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金属危害的简介

合集下载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一、引言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较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铬等。

尽管重金属在工业生产、医药、农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它们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健康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重金属的危害1. 环境危害重金属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例如,铅污染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镉污染会积累在水体中,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汞污染会进入大气中,形成有毒的气态汞,对人体和生态系统都具有危害。

2. 健康危害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长期接触重金属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神经系统损伤、肝脏和肾脏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紊乱等。

铅中毒会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迟缓;汞中毒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镉中毒会导致骨质疏松等。

三、重金属的预防措施1. 严格控制重金属排放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单位应采取措施减少重金属的排放。

例如,通过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加强废水处理等方式,减少重金属进入环境的机会。

2. 加强监测和检测建立完善的重金属监测体系,对环境和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定期检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重金属污染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

3.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工业生产过程中应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重金属的使用和排放。

例如,替代重金属材料、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4. 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开展重金属危害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重金属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加强媒体宣传、开展健康教育等,提高公众对重金属危害的认知水平。

5. 健康饮食习惯合理饮食对预防重金属中毒至关重要。

应尽量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品,避免食用过多含重金属的食物,如鱼类、蔬菜等。

四、结论重金属的危害不容忽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预防重金属污染和中毒,我们需要加强重金属排放的控制,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教育宣传,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减少重金属的危害,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一、引言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³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铬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重金属的危害1. 健康危害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中毒症状、神经系统损伤、肝肾功能受损等。

铅中毒可导致儿童智力发育障碍,汞中毒可引发免疫系统疾病。

2. 生态危害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土壤质量、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植物吸收重金属后,会进入食物链,对动物和人类产生间接危害。

三、重金属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如电子废弃物中的铅、镉和汞。

2. 农药和肥料某些农药和肥料中含有重金属成分,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超标。

3. 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铅和铬等重金属物质会被释放到大气中,进而沉积到土壤和水体中。

四、重金属的预防措施1.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重金属污染监测网络,定期对大气、水体、土壤和农产品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早发现和预防重金属污染。

2. 排放控制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控制,采取先进的处理技术,减少重金属的排放量。

3. 循环利用推广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如电子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4. 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选择低重金属含量的农药和肥料,合理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重金属在农产品中积累。

5.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汽车尾气中重金属的排放。

六、结论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重金属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一、引言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过量的重金属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重金属的危害1. 铅的危害: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长期暴露于铅中会导致中毒。

铅中毒会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繁殖系统造成严重伤害,特别对儿童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导致智力发育障碍。

2. 汞的危害:汞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长期暴露于汞中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免疫系统受损和繁殖系统受损。

特别对孕妇和婴儿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和智力发育障碍。

3. 镉的危害:镉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长期暴露于镉中会导致肾脏损伤、骨质疏松和癌症等疾病。

镉还具有积累性,会在人体内逐渐积累,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4. 铬的危害:铬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主要通过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进入环境。

长期暴露于铬中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皮肤过敏和癌症等疾病。

铬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强,容易引起皮肤炎症和溃疡。

三、重金属的预防措施1.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重金属污染源。

2. 控制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废气的管理,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废气处理设备,减少重金属的排放。

3. 食品安全管理:加强对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严禁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农药和肥料。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确保食品安全。

4. 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对重金属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引导公众正确使用化学品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减少重金属污染。

5.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重金属的排放和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结论重金属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暴露于重金属中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原子序数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铬等。

尽管重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但由于工业活动、农药使用、废弃物处理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和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重金属的危害1. 健康危害: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铅可以损害神经系统,导致智力发育迟缓、行为异常等;汞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记忆力下降、肌肉无力等;镉可导致肾脏损伤、骨质疏松等。

2. 环境危害:重金属污染对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例如,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生态系统紊乱等;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加速大气污染物的形成,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二、重金属的预防措施1.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重金属监测体系,对工业废水、废气、废弃物等进行定期监测,及时评估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源头控制: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控制重金属污染源的排放。

例如,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重金属污染物的产生。

3. 加强废弃物处理:采取科学有效的废弃物处理方法,避免重金属污染物进入环境。

例如,建设规范的垃圾处理场所,加强废弃物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焚烧和填埋带来的重金属释放。

4.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重金属污染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重金属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组织专题讲座等方式,普及重金属污染的知识,引导公众采取积极的环保行为。

5. 加强技术研发:加大对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研发高效的重金属去除技术,提高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总结:重金属的危害不容忽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预防重金属污染,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源头控制,加强废弃物处理,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技术研发。

重金属污染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重金属污染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重金属污染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重金属污染是指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积累超过一定的安全标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现象。

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可能引发生物链扰动、土壤退化、水源污染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以下将详细介绍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治理方法。

一、重金属污染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矿企业的废水和废渣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经排放后可能直接进入水源和土壤中,加重环境污染。

2. 农药使用:某些农药含有重金属成分,大量使用会导致农田和水源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

3. 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可能含有重金属元素,如铅和汞,长期积累可能污染大气和土壤。

4. 生活废弃物:电子废弃物、锂电池等生活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可能进入土壤和水源,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1. 生物链扰动:重金属在环境中积累,可能被生物摄取并沉积在体内,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影响人类的健康。

2. 土壤退化: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积累会导致土壤酸化、结构破坏,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 水源污染:重金属物质进入水源后,会堵塞水体的排水系统,影响水质,甚至造成水生物的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三、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1. 加强监管:加强对工矿企业的环境监管,设立严格的重金属排放标准,并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以防止工业排放污染。

2. 推广绿色农业:提倡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使用,避免农药中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污染。

3. 促进循环经济:鼓励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减少生活废弃物中的重金属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排放治理技术:采用适当的工艺技术处理工业废水和废渣,如化学沉淀、生物处理等,确保重金属排放不超过标准。

5. 修复受污染的土壤:通过土壤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等,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综上所述,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不可忽视。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广泛关注重金属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方法。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范文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范文

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范文重金属是指相对于一般金属来说,其密度、原子量较高的一类金属元素,包括铅、汞、镉、铬、砷、镉等。

尽管重金属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但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和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重金属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水污染。

重金属在工业排放和废物处理过程中会进入水体,污染水资源。

例如,镉和铬对水体的毒性很大,会对水生生物产生致命影响,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是土壤污染。

许多重金属元素具有持久性,容易在土壤中沉积。

这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

最后是空气污染。

重金属元素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到大气中,形成大气颗粒物,这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使重金属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经过吸入或食入进入人体后,重金属会在体内积累,并对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毒性作用。

铅和汞是最常见的重金属中毒物质,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

铅中毒可以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和智能发育受损,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尤为敏感。

而汞中毒则会导致肌肉无力、记忆力下降和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此外,镉和铬也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威胁,它们与肺癌、骨骼病变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

针对重金属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法。

政府应当加大对重金属污染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限制和管控措施,对违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加强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排放和处理。

其次是加强环境保护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开发更加高效和环保的污水处理、废气治理和废物处理技术,减少重金属的排放和对环境的危害。

此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当加强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对重金属污染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最重要的是,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普及。

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与防治重金属污染一直是一个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是指相对于地壳中常见元素而言,密度和原子序数较大的金属元素,如镉、铬、铅、汞、铊等。

这些元素容易沉积在环境中,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本文将介绍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和废渣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如果没有进行有效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2. 农业使用。

某些农药、肥料和饲料中含有重金属元素,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和农产品。

3. 垃圾处理。

垃圾场中含有许多废弃物和废弃产品,其中有些含有重金属,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4. 交通污染。

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废气和废水,其中含有重金属成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 人体健康。

重金属可以进入人体中,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期暴露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容易引发慢性中毒,导致肝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受损、骨骼疾病等疾病。

2. 生态环境。

重金属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对水、土壤和空气等方面都可能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3. 农业生产。

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已经不能够充分提供营养,导致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下降,进而影响农业生产。

三、防治措施为了防治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下是几种推荐的防治措施。

1. 合理管理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的管理应该遵循“减少、再利用、分类、处理(强化循环利用)”原则,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

2. 加强工业企业的治污措施。

对于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应该建设相应的工艺设备,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以达到合法排放标准。

3. 严格监管农业生产。

对于农药、肥料和饲料等农业产品严格进行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保证其安全使用。

4. 加强交通污染防治。

实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减少交通工具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妥善处理废弃物和废弃品,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重金属,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又专业的词汇,实际上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那么,究竟什么是重金属污染?它又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怎样的危害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重金属。

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汞、镉、铬、砷等。

这些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但当它们在环境中的含量超过一定标准,就会造成污染。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非常广泛。

工业生产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比如,采矿、冶炼、化工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农业活动中,过度使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以及污水灌溉,也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

此外,废旧电池、电子垃圾等如果处理不当,其中的重金属也会释放到环境中。

那么,重金属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呢?我们可能通过呼吸吸入被污染的空气,或者饮用被污染的水,食用受到污染的食物等途径,让重金属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我们的身体。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几种常见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

儿童是铅中毒的高危人群。

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还在发育阶段,对铅更为敏感。

铅中毒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导致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问题。

对于成年人来说,长期接触铅可能会引起高血压、肾脏损伤、生殖系统问题等。

汞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

汞中毒可能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头晕、失眠、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严重的汞中毒还可能引起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合格的化妆品、体温计破碎后未妥善处理等都可能导致汞暴露。

镉污染主要影响肾脏和骨骼。

长期摄入镉会导致肾脏功能衰竭,出现蛋白尿、糖尿等症状。

在骨骼方面,镉会导致骨软化、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风险。

铬有多种价态,其中六价铬的毒性较强。

接触六价铬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溃疡,长期暴露还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癌症。

砷是一种致癌物质。

砷中毒会引起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增加皮肤癌、肺癌、膀胱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 危害及其治理
一些常见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 Cr: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价态有关,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高 100倍,并易被人体吸收且在体内蓄积,铬的污染源有含铬矿石 的加工、金属表面处理、皮革鞣制、印染等排放的污水。Cr 对皮肤有刺激和过敏作用,造成呼吸系统的损害,可以在内 来自富集 ,造成支气管癌变。❖
生物治理是指利用生物的某些习性来适应、抑制和
改良重金属污染。主要有:动物治理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低等 动物蚯蚓、鼠类等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微生物治理是利用土 壤中的某些微生物等对重金属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 等作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如Citrobacter sp产生的酶 能使U、Pb、Cd形成难溶磷酸盐;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比 真核生物(真菌)对重金属更敏感,格兰氏阳性菌可吸收Cd、 Cu、Ni、Pb等[44]。植物治理是利用某些植物能忍耐和超量 积累某种重金属的特性来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可 吸收积累大量的重金属,目前已发现400多种,超积累植物积累 Cr、Co、Ni、Cu、Pb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上,积累Mn、Zn 含量一般在1%以上[40];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可吸收Zn、 Cd、Cu、Pb等,在Cu为250 mg/kg,Pb为500 mg/kg、Zn为 500 mg/kg条件下能生长,在Cd为200 mg/kg出现黄化现象 [42];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可对Cr6+、Cd、Ni、Zn、 Cu富集分别为58,52,31,17和7倍[45];高杆牧草(Agropyron elongatum)能吸收Cu等[43];英国的高山莹属类等,可吸收高 浓度的Cu、Co、Mn、Pb、Se、Cd、Zn等。
3.不可逆性特点 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土 壤结构与功能的发生变化,且由于重金属很难降解,因此,土壤 一旦污染很难恢复。
4.吸附性特点
由于土壤具有以上性质,可经过水环境直接毒害植物,可 最终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治理难度和恢复难 度较大,但又显现的极为急迫。
对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
一.浅谈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铅、镉、铬、汞、砷作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 其重点防控行业有:
1.有色金属冶炼和含铅蓄电池制造业是主要的涉铅行 业。其中有色金属冶炼铅尘产生量占铅尘产生总量 的36.6%,电池制造铅尘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 63.4%;
2.废气中的镉主要由常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产生;
3.皮革鞣制加工行业是废水中总铬产生及排放的主要 行业,金属表面处理业是废水中六价铬产生及排放 的主要行业。
1.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现行治理方法
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国外始于20世纪 60~70年代,如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对土壤 重金属较深入,尤其澳大利亚。我国在1983年对主要 类型的土壤环境容量作过初步研究,如提出研究土壤 重金属的生态效应、临界含量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分 区等。
当前,世界各国很重视对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 并开展广泛的研究工作[35~39]。总的来说,目前大 致有以下四种治理措施:
此外淋洗法是用淋洗液来淋洗污染的土壤;热处理法是将 污染土壤加热,使土壤中的挥发性污染物(Hg)挥发并收集起来 进行回收或处理;电解法是使土壤中重金属在电解、电迁移、 电渗和电泳等的作用下在阳极或阴极被移走。
以上措施具有效果彻底、稳定等优点,但实施复杂、治理 费用高和易引起土壤肥力降低等缺点。
.2生物治理方法
4.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是废水中汞和砷产生及排放的主 要行业。
二.重金属污染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的影响
来源:工业来源和农业来源 ,城市来源 ❖ 工业来源:工业能源大都以煤、石油类为主,它们是环境
中汞、铅、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在采矿、 选矿、冶炼、锻造、加工、运输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 大量的重金属污染。排放的废水、废渣等直接进入水体及 土壤中,废气中的重金属经沉降也进入土壤等环境中,从 而使得环境中重金属浓度严重超标。 ❖ 农业来源:在农业生产中,污水灌溉、农药、劣质化肥等 的不合理使用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途径。以磷肥为例,生 产磷肥的磷矿石成分复杂,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如锌、铬、 镍、铜、镉、铅等,因此如不合理的使用,劣质化肥中的 重金属杂质会直接导致土壤被污染。 ❖ 城市来源:城市日益变成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污 染过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中产生污泥的堆放、垃圾渗滤液 的泄漏、含铅汽油的使用以及汽车交通等。污水处理厂产 生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或者 灌溉,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含铅汽油 , 汽车轮 胎添加剂中使用的锌 ,环境事故污染 。
(.1)工程治理方法 工程治理是指用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原理来治理土壤重金属
污染。 主要有:客土是在污染的土壤上加入未污染的新土;换土是
将以污染的土壤移去,换上未污染的新土;翻土是将污染的表 土翻至下层;去表土是将污染的表土移去等。
如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发源地,就是由于长期 食用含镉的稻米而引发的,他们通过研究,去表土15 cm,并压 实心土,在连续淹水的条件下,稻米中镉的含量小于0.4 mg/kg; 去表土后再客土20 cm,间歇灌溉稻米中镉的含量也不超标,客 土超过30 cm,其效果更佳。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1.隐蔽性特点 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无色无味,很难被人的感觉器官 而察觉,一般要通过植物进入食物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反 映出来。
2. 表聚性特点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大部分残留于土壤耕层,很 少向土壤的下层移动。这是由于土壤中存在着有机胶体、无 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它们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和 螯合能力,限制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
❖ Pb:铅是危害儿童智力,小孩铅中毒则出现发育迟缓、食欲 不振、听觉障碍、注意不集中、智力低下等现象 ,铅进孕妇 体内则会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畸形等。
❖ Cd:造成骨痛病,是因为cd代替了骨骼中的钙而使骨质变 软,造成废用性萎缩,在人体内脏内能存在3到9年。
❖ As:所有as及as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三价比五价毒性强, 有机比无机强,能在体内积累,致畸,致癌。
❖ Hg:水俣病是指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了含有有机汞污染的鱼贝 类,导致甲基汞中毒并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 性疾病采矿等行业常用的重金属之一,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 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汞的毒性是积 累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食物链对于汞有极强的 富集能力 。有机汞比无机汞毒性大,能更快进入脂肪,伤害 神经
对土壤的影响
❖ 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 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 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 长、发育和产量。
❖ 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 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 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 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 应特别注意防止重金属对土壤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