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姐妹染色单体和染色单体的区别

合集下载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完整版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完整版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同源染色体也叫同型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这相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染色单体、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画个图详细说明一下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就形成的“X”中有两条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当“X”分裂成“|”和“|”后,这时没有染色单体了(“|”不能称为一条染色单体,只有在“X”这个形态时才能说其中有两条染色单体,因为这两条染色单体形态结构完全一样,所以也称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的计算根据着丝点,一个着丝点有两个染色单体。

“|”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X上的每一个斜线都是一个单体,只有X存在时,才有单体这个说法)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减数分裂复习教学设计-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减数分裂复习教学设计-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题”教学设计
说明:教师通过视频课程教学设计,明确本节课所教授的知识体系或技能方法,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1.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1.说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2.说出同源染色体、妹染色单体的区别;说明联会与四分体的联系;
3.说明配子形成的过程;
4.说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区别2.学习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复习重点是: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同源染色体、妹染色单体的区别、联会与四分体的与联系;
3.配子形成的过程;
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区别。

复习难点是: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概念认知]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
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
胞分裂。

[名词解释]
复习以下概念: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联会、
引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的过程示意图。

重复叙述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

分三个时期和曲线图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高中生物之与染色体相关的概念

高中生物之与染色体相关的概念

高中生物之与染色体相关的概念1、染色体与染色质(1)相同点:都位于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等)染成深色,都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不同点:染色质处于细胞分裂间期,呈细丝状;染色体处于细胞分裂期,呈杆状或棒状。

(3)关系: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4)二者互变式可表示如下:2、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是由染色体经过复制(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形成的。

复制后每一条染色体形成两条染色单体。

连接在同一着丝点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叫姐妹染色单体。

连接在不同着丝点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叫非姐妹染色单体。

如下图,a和a’、b和b’为姐妹染色单体;a和b、a 和b’、a’和b、a’和b’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为前期和中期,不含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后期和末期;减数分裂中,由减数分裂开始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性母细胞分裂中期都含有染色单体。

要注意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计算。

其三者之间数量关系如下:当染色体中不存在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DNA分子数;当染色体中存在染色单体时: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数×2。

3、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四分体(1)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结构、大小一般都相同的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即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此概念包含了两个内涵,即形状、结构、大小相同,而且要来自父母双方,否则,形状、结构、大小相同的也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例如着丝点分裂后,由染色单体转变的两条染色体是由复制形成的,不是来自父母双方,故这两条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而是相同染色体。

(2)形状、结构、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一般称为非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X和Y、Z和W等是特殊的同源染色体)。

5、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1)染色体组①生殖细胞中由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组成的一组染色体就叫一个染色体组。

②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特点:都是非同源染色体,也就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

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Sister chromatid differentiation,SCD)是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染色体处理技术。

Latt(1973)在培养的细胞中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当用Hoechst33258 荧光染料染色时,发现了姊妹染色单体的色差反映和它们之间互换的现象。

1974年KO Renberg和Froeed-Lender改进了这一技术,建立了较简易的BrdU-Giemsa技术。

这种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周期、染色体半保留复制、染色体的分子结构和畸变,以及DNA的复制、损伤与修复等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还可以用于分析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SCE)频率。

由于SCE能灵敏地检测染色体的变化,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

因此,目前已把SCE列为检测致突变物、致癌物地常规指标之一。

一、原理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dine, BrdU)在DNA的复制过程中,掺入新合成的链并占有胸腺嘧啶(thymidine, T)的位置。

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规律,哺乳动物或人的细胞在BrdU的培养液中经历了两个周期后,它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的DNA双链在化学组成上有了差别。

当染色体的DNA链的两条多核苷酸链都被BrdU所替换,Giemsa染色显示浅色,如果染色体的DNA链中仅有一条多核苷酸链被BrdU所替换,Giemsa染色显示深色。

应用姊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SCD)研究来自一个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之间在同一个位点发生同源片段的交换,称为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二、用品和试剂45℃水浴,紫外线灯(20W)。

余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试剂:BrdU溶液:用无菌青霉素瓶,在普通条件下称取BrdU 2mg,然后在无菌室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4ml,用黑纸避光,4℃冰箱保存,新鲜配置。

1×SSC溶液:0.15mol/L NaCl,0.015mol/L 柠檬酸钠。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

同源染色体也叫同型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这相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染色单体、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画个图详细说明一下?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就形成的“X”中有两条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当“X”分裂成“ | ”和“ | ”后,这时没有染色单体了(“ | ”不能称为一条染色单体,只有在“ X”这个形态时才能说其中有两条染色单体,因为这两条染色单体形态结构完全一样,所以也称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的计算根据着丝点,一个着丝点有两个染色单体。

“| ”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I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

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I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X上的每一个斜线都是一个单体,只有X存在时,才有单体这个说法)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高中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分裂期内绝对存在不会消失,在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组成.
判断染色体个数:有一个着丝点就有一个染色体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在间期复制的结果,染色单体的存在要么是染色体的两倍,要么是0.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为零.染色单体出现个数为偶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如果不考虑件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那么姐妹染色单体完全相同.
P.S.说得简单些,你看到一个像有两条中间黏在一起的油条,那么这就是经过复制的染色体,黏在一起的部分叫着丝点.每一条“油条”就叫染色单体,又叫姐妹染色单体.
而没经过复制的染色体中只有一条,也只有一个着丝点
也可以说当看到一个有两条“油条”的染色体就有染色单体.
而要知道染色体数目,就要看着丝点的数量.。

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

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

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和四分体是生物学中涉及细胞分裂和遗传的重要概念。

以下是这些概念的解释:
1. 同源染色体: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

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母方,另一条来自父方。

它们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可能因突变或基因重组而有所差异。

2. 姐妹染色单体:指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复制,后期分离后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

这两条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包含相同的遗传物质。

在细胞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3. 联会:在减数分裂前期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配对的过程。

联会时的染色体已经复制了,每个染色体上有两条单体。

联会是一个专一性的过程,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形成联会复合体。

联会的结果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正确地配对和分离,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4. 四分体: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由于有四条染色单体,因此被称为四分体。

四分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确保了同源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的正确配对和分离。

这些概念在理解细胞分裂、遗传物质传递和基因重组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染色单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区别

染色单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区别

染色单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区别一、姐妹染色单体的概念: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之一是另一条染色单体的基因组DNA。

大多数天然产物中有几个不同的分子,每个都含有一定量的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在基因工程中用于构建基因组DNA的人工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常见的染色单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可独立复制的完整的染色单体,叫做独立染色单体;另一种是能够与配子结合的染色单体片段,叫做重组染色单体。

这些染色单体可以是不同来源或不同类型的染色体片段重组形成的。

两个染色单体也可以是由不同的天然单体在化学结构上相连,例如玉米胚芽鞘的四分体的基因组DNA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片段( X染色体)和一个染色单体片段( Y染色体)。

而对于真菌来说,四分体时期就只含有一条染色体,即四分体DNA中含有X、 Y各一条,它们是重组的姐妹染色单体。

二、辨别染色单体和重组染色单体1.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凡属独立染色单体者,通常在分类上不占优势,在系统演化上也无特殊的作用。

但有少数植物的多数种类(如马齿苋属),天然分离的独立染色单体往往在生态习性和抗病性等方面具有某些特征,故可将独立染色单体分别置于种下的不同等级,作为单独种类处理,以简化分类,更有利于探索进化规律。

鉴别实验可采用木栓层的薄片制备,浸泡,观察分层情况,细胞质被溶解后所呈现的半透明度,红色、蓝色和紫色不同浓度的染色液以及显微摄影等手段。

如红色染液是外周木栓层细胞质的原生质,呈均匀的浅红色,蓝色染液是内皮层细胞质的原生质,呈均匀的蓝绿色,紫色染液是管胞的原生质,呈均匀的淡紫色。

其他染液不会被这三种染液所染色。

经过综合分析,在观察和测定的基础上,确定红色染液是维管束鞘细胞壁的细胞液,蓝色染液是维管束鞘细胞质,紫色染液是管胞原生质。

依此分出独立染色单体,从而获得许多科、属间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态等方面的不同,有助于阐明各种植物的起源和进化。

如蓖麻中含有四分体的染色单体,可依据染色单体而区分这一类植物,从而认识到蓖麻的演化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姐妹染色单体和染色单体的区别
染色单体又称染色分体,它是染色体的一部分。

染色单体是在有丝分裂的细胞间期就形成的,这样被分成的二条染色体就叫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是组成的染色单体的成分,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每对姐妹染色单体都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彼此分开。

姐妹染色单体其原理是,当细胞接触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时,Brdu可作为核苷酸前体物,专一替代胸腺嘧啶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

只要通过两个细胞复制周期,就可使姐妹染色单体中的一条单体的DNA双链中,有一股链是掺入有Brdu的,而另一条单体的DNA双链中,两股链全掺入有Brdu.这样的细胞经过分化染色处理,即可见到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有明显的差异,有一条单体为深色,另一条为浅色。

染色单体是复制时产生的染色体拷贝。

此名字通常用来形容处于随后的细胞分裂期它们分开之前的染色体。

从有丝分裂前期到中期(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此时不存在染色单体),染色体沿其长轴发生纵裂。

这样被分成的二条染色体各称为染色单体。

开始成为一对的染色单体两者并不分开,逐渐它们具有独立的基质,并在其中各自形成二条染色丝。

而且染色单体往往出现互相关联的螺旋。

这些螺旋的圈数在中期以前逐渐减少,并且着丝粒也开始分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