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高一化学寒假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 氨1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 氨1

象对市爱好阳光实验学校作业23 氨一、选择题(此题包括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1.有关氨气的较多,下面对这些或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一大试管氨气倒扣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充分吸收后试管中还有少量气体,该同学用石蕊试纸检验后获知该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B.氨气的复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C.因氨水中的氨主要以NH3·H2O的形式存在,故25%的氨水是指每100 g 氨水中含NH3·H2O 25 gD.NH3·H2O的不稳性可以解释室中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2.如下图转化关系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B.② C.③D.④3.[双选题]在如下图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枯燥的气体a,将滴管内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并翻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那么a和b分别是( )a(枯燥气体) b(溶液)A NO2水B CO2 4 mol·L-1NaOH溶液C Cl2饱和食盐水D NH3 1 mol·L-1盐酸溶液4.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增加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5.用加热法可以别离的一组物质是( )A.氯化铵和消石灰B.碳酸氢铵和过氧化钠 C.氯化铵和氯化钠D.碘和氯化铵6.[双选题]以下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选项是( )A.NH4HCO3与足量NaOH混合加热:NH+4+OH-=====△NH3↑+H2O B.NH3通入稀H2SO4中:NH3+H+===NH+4C.NaOH和NH4Cl稀溶液混合:NH+4+OH-===NH3↑+H2OD.氨水中参加稀盐酸:NH3·H2O+H+===NH+4+H2O7.如下图,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假设挤压滴管头,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A.X是NH3,Y是水 B.X是SO2,Y是NaOH浓溶液C.X是CO2,Y是稀硫酸 D.X是HCl,Y是NaNO3稀溶液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4小题,共39分)8.(8分)根据以下变化进行推断.无色晶体A――→水无色溶液――――――――――→先加BaCl2溶液再加NaOH溶液,加热①⎩⎨⎧气体B,遇HCl冒白烟白色沉淀C――→HCl②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且强热A产生的气态物质的平均式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写出①②变化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9.(8分)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1)写出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收集氨气使用__________法,要得到枯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__作枯燥剂.(3)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喷泉,上部烧瓶已装满枯燥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该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只提供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10.(11分)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以下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答复以下问题:(1)A中参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发生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2)B中参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4)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2分)如图表示A、B、C、D、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写出A、B、C、D、E的化学式和各步反的化学方程式.(1)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2)各步反的化学方程式①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23家长签字:_______1.选D 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故A 项中剩余气体中不含氨气,该同学的做法多余,A项错误;氨气与氯化氢的反为非氧化复原反,B项错误;虽然氨在其水溶液中主要以一水合氨的形式存在,但我们说25%的氨水指100 g氨水中溶有25 g NH3,C项错误;NH3·H2O不稳,受热容易分解,放出氨气,加热浓氨水使NH3·H2O分解制取氨气正是利用了NH3·H2O的不稳性,D项正确.2.选A N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与H2直接化合生成NH3,NH3发生催化氧化反生成NO,NO与O2直接化合生成NO2,②、③、④都能一步实现,只有①,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反生成的是NO而不是NO2.3.选BD A选项中NO2与水反可以形成喷泉,但由于NO2与水反还可以产生NO,故最终有1/3的体积不会充满,A选项错误;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故不会形成喷泉,C选项错误;B、D两选项中的气体都会与相对的液体快速反而使得烧瓶内的压强快速的减小而形成喷泉,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应选B、D两项.4.选B 氯化铵分解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达不到幕布的着火点,且分解产生的气体可隔绝空气也使幕布不易着火.5.选C 此题考查物质的别离与提纯,除要考虑铵盐受热分解、铵盐和碱的反外,还需考虑其分解产物是否与另一物质发生反.铵盐可与碱反,因此选项A在加热时发生反,不能用于别离.选项B的NH4HCO3分解,且产生的H2O及CO2能与Na2O2反,也无法到达别离的目的.碘在受热时升华,NH4Cl受热分解再重合后仍与碘混合,应选项D无法到达别离的目的.对于选项C,NH4Cl热分解后可从体系中脱离,遇冷又重合为NH4Cl晶体,从而到达与NaCl别离的目的.6.选AC A项中,NH4HCO3与足量的NaOH混合,HCO-3也要结合OH-生成CO2-3,离子方程式:NH+4+HCO-3+2OH-=====△NH3↑+2H2O+CO2-3;C项中,两种稀溶液混合放不出NH3,改为NH+4+OH-===NH3·H2O;D项中,氨水写成NH3·H2O.7.选C 氨、氯化氢都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能够与NaOH溶液反,造成锥形瓶内气体压强急剧减小,气球a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鼓起.CO2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小,在硫酸溶液中就更小,所以不会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气球a鼓起.8.解析:由转化关系及“气体B遇HCl冒白烟〞,可确B为NH3,那么A 为铵盐;又加BaCl2生成白色沉淀,且与HCl反产生CO2,那么A中阴离子为HCO-3或CO2-3.分别设A为NH4HCO3和(NH4)2CO3,由对A强热分解产生气态物质的平均式量分析,可确A为NH4HCO3.NH4HCO3=====△NH3↑+H2O↑+CO2↑.答案:(1)NH4HCO3NH3BaCO3CO2(2)NH+4+HCO-3+Ba2++2OH-=====△NH3↑+BaCO3↓+2H2O BaCO3+2H+===Ba2++H2O+CO2↑9.解析:(1)室是用铵盐与碱反来制备氨气的,碱一般用Ca(OH)2.(2)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枯燥氨气采用碱性枯燥剂,不能用酸性枯燥剂,也不能用中性枯燥剂无水氯化钙,因氨气与氯化钙反生成氯化钙的氨合物.(3)欲形成喷泉,必须使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从头滴管中挤入水,可将氨气溶解,使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4)与图甲相比,图乙装置中没有预先吸水的头滴管,为了减小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必须使烧瓶中气体的量减少;为了持续形成喷泉,必须让氨气与水接触.联想气密性的检查方法,那么可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使氨气与水接触,即能引发喷泉.答案:(1)2NH 4Cl +Ca(OH)2=====△2NH 3↑+CaCl 2+2H 2O(2)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3)翻开止水夹,挤出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4)翻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将烧瓶焐热,使氨受热膨胀,排出导管内的空气10.解析:由题干“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得到氮气和金属铜〞并结合装置图可知,A 装置提供NH 3,且是固、固加热制备气体,那么A 中参加固体NH 4Cl 和Ca(OH)2,发生的反为: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B 装置是枯燥装置,除去NH 3中的水蒸气,参加碱石灰或CaO 碱性枯燥剂.C 装置中发生的反为:2NH 3+3CuO=====△N 2+3H 2O +3Cu ,那么C 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反生成的N 2及水蒸气和未反的NH 3均会从C 装置中进入D 试管中,那么D 中收集到的是氨水,因为水蒸气在冰水中转化为液态水,氨气极易溶于水.E 装置是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到的是氮气.答案:(1)固体NH 4Cl 和Ca(OH)2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碱石灰(或CaO) 枯燥NH 3(3)黑色粉末逐渐变为 2NH 3+3CuO=====△N 2+3H 2O +3Cu (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用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无水硫酸铜变蓝11.解析:此题的突破口B 为红棕色气体,B 是NO 2,C 与O 2能生成气体B ,故C 为NO.E 在常温下不是气体,故E 为HNO 3,由图转化关系进一步分析知A 为N 2,D 为NH 3.答案:(1)N 2 NO 2 NO NH 3 HNO 3 (2)①N 2+O 2=====放电2NO②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③3NO 2+H 2O===2HNO 3+NO ④2NO +O 2===2NO 2。

化学专题-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十五

化学专题-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十五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十五)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

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NH3尾气吸收的是()CCl42.下列各种冶炼方法中,可制得相应金属的为()A.加热氢氧化铝 B.加热碳酸钙 C.电解熔融氯化镁 D.电解饱和食盐水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后原溶液中阴、阳离子都减少的是()A.Na2CO3 B.FeCl3 C.CuSO4 D.Ca(NO3)24.下列反应中,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的是()A.FeS + 2HCl=== FeCl2 + H2S↑B.Fe + H2SO4===FeSO4 + H2↑C.FeO + 2HCl===FeCl2 + H2O D.Fe2O3 + 3CO===2Fe + 3CO25.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溶液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D.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质量一定相等7.把一块生锈的铁片投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里,待铁片完全溶解后,往烧杯里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然后过滤,并充分灼烧不溶物,则最终留下的固体是()A.Na2O B.Fe2O3和Fe C.Fe2O3 D.Fe2O3和NaOH8.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N AB.1 mol Al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 AC.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D.1 mol·L-1FeCl3溶液中Cl-的数目为3N A9.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 16H+ + 5Na2O2===2Mn2+ + 5O2↑ + 8H2O + 10N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是氧化剂,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反应的氧化产物只有氧气C.当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 O2时,反应转移的电子为0.1 molD.向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可以得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0.向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其沉淀的质量w和加入NaOH体积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24)氨气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24)氨气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24)氨气1、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O 2不能将NH 3氧化 B.氨水显碱性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在反应NH 3+H +=NH 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2、实验室制备氨气时,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 A.用手扇动收集的气体,闻到气味则说明已收集满B.将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C.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D.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集气瓶口,产生大量白烟则说明已收集满 3、相同的实验仪器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收集3NHB.制备少量氨水C.除去水蒸气杂质D.测量3NH 体积4、将NH 3通过灼热的CuO,发现生成一种红色的单质和一种气体单质,这种气体单质是( )A.O 2B.H 2C.N 2D.NO 5、除去混在2NO 气体中的少量3NH 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 )H SOA.浓24B.NaOH溶液H SOC.稀24D.水6、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

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NH3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 )A.B.C.D.7、将O2和NH3的混合气体20mol与催化剂共热,充分反应后,再通过足量的水,最终收集到2mol气体,打开瓶塞,无明显实验现象。

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 )A.6molB.7.2molC.12.8molD.14molNH和HCl都能用来做喷泉实验。

若在同温同压下用两个相同容积的烧瓶各收集满8、已知3NH和HCl气体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则实验停止后,下列对两个烧瓶内溶液的3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9、现有1L1.0mol/L 的氨水,下列关于该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H 3·H 2O 的物质的量为1mol B.NH 4+为1molC.NH 3、NH 3·H 2O 、NH 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D.NH 3为1mol10、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是取少许待测物置于试管中,然后( ) A.加水溶解后,再滴人酚酞溶液B.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 检验C.加入强酸溶液加热后,再滴人酚酞溶液D.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后,再滴人酚酞溶液 11、氨水显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32NH H O 电离出少量-OH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12、如图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利用氨气进行喷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高一寒假作业(三)从实验学化学

高一寒假作业(三)从实验学化学

高一寒假作业(三)从实验学化学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处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解析:实验剩余的药品不放回原试剂瓶是为了防止药品污染;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是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装置漏气而致使实验失败;滴管不交叉使用是为了防止试剂被相互污染而引入杂质;可燃性气体验纯是为了防止气体在实验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发生事故。

答案: B2.(2010·大同高一检测)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 A.分液漏斗B.漏斗C.蒸馏烧瓶D.容量瓶解析:A项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B项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C项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D项用于配制溶液。

答案: D3.(2011·西安高一检测)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到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的是()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溶液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解析:玻璃棒的作用:(1)用于搅拌,蒸发时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溶解时促溶,②和③作用相同;(2)转移液体,引流,①和④作用相同。

答案: D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解析:B项错,试管内的液体太多;C项错,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D项错,漏斗下管口没有靠在烧杯内壁上。

答案: A5.电影《闪闪的红星》中,为让被困的红军战士吃上食盐,潘冬子将浸透食盐水的棉袄裹在身上,带进山中……假如潘冬子欲从食盐水中提取出食盐,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过滤B.萃取C.蒸发D.蒸馏解析:食盐溶于水后,蒸发溶剂,可得到食盐固体。

答案: C6.(2011·福州高一检测)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分离汽油和水可以用结晶的方法B.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用分液的方法C.分离乙酸(沸点118 ℃)与乙酸乙酯(沸点77.1 ℃)用蒸馏的方法D.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用过滤的方法解析: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应用分液法分离,A错;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应用过滤法,B错;乙酸与乙酸乙酯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法分离,C正确;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应用重结晶法,D错。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24)氨气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24)氨气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24)氨气1、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O2不能将NH3氧化B。

氨水显碱性C。

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在反应NH3+H+=NH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2、实验室制备氨气时,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A。

用手扇动收集的气体,闻到气味则说明已收集满B.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C.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D.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集气瓶口,产生大量白烟则说明已收集满3、相同的实验仪器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收集NH3B.制备少量氨水C.除去水蒸气杂质D.测量NH体积34、将NH3通过灼热的CuO,发现生成一种红色的单质和一种气体单质,这种气体单质是( ) A。

O2 B.H2C。

N2 D.NO5、除去混在2NO 气体中的少量3NH 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 )A 。

浓24H SOB. NaOH 溶液C 。

稀24H SOD 。

水6、已知NH 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 4。

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NH 3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 )A 。

B 。

C 。

D 。

7、将O 2和NH 3的混合气体20mol 与催化剂共热,充分反应后,再通过足量的水,最终收集到2mol 气体,打开瓶塞,无明显实验现象.则原混合气体中O 2的体积是( )A.6molB.7。

2mol C 。

12。

8mol D 。

14mol8、已知3NH 和HCl 都能用来做喷泉实验。

若在同温同压下用两个相同容积的烧瓶各收集满3NH 和HCl 气体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则实验停止后,下列对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 。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D 。

高一化学 寒假作业化学安一全册化学试题

高一化学 寒假作业化学安一全册化学试题

开放市齐备阳光实验学校〔1〕化学平安一、单项选择题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选用的标志是( )2.以下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选项是( )A.汽油失火时,立即用水灭火B.电线短路失火时,首先要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浓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D.温度计的水银球打破洒在地面上的水银,可以用水冲洗3.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以下说法的是( )A B C D<神农本草>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碳酸氢钠药片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该药时候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远离并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A.AB.BC.CD.D4.以下关于操作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假设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②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验纯③用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一要将头滴管伸入试管中④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物右码⑤配制浓硫酸与蒸馏水的混合液时,将浓硫酸慢慢加到蒸馏水中并及时揽拌和冷却⑥选用100mL量筒量取4.53mL稀硫酸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②④⑤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5.以下行为符合平安要求的是( )A.进入煤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酒精有机物在台上着火,马上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不能用水灭火C.做H2复原CuO的时,先加热CuO,后通入H2D.用点燃的火柴检验液化气钢瓶是否漏气6.以下过程中对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没有依据的是( )选项异常情况可能的原因①蒸发结晶时,蒸发皿破裂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蒸发皿底部②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很难滴下没有翻开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或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小孔没有对齐③萃取时,振荡溶液,静置不分层萃取剂加得太多④蒸馏时,发现冷凝管破裂没有通冷凝水或先加热后通冷凝水A.①B.②C.③D.④7.以下根本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 )A.B.C.D.8.以下仪器中可以加热的是( )(1)蒸馏烧瓶 (2)容量瓶 (3)蒸发皿 (4)试管(5)外表皿 (6)分液漏斗 (7)量筒 (8)锥形瓶A.(1)(3)(4)(8)B.(2)(4)(6)(8)C.(3)(4)(5)D.(2)(3)(4)(7)9.以下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漏气的是( )10.做化学时必须平安和环保问题。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26)氨硝酸硫酸(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26)氨硝酸硫酸(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26)氨硝酸硫酸(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寒假作业(26)氨 硝酸 硫酸一、单选题1.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N 2→NO B.NH 3→NH 4NO 3 C.N 2→NH 3 D.N 2NO 3-2.下列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3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42-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4+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 2+3.将3.20g Cu 跟30.0mL 10mol·L -1的HNO 3充分反应,还原产物有NO 和NO 2,若反应后溶液中有a mol H +,则此时溶液中含3NO -的物质的量为( )A.0.5a molB.2a molC.0.1a molD.(0.1+a)mol 4.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2332Cl NH +26N HCl +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2Cl 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生成1mol 2N 时有6mol 电子发生转移5.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 铜粉不溶,再加入下列物质:①3FeCl ,②23Fe O , ③()32Cu NO ,④3KNO ,铜粉溶解的是( )A.只有①或②B.只有②或④C.只有①或②或③D.上述物质中任意一种6.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7.下列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C.用装置丙检验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8.工业上通过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氨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

高一化学必修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及答案

专题一钠及其化合物【要点梳理】一、钠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______色、有__________的固体,密度0.97g/㎝3,比水的密度______。

熔点______℃。

质软而有延展性,是__________的良导体。

2.钠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很容易____________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_________,金属钠表现出强的_______________。

①钠与非金属的反应:新切开的钠的光亮的表面很快变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钠在充足的氧气中剧烈反应生成_______色的________,并发出____ 色火焰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钠与水的反应:金属钠可与水(已滴加酚酞试液)剧烈反应。

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③钠与酸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更_________;钠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的存在、制取、保存及用途钠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以________态存在。

实验室中通常将钠放在________中密封保存。

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取金属钠,钠可以用来制取钠的化合物,还可以用来还原金属,用在电光源上。

二、钠的氧化物填写下列表格(涉及的反应请写出反应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反应方程式)1、物理性质:氢氧化钠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_____色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________,___溶于水并放热,水溶液有涩味,有强________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24)氨气1、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O 2不能将NH 3氧化 B.氨水显碱性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在反应NH 3+H +=NH 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2、实验室制备氨气时,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 A.用手扇动收集的气体,闻到气味则说明已收集满B.将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C.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D.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集气瓶口,产生大量白烟则说明已收集满 3、相同的实验仪器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收集3NHB.制备少量氨水C.除去水蒸气杂质D.测量3NH 体积4、将NH 3通过灼热的CuO,发现生成一种红色的单质和一种气体单质,这种气体单质是( )A.O 2B.H 2C.N 2D.NO 5、除去混在2NO 气体中的少量3NH 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 )H SOA.浓24B.NaOH溶液H SOC.稀24D.水6、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

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NH3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 )A.B.C.D.7、将O2和NH3的混合气体20mol与催化剂共热,充分反应后,再通过足量的水,最终收集到2mol气体,打开瓶塞,无明显实验现象。

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 )A.6molB.7.2molC.12.8molD.14molNH和HCl都能用来做喷泉实验。

若在同温同压下用两个相同容积的烧瓶各收集满8、已知3NH和HCl气体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则实验停止后,下列对两个烧瓶内溶液的3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9、现有1L1.0mol/L 的氨水,下列关于该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H 3·H 2O 的物质的量为1mol B.NH 4+为1molC.NH 3、NH 3·H 2O 、NH 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 D.NH 3为1mol10、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是取少许待测物置于试管中,然后( ) A.加水溶解后,再滴人酚酞溶液B.加强碱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 检验C.加入强酸溶液加热后,再滴人酚酞溶液D.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后,再滴人酚酞溶液 11、氨水显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32NH H O 电离出少量-OH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12、如图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利用氨气进行喷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甲用装置A 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乙将装置A 误装为装置B,但经与同学讨论后,认为也可引发喷泉。

请说明用该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与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标准状况下,容积为V mL 的烧瓶充满3NH ,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集满空气时,该烧瓶总质量为a g,则集满3NH 时该烧瓶总质量是__________。

2.烧瓶中气体的原子总数是__________。

3.已知3NH 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称为氨水。

用烧瓶中的3NH 做喷泉实验,水充满烧瓶,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g mL ρ⋅。

假设3NH 没有损失,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1mol L ⋅。

14、将10.7g 氯化铵固体与足量熟石灰混合加热,使之充分反应。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生成的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L 。

3.若将这些氨气溶于水配成500mL 氨水,该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1mol L -⋅。

4.在400℃左右且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可以把一氧化氮还原成氮气,方程式为:346NH NO+2256N H O +,此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15、己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A 中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2.B 中加入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浓硫酸②无水氯化钙③碱石灰;3.能证明氨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①C 中__________、②D 中有无色液体生成; 设计实验检验D 中无色液含有水: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粉末,现象为__________4.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若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氮气,计算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 答案:B解析:在有催化剂存在且高温条件下O 2能将NH 3氧化成 NO,所以A 错;氨气只有与挥发性的酸蒸气相遇时才会出现白烟;反应NH 3+H += NH 4+中,没有元素价态的变化,因此氨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答案及解析: 答案:D解析:A 项,氨气易挥发,闻到气味不一定说明已收集满,故A 项错误;B 项,氨气没有强氧化性,不能氧化-I ,故不能使淀粉-KI 试纸变蓝,B 项错误;C 项,氨气为碱性气体,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盛有氨气的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但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瓶内,操作错误,故C 项错误;D 项,3NH 和HCl 反应生成4NH Cl ,产生白烟,故D 项正确。

3答案及解析: 答案:D解析:选项A,NH 3密度比空气小,收集NH 3时应短管进长管出,错误。

选项B,导气管插入到水中容易引起倒吸,错误。

选项C,NH 3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错误。

选项D,植物油隔绝了NH 3与水,流出的水的体积即为收集的NH 3的体积,正确。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5答案及解析: 答案:A解析:因2NO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2NO 可与2H O 反应,则B 、C 、D 不能用于除杂,因氨气可与浓硫酸反应,且二氧化氮不溶于硫酸,则可用浓硫酸除杂.故选A.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NH和HCl的物质的量相等,质量不等,最终液体将充满3烧瓶,即溶液的体积相等,故烧瓶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10答案及解析:答案:BNH,A错误;将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强碱溶液解析:加水溶解后再加入酚酞溶液不能鉴别+4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则该盐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B正确;加入强酸溶液加热后,再滴人酚酞溶液,溶液呈酸性,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C错误;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人酚酞溶液,因为强碱溶液呈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有铵根离子,D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12答案及解析:答案:(1)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2)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与酚酞溶液接触,即产生喷泉(合理即可)解析:(1)氨气极易溶于水,用装置A进行喷泉实验时,先打开止水夹,然后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氨气溶于水导致烧概内压强急剧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压入烧瓶中即可形成喷泉。

(2)对于装置B,可以设法使烧瓶受热,烧瓶内气体膨胀,使氯气与酚酞溶液接触即产生喷泉。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1.3()g 5600Va - 2.A 5600N V3.17%224ρ;122.4解析:1.该烧瓶的质量为310(29)g 22.4Va --⨯,装满3NH 后该烧瓶总质量为3310103(2917)g ()g 22.422.45600V V V a a ---⨯+⨯=-。

2.3NH 的物质的量为31022.4V -mol,原子总数为31022.4V -A 4N ⨯=A 5600N V3.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01722.4VV ρ-⨯×100%=17%224ρ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31022.410L VV --=122.4-1mol L ⋅。

14答案及解析:答案:1. ()422NH Cl Ca OH +22322CaCl H O NH ++↑2.4.48;3.0.4;4.2:3解析:1.在实验室中是利用铵盐与碱共热来制取氨气的。

氯化铵固体与足量熟石灰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422NH Cl Ca OH +22322CaCl H O NH ++↑2. 4110.7()0.253.5?gn NH Cl mol g mol -==,所以产生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 2mol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130.222.4 4.48V NH mol L mol L -=⨯⋅=。

3. 130.2()0.4?0.5molc NH mol L L-==4.在反应346?NH NO + 2256N H O +中, 3NH 中的N 的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变为2N 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作还原剂,变为氧化产物; NO 中的N 化合价为+2N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作氧化剂,变为还原产物。

反应中氧化价,反应后变为2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6=2:3.15答案及解析: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③;3.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蓝4.2NH3+3Cu N2+3H2O+3Cu,6mol解析: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由于生成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会干扰氨气和氧化铜的反应,所以B中需要加入干燥机干燥氨气。

氨气是碱性气体,则加入的干燥剂是碱石灰,答案选③;3.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氮气、铜和水,所以能证明氨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①C中黑色粉末变红、②D中有无色液体生成;实验室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则实验检验D 中无色液含有水的实验设计为: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现象为白色变蓝色或变蓝。

4.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氮气、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 N2↑+ 3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