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旅游资源学卷》试卷A( 含答案)

7.建设性破坏是指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开发不当等引发的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景区索道建设在中国是一种普遍性的旅游开发性破坏方式。( √ )(第七章)
8.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在空间上,必须进行全面开发,而且要基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的原则,进行功能分区。( × )(第八章)
9.中国的旅游资源管理,“风景名胜区”由建设部门管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门管理(少部分“自然保护区”由环保部门管理),“文物保护区(单位)”由文化部门管理,“地质公园”由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等。( √ )(第九章)
A.钱学森
B.卢云亭
C.吴必虎
D.保继刚
7.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浙江余村考察;4月1日,在听取汇报后,再次强调要践行( B )的理念。(第七章)
A.“共抓大保护,不要大开发”
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D.“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科目:旅游资源学学院人文学院专业班级旅游2021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共9题,每题2分,共18分)
题号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1.前言课程代码、名称课程代码: TM2ZY3101课程中文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Tourism学时与适用对象学时: 32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管理展业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课程地位《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在全部专业课程设置中属于先行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面向本专业初学者,以系统介绍旅游学科基本内容和一般方法为主。
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拥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起着指引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的基本理论与时代理念的作用。
经过学习与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基根源理和一般方法,能综合运用于对实责问题的解析与解决旅游实责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从事本质工作确定基础。
课程与课程群的联系《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管理及同类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为《旅游经济学》、《旅游文化》、《旅游饭店管理》等系列专业课程。
在整个课程系统中,本课程开初行指引作用,增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涵养,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实习和就业打下一个优异的基础。
2.课程授课方案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照围绕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依照高等教育形势发展需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引,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夯实基础、能力驱动、通专相融、校企联动、个性培养” 基根源则,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深入课程系统、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手段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系统。
以加强本课程授课基础建设条件为保障,成立融教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课程系统,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课程建设和授课质量不断提高。
依照《巢湖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校党字〔2016〕114号)、《巢湖学院课程建设管理方法》(校字〔 2016〕134 号)、《巢湖学院课程负责人管理方法(校正)》(校字〔 2016〕137 号)、《巢湖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入课程综合改革的指导建议》(校字〔 2016〕207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课程本质,特拟定本标准。
第五章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Company go
第二节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
一、旅游资源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有四个:
以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分为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分为观赏
型、运动型、休养型、娱乐型和特殊型;
以游客的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体验作为分类标准。
Company Logo
二、旅游地的分类
一般认为,旅游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类: 自然风景旅游地 文化旅游地 历史古迹旅游地 娱乐旅游地(游乐园为主体) 运动型旅游地(滑雪、登山等) 产业旅游地(如以园艺业为主体) 综合性旅游地
Company Logo
第三节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
一、一般体验性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旅游者根据自 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 (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Company Logo
二、美感质量评估
专业性质的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大都有旅 游规划和管理上的实用目的。 这类评价一般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 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 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值,其 中,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美评估技术已 经比较成熟。
Company Logo
二、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旅游地综合性评估的工作分为两大部分:
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获得各评价因子的评估值
Company Logo
评价因子分为三个方面: • 旅游资源 • 旅游地及其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
和经济条件,包括旅游设施、基础设施、 自然生态条件、用地状况、当地社区中 心等因素 • 旅游地的区位关联特性,包括旅游地与 客源地的区位关联、旅游地之间的相互 影响等因素
旅游规划及开发重点梳理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1. 旅游系统是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持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 旅游规划是在旅游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行,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 旅游开发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客源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原材料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其实质是以旅游资源为"原材料",通过一定形式的挖掘、加工,达到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序曲,实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目的。
4. 旅游业的系统优化特征⑴旅游产业在要素构成上容广泛⑵旅游系统要素间关联性密切⑶旅游系统具有动态性的特征5. 旅游系统的结构⑴组织结构:客源市场子系统、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持和保障子系统⑵经济结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⑶空间结构:三要素包括客源地、目的地、旅游通道(其中包括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⑷层次结构:宏观、中观、微观6.旅游规划的功能⑴在市场中合理配置旅游资源⑵制定区域旅游的发展战略目标⑶落实区域相关部门的协作⑷保障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7. 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⑴相关者分析:包括旅游投资方、区域旅游管理方、开发区所在社区、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规划的审批部门。
⑵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召开座谈会、聘请专业顾问小组、聘请规划领导小组、实行区域公投制度、进行市场统计调查。
8. 旅游规划的容规划围、规划依据和原则、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状况、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和评价、客源市场分析、旅游项目创意、旅游环境保护、交通规则、绿化规划、服务项目规划、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规划、效益分析、规划图件。
9. 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⑴旅游规划的可行性研究⑵编制旅游规划项目任务书⑶签订规划合同书⑷组建规划编制专家组⑸制定工作计划⑹进行室资料准备与分析⑺室外实地考察调研⑻编制旅游规划初稿、中稿和终稿⑼组织专家评审和鉴定规划⑽组织规划的实习与修订10. 旅游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包括管理协同、技术推动、政策引导和经济调控机制等。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自然环境是人类的栖息之地、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和人们的游赏对象。
古往今来的众多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作为一种休心养性、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人生乐事。
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从而沉浸在优美的自然意境里,心底上滋生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自由翱翔的灵性,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智,得到享受。
从而可见优美的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观赏;为当地增加经济效益并带动其它经济产业的发展。
反之,则会使游客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将会造成自然环境的退滞与最终的封闭。
因此,保护好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尤其在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更能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旅游环境包括范围和内容两方面:从前者来说,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后者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的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它的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本文就旅游资源的发展与旅游环境的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天台本地的旅游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几点的看法。
一、正确的旅游环境开发能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在各地的旅游资源中,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些旅游资源在地理位置、业务内容及设施设备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它的经营业绩却相差很大:有的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有的却生意惨淡,门可罗雀;有的经济效益很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带来滚滚财源;有的却效益低下,甚至到了难以维持日常开支。
造成这种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旅游企业经营者在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上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旅游资源开发、提高旅游价值上存在着差别。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研究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增长,生态旅游成为了各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式。
然而,如何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保护环境,成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难题。
因此,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重视生态保护,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实现生态旅游和环保的共赢。
一、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指的是以自然风光、动植物景观、文化历史遗迹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资源,如山岳风景区、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文化景观保护区等。
这些生态旅游资源一方面具有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必须注重环保,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旅游和环保的共赢。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要结合该地区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
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安门、颐和园等文化旅游资源,北京的十三陵、永定河水镇、八达岭长城等生态旅游资源,都是结合了北京这一地区的文化和历史遗迹,发展出来的旅游资源。
此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咨询服务团队,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旅游服务。
二、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生态旅游规划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石。
规划要针对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发展潜力,注重生态环保、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建立规范的旅游管理和保护机制。
例如,在开展生态旅游规划时,要根据生态环境特点、物种分布以及旅游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等因素,科学设计旅游线路,控制游客数量和游览方式。
同时,对于已经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应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其的监管和保护。
三、生态旅游发展的挑战生态旅游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一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二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
对于以上挑战,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需要在注重环保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区域的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模式。
四、结语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是一项长久而细致的工作。
在努力实现旅游开发与环保之间的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制定合理、规范的管理政策、完善市场机制、加强管理监管等方面加强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生态环境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均衡与和谐。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旅游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所有课程的先修课。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单元(1-2章);旅游活动的构成单元(3-7章);旅游活动产生的影响单元(第8章)。
通过该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旅游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如旅游的历史、旅游的主体、旅游的客体、旅游规划、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组织、旅游的影响等有比拟深刻的了解, 为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熟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那么和基本措施。
第五章旅游业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业与传统产业在划定标准上的差异,熟悉旅游业的构成;了解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开展中的作用。
熟悉旅游业的一般特点,熟悉旅游业主要经营部门的基本常识并掌握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六章旅游组织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政府支持开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以及对旅游开展行使干预的必要性;熟悉政府干预旅游开展的主要手;掌握国家旅游组织的概念及其主要职能;熟悉我国旅游组织的基本状况并了解同我国有关系的主要国际旅游组织。
第七章旅游市场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以及对旅游市场进行划分的原因、意义和常用的划分标准,熟悉全球国际旅游客源和客流的地区分布格局,并能据此分析国际旅游客流的主要流动规律。
在了解我国旅游业海外客源市场状况的基础上,熟悉选择海外客源市场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并能够分析和认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旅游的影响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悉旅游影响的基本表现,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因以及决定其程度大小的条件,从而为探讨和认识实现可持续旅游开展的途径打下基础。
三、章节学时分配四、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教材:⑴李天元.旅游学.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参考资料:1.Charles R. Goeldner, et al. Tourism-Principle, Practice and Philosophy, 10th edition.查尔斯・R・戈尔德耐,罗伯特・麦金托什等著.旅游'也教程一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2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谢彦君.基础旅游学.1版.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Tourism is a core requirement course to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students. It is a prerequisite course for all the remaining courses in the curriculum.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ourism concepts and theories which covers the chapter 1 and 2; the components of tourism which covers chapters from 3 to 7; and tourism impact study which covers chapter 8.Via the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and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which include tourism history, tourists, tourism attractions, tourism plan and development,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markets, tourism organizations, and tourism impacts. This course can offer students the knowledge that needed for the further studying of other courses.《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旅游开展的历史沿革1.1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开展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及其性质1.1.1人类最早旅行需要的产生奴隶社会的旅行开展LL4封建社会的良性开展19世纪以前旅行开展的特点1.2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开展的影响1.2.1交通运输条件的开展和意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1.3现代旅游业迅速开展的原因现代旅游的概念132战后旅游迅速开展的原因教学重点: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和现代旅游的概念教学难点:现代旅游迅速开展的原因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2.1旅游活动的概念旅游定义的分析2.1.2“艾斯特”定义的进一步说明旅游活动的界定2.2旅游活动的特征和要素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222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2.3旅游活动的类型关于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标准2.3.2以地理范围为标准的类型划分以旅行距离为标准的类型划分2.3.3以组织形式为标准的类型划分以旅游目的为标准的类型划分236其它划分标准2.4旅游活动的性质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表达242旅游活动的根本性质2.5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2.5.2持续性253地理集中性2.5.4季节性教学重点:旅游活动的概念教学重点:旅游活动的性质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3.1旅游者的概念界定3.1.1国际联盟的规定3.1.2罗马会议的规范3.1.3世界旅游组织的现行解释3.1.4我国对来华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3.1.5国国内旅游统计的有关规定3.2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321支付能力322闲暇时间其他影响因素3.3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条件3.3.1旅游动机3.3.2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333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3.4旅游者的类型3.4.1类型划分的标准和意义3.4.2按基本旅游目的划分的旅游者类型3.4.3不同类型旅游者的基本特点教学重点:1.旅游者的概念及其界定2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教学难点:1.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2 .旅游者的类型及特点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4.1旅游资源4.1.1旅游资源的定义4.1.2旅游资源的分类4.1.3旅游资源的特点4.1.4游资源的价值决定4.2旅游资源的开发4.2.1开发工作的必要性4.2.2旅游资源的调查4.2.3旅游资源的评价424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4.2.5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426开发工作的原那么4.3.1保护工作的重要性4.3.2致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4.3.3保护工作的途径教学重点:1.旅游资源的分类2.旅游资源的特点教学难点: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原那么与措施第五章旅游业5.1旅游业的概念5.1.1何谓旅游业5.1.2旅游业的构成5.1.3旅游业的性质5.1.4旅游业的基本特点5.2旅行社5.2.1何谓旅行社522旅行社的分类5.2.3旅行社在旅游业中的作用524旅行社的业务开展525我国旅行社的开展现状5.3住宿业与饭店5.3.1饭店在住宿业中的开展5.3.2饭店的类型5.3.3饭店的等级划分与我国星级评定5.3.4饭店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5.3.5饭店中的集团化经营536我国饭店业的开展现状5.4旅游交通5.4.1何谓旅游交通5.4.2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5.4.4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5.4.5我国旅游交通的开展现状5.5旅游景点5.5.1何谓旅游景点552旅游景点的类别553我国旅游景点的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5.5.4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555景点经营中的影响因素556我国旅游景点的开展现状5.6旅游业的产品5.6.1何谓旅游产品5.6.2旅游产品的特点5.6.3旅游产品的质量标准5.6.4我国旅游产品的质量管理565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教学重点:1.旅游业是否标准产业2.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业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1.旅游社的作用.饭店在目的地社会经济中的作用2.旅游景点的类别划分.旅游产品的特点,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和衡量标准第六章旅游组织2.1国家旅游组织2.1.1政府对旅游开展的干预2.1.2国家旅游组织2.2我国的旅游组织2.2.1旅游行政组织2.2.2旅游行业组织2.3国际旅游组织632局部国际旅游组织简介教学重点:1 .国家政府支持开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2 .政府干预旅游开展的必要性教学难点:政府干预旅游开展的手段第七章旅游市场7.1旅游市场的基本概念7.1.1市场的概念与旅游市场7.1.2客源市场的重要性7.1.3旅游市场细分7.2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状况7.2.1国际旅游客流量7.2.2国际旅游客流分布格局723国际旅游客源的分布格局724国际旅游客流规律7.3我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7.3.1入境旅游市场7.3.2国内旅游市场7.3.3出境旅游市场教学重点:1.旅游市场的划分的概念和意义2 .重点客源市场的选择教学难点: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五章 旅游业 第九节 旅游业中的产品

第九节旅游业中的产品电影【非诚勿扰】西溪片段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
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一、旅游产品的概念(一)概念1.从旅游供给的角度看,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凭借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
2.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旅游产品就是指旅游者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
总之,旅游产品就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旅游服务的组合。
(二)旅游产品可分为3个核心要素:1.旅游吸引物2.交通运输3.旅游服务(主体)旅游产品是一种组合产品:是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的组合。
(三)旅游产品构成产品的三个层面:核心产品:核心利益或服务,这里的利益常常是无形的。
有形产品:品牌、质量、设计、包装、特色。
拓展产品:安装、质量保证、售后服务、交货与信誉。
旅游产品的三个层面:以主题公园为例核心产品:刺激与气氛。
有形产品:品牌、服务质量、与他人共享公园、游乐项目和景点、安全、刺激的游乐项目。
拓展产品:开放时间、处理投诉的程序、为有特殊要求的游客提供服务、停车场、辅助服务设施如餐厅、商店、天气。
二、旅游产品的类型划分(一)从旅游者的参与程度划分1.观光型旅游产品旅游者在旅游览过程中主要是被动地“饱眼福”。
如杭州西湖、故宫、长城等,旅游者消费这些旅游产品时的共同特征是“走马观花”,旅游活动中参与性的内容较少。
2.主题型旅游产品仍然带有较多参观成分,但参观的内容和范畴与观光旅游相比显然已经有所分化。
这类景区和景点之间需要存在某些历史或文化或其他方面的联系。
例如,丝路旅游、三国旅游、红色旅游。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有了明显的指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九寨沟自然风景区
$
$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2.多样性原则 3.协调性原则
$
旅游资源开发应与整个环境相协调
$
$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
4.市场导向原则 市场导向,是指旅游资源在开发前必须对旅游客源 市场进行调研和预测,了解旅游者的需求,根据旅游者 的需求再来设计和开发相应的旅游资源。 5.综合效益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保护性原则 要注意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
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为依 据,详细规定景区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 要求,为景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二、旅游景区规划的类别
$
(三)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对于旅游景区当前要建设的地段,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 划。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或控制 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
(三)保证旅游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和结构上的合理性
(四)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规划的种类
$
(一)按时间长短划分
旅游规划 (按时间划分)
短期旅游发展规划 (3-5年)
中期旅游发展规划 (5-10年)
长期旅游发展规划 (10年以上)
二、旅游规划的种类 (二)按地域范围划分
旅游规划 (按地域范围划分)
”品之列,是对乐山大佛这处文化遗产的极大贬低;
• 八达岭城市化,使长城变成了城墙。
$
第六章 旅游发展规划
$
• 学习目标
$
– 认识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的意义 – 了解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 – 掌握旅游景区的概念、类型及旅游景区规划的基本内容
– 了解旅游景区解说系统
$
旅游发展规划是什么?
$
• 旅游发展规划是指在一定范围(地域)内和一定时期中对 旅游发展的一种谋划或筹划。
第五章 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
$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含义
$
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对旅游资源所进行的分析、比较和评 判。 • 分析:揭示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 比较:将各种不同的旅游资源进行比较和将处于不同地方 的同类旅游资源进行比较。发现旅游资源的差异性,从而 使人们能够进行鉴别并为评判打下基础。 • 评判:对旅游资源的好坏优劣、价值大小、品位高低等做 出判断。
(二)旅游环境概况
1.旅游地地理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
$
– 要标明规划地的经纬度,规划地四邻,规划地南北和东西的长度, 规划地地形特征等。
(2)地貌特征。
– 要说明规划地的地貌状况,是平原抑或山地,是丘陵抑或沟壑地, 是湖畔抑或海边等。要标明规划地海拔高度,如若规划地地貌复 杂,高低相差较大,有必要标明不同区域的海拔高度。
– 首先要弄清以往和现在旅游接待的数量,并通过定性和定 量的方法,对旅游规划地在规划期内预计可接待的数量进 行预测。
– 其次,要弄清以往和现在客源的构成,并在规划期内预计
客源的构成。
三、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五)旅游区划分和旅游点建设
$
(六)旅游资源保护规划
(七)旅游交通规划 (八)供电、供水、排水、电讯规划 (九)酒店、餐馆规划 (十)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规划 (十一)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分析 (十二)旅游管理规划
$
二、旅游资源评价标准
• 6.环境容量 • 7.环境质量
$
• 8.旅游地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
• 9.旅游季节性的大小 • 10.旅游资源所在地或附近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一、定性评价
$
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并通过文字的描述来表现
一般从三个角度进行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含义
$
• 重要性:评价正确可以推进我们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
游也的经济效益;相反评价不正确,就会影响旅游业的发 展,降低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于没有经济效益或负经
济效益。
二、旅游资源评价标准
主要评价标准包括: 1.知名度 2.观赏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 4.科学价值 5.可进入性
车、观光电梯将武陵源变成了热闹的游乐场;
• 黄山——增设的索道、修建的宾馆、局部景区的人工化,使得黄山独
特魅力大打折扣;
$
• 安徽宏村,村外停车场、商店等设施的出现,使其田园古村落原貌大 大退化;在丽江,1500家商铺分布在古城核心区,浓烈的商业气息 与古城原有的文化氛围格格不入; • 乐山大佛旁,斥巨资打造包括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在内的“东方佛都”, 让这尊千年古迹并列于毫无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宗教价值的“克隆
的具体的准则或准绳。它是规划制定的主要依据。如市场 导向原则,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
三、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3.规划的目标
$
规划的目标是规划期内在旅游接待人次数、旅游收 入等指标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规划目标一般可分 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或远期)目标。
三、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筑和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
全国旅游发展规划
地区旅游发展规划
景区旅游发展规划
二、旅游规划的种类
$
(三)按规划功能不同划分
旅游规划 (按功能划分)
旅游发展战略
旅游发展总体 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
三、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
1.规划的指导思想
2.规划的原则
– 规划的原则是在指导思想所确定的总的准则之下,所规定
• 旅游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如果个有关方
面不能相互配合和协调发展,旅游的正常和顺利发展是不
可能的。因此,旅游发展必须要有规划,并在规划的指导
下来进行。
第一节 旅游发展规划的意 义、种类和内容
$
一、制定旅游规划的意义
一
$
(一)保证旅游发展的有序性,避免发展中的盲目性 (二)保证旅游业和相关行业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3、具有满足游客需求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和条件
4、是专门的旅游经营场所
一、旅游景区 (二)旅游景区的类型 1、风景名胜区
$
一、旅游景区 (二)旅游景区的类型 2、旅游度假区
$
一、旅游景区 (二)旅游景区的类型 3、森林公园
$
一、旅游景区 (二)旅游景区的类型 4、自然保护区
$
一、旅游景区 (二)旅游景区的类型 5、地质公园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地交通条件的改善是互相 促进、相互影响的。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
(三)旅游地的社会基础设施条件
食宿条件、水利电力供应、通信等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 1.特色原则
$
不仅应使它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 原有特色更加鲜明,且有所创新和发展,避免开发
后的旅游资源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3)气候条件。
– 要注明规划地的气温分布,全年的平均温度,全年中最低温度和 最高温度,若处我国北方,则要注明无霜期的天数。要注明规划 地的降水量,雨季的时期等。
(4)水文状况。
三、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2.旅游地社会经济条件
(1)历史沿革。 (2)社会经济概况。
$
– 要说明规划地行政建制情况,人口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规划地的主要产业及其结构,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7.避免过度商业性开发原则
$
“10年前,我很喜欢去丽江,大概五六年前就不大去丽江了。”
$
“我对我要去旅游的地方会有三点期待:第一,就是这个地 方得保持它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好多景区变得越来 越趋同,就像城市的打造。我到过好多城市,特别是那种中 小城市,很喜欢介绍自己是小上海,小香港。我特别不喜欢 这种定位,你都这样了,那你自己是谁?就像现在好多地方 都说我们打造了什么什么,都是在仿效别人。所以我认为一 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他的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性,以 及能否持续化发展。现在太多地方由于过度开发失去持续性 。坦率地说,10年前,我很喜欢去丽江,大概五六年前就不 大去丽江了,再去云南,我会去腾冲这些地方,丽江的商业 化速度让我惊讶。所以说任何发展旅游的地方都不能太过分 商业化。” ——于丹
是进行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
• 对规划地旅游资源的评价,可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式, 经过评价所确定的最主要的又能反映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就
成为旅游规划中重点开发的旅游资源。
三、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
(四)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旅游客源市场是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 分析旅游客源时:
案例链接
$
• 当年杜甫穷困潦倒,依赖友人帮助才在成都筑一草堂勉强度
日,有了这种切身的体验才得以写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而今人所看到的杜甫故居却是雕梁画栋,门外还蹲着两 只石狮,这哪里是“草堂”,简直成了官绅之家。明明是以 自然山水取胜的旅游地,却大建牌楼,大搞亭台楼阁、曲桥 假山。这是当前较为普遍的问题。
课堂讨论
$
举例说明我国哪些世界遗产存在过度开发的现象? 你所在城市或家乡的遗产存在过度开发现象吗?
$
• 泰山——炸山劈峰,架设三条直达泰山岱顶的索道,其中一条就占地 19000平方米。遍布核心区的商铺、旅游设施,使得这座历史名山的 地貌、生态、美感遭到严重破坏; • 张家界——武陵源几年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亮以黄牌,当地政府仅 拆除中心地带的宾馆、饭店就花费了十亿元资金。如今,索道、游览电
第二节 旅游景区规划
$
一、旅游景区 (一)旅游景区的含义和特征
$
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国游客前往游览的吸引物和 明确划分的区域范围,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