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配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配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配套教案一. 教材分析《纪念白求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白求恩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不顾个人安危,来到中国支持抗日战争的感人事迹。

课文通过讲述白求恩同志的工作、生活和逝世等情况,表现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歌颂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

同时,学生对于英雄人物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分析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品质,理解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白求恩同志的事迹资料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倾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白求恩同志的事迹资料,让学生对白求恩同志有更直观的了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朗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生字词卡片游戏,巩固生字词学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品质。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12 纪念白求恩》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12 纪念白求恩》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12 纪念白求恩》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12 纪念白求恩》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的课文,本课主要介绍了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的援助。

课文通过讲述白求恩大夫的医疗工作,展示了他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和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了解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和精神,从而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的援助。

2.难点:理解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白求恩大夫事迹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写作练习:以白求恩大夫为题材,写一篇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图片:用于展示和加深学生对白求恩大夫的印象。

3.相关资料:包括白求恩大夫的著作、生平和事例,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常识;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学生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3.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重点)2.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重点)3.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难点)2课时。

第一课时◆任务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交流资料,了解背景引导语:他,是一名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8年到中国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经说过,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他就是——背景资料: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8年初,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转赴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工作。

1938年11月,率医疗队到山西进行战地救治。

1939年2月,白求恩率领“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

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了300毫升的血,并且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

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他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伤员做手术时感染病毒,仍不顾伤痛又赴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

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大会,悼念国际友人白求恩,毛泽东同志赠送了花圈,并题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单元目标1、学习默读。

2、勾画关键语句,在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3、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的思路。

(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1、默读课文,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

2、了解这篇文章对于祖辈、父辈的影响。

3、通过抓关键句的方法,厘清课文的思路。

4、梳理课文内容,把握白求恩的高贵品质,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5、厘清课文第四段的写作思路。

6、体会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特点。

7、探讨白求恩优秀品质的现代价值。

(三)目标确定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3、体会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特点。

4、探讨白求恩优秀品质的现代价值。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分钟)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主席的《纪念白求恩》。

(板书,屏显课题、作者)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以下内容:(屏显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3)体会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特点。

(4)探讨白求恩优秀品质的现代价值。

)2、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二)理清思路(20分钟)1、师:现在我们进入第一个目标的学习。

请大家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要点。

(屏显: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要点。

)2、学生默读课文。

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最后进行归纳,屏显答案。

4、师:课文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

先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最后做总结,号召大家学习。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是白求恩最突出的特质,所以放在第一点重点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他国际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所以紧接着来说;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具体业务的追求,放在后边说,也体现出先政治,后业务的认识原则。

(阐述时播放课文的思维导图,提醒学生做笔记)5、师:这篇课文表达方式上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夹叙夹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纪念白求恩教案人教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2)把握分析议论文的方法(3)理解并背诵经典名句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议论文三要素,感受语言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人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理解纪念白求恩的意义;背诵、理解名句含义2、难点: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老师诵读跳皮筋的儿歌,初步感知人物。

学生讨论,听老师读儿歌时有什么感悟?教师导语:一名医生,一个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本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远涉重洋,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为之牺牲。

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么?毛泽东的这篇《纪念白求恩》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2、介绍白求恩生平事迹(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步,听读课文,感受文中感情,解决字词。

之后,教师通过大屏幕检测强调本文的重点字词,主要是四字语。

这一部分体现双基教学。

第二步,自读课文,勾画出重要的语句,归纳各段要点。

同时,教师提示问题:写作本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纪念么?找到文中标明目的或观点的语句。

(三)讨论交流,问题探究。

问题1、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由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引出议论文的概念及三要素:(学生自学教材75页,了解议论文常识)问题2、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呢?(教师举例让学生初步感受)问题3、品味语言:要求学生找到文中最精彩的句子,并说出其精彩之处。

(教师提示赏析方法:含义、修辞、传神词语、美妙的字等)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由教师提炼出重点句子在全班赏析:先指导诵读,读出排比句的气势,并解释理由,该句套用“就是一个……的人”的排比句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纪念”的重要意义,句式由短而长,语意丰满,气势磅礴,如同赞美诗一般,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掌握其国际主义精神、敬业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2.阅读课文,学习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3.学习并运用本课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效果较好,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提问,帮助他们深入挖掘问题本质。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针对知识转化难点,教师应设计相应的写作和口语练习,如写一篇关于自己敬佩的人的作文,或是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
-在道德教育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白求恩的事迹中提取价值观,如无私奉献、敬业爱岗,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其能够身体力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纪念白求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无私帮助他人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白求恩精神的奥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白求恩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一)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一)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纪念白求恩》(教案一)一、内容理解1.国际主义精神第1段概述白求恩的事迹,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是与共产党员的使命感相联系的,表现出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

这是毛泽东最为看重的,所以放在开头提出,而且不吝惜笔墨。

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2段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文章认为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在工作上要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要满怀热忱。

这正是白求恩身上值得学习的又一点。

3.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3段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

白求恩是有专业精神的。

聂荣臻曾说:“他不空谈政治,而是把政治凝聚在他的手术刀里,用革命的人道主义,救死扶伤。

”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这一点,意在说明作为一名革命者,单纯讲政治是不够的,还要专心业务、精研技术。

这表现了毛泽东的务实精神。

4.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第4段是对全文的总结,讲了两层意思: (1)叙述往事,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心情; (2)阐述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

充分阐释“大有利于人民”的含义,用五个短语“……的人”构成一组排比,议论热情洋溢,语言十分流畅,收束极其有力。

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而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三个方面又是并列式的,共同构成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二、技法总结1.运用对比,增强说理性第2、3两段里面都有对比。

第2段里的对比十分明显,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对比,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对比,一正一反,分外鲜明。

第3段运用对比的手法,笔法灵活,把批评那一班人的“见异思迁”和“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内容组织到一个议论性的句子里去。

这种对比的写法能够更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重点、难点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的点评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开启”课文。

1.以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或投影出小学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2.简介白求恩生平。

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纪念白求恩,更要学习白求恩。

二、读、练结合,评点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2.评点文章的第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练习:①解释词语“不远万里”,写出“派遣”一词的音和义。

②划分层次。

③这一段中先叙事,后发议论,把记叙与议论的分界处标出(画两道竖线)。

然后细读议论的内容,想想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④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对白求恩作一简单的介绍呢?以上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花时25分钟左右。

三、师生交流评点结果。

明确:第一段:“一个外国人……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评点文章第一部分结果。

①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②划分层次可分三层。

③……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这段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记叙简明扼要,却突出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④先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纪念白求恩
第1课时
1.归纳各段内容的要点,整体感知全文。

2.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一、导入新课
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朗诵(最好配乐):(多媒体出示诗歌)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这是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

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抽查四个人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着重检查学生读的通顺度及生字词的准确性。

2.抽一人评价朗读效果,教师范读,纠正读音和感情的处理。

3.学生再一次默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明确: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句是:“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
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4.第一自然段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结构
1.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岁已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

2.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3.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

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4.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明确: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应证明自己的论断,证明第二自然段中两个“极端的”判断是准确无疑的。

(此题让学生自由发言)
5.为什么把写白求恩的精神放在第一自然段,而把写其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三自然段?
明确:一个专心业务、精研技术的人,如果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他可以为反动的压迫者、剥削者服务,而白求恩是共产主义战士,他把他高明的医术和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进行解放斗争的中国人民。

白求恩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特别值得我们肯定与赞美,值得我们学习。

因此,文章首先把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提出来,接着再指出他的积极工作、热爱同志、热爱人民的共产主义品德。

6.你还知道白求恩大夫的哪些事迹?请上网查阅。

明确:在英国学习期间,由于专心于业务,住房的冰箱里经常装着人的器官,“像个血淋淋的肉铺子”。

当听到有人要“照顾”他,让他留在后方延安时,白求恩气愤之下竟把座椅从窗户扔出。

年近50岁,一次竟连续为115名伤员做手术,持续时间达69个小时。

三、板书设计
共产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精神的意义
总 分 总
第2课时
1.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难点)
2.理解对比的手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重点)
3.品味准确、严密的语言。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体会写法
1.本文突出的特点是夹叙夹议,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明确:(1)第一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第二自然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3)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4)第四自然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2.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明确:第二、三自然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的人”和“一班人”对比。

对比手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3.第二自然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明确:“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目标导学二:品味语言
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1)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
....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
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
...,来到中国。

明确:不可以删去。

突出年龄、里程更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

(2)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
..信。

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

“许多”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2.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

结合实例,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明确:如“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句话用了大量成语。

这里“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三个意思相近的成语连用,从情绪、态度、感觉等几个角度,形象而又充分地揭露了不少人的错误表现,与白求恩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语言极其简练。

文中运用多个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3.本文在句式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

明确:(1)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

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

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

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
⎪⎨⎪⎧夹叙夹议对比手法 语言特点⎩
⎪⎨⎪⎧用词准确善用设问句、双重否定句、排比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