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规划中的道路交通组织解析

合集下载

大学校园规划中的道路交通组织

大学校园规划中的道路交通组织

%
动态交通
自行车由于可达性 ( % )在 大 学 校 园 中 , 好、经济实用,是 大 学 生 最 常 用 的 交 通 工 具 同时, 机动 ( ’() !*( ) 的 同 学 拥 有 自 行 车 ); 车数量增长的速度 很 快 。 因 而 大 学 校 园 规 划 中交通的组织, 必须对机动车、 非 机 动 车( 自 行车)和人流三个要素进行合理安排。 可借用 城市设计的手法, 遵循 以 人 为 本 的 原 则 , 提出 “人车分离式”和“步 行 者 优 先 空 间 ”两 种 规 划设计手法。 “人车分离 式 ” 可 同 时 满 足 车 行 便 捷 和 人行安全两方面的要求 , 形 成“ 人 内 车 外 ”的 流线组织方式和动静分区格局。 “步行者优 先 空 间 ” 来 源 于 城 市 设 计 的 观念, 是指在人车共存 的 情 况 下 , 对机动车辆 进行限制, 给行人以优先权。这种形式可运用 于老校园改造,处 理 人 车 共 存 这 种 情 况 的 道 路。 (! ) 在进行校园交 通 系 统 规 划 过 程 中 , 应该充分考虑校园 内 交 通 的 特 殊 性 , 上 下 课 时人流、车流的高 峰 流 量 是 有 规 律 的 脉 冲 型 和流向单一性的。 学生生活区 设 在 教 学 区 的 左 、 右 侧 或 后 部,而不是前部, 一 般 会 有 几 千 人 甚 至 上 万 人。学生是从教学区的 左 、 右侧或后部进出。 由几千人乃至万余 名 学 生 形 成 的 短 时 间 内 的 集中人流,每天有# 至 + 次往返于学生生 活 区 和教学区之间。从 规 划 上 做 好 这 个 集 中 大 人 流的疏导是很重要 的 。 学 生 生 活 区 和 教 学 区 之间最好设置多条通道 , 以分散人流, 保证安 全。以清华大学为 例 , 在 校 内 主 要 干 道 交 叉 口, 每 天 上 下 班( 学 )时 间 自 行 车 的 交 通 流 路面上十分拥挤、 紧 量, 每分钟已超过%(( 辆, 张、 不安全。这是 %,,# 年的数据, 随着高校的 扩招, 目前的情况更为严重 $!&。 ( " )学生宿舍与教 学 区 之 间 的 交 通 流 量 最大, 生活、 后勤的货 运 车 流 应 避 开 教 学 中 心 区, 货运量较大的学生生活区(食堂、 超市、 锅 炉房)及校办产业区, 应考虑单独的出入口。

最新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最新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摘要: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校园规划中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的方法与设计思想,结合南京林业大学的为实例,分别就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规划关键词:校园交通规划景观步道道路绿化停车规划正文:1 南林交通现况分析1.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南京林业大学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位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学校中央由东西方向树人路,园丁路和南北方向的梁希路,水杉路以及中间形成环状的求知路,创新路构成学校主要的道路干路网,周围连接通往学生住宿区以及运动场的翠竹路和学子路以及和谐路。

周围毗邻南京主干道玄武大道以及龙蟠路与新庄立交桥,交通较为便利。

梁希路1.2南林交通现状调查根据南林大实际情况和规划需要,设计相关表格并展开调查。

校园内主要道路等级分析设定如下:(宽度≤5m以及单向单车道的次要道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1.2.1 道路基本信息面积干道总面积40397 m2 ,支路总面积23198m2干道网密度2730/838419=3.2km/km2支路网密度2865/838419=3.4km/km2干道网面积率40397/838419=4.8%支路网面积率23198/838419=2.7%1.2.2 交通量调查信息*注:表格中提到的早高峰指的是上午7:30~8:30,晚高峰指的是下午16:30~17:301.2.3 校园人口主要分布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公寓主要分布在和谐路南北两侧,同时和谐路也是学校北二门通往校园内部的主干道,同时和体育馆和图书馆也分布在和谐路两侧,因此和谐路的交通量较大…同时也存在较多交通问题。

2 南林交通需求预测2.1 根据四阶段法确定交通需求2.1.1 出行生成采用交叉分类法计算校园内可能发生的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公式如下:n ,2,1,,, • • i A A FA P P FP iii i ii i i其中:i P ,i A —根据现状出行生成率数据计算得到的校园发生量和吸引量i FP ,i FA —规划年内的校园交通发生量和吸引两—规划你那人均出行次数—规划年人口规模2.1.2 出行分布从出行生成预测中获取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之后,出行分布环节主要预测未来规划年之内校园之间出行的交换量,这里我们采用增长系数法模型。

校园道路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校园道路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机械与车辆学院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校园道路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指导老师:林科 吴小丹
班 级:08交通工程2班
姓 名:唐庆丽
学 号:080402021038
成 绩:
中国·珠海
二○一一年 十一月

校园道路是人们在校园中通行的载体和校园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在校园中不但是疏导交通的通道,构成校园规划的骨架,而且为在校园中行进的师生提供观赏风景的通道。
1
1.
1.自行车规模迅速扩大
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学生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要交通工具,,在上下课高峰期,往返于教学楼,宿舍楼和饭堂的的自行车形成一条”肥龙”,不但造成很大的延误,拥挤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同时严重影响校园景观.
2.交通方式变化
校园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校园交通系统的复杂性,步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三者构成了大学校园交通系统的主体。在传统校园中道路交通系统并未采取分级建设,也没有实现有效的交通分流,行人、自行车与汽车同时通行于相同道路断面上,有限的空间决定了多种交通方式混行,必然产生彼此的干扰,常常在路段交叉口或主要校园建筑前产生诸多冲突点,成为事故发生的隐患。同益开放的大学校园发展形势决定了校园道路交通的组织己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部范围,伴随着大学校园规模的扩大,校区的扩建和新建,校园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拓展,逐渐延伸到传统校区与新建校区,传统校区与城市之间,空间距离的分隔为校际道路交通的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开放型大学面临着诸多节庆活动如重大会议的举办,大量外来交通和学校内部交通同时间进入校园,大量外来交通和学校内部交通同时发生,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组织也是校园交通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
4.做流量调查(唐庆丽,黄唐梅,陈荣娟,张燕琳);
第二周 1.数据整理和分析(全体组员);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组织生态校园规划设计硕士论文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组织生态校园规划设计硕士论文

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问题研究University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on the Road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道路工程, 2010,硕士【摘要】大学校园中,道路系统对校园安定与校园文化具有关键性的结构作用,对于校园总体布局,人流、物流的运输,信息的传递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校园的改扩建与异地新建校园道路规划设计中存在校园道路与城市道路的不良衔接所带来的校园入口治安和环境问题;校园内机动车辆对行人的干扰问题以及停车位不足等问题。

但组成校园道路系统的广场和道路不仅具有交通的功能,同时也应是大学校园中亲切宜人的空间,提供一个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活动的场所。

针对上述问题,将大学校园的道路交通组织、大学校园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和生态道路这几个方面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论文分析了现今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中现存问题和目前的解决对策,以及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组织的功能与特点;提出了校园道路功能区分及生态校园道路的规划设计观点;并结合自身的实践活动分析了校园道路规划设计在实际投标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的重点在于:1.结合调研与实践,对目前尚无规范的的大学校园道路系统的一些指标给出了一个推荐的数值,这有助于大学校园道路规划和设计参考。

2.通过对大学校园道路的交通组织研究,提出校园道路交通新模式:各功能分区间的道路连接应以机动车道为主;功能区内的道路应以步行交通... 更多还原【Abstract】 In university campus, the road system has a crucial role in the structural function. It has a decisive impact on the overall campus layout, pedestrian flow, transportation of logistics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ith economic develop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reforming, campus renovation, expansion and off-site development of a new university campus has emerged as the main trends. Meanwhile, some new problems have emerged in campus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for example, bad convergence of the ... 更多还原【关键词】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组织;生态校园;规划设计;【Key words】university campus roads;traffic organization;ecological campus;planning and design Capacity for Pedestrian Crosswalk;目录4-10摘要10-11ABSTRACT 11第一章绪论13-21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3-161.1.1 校园规模迅速扩大13-141.1.2 校园交通方式变化14-151.1.3 校园道路规划设计15-16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6-171.2.1 大学校园道路研究方面161.2.2 有关道路交通方面16-17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71.4 研究内容与解决的关键问题17-181.5 研究方法与技术思路18-191.6 进度安排19-201.7 本章小结20-21第二章大学校园道路系统交通组织以及功能和特点21-342.1 校园道路系统21-282.1.1 棋盘式道路网与环形道路网21-222.1.2 道路系统与功能分区22-232.1.3 功能分区的模式23-242.1.4 功能分区的新特征24-272.1.5 校园交通与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27-282.2 校园道路交通组织的功能与特点28-332.2.1 动态交通28-292.2.2 静态交通292.2.3 校园规模对校园交通的影响29-312.2.4 南通大学道路交通组织分析31-332.3 本章小结33-34第三章校园道路生态设计研究34-533.1 我国校园道路现状分析34-383.1.1 校园道路等级划分35-373.1.2 校园道路宽度的分析37-383.1.3 校园道路设计分析383.2 校园生态道路设计38-433.2.1 校园道路系统概述393.2.2 校园生态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39-403.2.3 校园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40-433.3 校园生态道路设计实例研究43-523.3.1 概况43-453.3.2 校园道路规划系统45-463.3.3 主要道路及景观步道的规划布局46-523.4 本章小结52-53第四章基于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校园道路规划设计的应用53-684.1 项目背景53-544.2 建设场地的自然条件及现状54-554.3 设计依据554.4 规划设计构思55-604.4.1 构思切入点56-584.4.2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58-604.5 校园规划结构60-614.6 校园功能分区61-634.7 校园道路交通分析63-644.8 校园空间素质分析64-654.9 校园道路绿化系统分析654.10 校园景观视线分析65-664.11 本章小结66-68第五章结论与展望68-705.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68-695.1.1 主要结论685.1.2 创新点68-695.2 论文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69-70 参考文献。

浅谈学校道路与交通规划措施

浅谈学校道路与交通规划措施
限制车辆速度
在学校附近设置限速标志和摄像头, 确保车辆在校园周边减速慢行,保障 学生安全。
提高交通效率
优化交通信号灯
根据学校周边交通流量和高峰时 段,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提高 车辆通行效率。
建设停车场
在学校附近建设公共停车场或鼓 励社会资本建设商业停车场,缓 解学校周边停车难问题,减少车 辆拥堵。
安全问题
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01
部分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等行为时有发
生。
交通事故频发
02
由于道路状况、交通流量等多种原因,学校周边交通事故频发

应急救援通道不畅
03
部分学校应急救援通道设计不合理或被堵塞,影响救援效率。
02
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保障学生安全
设立人行道和安全岛
在学校周边设立人行道,确保学生安 全过马路,同时在学校门口设立安全 岛,减少车辆对学生上下学的干扰。
增设安全警示标识
在学校周边道路增设安全警示标识,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
加强交通疏导
在学校上下学高峰期,加强交通疏导,确保学生顺利通行。
中期计划
1 2
优化交通路线
调整学校周边交通路线,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通 行效率。
建设人行道与自行车道
在学校周边建设人行道与自行车道,方便学生步 行与骑行。
3
增设停车设施
路面维护
定期对学校周边道路进行 检测和维护,确保道路平 整、安全。
交通管制
限速措施
交通信号灯
在学校周边设置限速标志,限制车辆 速度,确保学生安全。
设置交通信号灯,优化交通流线,提 高交通效率。
禁止停车
在学校门口附近禁止停车,避免影响 交通和造成安全隐患。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思考与研究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思考与研究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思考与研究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大学校园规模不断扩大,在校人数迅速增加。

校园大规模发展在带给在校师生便捷的同时,道路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等交通问题也日渐突出。

本文通过对当今大学校园交通特征及问题的挖掘,尝试从校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角度探索有效解决途径,以期为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建设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思考1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机动化水平和高校校园产学研开放教育理念的提高,促使大量机动车进入校园,校园交通空间人车流量与校园交通系统建设不匹配的矛盾,导致高校校园交通混乱、车辆与行人的路权冲突、停车拥挤等问题。

同时,校园道路系统又是连接校园各功能分区、承担教学科研重要联系的重要媒介,因此,合理规划高校校园交通系统对高校校园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特征与问题2.1阵发性交通考验校园道路承载力阵发性交通流是学校交通特征中最典型的特征,校内人群以学生为主,所产生的交通活动主要来源于学生上下课,连接交通的主要对象为宿舍、食堂、教学楼,师生经常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以“三点一线”方式为主的交通活动。

而这项规律性交通活动通常在短时间内产生爆发性的交通车流、人流,给学校车行及人行交通体系带来严峻考验。

2.2交错性交通导致人行道交通压力转移至车行道交错性交通通常出现在大课间的换课期间,此期间是学校各项交通最为混乱的时间段,也是学校交通事故多发、频发的时间段。

师生往返不同校园功能区促使集中人流、车流交错纷繁。

校园交通主要以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为主的慢行交通为主,虽然大多数校园已进行了人车分行的优化设计,但由于人行道多依附在车行道两侧,且人行道路幅宽度较窄、植被茂密、遮阳性弱、通行能力差等客观原因,导致人行步道功能缺失,进而促使交通压力转移至车行道,加大机动车道的通行负担,使人车混行的现象愈演愈烈。

2.3突发性交通对静态交通系统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系统不仅应满足师生日常科研教学需求,还应针对突发性的交通需求做好提前应对,如校园大型庆典活动、大型学术会议以及新生报到期间所产生的突发性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需求。

校园交通组织的探索

校园交通组织的探索

随着高等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发展和高校体制的改革,对当今高等学校的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赋予校园外部空间以新的概念,从而对校园交通组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丰富的内涵。

因此,通过分析和探讨校园交通组织的若干问题,希望能对高等学校的环境规划有所裨益。

一、“以人为本”的校园交通组织高等学校交通组织中,首要的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根据教师、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方式研究各种道路组织、形态和层次,创造一个满足校园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上要求的校园环境。

本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优化教育资源,高等学校逐渐往大规模的综合性大学发展。

随着规模的增大,继续教育的扩展,高等学校向社会的开放程度的增加,以及社会向高校渗透等各种因素,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行人都逐渐增多,妥善处理车行和人行的组织尤为重要。

现代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元次的立体网络教育结构体系,除了在教学上的立体交叉,在校园规划中,应努力造就有利于青年全面发展的物质环境;改变人行空间单纯的交通功能为多层次交往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的空间,创造学生和教工安全、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

校园教学区内应以步行者为主。

传统的规划方式不注意避免教学区内部的车行交通,过于注重实质的空间架构。

条块状的建筑和整齐的道路网分割着校园空间,主要车行道穿越教学区或与教学楼平行布置;交通组织功能单纯;缺乏人情味和有序的人行组织,加上建筑内部空间及建筑外观较封闭,室内外空间之间也形成壁垒,难以交融,如原先西安交大的总平面布置(图1)。

随着校内机动车辆的增多,不仅带来噪声,而且影响学生教职工的日常上下课的安全和生活。

如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有一条从教学区往学生宿舍区的15m 宽的南北向笔直主干道,与之交叉的道路有些坡度,由于有时车速很快,发生过几次自行车和汽车相撞的惨祸。

这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道路规划和设计是否合理的问题。

高校规划高校校园交通规划解析

高校规划高校校园交通规划解析

高校规划高校校园交通规划解析近年来,高校的校园交通规划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其校园交通规划不仅仅是满足师生出行需求,更是为了提升校园的整体形象和生活环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高校校园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首先,高校校园交通规划与师生的日常出行密不可分。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校园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

合理规划校园交通,能够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师生出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通过合理设置路径、优化交通设施,例如骑行道、步行街和公交站,有助于提高师生的出行舒适度和安全性。

其次,高校校园交通规划也与校园环境的打造密切相关。

校园交通规划不仅仅关乎交通效率,更要考虑校园景观和环境的整体规划。

合理设置绿化带、景点和人行道等,能够提升校园的美观程度和生活质量。

同时,规划校园交通还可以促进校园内部的互动和交流,为师生提供更多的社交空间。

再次,高校校园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现代社会对于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但是以汽车为主的交通方式往往导致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高校校园交通规划应该积极推广低碳出行方式,例如鼓励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等。

通过减少汽车出行,不仅减少了空气污染和交通噪音,也为师生提供了更健康、舒适的交通方式。

最后,高校校园交通规划的实施需要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

校园交通规划不仅仅是规划者的责任,更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开展交通意识教育等方式,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和交通道德。

同时,学校也需要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交通难题。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交通规划对于提升校园的整体形象和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规划校园交通,不仅能够提高师生的出行效率,还可以打造宜人的校园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高校校园交通规划的实施需要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实现高校校园交通规划的目标,为高校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校园规划中的道路交通组织解析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校园呃机动车的数量提升,可以看出大学校园的交通方式有了一定的转变,使高校师生们的学习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目前校园
需要提升对各种交通方面的重视,分析产生交通问题的原因,保证可以更好的解
决校园交通问题。

关键字:大学校园;校园规划;道路交通组织;
在科技兴国的背景下,促使教育事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我国大学也在
不断拓展自身的规律以及学生数量,所以导致教学与生活设施存在严重的问题,
无法满足基本的要求。

在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许多高校都面临着着调整、改建以
及新建等,校内的机动车而出现也比较密集,在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交
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需要合理的优化与环节,保证可以对校园道路交通设计、交通组织以及规划提出全方位的要求。

1.大学校园规中道路交通组织的必要性
1.1校园内机动车数量增加
在当前我国小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所以
基本每个家庭都有私家车。

在这一情势下,高校教师作为社会高收入人群之一,
也是具有小汽车数量较高的人群,所以高校成为了小汽车数量比较密集的地区,
在国家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下,高校汽车数量已经超过了现状的水平。

另外,受
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校园的布局方式也从封闭时逐渐转变为了开放式,学校的
功能结构从内向型转变为外向型,内容出来教育之外,还包括了科研、生产以及
娱乐等场所,而校园与外界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密切,每日进出校园车辆不断提升,特别是在节假日以及学校放假时比较明显[1]。

1.2校园自行车数量增加
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的距离也明显提升,而自行车自身的交通特性以及经济适用性使自行车成为了校园内出现比较便利且常见的一种形式。

大量的自行车保有量,导致校园的静态与动态交通组织承受着较大的压力,给原有校园道路增加了负担,校园内道路的通行能力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一些大学校园开始进行道路的扩建以及改造。

1.大学校园规中道路交通组织解析
2.1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组织目标
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可以保证车辆在校园内研究区域的路网上运行更加有序,保证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道路资源,使车辆总体运行时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校园内部的良好交通环境提供全面的保障。

针对以人为主的居住区,需要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抑制交通,以免机动交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此过程中需要遵循着一下几方面原则:
(1)禁止过境交通,使外来车辆随意的穿梭在居住区,打扰居民们的日常生活。

(2)限制车速,应当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保证居住区内机动车限度行驶,减少交通安全上存在的问题。

(3)在人车共存的混合交通下,应当分清主次,提升教学效率,在主路上强调车行的速度以及效率,在支路上则强调行人的尺度以及步行的安全。

另外,在面对着校园不同于一般居住区的特点,校园的道路交通组织需要达成一下几个原则:
(1)维护大学校园内师生的利益,减少机动车对于校园学习以及生活的影响
(2)在教学区与生活区提供具有直捷性的道路。

(3)避免人、自行车以及机动车流三者之间的冲突
2.2校园道路系统的组织形式
(1)人车分离式
人车分离的路网体系主要就是指人、车交通可以互相分离,形成各自独立存在的路网组织系统,其作为适应校园内大量机动车使用的一种路网组织形式。

通过这一方式能够使校园内部安静与安全,保证校园内部各项学习、生活功能都可以正常的进行,杜绝出现大量的斯人激动车交通给校园的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一模式主要包括了垂直上的分离与平面上的分离两种:
运用垂直上的分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相邻的教学楼,需要采取二层走廊连接的方式,活跃气氛,丰富空间层次,分散地面人流,可以有效环节交通的压力。

但是并不能将其作为主要的方式,因为这一手法如果整体的运行,将会导致校园丧失自然的气息。

平面上标常见的分离包括了内、外设置的手法,借鉴国外绘画思路,外围设环形车型系统,内环作为非机动车系统,两者需要做到不较差,可以选择外环道路+尽端路的路网形式。

而在对校园功能进行分区布置以及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将机动车吸引与发生较大的设施设置在外环以外,以及一些对外功能为主的活动中心,其中涉及到了综合性体育馆、山野以及幼儿园等等,内环设置教学设施、学生宿舍区以及绿化等,营造一个一不行为主的系统,在外环道路周围设置停车场地,机动车近端设置回车场地[2]。

(2)人车混行
人车混行作为居住区内比较常见的交通组织方式,主要应用在小汽车量不多的国家以及地区。

通过小区道路横断面两侧设置高差的人行道,保证人与车可以处在一个断面上,人车混行式道理承担了所有的交通功能。

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干扰问题,需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实力的分析,为了保证校园的规模不断扩大,绝大多数校园都不能做到人车分离,所以这一方式的应用比较广泛。

(3)步行者优先空间
步行者优先空间主要就是在人车混行的前提条件下,对车辆进行全面
的限制,其中包括了车速限制以及限时通行等方式,保证行人以及车辆在空间以及实践上穿插式共存,实现对道理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非机动方式以及机动车方式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保证可以彰显出步行者优先的特点,为行人安全提供全面的保障,除此之外还需要使车辆的通行权以及可达性[3]。

3.结束语
根据上述文章叙述,在大学校园内部,道路交通作为广泛关注的重
点话题,为了能够保证交通的平稳化,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道路交通组织形式,完善校园规划,为大学生们的人身安全提供全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坤,贾晓朋.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以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为例[J].现代园艺,2022,45(08):59-61+64.
[2]邹阳诗雪. 基于新老校园融合的大学校园交通优化策略研究[D].长江大学,2021..
[3]舒诗楠,张晓东,李陆珅. 基于校城共生理念的开放式校园交通规划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C]//.交通治理与空间重塑——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20:671-6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