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热感觉和热舒适与热适应性的讨论

合集下载

室内热舒适性问题

室内热舒适性问题

室内热舒适性综述朱明贵(暖通1511024003)摘要:通过介绍室内热舒适性影响因素,对其评价指标PMV等进行综述,详尽分析了改善室内热舒适性的措施,展望我国研究学者应该结合自身生理参数、环境参数对前人研究的模型进行优化。

关键词:热舒适性、PMV、气流组织Abstract: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indoor thermal comfort factors, their evaluation were reviewe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indoor thermal comfort, and the prospect of our researchers should combine their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on the model of previous studies to be optimized.Keywords:Thermal comfort、PMV、air distribution0.序言所谓人体热舒适,指人体对热湿环境感到满意的主客观评价。

热舒适是人体自身通过热平衡和感觉到的环境状况并综合起来获得是否舒适的感觉,它是由生理和心理综合决定的,并且,更偏重于心理上的感受,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环境参数主要有空气温度、气流速度、空气的相对湿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人的自身参数有衣服热阻和劳动强度。

人体热舒适的研究涉及建筑热物理、人体热调节机理的生理学和人的心理学等学科。

人的一生中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品质如声、光、热环境及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身心健康、舒适感及工作效率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同时,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室内空气品质也与热环境有关:1)空气温湿度以及风速会影响室内污染物的放;2)对污染物的感觉与温度有关,国外有关研究认为,在室内空气的化学成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温度降低会使人感到舒服一点,对空气品质的不满意率也会降低。为了获得舒适的热环境,各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用于供热和空调。

室内环境人体热舒适探讨

室内环境人体热舒适探讨

室内环境人体热舒适探讨一般认为,人体热舒适主要与4个环境因素和2个人体参数有关,分别为环境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和人体新陈代谢率〔活动量〕及衣服热阻〔着衣量〕。

除此之外,热舒适还与人体对热环境生理上、行为上和心理上的适应性有关,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经济开展水平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对热舒适有不可无视的影响[1]。

2.人体热平衡方程人体的热平衡方程可用下式表示:MWCRES=0其中,式中M为人体能量代谢率,,决定于人体的活动量大小;W为人体所做的机械功;C、R分别代表人体外外表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E为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S为人体蓄热率。

3.人体热舒适方程热舒适,即人对热环境满意度的主观评价,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冷热感觉问题,是人们对于身体所处环境的总体冷热感觉。

在ASHRAE标准中,热舒适定义为人对热环境表示满意的意识状态[1]。

简单地说,在一定条件下,当由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与散发出去的热量相平衡时,这时人感觉周围的环境是舒适的。

人在某一热环境想要感到热舒适,必须满足三个最根本的条件[2]:〔1〕最根本、最主要的条件是人与环境到达热平衡,人体对环境的散热量等于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即人体蓄热S=0;〔2〕皮肤平均温度应具有与舒适相适应的水平;〔3〕人体实际的出汗蒸发热损失应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并且和皮肤平均温度都是新陈代谢率的函数。

要到达热舒适条件,不是环境参数单独起作用,而是通过环境参数来影响人体内在因素来起作用。

空气温度影响人体的冷热感觉,而机体的冷热感受器可以敏锐的对冷热环境做出反响。

气温降低时,皮肤外表变冷,近表皮的毛细血管收缩,限制血液流量,减少人体的热损耗,从而维持正常体温。

气温升高时,那么相反;空气湿度那么和人体潜热蒸发散热量关系紧密,当空气湿度增加时,人体皮肤外表上水蒸气分压力与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之差减少,导致人体潜热蒸发散热量减少,相应的皮肤润湿度〔与热舒适有密切关系〕增大,过高的皮肤湿润度将造成人体的不舒适感;空气流速影响人体的对流和蒸发换热。

建筑物理 人体热感觉与热舒适

建筑物理 人体热感觉与热舒适

10
3.4.热应力指标(Heat Stress Index)
根据人体热平衡的条件,先求出在一定 环境中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然后再计 算在该环境中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以 这二者的百分比作为热应力指标,它提供 了一种按照人体活动、衣着及周围热环境 对人的生理机能综合影响的分析方法。
3.5预测平均热感觉指标PMV
2.4.室内热环境的组成因素
四个因素:
A.空气温度 B.空气流速 C.空气湿度 D.辐射温度。
A.室内气温 室内温度有相应规定:冬季室 内气温一般应在 16~ 2 2 ℃;夏 季空调房间的气温多规定为24~ 28℃,并以此作为室内计算温度。
室内实际温度则由房间内得热和失 热、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度及通风 等因素构成的热平衡所决定。
1.2.人体对热冷的调节过程
人体调节自身体温的机制是很复杂的: 刺激→热感觉神经→大脑(丘脑)→调 节神经→调节反应。
1.3.主观反应的语义分级
不同的人对热冷感是有差别的,但在 适应的状态下,这种差别是在窄小范 围内的。表现在: 瞬感现象: 衣着状况: 个体状况: 地域差异: 种族差异: 年龄差异: 恒定与变化:
作业二
1.温度是怎样定义的?温标有哪几种?
相互间存在怎样的换算关系?80℉为 多少℃和多少K? 2.空气的湿球温度该怎样定义?什么是 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者间 存在怎样的关系?
3.什么是导热,影响导热传热的因素 有哪些? 4.什么是对流传热和对流换热,两者 有什么区别?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有哪些?
热环境各个因素是互不相同的物理量, 但对人体的热感觉来说,它们相互之间 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变其中一个因素 往往可以补偿其他因素的不足,如室内 空气温度低而平均辐射温度高,和室内 空气温度高而平均辐射温度低的房间就 可以有同样的热感觉。

2009年热舒适性的研究进展

2009年热舒适性的研究进展

2009热舒适性的研究进展摘要:简要介绍了2009年间国内外热舒适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对于热舒适性的认识以及今后的可能发展趋势。

关键词:热舒适性;室内空间环境;材料热舒适性能引言热舒适是指大多数人对客观热环境从生理与心理方面都达到满意的状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尤其是室内环境热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室内环境对人体热舒适性影响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

人体对冷热应力的生理反应是区分环境的舒适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不同材料的热舒适性也不尽相同,如细羊毛絮料、纯毛织物和轻质陶瓷等,对这些材料热舒适性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中。

1热舒适性的研究进展热舒适性的研究工作始于国外,最早是建筑领域的研究课题之一。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对于各种环境下的热舒适性也进行了许多研究和调查,在这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其中包括室内热舒适性研究、不同材料热舒适性能研究以及人的生理系统对热舒适性的反应等等方面。

关于室内热舒适性,对国内的某些城市进行了调查测试。

例如,兰州市81%的办公人员对室内19.5℃的平均温度表示接受;深圳市80%的人群可接受的热环境有效温度上限为29.5℃,远高于ASHRAE推荐的舒适温度上限值27℃。

在对火车站和汽车站候车厅调查测试中发现,不同规模的车站应该有不同的热舒适标准;大部分火车站候车厅的舒适度得到乘客的认可;非空调火车站乘客满意度较低。

人员流动性较大的车站候车厅的热舒适性,不仅与室内热环境参数有关,还与车站等级、人员停留时间有关。

在室内通风方面,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空气流动及其对热舒适性的影响是住宅设计的重要因素。

不同送风角度,室内温度分布差异很大,人员不满意度区别明显,对室内热舒适性影响很大。

综合比较得出向上15O、向右15O的送风角度为最佳送风角度。

在研究材料的热舒适性能方面,选取了几种不同材料进行研究。

例如,通过分析物体的传热及热性能,并通过SEM、热模拟等方法,对比轻质陶瓷晶立方砂岩及人然砂岩、瓷砖等几种不同材料的热性能,指出其不同的热性能导热系数、材料密度及比热是影响几种材料舒适性的主要原因。

人体热感觉与热舒适

人体热感觉与热舒适

3.3修正的有效 温度CET
1971Gagge提 出,1972 ASHRAE采 用。 RHA=50%, UA =0.125m/s
用黑球温度代替空 气温度,得到修正 的有效温度。
修正的有 效温度与 人体热感 觉:
热上限: 酷热: 炎热: 热: 稍热: 适中: 稍冷: 冷: 寒冷: 酷冷: 严寒: 冷下限
(ar+ac)(t0-ts)=ar(tmrt-ts)+ac(ta-ts)
3.2.有效温度ET(潮湿作用温度)(p8) 为室内气温,空气湿度和室内风速在一 定组合下的综合指标。
1923---1925美国Yaglon and Houghton提出:
tiA=20℃,RHA=100%,uB=0.1m/s tiB=25℃,RHB=50%,uB=1.5m/s
2.2人体热舒适的充分必要条件(p17-20) 必要条件:热量积蓄=人体得热-人体散热=0
热平衡方程: 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 按正常比例散热。 人体散热时,如果由于外部环境引起 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热量损失不按 正常比例,也会产生不舒适感。
对流散热:25-30% 辐射散热:45-50% 蒸发散热:25-30%
〉43 40 35
30 25 20
15
10
3.4.热应力指标(Heat Stress Index)
根据人体热平衡的条件,先求出在一定 环境中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然后再计 算在该环境中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以 这二者的百分比作为热应力指标,它提供 了一种按照人体活动、衣着及周围热环境 对人的生理机能综合影响的分析方法。
4.3调温扩展区
17毫米汞柱时,温度上限为31~33度, 5毫米汞柱时为 37~39度。
V:用通风的方 法可达到的舒 适条件及范围 (标准建筑)。

哈尔滨市住宅人体热适应性与热舒适性研究--优秀毕业论文可复制黏贴

哈尔滨市住宅人体热适应性与热舒适性研究--优秀毕业论文可复制黏贴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市住宅人体热适应性与热舒适性研究STUDY ON ADAPTATION AND THERMAL COMFORT OF RESIDENTS IN HARBIN张琳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6月中国分类号:TU833.1 学校代码:10213 UDC:697 密级:公开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市住宅人体热适应性与热舒适性研究硕士研究生:张琳导师:王昭俊副教授申请学位级别:工学硕士学科、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所在单位: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答辩日期:2010年6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TB942U.D.C.: 621.38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Engineering STUDY ON ADAPTATION AND THERMALCOMFORT OF RESIDENTS IN HARBINCandidate:Zhang LinSupervisor:Associate Prof. Wang Zhaojun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ngineeringSpeciality:Heating, Gas Supplying, Ventilating &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ingAffiliation School of Municipa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Date of Oral Defense:June, 2010Degree Conferring 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摘要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热舒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室内良好的热舒适环境不仅可使人们精神愉快,而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有关寒冷地区室内热舒适的分析

有关寒冷地区室内热舒适的分析

有关寒冷地区室内热舒适的分析摘要:对建筑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其将会随着地区或者经济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与此同时,当建筑运行模式存在差异时,室内热舒适也会随之不同。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寒冷地区的人们更加重视室内热舒适问题,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以寒冷地区城市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寒冷地区室内热舒适问题予以分析和研究,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寒冷地区;室内热舒适;分析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品质,尤其是室内热舒适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室内热舒适的有关问题(如评价标准及方法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人体热舒适概述所谓人体热舒适指的是,人体对热环境表示满意的意识状态反映,其影响参数主要包括:1)空气温度;2)空气湿度;3)气流速度;4)平均辐射温度;5)人体参数服装热阻;6)劳动强度等[1]。

热舒适的评价指标热环境的诸多要素将会人体热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当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他要素也会随之变化,对其进行补偿,这便是舒适度指标得以建立的基础。

现阶段,用于评价室内热舒适的评价指标详如下:1)卡它冷却力,适应范围“风速偏小,且风向不属于关键参数时”;2)当量温度teq,适用范围“供暖状态的房间,8<teq<24℃,且v<0.5m/s”;3)风冷指数WCI,适用范围“v<20 m/s”;4)有效温度ET,适用范围“1℃<ET<43℃,0.1 m/s<v<3.5 m/s”;5)不快指数DI,适用范围“由温度及湿度的组合评价闷热环境”;6)新有效温度ET*,适用范围“坐姿工作,轻装的情况”;7)标准有效温度SET,适用范围“未发生寒颤的温度范围”;8)热应力指标HIS,适用范围“21℃<ta<60℃,0.25m/s<v<10 m/s”;9)预测投票PMV,适用范围“预测接近热中性时的冷热感” [2]。

寒冷地区城市住宅人体热舒适3.1人体热感觉与热舒适分析3.1.1冬季平均热感觉及其影响参数所谓平均热感觉指的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人体热感觉平均值。

建筑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

建筑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

建筑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第一篇:建筑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建筑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前言:建筑,从洪荒人类的洞穴到树巢,再至今时今日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它都在体现与鉴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在人类空前文明的今天,建筑的意义已不再是简单的遮风挡雨,而更是一种人文的体现。

随着人们健康舒适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舒适的室内环境。

人的一生中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良好的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的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都会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

人的热感觉和舒适感不能视为同一概念,舒适感具有更广泛的含义,除了与空气温度、湿度相关外,还与气流速度、室内空气品质密切相关,而热感觉在舒适感中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建筑热环境热舒适影响因素(一)热环境将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称为热环境。

人体的冷热感觉是室内的温湿度,风力大小、热辐射情况、衣着和个人心理及身体素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建筑热环境的设计目标是舒适、健康、高效,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健康的工作和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优质节能的建筑热环境的创造要依靠城市规划、建筑、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乃至园林等学科学者的共同努力与协作,是一个长期摸索与探究的过程。

(二)热舒适所谓人体热舒适,指人体对热环境感到满意的主客观评价。

热平衡是人感到舒适的必备条件。

人的热平衡即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与自身蒸发、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失热量的代数和相平衡。

对人体而言,与周围环境的导热、对流及辐射换热是得热或失热的过程,而汗液蒸发则完全是失热的过程。

人在不同的活动状况下,所要求的舒适温度是不同的。

新陈代谢的产热量取决于活动的程度,在周围没有辐射或导热不平衡的状况下,新陈代谢产热量有不同的平衡温度,例如睡觉时产热量为70W~80W,空气平衡温度是28℃;人坐着时产热量为100W~150W,空气平衡温度是20℃~25℃;马拉松运动员产热量会达到1000W,此时,无论环境温度如何,他的热感觉都为极不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N. Yamtraipat . Thermal comfort standards for air conditioned buildings in hot and humid Thailand considering additional fac2 tors of acclimatization and education level[J ] . Solar Energy ,2005 (78) :5042517.
1 热感觉
所谓热感觉是人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 。 对热感觉的研究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 。感觉不能用任何直接的 方法来测量 ,进行客观判定 。1850 年前后 Weber 首先开始了对感 觉的心理学研究 。人的冷热感觉不仅包含了生理上的冷热刺激 感觉 ,还包含了人们心理上对冷热感觉的主观描述 。尽管人们经 常评价房间的“冷”和“热”,但实际上人是不能直接感觉到温度 的 ,只能感受到位于皮肤下面的神经末梢的刺激 。
环境下同样可以达到热舒适 ,它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 关于热舒适和热感觉的区别 , Ebbecke[4 ]在 1917 年曾对热感
觉和热舒适给出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 热感觉是假定与皮肤热感 觉的活动有联系 ,而热舒适是假定依赖于来自调节中心的热调节 反应”。Hensel 给出了热感觉和热舒适的差别示意图 ,如图 3 所 示 。热感觉主要是皮肤热感受器在热刺激下的反应 ,而热舒适则 是综合各种感受器的热刺激信号 ,形成集总热激励而产生的 。图 中虚线表示一种可能性 ,热舒适则包含舒适与不舒适两种可能性 。
3 热适应
人体的适应性是热舒适实验室研究与现场实测结果产生差 异的主要原因 。在实验室研究中 ,人是环境的被动接受者 。而在 适应性的研究中 ,强调人的社会属性 ,人能够主动创造自己喜欢 的热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环境的满意就是对环境的适应 。近 几年在 对 人 体 热 舒 适 研 究 过 程 中 更 重 视 人 体 热 适 应 的 影 响 , N. Yamtraipat[1 ]等人在 2003 年对泰国 3 个气候区的建筑室内热
环境进行了现场测试 ,对人体在空调开启时 ,适应时间长短对室 内热环境评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同时分析了不同教育程度对热 环境评价的影响 。
适应性由三个部分共同组成 :行为调节 、心理调节和生理调 节 。行为调节是人体的适应性表现在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调整主 动创造一个自己感觉舒适的热环境 。行为调节的研究较为丰富 , 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了其对于人体的热舒适性有较高的影响 ,尤其 是对服装热阻的调整 。许多学者认为在热环境中 ,人体并不是外 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人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和经历都会影响他们 各自的热期望 。当实际热环境状态和人们对热环境所期望的状 态相符时人们就会对该环境感到满意 。因此生活在不同环境中 的人们的期望热环境也会有所不同 。ASHRA ERP2884 通过测试 自然通风和集中空调建筑的热环境 ,发现自然通风建筑要比集中 空调建筑的可接受温度范围宽出 70 %左右 。从而证明 ,对环境具 有高度控制能力的人体对不同温度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2 ,3 ] 。人体 对热环境的生理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体温调节 、出汗机能 、新陈代 谢 、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适应性变化等方面 。
山 西 建 筑 第 33 200
卷 第 29 7年10
期 月
SHANXI
ARCHI
T EC
TU
R
E
Vol Oct
. .
33 No . 29 2007
·1 ·
·专家专稿·
文章编号 :100926825 (2007) 2920001202
·2 ·
山 第 33
200
卷 第 29 7年10
期 月
西


比例 。灰色和白色分别代表居民工作场所有空调和没有空调情 况下 ,在家中平时开启空调的温度占的比例 。
从图 2 可以看出 ,54 %的人开启空调的温度在 25 ℃~27 ℃, 其中工作场所无空调的占 48 %。空调平时开启温度在 21 ℃~24 ℃ 所占比例为 42 % ,但其中工作场所有空调的占了 33 %。从这两 组数据可以看出 ,经常生活在空调环境下的人对环境的期望度较 高 ,对环境的要求也较高 ,因此他们往往把空调开到较低温度才 感觉到舒服 。工作场所没有空调的居民在家往往开启空调温度 较高 ,符合他们的期望度 ,在家中同样感觉舒服 。
2005.
Discussion on the thermal sensation and thermal comf ort and thermal ada ptability
表 1 Bedford , ASHRAE, PMV 和热舒适指标
贝氏标度
过分暖和
7太暖和6令人舒适的暖和 5舒适 (不冷也不热) 4
令人舒适的凉快 3
太凉快
2
过分凉快
1
ASHRAE 热感觉标度 PMV 热感觉标度 热舒适指标

7

+ 3 舒适 1

6

+ 2 轻微不舒适 2
稍暖
5
微暖
+ 1 不舒适 3
正常
4
适中
0 很不舒适 4
稍凉
3
微凉
-1

2

-2

1

-1
通过实验调查 ,认为热舒适和热感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影 响热舒适的因素要比热感觉多 。热舒适不能长期存在于一个固
定的环境下 ,它是短暂的 。在稳态环境下可以达到热舒适 ,在动态
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热感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人体与 周围环境不仅存在传热过程 ,而且存在人的主观意识作用和客观 生理调节过程 。在对人体热舒适环境的研究中 ,既要体现出对环 境的客观评价 ,如对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参数的评价 ,也 要在人体生理调节和主观意识作用下 ,体现出人对周围环境的主 观评价 ,将二者相结合 ,才能客观地得出人体对环境的正确评价 , 得出接近人体热舒适的各种参数的组合范围 ,为以后设计人员提 供参考 。
图 2 是居民平时在家中空调开启温度段所占的比例 ,从图 2 可以看出 ,黑色代表所调查的居民在家中空调开启温度段占的总
收稿日期 :2007204227 3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华南地区住房热舒适度的科学评价方法及数据库研究”(项目编号 :2005B33302011) ;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华南地区建筑物空调系统的热舒适度和能耗的优化设计研究”(项目编号 :2006B13301005)
[ 2 ] Richard J . de Dear. Developing an Adaptive Model of Thermal
Comfort and Preference [J ] . ASHRA E Transactions , 1998 , 104 (1) :1452167. [ 3 ] Richard J . de Dear. A Global Database of Thermal Comfort Field Experiment [J ] . ASHRA E Transactions. 1998 ,104 (2) : 1 14121 152. [ 4 ]黄 晨 ,龙惟定. 建筑环境学 [ M ] . 北京 : 机械工 业 出 版 社 ,
2006 年 9 月针对南方城市东莞居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 了现场调查 ,图 1 是居民夏季在家中增加自身热舒适采取的各种 措施 。
从图 1 可以看出 ,居民在家中为了使自己更加舒适 ,他们会 采取各种措施使自己适应室内环境 ,一方面他们从自身调整 ,如 减少衣服 、洗澡及喝冷饮 ;另一方面他们会主动调整室内环境 ,如 降低空调温度 、开关门窗及增加窗户遮阳等一些措施 ,使室内环 境尽可能保持在自我感觉比较舒服的一个状况下 。经过这两方 面的调整 ,居民在家中的舒适性就会大大提高 。
人脑产生的冷热感大多数是接受来自生理上的冷热刺激感 觉 ,主要是通过人体冷热感受器传递的信号获得的 。除此之外 , 冷热感觉还与刺激的延续时间以及人体原有的热状态有关 。
2 热舒适
ASHRA E 55292 标准将人体热舒适定义为人对热环境表示满 意的意识状态反映 。ISO 7330 对热舒适的定义是主观感觉满意 的热环境则为热舒适环境 。2004 年 ASHRA E 5522004 在《室内人 居热环境标准》中 ,对热舒适定义了在主观感觉满意的同时 ,强调 对热舒适性的主观评价 。
中图分类号 : TU202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这就促使一批研究人员开始大范围地调查研究室内热环境 。如 何改善室内环境 ,使人更加健康 、舒服及提高工作效率是科研人 员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人体热舒适的研究涉及到多种学科 ,对 于热舒适的几个模糊概念还需要进一步阐述 。
作者简介 :胡钦华 (19772 ) ,男 ,讲师 ,东莞理工学院软件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丁秀娟 (19842 ) ,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陕西 西安 710055 李奎山 (19592 ) ,男 ,教授 ,东莞理工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热感觉和热舒适与热适应性的讨论 3
胡钦华 丁秀娟 李奎山
摘 要 :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热舒适研究的发展过程 ,讨论了热感觉 、热舒适及热适应的定义 ,并分析了热感觉与热舒适的
差异及与热适应性的关系 ,得出了人们对同一热环境有不同的热感觉及热舒适性 ,主要是由于人体的适应性产生的 。
关键词 :热感觉 ,热舒适 ,热适应
1) Houghton , Yaglou , Gagge 和 Fanger 认为热感觉和热舒适是 相同的 ,热感觉不冷不热就是热舒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