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成因另探-模板
潮汐现象及其成因

春分点、秋分点、 (三)春分点、秋分点、升交点及降交点
太阳从南向北穿过天赤道的点称为春分点(一般用γ表示),从北向南穿过 太阳从南向北穿过天赤道的点称为春分点(一般用γ表示),从北向南穿过 ), 秋分点。 升交点( 天赤道的点称为秋分点 同样,月球由南向北和黄道相交的点称为升交点 天赤道的点称为秋分点。同样,月球由南向北和黄道相交的点称为升交点(一般 用Ω表示),由北向南和黄道相交的点称为降交点。 表示),由北向南和黄道相交的点称为降交点。 ),由北向南和黄道相交的点称为降交点 升交点平均以每小时0.002 沿黄道西退,即每年沿黄道向西移动约19 21’。 升交点平均以每小时0.002o沿黄道西退,即每年沿黄道向西移动约19o21 。 约经过18.61年 升交点可在黄道上移动一周。由于升交点的西退, 约经过18.61年,升交点可在黄道上移动一周。由于升交点的西退,使得白道面 18.61 与天赤道面的交角发生变化。当升交点位于春分点时,此交角达最大(23o27’+ 与天赤道面的交角发生变化。当升交点位于春分点时,此交角达最大( 27 + 09’=28 36’);而当升交点位于秋分点时,为最小( );而当升交点位于秋分点时 09’=18 18’) 5o09 =28o36 );而当升交点位于秋分点时,为最小(23o 27 ’ -5o09 =18o18 ) (四)赤纬、时角和天顶距 赤纬、 从天赤道沿着天体的时圈至天体所张的角度称为该天体的赤纬 赤纬, 1.赤纬 从天赤道沿着天体的时圈至天体所张的角度称为该天体的赤纬, 常用δ表示。以天赤道为赤纬0 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分别从0 常用δ表示。以天赤道为赤纬0o,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分别从0o到90o。 2.时角 观测者所在的天子午圈与天体时圈在天赤道上所张的角度称为 时角。时角是沿着天赤道由观测者的天子午圈向西量至天体时圈,可从0 时角。时角是沿着天赤道由观测者的天子午圈向西量至天体时圈,可从0o到 当天体上中天时,时角为0 当天体下中天时,时角为180 360o。当天体上中天时,时角为0o ;当天体下中天时,时角为180o。 在天体方位圈上,天体与天顶之间所张的角度称为天顶距 天顶距。 3.天顶距 在天体方位圈上,天体与天顶之间所张的角度称为天顶距。它 由天顶起算, 量到180 由天顶起算,由0o量到180o。
潮汐变化的原因范文

潮汐变化的原因范文潮汐是指地球上海洋表面水位的周期性升降现象。
潮汐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下面将从引力、惯性、地球自转、大气压力和地球结构等方面来解释潮汐变化的原因。
首先,引力是导致潮汐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太阳和月球对地球有着巨大的引力,尤其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影响最为显著。
月球靠近地球,它的引力使得地球表面的水向月球一侧聚集,形成了涨潮。
而月球引力对地球另一侧的作用较小,使得那一侧的海水也被引向月球,形成了涨潮。
因此,地球上就形成了两个高潮区和两个低潮区。
类似地,太阳的引力也对地球表面的水位产生影响,尽管太阳的引力相比于月球引力较弱,但在一些条件下,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可以相互叠加,从而导致更大幅度的潮汐变化,这就是春潮和大潮。
其次,惯性也是潮汐变化的原因之一、地球自转速度较快,使得地球上的物体都具有一定的惯性。
当地球上出现涨潮时,地球自转的惯性使得水体继续向东方流动,导致低潮区形成。
相反,当发生退潮时,惯性使得地球上的水体继续向西方流动,从而形成高潮区。
此外,地球自转也会对潮汐变化产生影响。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而潮汐的周期通常比地球自转周期稍长。
这意味着,当地球自转时,海水流动相对于地球而言是呈慢慢向东方移动的,导致潮汐变化相对于地球表面是向西方移动的。
同时,大气压力也会对潮汐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气压力的变化会造成海水表面的压力差异,从而影响海水的运动。
当地面气压较低时,海水会受到较高的气压影响而上升,形成涨潮。
相反,当地面气压较高时,海水受到气压减小的影响而下降,形成退潮。
最后,地球的结构也会对潮汐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球的形状并非完全球状,而是呈现出稍微扁平的椭球形。
这意味着,地球不同位置上的重力场强度是不均匀的,给潮汐形成以不对称性,从而影响潮汐变化的幅度。
总之,潮汐变化是由引力、惯性、地球自转、大气压力和地球结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地球上海洋表面的水位变化,形成涨潮和退潮的周期性现象。
最新7.1-潮汐成因与不等现象汇总课件ppt

,即24h
三、潮汐不等
2.潮汐的半月不等 semi-menstrual inequality of tide 1)产生原因 ·月球、太阳、地球在空间相对位置的改变,月引
潮力和太阳引潮力的合力共同作用,引起潮汐半 月不等现象
• ①张贴布告;②千言万语; • ③桂花飘香时;④人人动手; • ⑤不往水路去; • ⑥蛇蜕入药得美名; ⑦倚天长剑劈昆仑
谜底:①祟(出示) ②够 ③朕(八月天) ④竿(个个干) ⑤赶⑥袭 ⑦崭(斩山)
• 猜谜的时候,常常要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 来运用。
都有两次高潮和低潮,两次潮汐高度和时间间隔 接近,我国大部分港口属于半日潮港口,如青岛 、巴拿马
五、潮汐类型与潮汐术语
·日潮港:在半月中至少有连续1/2以上天数出现 日潮,而在其余日子则为半日潮,我国南海许多 地点的潮汐属于全日潮港,如北部湾、德顺港
·混合潮港:介于半日潮与全日潮之间
五、潮汐类型与潮汐术语
五、潮汐类型与潮汐术语
·高高潮HHW、低高潮LHW、高低潮HLW、低低 潮LLW
·潮龄tide age:由朔望至实际大潮发生的时间间 隔
·平均高潮间隙MHWI、平均低潮间隙MLWI
五、潮汐类型与潮汐术语
五、潮汐类型与潮汐术语
总结
潮汐产生的原因------天体引潮力的作用,其中主要 是月球的引潮力
二、潮汐的基本成因
3.月球引潮力及月潮椭圆体 1)月球引潮力
二、潮汐的基本成因
二、潮汐的基本成因
二、潮汐的基本成因
2)月潮 椭圆体
二、潮汐的基本成因
3)潮汐的形成
潮汐成因的正确解释

潮汐成因的正确解释
潮汐是地球上海洋表面周期性涨落的现象,它的成因是由于地球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造成的。
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会受到其他物体的引力作用,包括海洋表面的水。
当月球靠近地球的一侧,月球的引力作用使得海洋表面的水被吸引向月球靠近的一侧,形成涨潮。
与此同时,地球的引力也对海洋表面的水起到一定的作用,使水受到一种离心力的影响,导致水呈现两个潮峰、两个潮谷的形状。
当月球位于地球的另一侧时,水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较大,形成退潮。
太阳也对地球上的海洋产生引力作用,尽管太阳的引力作用比月球的强度要小很多。
当太阳与月球处于同一直线上时(满月或新月),太阳和月球的引力相互叠加,使得涨潮的幅度增大,称为春潮。
当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方向相对垂直时(上弦或下弦),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互相抵消,使涨潮的幅度减小,称为弛潮。
综上所述,潮汐的成因是地球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导致海洋表面水位周期性涨落的结果。
观潮试讲备课模板及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潮汐现象的基本原理。
- 学生能够描述潮汐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潮汐。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潮汐的形成原理。
2. 潮汐的特点和类型。
3. 观潮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潮汐形成原理的深入理解。
2. 不同类型潮汐的区分。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潮汐形成原理的动画、图片等。
2. 观潮地点的资料,如潮汐表、观潮地点介绍等。
3. 实验器材,如水位计、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海洋潮汐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潮汐吗?潮汐是如何形成的?(二)新课讲授1. 潮汐的形成原理-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潮汐形成的动画,解释月球和太阳对地球潮汐的影响。
- 学生讨论:月球和太阳是如何影响地球潮汐的?2. 潮汐的特点和类型- 介绍潮汐的特点,如周期性、涨落等。
- 讲解不同类型的潮汐,如春潮、秋潮、半日潮、全日潮等。
-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潮汐现象。
3. 观潮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分享观潮的经验和技巧。
- 强调观潮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设计一次观潮活动,包括地点选择、时间安排、安全措施等。
2. 实验活动:使用水位计和计时器,观察和记录潮汐的变化。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潮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潮汐现象。
六、作业布置1. 收集关于潮汐的资料,如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
2. 撰写一篇关于观潮的观察日记。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潮汐现象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多媒体课件、实验活动等。
潮汐现象及其成因

(2)引潮力的水平分力随天顶距θ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有一定 的变化周期,诚然,水位振动也应随地月的相对位置而有复杂的周 期变化。
分点潮和回归潮
3、潮汐成因及潮汐理论
(1)引潮势:自地心(the earth‘s center)移动单 位质量物体克服引潮力所做功。 等势面
(2)潮汐静力学理论(或称平衡潮理论)
理论假定;形成潮汐椭球
(3)潮汐的不等现象 分点潮和回归潮 、 朔望大潮和两弦小潮 近点潮与远点潮 潮汐的年不等现象 潮汐多年不等现象
7理论表明朔望日必发生大潮但实际上多数的地方大潮出现在朔望日之后两天左右即大潮出现的时间比朔望日的时间迟后数天这迟后的天数称为分潮符号即假想天体符名称周期平太阳时相对振幅取m2100半日分潮太阴主要半日分潮太阳主要半日分潮太阴椭率主要半日全日分潮太阴太阳赤纬全太阴主要全日分潮太阳主要全日分潮太阴椭串主要全日浅水分潮太阴浅水14日分潮太阴浅水16日分潮太阴太阳浅水14124211200012658119672393425819240662686862106140610310046519112754441519379常用的8个分潮和3个浅水分潮
(三)春分点、秋分点、升交点及降交点
太阳从南向北穿过天赤道的点称为春分点(一般用γ表示),从北向南穿过 天赤道的点称为秋分点。同样,月球由南向北和黄道相交的点称为升交点(一般 用Ω表示),由北向南和黄道相交的点称为降交点。
升交点平均以每小时0.002o沿黄道西退,即每年沿黄道向西移动约19o21’。 约经过18.61年,升交点可在黄道上移动一周。由于升交点的西退,使得白道面 与天赤道面的交角发生变化。当升交点位于春分点时,此交角达最大(23o27’+ 5o09’=28o36’);而当升交点位于秋分点时,为最小(23o 27 ’ -5o09’=18o18’)
潮汐的成因

第三节潮汐一、潮汐及其类型詹傅钧、张翔、王景清、郑瑜海水为什么会涨落?记忆中,大海广阔无边。
海水涨落,周而复始。
去过海边的孩纸们都会注意到,下午时分去看海,海水离海岸还有点远,到了落日时分,海水离海岸越来越近。
潮汐现象在海边,每天都可以看到海水的涨退。
这种涨退具有非常明显的规律,有的地方一天涨退一次,有的地方一天涨退两次。
潮汐的定义海水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涨退现象,白天称潮,夜晚称汐,总称“潮汐”。
它包括海面周期性垂直涨退和海水周期性水平流动,习惯上前者称潮汐,后者称潮流。
⏹潮汐要素:描述潮汐运动的术语。
⏹高潮:在潮汐涨落的每一周期内,当水位上涨到最高位置时,叫做高潮或满潮。
⏹低潮:在潮汐涨落的每一周期内,当水位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叫做低潮或干潮。
⏹平潮和停潮:当潮汐达到高潮或低潮时,海面在一段时间内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高潮时:平潮的中间时刻。
⏹低潮时:停潮的中间时刻。
⏹潮差:相邻的高潮与低潮的水位差。
⏹月潮间隙:由月球的上中天时刻到其后的第一个高潮时和低潮时,分别叫高潮间隙和低潮间隙,合称月潮间隙。
潮汐的涨退现象是因时因地而异的,但从涨退周期来说,可以分为4种类型:1、半日潮:在一个太阳日内,两次潮汐,且相邻的高潮或低潮的潮高几乎相等,涨落潮时也几乎相等。
2、全日潮:半个月内有连续7天以上在一个太阳日内,只有一次潮汐。
3、不正规半日潮:在一个太阳日内,有两次潮汐,但潮差不等,涨落潮时也不等。
4、不正规全日潮:在半个月内,较多天数为不规则半日潮,有时一天发生一次潮汐,但不超过7天。
二、潮汐的成因问题: 1、问:对同一个地点而言,每天涨潮、退潮之间的潮差皆相同嗎?为什麼?答:(1)不同。
(2)因月球绕地公转。
(3)而且有『大潮』与『小潮』之分。
2、你是否觉得奇怪,既然都受到月球引力,为何C处的海水沒有往地表靠近,反而远离地表?答:①A所受的月球引力比B(地球中心)大,潮水自然吸引向月球,形成涨潮;②C所受的月球引力比B小,水位也会涨起。
潮汐形成的原因_潮汐是怎么形成的

潮汐形成的原因_潮汐是怎么形成的 海⽔的涨落发⽣在⽩天叫潮,发⽣在夜间叫汐,所以也叫潮汐。
⼈们对于潮汐的形成原因都感到好奇。
下⾯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潮汐的相关知识。
形成潮汐的原因 万有引⼒定律表明引⼒的⼤⼩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和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成反⽐。
太阳对地球的引⼒⽐⽉球对地球的引⼒要强⼤得多,但太阳的引潮⼒却不到⽉球的1/2。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引起海⽔涨落的引潮⼒(或称起潮⼒)虽然起因是太阳和⽉球的引⼒,但却⼜不是太阳和⽉球的绝对引⼒,⽽是被吸引物体所受到的引⼒和地⼼所受到的引⼒之差。
引潮⼒和引潮天体的质量成正⽐,和该天体到地球的距离的平⽅成反⽐。
因为太阳的质量是⽉球质量的27023369倍,⽽⽇地间的平均距离是⽉地间平均距离的389倍,所以⽉球的引潮⼒是太阳的引潮⼒的2.17倍,因⽽从⼒学上证明潮汐确实主要由⽉球引起。
打个⽐喻,如果某地潮⽔最⾼时有10⽶⾼,差不多7⽶是⽉球造成的,太阳的贡献只有3⽶,其他⾏星不⾜0.6毫⽶。
太阳的引潮⼒虽然不算太⼤,但能影响潮汐的⼤⼩。
有时它和⽉球形成合⼒,相得益彰,有时是斥⼒,相互牵制抵消。
在新⽉或满⽉时,太阳和⽉球在同⼀⽅向或正相反⽅向施加引⼒,产⽣⾼潮;但在上弦或下弦时,⽉球的引⼒作⽤对抗太阳的引⼒作⽤,产主低潮。
其周期约半⽉。
从⼀年看来,也同样有⾼低潮两次。
春分和秋分时,如果地球、⽉球和太阳⼏乎在同⼀平⾯上,这时引潮⼒⽐其他各⽉都⼤,造成⼀年中春、秋两次⾼潮。
潮汐形成的原因 此外,潮汐与⽉球和太阳离地球的远近也有关系。
⽉球的公转轨道是个椭圆,⼤约每27.55天靠近地球和远离地球⼀次,近地潮要⽐远地潮⼤39%,当近地潮与⾼潮重合时,潮差特别⼤,若远地潮与低潮重合时,潮差就特别⼩。
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也是椭圆,在近⽇点太阳引⼒⼤,潮汐强,远⽇点,引⼒⼩,潮汐弱。
从⼀天看来,因地球⾃转和⽉球公转,潮汐波由东向西,沿周⽇运动的⽅向传播,⼀次潮汐涨落经历的时间是半个太阴⽇,即12⼩时25分,也就是所谓的半⽇潮,⽣活在海边上的⼈,每天都可以看到海⽔有规律地升落两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汐成因另探
提要
我否定了潮汐的引力解释。
那么,我就提出了一个假说:潮汐的成因应该是由太阳的光热使海洋表面产生”热胀冷缩”,又由于地球的自转,就形成了潮汐现象。
我的惯性三定律否定了地球潮汐现象是由于月球的引力所造成的解释。
当初牛顿在说怀疑超距作用的引力时,同时又认为他的发现成功地解释了地球的潮汐现象。
以至于到今天科学界还是沿用此解释。
由我的”广义惯性”,月球是处于”广义惯性运动状态”,没有真正的外力正在作用之,当然,同时也没有”力”作用于其它的”物体”(月球的重力场不会延伸至地球上)。
于是,潮汐的成因需要重新解释。
一、在此,我们必须先把牛顿的”引力”的作用与后来变为”引力场”的作用分开来说明。
(1)我首先”质疑”引力的作用解释,按引力定律计算,太阳的引力作用在地球上的值(本来就子虚乌有),比月球大上百倍。
按理潮汐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应该由太阳引起的。
这就是其矛盾之一;
(2)地球潮汐的引力成因的解释,到目前仍仅是”定性”解释。
而在解释钱塘江大潮时,说是月球的”满月”造成的,这实在是牵强附会的解释,我想凡是有点”科学头脑”的人要是仔细地想一想,都会得出一个结论,”满月”是”光”因素,与”力”因素有何干系?这是真正的科学态度吗?
(3)如果月球对地球的海洋有这么大的”引力”作用,那么,就应该对环绕地球的卫星有更大的”引力”作用,从而可以明显地表现在卫星的轨道的形状上,那为什么没有其表现呢?在此,航天局的”实践家”们引进了”引力范围”的解释,如果还是按”引力”的角度来运用”引力范围”概念,月球还是对卫星的轨道形状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此,我的重力场的”范围”概念与原来的”引力范围”的概念不同。
航天实践上的”引力范围”就是我的”重力场范围”,但理解的意义不同。
从我的角度,出了我的月球”重力场范围”,月球就不会对卫星有”一点”作用。
当然,也就对地球上的海洋更没有”一点”作用。
月球的”重力场范围”不会延伸地球上。
那么,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的成因不是由于月球的”引力”造成的,又是什么原
因造成的呢?我在此提出一个假说。
二、我的假说:
地球上的潮汐成因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在海洋面上,白天被太阳光照射的海洋面被加热,海洋的”水”就有”热胀”效应。
而在夜间,海洋被加热的”水”的热量就向空气中传递,就又”冷缩”了。
于是,又由于地球的自转,就有了”潮汐现象”。
虽然,其”热胀冷缩”效应很小,但由于此微小的”热胀冷缩”在广大的海洋面上的”积累”,也就造成了”潮汐”。
我可以解释”钱塘江大潮”的原因。
钱塘江大潮发生在每年的阴历八月,这正是”秋分”时节。
太阳的光照在地球上的”中心点”正是在”赤道”上。
由于地球从西向东自转,太阳在每天的开始照在太平洋的大部分的热量,且是在美国的西海岸上开始,于是,随着地球的自转,被加热而”热涨”的太平洋的”水”向”西推进”,到了下午,就推进到了中国的东海岸。
钱塘江正是在此”东”的正面,且由于其地理形状的特点,就产生了”大潮”。
如果是”春分”时节,太阳在每天的开始照在太平洋的大部分的热量,且是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开始,所以,传递到中国的东海岸上的潮汐的”峰值”就比较小。
有一个可以验证我的此假说的”现象”。
按我的解释,”内陆海”比起太平洋及大西洋来很小,但是也应该有”微弱”的”热胀冷缩”的效应,而且其”潮汐”很有规律。
按此理,如果是阴天,此”潮汐”现象就不明显。
在西亚的”里海”可以验证我的假说的成立与否。
参考文献
马英卓:引力是产生出来的,〈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杂志,1998年第五期。
马英卓:引力与广义力学、整体天体,〈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杂志,1999年第三期。
马英卓:惯性力学与整体科学体系,《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杂志,20XX年第七期。
马英卓:等效原理的对与错,《当代物理世界-物理论文集》站。
马英卓:万有引力真的失灵了吗?《当代物理世界-物理论文集》站。
马英卓:用惯性力学三定律解力学习题。
《当代物理世界-物理论文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