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口器-2
普生实验昆虫口器

实验目的
掌握昆虫口器的特征
什么是口器?
昆虫口器是节肢动物口两侧的器官
由头部后面的3对附肢和一部分头部结构组成 主要有摄食、感觉等功能。
昆虫的口器的结构
大颚一对,小颚一对,舌、上唇、下唇各一个 上唇是口前页,其内有突起,叫上舌
舌是上唇之后、下唇之前的一狭长突起, 唾液腺一般开口于其后壁的基部
蝗虫、 螳 螂、
嚼吸式口 器
短,似咀 嚼式口 器
延长。轴节杆状,茎节 长,外颚叶为大的 薄片,内颚叶几乎 完全退化,下颚须 很小,2节。
延长。亚颏和颏很小,前 退化 颏长、大,中唇舌长, 末端形成舌瓣,侧唇 舌鳞片状,下唇须4 节,前两节长
延长,槽状, 下唇须特化成末端的唇瓣 。
蜜蜂
刺吸式口 器
延长,针 状形成 食物管
蝶、蛾
The end .
谢 谢!! !
大颚、小颚、下唇属于头部后的3对附肢。
口器分类
由于昆虫的食性非常广泛,口器变化也很多, 一般有5种类型: ①咀嚼式口器 ②嚼吸式口器 ③刺吸式口器 ④舐吸式口器 ⑤虹吸式口器
上唇 1 片,连于唇基下方,覆 盖着大颚,可活动。上唇略呈长 方形,其弧状下缘中央有一缺刻; 外表面硬化,内表面柔软。 大颚 1 对,为坚硬的几丁质块, 位于颊的下方,口的左右两侧, 被上唇覆盖。两大颚相对的一面 有齿,下部的齿长而尖,为切齿 部;上部的齿粗糙宽大,为臼齿 部。 小颚 1 对,位于大颚后方,下 唇前方。小颚基部分为轴节和茎 节,轴节连于头壳,其前端与茎 节相连。茎节端部着生 2 个活动 的薄片,外侧的呈匙状,为外颚 叶,内侧的较硬,端部具齿,为 内颚叶。茎节中部外侧还有 1 根 细长具 5 节的小颚须。
昆虫学讲义(三)

第三章昆虫的口器口器(mouthparts)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也称取食器(feeding apparatus)。
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5部分组成。
上唇和舌属于头壳的构造,上颚、下颚和下唇是头部的3对附肢。
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口器类型。
取食固体食物的为咀嚼式口器,取食液体食物的为吸收式口器。
由于液体食物的来源不同,吸收式口器又分为: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的液体物质的虹吸式口器和舐吸式口器,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或吸食动物体液和血液的刺吸式口器和锉吸式口器等。
此外,还有兼食固体和液体(maxillae)两种食物的嚼吸式口器。
从比较形态学研究表明,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类型,其它类型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的。
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尽管外形有很大变化,但都可以从其基本构造的演变过程找到它们之间的同源关系。
一、咀嚼式口器(chewing mouthpans)咀嚼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用以咬碎食物,并把它们吞咽下去。
直翅目昆虫的口器最为典型。
口器的上唇、上颚、下颚与下唇围成的空隙称为口前腔(Preoralcavity)。
舌在口前腔的中央,将口前腔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的部分称为食窦(cibarium),前肠开口于此处,食物在此经咀嚼后送入前肠;后面部分称为唾窦(salivarium),唾腺在此开口,唾液流出后,在口前腔与食物相混合。
咀嚼式口器(视频)螳螂的咀嚼式口器的组成蝗虫的咀嚼式口器(一)上唇(1abrum):是悬于唇基前缘的一双层薄片,由唇基上唇沟与唇基分界,作为口器的上盖,可以防止食物外落。
上唇的前缘中央凹入,外壁骨化;内壁膜质柔软,上有密毛和感觉器,称为内唇(epipharnx)。
上唇内部有肌肉,可使上唇作前后运动。
上唇上颚(二)上颚(mandible):位于上唇的后方,是由头部附肢演化而来的1对坚硬的锥状构造。
上颚的前后有两个关节,连接在头壳侧面颊下区的下方。
昆虫的口器

昆虫的口器2010年02月25日09:18 往期文稿我要评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其实,以食为天的可不光是咱们人,您想啊,可着满世界找找,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窠儿里蹦的,但凡一个喘气儿的,哪个不以食为天啊。
今天要跟您说的是昆虫的“食物入口”,人的叫嘴,虫儿的叫口器。
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一群小精灵,它们的形体千差万别,在人类的眼中,有的可爱、有的诡异、有的狡猾、有的丑陋,然而不管你喜不喜欢,它们都长期伴随在我们的周围。
其实,貌似平静的昆虫世界,弱肉强食依然是不变的法则。
我们注意到在这一场场捕杀当中,获得胜利的永远是那些能给对手致命一击的昆虫,它们有的使用撕咬绝技,有的使用刺杀绝技,很显然,这些招数都跟昆虫的口器密不可分。
真看不出小小的昆虫,个头不大,本事不小,个个身怀绝技,您刚才看到那些昆虫咬的那么热闹,别以为厉害的虫子都长的张牙舞爪的,其实貌似软了吧唧的白蚁也着实厉害的可以。
在广州,白蚁的名气大的很,还有个响当当的绰号,人称——“无牙老虎”。
瞧瞧去。
利用它尖利的口器,咬死比自各儿大数倍的昆虫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而对于人类来说,它的破坏性却不容忽视,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里,只要有了它的身影就得小心了。
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白蚁不自觉的破坏了整座房子,让其土崩瓦解,我们不仅感叹,看似弱小的白蚁不容小窥。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提白蚁那一副钳子似的尖利口器,它可以轻易切下边缘的木材,甚至可以将墙面的碎石进行加工,来建立自己的巢穴,这种口器是典型的咀嚼式口器,毫不夸张的说,白蚁将自己的口器利用到了极致,它的口器不仅能咬木头,更神奇的是它还具有灵敏的味觉功能,只要它的下唇须、下颚和下颚须触到食物,它就能辨别其味道。
咀嚼式口器在昆虫中是比较典型的,如蝗虫、螽斯、瓢虫、蜻蜓等昆虫都是这种咀嚼式口器。
为了便于看清楚,咱们细细的观察一下蝗虫的口器。
蝗虫的口器分为上唇、下唇、上颚,同时它还有下唇须、下颚须和下颚等,上颚的前端有锋利的齿,叫做切区,用来切断食物;它的后部有一粗糙面,叫做磨区,用来磨碎食物。
昆虫的口器分类

昆虫的口器分类
1. 昆虫的口器那可是五花八门啊!就像咀嚼式口器,你看那蝗虫,它的嘴巴可就像个小剪刀似的,喀嚓喀嚓把叶子咬得碎碎的!是不是很神奇呢?
2. 还有虹吸式口器呢!蝴蝶就是个典型例子呀,它那长长的口器就像一根精致的吸管,能轻松吸到甜甜的花蜜,这多厉害呀!
3. 刺吸式口器也很特别哦!蚊子就是用它来吸我们的血呢,哎呀,真让人讨厌呀!
4. 舔吸式口器也蛮有意思的,苍蝇就有呀,你想想它在那食物上舔来舔去的样子,咦,有点恶心呢!
5. 刮吸式口器呢,就像蝇类的幼虫,那在食物上刮来刮去的,是不是很独特呀?
6. 嚼吸式口器,蜜蜂就有哦,既能嚼又能吸,就好像一个多功能工具一样,多牛啊!
7. 挫吸式口器,蓟马有哦,它们小小的嘴巴可灵活了,就跟个小锉刀似的,可有意思啦!
8. 虹吸式口器还有蛾子也有呀,它们用那长长的口器伸进花里吸花蜜,就像小朋友吃棒棒糖一样可爱呢,嘿嘿!
9. 昆虫的口器真的是各式各样,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用处和特点,太有意思啦!我觉得研究昆虫的口器就像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能让我们看到大自然好多奇妙的地方呢!。
口器类型及代表昆虫

口器类型及代表昆虫(1)咀嚼式口器这种口器在昆虫中是比较典型的,其它类型都是由这种类型演变而来的。
咀嚼式口器是用来取食固体食物的。
它和人的嘴巴一样有上唇、下唇、上颚(牙齿)和舌,但同时它还有下唇须、下颚和下颚须。
上颚的前端有锋利的齿,叫做切区,用来切断食物;它的后部有一粗糙面,叫做磨区,用来磨碎食物。
因此,昆虫的上颚与人类牙齿的排列和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处。
下唇须、下颚和下颚须是感觉和辅助取食器官,下唇须和下颚须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功能。
蝗虫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的代表,此外,鞘翅目的成虫和幼虫、脉翅目成虫、鳞翅目幼虫及膜翅目多数成虫也都是咀嚼式口器。
(2)刺吸式口器吸食动物血液和植物汁液的昆虫的口器就象一个空心的注射针头,取食时把针状的口器插到动植物的组织内吸食其中的汁液,这种口器叫做刺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很巧妙,实际上就是把原来的下唇延长成一个收藏或保护口针的喙,上颚和下颚的一部分演变成细长的口针。
口针的数目有变化,蝉有4根,虱子有3根,而蚊子有6根口针。
此外,刺吸式口器还必须有专门的抽吸构造--食道唧筒。
蓟马的口器也是刺吸式类型的,但它们的口器与典型的刺吸式口器有所不同。
蓟马的头部向下突出,其上唇和下唇合成一个短小的喙,内藏舌、左上颚和下颚口针,其右上颚已退化或消失。
取食时,口针插入植物组织内,将其刮破,待汁液流出后再吸入消化道内。
这种特殊的刺吸式口器常被称为锉吸式口器。
脉翅目幼虫(蚜狮、蚁狮)具有捕食性的刺吸式口器,简称捕吸式口器,其特点是上颚和下颚从两侧伸出头前,外形似1对镰刀。
这类口器由左、右的上下颚分别合成刺吸构造,因而常被叫做双刺吸式口器。
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在取食过程中还常伴随着传播疾病,使动植物感染流行病。
例如蚜虫等同翅目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病,蚊子、跳蚤等传播疟疾等。
(3)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是蝴蝶和蛾类特有的口器,它能吸到花朵深处的花蜜,因为这类口器长得象一根中间空心的钟表发条,用时能伸开,不用时就盘卷起来。
昆虫的口器

昆虫的口器主要攝取食物的器官,不同的口器有不同的取食方法,可分為咀嚼式、刺吸式、銼吸式、舐吸式、虹吸式、咀吸式等。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位于头部的下方或前端,由于各种昆虫的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的构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就食物的形态来说,无非是固体和液体两大类。
固体食物——咀嚼式口器(原始)液体食物——吸收式口器体表:舐吸式、虹吸式、体内:刺吸式、锉吸式、刮吸式、捕吸式固体+液体——嚼吸式咀嚼式口器由5部分组成上唇labrum上颚mandibles( paired )下颚maxillae ( paired )曲,停置時可交叉,如虎甲蟲、下唇labium舌hypopharynx刺刺吸式口器的结构图册结构特征刺吸式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的特化。
上颚和下颚延长,特化为针状的构造,成为口针。
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将口针包藏于其中。
口针适于刺入动植物组织中,吸取血液和细胞液。
吸取血液的如蚊子的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的如蝉的刺吸式口器。
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取食时,主要靠肌肉的作用使口针交替进入寄主组织,接着,分泌含有抗凝物质、消化液等的唾液,然后借食窦唧筒的抽吸作用吸食寄主的体液。
举例不同种类的具有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口器构造有一定差异。
如蚊类的口器有6个口针,除两对上颚、下颚口针外,上唇与舌也变成了口针。
而蚤类的口针则是内唇与下颚的内颚叶所特化。
口针的长度变化也很大,有时与喙等长,有时远长于喙。
同翅目介壳虫类的雌虫自离开母体后,大部分时间固定在寄主植物上,其口器外观甚短,但为了能吸到新鲜的植物体液,介壳虫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很长的口针,平时缩在口针囊里,吸食的时候,将口针伸向四周某一方向。
叶蝉、蚜虫、蝽类具有刺吸式口器,这些昆虫取食植物枝叶。
植物被害特点是组织呈褪色斑点、叶片卷曲或皱缩,造成畸形或组织增生等。
刺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喙:下唇延长形成,用于保护口针,通常分为3 节;口针:上颚与下颚分别特化为4 条细长的口针;是双翅目蝇类(如家蝇、花蝇、食蚜蝇等)具有的口器。
昆虫口器——精选推荐

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口器的结构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取食固体食物的是咀嚼式;兼食固体和液体两种食物的是嚼吸式;取食液体食物的是刺吸式,这种口器可以刺入植物或动物组织内取食;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的液体物质的是虹吸式和舐吸式。
1.咀嚼式口器这种口器比较原始,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等部分构成。
上唇在口器的前方,是头部下方的一个垂片。
上颚1对,三角形,坚硬,适于咀嚼食物。
下颚1对,在上颚的后面,主要用来抱握食物。
下唇位于下颚后方,结构与下颚相似,左右相互连结,形成一个整体,下唇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从后方外漏。
舌位于上下颚之间,有味觉及搅拌食物的作用。
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有:直翅目和鞘翅目的成虫和幼虫,脉翅目的成虫,鳞翅目的幼虫,膜翅目的成虫。
2.刺吸式口器雌蚊的口器下唇延长成喙,上唇、上颚、下颚和舌特化成六根细长的口针,包藏于喙背面的唇槽内,上唇内凹形成食物道。
取食时,用针束刺破人或动物的皮肤,接着由下颚口针深入,其余口针也随即插入,先将唾液注入人或动物体内,然后将血液通过食物道吸入雌蚊的肠内。
3.虹吸式口器主要结构是下颚的外颚叶,左右合抱成长管状(其中是食物道)(图47),盘卷在头部前下方,如钟表的发条一样,用时伸长(图48)。
它不能刺入组织,只用作吸取花蜜等液汁。
蛾蝶类的口器属于这种类型。
4.舐吸式口器这是在发生上非常复杂的口器。
其主要部分为头部和以下唇为主构成的吻,吻端是下唇形成的唇瓣(图49),用来收集物体表面的液汁。
下唇包住了上唇和舌(图50),上唇和舌构成食物道。
舌中还有唾液管。
当唇瓣借毛细管作用收集液汁时,可以不断由食物道吸入,同时还可由唾液管分泌唾液与食物混合或将食物溶解,然后吸入。
家蝇的口器属于这种类型。
5.嚼吸式口器这类口器兼有咀嚼和吸收两种功能。
一些蜂类具有这种口器。
其特点是上颚发达,可以咀嚼固体食物。
下颚、舌及下唇等都延长并合拢而成为适于吮吸的食物管,可以吸取花蜜。
昆虫的口器及其进化综述摘要昆虫的取食范围非常广,因此其口器也有相当高的分化率。
有关昆虫的口器

刺吸式口器:口器形成了针管形,用以吸食植物或动物体内的液汁。这种口器不能食固体食物,只能刺入组织中吸取汁液。如蚊、虱、椿象等。
舐吸式口器:其主要部分为头部和以下唇为主构成的吻,吻端是下唇形成的伪气管组成的唇瓣,用以收集物体表面的液汁;下唇包住了上唇和舌,上唇和舌构成食物道。舌中还有唾液管。如蝇。
虹吸式口器:是以小颚的外叶左右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盘卷在头部前下方,如钟表的发条一样,用时伸长。如蛾、蝶等。
锉吸式口器(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特有):各部分的不对称性是其显著的特点。蓟马的口器短喙状或称鞘状;喙由上唇、下颚的一部分及下唇组成;右上颚退化或消失,左上颚和下颚的内颚叶变成口针,其中左上颚基部膨大,具有缩肌,是刺锉寄主组织的主要器官;下颚须及下唇须均在。蓟马取食时,喙贴于寄主体表,用口针将寄主组织刮破,然后吸取寄主流出的汁液。
2.2昆虫分目有哪些规律?
我认为,昆虫分目可以根据昆虫的身体结构、结构的功能、生活习惯、繁殖、变态与否来分类。
3.问题
3.1昆虫分类中总会有一些特例,那特例应该如何处理?
3.2为什么有的昆虫名字相似,像是某个目的,却是另外一个目?(比如:书虱是啮虫目的,但是名字相似的体虱、头虱和兽虱却是虱目的?)为什么要如此取名?昆虫的取名有没有什么规律?
综合自然科学作业
1.昆虫的口器
1.1昆虫的口器都有哪些类型?代表性昆虫呢?
口器就是节肢动物口两侧的器官,有摄取用于摄食功能。
由于昆虫的食性非常广泛,口器变化也很多,有6种类型:
咀嚼式口器:其营养方式是以咀嚼植物或动物的固体组织为食。如蟑螂、蝗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口器
刺吸式 咀嚼式口器
固体食物
锉吸式 虹吸式
口器的类型
吸收式口器
液体食物
舐吸式 捕吸式 刮吸式
1
嚼吸式口器
固体+液体食物
第四节 口器
1. 2. 3. 4. 5.
咀嚼式口器(chewing mouthparts) 吸收式口器(sucking mouthparts) 嚼吸式口器(chewing-lapping mouthparts) 口器类型和农药的关系 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2
目的要求
要求掌握昆虫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的基本构造。 识别昆虫主要的口器类型
掌握昆虫的口器类型和农药的关系
普通昆虫学—>第二章
(一)咀嚼式口器
直翅目、螳螂目昆虫的口器最为典型。 特点:具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用以咬碎食物,
并把它们 吞咽下去。
1.1 咀嚼式口器的基本构造
上唇 (labium)
•
(4)中唇舌:是前颏端部中央的一 对很小的叶状构造,有时两叶合 为一体。相当于下颚内颚叶。有 时中唇舌与侧唇舌可合为一体, 统称唇舌。
侧唇舌
•
(5)下唇须:着生在前颏的侧 后方,一般分为3节,相当 于下颚须。前颏上着生下唇 须的骨片称为负唇须节。
下唇须
5、舌是位于口前腔中央的袋状 构造,其表具浓密的毛与感觉 器,内有骨片与肌肉,能帮助 运送与吞咽食物,并有味觉之 用。主要功能是运送和吞咽食 物,分泌唾液。
2、上颚与咀嚼式的相似,但稍延长,以适应 咀嚼花粉和筑巢的功能;
嚼吸式口器
上唇
上颚
嚼吸式口器
3 、下颚
位于下唇的两侧,下 颚的外颚叶发达, 成刀 片状, 下颚须和内颚叶 较退化
嚼吸式口器
4、下唇:
后颏:亚颏“八”字形, 与下颚轴节端部相顶接; 颏呈三角形; 前颏:延长成槽状片, 腹、侧壁骨化,背面膜 质;
嚼吸式口器兼有咀嚼和吸收两 种功能的口器。其特点是下颚和 下唇特化为可以临时组成吸食液 体食物的喙。
三 舐吸式口器(sponging mouthpart)
舐吸式口器是双翅目蝇类昆虫特有的口器。 家蝇的口器是其典型的代表。
35
舐吸式口器
A. 口器侧面观;B. 中喙的横切面;C. 拟气管的一部分
家 蝇 口 器 端 面 观 家蝇口器侧面观
家 蝇 口 器 背 面 观
蝇类的口器
取食过程
A.滤食状态 取食时 两唇瓣平展
食窦唧筒抽吸
环沟间隙紧贴食物表面
微粒通过环沟进入前口内
41
B. 直接摄食状态 取食时 前口齿外露 唇瓣上翻 刺刮食物
食物唧筒抽吸 食物的碎粒和液体一起进入前口
42
舐吸式口器取食过程
视频
食蚜蝇成虫的取食
蚜虫
大青叶蝉
灰 飞 虱
取食过程
取食时,首先用上颚口针锉破寄主表皮,
使汁液流出,然后将喙紧接伤口,靠唧筒的抽
吸作用把植物的汁液吸入消化道内
57
六 虹吸式口器(siphoning mouthparts)
鳞翅目昆虫的成虫属于虹吸式口器,它是一种 高度特化的口器。其显著特点是有一条能卷曲和伸 展的喙,适于吸食花管底部的花蜜。
刮吸式口器见于双翅目蝇类幼虫中。 刮吸式口器的昆虫取食时,先用口沟刮食物, 然后吸收汁液和固体碎屑。 其头全部缩入胸部,体躯前端为颈膜。
A.口器附肢退化 B.具有一对口沟
73
蝇蛆的头部的纵切面
昆虫口器类型比较表
口器 类型 咀嚼式 嚼吸式 刺吸-- 刺吸-- 舐吸 虹吸式 植物 动物 式
蝗虫
蜜蜂
蝉
虹吸式口器取食过程
视频
蝴蝶的取食
67
七 捕吸式口器(grasping sucking mouthparts)
捕吸式口器是脉翅目昆虫的幼虫所特有,其最显 著地特征是成对的上、下颚分别组成的一对刺吸构造, 因而又有双刺吸式口器之称。
捕食蚜虫、蚁、蚧类等的脉翅目昆虫幼虫,如蚁 狮、蚜狮等的口器也是刺吸式,但与蝉、蚊类等昆虫 刺吸式口器都不相同,它们的头式是属于前口式,而 不是后口式。
A.臼齿(molarlobe) B.切齿(incisorlobe) 上颚(mandibles) C.收肌腱 D.展肌腱
10
上颚
端部具齿的部分称为切齿叶,
用以切断和撕裂食物;
基部与磨盘齿槽相似的粗糙部 分称为臼齿叶,用以磨碎食物。
上颚基部具有起源于头颅内的
两束肌肉,即强大的收肌和较 小的展肌,这两束肌肉分别着
鳞翅目成虫的虹吸式口器
A. 鳞翅目成虫头部模式图,侧面观;B. 喙的横切面
取食过程
取食时,卷曲的喙伸直 刺破蜜管或果皮 食窦唧筒抽吸
吸取花蜜、外露果汁及露水 食毕 喙卷曲于头部的下方
61
天蛾Xanthopan morgani体长约80mm,其喙伸展时可达270mm 以能吸吮一种管状花里的花蜜。
68
脉 翅 目 幼 虫 的 捕 吸 式 口 器
A. 一种蚁狮幼虫的头部;B. 上颚、下颚的横切面
八 刺舐式口器
刺舐式口器为吸血性双翅目虻类昆虫所特有。其上唇较长,
端部尖;上颚变宽呈刀片状,端部尖锐,能左右活动,能与
上唇一起切破牲畜的比较坚硬的皮或人的皮肤;下颚的外颚 叶形成较坚硬、细长的口针,上下抽动能使被刺破的伤口张 开;下唇肥大柔软,端部有一对肉质的唇辩,唇瓣具有一系 列通向中央前口的横沟;舌变成一根较细弱的口针,唾道从
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1 2 3
确定昆虫的分属地位 确定害虫的类别 指导害虫防治
78
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1、根据为害状,确定害虫种类。 如蝗虫、粘虫等把叶子咬得残缺不全,甚至把庄稼吃成光 杆。 卷叶蛾类,如稻纵卷叶螟、梨星毛虫等虽也吃叶子,但把 叶片卷起结苞,躲在里面为害。 玉米螟、二化螟、粟灰螟等先在茎秆上咬个洞,钻进茎秆 里去为害。 潜叶蛾类和潜叶蝇类则钻在叶子的两层之间吃里面的叶肉。
缺 卷曲如钟表的 发条,内有食 物道 退化
下 茎节
颚 内颚 叶 外颚 叶 下颚 须
昆虫口器类型比较表 续 蝗虫 蜜蜂 蝉 雌蚊 蝇 蛾、蝶 口器类型 咀嚼式 嚼吸 刺吸- 刺吸- 舐吸式 虹吸式 式 植物 动物 长,上有 长,上有唇 粗壮,前壁 除下唇须,余 概形 发达 各部齐 皆退化 唇槽 槽,不分节 有唇槽 全
唾道
54
锉吸式口器
锉吸式口器功能:吸食植物的汁液或软体动物的体液, 少数种类也能吸人血。
蓟马的头部向下突出,呈短锥状,端部具有一短小的 喙,喙由上唇和下唇组成,内藏舌和由左上颚及1对 下颚所形成的3根口针。右上颚消失或极度退化,不 形成口针。左上颚发达,形成粗壮的口针,是主要的 穿刺工具。
蓟 马 锉 吸 式 口 器
喙管
椿象的刺吸式口器
椿象口器结构
蝽科-蠋敌
一 种 沫 蝉
臭 虫
一 种 跳 蚤
蝉的刺吸式口器
五 锉吸式口器(rasping sucking mouthparts)
锉吸式口器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特有,各部分不对 称性是其显著的特点。
构造特点
A.喙短小,上唇和下唇组成 B.左上颚发达形成粗大的口针, 成为刺穿的主要工具 C. 右上颚退化 D.两下颚口针嵌合成食物道 E.舌的后壁和中唇舌的前壁形成
概形 轴节
蛾、蝶 虹吸式
长,平时卷曲, 左右合成食物 道
复杂 三角形
粗壮,长方 形
镰刀形,有 齿 匙状 5节
复杂,在 下唇两侧 棒状
宽长
褥状,细小 刀片状 短小,2节
针状,左右 合成食物道 与唾道
长,细瘦 缺
缺
针状,有逆 齿 缺 4节
大部缺 缺
缺
缺 缺 1节
缺
在头部形 成下颚叶
针状 缺 缺
极小
呈小片状
D.中唇舌(glossa) E.下唇(labialpalpus) F.负唇须(palpiger)
19
•
(1)后颏:下唇的基部,连接 在后孔的薄膜上,相当于下 颚的轴节。又可分为亚颏和 颏两部分,前者位于最基部。
亚颏
颏
前颏
•
(2)前颏:连接在后颏前端的 部分,相当于下颚的茎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侧唇舌:是前颏端部两侧的一 对较大的叶状构造,相当于下颚 的外颚叶 中唇舌
12
•
(1) 轴节(cardo)是下颚基部 的1块三角形骨片,其上有1个 突起与头壳的侧下缘相连。 (2)茎节(stipes)是位于轴节 下方的1块近似于长方形的骨 片。轴节与茎节之间以膜相连, 其外缘有1个小片或突起。因 下颚须着生在它的上面,故称 之为负颚须节(palpifer)
•
3. 外颚叶(galea) 是着生在茎节 前端外侧的1块骨化较弱的匙
咀嚼式口器
口与口前腔
咀嚼式口器真正的口位于唇基的基部与舌之 间,而上唇、上颚、下颚与下唇所围成的空腔称为 口前腔。
舌将口前腔分为两部分,前面的部分称为食 窦,后面的部分称为唾窦。
口 食窦
头东 部亚 纵飞 切蝗 面的
咀嚼式口器取食过程
取食特点:缺刻、孔洞、叶肉被潜 食成弯曲的虫道或白斑。
视频
蝗虫的取食与螳螂的捕食
状骨片。由于它位于内颚叶的
外面,形似钢盔,故也称“盔 节”。
4. 内颚叶( lacinia ) 是着生在茎
节前端内侧的1块较为骨化且 端部具齿的叶状骨片,也称叶 节。
(5)下颚须( maxillary palpus )是着生在负颚须节上的分 节构造,一般分为5节, 是昆虫的感 觉器官,取食时具有味觉和嗅觉的 功能。茎节上着生下颚须的突出骨 片称为负颚须节。水龟虫的下颚须 长于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