虫。
2.3 完工阶段高线公园于2014年完工,并于同年对公众开放。
公园的开放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它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城市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居民。
公园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成果也得到了认可。
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管理,公园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了清洁的空气、水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项生态服务。
3. 结果纽约高线公园的建设和运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为城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休闲娱乐空间,还促进了城市生态的恢复和发展。
首先,高线公园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城市景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与场地:
改造目的相同 具有相同的场地特点与因素
我可以用的:
线性的分析和利用 场地元素的处理如铁轨、野生植被、机车等 对待历史的思想与可持续的保护的观念 调动周边居民 相关法令配合
我的想法
谢谢
设计解读
解决方案(三个层次):
2.让人放慢脚步
设计解读
解决方案(三个层次):
3.景观尺度比例的精心 处理
设计解读
场地原有因素的处理:
保留原有野生植被
充分利用高线铁路框架
设计解读
场地原有因素的处理:
嵌入铺装形成纹理
设计解读
场地原有因素的处理:
切割铁路主梁,创意设计
设计解读
案例反思:
1.周边区域联动发展和法规条例先期控制 2.历时性保护与新旧融合 3.“公众主导”的保护与开发 4.可持续性保护
自然的荒野与无序
设计解读
人工种植的精心与巧妙
2.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体系相互渗透,营造出不 同的表面形态,为使用者带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设计解读
解决方案(三个层次):
尊重场地特点,寻找解决方案 1.铺装系统
设计解读
柔软的植被与坚硬的铺 装地面相互渗透
混凝土铺装以手指形状 伸入野草地,为野草野 花的生长留出空间
改造前:
荒废、破败、杂草丛生
场地分析
场地特色:
1.线性、元素单一 2.功能性单一 3.野生植被与铁路遗迹交织 4.周边区域急需更新
场地定位:
现代城市中的废弃的高架铁路 工业时代历史遗迹
场地分析
设计概念:
“植--筑” : 不同植物体系对应 的灵活材料组织系统
概念解读:
1.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 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 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 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 体验。
案例分析
纽约市高架铁路线改造设计
目录:
场地分析 设计解读 案例反思
我的想法
场地位置:
场地分析
高线是位于美国纽约 曼哈顿西区 穿过历史悠久的肉食包装 区和东切尔西周边街区
位于街道上空30英尺的半 空中
在工业时代,周边区域是 纽约著名的工业区,建筑 类型以工业厂房与仓库为 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历史:
1934---1980 “交通生命线”时期 1980---1999 “拆与不拆”争议时期 1999至今 保护和再利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