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实验课件

晨q.n. 每晚

i.h. 皮下注射i.m. 肌肉注射i.v. 静脉注射

i.v.gtt 静脉滴注us.ext 外用h.s. 睡时

a.c. 饭前p.c. 饭后 a.m. 上午

不同剂量、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略

【实验方法】

1. 取蟾蜍三只,称重,编号。

*注:以下皆为蟾蜍胸淋巴囊注射0.1 ml/10 g体重。

(1)甲注射1%戊巴比妥钠水溶液。红线

(2)乙注射1%戊巴比妥钠阿拉伯胶溶液。黄线(3)丙注射0.3%戊巴比妥钠水溶液。绿线

2. 观察蟾蜍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并记录。

【实验结果】

戊巴比妥钠对蟾蜍作用结果

编号体重给药量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时间间隔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略

【实验方法】

1. 取小鼠三只,称重,编号。

*注:以下动物皆给予尼可刹米0.2 ml/10 g体重。

(1)甲鼠灌胃给药。

(2)乙鼠皮下注射。

(3)丙鼠腹腔注射。

2. 盖上盖子,将小鼠置笼中观察是否依次出现竖尾,跳跃,惊厥,死亡的现象,并记录其出现药效的时间和强度。

【实验结果】

尼可刹米对小鼠作用结果

编号体重给药量起效时间药物作用速度及强度

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和常态分布规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个体差异对药物的影响。

2、学会绘制常态分布规律图。

二、实验步骤

1、每组取3只小白鼠,称取重量并作标记。

2、腹腔给予戊巴比妥钠45 mg/Kg(0.3%溶液0.15 ml/10g),记录给药时间。

3、给药后将小鼠翻转,使其背朝下脚朝上放置于实验桌上,观察小鼠是否自动翻转回复至正常体位。如小鼠不能自动翻转(翻正反射消失),记录该反射消失时间和给药时间之间间隔。

4、汇总全部实验组结果,绘制翻正反射消失时间——频数直方图。

实验结果

1、每组实验结果

编号体重给药量给药时间反射消失时间时间间隔(min)

2、汇总实验结果(举例)

反射消失时间 (min) 频数(只)

1.50~

2.00 5

2.01~2.50 10

2.51~

3.00 4

有机磷中毒和解救

【实验目的】略

【实验方法】

1. 取家兔一只,称重,固定,观察并记录健康状

态下表中所列各项指标。

2. 耳缘静脉注射敌百虫(2 ml/kg),观察中毒后

各项指标。

3. 中毒症状明显时进行解救,耳缘静脉注射阿托

品(1 ml/kg),解磷定(2 ml/kg),观察各

项指标是否缓解。

【实验结果】

观察指标正常中毒后阿托品解磷定

瞳孔直径(mm)

排泄情况

呼吸频率(次

/min)

心跳频率(次

/min)

臀部肌颤

腺体

青霉素、链霉素毒性及其对抗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1、青霉素毒性很低,但一次静脉注射大剂量青霉素钾可致动物死亡,原因是由于100万U的青霉素G钾盐含K+65mg(1.7mmol),若快速静脉注射可致高血钾(正常人血钾为 3.5~5.5 mmol/L),而100万U青霉素G钠盐中含Na+39mg(1.7mmol),对机体无明显影响。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量过大对神经肌肉接头有阻断作用,表现为急性肌肉松弛和呼吸肌麻痹,严重者因呼吸抑制而死亡。此作用可能是鳌合突触前膜中的Ca2+,使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所致。因此Ca2+可对抗链霉素的这一毒性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动物:小白鼠

2、药品:10万U/ml的青霉素G钾盐、10万U

的青霉素G钠盐、62.5mg/ml硫酸链霉素、30mg/mL氯化钙溶液、生理盐水。

3、器材:鼠笼、天平、注射器、针头

四、实验步骤

(一)青霉素G钾盐与青霉素G钠盐快速静注射毒性比较:

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2组(甲、乙)

2、甲组小鼠尾静脉注射青霉素G钾盐,乙组小鼠尾静脉注射青霉素G钠,给药量均为0.1mL/10g。

3、仔细观察各鼠的反应,并作详细记录。

(二)链霉素毒性反应及对抗

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2组(甲、乙组)。

2、甲组小鼠一侧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另一侧腹腔注射硫酸链霉素,给药量均为0.1mL/10g。

乙组小鼠一侧腹腔注射氯化钙溶液,另一侧腹腔注射硫酸链霉素,给药量均为0.1mL/10g。

3、仔细观察各鼠给药后的反应及症状(呼吸、体位),并作详细记录。

四、结果

五、讨论

六、结论

注意:尾静脉注射是关键,直接决定实验的成败。

表1.快速静脉注射青霉素G 钾盐与青霉素G

钠盐毒性比较

表2. 链霉素毒性反应及其对抗

药 物 甲 组 乙 组

5 6 7 8 生理盐水(ml)

6.25%硫酸链霉素(ml)

3%氯化钙(ml)

6.25%硫酸链霉素(ml)

各鼠反应

药 物

甲 组 乙 组

1 2 3 4

10万U/ml 青霉素G 钠盐(ml )

10万U/ml 青霉素G 钾盐(ml)

各 鼠 反 应

小鼠戊巴比妥钠ED50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药物LD50和ED50的概念,测定方法,意义及治疗指数的计算。

二、实验步骤

1、每实验组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10只,称重。

2、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浓度的戊巴比妥钠(0.1 ml/10 g),每组只选取一个浓度的药物。

3、注射完药物后,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是否消失(阳性反应),记录每组小鼠给药后30分钟内出现阳性反应的小鼠数量。

4、根据全部实验组实验结果,计算小鼠戊巴比妥钠的ED50。

ED50=lg-1 [X m–i (ΣP –(3 –P max–P min)/4)]

X m:戊巴比妥钠最大剂量(mg/Kg)的对数值。

P:每组小鼠翻正反射阳性反应的百分率(用小数表示);ΣP为各组数据总和。

i:相邻两个药物剂量(大/小)比值的对数值。

P max:戊巴比妥钠最大剂量组的P值。

P min :戊巴比妥钠最小剂量组的P 值。

琥珀酰胆碱作用部位分析

一、实验目的

观察各种情况下蟾蜍后腿肌肉的收缩反应,说明琥珀酰胆碱的作用部位。

浓度

(%) 剂量mg/kg lgX

动物数量 阳性反

应数

P

0.55 55 0.470 47

0.400 40 0.340 34 0.289 28.9 0.245 24.5 0.209 20.9 0.177 17.7

二、实验步骤

1、取蟾蜍一只,腹部向下用图钉固定于蛙板上。

2、剪开其两侧后肢大腿皮肤,分离两腿坐骨神经;剪开小腿皮肤并暴露腓肠肌。

3、用电刺激仪分别刺激腓肠肌和坐骨神经,找出能引起腓肠肌收缩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两腿均刺激),记录该数值。

4、通过蟾蜍胸淋巴囊注射琥珀酰胆碱0.5 ml。5~10分钟后,分别以上一步骤中所得刺激强度再次刺激相应部位,观察腓肠肌是否收缩,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完毕后,以蛙针捣毁蟾蜍脊髓。

三、讨论

药物的镇痛作用

一、实验目的

通过腹腔注射刺激性物质导致小鼠疼痛,来观察并比较不同类别的镇痛药物对疼痛的作用。

二、实验步骤

1、每组取小鼠6只,称重后分三组。

甲组小鼠皮下注射盐酸吗啡15 mg/Kg (0.1%溶液0.15 ml/10 g)。

乙组小鼠灌胃给予阿司匹林600 mg/Kg (4%混悬液0.15 ml/10 g,用前摇匀)。

丙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15 ml/10 g)。2、给予药物30分钟后,各小鼠腹腔注射酒石酸锑钾(0.1 ml/10 g)。观察15分钟内小鼠是否有扭体反应(小鼠出现腹部凹陷,扭腰等反应)出现。

3、统计全部实验组结果,计算各药物镇痛百分率。

镇痛百分率=(实验组无扭体反应小鼠数目-对照组无扭体反应小鼠数目)/对照组有扭体反应小鼠数目

镇痛百分率=(N生理盐水-N用药组)/N生理盐水*100%药物的体外抗凝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并掌握几种抗凝药体外抗凝作用的区别。

【实验材料】

动物:家兔

药物:生理盐水,0.1%华法林,肝素(125U/ml),4%枸橼酸钠,5%草酸钾,0.3%氯化钙,

1%氯化钙。

【实验方法】

1、取四支试管,分别标记1,2,3,4。依次加入0.3ml下列物质:生理盐水、华法林、肝素、枸橼酸钠。

取另一支试管标记0,加入0.1ml草酸钾。

2、取家兔,称重,麻醉(20%乌拉坦5ml/kg)

3、分离颈总动脉,插管并取血。

4、松开动脉夹,放血约5ml于0号管中,立即摇匀。

5、将0号管中血分别加入1,2,3,4号管中,各0.9ml。同时立即于各管中加入0.3%氯化钙0.1ml,摇匀。

6、将4支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箱。

7、开始计时(各管中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

Tube 1 Tube 2 Tube 3 Tube 4

生理盐水0.3ml 华法林

0.3ml

肝素

0.3ml

枸橼酸钠

0.3ml

血液 0.9ml

0.3%氯化钙 0.1ml

摇匀

37°C恒温水浴 (开始计时)

8、约十分钟后,若有的管中血液仍未凝,则加入1%氯化钙0.3ml(或更多),摇匀,继续放于水浴中观察计时。

【实验结果】

表1药物的体外抗凝作用

药物时间/min

生理盐水

华法林

肝素

枸橼酸钠

【结果讨论】

【结论】拟胆碱药、抗胆碱药和拟肾上腺素药、抗肾上腺素药物对家兔血压的作用

一、实验对象:家兔。

二、实验方法

1、取家兔一只,称量重量,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溶液 5 ml/Kg,做留针,固定家兔于

兔台上。

2、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肝素 1 ml/Kg,使其肝素化。

3、钝性分离一侧颈总动脉,用丝线结扎远心一侧;在靠近心脏一侧夹上动脉夹;在线结和动脉夹之间的动脉段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管并用线结扎固定。血压换能器中应先灌满肝素并排出气泡,注意三通管的使用。

4、连接血压换能器和测量血压设备,打开三通管,开启记录软件,观察家兔正常血压。

5、待家兔血压稳定后,依次从耳缘静脉注射以下药物。每次注射药物后用1~2 ml生理盐水将药物冲入血管。观察完一个药物作用后,待血压稳定后给予下一个药物。

6、实验完毕,取出动脉插管,结扎颈总动脉,归还家兔。

静脉给予药物名称及顺序

1、乙酰胆碱 1:10万0.05 ml/Kg

2、毒扁豆碱 1:1千0.05 ml/Kg

3、乙酰胆碱1:10万0.05 ml/Kg

4、阿托品 1:100 0.1 ml/Kg,

缓慢注射。

5、乙酰胆碱1:10万0.05 ml/Kg

6、乙酰胆碱1:1千0.1 ml/Kg

7、肾上腺素1:1万0.05 ml/Kg,

快速注射。

8、麻黄碱 1:200 0.05 ml/Kg

9、异丙肾上腺素1:2万0.05 ml/Kg

10、酚妥拉明1:100 0.1 ml/Kg

11、肾上腺素1:1万0.05 ml/Kg

12、普萘洛尔1:1000 0.3 ml/Kg,

缓慢注射。

13、异丙肾上腺素1:2万0.05 ml/Kg

水杨酸钠半衰期测定

一、实验目的:

比色法测定水杨酸钠浓度并计算半衰期。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1. 取离心管以及试管各5支,分别标上1-5

号备用,5支离心管中加上10%三氯醋酸5 ml。

2. 取家兔一只,称重,麻醉(耳缘静脉注射

20%乌拉坦5 ml/kg),分离出颈总动脉。

经静脉注射0.5%肝素1 ml/kg抗凝,颈总动脉插管。

3. 家兔麻醉5-10分钟后,颈动脉取血1 ml,

放入1号离心管,随即搅拌。从耳缘静脉注入5%的水杨酸钠 5 ml/kg,给药后10分钟及30分钟,各取血 1 ml,分别加入2、3号离心管,并搅拌;4、5号离心管分

别加入生理盐水和0.05%水杨酸钠各1 ml 4. 取上述离心管进行离心(3000转/分,离心15分钟),准确吸取上清液3 ml至相应号的试管中,加入10%的三氯化铁0.3 ml,摇匀后测量各管吸光度。

5. 用722型分光光度计于510 nm波长比

色,以4号管调零,读出5号管吸光度;

再以1号管调零,读出2、3号管的吸光度X1,X2。

6. 计算:

(1)水杨酸钠浓度(Y)与光密度(X)的常数

K=Y/X。

(2)求水杨酸钠的血浓度

给药后10分钟浓度Y1=KX1

给药后30分钟浓度Y2=KX2

(3)根据下列公式求出半衰期t1/2

t1/2 = 0.301 × (t2-t1)/(logY1-logY2)。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六、结论

水杨酸钠半衰期测定

3 ml

搅拌,以3000转/分离心10 min,各取上清液

处方内容

前记(处方头):

事先印好,用时填充。包括医疗构名称、处方

编号,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

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

断、开具日期等。

中记(正文):

以(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含义是

请取下列药物)标示,分列药品名称、剂型,

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下记:调配方法,较少用到。

标记(用法):

S. 或者Sig.开头,包括了剂量,服药时间以及次数。

后记: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签名。

举例

1、一支气管炎病人用青霉素治疗,规格为80万单位,每次160万单位,一天一次,肌肉注射,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 理学部分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药学实验(药理学实验)实验五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硫酸镁)作用的影响,了解核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作用的原因; 掌握硫酸镁的作用以及小鼠灌胃、腹腔注射方法 实验原理 硫酸镁为一种容积性泻药(此外还有刺激性和润滑性泻药),口服在肠道难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从而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产生泻下作用。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由于Ca2+和Mg2+化学结构相似,Ca2+和Mg2+间存在相互拮抗作用,Ca2+参与运动神经末梢Ach释放,而Mg2+拮抗Ca2+这种作用,结果使神经肌肉接头处Ach减少,骨骼肌紧张性降低,肌肉松弛。同时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因此产生抗惊厥及降压效果。本实验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性质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需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才能发生作用。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为吸收(absorption),吸收速度的快慢及吸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强度。其中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起效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给药途

径不同,则药物吸收快慢亦不同,其吸收快慢顺序除静脉注射外是: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途径不同,其吸收程度又不同,由此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吸收程度是: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较为完全,口服次之,皮下较差;皮肤表面吸收程度最差,一定要脂溶性特别高的药物才能通过此途径较好地吸收。而胃肠道给药,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首关消除的影响等,使药物吸收程度有所不同。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有的药物在被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一部分也属首关消除。首关消除也称首关代谢(first pass metabolism)或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注射、舌下和直肠给药可避免肝代谢。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 实验器材 1ml注射器2支、小白鼠灌胃针头1个、5号针头1个、250ml烧杯2个 药品与试剂

药理学实验课件

晨q.n. 每晚 i.h. 皮下注射i.m. 肌肉注射i.v. 静脉注射 i.v.gtt 静脉滴注us.ext 外用h.s. 睡时 a.c. 饭前p.c. 饭后 a.m. 上午 不同剂量、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略 【实验方法】 1. 取蟾蜍三只,称重,编号。 *注:以下皆为蟾蜍胸淋巴囊注射0.1 ml/10 g体重。 (1)甲注射1%戊巴比妥钠水溶液。红线 (2)乙注射1%戊巴比妥钠阿拉伯胶溶液。黄线(3)丙注射0.3%戊巴比妥钠水溶液。绿线 2. 观察蟾蜍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并记录。 【实验结果】 戊巴比妥钠对蟾蜍作用结果 编号体重给药量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时间间隔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略 【实验方法】 1. 取小鼠三只,称重,编号。 *注:以下动物皆给予尼可刹米0.2 ml/10 g体重。 (1)甲鼠灌胃给药。 (2)乙鼠皮下注射。 (3)丙鼠腹腔注射。 2. 盖上盖子,将小鼠置笼中观察是否依次出现竖尾,跳跃,惊厥,死亡的现象,并记录其出现药效的时间和强度。 【实验结果】 尼可刹米对小鼠作用结果 编号体重给药量起效时间药物作用速度及强度

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和常态分布规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个体差异对药物的影响。 2、学会绘制常态分布规律图。 二、实验步骤 1、每组取3只小白鼠,称取重量并作标记。 2、腹腔给予戊巴比妥钠45 mg/Kg(0.3%溶液0.15 ml/10g),记录给药时间。 3、给药后将小鼠翻转,使其背朝下脚朝上放置于实验桌上,观察小鼠是否自动翻转回复至正常体位。如小鼠不能自动翻转(翻正反射消失),记录该反射消失时间和给药时间之间间隔。 4、汇总全部实验组结果,绘制翻正反射消失时间——频数直方图。

沈阳药科大学药理学课件

第一篇总论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及治疗效果。 1.掌握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2.熟悉药物作用机制。了解构效关系。 3.掌握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相关概念。了解受体类型及第二信使。 【教学内容】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对机体细胞的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功能提高称兴奋(exicitation);功能降低成为抑制(inhibition)、麻痹(paralysis)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局部作用 全身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一)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在一定的剂量下,药物对不同的组织器官作用的差异性。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这就是构效关系。 (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 治疗作用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s)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成对因治疗,或称治本。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3)补充治疗(supplementary therapy)也称替代疗法(replacement therapy)用药的目的在于补充营养物质或内源性活性物质的不足。 2,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 ADR):凡不符和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 (1)副作用(side reaction)在治疗剂量下,药物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他效应。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药物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急性毒性(acute toxication)、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ation)和特殊毒性如 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等。 (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hypersensitive reaction,过敏反应)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4)继发性反应(secondery reaction):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5)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6)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 指某些药物可影响胚胎正常发育。 (7)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rebound, 反跳) 突然停药原有的疾病加剧。(8)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特殊反应。 第二节受体理论 一,受体基本概念 1.受体(receptor)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细胞蛋白成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并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转

(完整版)兽医药理学实验

兽医药理学实验 1.兽医处方的书写(讲授) 2.实验动物的种类、捉拿及给药途径(讲授结合实验) 实验材料:小鼠5-10(22人拟分成4-5组)只,1ml注射器20支,12-16#小鼠灌胃针5个,生理盐水 3.实验动物的采血及处死方法(讲授结合实验) 实验材料:小鼠5-10只(22人拟分成4-5组),1ml注射器20支 4.水合氯醛的全身麻醉作用及氯丙嗪的增强麻醉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药物——7%水合氯醛、2.5%氯丙嗪;器械——10ml注射器、酒精棉;动物——家兔3只 5.利尿药对兔的利尿作用观察(实验) 实验材料:药物——1%呋塞米注射液,7%水合三氯乙醛;器械——兔固定器,外科刀、剪刀、棉花、丝线、绷带、输尿管导管、烧杯、镊子、血管钳子;动物——家兔1只。 6.盐类泻药机理分析(实验) 实验材料:药物——10%硫酸钠、常水、生理盐水、7%水合氯醛;器械——兔手术台、剪刀、手术刀、缝线、注射器、针头;动物——家兔1只。 7.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MIC(讲授) 8.药物的配伍禁忌(讲授) 一. 实验动物的捉拿和固定方法 实验目的:了解常用实验动物的保定及固定方法,掌握实验小鼠的固定方法 实验内容: 1. 狗的捆绑与固定至少由2~3人进行。捆绑前实验者应先对其轻柔抚摸,避免使其惊恐或激怒;用一条粗棉绳兜住上、下颌,在上颌处打一结(勿太紧),再绕回下颌打第二个结,然后将绳引向头后部,在颈项上打第三个结且在其上打一活结(图3.3-4)。切记住兜绳时,要注意观察狗的动向,以防被其咬伤。如狗不能合作,须用长柄狗头钳夹持其颈部,并按倒在地,以限制其头部活动,再按上述方法捆绑其嘴。捆嘴后使其侧卧,一人固定其肢体,另一人注射麻醉药。此时,应注意狗可能出现挣扎,甚至大小便俱下,以及由于这种捆绑动作往往致使狗呼吸急促,甚至屏气等问题。待动物进入到麻醉状态后,立即松捆,以防窒息。 将麻醉好的狗仰卧置于实验台上,用特制的狗头夹固定狗头(图3.3-3)。固定前将狗舌拽出口外,避免堵塞气道。将狗嘴伸入铁圈,再将直铁杆插入上、下颌之间,再下旋铁杆,使弯形铁条紧压犬的下颌(仰卧固定)或压在鼻梁上(俯卧固定)。再将狗头夹固定在手术台上。 固定好狗头后,取绳索用其一端分别绑在前肢的腕关节上部和后肢的踝关节上部,绳索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实验台同侧的固定钩上。固定两前肢时,亦可将两根绳索交叉从犬的背后穿过并将对侧前肢压在绳索下,分别绑在实验台两例的固定钩上。若采取俯卧位固定时,绑前肢的绳索可不交叉,直接绑在同侧的固定钩上。

药理学实验

药理学实验 (异)戊巴比妥钠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目的] 用小白鼠求戊巴比妥钠的LD 50、ED 50及其治疗指数 (1)戊巴比妥钠半数致死量(LD 50)的测定(实验示例,供同学参考) [方法] 取体重20g 左右小鼠50只,分为5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戊巴比妥钠。注射后24小时,记录各组死亡鼠数。结果如下所示。按公式: LD 50=㏒-1[Xm-i (ΣP-0.5)]计算或机率单位—对数剂量作图法求得LD 50=120mg/kg 。 结果 组别 剂量D (mg/kg) 1ogD 实验鼠数 死亡鼠数 死亡反应百分率(%) P LD 50(mg/kg) 1 187.5 2.273 10 10 100 1.0 120 2 150.0 2.176 10 7 70 0.7 3 120.0 2.079 10 6 60 0.6 4 96.0 1.982 10 2 20 0.2 5 7 2.0 1.857 10 0 0 0 (1)按公式LD 50=1og -1[Xm-i (Σp-0.5)]计算,求LD 50。 其中Xm=最大剂量对数值 P=动物死亡率(用小数表示) Σp=各组死亡率的总和 I=相邻两组剂量比值的对数(高剂量做分子) 将实验结果代入上述公式 Xm=1og187.5=2.273 Σp=1.0+0.7+0.6+0.2+0=2.5 i=1og =1og1.25=0.0969 LD 50=1og -1[Xm-i(Σp-0.5)] =1og -1[2.273-0.0969(2.5-0.5)] =1og -1[2.273-0.1938]= 1og -12.0792 =120.0(mg/kg) (2)戊巴比妥钠半数有效量(ED 50)的测定 [材料] 药品:戊巴比妥钠溶液(浓度为0.20%,0.25%,0.31%,0.39%,0.49%) 器材:注射器0.25ml (或1ml ) 5 针头、天平、鼠笼 0 .1505.1872 1

中药药理学实验说课讲解

中药药理学实验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的影响(6学时)【目的】观察生附子和制附子致小白鼠的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的作用。 【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 ~ 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1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观察并记录30min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毒性的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和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小时以上。 【思考题】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的原因。

实验2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 的影响(炭末法)(4学时) [目的]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的药理意义。[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 [药品] 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 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的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

细胞药理学

药理学实验II(细胞药理学) 07102127 唐超 本次实验一共分三个内容,分别是细胞计数、药物溶剂在hela细胞中的毒性和细胞传代。 实验一、细胞的计数 操作步骤: 1、用移液管吹打MT-4悬浮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2、取清洁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取少许上述混合液(约15微升)从盖玻片边缘加入,弥散至整个槽面,避免产生气泡。 3、镜下计数四个大方格的细胞总数,除以4,再乘以稀释倍数,最后乘以10000,为每毫升细胞悬浮液中的细胞数。 注意事项: 1、每一大个体积为1立方毫米。 2、若细胞位于线上,计数的原则是: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 实验二、药物、溶剂在Hela细胞中的毒性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在细胞水平测试药物或溶剂对细胞的毒性实验设计及操作技术。 2、掌握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药物细胞半数中毒浓度(TC50)的计算方法。 材料和试剂: 1、细胞:Hela细胞 2、样品:甲醇、乙醇、DMSO、待测样品X(每组做两种样品) 3、CCK-8溶液、DEME完全培养基 4、酶标仪、96孔培养板、微量移液器、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等 操作步骤: 1、稀释溶液:1:1、1: 2、1:4、1:8、1:16、1:32、1:64、1:128、1:256九个浓度,每个稀释度四个复孔,每孔加样100微升。 2、稀释待测样品X:1:10、1:20、1:40、1:80、1:160、1:320、1:640、1:1280、1:2560、1:5120、1:10240十一个稀释度,没个稀释度4个复孔,每孔加样100微升。 3、取前一日接种Hela细胞的96孔板,细胞接种密度为6000/孔。 4、弃去培养基,加入100微升上述稀释的溶剂或待测样品。 5、设立细胞对照,弃去培养基,加入100微升培养基。 6、于37摄氏度,5%CO2培养箱,逐日观察细胞形态。 7、第三天,每孔加入10微升CCK-8溶液,轻轻拍打培养板混匀。37摄氏度孵育1-4h。 8、酶标仪测定450nm/630nm处的A值。 结果判定 1、计算各稀释度药液组成的A均值。 2、以A均值为纵坐标,药物稀释倍数的对数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计算回归方程。 3、计算药物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

药理学实验

附:实验基本操作 1.小鼠捉拿固定 小鼠性情温顺,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抓取时动作也要轻缓。抓取时先将小鼠放在粗糙物(如鼠笼)上面,用右手提起鼠尾,将小鼠轻轻向后拉,这样可使小鼠前肢抓住粗糙面不动,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头皮肤和双耳,其余三指和掌心夹住其背部皮肤及尾部,这样小鼠便可被完全固定在左手中(图1),此时右手可作注射或其它实验操作,也可将小鼠固定在特制的固定器中。 2. 小鼠灌胃法以左手捉住小鼠,使其腹部朝上,右手持灌胃器(以1-2mL注射器上连接细玻璃灌胃管或把注射针头磨钝稍加弯曲制成的灌胃针头),灌胃管长约4-5cm,直径约1mm。操作时,先从小鼠口角将灌胃管插入口腔内,然后用灌胃管向后上方压迫小鼠头部,使口腔与食道呈一直线,再将灌胃管沿着上颚壁轻轻推入食道(图2),当推进约2-3cm时可稍感有阻力,表明灌胃管前部已到达膈肌,此时即可推进注射器进行灌胃,若注射器推注困难,应抽出重插,若误入气管给药,可使小鼠立即死亡,注药后轻轻拔出灌胃管,一次灌药量为0.1-0.3mL/10g体重。 3. 腹腔注射法以左手固定小鼠,腹部向上,注射部位应是腹部的左、右下外侧1/4的部位,因为此处无重要器官。用右手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3-5mm,接着使针头与皮肤呈45度角刺入腹肌,继续向前推进,通过腹肌进入腹腔后感觉抵抗力消失,此时可注入药液,一次注射量为0.1-0.2mL/10g体重(图3)。 图1 小鼠捉拿方法图2 小鼠灌胃法图3 小鼠腹腔注射法

药理学实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药理作用的影响。 【原理】 给药途径不同,不仅影响到药物作用的快慢、强弱及维持时间的长短,有时还可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硫酸镁口服基本不吸收而发挥容积性导泻作用,注射给药则产生吸收作用。 【实验材料】 1、动物:小鼠2只。 2、药品:4%硫酸镁。 3、器材:注射器、鼠笼 【方法与步骤】 取小鼠2只,称重后标记,一只腹腔注射4%硫酸镁0.2mL/10g,另一只以同样剂量灌胃,观察并记录小鼠出现的症状,将结果填入下表。 【结果与处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鼠号体重(g) 药物及剂量给药途径给药后反应 1 2 【注意事项】 如果灌胃小鼠也出现抑制,甚至呼吸麻痹而死亡,系由技术操作失误所致。

药理学实验

(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尼可刹米对小鼠作用的差异 原理:影响药物的因素有药物的给药剂量,当药物的剂量增加,药物的效应也随之增加。但这一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制的,当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时,药物的效应恒定在一定的水平,而当药物剂量过大时,可致中毒或死亡。 材料:器材:电子天平、1ml注射器 药品:2.5%尼可刹米溶液 动物:小白鼠3只 方法:取小鼠3只,标记,称重,随机分为3组,各鼠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尼可刹米溶液(1#:2.5%尼可刹米溶液0.15ml/10g;2#:2.5%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3#:2.5%尼可刹米溶液0.05ml/10g),观察潜伏期、给药前后的表现,并仔细记录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结果 讨论 结论 注意:1、小鼠对尼可刹米可能出现的反应,按由轻到重程度有:活动增加,呼吸急促,反射亢进,震颤,惊厥,死亡等。 2、比较各鼠表现出来的药物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快慢。 思考:本实验结果对药理实验和临床用药有何启示? (二)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学习动物抗惊厥模型的制备方法 原理:尼可刹米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的中枢兴奋药,剂量过大克引起

惊厥反应。惊厥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全身骨骼肌强烈 的不随意收缩,呈强制性或痉挛性抽搐。较大剂量的苯巴比妥 有抗惊厥作用,主要机理是增强GABA能神经的功能,降低惊 厥发生率,限制病灶异常放电。 器材:鼠笼,电子秤,注射器(1ml)。 药物:0.5%苯巴比妥钠溶液,2.5%尼可刹米溶液,生理盐水。 动物:小鼠2只,体重18~22g。 方法: 1、取小鼠2只。称重并标记,分组:给药组,生理盐水组,观察 小鼠活动状态。 2、给药: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0.5%苯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0min后,两组小鼠均 腹腔注射2.5%尼可刹米溶液0.2ml/10g。 3、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无兴奋,惊厥和死亡。 (三)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的影响 原理:给药途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分布、代谢、排泄都有较大的影响,阴而使药物作用的强度和速度不同,有时甚至会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材料:器材:电子天平、1ml注射器、小鼠灌胃针头 药品:15%硫酸镁(含水)溶液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石菖蒲的镇静作用 【目的】 1、应用小动物自主活动学习镇静药物的实验方法。 2、应用小动物自主活动仪,研究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原理】小动物自主活动仪的原理:在活动箱内,将一束或几束光线照射到对侧光电感应器上,动物在箱内每活动一次,感应电流发生改变,经过放大装置,使电脉冲驱使继电器启动,通过记录器记录动物活动次数。 地西泮是镇静催眠的代表药。石菖蒲具有宁心安神作用,其挥发油对中枢有广泛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以小鼠自发活动次数为指标,观察药物的镇静作用。 【动物】小鼠6只,实验前禁食12h。 【药品】0.05%地西泮溶液,石菖蒲水煎液,生理盐水 【主要器材】动物自主活动仪1台,电子称1台,1ml注射器2支,烧杯2杯。 【方法】将6只动物随机分为甲乙丙组,甲组灌胃生理盐水,乙组灌胃石菖蒲水煎液(连续两天),丙组灌胃地西泮1次,0.2ml/10。给药后1小时各组动物放入小动物自主仪,先适应2分钟,再记录5分钟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 【结果】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组别动物数自主活动次数 生理盐水组 地西泮组 石菖蒲组 【注意事项】1、实验室要尽量保持安静,以免惊动动物使自主活动次数增多。 2、实验室温度应在20-25℃之间。 参考文献: [1] 胡锦官,顾健,王志旺.石菖蒲及其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理研究[J].中药药药理与临床.1999.15(30:19 [2] 刘新民.石菖蒲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研究.1992.(4):57 [3] 吴启端,吴清和,石菖蒲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2006,17(6):477-480 实验二、石菖蒲对记忆障碍小鼠模型的改善作用 【目的】 1、学习小鼠跳台原理和操作,正确运用跳台实验仪器对小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 2、观察石菖蒲对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疗效作用。 【原理】鼠跳台实验装置由DT-200小鼠跳台测试箱和DT-200小鼠跳台测试仪组成。测试箱由6个小房间构成,一次可同时试验6只动物,每个小房间有一橡皮台,箱底是可通电的铜栅,在训练期通电小鼠跳下平台在箱底不断被电击,这个过程中小鼠获得记忆,24 h后测试时观察小鼠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时间和5 min内跳下平台的次数,比较各组老鼠记忆保持的能力。 戊巴比妥钠能造成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宁心安神的作用,能够促进学习记忆。本实验以小鼠跳下潜伏期及5min内错误次数作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小鼠学习

中药药理学实验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实验讲义 药理实验室

第一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中药药理实验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与其相连的许多消化腺组成,消化道通过运动将消化道内容物得到混合并向消化道远端推送,消化腺通过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使食物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有助于吸收。统消化系统药物研究主要包括消化器官运动实验、消化器官分泌实验、抗溃疡、抗肝损伤、利胆等药理实验方法。 消化器官运动实验方法分为离体消化道器官标本运动实验和在体消化道器官运动实验。离体器官标本运动实验: 一般选用兔、豚鼠和大鼠的胃、肠、胆囊等器官的肠段或肌片,在恒温及充氧的营养液中通过拉力传感器与记录仪连接,将药物直接参加浴柄槽内,描记胃肠平滑肌收缩振幅、收缩频率、收缩张力的变化。②在体器官运动实验:胃排空,肠推进,压敏传感器测定囊内压,贴壁传感器测定胃、肠壁平滑肌或胆囊舒缩运动,以及生物电研究消化器官电生理变化等方法。 消化器官分泌实验主要通过插管或造瘘等方法收集胃液、肠液、胰液及胆汁,然后对上述消化液进行分析。胃酸测定可用酸碱滴定法或酸度计测定法,胃蛋白酶测定可用凝乳法、麦特 (Mett)毛细玻管法、hmon-Mimhy 改进法等, 糜蛋白酶测定可用分光光度法、合成多肽法等。 抗溃疡实验是在建立实验性溃疡模型的根底上,观察药物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引起实验性溃疡的方法分为急性溃疡与慢性溃疡两大类。急性溃疡模型有:幽门结扎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水浸、寒冷、失血性休克)、药物诱发必型溃疡 ( 非甾体类抗炎药、组胺、利血平等) 、黏膜坏死物质型溃疡(100%乙醇、0.6N HCl、25%NaCl)等;慢性溃疡模型有:醋酸烧灼性溃疡,热烧灼性溃疡等,使用动物多为大鼠。同时还可测定胃组织中相关活性物质的含量,如前列腺素、氨基己糖、 CAMP、5- 羟色胶、组胺、胃黏膜血液量等物质,可对药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引起实验性肝损伤的方法有:①急性中毒性肝炎、肝坏死模型: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扑热息痛肝损伤模型、D-半乳糖胺肝损伤模型等。②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乙硫氨酸脂肪肝模型、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模型、四氯化碳反复给予肝硬化模型等。③阻塞性黄疸模型:α一茶异硫氨酸醋或胆管结扎均可致胆汁郁积型黄疸模型。④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取异种或同种动物的肝提取物作为抗原免疫纯系小鼠可制备该模型。可检测的指标有血清或肝脏AST 、AIT 活性,P-450 活性,肝糖原、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血NH3、胆红素浓度等。作为抗脂肪肝、肝硬化药物,还可检测肝脏胶原蛋白含量、凝血酶时间等,同时可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利胆实验主要有正常大鼠的胆汁流量测定,离体胆囊肌片舒缩活动描记、整体动物的胆道内压测定, 由细菌造成化脓性胆管炎后对模型动物的胆汁流量、胆汁成分含量、oddi氏括约肌张力等指标进行测定,对胆石标本进行胆固醇、钙、胆红素等成分的含量测定等。 涉及消化系统药理实验方法研究的常见中药有理气药、温里药、补气健脾药。

大学药理学课件

第一章绪言 一、基本概念 1.药物(drug):是指用于预防、防治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也包括避孕药及保健药。 2. 食物←→药物←→毒物(互相影响,互相依存) ↑←←→→↗ 3.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organism)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 有些是药食同源,如海带、苦瓜等;药物与毒物间仅存在量的差异。 4. 药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桥梁学科,多学科融汇。药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二、药理学的内容 1.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2.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1. 阐明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制 2.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 研究开发新药或新剂型。 4. 发展中医药。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先进的研究方法。 四、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1. 本草学/药物学阶段 《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书。 《新修本草》(唐代),是我国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本草纲目》(明代),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巨著。 2. 现代药理学阶段 (1)有效成分的提取:吗啡(1804年)、咖啡因(1819年)、阿托品(1831年)等。 (2)作用机理的研究:器官药理学-受体的概念-第二信使学说-化学合成药(磺胺类、抗生素)。(3)发展分支学科:基础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中药药理学、遗传药理学、生化药理学、时间药理学等。 五、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和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依赖于药理学实验方法的建立和发展。 1.基础药理学方法 (1)实验药理学方法:以健康正常动物为实验对象,分整体、离体器官、细胞和微生物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 ( 2 )实验治疗学方法:将正常动物造成类似于人体疾病的病理模型,进行药效学或药动学研究。 2. 临床药理学方法:以人体整体或离体器官、组织、体液等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3. 新技术应用:分子生物技术(DNA克隆、Pr表达、转基因技术),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等。 药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随机、对照、重复、均衡的原则)和严格的实验操作。 六、新药开发与研究 1、新药:指未在我国上市销售过的药品。已上市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也属于新药。 (1)药物临床前研究 包括:药物的合成工艺、提取方法、理化性质、纯度、处方筛选、剂型选择、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药理、毒理、动物药动学等研究。

药理学实验一__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一__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的影响; 2.学习小白鼠不同途径的给药方法。二、实验原理 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会使药物发挥不同的作用,口服硫酸镁可导泻和利胆,注射则产生止痉、镇静和降低颅内压。 三、实验动物 小白鼠 四、实验药品及器材 1. 器材:1ML注射器四副,灌胃针头一个,天枰一台,250ML烧杯4个。 2. 药物:10%硫酸镁。 五、实验方法 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甲鼠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6ML。 2.乙鼠口服(灌胃)10%硫酸镁溶液0.6ML。 3.观察并比较两只鼠的不同现象。 六、实验结果 鼠号体重药量给药途径给药前给药后 肌张力大小便肌张力大小便 (g) (ml) 甲腹腔注射正常正常松弛失禁 22.4 0.6 乙口服(灌胃) 正常正常正常腹泻 22.6 0.6 七、结果分析

硫酸镁可因给药途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硫酸镁腹腔注射给药时,会抑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使骨骼肌、心肌、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发挥肌松作用和降压作用;而硫酸镁灌胃时,肠道很少吸收增加肠容积而促进肠道推进性蠕动,产生泻下作用,故甲鼠出现肌张力明显减弱,处于安静状态,乙鼠则出现轻微腹泻的现象。 八、实验结论 给药途径不同所产生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不同,硫酸镁腹腔注射使肌松弛,灌胃则出现轻微腹泻。 九、思考题 1.给药途径不同,一般情况下对药物的作用产生什么影响,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差异, 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速度不同,一般规律是静脉注射,(快于)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贴皮。如静脉注射,药物直接入血可立即生效,用于急救、昏迷病人;剂量易控制;刺激性药物可稀释后静注;大量注射时可静滴。缺点为较易产生不良反应;要求技术熟练。不同给药途径因吸收、分布方面产生的差异,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甚至产生质的差异,如硫酸镁口服导泻,而肌注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用于抗惊厥。为此,临床应按照病情、治疗需求和药物特性,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 口服有首过消除效应,注射没有,所以生物利用率有区别,会有量的差异。 而体内再分布或作用有明显靶向性的药物,使药物体内分布不均,不同受体,作用不同,会有质的差异。 2.给药途径不同时,药物的作用为什么有的会出现质的差异,有的会出现量的不同。

实验药理学

实验药理学 1. 简介 实验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动物或人体中作用机制、药效学和毒理学的科学。通过实验药理学的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副作用,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2. 实验药理学的重要性 实验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临床治疗和毒理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1 新药研发 实验药理学是新药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药理学研究,可以评估新化合物的活性、选择性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这些信息有助于筛选出具有潜力的候选化合物,并进一步进行临床前研究。 2.2 临床治疗 实验药理学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对不同人群(如动物模型)中的药物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预测其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和剂量范围,从而指导合理用药。 2.3 毒理评价 实验药理学也在毒理学评价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实验药理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和副作用,为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探索药物的毒性发生机制,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剂量控制。 3. 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药理学主要依靠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以下是常见的实验药理学研究方法: 3.1 动物模型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进行实验。常见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猪等。 3.2 药物给药途径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进行实验。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3.3 药效学评价 通过观察和记录动物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评估其治疗效果和剂量效应关系。常见的评价指标包括生存率、体重变化、病理学检查等。 3.4 药物动力学评价 通过测定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参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和代谢途径。 3.5 毒理学评价 通过观察和记录动物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性表现,评估其毒性程度和剂量效应关系。常见的评价指标包括致死剂量、器官病理学检查等。 4. 实验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实验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实验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4.1 活性筛选 通过实验药理学研究,可以对大量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找出具有潜力的候选化合物,为进一步临床前研究提供依据。 4.2 药效学评价 实验药理学可以评估新化合物的治疗效果和剂量效应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通过对动物模型中的药效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预测其在人体内的药效。 4.3 安全性评价 实验药理学可以评估新化合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为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通过对动物模型中的毒性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预测其在人体内的毒性。 4.4 药物代谢研究 实验药理学可以研究新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动力学参数,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通过对动物模型中药物代谢的研究,可以推测其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5. 结论 实验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机制、药效学和毒理学的重要科学。通过实验药理学的研究,可以评估新化合物的活性、选择性、治疗效果和剂量效应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实验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临床治疗和毒理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药理学

实验药理学 简介 实验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和效应的科学,通过对动物模型或细胞模型进行实验,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副作用等。本文将介绍实验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应用领域。 实验药理学基本原理 实验药理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动物体内或细胞模型中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对生物体的作用和效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实验药理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药效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的效应,包括治疗效果、剂量-反应关系、时间-反应关系等。常用方法包括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对生物体产生的效应,并通过测定相关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常用方法包括给予标记化合物进行追踪,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或尿液中的浓度,以及计算药物的消除半衰期等参数。 毒理学 毒理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等。常用方法包括给予高剂量的药物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其对动物的死亡率和临床表现;给予长期低剂量的药物进行慢性毒性实验,观察其对动物器官系统的影响。 药理学机制 药理学机制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常用方法包括通过细胞培养体系或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通路。 实验药理学常用技术 实验药理学依赖于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研究和评估。以下是几种常用技术: 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是实验药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工具之一。通过给予动物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对动物的生理和行为产生的效应。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猪等。

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是实验药理学中用于研究药物作用机制和毒性的重要工具。通过将细胞培养在体外,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对细胞形态、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实验药理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技术包括PCR、Western blot、转基因技术等,用于研究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信号转导通路。 影像学技术 影像学技术如PET、MRI等在实验药理学中广泛应用。通过这些技术可以观察药物 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评估其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实验药理学应用领域 实验药理学在医药研发、临床治疗和毒理评价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新药研发 实验药理学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节。通过在动物模型中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性,筛选出具有临床前潜力的候选药物。 临床治疗 实验药理学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实验药理学的评估,可以确定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毒理评价 实验药理学在毒理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新化合物或化妆品进行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实验,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风险评估和安全监管提供依据。 结论 实验药理学是一门关于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和效应的科学。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可以揭示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副作用等信息。常用技术包括动物模型、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等。实验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临床治疗和毒理评价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药理学实验一常用实验动物的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一常用实验动物的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捉拿固定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1.小白鼠的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小白鼠性情温顺,易于捕捉,胆小怕惊,对外来刺激敏感。它胃容量小,不耐饥渴,随时采食。在机能学实验中常选用该动物。故适用于大量的实验动物,如:某些药物的筛选实验、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药效比较、毒性实验、妊娠期 20 天左右,常用于避孕药实验及抗癌药实验。 2.大白鼠的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大白鼠性情温顺,行动迟缓,易于捕捉,但受惊吓或粗暴操作时,会紧张不安甚至攻击人。大鼠嗅觉发达,对外界刺激敏感,抵抗力较强。大鼠无胆囊,肾单位表浅,肝再生能力强。大鼠的血压反应比兔稳定,可用它作血压实验,也可用于慢性实验、抗炎、降脂、利胆、子宫实验及心血管系统的实验。药典规定该动物为催产素效价测定及药品指控中升压物质检查指定动物。 3.家兔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家兔属于草食性动物,性情温顺但群居性差,听觉、嗅觉十分灵敏,胆小易惊,具夜行性和嗜睡性。它主要利用呼吸散热维持体温平衡,耐冷不耐热,厌湿喜干。家兔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由于兔耳血管丰富,耳静脉表浅,易暴露,是静脉给药及采血的最佳部位。兔的减压神经在颈部与迷走交感神经分开走行而自成一束,常用于研究减压神经与心血管活动的关系。家兔的体温调节较稳定,反应灵敏,常用于发热研究和热源试验,是药品质控中热源检查的指定动物。家兔对组织胺不敏感,不发生呕吐,因此不适用于组织胺过敏性休克、催吐和镇吐药物的研究。 (二)实验动物的捉拿固定

正确的捉拿固定动物是为了不损害动物健康,不影响观察指标,并防止被动物咬伤,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1、如何正确捉拿及固定小白鼠? 小鼠性情温顺,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取用时动作也要轻缓。抓取时先用右手提起鼠尾,放在鼠笼盖上或易攀抓的粗糟面上,将鼠尾向后轻拉,此时小鼠前肢紧紧抓住粗糟面,迅速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沿其背向前捏住两耳和头颈部皮肤,将小鼠尾巴夹在无名指、小指和手掌之间。 小鼠性情温顺,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取用时动作也要轻缓。抓取时先用右手提起鼠尾,放在鼠笼盖上或易攀抓的粗糟面上,将鼠尾向后轻拉,此时小鼠前肢紧紧抓住粗糟面,迅速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沿其背向前捏住两耳和头颈部皮肤,将小鼠尾巴夹在无名指、小指和手掌之间。 2、如何正确捉拿及固定大白鼠? 以防大鼠在惊恐或激怒时咬伤手指,捉拿时最好带上防护手套,右手抓住鼠尾立即提起,放在易攀抓的粗糟面上,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其两颊及后枕部皮肤,充分固定慎防咬伤,其余手指握住整个鼠体,注意握力不要太大,以免大鼠窒息死亡。然后将其腹部向上,作腹腔麻醉,最后固定。 3、如何正确捉拿及固定家兔? 家兔比较驯服不会咬人,但脚抓较尖,应避免抓伤。首先右手抓住兔的颈背部皮肤,轻轻提起,左手托起臀部,使兔成坐位姿势,切忌捉拿双耳。把兔放入固定器内,开始麻醉。将麻醉好的家兔取仰卧位,用一根棉绳的一端打个活节套牵引兔的两只上门齿,另一端栓在手术台前端的铁柱上。四肢固定方法参照狗的四肢固定法。(首先将狗放到解剖台上,把颈部拉直固定好头部,取绳索用其一端分别绑在前肢的腕关节上部和后肢的踝关节上部,绳索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实验台同侧的固定钩上。固定两前肢时,亦可将两根绳索交叉从狗的背后穿过,分别绑在实验台两侧的固定钩上。) (三)、实验动物编号标记的方法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基本技能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一、实验动物的基本技能和实验技术基础 1.实验动物的标记 大、小鼠和白色家兔的标记常用3~5%黄色苦味酸溶液涂于皮毛上标号。常用的方法:1号 ---左前腿 2号 ---左腰部 3号 ---左后腿 4号 ---头部 5号 ---正中 6号 ---尾根部 7号 ---右前腿 8号 ---右腰部 9号 ---右后腿 10号 ---不标记 2.实验动物的捉持(大、小鼠) (1)小鼠的捉持用右手提起鼠尾,放在粗糙物(如鼠笼盖)上面,向后轻拉鼠尾;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两耳颈背部皮肤,将小鼠固定在掌中,使其腹部朝上,然后以无名指和小指夹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 (2)大鼠的捉持捉持和固定方法基本同小鼠,无经验者可戴上防护手套,并应动作轻柔。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鼠笼盖上,向后轻拉鼠尾;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图 1 小白鼠捉持法 3、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大、小鼠) (1)小鼠的给药方法 灌胃(ig):将小鼠固定后,使颈部拉直,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插入口腔,压其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沿上腭壁向鼠口腔的后下方轻轻插入食道。如遇阻力,可将针头抽出再插,以免刺破食管或误入气管。一般给药量为0.1~0.3ml/10g(体重)。

图 2 小白鼠灌胃法实验图 3 小白鼠腹腔注射法 皮下注射(H或sc):常在背部皮下。轻轻捏起背部皮肤,将注射针头刺入皮下,稍稍摆动针头,若容易摆动则表明针尖位于皮下。然后注入药液。一般给药量为0.1~0.20ml/10g (体重)。 图 4 小白鼠皮下注射法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一般给药量为0.1~0.3ml/10g(体重)。 肌内注射(im):多注射于后肢股部肌肉,一般每侧不超过0.1ml。 尾静脉注射(iv):将小鼠置于固定筒内,使尾部露在外面,用70%~75%的乙醇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9ºC温水中,待尾部左右侧静脉扩张后,左手拉尾,右手进针。一般给药量为0.1~0.2ml/10g (2)大鼠的给药方法 均同小鼠。一般情况下,灌胃剂量为1~2ml/100g,皮下注射、尾静脉注射<1ml /只,腹腔注射为1.5ml /只,肌内注射为0.1~0.2ml/只。此外大鼠尚有舌下静脉给药的方法。 图 5 家兔耳部血管分布图 6 家兔耳静脉注射法 4、实验动物给药量的计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