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交通规划研究

合集下载

以武汉大学为例谈高等院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_宋思齐

以武汉大学为例谈高等院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_宋思齐
第 38 卷 第 24 期 2012 年8 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38 No. 24
Aug. 2012 ·29·
文章编号: 1009-6825( 2012) 24-0029-03
以武汉大学为例谈高等院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
宋思齐 赵 涛 杨 红
(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1 武汉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专用停车设施不够,大部分汽车只能沿路停靠,或占用
1. 1 基本情况
武汉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和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坐 落于东湖 之 滨,珞 珈 山 脚 下,地 处 武 汉 市 二 环 线 上,占 地 面 积 5 166 亩,校园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1]。
外,主干道均为双车道,上下班高峰期拥堵严重。学校现已对外 环境意识水平最高的人群的主要集聚地之一,大学在进行校园规
来机动车辆进行 管 制,实 行 收 费 政 策,以 控 制 校 园 机 动 车 交 通 流 量。学校设有 校 园 巴 士,主 要 有 工 学 部、湖 滨 枫 园、医 学 部 三 条
划建设时应积极建设“绿色”校园,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 谐[3]。在进行校园道路系统规划建设时应注意结合原有的地形、
校园的交通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生活行为 1. 2 静态交通组织
方式,校园内部的 交 通 问 题 也 层 出 不 穷,因 此 非 常 有 必 要 对 我 国 当代高校校园的道路交通规划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
武汉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其交通组织在全国高校内有一 定的代表性,本文以武汉大学为例,对其交通系统现状进行研究, 发现不足之处,借此探讨我国高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中需注意的 问题。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大学校园交通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大学校园交通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校园的办学规模及空间尺度不断扩大,许多高校开展了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但由于适用于校园交通特征的相关规划理论的缺失,其中的校园交通规划往往照搬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方法,造成了校园交通系统的不合理。

与此同时,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机动车开始出现在校园中,在环境及安全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校园交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作为校园内学习、工作、生活等一系列活动载体的校园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校园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本文遵循“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建立“安全、有序、低污染”的校园交通系统为目标,结合校园交通特征,从校园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协调以及内部系统的优化两方面入手,提出了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大学校园交通规划理论体系与设计方法,对于绿色校园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论述了城市交通规划理念由以机动车为导向向以公交、慢行为导向的转变历程,揭示了二者在分级体系、路网结构等方面的区别,同时对绿色交通理念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系统总结了校园交通系统的组成,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针对当前高校校园交通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考虑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满足校园交通需求的前提下,以慢行交通为导向,提出了适宜校园交通的道路分级体系、路网结构以及密度与级配指标,并结合“海绵道路”以及交通安全工程技术对校园内部各级道路的横断面进行了优化设计。

3)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交通视频中运动目标的跟踪与提取,并基于其所采集到的微观交通数据,以交通冲突技术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一种可用于交叉口安全评价的交通冲突发生判断方法。

4)了研究,并利用冲突判断方法对凸起交叉口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绿色交通,校园交通规划,视频检测,交通冲突判断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chool-running scales and spatial scales of university campuses expend continually with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cause a series of new campu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ork. Meanwhile, it must be noticed that the current campus traffic planning frequently follows the method of urban traffic planning theory because the lack of relevant planning theory. Furthermore, Along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motorization level, a growing number of cars appear on campuses, which raised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and safety problems. In this context, how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ampus traffic system has become research emphasis in this field.This paper follows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ims at establishing a safe and low pollution campus traffic system. In the end, a system of university campus traffic planning theory and design method on the basis of green transport idea has been put forward, which is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campus. The contents of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 four aspects as follow:1)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urban traffic planning idea fromcar-oriented to transit-oriented and reveal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n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road network structure. Meanwhile, the connotation of green transport idea and the composition of campus traffic system are summarized systematically, whi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study. 2)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affic and land use, this paper put forwardthe road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network structure and gradation indexes that is suitable for campus on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raffic demand, and optimize internal road cross-sectional forms at all levels combing with the LID and traffic safety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3)This paper uses the computer imagine processing technology to track and extractmoving objects in surveillance videos and proposes a traffic conflict judgment method which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level of intersections based on the collected traffic data.4)Eventually, this paper study the green transport measures adopted in new campusof Tianjin University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raised intersection.KEY WORDS:green transport, campus traffic planning, video detection, traffic conflict judgment目录第1章导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 校园交通规划 (2)1.3.2 绿色交通 (3)1.4 主要研究内容 (4)第2章城市交通规划理论 (6)2.1 以机动车为导向的交通规划理念 (6)2.1.1 邻里单元 (6)2.1.2 雷德朋体系 (7)2.1.3 以机动车为导向的交通规划理念特点 (8)2.2 以公交和慢行为导向的交通规划 (9)2.2.1 新城市主义 (9)2.2.2 以公交和慢行为导向的交通规划理念特点 (11)2.3 绿色交通含义 (11)2.4 校园交通系统 (12)第3章校园绿色交通体系规划 (14)3.1 交通系统与外部的协调 (14)3.1.1 概念界定 (14)3.1.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机理研究 (15)3.1.3 校园交通系统与用地布局协调关系的研究 (17)3.2 交通系统内部的优化 (19)3.2.1 绿色交通理念下的校园道路分类 (19)3.2.2 绿色交通理念下的校园道路网规划 (23)3.2.3 绿色交通理念下的道路横断面设计 (29)3.2.4 交通稳静化 (42)第4章基于视频检测技术的交叉口机非冲突判别研究 (47)4.1 交通冲突的定义 (47)4.2 交通冲突分类 (48)4.2.1 对向左转冲突 (48)4.2.2 同向冲突 (49)4.2.3 横向冲突 (50)4.3 交通冲突的判别 (52)4.3.1 研究思路 (53)4.3.2 视频检测相关技术及流程 (54)4.3.3 坐标转换 (55)4.3.4 微观交通参数的提取 (56)4.3.5 交通冲突发生判别 (58)4.3.6 冲突严重程度的确定 (61)第5章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天大新校区交通规划分析 (63)5.1 新校区概况 (63)5.2 规划理念 (63)5.3 新校区用地规划及空间结构形态 (63)5.4 新校区道路系统规划 (65)5.4.1 新校区道路分类 (65)5.4.2 道路网规划 (65)5.4.3 横断面设计 (66)5.4.4 交通稳静化技术 (67)5.4.5 基于冲突判别技术的校园稳静化技术效果评价 (68)第6章结论与展望 (72)6.1 主要研究成果 (72)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3)参考文献 (74)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77)致谢 (78)第1章导论1.1研究背景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针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形势的变化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了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

最新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最新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摘要: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校园规划中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的方法与设计思想,结合南京林业大学的为实例,分别就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规划关键词:校园交通规划景观步道道路绿化停车规划正文:1 南林交通现况分析1.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南京林业大学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位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学校中央由东西方向树人路,园丁路和南北方向的梁希路,水杉路以及中间形成环状的求知路,创新路构成学校主要的道路干路网,周围连接通往学生住宿区以及运动场的翠竹路和学子路以及和谐路。

周围毗邻南京主干道玄武大道以及龙蟠路与新庄立交桥,交通较为便利。

梁希路1.2南林交通现状调查根据南林大实际情况和规划需要,设计相关表格并展开调查。

校园内主要道路等级分析设定如下:(宽度≤5m以及单向单车道的次要道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1.2.1 道路基本信息面积干道总面积40397 m2 ,支路总面积23198m2干道网密度2730/838419=3.2km/km2支路网密度2865/838419=3.4km/km2干道网面积率40397/838419=4.8%支路网面积率23198/838419=2.7%1.2.2 交通量调查信息*注:表格中提到的早高峰指的是上午7:30~8:30,晚高峰指的是下午16:30~17:301.2.3 校园人口主要分布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公寓主要分布在和谐路南北两侧,同时和谐路也是学校北二门通往校园内部的主干道,同时和体育馆和图书馆也分布在和谐路两侧,因此和谐路的交通量较大…同时也存在较多交通问题。

2 南林交通需求预测2.1 根据四阶段法确定交通需求2.1.1 出行生成采用交叉分类法计算校园内可能发生的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公式如下:n ,2,1,,, • • i A A FA P P FP iii i ii i i其中:i P ,i A —根据现状出行生成率数据计算得到的校园发生量和吸引量i FP ,i FA —规划年内的校园交通发生量和吸引两—规划你那人均出行次数—规划年人口规模2.1.2 出行分布从出行生成预测中获取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之后,出行分布环节主要预测未来规划年之内校园之间出行的交换量,这里我们采用增长系数法模型。

大学校园道路研究分析

大学校园道路研究分析

大学校园道路研究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扩张与合并,带来的是学校师生人口和校园内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从而导致大学老校园的道路出现问题。

道路是一个校园的脉络和骨架,它引导人们进入校园并了解校园。

该篇文章以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为例,通过分析校园空间布局特征和现存问题,研究校园道路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关键词道路规划;空间布局;校园道路前言随着高等教育观念的落实、教学方式的发展和高校体制的改革,高等校园的重新建设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因此,校园道路设计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

在校园道路设计研究中,不仅要对校园交通进行合理的整合,对出入口及其道路进行合理的定位,还要对突出的交通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东华大学有两个校区,本文主要是以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的道路为背景进行的研究。

1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规划分类1.1 空间布局与道路规划(1)大学校园空间布局。

我国古代书院的规划讲究学习的氛围宜与世隔绝,处于山清水秀之地为最佳,书院的形式多以轴线布局和多院落的方式组合而成,用围墙包围,阻隔成安静封闭的环境,追求在自然天性中悟道求真,修身养性[1]。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大学校园规划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同时融合了国外现代大学的设计思想,在设计规划上逐步摆脱封建古典形式的枷锁。

现代大学校园功能分区更加明确。

中心教学区集中布局,多以连廊建筑相连,低层高密度[2]。

(2)空间布局与道路规划。

大学校园中的所有活动都是建立在道路的基础上的。

校园道路可分为:环形校园道路、带形校园道路、网格形校园道路和自由形校园道路[1]。

网格形大学校园道路的规划带给人们一种中规中矩的规整感,使得建筑布置,交通流量分布均匀,道路指向清晰。

但网格形道路通直的特点使机动车不易控制车速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带形校园道路设置道路的灵活性较强,基于一条主干道路,其他枝干路可自由的依据校园布局伸展。

环形校园道路的特点是大学校园的核心功能区域与周边各个其他功能区域的距离相差无几且不易走错,可达性强。

浅谈学校道路与交通规划措施

浅谈学校道路与交通规划措施
限制车辆速度
在学校附近设置限速标志和摄像头, 确保车辆在校园周边减速慢行,保障 学生安全。
提高交通效率
优化交通信号灯
根据学校周边交通流量和高峰时 段,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提高 车辆通行效率。
建设停车场
在学校附近建设公共停车场或鼓 励社会资本建设商业停车场,缓 解学校周边停车难问题,减少车 辆拥堵。
安全问题
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01
部分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等行为时有发
生。
交通事故频发
02
由于道路状况、交通流量等多种原因,学校周边交通事故频发

应急救援通道不畅
03
部分学校应急救援通道设计不合理或被堵塞,影响救援效率。
02
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保障学生安全
设立人行道和安全岛
在学校周边设立人行道,确保学生安 全过马路,同时在学校门口设立安全 岛,减少车辆对学生上下学的干扰。
增设安全警示标识
在学校周边道路增设安全警示标识,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
加强交通疏导
在学校上下学高峰期,加强交通疏导,确保学生顺利通行。
中期计划
1 2
优化交通路线
调整学校周边交通路线,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通 行效率。
建设人行道与自行车道
在学校周边建设人行道与自行车道,方便学生步 行与骑行。
3
增设停车设施
路面维护
定期对学校周边道路进行 检测和维护,确保道路平 整、安全。
交通管制
限速措施
交通信号灯
在学校周边设置限速标志,限制车辆 速度,确保学生安全。
设置交通信号灯,优化交通流线,提 高交通效率。
禁止停车
在学校门口附近禁止停车,避免影响 交通和造成安全隐患。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规划研究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规划研究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作者:曹锐潘黄胜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36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轿车成为高校教职工代步工具的步伐加快。

校园车辆逐年增多,校园交通安全和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对校园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规划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极有必要对校园交通系统进行优化布局。

针对学校校园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校园道路交通和校园交通组织两方面入手,包括道路交通优化设计、交通组织、校园交通标志标线设计优化等。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优化基础上,实现校园交通舒适、顺畅、安全的目标。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continues to improve, and more and more cars are used by college staff. Campus traffic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hich raises high requirements for the layout of the campus road traffic system.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layout of the campus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campus road traffic problems,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campus road traffic and campus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including road traffic optimization,traffic organization, campus traffic signs and markings design optimization. In the "people-oriented" optimization, the smooth, comfortable and safe campus traffic is realized.关键词:校园交通;交通组织;优化Key words: campus traffic;traffic organization;optimization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008-030 引言蚌埠学院于2007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办学历史近30年的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学、人文科学、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

校园交通规划研究

校园交通规划研究

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综合交通规划设计(顾聘聘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学院交通工程济南 250101)0摘要: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从大学校园综合交通规划视角思考自行车停放、小汽车、交通、安全等问题,提出车辆停放要与景观、建筑、绿化和人的行为模式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为改善高校校园的整体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力争把我校建设成为花园式单位。

关键词:校园交通规划;静态交通;校园景观Abstract:Tak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such issues relating to bicycles as parking ,cars ,riding and securit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uniform campus planning.A proposal concerning cars parking which takes campus landscape ,buildings forestation and human behaviors into consideration is put forward.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overall campus ecological amelioration.For our shool built into a garden type university.Key words:the campus traffic planning;static traffic;campus landscape1 绪论随着交通现代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适应我国国情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理论方法,尤其是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新方法及战略规划方法方面的研究却长期得不到足够重视,同时,随着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的复杂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越来越突出,使得原有的交通规划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要求。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思考与研究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思考与研究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思考与研究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大学校园规模不断扩大,在校人数迅速增加。

校园大规模发展在带给在校师生便捷的同时,道路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等交通问题也日渐突出。

本文通过对当今大学校园交通特征及问题的挖掘,尝试从校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角度探索有效解决途径,以期为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建设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思考1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机动化水平和高校校园产学研开放教育理念的提高,促使大量机动车进入校园,校园交通空间人车流量与校园交通系统建设不匹配的矛盾,导致高校校园交通混乱、车辆与行人的路权冲突、停车拥挤等问题。

同时,校园道路系统又是连接校园各功能分区、承担教学科研重要联系的重要媒介,因此,合理规划高校校园交通系统对高校校园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特征与问题2.1阵发性交通考验校园道路承载力阵发性交通流是学校交通特征中最典型的特征,校内人群以学生为主,所产生的交通活动主要来源于学生上下课,连接交通的主要对象为宿舍、食堂、教学楼,师生经常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以“三点一线”方式为主的交通活动。

而这项规律性交通活动通常在短时间内产生爆发性的交通车流、人流,给学校车行及人行交通体系带来严峻考验。

2.2交错性交通导致人行道交通压力转移至车行道交错性交通通常出现在大课间的换课期间,此期间是学校各项交通最为混乱的时间段,也是学校交通事故多发、频发的时间段。

师生往返不同校园功能区促使集中人流、车流交错纷繁。

校园交通主要以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为主的慢行交通为主,虽然大多数校园已进行了人车分行的优化设计,但由于人行道多依附在车行道两侧,且人行道路幅宽度较窄、植被茂密、遮阳性弱、通行能力差等客观原因,导致人行步道功能缺失,进而促使交通压力转移至车行道,加大机动车道的通行负担,使人车混行的现象愈演愈烈。

2.3突发性交通对静态交通系统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系统不仅应满足师生日常科研教学需求,还应针对突发性的交通需求做好提前应对,如校园大型庆典活动、大型学术会议以及新生报到期间所产生的突发性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综合交通规划设计(顾聘聘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学院交通工程济南 250101)0摘要: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从大学校园综合交通规划视角思考自行车停放、小汽车、交通、安全等问题,提出车辆停放要与景观、建筑、绿化和人的行为模式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为改善高校校园的整体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力争把我校建设成为花园式单位。

关键词:校园交通规划;静态交通;校园景观Abstract:Tak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amine such issues relating to bicycles as parking ,cars ,riding and securit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uniform campus planning.A proposal concerning cars parking which takes campus landscape ,buildings forestation and human behaviors into consideration is put forward.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overall campus ecological amelioration.For our shool built into a garden type university.Key words:the campus traffic planning;static traffic;campus landscape1 绪论随着交通现代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适应我国国情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理论方法,尤其是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新方法及战略规划方法方面的研究却长期得不到足够重视,同时,随着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的复杂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越来越突出,使得原有的交通规划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要求。

而对于综合交通规划工作来说,规模确定是基础,布局设计是关键,方案评价是保障。

方案作为综合交通规划的可视化产品,它指导着综合交通路网建设的规模、先后顺序和资金投入力度,在综合交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规划过于超前,会造成大量土地、资金的闲置和浪费;若规划滞后,又会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区域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评价对规划的反馈作用,调整和优化规划方案,对于促进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相互适应、交通运输方式间协调发展、交通网络构建符合交通流分布规律等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大学校园的进一步扩招,原有的教学和生活设施不能满足要求,校园内的人口密度进一步增大使校园内生活环境受到了影响,校园的舒适度、安全度降低。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小汽车行业的发展,私家车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中。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3400万辆,近十年以12%的年平均速度增长。

那么如何在这既定的学校面积上即实现因扩招造成的人均资源紧缺,又恰当解决小汽车不断增长带给学校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

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科学的交通规划的基础上掌握车辆停放与景观、建筑、绿化和人的行为模式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2 选题的必要性和研究目的在高校校园中,只有提供合理的交通规划、人流车流组织、停车管理,才能给广大师生提供舒适、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

2.1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人口的迅速增加,校园与周围社会的联系逐渐增多,校园中的交通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步行方式为主,而是变成及客运与货运,小汽车、公交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场所。

机动车交通量的增加,带来的校园交通问题越来越复杂。

当前校园交通问题已得到了很多高效管理人员和学者的重视,人们对校园交通问题的探讨也越来越多。

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对校园交通规划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2.2高校校园交通在城市结构中是一个特殊部分。

高校校园交通是以高校师生为主要部分的校园中的人为活动主体,以上下课和日常生活为主形成,与城市交通、社区交通千差万别,如大学生和高校老师的活动特性区有很大的潮汐性,寒暑假是师生返校,师生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集散等等。

对于当地的城市交通及城市对外交通具有很大的影响。

师生们的日常生活出行对校园周围与校外交通的衔接也具有特殊的要求。

2.3由于校园交通越来越社会化出现的一些交通问题通常需要由交管部门来解决。

校园交通问题也受到了法律部门的重视。

但目前校园道路的执法还没有纳入道路交通的执法体系。

所以在校园交通事故中的受害者的利益很难受到保护。

综合以上各个方面,面对日益严峻的校园交通问题,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恰当的交通规划,破解大学交通中的瓶颈问题,实现客运与货运,小汽车、公交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运行,并应着重解决特殊时间段(如上下课、节假日)和特殊节点(如某一路口)的交通规划,实现整个校园交通网络的畅通。

并注意整个交通规划与景观、建筑、绿化和人的行为模式相结合,建设我们的花园式单位。

3 对校园交通规划各方面的意见:下面我将对我校的综合交通规划的各方面提出我自己的浅见:3.1 公交系统对于每次公交出行来说,出行者都要投币付费。

与小汽车出行相比,尽管人们都知道小汽车出行的费用高,但是这些费用并不在每次出行中都表现出来,比如燃油费、养路费、保养费等都以一次性付清或充值卡的形式体现出来,同时小汽车出行还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

因此,要使人们放弃小汽车的出行方式转向使用公交车,必须提高公交车的服务水平。

“非约束通行系统”是指高校支付一定费用给当地的公交公司,该校的学生、老师、教职工可以使用该校的证件享受“免费”坐车的服务。

以此鼓励师生转向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以减少校园内机动车的数量。

对已经成功运用“非约束通行系统”的欧美高校来说,该模型的成功运用主要在于:①减少停车需求,随之改善工地利用的选择权,对于学校来说减少了与停车相关的费用;②增加了学生、老师、教职工的交通可达性;③增加了学校吸引和保留学生的能力;④减少学生入学的费用;⑤增加了交通运输的公平性,比如避免了出现资历搞的人获得高等停车优先权。

这种方式对当地公交公司也具有很大吸引力,比如增加了乘坐公交的人数,获得了资金的保证,整体上改善了公交公司的服务。

对于校方来说,校方支付的费用与乘坐公交的人数成一定的比例。

这些费用不仅少于学校提供停车场的费用,还少于一般公交的费用。

第一,一次性大量购买的车票比个人单独购买减少时间和费用;第二,这种方式填补了公交过剩的公交容量,在高峰时期学生乘车能将少公交的空车率。

“非约束通行系统”对学校好公交公司师哥双赢的政策:增加了乘坐公交的人数、增加了公交的客座率、改善公交的服务水平、减少校方的运行费用和补贴费。

另外,“非约束通行系统”的潜力在非校园地区也迅速表现出来:公司运用“非约束通行系统”作为公司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同时减少公司在停车场地供应方面的压力,这种方式已经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3.2 交通组织与设施设计3.2.1交通组织校园的交通系统可分为人行、非机动车行、机动车行三个部分。

借鉴城市设计的手法,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人车分离式”和“步行者优先空间”两种规划设计形式。

“人车分离式”即将人流和车流在平面或垂直方向上分离,可以同时满足车行便捷、人行安全两方面的要求。

“步行者优先空间”是城市设计的概念,指人行车行共存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一定的限制,对步行者给予优先权,这种形式用于对校园的改造,处理人车共存的情况。

主要的思想是:采用非直线化的道路,单向通行汽车、限定车速、或定时限制等方法来实现。

以上的两种方法在国内外的校园交通规划中都有所体现。

比如上海大学新校区在交通组织方面就采用典型的内外环处理方法,将一些对外的机构、后勤服务用地等设置在外环线车行线以外,进入步行区域之前设置停车场,使内环形成绿色长廊。

对于专门针对校园的步行系统是将交通稳静化和交通需求管理的理论应用于校园,通过相应的市场配套计划,引导与激励师生员工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及私车共乘等通勤方式,最大限度减少私车对校园的干扰。

3.2.2交通设施设计校园交通设施是校园交通的载体,同时也是校园交通管理的工具。

在校园交通设施设计中重点在道路设施和道路附属设施上。

⑴道路设施道路设施是校园交通的载体,也是校园的空间结构骨架。

合理规划校园主干道路,合理选择合适的道路断面形式,可以大大提高校园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按车辆使用类型,可将校园道路系统划分为四级:①外围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道路,这一级道路连接校园主要对外出入口、机动车停车设施、校园公交车通行线路等。

②机动车限行道路,是外围主干道与各功能分区只见联系的纽带,方便师生使用和安全疏散要求。

根据需要对部分道路上机动车的通行时间加以必要的规定,以及对后勤运输车辆的通行时间进行限制。

这级道路上以非机动车和行人优先。

③机动车禁行道路,这一级道路为非机动车和行人混合通行。

④行人专用道路,在自行车与步行混行的区域中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和可以阻止自行车车流的设施,如低矮的、便于行人跨行的灌木丛、草圃等,隔离自行车车流和步行者,设置完全步行区域。

⑵道路附属设施校园交通与城市交通的不同特点,决定了校园交通管理设施与城市交通有着很大的不同。

由于校园交通标志标线从交通法规上讲,不具备强制性法律效力,因此往往需要物理分隔设施来代替城市交通中的禁令标志。

物理分割设施较多,减速带较多。

校园与社区在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着共同的目标即:降低车速、提高交通安全、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在校园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方面可以借鉴经验。

3.3 交通管理对进入校园的校内校外车辆管理:在进出校园的地方设置关卡,拦截进入校园的社会车辆;对进入校园的车辆征收管理费;对校内车辆停车进行管理;利用先进的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协助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和规范的管理。

3.3.1 交通稳静化通过系统的硬设施(如物理措施等)及软设施(如政策、立法、技术标准等)降低机动车对居民生活质量及环境的负相应,改变鲁莽驾驶为人性化驾驶行为,改变行人及为机动车环境,以期达到人居环境的交通安全,实现宜居性和可达性。

今年来,随着交通稳静化的概念逐渐引入社区交通管理中,高校校园具有社区的特性,有学者开始研究在高校校园中推行交通稳静化来解决校园交通问题。

通过在高校校园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师生对待路边停车、机动车进入校园的问题上都持反对的态度,对待交通稳静化的措施,例如集中停放校园路外停车场、减速带、路口宽度缩减等措施都持支持的态度。

为进一步在校园中实行交通稳静化措施提供了基础。

总体而言,高校校园交通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交通问题的很多方面还没有涉及,设计的程度也不够深对待交通问题缺乏系统和全面的理解,高校在进行校园交通规划和管理实践,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