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片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人教版(2019)必修1

五、种色素对光的吸收实验
1.实验方法: 在色素溶液与阳光之间,放置一块三棱镜
2.实验原理:
阳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成的复合光,在穿过 三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分散开,形成不同颜色的 光带,称为_光__谱___;
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色素溶液,就可以得 到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
3.实验过程: 在色素溶液与阳光之间,放置一块三棱镜,
4、减去两角是为了防止两侧扩散速度过快,使层析不同步。 画铅笔线是为画滤液细线作基准,不能用钢笔画,避免墨 水中色素对实验的干扰。
4.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齐、直为标准,防止层析 时色素带的重叠。重复2-3次,是为了增加滤液 细线上色素的浓度,使层析出的色素带清晰。重 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后再进行,避免滤 液细线不够细、齐、直。
二、材料用具
(1)新鲜的绿叶 新鲜绿叶中叶绿素含量较高
(2)提取试剂——__无__水__乙__醇;(溶解色素提取色素) 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来代替
(3)分离试剂——___层__析__液_;
由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
(4)二氧化硅 有助于研磨得充分
(5)碳酸钙 防止研磨中色素(主要是叶绿素)被破坏
5.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 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 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6.因无水乙醇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 机溶剂,所以研磨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棉塞塞住, 层析时要加盖,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分布情况说明了什么?
秋天叶绿素分解远快于类胡萝卜素,叶片主 要呈现类胡萝卜的素的颜色,所以表现为黄色或者 橙色。红色则是由于液泡内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 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
叶绿素的快速提取与精密测定

叶绿素的快速提取与精密测定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叶绿素的快速提取与精密测定的方法。
叶绿素是绿色植物中的重要色素,不仅赋予植物鲜明的绿色,而且在光合作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因此,叶绿素的提取与测定对于理解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叶绿素的提取过程,包括材料的选取、提取剂的选用、提取条件的优化等,并阐述精密测定叶绿素的原理和方法,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叶绿素的提取与测定技术,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叶绿素的快速提取方法叶绿素的提取是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准确性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分析结果。
传统的提取方法往往耗时较长,且提取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我们开发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叶绿素提取方法,以期满足现代科学研究对速度和精度的双重需求。
本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通过优化溶剂种类、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实现了叶绿素的快速提取。
具体来说,我们将新鲜植物叶片剪碎,加入预热的有机溶剂(如丙酮、甲醇等)进行浸泡和搅拌。
在适当的温度下,叶绿素分子能够迅速从植物组织中溶解到有机溶剂中,从而实现快速提取。
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
提取时间大大缩短,通常只需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即可完成整个提取过程。
提取效率显著提高,能够更充分地释放叶绿素分子,减少损失。
本方法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适用于批量样品的快速处理。
为了验证本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进行了多组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本方法提取的叶绿素含量与传统方法相比无显著差异,且重现性良好。
我们还对提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提取结果的准确性。
本方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简便的叶绿素提取方法,适用于各种植物叶绿素的提取和分析。
我们相信,这一方法的推广应用将有力推动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三、叶绿素的精密测定技术在完成了叶绿素的快速提取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对提取的叶绿素进行精密测定。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理化性质的鉴定实验

光合和呼吸代谢【模块实验目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植物代谢的两大核心内容。
前者是物质合成与能量储存的过程,属于同化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后者是物质分解与能量释放过程,属于异化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光呼吸是在光下绿色细胞发生吸氧与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虽然在气体交换方面它与光合作用正好处于相反方向,但无论从发生部位、对光的依赖及在生化上的联系来看,都同光合作用具有很密切的关系。
本模块实验通过测定玉米种子萌发至两周内的呼吸速率。
线粒体H+-ATP酶活性、光合速率、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乙醇酸氧化酶活性,了解研究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代谢的基本方法。
【流程图】4-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 实验原理]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
他们与类囊体膜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
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
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分开各种色素。
[ 器材与试剂]1. 实验仪器与用具研钵、漏斗、剪刀、滴管、圆形滤纸(直径11cm)、层析缸2. 实验试剂丙酮、甲醇、石英砂、碳酸钙、无水硫酸钠、四氯化碳、乙醚3. 实验材料玉米幼苗叶片[ 实验步骤]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取新鲜叶片4g,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研钵中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匀浆,再加10~15ml 95%乙醇,提取3~5min,过滤,残渣用5ml 95%乙醇冲洗,合并滤液,定容至25ml。
2. 将展层用的圆形滤纸剪成2cm x20cm的纸条,其中一端剪去两侧,中间留一窄条,长约1.5cm,宽约0.54cm。
不同密度下玉米生长期叶片叶绿素及氮含量检测研究

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期单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鹿红卫,王昌亮,卢瑞乾,李建军,吴勇,章慧玉,苏玉杰(鹤壁市农业科学院鹤壁458031)摘要:为研究种植密度与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相关性及叶绿素含量(SPAD 值)与玉米产量的关系。
本试验选取‘浚单29’‘浚单509’‘浚单3136’三个夏玉米品种作为参试品种,通过设置5.25~9.00万株/hm2六个种植密度,研究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单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应减小,但减小较少;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三个参试品种的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6.75 亩/hm2~7.50hm2亩/hm2、6.25亩/hm2~6.75亩/hm2、 7.50亩/hm2~8.25亩/hm2;玉米叶绿素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还不够明显,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玉米;叶绿素;SPAD值;产量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growth period of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yield of Maize Lu Hongwei, Wang Changliang, Lu Ruiqian, Li Jianjun, Wu Yong, Zhang Huiyu, Su Yujie(Heb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bi 458031, Henan, China)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experiment was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ning density of maize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SPAD value) as well as that between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Maize yield. A field trial involving with three maize varieties, including Xundan 29, Xundan 509 and Xundan 3136, was conducted in Hebi and Henan province, China in 2011. In the field trial, six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ranging from 52.5 to 90.0 thousand plants/ hm2)were prepared.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the maize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slightly decreased. It was also indicat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the maize yield increased, reached a peak and then decreased. And the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ranges for Xundan 29, Xundan 509 and Xundan 3136, were 6.75-7.50 plants/ hm2、6.25-6.75 plants/ hm2、7.50-8.25 plants/ hm2, respectively. More work was needed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ning density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as well as the yield.Key words: Maize; Chlorophyll content; SPAD value; Yield夏玉米产量的形成与其群体光合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产量的有机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光合产物,所以说光合作用是物质生产的基础【1】。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中叶绿素的分布及性质。
2.掌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果蔬等绿色植物组织中,并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体。
当植物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游离出来,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热较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生成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在稀碱液中可水解成鲜绿色的叶绿酸盐以及叶绿醇和甲醇。
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 ,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有:1.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定镁元素的含量,进而间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2.分光光度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值,即可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在645nm 和663nm 处有最大吸收,且两吸收曲线相交于652nm 处。
因此测定提取液在645nm 、663nm 、652nm 波长下的吸光值,并根据经验公式可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 、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三、仪器、原料和试剂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研钵、棕色容量瓶、小漏斗、定量滤纸、吸水纸、擦境纸、滴管。
原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试剂1. 96%乙醇(或80%丙酮)2. 石英砂3. 碳酸钙粉四、操作步骤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去除中脉剪碎。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2g ,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3mL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 ,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
静置3~5min 。
取滤纸1张置于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滤液流至100mL 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0mL ,摇匀。
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波长665nm 、645nm 和652nm 下测定吸光度,以95%乙醇为空白对照。
叶绿素仪与浸提法测定玉米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叶绿素仪与浸提法测定玉米叶绿素含量的比较2010-11-17 9:05:34 本站阅读129次[中国种子检验仪器网 ]对叶绿素的研究一直是人们极其关注的课题。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和活体叶绿素仪法两大类,后来又发展了光声光谱法。
但是,用手持叶绿素仪或光谱分析仪测得的是色素相对含量指标,并且不同种类植物叶片中的色素指标与实际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方程式不同,即不能用一种关系来转换不同植物的色素含量。
在日常实验中普遍采用分光光度法,用的较多的是Arnon法。
Arnon法需要把植物材料研磨,经过过滤或离心长,在操除渣、移液、定容、比色等过程,工作量大,提取时间作过程中误差较大,且易受光氧化的破坏,不适于对田间大量样品的测定和大量叶绿素的提取,并且也不适合大批量样本的应急检测。
后来又提出了丙酮乙醇混合液浸提法,证明利用混合液进行叶绿素浸提的可行性。
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混合液法比传统Arnon法提取叶绿素效率高,稳定性好。
选材:剪取叶片,洗净后弃除叶柄和中脉,然后用纱布或吸水纸将叶片表面的水分吸干。
为了试验的精确度更高,我们在取样时仅取每片叶的中间部位,并用SPAD-502测定其叶绿素相对含量值,使其偏差保持在(-5,+5)之间,超出范围者弃掉。
把挑选的叶片剪成小于2mm碎条,混匀。
分两份,一份在室温(25℃)下,立即用研磨法(80%丙酮,95%乙醇)和直接浸提法(8种提取液)提取叶绿素;另一份每次用千分之一天平精准称取(200 mg,称取24份;1 g,称取6份),分别装袋,密封好,储放到冰箱中备用。
为增加不同测定方法之间可比性,样品在冷冻前称量分装好。
浸提法:分别于容量瓶中加入15mL提取液,把叶片剪成宽度小于2mm的细丝或小块,混匀,分别准确称取200mg放入盛有提取液的容量瓶中,封口,置于黑暗条件下直接浸提。
研磨法每个处理重复3次。
室温试验时,按8种提取液分8组,每组12个50mL的容量瓶,分别按照上述方法加入叶片和各浸提液,并计时,在室温黑暗条件下直接浸提叶绿素,并不时摇动。
玉米叶绿素含量快速测定方法研究概要

玉米科学2008,16(2:97~100Journal of M aize Sciences文章编号:1005-0906(200802-0097-04玉米叶绿素含量快速测定方法研究王爱玉,张春庆,吴承来,高明伟(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摘要:用美国产CCM-200型手持式叶绿素计和分光光度计法对15份玉米材料叶色值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经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确定了叶色值分别与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其它叶绿素、叶绿素A/B之间的最佳相关方程。
证明用CCM-200叶绿素计测量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快速、准确、无伤害,有利于多项研究平行进行。
关键词:玉米;叶绿素含量;相关性研究中图分类号:S513.01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a Fast Method of Testing Chlorophyll Content in MaizeWANG Ai-Yu,ZHANG Chun-qing,WU Cheng-lai,GAO Ming-Wei(Agronomy College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 ity,Tai’an271018,China Abstract:CCM-200reading value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of15maize materials were determined by CCM-200 chlorophyll meter and spectrophotometer in this experiment.According to two methods,the best functions between CCM-200reading value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were set up.And the method of chlorophyll content fast measured in maize was established.It's a fast,correct and no harm method in measuring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maize with CCM-200chlorophyllmeter,and it is benefit to other research.Key words:Maize;Chlorophyll content;Correlation reasearch叶绿素是植物叶片的主要光合色素,叶绿素含量是植物生理研究中的重要指标[1,3]。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一、实验目的二、1.了解植物组织中叶绿素的分布及性质。
2.掌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三、二、实验原理四、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果蔬等绿色植物组织中,并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体。
当植物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游离出来,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热较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生成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在稀碱液中可水解成鲜绿色的叶绿酸盐以及叶绿醇和甲醇。
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 ,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
五、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有:六、1.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定镁元素的含量,进而间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七、2.分光光度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值,即可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八、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在645nm 和663nm 处有最大吸收,且两吸收曲线相交于652nm处。
因此测定九、提取液在645nm 、663nm 、652nm 波长下的吸光值,并根据经验公式可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 、叶绿素b十、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十一、三、仪器、原料和试剂十二、仪器十三、分光光度计、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研钵、棕色容量瓶、小漏斗、定量滤纸、吸水纸、擦境纸、滴管。
十四、原料十五、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十六、试剂十七、1. 96%乙醇(或80%丙酮) 2. 石英砂3. 碳酸钙粉十八、四、操作步骤十九、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去除中脉剪碎。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2g ,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3mL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 ,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
静置3~5min 。
二十、取滤纸1张置于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滤液流至100mL 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二十一、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叶片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摘要:利用80%的丙酮提取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再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663nm和645nm特征波峰下的光密度值,进一步算出玉米叶绿素的含量。
关键词:叶绿素;提取;含量测定Abstract: corn leaf chlorophyll were extracted by 80% acetone, and then the optical density were measured at the wave length of 663 and 645 nm by spectrophotometer.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formulation we can circulate the Chlorophyll content.Key words: Chlorophyll,Withdraws,Determination绿色植物吸收阳光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糖类。
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能蓄积太阳能,还能保护环境。
这一切都离不开叶绿素体这个细胞器,而组成叶绿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叶绿素,叶绿素的作用就是先吸收太阳光能[5] ,然后固定CO2并与H2O同化有机物质。
除了在光合作用中起作用之外,叶绿素对人体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比如:造血作用(叶绿素中富含微量元素铁,是天然的造血原料)、提供维生素、维持酶的活性、解毒作用(叶绿素是最好的天然解毒剂,能预防感染,防止炎症的扩散,还有止痛功能)、抗病强身(叶绿素在改善体质,祛病强身方面也有很多作用。
如能增强机体的耐受力;还有抗衰老、抗癌、防止基因突变等功能)。
叶绿素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种成分,其他生物体内不含有叶绿素。
因此,其他生物体如动物是无法自身合成足够的能量,供给自体消耗和利用,只能从大自然中摄取,而植物就可以自供能量。
叶绿体中主要有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它们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在颜色上叶绿素a(C55H72O5N4Mg)呈蓝绿色,而叶绿素b(C55H70O6N4Mg)呈黄绿色。
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
叶绿酸是双羧酸,其中的两个羧基分别与甲醇(CH3OH)和叶绿醇(phytol,C20H39OH)发生酯化反应,形成叶绿素[1]。
叶绿素分子含有4个吡咯环,它们和4个甲烯基(==CH—)连接成1个大环,叫做卟啉环。
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
另外有1个含羰基和羧基的副环(同素环V),羧基以酯键和甲醇结合。
叶绿醇则以酯键与在第IV吡咯环侧链上的丙酸相结合。
图1是叶绿素a的结构式。
叶绿素分子是一个庞大的共轭系统[7],吸收光形成激发状态后,由于配对键结构的共振,其中1个双键的还原,或双键结构丢失1个电子等,都会改变它的能量水平。
叶绿素只以电子传递(即电子得失引起的氧化还原)及共振传递(直接传递能量)的方式,参与光反应。
叶绿素分子具有亲脂性。
有条长链的亲脂“尾巴”,对叶绿素分子在类囊体片层上的固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叶绿素分子的“头部”是金属卟啉环,镁原子带正电荷,而氮原子则偏向于带负电荷,呈极性,因而具有亲水性,可以和蛋白质结合。
叶绿素分子的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类囊体片层中与其他分子之间的排列关系。
绝大部分叶绿素a分子和全部叶绿素b分子具有收集和传递光能的作用。
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有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作用[3]。
图 1 叶绿素a的结构式图 2 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1 实验材料与设备1.1 实验材料新鲜的玉米叶子(Corn leaf),去粗叶脉,清洗。
1.2 实验试剂丙酮:80%的丙酮和纯丙酮;碳酸钙少许;石英砂少许.1.3 实验仪器Eppendorf5804离心机、Eppendorf biophotometer分光光度计、天平、剪刀、研钵、漏斗、移液管。
2 实验原理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其原理:在混合中的两个组分,他们的光谱吸收峰虽然有明显的差异,但吸收曲线彼此有些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要分别测定两个组分。
可根据Lambeer-Beer定律,通过代数方法,计算一种组分由于另一种组分存在时对光密度的影响,最后分别得到两种组分的含量。
叶绿素a和b的吸收光谱曲线,叶绿素a的最大吸收峰在663nm,叶绿素b的最大吸收峰在645nm,吸收曲线彼此又有重叠。
根据Lambeer-Beer定律,最大吸收光谱峰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C与光密度OD之间有如下关系OD1=Ca*K al+Cb*K b1OD2=Ca*K a2+Cb*K b2叶绿素a和b的80%丙酮溶液,当浓度为1g/L时,比吸收系数K值,如表1:表1:浓度为1g/L时,比吸收系数K值波长/nm 叶绿素a 叶绿素b663 82.04 9.27645 16.75 45.60将表中数值带如上式则得:OD663=82.04*Ca+9.27*CbOD645=16.75*Ca+45.60*Cb经过整理之后,既得到下式:Ca=0.0127OD663 -0.00269 OD645Cb=0.0229 OD645-0.00468 OD663如果把Ca,Cb的浓度从原来的g/L改为mgL,则上式可改写为下列形式:Ca=12.7 OD663-2.69 OD645(1)Cb=22.9 OD645-4.68 OD663(2)Ct=Ca+Cb=8.02 OD663+20.21OD645 (3)以上三个公式计算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的浓度(mg/L)3 方法与步骤3.1 色素的提取取玉米新鲜叶子,剪去粗大的叶脉并剪成碎快,称取2g放入研钵中加入丙酮20ml,少许的碳酸钙(加入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研磨过程中,叶绿素受到破坏。
原理如下:叶绿体中的色素所处的环境具微碱性,实验中,由于研磨会使细胞结构遭到破坏,细胞液流出,酸性的细胞液就会直接接触叶绿体中色素,致使叶绿素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使叶绿素失镁,呈黄褐色,所以加入少许碳酸钙是为了中和细胞液的酸性,可起到保护叶绿素的作用)和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再加80%丙酮洗涤研钵,一并转入离心管,离心后弃沉淀,上清液用80%丙酮定容至80ml 。
并在观察其颜色。
3.2 测定光密度取上述色素提取液1ml ,加80%丙酮4ml 稀释后转入比色杯中,以80%丙酮为对照,分别测定663nm 、645nm 出的光密度值 [6] 。
3.3 叶绿素的计算按公式(1)(2)(3)分别计算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 叶绿素b 及叶绿素a 叶绿素b 的浓度。
再根据稀释倍数分别计算色素每克鲜重叶绿素的含量。
4 结果与分析4.1叶绿素提取试验的结果表2:试验的结果数据数据说明,玉米叶绿素的含量在0.3%左右。
在本次试验中,由于仪器问题第三组数据明显偏离过大,故计算平均值时只采用前两组数值,可得到玉米的叶绿素含量为0.307%。
4.2 叶绿素溶液的外观提取的 叶绿素的丙酮溶液为翠绿色。
如果为黄色等或者含有其他颜色的叶绿素溶液,则提取失败。
4.3 试验结果分析Ct (叶绿素的总含量测定值)mg/L获得率第一组20.63831 19.50248 9.75191 0.302% 第二组0.312% 第三组 0.156%通过本次试验,在叶绿素的提取中,由于植物叶子中含有水分,故先用纯丙酮进行提取,以使色素提取液中丙酮最终浓度近似80%。
也可以在配制80%丙酮溶液时,要大于80%,不能小于80%。
以达到提取溶液的精确度。
在叶绿素的提取试验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由于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吸收峰很陡,仪器波长稍有偏差,就会使结果错误。
在测试第三次的时候,又从新调整了仪器的波长,虽然也是同样的数值,但是结果却相差很大。
制得的叶绿素提取液,应该盖紧盖子避光,以免接触空气破坏色素,影响实验效果。
光对叶绿素有破坏作用,实验操作应在弱光下进行,且应尽量在短时间内研磨;色素提取液若混有其他物质而造成浑浊,应重新过滤或离心,以免影响吸光度的测定,从而影响光密度的测定值;色素吸光度测定前,应按仪器说明及标准叶绿素 a 、b 对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进行校正,否则影响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精度[4]。
参考文献:[1]唐微,朱名安,刘俊C3 C4及CAM植物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叶绿素含量的比较(M) 湖北农业科学2002, 4[2]谢宇农生物教程(M)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方法的几点探索2004, 29(10)[3]罗红艺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的比较高等函授学报(M)2001, 05期[4]王金发,生物学精品课程。
试验十九叶绿素的提取. 2003年10期[5]王金发,细胞生物学 [M]. 第八章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9[6]董无彦,左贤云,邬荆平,无机化学[J]. 第十五章吸光光度法分光光度计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7] 夏百根,黄乾明,有机化学[M],第二章二烯烃共轭体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8]李得孝,侯万伟,员海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J] 玉米叶片叶绿素快速浸提方法研究2006, 34(11)[9] 宋开山,张柏,李方,段洪涛,王宗明作物学报[J] 玉米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研究, 2005,31 (8) ,1095-1097[10]李得孝, 郭月霞,员海燕,张敏,龚小艳,穆芳中国农学通报[J] 玉米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2005, 21(6) ,153-155[11]张志良,植物生理学试验指导[M],第三章光合作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2]赵天宏沈秀瑛等杂粮作物[J]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2003 ,23 (1) ,33-35[13] 技术与市场[J] 绿色食品系列2003, 5, 27-27[14] 张国民,徐丽梅黑龙江农业科学[J] 苗期低温对玉米叶绿素含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2000,1, 10-12[15]赵明,李少昆中国农业大学学报[J] 影响玉米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内在因素的研究1997, 2(1) ,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