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传记阅读3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题突破即学即练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传记阅读自学案三步阅读突破传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传记阅读自学案三步阅读突破传

(2) 传记阅读自学案三步阅读突破传记阅读(建议用时约30分钟)图解三步阅读法,抓传记关键信息高考传记命题主要有3大方面: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样写的、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这三大方面即是阅读的三大思维主线。

考场时间紧,全面透彻地把握传记不现实、也无必要,为高效阅读,提高阅读的针对性,读文时应重点关注高考命题的信息点。

具体来说,要遵循以下读文3大步骤:人(iti)因(拯国}表诂枝巧怕1E和启响......... 1.................... L ..... ....... L....... .......... ,.L ............. .............. L................阅昨记要滞遇所! [写人術(什主)的i 人生腔K经历.作: 汩对传主的典餾刻: 画,桂主与时代、: 恤人的关癌,把握: 传主阳泉!• ................. J 理肾怙记陈述的甚:車申实,把弼传主;靈要主屮李杵,即!传主的事避、成;就、贡秋、疗为和;■.................. J世軽朽主取傅! 璇功、成就.丨他出贡献的原: 闪氏反其: 品廣腦成的iS* I把掘文章站构,井析恨记1 如何选材、塑材.把按对i 儒主的描吗方法(正肋瞪1 頁,側曲映科■、鈿节描不爭疝分折引用村科的作用趾搐; 记的语言特色______ __________ :箱记通过塑造估主形罪,寂吗特主爭进和作者的戦舍、评ffr.让读君笈现传主• 另上的优秀品质、人主价值;和时代赫神+沖发我H己的青袪和认识,从中汲取擀那捽料.获解有益的码示____ _______________11读文指导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永远的丰碑金涛①“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

”这番对史蒂芬•霍金的评价,用在高士其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

②高士其1925年进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

2018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pptx (共72张PPT)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pptx (共72张PPT)
第二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神奇的货币与变的价格 专题1
重难知识巩固篇 常见失分考向篇 解题方法提炼篇
-3-
近三年浙江卷考查情况统计
年 份 2017 2016 2015 论述文 选 论述文 《思维与 论述文 《语言变革与 选 文 自《传播学概 语言》 列夫· 维 中国现代小说(节选)》 论》 施拉姆 果茨基 文中重要概 文中重要概念含义、 重 文中重要概念含 念含义、重要 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义的理解 句子含意的 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 文中重要句子含 理解 合, 语言特色的分析 意的理解 考查点 文中信息的 文章结构的把握, 中心 文中信息的筛选 筛选和整合 意思的概括 和整合, 语言特色 中心意思的 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 的分析 概括 倾向的评价 文本的综合分析
神奇的货币与多变的价格 专题1 1 2 3
重难知识巩固篇 常见失分考向篇 常见失分考向篇 解题方法提炼篇
-8-
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 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诚然, 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 火了”的呼喊,我们很快就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 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 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哪里着火啦?”外在符号影响行 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外来符号到达 时,如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加工 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 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就像 改变信仰一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改 变信仰的现象的确时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三 专题一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三 专题一

第二步:微观研判,分析人物和环境。 1.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主要人物:格罗斯文诺8829。 形象特点及分析:①喜欢读书,待人礼貌。“谈了谈彼此 正在读的几本书”“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②饱受苦难,热忱坚强。“17岁时她嫁给自己不喜欢的男人, 以后一直分居。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 年仅18岁。” ③真诚善良,敢于信任。从中间谈话的部分可以看出。 ④厌恶战争,热爱生活。从“她常常跟儿子说话,好像儿子 还活着。她形容儿子像朝霞一样美”可以得出。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 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构思的艺术效果。情节题要注意运 用“四要素一联系”(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联系读者作 用)答题法。小说的全部情节都围绕“电话”展开,“打电话” 也就成为了组织情节、表现人物、反映主题的关键,同时, 要考虑“打电话”的特殊性,即男女双方并未见面,全文主 要是语言描写,在充分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又能充分 调动读者想象,从而丰富人物形象和主题。 答案 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 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 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 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 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情景,在
用 小说中起到什
(2)题干中有 ④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一般来说是

“作用”“意 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
么作用?
(3)请分析小说
义”“效果” (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 等字样。 出主题等。
答案 (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 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 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 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 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 节变化的背景。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2018届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复习专题(通用版)(3)语文课件PPT

2018届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复习专题(通用版)(3)语文课件PPT
①2006年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 包裹得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 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②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 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 ③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 第一人是谁?”“梁思成?”她答道。 ④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 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 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 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 通的。
解题指津
侧面 表现
通过写与传主相关的人物,从侧面表现传主特点、 品性等。这样写会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可以塑造丰满的传主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 到增加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增强文章 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分析对 比衬托 手法的 技巧
内容 方面
内容和 情节的 需要
由点及 面,揭 示主题
解题指津
突出传 主角度
让传主形象更全面完整,更立体化。传主形象是由多个侧面组成的,只表 现其伟大的一面,而不展现其细微的一面,人物就不能立体化。
让人物真实可信。要把人物写好,就要写其细节的一面,因为读者是普通 公民,他们愿意接受伟人身上普通的一面。这样的人物会让读者觉得真 实亲切,易于接受。
赏 析 细 节 描 写 答题技
表达 方面
先明确手法是对比或衬托,或明确在结构上的作用,如引起下文、 总领上文、承上启下等;再从表达效果,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说服力,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等方面回答。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一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一

(2)关于陶瓷艺术与文学二者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瓷艺术是空间和造型艺术,文学则是时间和语言艺术。 B.陶瓷艺术与文学的结缘起于何时虽无从考证,但它们均来 源于民间,与先民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C.文学艺术为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为其艺术形象 的塑造提供了许多启发。 D.文学长于叙事,其展示的是形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的固定死板的艺术。 逻辑推理 D项,“固定死板的艺术”有误,原文第六段只 是说“瓷器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 答案 D
但是,陶瓷艺术家们,不仅在塑造单个的形象上获得了 成功,而且在组雕、群雕的塑造上同样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 艺术成就。曾山东的《孙悟空大战众天神》、李恭坤的《三 国演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取材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塑 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形象 的塑造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
陶瓷雕塑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 但在其审美本质上是共同的: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 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 是名符其实的千年瓷都。尽管这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 包括陶瓷雕塑艺术家,用智慧灵巧的双手,用泥土和火,把 瓷都景德镇营造成为一个中国文学之城。在这里《三国演义》 的烽火连天,《水浒传》的义旗招展,《西游记》的漫漫征 途,《红楼梦》的悲欢离合,都在陶瓷艺术家们手中得到了 形象生动的再现。
逻辑推理 A项,“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表述有误, 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写实仅仅是其经历的一个阶段,以偏概 全,理解错误。范围扩大。B项,由第四段可知,二者的审美 本质是共同的,而不是“有许多相同之处”,范围缩小。D 项,“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原文未提 及,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 C

2018届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技巧(新课标卷)

2018届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解题技巧(新课标卷)

人生价值、时代精神 作者经历、时代背景、 作品影响 质疑精神、科学合理
1.题目形式:课标全国卷为 4 小题(1 个多选题,3 个简答题)。 2.考频分值:近年来课标全国卷一直考查传记,总分值 25 分, 高考 其中选择题 5 分,探究题 8 分,中间两题 6 分。 概况 3.命题热点:文本记述的人物多为潜心钻研的学者,有远见卓识 的教育家,追求卓越的科学家,体现时代精神、充满爱国情怀的 重要人物或集体。 命题 ①探究题仍将是命题的重点;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 趋势 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仍将是重中之重。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 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 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 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 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下笔不觉师造化( 2011年新课标)
历年真题同步精讲
“飞虎将军”陈纳德 ( 2013年新课标I卷)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13年新课标I卷) 陈纳德|抗战将领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13年新课标I卷) 陈纳德|抗战将领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13年新课标I卷) 陈纳德|抗战将领
①功劳卓著: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 统,率领飞虎队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 ②远见卓识: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 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著有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 用》,并有了用武之地。
本题的本质是考查人物形象
谢希德的诚与真( 2012年新课标卷)
谢希德|物理科学家
谢希德的诚与真( 2012年新课标卷) 谢希德|物理科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3 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题突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 56110011)
程千帆评传
莫砺锋
1913年9月21日,程先生出生于长沙清福巷本宅。

当时的程家清贫,但富有文学传统。

一家数代皆有诗人,生性颖悟的程先生耳濡目染,自幼便能吟咏。

程先生在十多岁时曾在其伯父君硕先生所办的私塾“有恒斋”里读过数年古书,君硕先生不用《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俗学”做教材,而是要求学生直接读经典著作,如《礼记》《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资治通鉴》等。

他在讲授时则文辞义理并重,而且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文章以及日记与学习心得,并练习书法。

而对于日后将成为专治古代文史的专家来说,这种艰苦、繁重而且乏味的学习却是非常有益甚至是必需的。

如果说程先生在“有恒斋”中的学习仅仅是打好基础的话,那么他进入金陵大学后就真正跃入学术的海洋了。

在金大的四年中,他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

程先生真正做到了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经学、史学、目录学、文学批评史诸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且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

他在晚年还深情地回忆说:“诸位老师各有专长,已使我耳濡目染,枵腹日充;而因求知心切,又曾向不在金大任教,或虽任教而不曾讲授某项课程的先生们请教。


才气横溢的程先生赢得了正在金陵大学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的著名才女沈祖棻的青睐。

堪称天作之合的这对夫妇,在以后的四十年中不但在诗词写作中有琴瑟唱和之乐,而且在学术上互收切磋之益。

他与沈祖棻把自己的十多篇论文结成集子出版,取名为“古典诗歌论丛”。

沈祖棻在此书后记中指出:“当初我们之所以写这一类的文章,并用这样一些方式来研究古代作家与作品,特别是千帆,在这些论文中,他尝试着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并且企图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是因为在过去的古代文学史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感到,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和比较重要的缺点,那就是,没有将考证和批评密切地结合起来……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

”应该说,这种方法是贯穿程先生一生学术工作的精髓,是他对古代文学研究在方法论上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程先生认为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他所做的研究都带有实证的性质,从来不发凿空之论。

例如写于1944年的《韩诗〈李花赠张十一署〉篇发微》,对韩诗中向称难解的“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二句从光学的角度进行了探索,从而做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

正因为怀着解决难题的明确目的,程先生的研究成果就不是凭着一时灵感的妙手偶得,而是深思熟虑、厚积薄发的坚实结论。

程先生对陈寅恪注意到附丽于科举的“行卷”风习与唐人小说的关系而未及深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时隔30余年后,他写成了专著《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对这个问题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对一个问题思考、研究长达30年,孜孜不倦,沉研深思,终于求得比较圆满的解决,并且只写成一本言简意赅的小册子。

而正因为程先生的学术研究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因而他以一篇篇的论文,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把学术推向前进。

他认为从事古代文史的研究,一定要有通识。

他还主张研究者应注意各种文体及其关系,而不宜局限于某一种样式,认为古代文学批评和古代文学这两类研究之间不应存在鸿沟,不应视之为两个各不相关的学科。

推而广之,他主张文史哲相通,文学与艺术相通,古代与现代相通,东方与西方相通……正是在这种学术思想的背景中,程先生指出:“谈一个问题,首先必须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

”他又说:“如果说我有一些看法与别的先生有些不同,那是与我反复看某个或某些作品又互相沟通比较分不开的。

”于是,程先生研究的对象虽然往往是具体的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但他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去考察这些对象,而是把它们置于广阔的背景中,然后得出结论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先生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家庭里,自幼就耳濡目染,受到了文化熏陶,这为他以后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B.“这种方法是贯穿程先生一生学术工作的精髓”,“这种方法”指的是“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

C.程先生认为学术研究的目的是从各种不同的方面发现问题,讲求实证,从来不发凿空之论。

D.私塾教育启蒙,得到了良好的大学教育以及个人的不懈努力,是程千帆先生的学术修养形成的重要原因。

解析:C项,“从各种不同的方面发现问题”理解有误,“发现问题”应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答案:C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君硕先生设想是把传统士大夫应当具备的文化知识教给学生,这与当时提倡的新式教育的教学理念相契合。

B.金陵大学的学习经历使得程先生从此走上了专治古代文史的学术道路。

也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沈祖棻这位同甘共苦数十年的人生伴侣。

C.程千帆夫妇尝试用一种前人都没有用过的方法去研究古代文学,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