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蒙太奇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电影艺术与诗歌的碰撞——浅析阿赫玛托娃诗歌中的蒙太奇手法

电影艺术与诗歌的碰撞——浅析阿赫玛托娃诗歌中的蒙太奇手法

影视电影艺术与诗歌的碰撞——浅析阿赫玛托娃诗歌中的蒙太奇手法文/张会燕摘要: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建构的主要方法,通过组合镜头语言,完成特定的内容表达。

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俄国著名抒情诗人,其诗歌借助蒙太奇的艺术手法构建出独特的抒情时空,同时通过变换叙述角度和细节描写营造出阿氏诗歌特有的悲凉韵调。

关键词:蒙太奇;阿赫玛托娃;时空;叙述;细节蒙太奇(即剪辑)产生并确立于电影艺术的初期,有组接、构成的意思。

蒙太奇是“导演对影片结构的总体安排,包括叙述方式(顺叙、倒叙、前叙、分叙、插叙、复叙、夹叙夹议等),叙述角度(主观叙述、客观叙述、主客观交替叙述、多角度叙述等),时空结构(各种时空的组合方式),场景、段落的布局。

”(电影艺术字典2009:151)蒙太奇转用到文学理论之后,“用来表示以描述的间歇性(离散性)和‘碎片化’为显著特征的文学作品的建构方式。

”(哈利泽夫2008:341)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俄国著名抒情诗人,有“俄罗斯的萨福”之称。

她的抒情诗从生活细节入手,描写女性彷徨、苦闷、凄苦的情感世界,独特的艺术建构充满了离散性和碎片化,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尤其明显地表现为时空的重组、叙述角度的切换与细节的特写等。

一、时空的重组蒙太奇可以“对现实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剪裁、组织、加工、改造,使之成为独特的艺术元素——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

”(电影艺术词典2009:152)蒙太奇转用于文学,“趋向于表示某些对比和对立的关系(比拟和反差、类比和对偶),这种关系不受描写对象的逻辑限制,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过程和联想。

如果作品的这一层面颇显活跃,则通常称为‘剪辑式’结构”(哈利泽夫2008:341)阿赫玛托娃的诗歌情节常常跳出逻辑的框架,采用“剪辑式结构”将不同时间、空间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

《微睡又把我带进了......》是剪辑式结构的鲜明例子。

诗人通过类比手法,描写了纷繁多彩的梦境,将不同时空的人与物填充在同一片思想的海域,形成独特的抒情时空:时而在苏联的南方小城,时而又漫步于圣彼得堡的皇村花园,时而遥望山鹰飞向溪谷,时而又跌落山麓凝望红叶片片。

诗歌中的蒙太奇——析威廉·华兹华斯《水仙》中的意象组合 毕小君

诗歌中的蒙太奇——析威廉·华兹华斯《水仙》中的意象组合  毕小君

不心神荡漾;/ 我凝视— ——凝视—— —却没有思绪,/ 不 知这美景会给我带来怎样的财富。”接下来是诗人自 己出神地凝视着这美景的情景。大自然的美感染了诗 人也感染了读者,人们没有了烦恼,忘却了忧愁。诗人 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流于简单的对自然的描写,他写 景是为了抒情,赞花是为了传意。在第二节对大自然 的歌颂之后,诗人不忘将其与人和社会联接起来,以 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和物我交感的精神境界。“诗人 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生动活泼,他以动态 的描摹创造了水仙的意象,既是对美景的勾画,亦是 与自我形象的对照,在诗人笔下,水仙花不仅会翩翩 起舞,它们还会表达欢乐愉快的心情,引发诗人欢 乐、平和的内心感受。”⑦“在这里,物与人、景与情契 合无间,水乳交融。景是情的外化,情是景的内涵,因 景而生情,缘情而造景,美的意境就这样产生了。”⑧
名作 欣赏
外国文学筅ຫໍສະໝຸດ 诗歌中的蒙太奇—— —析威廉·华兹华斯《水仙》中的意象组合
□毕小君(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关键词:蒙太奇 意象 组合 孤寂 水仙 摘 要:蒙太奇是电影创作的基本手段,它将电影镜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传达电影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容。诗歌是 最古老的文学形式,蒙太奇的表现手段早在电影被发明之前已为人们使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又称“湖畔诗人”的威廉·华 兹华斯在《水仙》中用娴熟的蒙太奇技艺将人与景、动与静、过去与现在、天空与大地自然地契合在一起。诗人表达了对大自 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与自然相融和谐的期盼。
1.人与景的蒙太奇 “我独自徘徊,像一片云 / 在山峦峡谷之上高高 飘拂”,诗歌的开头两行就展示了一幅蓝天白云的美 景。蓝白相间的清丽色彩就如诗人清明高傲的个性, 黑 的山脉寓意着纷繁乱世的喧嚣,身处其间的 诗人既忧郁孤寂又无可奈何,只好随风飘荡。悠然的 白云在山谷间徘徊,诗人的思想处于迷茫的状态,但 又似乎在找寻着什么:真理在哪里?人类又会走向何 方?“猛然间,眼前一片 / 金灿灿的水仙,/ 开在湖畔, 开在树下,/ 在微风中摇曳,舞姿轻盈。”第二个意象 是湖畔的大树下连绵成片的金灿灿水仙在风中翩翩 起舞。那夺目的水仙一下子给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 抹上了一笔亮色,舞蹈的水仙一起来陪伴诗人寂寞 的心灵。就像两个人的对话,第一个意象先设问,第 二个意象给答案。两个画面的切合承接自如,成功地 将读者拉入了诗歌的主题。 “似明粲的繁星连成一片,/ 闪烁的花影在银河里 时隐时现”,诗人在第二节的开头用到了比喻:一望 无际的水仙就像镶嵌在深邃夜色中的点点璀璨晶莹 的繁星,在碧波荡漾的湖畔耀眼夺目。这时诗人浪漫 主义的情怀彰显无遗。镜头又对准花朵:“她们沿着 一湾绿波,/ 绵绵延伸,无垠无边;/ 抬眼一瞥,千朵万 朵涌入视野,/ 摇着花冠,翩然起舞。”满目的花朵齐 舞,场面壮观宏伟。两个画面的组合揭示了大自然博 大的胸襟和超凡的秀丽。大自然接纳了诗人,融化了 他孤寂的心灵,诗人也在其中找到了人生的答案和 人类的归宿。 “潋滟水波在四围跳跃,/ 却怎比得水仙的明艳卓 绝。”下面我们又看到了水波粼粼的湖面,舞蹈的湖水 却比不得水仙妩媚。“有这样明媚的侣伴,/ 诗人怎能

蒙太奇技法在几种文体中的应用

蒙太奇技法在几种文体中的应用
三、诗歌类:
今天是大晴天\你却带你弟弟出现\看到他的脸\心情马上变雨天\像伤口被洒盐\我的痛无处伸冤\约会变成梦魇\带他去电影院\想要将你的小手牵\他却坐中间\正演精彩的画面\他吵着要小便\来到了厕所里面\居然笑我被骗\一起去逛公园\拍下甜蜜画面\回到家才发现\没有装底片
在这段歌词里,描写了几组画面:第一组,与女友约会,却见女友带弟弟出现,心灰意冷;第二组,在电影院,弟弟坐在两人之间,破坏气氛;第三组,被弟弟骗至厕所;第四组,逛公园拍相片回家发现没底片。这几组镜头叠加在一起就完整地表现了女友弟弟这个超级大灯泡的破坏性。这是由于情节发展进程的大幅度省略所造成的跳跃,歌词的叙事节奏得到加快,而且叙事容量也被大大增加了。
二、议论类:
文章可以撷选几个(一般为三个)情节片断,连缀成篇。每个片断相互独立,统领于一个主题之下。在如何展示这些画面的问题上,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示出各自的审美观和写作机智。概括起来,至少有五种:⑴用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⑵用“一、二、三”的形式排列;⑶用第x幕表示;⑷综合式,即或用序号+小标题,或用第x幕+小标题;⑸什么都不用,只让画面一个接着一个的展示出来。
生命的天堂
2002年陕西省高考满分作文
浮在河面上的一双眼睛仍炯炯然,望向一条青石小径。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
——题记
我倚在窗边,远处的山很清晰。这是一个清爽的秋日,我仿佛又看到那双含泪的眼睛。是的,我看到了……
秋,美丽的山谷,震彻长空的巨响,高高举起的手。血,还有重生和希望。
总的来说,蒙太奇技法只是写作方法之一。用这种手法时,要正确理解“剪辑组合”的含义,应当防止断章取义、随意拼凑的现象。学习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平时要加强综合训练,练好基本功寻求一种真正适合自己的一种写作方法,才能应对各种类型的写作需求。

电影蒙太奇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电影蒙太奇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电影蒙太奇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蒙太奇是一种电影技术,它可以让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产生深刻的感受。

蒙太奇技术也可以用于诗歌中,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蒙太奇技术在诗歌中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例如,诗人可以使用蒙太奇技术来描绘一个场景,让读者感受到诗歌中的气氛。

例如,一首诗可以描绘一个晴朗的早晨,描绘阳光照耀的树林,描绘鸟儿在枝头歌唱,描绘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描绘小鱼在清澈的湖水中游动,描绘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样,读者就可以感受到诗歌中的活力和美丽,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诗歌的意义。

此外,蒙太奇技术还可以用于描绘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

例如,一首诗可以描绘一个悲伤的场景,描绘夕阳西沉,描绘湖面上的残阳,描绘枯萎的树叶,描绘沉默的湖水,描绘一切都充满了悲伤和凄凉。

这样,读者就可以感受到诗歌中的悲伤和凄凉,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诗歌的意义。

总之,蒙太奇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诗歌的意义。

蒙太奇技术可以用于描绘场景,也可以用于描绘情感,从而使诗歌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蒙太奇手法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

蒙太奇手法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
电影 中摄影机变换的距离与角度 , 这些在理论上
涂草莽 , 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 , 圣人不得
已而 用之 。”
是相通的。在文本中的群体意象 中, 读者眼中的 意象排列不一定就如文本所表现 的那么一致 , 在 不 同读者的认识 、 理解 中, 产生不同的感情共 会 鸣,当然 , 中国古代诗歌在不确定性和模糊表征 意义 上面还是要 比作为影像这 样的视觉实体还 要大许多 。 今天我们借用电影 中蒙太奇理论来搜 寻唐诗中的“ 蒙太奇” 镜头 , 从另外一个较新的角
诗人别离家乡到异地远游自然会产生惜别之情这首诗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太空的奇异景象起伏的山峦江流奔腾的大自然太空景象变幻五个镜头交叉重叠在一起起到了渲染主题深化情感的强烈艺术效果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
淮 北煤炭师 范学 院学报 ( 哲学社 会科学版 )
对 比式、 平行式、 隐喻式、 时空交错叙述式等。 下面 分析一些具体作 品来说明这些 电影蒙太奇手法在 李白诗歌 中的运用情况 。


对 比式蒙太奇手法
森斯坦也提 出了相关性的看法 。 爱森斯坦坚持认
对 比式是把显 然不 同甚至意义相反的电影画
为蒙太奇不仅仅局 限于剪辑 , 甚至也并非一般的 构成主义艺术 ,而是一个 同样存在于传统戏剧 、 诗歌和绘画中的普遍的形式原则。 蒙太奇的原则 应该理解为各个元素之间的冲突。 他宣称镜头应 该视作彼此激 烈冲突的 : 两个对立 的元素经冲击 产生了新的, 超越于原来元素的综合体 。蒙太奇 能够迫使观众感受到元素之间的冲突 , 进而在他
第3 O卷 第 4期 20 09年 8月

古诗中的蒙太奇——白居易《村夜》赏析

古诗中的蒙太奇——白居易《村夜》赏析

古诗中的蒙太奇——白居易《村夜》赏析作者:马晋来源:《成才》 2017年第3期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指把分别拍成的各个镜头加以选择、剪接、编排,使之前后连贯,具有对比、联想、衬托等效果,从而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白居易的《村夜》这首诗正体现了这种艺术的绝妙的表现手法。

全诗出现了两组有声有色的镜头。

镜头一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灰暗宁静的画面:深秋的夜晚,一座村庄已旷无人迹,一切音响仿佛都被夜色吸收了,只余下无尽的静寂。

这时镜头渐渐推进,被霜打的枯草丛中传出细小低微的虫吟,这微弱的声音在旷野里回转,把这万籁俱寂的夜衬托得格外深沉凄婉。

所谓“动中见静,愈见其静”。

“苍苍霜草,切切之虫,夜深途穷”,这一切渐渐向读者弥漫过来,泛起丝丝凉意,使人心中无限怅惘。

这时镜头由村庄转向农家小院,出现一组活动的画面:诗人独自出门来到院子里,天地间,茫茫田野,伸向远方的山村小径,小屋前孤独的身影,这一切将诗人的孤独寂寞和郁郁不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这时镜头开始至上而下地缓缓移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洒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田里的荞麦花此时显得更加晶莹洁白,如雪一般。

这一组镜头,从上一组镜头的灰暗过渡到明亮,使人从压抑感中解脱出来,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诗人的心情在霜花与月色交相辉映的清夜渐渐开朗起来。

人们常说,诗的语言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

的确如此,白居易的这首《村夜》,用笔朴实而平易,很自然地将读者带到村夜,追随着诗人的笔墨渐渐入境。

诗人所呈现的画面、音响、情感,就如电影镜头一般展现在我们面前。

责任编辑成弘。

蒙太奇手法与中国古典诗词

蒙太奇手法与中国古典诗词

文言文教学蒙太奇手法与中国古典诗词倪佳佳蒙太奇,源于法文,原为建筑学用语,直译为装配、组合、构成的意思。

因电影艺术与建筑有相似之处,便借来指电影作品中的画面、镜头和声音的剪辑组合。

一部影片是由许多不同的镜头组成的,在电影创作中,需要将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通过拍摄许多不同的镜头,再按照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许多分散的、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使其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数千年沉积下来的精髓,古典诗词语言不仅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感,还如电影艺术一样视听画面感十足。

作为电影艺术中特有表现手段的“蒙太奇”手法,竟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被如此娴熟地运用,且手法之圆熟,镜头感之强烈令人惊叹!可见,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确有着深刻的相似相通性。

所以,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应用“蒙太奇”手法完全是可行的,也能为古典诗词教学提供一条新途径。

其实,在对联、歌词中都可以看到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苏州园林有联曰:“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新月半亭风。

”这就是一组典型的空镜头,图中只有景物而没有人物。

全部是风景镜头:红莲幽水,新月亭台;四组镜头组合,展现了优美的园林环境,也烘托了一种宁静幽远的意境氛围。

《外婆的澎湖湾》有句歌词:“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四组空镜头与“老船长”的全景镜头构成了一幅有独特意蕴的海滩人物风景图。

中国古典诗词在抒情时往往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这些含有诗人思想情感(即“意”)的客观物象(即“象”)叫做“意象”。

袁行霈先生解释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情感(即“意”)不外乎“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向往”“离愁别绪”“怀古伤今”等,这些情感往往借助一定的载体来表达,如杨柳———惜别;菊花———高洁;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等。

“意象”是“意”与“象”的有机融合。

古典诗词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古典诗词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读者的想象,让读者从”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这两个特写镜头的组接
中,去体会画面之外的”草木一秋,人
生一世”的含意,去感受诗人因岁月流
逝,年迈力衰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柳永的《雨霖铃》运用的蒙太奇就更
多了.先看原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先拍摄许多分镜头,然后加以剪辑,使
之成为相互连贯,前后呼应的故事情
节.古典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也是经
过诗人的精心选择和剪辑,然后有层次
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些画面,不是
静止不动的,而是逐步向前推移的.
例如,”鸡声茅店月”与”人迹板
桥霜”这两旬诗,描绘了这样两幅画
面:五更时分,雄鸡报晓,天边的明月
照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结满白霜的板
喜爱,引人遐思.
(作者单位:河南省宁陵县第二高
级中学)
编辑/牛萌
E—mail:jdjx_100@126.corn
古典诗词
与电影中的
蒙太奇手法
古典诗词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许多优秀的古典诗词,往往以生动
精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
画,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因此,历来都
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是无
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的说法.古典
诗词中画面的组接方法,跟电影中的蒙
太奇手法确有不少相通之处.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
段,它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创作构思,
的《山行》是写诗人乘车途经山麓观赏枫
林的情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
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
月花.我们也可以把它切分为几个”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蒙太奇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电影蒙太奇在诗歌中的运用,犹如一道点缀梦幻般的灵花,营造出一个无尽诗意魔幻的世界。

电影蒙太奇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是一种优美而古典的表达方式,它将诗歌的传达方式与电影的美感结合在一起,给人带来深刻的感受。

以下是电影蒙太奇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1. 加强节奏:电影蒙太奇手法可以让诗歌表达时强调节奏感,增强诗歌的传达力,从而使其富有情感上的附加值。

2. 用色:蒙太奇手法可以用视觉上的颜色来优化诗歌的语言,将美感添加到句子中,突出诗歌的情感表达。

3. 剪影:蒙太奇手法还可以利用剪影在画面中传递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使诗歌的表达更具有力量。

4. 灯光:灯光的变化也可以成为一种诗歌表达的艺术,将诗歌的主题表达得更加生动,给人更加深刻的感受。

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是使诗歌的表达更加丰富的重要方式,它使诗歌内涵更加清晰,引起更多人的记忆和情感共鸣,也能更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有助于促进诗歌的社会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