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得地的用法答案

合集下载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一、的、地、得用法分析:“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三、的、地、得用法总结: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四、的、地、得用法例句: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五、“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小学一年级“的”“地”“得”的用法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小学一年级“的”“地”“得”的用法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的、地、得”在现代汉语中高频率使用的三个结构组词,都起着连接作用;他们在读音上都是“de”。

口诀: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左边双人就是“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一、“的”的用法表示(什么样/谁)的(东西),“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者词语。

例如:美丽的校园红红的苹果我的铅笔可爱的兔子他的手机口诀: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二、“地”的用法表示(怎么)地(做什么),“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者词语。

例如:认真地听飞快地跑甜甜地笑高兴地说慢慢地写口诀: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三、“得”的用法表示(做)得(怎么样),“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者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者词语。

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十分”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例如:写得好跑得快笑得开心红得发紫口诀:左边双人就是“得”,形容词前要用“得”专项练习①飞快()走过来香喷喷()米饭欢快()唱歌②唱()响雪白()棉花跑()快③大声()歌唱红红()苹果数()清④认真()听碧绿()纸条跳()高⑤黑黑()眼睛轻轻()吹奇怪()问⑥用力()扔沙包金黄()落叶玩()高兴⑦爸爸()衣服鲜红()红旗慢慢()走⑧偷偷()哭明亮()月光吃()饱⑨暖暖()太阳甜甜()果子甜甜()笑了⑩可爱()雪人笑()开心机灵()小孩参考答案:①地、的、地②得、的、得③地、的、得④地、的、得⑤的、地、地⑥地、的、得⑦的、的、地⑧地、的、得⑨的、的、地⑩的、得、的。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一、的、地、得用法分析:“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宝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形、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周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使劲地踢、认真地看、高兴地笑笑......”“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专门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明白得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1、若是“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形,如“他快乐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尽管是表示动作的,可是它是来形容“快乐”的程度的,因此也应该用“得”。

三、的、地、得用法总结:1、“的”前面的词语一样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样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样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样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样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样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四、的、地、得用法例句:1. 湛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一望无际。

2. 向日葵在轻风中向咱们轻轻地颔首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高兴。

五、“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利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一般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的得地的用法 答案

的得地的用法 答案

“的”“得”“地”的用法一、在句子中,用在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前面的,要用“的”字。

如:1. 我爱勤劳的妈妈;2. 公园里的景物美极了。

句中的“妈妈”、“景物”都是名词,前面应该用“的”字。

二、在句子中,用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前面的,要用土也“地”字。

如:1. 他积极地回答问题;2. 大雪纷纷地下。

句中的“回答”、“下”都是动词,前面应该用“地”字。

三、在句子中,用在形容词或形容用短语(用来描写人事物的词或短语)前面的,多数要用双人“得”字。

如:1. 地被扫得很干净;2. 他在游乐园里玩得特别高兴。

句中的“很干净”、“特别高兴”都是形容词,前面应该用“得”。

3. 小弟弟笑得流出了眼泪。

4. 她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句中的“流出了眼泪”、“一蹦三尺高”作为形容用的短语,补充描写了前面的动作和心情等(笑到什么程度?高兴到什么程度?),前面应该用“得”。

补充1点: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为了便于记忆,请记住一个顺口溜:名词前面白旁的,动词前面提土地,形容前面双人得,默记5遍脑开窍。

练习:一、选择“的、地、得”填空。

紧张(的)工作静静(地)流过变化(得)真快明亮(的)月光缓缓(地)流着熟练(地)操作愉快(地)歌唱茂密(的)树林美丽(的)田野暖暖(的)春风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考(得)好觉(得)追不上五彩(的)泡泡高兴(地)跳起来红红(的)花朵香甜(的)面包辛勤(地)劳动清澈(的)小河慢慢(地)爬行跑(得)快采(得)多唱(得)好跳(得)高走(得)快些摔(得)很重1. 小胖(的)同桌正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

2. 精致(的)玻璃球被小涛摔(得)粉碎。

3.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4.欢快(的)孩子们愉快(地)歌唱。

5.他(的)妈妈喜欢可爱(的)花儿。

6、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7、天然(的)指南针8、忠实(的)向导9、地上(的)树影10、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

的得地三字的用法

的得地三字的用法

的得地三字的用法及举例“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

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

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

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

三个“de”最主要的功能都是连接前后两个词(或者词组):1、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例如: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2、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例如: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3、左边两人就是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例如: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一年级语文“的、地、得”的用法(附100则练习及答案)

一年级语文“的、地、得”的用法(附100则练习及答案)

一、“的、地、得”用法小析①“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②“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③“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注: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二、例句分析,明确用法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三、“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读音,但当它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附100则练习及答案)

“的、地、得”的用法(附100则练习及答案)

“的、地、得”的用法(附100则练习及答案)一、“的、地、得”用法小析①“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③“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注: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透露表现举措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当用“得”。

二、例句分析,明确用法1.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XXX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定“的”后面的事物,申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布局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定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举措,申明“地”后面的举措怎么样。

布局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定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申明“得”前面的举措怎么样,布局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申明的词语。

三、“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读音,但当它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但在书面语中有需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

这样做的优点,就是可以使书面言语精确化。

四、用法不同,意思有别“的、地、得”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

比方:1.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2.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

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

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一、的、地、得用法分析:“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三、的、地、得用法总结: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四、的、地、得用法例句: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五、“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得”“地”的用法
一、在句子中,用在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前面的,要用“的”字。

如:
1. 我爱勤劳的妈妈;
2. 公园里的景物美极了。

句中的“妈妈”、“景物”都是名词,前面应该用“的”字。

二、在句子中,用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前面的,要用土也“地”字。

如:
1. 他积极地回答问题;
2. 大雪纷纷地下。

句中的“回答”、“下”都是动词,前面应该用“地”字。

三、在句子中,用在形容词或形容用短语(用来描写人事物的词或短语)前面的,多数要用双人“得”字。

如:
1. 地被扫得很干净;
2. 他在游乐园里玩得特别高兴。

句中的“很干净”、“特别高兴”都是形容词,前面应该用“得”。

3. 小弟弟笑得流出了眼泪。

4. 她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句中的“流出了眼泪”、“一蹦三尺高”作为形容用的短语,补充描写了前面的动作和心情等(笑到什么程度高兴到什么程度),前面应该用“得”。

补充1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为了便于记忆,请记住一个顺口溜:
名词前面白旁的,动词前面提土地,形容前面双人得,默记5遍脑开窍。

练习:一、选择“的、地、得”填空。

紧张(的)工作静静(地)流过
变化(得)真快明亮(的)月光
缓缓(地)流着熟练(地)操作
愉快(地)歌唱茂密(的)树林
美丽(的)田野暖暖(的)春风
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用力(地)踢仔细(地)看
开心(地)笑笑扫(得)真干净
笑(得)多甜考(得)好
觉(得)追不上五彩(的)泡泡
高兴(地)跳起来红红(的)花朵
香甜(的)面包辛勤(地)劳动
清澈(的)小河慢慢(地)爬行
跑(得)快采(得)多
唱(得)好跳(得)高
走(得)快些摔(得)很重
1. 小胖(的)同桌正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

2. 精致(的)玻璃球被小涛摔(得)粉碎。

3.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4.欢快(的)孩子们愉快(地)歌唱。

5.他(的)妈妈喜欢可爱(的)花儿。

6、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
7、天然(的)指南针8、忠实(的)向导
9、地上(的)树影10、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

11、波浪(的)足迹12、长满树木(的)陆地
13、更多(的)宝藏14、特殊(的)地壳运动
15、恐龙化石(的)骨架16、人物(的)对话
17、雨后(的)景象
18、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9、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20、渐渐(的),雷声小了。

21、清新(的)空气
22、多姿多彩(的)画卷23、合适(的)材料
24、再评一评,谁(的)手巧,谁说(得)清楚、明白。

25、古代(的)能工巧匠26、五颜六色(的)裙子
27、大家(的)称赞2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9、洁白(的)纸30、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31、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
32、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3、画中(的)景物好象都在动。

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34、打孔后(的)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

35、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

36、长长(的)城墙
37、周总理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敲着欢乐(的)鼓点。

38、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
39、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40、天边(的)晨星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41、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42、我们会给小猫安排一个舒适(的)家,会很好(地)照顾它。

43、卡罗尔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

44、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骄傲。

45、年迈(的)大娘晶莹(的)露珠
46、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欢快(的)泉水
47、蝌蚪快活(地)游泳,布谷鸟欢乐(地)歌唱。

48、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49、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

50、门前(的)玫瑰已经长(得)很高了。

51、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52、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

他用粗重(的)噪音呼唤着笋芽儿。

53、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地)向上钻。

54、清晨,可爱(的)多多兴高采烈(地)来到金灿灿(的)葵花园。

她兴奋(地)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地)摸摸,一会儿细细(地)闻闻,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

呀!怎么变成红色(的)天啊多多兴奋(得)手舞足蹈,高兴(地)跳起来。

她情不自禁(地)大喊:"我要飞!"
49、河边(的)草丛
50、肥嘟嘟(的)小鸭子
51、用软软(的)肚子,轻轻(地)压在鸭蛋上。

52、狐狸(的)四肢酸(得)受不了了。

53、长长(的)树皮绳子。

54、把鸭蛋紧紧(地)绑在肚皮上。

55、狐狸(的)小聪明
56、追兔子(的)时候
57、他自言自语(地)说
58、我怎么成了一只吃素(的)狐狸了。

59、好吃(的)鸭蛋
60、狐狸玩(得)高兴
62、发明了很多用舌头玩鸭蛋(的)游戏。

63、狐狸(的)美梦成真了。

64、他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65、狐狸(的)鼻尖,狐狸(的)头,狐狸(的)耳朵。

66、狐狸疼(得)张大了嘴巴。

67、以前我在蛋壳里( 的)时候。

68、小鸭子吃( 得)肚子圆滚滚( 的)。

69、睡眼蒙眬( 地)说
70、美丽( 的)景色飞快( 地)奔跑勤劳( 的)人民
欢呼( 的)人群跑( 得)飞快抬( 得)高高的
努力( 地)学习认真( 地)思考优秀( 的)成绩
有趣( 的)游戏下( 得)真大跳(得)很远
难受( 地)流泪积极( 地)举手玩( 得)开心
平静( 的)湖面巨大( 的)轮船亮( 得)夺目
美( 得)难以形容高高( 地)站立热闹( 的)市场
流动( 的)人群站( 得)笔直累( 得)无精打采
激动( 地)欢呼起来
71、今天,小明怀着喜悦( 的)心情飞快( 地)赶到学校,发现学校里热闹极了,五彩( 的)气球.可爱(的)同学.喧闹( 的)声音把校园装扮( 得)异常精彩,简直成了一个欢乐( 的)海洋.
三、修改下面句子中用得不当的“的、地、得”。

1. 我为爷爷制作了一个漂亮得贺卡,祝他生活地愉快。

(漂亮的)、(生活得)
2. 小兰地作文写的越来越好了。

(小兰的)、(写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