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处理

合集下载

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

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

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ESC 2023: 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全面而简明的房颤管理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房颤病情。

以下是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的主要内容:诊断- 对于可能患有房颤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 对于房颤的诊断,应使用标准的心电图和/或24小时心电监测。

- 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房颤的心脏病因。

分层风险评估- 房颤患者的风险评估应包括评估缺血性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

- CHA2DS2-VASc评分是缺血性卒中风险的首选评估工具。

- HAS-BLED评分是出血风险的首选评估工具。

抗凝治疗- 对于中高风险患者,推荐长期口服抗凝治疗。

- 对于低风险患者,可考虑短期口服抗凝治疗或不进行抗凝治疗。

- 抗凝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禁忌症进行个体化决策。

心律控制- 对于稳定的房颤患者,应优先考虑心律控制治疗。

- 心律控制的治疗选项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电复律和消融术)。

- 药物治疗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年龄、心脏功能和合并疾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决策。

心率控制- 对于不适合心律控制治疗的患者,应优先考虑心率控制治疗。

- 心率控制的治疗选项包括药物治疗和心脏起搏器植入。

- 药物治疗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特殊情况和禁忌症进行个体化决策。

其他治疗措施- 对于房颤患者,应积极管理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力衰竭等。

- 对于合并房颤的冠心病患者,应考虑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 对于房颤相关的症状,可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绞痛药物或抗心力衰竭药物进行治疗。

随访和评估- 对于房颤患者,应定期进行临床评估和心电图检查。

- 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评估抗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 对于接受心律控制或心率控制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以上是ESC 2023全文版房颤管理指南的主要内容,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房颤急救流程

房颤急救流程

房颤急救流程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导致心脏不规律地跳动,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在房颤急救过程中,及时而有效的处理可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以下是房颤急救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1. 现场评估和安全措施- 到达现场后,首先要评估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

- 如果患者无意识或者没有正常呼吸,应即将呼叫急救电话并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 如果患者故意识并能够正常呼吸,应确保现场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2. 呼叫急救电话- 如果患者浮现房颤症状,应即将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

3. 提供基本生命支持- 如果患者没故意识或者没有正常呼吸,应即将开始心肺复苏。

- 按照心肺复苏的标准程序进行,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

- 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用,应即将使用。

4. 确认房颤-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会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监测。

- 通过心电图检查,确认患者是否患有房颤。

5. 赋予药物治疗- 医护人员可能会给患者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以尝试恢复正常的心律。

- 药物治疗的具体剂量和途径将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而定。

6. 使用电复律除颤-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医护人员可能会决定使用电复律除颤。

- 电复律除颤是一种通过电击来恢复正常心律的治疗方法。

- 医护人员会使用除颤器将电击传递到患者的胸部,以重置心脏的电活动。

7. 转运至医院- 一旦患者的心律得到恢复或者稳定,医护人员将患者转运至最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

- 在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会继续监测患者的心律和生命体征。

8. 医院治疗- 在医院,医生会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状况,并根据需要提供进一步的治疗。

- 医生可能会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电复律除颤或者其他相关的手术治疗。

9. 后续护理和康复- 患者在出院后需要定期复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 患者可能需要参加心脏康复计划,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控制风险因素等。

房颤急救处理措施

房颤急救处理措施

房颤的急救处理措施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上心房在快速而不规则地跳动,而且不同于正常节律,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严重下降,引发心力衰竭、中风等疾病。

故在发生房颤后应及时进行急救处理,以下是常规的处理措施:1. 检查体征首先对患者进行检查,包括脉搏、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等,以确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果发现患者体征不稳定,需要进行抢救。

2. 维持气道畅通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一旦呼吸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刻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急诊室里都配备有抢救气道置入器材,可以及时进行气道管理。

3. 立即拨打120房颤病人在突然出现冠状动脉心脏疾病急症的情况下应该考虑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以便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抢救措施。

4. 给予抗凝药物抗凝治疗是房颤的常规治疗措施,也是急救的一种常见处理方法。

给予诺安达、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降低患者的中风风险。

5. 心肺复苏当患者体征不稳定,出现晕厥、呼吸急促、脉搏微弱等情况,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在复苏过程中可通过腕动脉或颈动脉向心脏按压施行CPR心肺复苏技术,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6. 快速抗心律失常治疗对于心房颤动有危及生命的急症,应快速施行抗心律失常治疗,如快速注射胺碘酮等药物以维持心率稳定、抑制心房颤动。

同时尽快安排入院治疗,以便及时进行综合治疗。

在房颤的急救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患者体征的动态监测,及时对症处理,快速施行心脏电击、急诊抗心律失常治疗和其他救命措施,以尽快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

最后,建议患者做好日常预防措施,如定期进行体检、避免吸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以预防房颤的发生。

处理房扑和房颤

处理房扑和房颤

处理房扑和房颤
心房纤颤、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的处理原则:控制心室率,回复窦性心律并减少复发,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一、减慢心室率,使部分患者转为窦性心律
毛花苷丙0.4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0毫升中静脉注射,必要时隔2~4小时重复0.2毫克。

每天的总量不超过0.8毫克,心室率控制后改为口服地高辛维持。

维拉帕米5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40毫升中静脉注射,必要时30分钟重复一次(合并预激综合征者慎用),心室率控制后改为口服制剂维持。

普罗帕酮7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溶液40毫升中静脉注射,必要时30分钟重复一次。

每天的总量不超过210毫克。

心室率控制后改为口服制剂维持。

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用胺碘酮15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40毫升中。

8~10分钟静脉注射,之后以300~45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二、预防心房纤颤血栓栓塞并发症
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并发的心房纤颤需长期抗凝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心房纤颤者恢复窦性心律后抗凝治疗4~6周;心房纤颤复律前抗凝治疗3周,恢复窦性心律后抗凝治疗4周。

常用抗凝药物:肝素5000单位或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皮下注射,每天两次,连用5~7天;之后改为华法林,每天3毫克,口服,或口服抗血小板制剂如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或噻氯匹定维持;也可用丹参滴丸。

病人突发房颤应急预案及流程

病人突发房颤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应急预案概述房颤(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心衰、中风等并发症。

为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救治效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流程1. 病人突发房颤的识别(1)医护人员应具备识别房颤的基本知识,如病人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应首先考虑房颤的可能。

(2)进行心电图检查,如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f 波,QRS波群形态正常,可确诊为房颤。

2. 紧急处理(1)立即通知医生,启动应急预案。

(2)协助病人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3)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以降低心室率。

(4)遵医嘱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3. 抢救措施(1)医生到场后,根据病人病情,决定是否进行电复律。

(2)若病人血压下降,出现心衰症状,应立即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

(3)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提示急性左心衰,应立即给予呋塞米、硝普钠等药物治疗。

4. 病人病情稳定后的处理(1)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室率。

(2)调整抗凝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凝血指标。

(3)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监测病情变化。

(4)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5. 应急预案总结(1)医护人员应熟悉本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房颤的能力。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心电监护、心电图等设备的操作技能。

(3)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4)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普及房颤相关知识,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

三、注意事项1. 在处理病人突发房颤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冷静、迅速、有序,确保病人安全。

2. 遵循医嘱,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副作用。

3. 加强病人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5.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确保其适应临床实际需求。

2_急诊房颤的处理策略-202104(1)

2_急诊房颤的处理策略-202104(1)
既往复律失败等情况
心室率控制适用绝大多数房颤患者
室率控制概要
所有AF患者 背景治疗
无或症状轻微患 者首选治疗
节律控制失败
• 宽松的室率控制 • 心率<110BPM(12导链ECG)
药物复律者仅为51%-63%。
药物复律与电复律
药物转复
选择
血流动力学稳定首选
转复率
30%-83%
预防复发

镇静 观察时间 栓塞发生率
不需要
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半个半衰期或根据药物作用 性质而定)
1%-2%
电转复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首选 高 (90%) 无 需要 转复后,无其它异常3小时可离院 1%-2%
电复律注意事项
•维拉帕米
•地高辛
不同AADs的窦律维持疗效
最有效 较有效
无效
Heart 2010; 96: 333
•胺碘酮
•多菲利特 •氟卡尼 •普罗帕酮 •索他洛尔 •奎宁丁 •维拉帕米 •决奈达隆 •β受体阻滞剂
•地高辛
药物转复房颤
药物 率 • 维纳卡兰 (IV) • 胺碘酮 (口服) • 胺碘酮(IV) • 氟卡尼(口服) • 氟卡尼(IV) • 普鲁卡因酰胺(IV) • 普罗帕酮(口服) • 普罗帕酮(IV) • 索他洛尔(IV) • 安慰剂
急性房颤的处理策略
滨州市人民医院 心内二科 吴向军
房颤治疗总体策略
一.心室率控制-基本措施
○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均应该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
二.节律控制-选择性措施
○ 转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症状不能耐受的房颤,以及一过性诱因所致房颤(诱因 已去除如缺血或甲功异常)
三.抗栓治疗-必要措施
○ 对所有合并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均应该进行抗栓治疗

房颤的原因及处理

房颤的原因及处理

心电图检查: 症状:心悸、 病史:既往
显示心房颤 呼吸困难、 心脏病史、
动波形
头晕等
高血压、糖 尿病等
体检:心脏 听诊、血压 测量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 化、甲状腺 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 心脏超声、 CT等
PRT 5
房颤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血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降低中风风险 心率控制药物:控制心率降低心律失常风险 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 抗高血压药物: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抗焦虑药物: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抗抑郁药物:缓解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血液检查:检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激素等指标了解房颤的 病因和病情
胸部X线检查:观察心脏和肺部情况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房 颤的疾病
心导管检查:通过导管进入心脏直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 评估房颤对心脏的影响
心脏核磁共振检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房颤对心脏 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复杂房颤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诊断标准
头晕:感 觉头晕目 眩站立不 稳
疲劳:感 到疲劳体 力下降
焦虑:感 到紧张、 焦虑情绪 不稳定
呼吸困难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加快呼吸 困难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呼吸费力
胸闷气短:胸闷、气短呼吸困 难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气短
头晕、乏力
胸痛、胸闷
PRT 4
性别:男性比女 性更容易发生房 颤
遗传因素:家族 中有房颤病史的 人更容易发生房 颤
心脏疾病:如冠 心病、高血压、 心肌病等都可能 导致房颤
其他疾病影响
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等
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 肿等
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房颤围手术期处理(综合版本)

房颤围手术期处理(综合版本)

围手术期的流程

术前患者的准备

术中的处理和对策 术后的观察,处理和随访

术前准备



病例选择 相关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用药 其它
病例选择

年龄不限 ?最好 < 70岁(含);
房颤持续时间、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

功能不低于二级(NYHA分级)

近半年内无脑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史 TEE示无LAA血栓 病史 (房颤发作特点及基础心脏病史)
标测
标测
标测
消融
消融
消融
消融
消融
消融策略及终点判断



阵发性房颤:术中为窦性心律者以隔离两侧肺静脉并房颤不能诱 发为消融终点;术中为房颤者,先隔离两侧肺静脉,如房颤终止, 则做诱发(刺激和滴异丙肾),如能诱发或房颤没有终止,继续 消融碎裂电位(CFAES)和行间隔、峡部、CS、左房顶及后壁线性 消融;若明确SVC部位起源则行SVC隔离,以转律为终点。 持续性房颤:除了隔离两侧肺静脉,还消融碎裂电位(CFAES)和 行间隔、峡部、CS、左房顶及后壁线性消融;若房颤明确为SVC起 源,则行SVC隔离。若仍为房颤律行电复律,若转为房扑、房速行 激动标测后消融。终点为不能诱发出任何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 肺静脉和SVC电位隔离的判断方法:如果使用单导管法,可用消 融电极判断,建议使用Lasso判断。若左侧肺静脉是否仍有电位难 以判断,可把大头放置于LAA内起搏或用CS远端起搏,检验LASSO 通道上在起搏信号后是否残有肺静脉电位(电位识别很重要)。
房颤的围手术期处理
综合版本(供参考)
JJMC Biosense Webster张世光
三维射频消融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率控制组
306
5.7% 70% 30% (70-80%达目标)
心律控制组
356
7.3% 78% 60%
P值
=0.058
=0.283 无区别
2002/3,ACC
AFFIRM试验的临床意义
心室率控制:持续性AF一线治疗,与心律控制等效
药物:心率组:地高辛51%、BB49%、CCB41%,
心律组:胺碘酮39%、索他洛33%、心律10%、 普鲁卡胺6%
具体措施:依布利特,预治可降低复律阈值
双相输出脉冲,提高成功率
药物:用于无急诊复律指征,成功率35-75%
证实有效
疗效差/未全证实
多非利特
氟卡尼(O/V) 胺碘酮(O/V)—保持窦律好 普罗帕酮(O/V) 依布利特(V) 奎尼丁(O)
普鲁卡因胺(V) 地高辛(O/V) 索他洛尔(O/V)
AF/AFL药物治疗促心律失常
心室率控制组
心律控制组
地尔硫卓226-234mg/d
胺碘酮600mg/d ×3WKS,200mg/d
心率(次/分)
86-78
88-81
保持窦律
10%
56%(3周内复律22%) <0.001
运动耐力(6分步行)
胺碘酮组明显优越
=0.008
住院(因1项副作用) 24%
69%
= 0.00
撤药-副作用
14%
复律还是控制心室率(控率)
复律成功的可能性 是否能长期维持窦律
决定复律成功因素
心房大小 AF持续时间 AF的原因是否可逆或是否能加以纠正 有效药物
AFFIRM
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up Investigation of Rhythm Management
事件
1.9%
7.9%
< 0.0001
死亡(血管) 6.4%
11.8%
= 0.002
严重出血
2.1%
2.4%
食管超声指导复律与常规抗凝比较(前期试验)
[ACUTE] Assessment of Cardioversion Using Tran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AF>2天,126例,TEE阴性转复,阳性正规抗凝
慢性AFL不多:防止血栓栓塞,建议与AF不同
无危险因素:阿斯匹林325mg/d,(n=892)(SPAF-3)。
原发事件
卒中/栓塞
颅内出血
(缺血卒中,致残,TIA)
2.2%/年
0.1%/年
非调整华法令:SPAF—Ⅲ:(1044例+≥1危险因素)
华法令
华法令+阿斯匹林
P
(年率) (INR2-3)
(低剂量+325mg/d)
AF复律—血栓处理建议
LAA血栓①≤3天形成(SR时)②血栓机化>15天③顿抑恢复,复律>1月
AF病程 <48h(50%±自行复律) ≥48h
栓塞率:
不用抗凝
用抗凝
0.8%
4.5-7.1%
0-1.6%
抗凝处理
AF ≥48h 或不明确,
充份抗凝:华法令-前3周,后4周
AF <48h,复律前6-8小时,TEE检查--
TEE新发现:血栓13%-左房耳6例,右房1例 自显阴(SEC)阳性79% LVEF↓,LA大,LAA内SEC83% 抗凝6周,50%仍存在
TEE阴性:直接复律好处—早复律,↓电重构, ↓复犯,延长窦律
住院日期 1月仍SR
TEE阴性 0.2±0.4月
75%
正规抗凝 1. 2 ±0.9月
45%
P<0.01
(2)危险因素
2.超声心动图
TTE(经胸):LV功能障,(LA扩大)
TEE(食管):敏感及特异高
辨识LA/LAA血栓 有血栓,SEC
心源性栓塞
主动脉硬化班

LAA功能
血流速↓
TEE(食管):指导复律
严重出血因素(颅内,需输血)
出血率
年出血率 严重出血 颅内出血
各试验总计
华法令1.3%
对照0.3%
25%
= 0.036
生活质量
无差别
控制心室率(1)
①一线干预治疗 ②急诊,高危病人 ③老年无症状,保持窦律失败
适合心室率:静息 60-80bpm, 中度活动<90-110bpm, 24°平均<80bpm,不超过100bpm 平板运动(3分内)—不超过85%最大预计值
药物:无心功能不全,β-B,CCB(心绞痛,心梗,高血压) 伴左心功能不全,首选地高辛+ β-B 地高辛或β-B,控制不理想,分别加用地尔硫卓AF
华法令(INR2.5-3.5,或更高)
抗凝—具体问题
病情需要停药: 无人工瓣:可停1周
高危:需停>1周,肝素(普通/低分子)-皮下/静脉
低分子肝素更优越(长效,吸收排泄,利用率,副反应少)
阿斯匹林:效果少,可能较佳于高血压/糖尿病
慢性房扑:不少见
卒中危险与正常窦律比较:AF1.6倍,AFL1.4倍
>75岁中出血率(SPAF-II)
华法令(INR2-4.5) 阿斯匹林(325mg/d)
4.2%
1.6%
1.6%
0.8%
INR:影响因素

多种药物华法令协同

基础血压高

高龄
AF抗血栓治疗建议(Ⅰ级建议)--基于危险分层
<60岁,无心脏病 <60岁,有心脏病,无危险因素 60-74岁,无危险因素 60-74岁,+糖尿病/冠心病
试验终结 胺碘酮60%
华法令:心率组 85-90%
心律组 70%
持续抗凝对全部AF似有益—减少卒中
试验对象老年为主:心率/心律控制都合适,
靠心房收缩维持心排量或对AF十分敏感者应心律 控制
未证实保持窦律优越性:
比较药物控制心律或心率其它试验
1.RACE(2.4,SR40%)
心室率控制组
心律控制组
阵发性AF:症状不严重,可不处理,(控制心室率) 持久性AF:控制HR+抗凝治疗 持续性AF:
AFFIRM试验:心率控制可作为一线治疗 如果心律控制不易做到,尽早放弃
AFFIRM公布前制定ACC/AHA/ESC指南: 心律控制应优先选择
AFFIRM试验后,某些概念可能修改: 持续性AF,心律与心率控制等效 抗凝治疗的强调:接受了华发令: 心率控制组85-90% 心律控制组70%
无血栓/急诊复律 有血栓/SEC
复律 前-低分子肝素200u/kg 后-充份抗凝4周
充份抗凝:华法令-前3周,后4周
抗血栓栓塞---现存问题
90年代抗栓临床试验:病例可比性差,设计条件受限 老年AF 无症状AF:PAF中无症状12倍>有症状,发作时间短
不利处:新栓仍有,应抗凝(足量阿斯匹林) 可能导致TCM
问题:各类AF处理标准不具体
房颤中关健问题—保护保护脑
NVAF缺血性脑栓塞:年发生率约5%

栓塞与年龄:50-59岁1.5%,80-89岁23.5%
致残率:永久性25-50%
死亡率:30天 17-34%,1年 25-40%
1989-1992临床试验
一级预防
阿斯匹林
2
华法令
5
二级预防
1
荟萃分析
成功率:96.5%(2000 NASPE 646例) 优点:安全(死亡<0.5—1%),长远价效比好(EF↑,Qol ↑) 并发症:起搏率过慢可能诱发扭转室速
复律的措施及问题
直流电/药物
促心律失常


复律并保持窦律(≥7天持续AF)
直流电复律(150-200J):90%成功率,严重并发症<1% AF快速HR诱发心衰,休克,严重不适者立即复律 择期复律,去除诱因,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准备
治疗:心律平/心得安1-4周 无症AF减少,分别74%→27%;53% →24%
新,静脉/口服,合并药物
脑血栓—临床危险因素分层
高危 1.血栓栓塞或TIA史 2.高血压病,SBP>160 3.LV功能↓,心衰 4.高龄(≥75)尤其女性 5.瓣膜病或人工瓣膜
中危 1.糖尿病 2.冠心病,心功能代偿 3.65-75岁 4.甲亢
低危:<65岁,无以上情况
栓塞率(%/年) 12%
6%-7% 6%-7%
8%-9%
效果:几乎100% 缺点:仍需长期抗凝,或有症状
不同程度降低CO,药物负性肌力作用
控制心室率(2)
AVJ消融,植入VVI(R)+药物≈100%控制率
适应症:药物控制效果不达满意 年龄大,合并其它疾病,药物耐受差
效果:1年生存率:84%(APT(1996):157例) EF>45%—生存率93% EF< 45%—生存率74.5%
含一级和二级
1
随诊时间
仅1-2年,最长2.2年
NVAF预防抗血栓
一级临床试验(n=6500+,65-80岁)
药物
华法令 对照
阿斯匹林 对照
栓塞事件(%年) ↓RR(%)
1.4
80(%)
4.5
68
40%
6.3
21
8.1
P值 <0.001 =0.05
结论: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华法令—重要地位 阿斯匹林—中等效果。
入选取4060例AF、均69.9岁,前12周证明有过发作,
有≥1个卒中高危因素,随防3.5年,随机二组间基础参数无差别: 心率控制 目标≤100次/分(地高辛,CCB,βB)
心律控制 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索它洛尔,心律平,普卡胺)
结果
全因死亡(数) 二级终点(死亡,脑栓
塞, 大出血,心脏停搏 再住院率 窦性心律(5年)
有危险因素 75岁及以上,尤其女性 HF LV≤0.35 甲亢 风心病-(二狭) 人工瓣膜 既往栓塞史 食管超声持续心房血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