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诊断及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IgA肾病研究最新进展

IgA肾病研究最新进展
基因多态性
某些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从而与iga肾病的 发生和发展相关。
免疫异常与iga肾病关系探讨
iga免疫复合物沉积
在iga肾病患者体内,可发现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 积,引发炎症反应和肾小球损伤。
iga分子结构异常
研究表明,iga肾病患者体内iga分子结构存在异常,如糖基化缺陷 等,导致其易被肾小球系膜细胞摄取并引发炎症。
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观察是否有贫血、营养不良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应用价值
尿液检查
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血尿、蛋白尿等异常表现。
血液检查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gA水平,以及其他相关免疫指标。
肾活检
肾活检是确诊IgA肾病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肾脏病变类型 及程度。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作用
B超检查
早期识别与治疗
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早期识别和治疗,避 免感染加重或扩散。
合理用药
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合理选择抗生素等药物,避免滥 用或不当使用导致耐药性增加。
06
iga肾病患者生活质量改 善策略
心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缓解焦虑和压力
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 法、放松训练等,有助 于减轻iga肾病患者的焦 虑和压力,提高情绪稳 定性。
小球损伤和肾功能下降。
氧化应激反应
03
氧化应激反应在iga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可导致肾小球内皮细
胞损伤和肾功能损害。
03
iga肾病诊断方法研究进 展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症状表现
患者常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典 型症状。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如家族史、感染史等,有 助于辅助诊断。

IgA肾病诊治进展ppt演示课件

IgA肾病诊治进展ppt演示课件

• 意大利 IgA肾病Meta分析(2016.4)-CJSN
• 所有CKD分期及病理类型中,激素对进展性IgA肾病降低尿蛋白均有益 • 肾功能正常患者使用激素副作用发生率低
• 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TESTING研究中期报告(2016.5)-欧洲肾
脏病年会
• 激素改善IgA肾病尿蛋白水平,改善预后 • 激素使用组不良反应明显升高
IGA肾病的诊治进展
目录
•概述 •诊断 •传统治疗 •治疗新进展
. 2
概述——定义
• IgA肾病是指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的肾
小球肾炎,临床、病理表现多样
• 原发 • 继发
• 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类风湿性关节炎
. 3
概述——流行病学 • 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世界上最常
.
8
传统治疗——ACEI/ARB
• KDIGO(2012)
• 尿蛋白大于1.0g,推荐长期口服ACEI/ARB(1B) • 尿蛋白小于1.0g,建议使用(2D) • 尿蛋白大于1.0g,GFR大于45ml/min.1.73m^2,强烈推荐使用(A) • 尿蛋白0.5g-1.0g,推荐使用(C1)
9
检确诊原发性IgA肾病患者
• 年龄均大于18岁 • 经过了充分的RAS阻断剂治疗,仍表现为持续蛋白尿 • eGFR均大于45ml/min/1.73m2
. 18
试验方法
• 按I:1:1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入组后继续使用RAS阻断剂)
• 高剂量组 TRF-布地奈德 16mg/d 早餐前1小时口服 • 低剂量组 TRF-布地奈德 8mg/d 早餐前1小时口服 • 安慰剂组 每天给药1次,早餐前1小时服用

儿童IgA肾病诊断及治疗进展

儿童IgA肾病诊断及治疗进展
儿童IgA肾病诊断及治疗进展
概念
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IgAN)为一 免疫病理诊断,指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 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以及毛细血管袢呈 弥漫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所引起的一系列 临床及病理变化。
于1968 年由Berger和Hinglais首先提出, 故又称Berger病。
家族性IgA肾病( familial IgA nephro- pathy)
Montolin等1980年首次使用家族性IgA肾病 的概念并报告2例病例。
目前认为家族性IgA肾病约占全部IgA肾病的 10% ,但有报告家族聚集发病的IgA肾病的 比例可达50%以上。
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调查 了我国1995~2004年1203例儿童原发性 IgA肾病中,112例(9.31%) 有阳性肾小球 疾病家族史。
IgA肾病的病理 基本正常,偶有轻度系膜扩大,伴有 或不伴有系膜增多
IgAN常见于青壮年(20~30岁高发) ,男 性较女性多见。儿童中,男女比例约为 1.4~2.1:1。
我国33家医院儿科报道1995~2004年诊 断14岁以内IgA肾病患儿1349例,占同期 泌尿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的1.37% ,占肾穿 刺活检患儿的11.18%。6岁以上患儿占 84.46%。
肾炎综合征 此型表现为镜下血尿伴/不伴无症性蛋白 尿,或有轻度浮肿,易误诊为链感后肾小球肾炎,多 见于尿过筛检查时发现,并经肾活检确诊。
孤立性蛋白尿 以蛋白尿为首发症状在儿科少见,多 数表现为轻或中度蛋白尿而无浮肿等肾损害症状。
急进性肾炎 少见。持续肉眼血尿,大量蛋白尿,常 伴有心、脑受累,肾功能短期内急骤恶化,肾活检有 广泛(50%~100%)肾小球新月体形成。

IgA肾病治疗进展

IgA肾病治疗进展
IgA肾病治疗进展
关于IgA肾病的治疗问题,目前国际上及国内
有多种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蛋白尿、肾功能的程度作为指标; 一类是根据临床不同的表现作为指标,当然 更多示从不同的药物进行的临床研究,当然 不论是哪一种治疗方案,其共同的具有循证 医学证据的治疗基础都是一致的,即:ACEI、 ARB、降压、调脂抗氧化等。
SlMV★特点
1:同步性 可减少人机对抗的可能,防止 “呼吸重叠”,减少了人机对抗----但是不 允许吸气相呼气,依然能够发生人机对抗, 造成气压伤。
SlMV★特点
特点2:控制性 同步触发的仍是容量控制 通气,再加上患者自主呼吸的潮气量可导致 通气量的增加,仍可导致过度通气。例如, 患者的自主呼吸的潮气量为200ml,设定的呼 吸机SIMV潮气量为600ml,则此时的一次潮 气量可达800ml。 若VT过小 → “空气饥俄” 感
3.同步间歇控制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SlMV)
★概念:由呼吸机强制通气和自主呼吸组合而成 1)SIMV的触发窗内可以由自主呼吸触发同步的强制通气: 容量控制方式(VCV)或压力控制方式(PCV) 2)若在同步触发窗内无触发,呼吸机即按预置参数自动 给予一次强制通气。 3)在触发窗期外、两次指令通气之间,病人可以自主呼 吸,从而增加分钟通气量。 ---病人决定潮气量和呼吸周 期时间,自主呼吸也可通过辅助自主呼吸得到增强----SIMV+PSV。
SlMV★特点
特点3:自主性 由于自主呼吸的存在,如 设定不当----如VT过小,触发灵敏度数值过大, 将增加呼吸功,导致呼吸肌群的疲劳,表现 为浅而速的通气,此时需降低触发灵敏度数 值,加强呼吸支持水平,使自主呼吸的潮气 量达到6~8ml/kg。

IgA 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IgA 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刺免疫病理检查,肾小球系膜区可明显看见 IgA 或 效更加,副作用较小,更具安全性及可靠性。
以 IgA 为主沉积物,为 IgA 肾病诊断标志。
2鉴别诊断 因肾小球系膜区 IgA 沉积,可引发众多疾
3切除扁桃体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通过切除扁桃体,缓 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恶化,并非所有患者
病,应将其他病症予以排除,首先为急性链球菌 都需切除扁桃体,需立足于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将
感染后肾炎,该疾病与 IgA 肾病因上呼吸道感染, 其利弊予以权衡,再做最终决定,扁桃体感染频繁
出现血尿,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引起 IgA 肾病复发患者,可考量实施扁桃体切除手术。
但 IgA 肾 病 患 者 在 感 染 后 1~3 天 出 现 血 尿, 且 IgA 逐渐升高,急性肾炎患者感染后 1~2 周出现
32
患者处于晚期可能出现严重贫血。
对系膜细胞增生具有抑制作用,切实降低肾小球
4肾功能异常 肾功能异常,主要指患者清肌酐升高,或
内高灌注及基底膜通透性,减少蛋白尿排出。采 用依那普利或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虽然两者均具
肾小球过滤功能下降,多数患者初次进行血生化 有降压效果,但依那普利有明显降低蛋白尿疗效。
1一般治疗措施 ① 严控血压
好控制,极易发生肾衰竭,多数患者需进行综合 规范性治疗,定期 1~3 个月复诊,治疗进程中,
当前建议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缓解 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便于及时调整服用药物,
IgA 肾病患者蛋白尿,据研究调查表明,其抑制剂 降低肾衰竭发生风险。
33
4鱼油 鱼油对 IgA 肾病患者治疗成效不明确,但
肾炎症状,IgA 处于正常状况下,可将两者进行区 其产生副作用较小,部分患者服用鱼油后,其尿蛋

IgA肾病

IgA肾病


⒉持续性镜下血尿型 发病隐匿,确切病程难以估计; 在常规尿检查或集体尿筛查中发现; 除镜下血尿外,不伴或伴轻-中度蛋白
尿; 一般无临床症状(故又称无症状尿检异 常型,过去亦多归于隐匿性肾炎)。
⒊急性肾炎综合征型 除血尿、蛋白尿外,还伴有浮肿及高血 压(高血压一般轻-中度,儿童病例无恶性高血 压) ,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相似, 易误诊为急性链感后肾炎; 少数还可表现为可逆性少尿性急性肾功 能衰竭。 此型约占4%~10%。

㈢ 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肾脏局部血液动力学因素亦可能对 IgAN 的发病起一定的作用。 系膜细胞上有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同 时特定的系膜细胞本身亦有分泌肾素的功能。 肾素-血管紧张素可使系膜细胞收缩、毛 细血管滤过减少,使系膜细胞对大分子物质 (如IgA-IC)的摄取增加,导致IgA-IC在系膜区 的沉积。
主要累及肾小球,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 胞及基质增生,随病情进展可累及肾小管及间 质。 根据病情轻重, 1982 年 WHO 正式将 IgAN 的组织学表现分为五级。

WHO(1982年)将IgA 肾病的组织学表现分为五级
Ⅰ级为轻微损害,光学显微镜大多数肾小球正常, 少数有轻度系膜增生,无小管及间质损害; Ⅱ级为微小病变伴少量节段性、区域性增生; Ⅲ级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少于50%的肾 小球呈显著变化,偶有局灶间质水肿和轻度炎症细 胞浸润; Ⅳ级呈弥漫系膜损害伴有增殖和硬化,少于50 %的肾小球呈粘连和新月体,有明显的肾小管萎缩 和间质炎症; Ⅴ级为弥漫硬化型肾小球肾炎,累及80%以上肾 小球,可呈球形硬化,玻璃样变,球囊粘连,50% 以上肾小球有新月体,肾小管及间质损害更为严重。
1996年Hass根据肾小球组织 学病变严重程度的不同,也分为五型

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及治疗

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及治疗

其他分级系统
分级 Ia (轻度 ) IIb (中度 ) 增生 为主 类别 小球病变 A 正常小球 B 轻度系膜细胞病变 C A B C A B C 轻度系膜基质病变 <25%的肾小球存在中度局灶节段系膜增生,罕有 硬化,罕有小新月体 近50%的肾小球存在中度局灶节段系膜增生和/或 硬化;内皮细胞增殖阻塞毛细血管袢;<25%的肾 小球存在粘连、细胞性新月体 小管间质病变

概况
IgA肾病 主要表现在肾脏,但有证据表明可能是一种全 身性疾病 临床上部分患者有腹痛,排尿不适,甚至有尿频、尿急; IgA肾病患者接受肾移植后5年, IgA肾病复发高达35%; 无症状IgA肾病者提供肾给非IgA肾病肾衰者,供肾系 膜区IgA沉积迅速消失; 部分血中有IgA、 IgA-纤维连接蛋白复合物增加; 部分皮肤活检血管壁有IgA沉积;
[Kidney Int 2009,76(5):534~56]
1:>50%肾小球增生
56] 0: ≤50%肾小球增生 4~5:轻度增生 [Kidney Int 2009,76(5):534~
Katafuchi 评分(一):肾小球积分
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
按所有肾小球积分的均值分为1~4分 1分:1≤均值<2 ; 2分:2≤均值<3 ; 3分:3 ≤均值<4 ; 4分:均值=4 节段损害积分 新月体、粘连和节段硬化的百分比, 分为0~4分 0分:无 ; 1分:<10% ; 2分:10%-25% ; 3分:25%-50% ; 4分:<50% 球性硬化积分 球性硬化肾小球所占肾小球总数的百分比分为0~4分 0分:无 ; 1分:<10% ; 2分:10%-25% ; 3分:25%-50%; 4分:>50%
偶见局灶间质浸润

IgA肾病研究最新进展

IgA肾病研究最新进展

MMF在IgA肾病中的作用:RCT
Tang S 等选择了40名持续性蛋白尿(1g/d)、 使用ACEI或者ARB了的 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 组,一组给与MMF治疗24周,另一组继续原有的 治疗。以尿蛋白减少50%或者超过原有水平作为 终点。72周以后,MMF组平均尿蛋白是原有的 62.0+/-7.7%(P=0.003),而对照组为原有 120.5+/-14.1%(P=0.351)。并观察到MMF组 中血浆蛋白增加,而血IgA 水平下降。
扁桃体摘除在IgA肾病中的作用
Xie Y等回顾了118名诊断为原发性IgA 肾病 的患者,其中48名接受了扁桃体摘除手术。以被 诊断为IgA肾病为起点,需要透析为终点。平均观 察了48-326月。在其他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10.4%的摘除术后的病人和25.7%的未手术的病 人达到了终点,240月时,肾脏存活率在摘除术后 的病人和未手术的病人中分别为89.6%和63.7%, 有显著的差异。在多因素分析中,扁桃体摘除对 预后有显著的影响。从长期深存活率看,扁桃体 摘除对IgA肾病患者有益。 Kidney Int (2003)
IgA1的结构:
发病中起关键的作用 IgA1有一个铰 链区,在重链的 第一和第二不变 区之间,是一个 富含脯氨酸、丝 氨酸、苏氨酸并 有三到五个O-糖 链。正常人IgA1 铰链区的 O-糖链 组成是多样化的。 以半乳糖-N-乙酰 氨基半乳糖的单 体或者二糖多见。
IgA1分子中特异性的糖链在IgA肾病
是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始动事件。
• 体外试验已经证实,IgA1免疫复合物可以刺激促
炎症因子(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 的产生,而后者进一步诱导系膜细胞增殖或细胞 外基质的产生。 体内试验表明,尿IL-6、小管和间质表达的ICAM1、肾内的促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都与肾脏损 害相关,并有预测其发展的价值。 激动的系膜细胞能够影响肾小球其他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种移植也证明,在移植肾重新出现IgAN病理 改变者高达40~50%。
以上有关肾脏固有成分在IgAN中可能致病作用 的研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移植肾的IgAN,提示自身免疫发病的可能 性是存在的,即抗体对正常或“种植”的抗原产生 了自身免疫反应。
㈡炎症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作用
IgAN是以系膜IgA沉积为主的免疫复合物 病,主要病理改变为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严 重者出现增生硬化、新月体。

美国及北欧则为3~6:1;

我国约为3:1,但缺乏儿科资料。
三. 病因和发病机理
IgAN的确切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多种因 素和发病有关。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IgAN属免 疫复合物引起的肾小球疾病。
㈠免疫功能异常
⒈免疫沉积物的特性
IgAN病人的肾小球系膜区均有IgA或以 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并有C3的广泛沉 积,在患者的皮肤和小动脉上可见到同样的 沉积物。
大部分病人的血清IgA水平或含有IgA的 免疫复合物 (IgA-IC)升高,且与临床发作同 步。
支持IgAN是一免疫复合物性疾病。 目前认为,肾组织中沉积的此种免疫复
合物主要是多聚体IgA1亚型。
⒉抗原的来源
食物抗原:包括卵蛋白、酪蛋白、谷胶 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等。
已证实当短期内限制蛋、肉、谷蛋白等 食入,部分病人血清IgA-IC水平下降到正常水 平,血尿、蛋白尿也减轻,而再给予牛奶食 入,约10~15%病人血清IgA-IC水平又升高
IgAN有原发性及继发性之分。
原发性者目前病因不明者;
继发性指继发于其它系统性疾病如紫癜 性肾炎、狼疮肾、肝硬化等。这些病因所致 的属继发性IgAN,不在讨论范围。
原发性IgAN为各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 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的原 因之一。
二. 发病情况
㈠ 发病率

欧洲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标本中的16~20%。

北美约占4~10%。

美国约为10%,但在特殊人群:印地安人,达35%;
黑人很少见(不管美国还是非洲)。

亚洲及澳洲发病率最高,约占30%~40%,尤其是日
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约占所有肾小球疾病的50%。

我 国 成 人 IgAN 的 发 病 率 约 占 原 发 性 肾 小 球 疾 病 的
26~34%。
尿检发现IL-6活性增加,且与系膜细胞增生 及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日本学者在30%的IgAN病人的肾活检中发现系 膜区的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MCSF)以及单核细胞 化学吸引蛋白1 (MCP-1)呈阳性结果,而以上这些化 学刺激因子能刺激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的增生。
IgAN时T细胞功能改变表现为IgA特异性 辅助T细胞增加以及抑制性T细胞减少,即 CD4/CD8的比值增加,使B细胞合成IgA增多。
⒋自身免疫和IgA肾病
某些病人血清中对基底膜Ⅰ、Ⅱ及Ⅳ型胶原、 层连蛋白等成分的抗体增加,血清中IgA-纤维连接 蛋白(IgA-Fn)复合物增加;
循环中IgA抗体能与部分IgAN病人系膜细胞起 反应;或与IgAN病人咽部细胞共同培养的成纤维细 胞起反应;或与体外培养的人系膜细胞胞浆抗原反 应。
分泌型IgA(SIgA)合成于粘膜下固有层中的 浆细胞,是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在粘膜 免疫中发挥抗感染和抗其他异物侵袭的局部防御作 用。
如在消化道中,SIgA为主的Ig作为粘膜保护性 屏障,可阻断细菌对粘膜的吸附,中和抗体,灭活 病毒及阻止食物中未分解的蛋白质吸收,因而避免 微生物、食物抗原过多进入血循环而引起的免疫反 应。当胃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受损,或有过多抗原存 在,就会造成粘膜屏障作用减弱,致抗原进入血液 引起全身免疫反应。
IgA肾病 诊断及治疗进展
一. 概述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免疫 病理学诊断病名。
特征:是肾小球系膜区或/和毛细血管壁有 弥漫性的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这种病变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系 膜增生。
临床表现:以血尿最常见,但有多种类型。
1968年由Berger首先报道,故又名Berger 病。
细菌及病毒: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 腺病毒、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等。
在我国,乙肝病毒性肝炎相当多见,在 国人IgAN中血清HBsAg阳性率较高。
⒊免疫清除和免疫调节功能异常
免疫复合物的过度产生并沉积于系膜区, 主要与机体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有关:
⑴粘膜屏障缺陷
IgA系统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
⑵免疫清除功能的缺陷
正常人体内有完整的转运、清除IC的功能。
生理情况下,血循环中IC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 体并固定于补体C3b,通过RBC表面CR1(即C3b受 体)输送到肝、脾,被表面富有IgFc受体的巨噬细胞 所清除。
IgAN时这种免疫清除功能下降,原因:
⒈由于IgA-IC是经旁路激活补体,固定补体能 力差,故不易被RBC转运。

我国儿科统计占7.3%。(全国20单位,79~94年, l68
/2315例肾活检标本)。

差别原因:环境、遗传、医疗普及水平及是否肾活检
有关。
㈡ 发病年龄、性别
⒈年龄:
任何年龄, 16~25岁为多。

我国儿科6岁以上占96.4%,6岁以下仅
占极少数。
⒉性别:各国报道不一。

日本男女比例为2:1;
⒉红细胞表面CR1数量减少,其结合清除IC能 力明显下降。
⒊IgAN合并肝病时,巨噬细胞的数目减少,造 成了IgA-IC的清除减少。
⑶免疫调节异常
研究发现,IgAN患者产生IgA的淋巴细 胞数增多,这些淋巴细胞能自发或受体外多 克隆刺激后产生 IgA,主要是多聚体IgA。
IgA产生高度依赖T细胞,产生增加提示 T细胞功能改变。
在系膜增生的过程中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 起重要作用。

实验证实IL-1在IgAN动物模型中活性增高。
IL-1属多功能细胞因子,可直接使 B细胞或通过
辅助性T细胞间接促进B细胞分裂增殖,使Ig分泌
增加。
在转基因小鼠动物试验中,亦表明系膜细胞 的增加与多种细胞因子,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1 )及生长因子 (GF)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