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案例分析(一)

合集下载

外汇申报231020案例

外汇申报231020案例

外汇申报231020案例01申报案例案例1:境内F公司从境外E公司进口一批钢材,货物进境后加工成大型器材销售给境内企业C,F公司向E公司支付钢材款,应申报在“121010货物贸易-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一般贸易”项下,交易附言可写为:一般贸易进口货款--钢材。

案例2:境内某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到达青岛港尚未卸货,该公司又将该批煤炭卖给日本客户,货船又直接将煤炭从青岛港运到日本,收付的货款因货物尚未进入一线关境报关,收付的货款均应申报在“122010货物贸易-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离岸转手买卖”项下。

案例3:境内保税区A企业,从境外购买一批货物,没有将货物报关进口,直接将提单转卖给境内区外B企业并由B企业报关进境,货款由境内B企业直接向境外出口方支付,B企业应根据海关报关贸易方式,申报在“121一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相应货物贸易项下。

02相关分析1.货物于一线关境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的涉外收付款,一般情况应申报在“121030-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物流货物”;其他情况: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进料加工方式进口的料件和出口制成品,应申报为“121020-进料加工贸易”。

货物进出二线关境引起的涉外收付款,国际收支申报:121030,并将货物运至境内区外的情况。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仓单买卖的涉外收付款,国际收支申报:121030,货物没有出区,但所有权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转移。

2.对于通过境内外电商平台购买或销售并经由第三方支付机构收付货款的货物贸易,在发生涉外收付款时均由第三方支付机构申报在“122030-网络购物”项下,无需区分是否纳入海关统计,并在交易附言中注明“境外平台+平台名称”或“境内平台+平台名称”字样。

是否为境内平台或境外平台应根据平台所对应实体企业的注册地确定。

对于跨境线下购物等消费并由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线下扫码服务的涉外收付款,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在与境外机构进行资金集中清算时进行间接申报,交易编码为“223029-其他私人旅行”,交易附言应注明“跨境线下扫码支付”字样。

国际金融简答论述

国际金融简答论述

第一章国际收支六、案例分析题(一)下表是某国某年简化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概括了该国该年主要际收支项目收支情况。

试问:1、该国国际收支的总体状况是()A、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收支双顺差B.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收支双逆差C.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逆差D.经常账户逆差、资本账户顺差2、该国出现逆差的国际收支项目有()A、货物B、服务C、收益D、直接投资E、其他投资3、假设不存在统计上的错误和遗漏,该国储备项目变动情况为()A.储备增加297亿美元,并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为贷方余额B、储备增加297亿美元,并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为借方余额C.储备减少297亿美元,并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为贷方余额D.储备减少297亿美元,并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为借方余额(一)1、A2、BD3、B(二)2000年某国的国民总收入为8800货币单位,国内投资为2200货币单位,私人消费为3280货币单位,政府开支为2100货币单位,则某国当年的经常账户差额是多少?解:支出法统计的国民收入是:Y=C+I+G+(X-M)经常账户差额=X-M=8800-2200-3280-2100=1220经常项目盈余1220货币单位。

七、简答题1、什么是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的居民在一定的时期内与非居民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强调两点:一是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可以归纳为五类:1)金融资产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和劳务买卖;2)商品和劳务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即物物交换;3)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4)无偿的、单向的商品和劳务转移;5)无偿的、单向的金融资产转移。

二是只有居民和非居间的经济交易才是国际经济交易。

2、辨析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

国际收支和国际借贷是两个不同的但容易混淆的概念。

国际借贷也被称作国际投资状况,是指一定时点上一国居民对外资产和对外负债的汇总。

它们的区别在于: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描述了一定时期内的发生额;而国际借贷是一个存量概念,描述了一定时点上的对外债权、债务余额。

解析美国国际收支状况

解析美国国际收支状况

解析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美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全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对其自身和全球经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解析美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一、美国国际收支现状根据最新数据,美国国际收支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规模不断扩大。

这意味着美国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对全球经济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此外,美国对外投资收益不断降低,而进口却不断增长,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二、国际收支定义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往来所发生的收支状况。

它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投资收益、无偿转移等方面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通常反映了该国的经济实力和贸易政策。

三、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原因分析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美国政府财政支出、贸易壁垒、货币汇率等因素。

首先,美国政府财政支出是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政府在社会保障、医疗保健、教育等领域的支出规模较大,这使得国内消费需求旺盛,进口需求增加。

其次,贸易壁垒也是影响美国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

尽管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水平,但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了美国商品的出口,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货币汇率也是影响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元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货币之一,其汇率波动对全球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缓解美国国际收支问题的措施为了缓解国际收支问题,美国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增加对服务业的开放是一个有效途径。

通过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美国市场,可以提高美国的出口水平,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其次,美国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贸易壁垒的措施。

通过修改一些国际贸易政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可以促进美国商品出口,缩小国际收支逆差。

此外,美国民间部门也可以采取措施优化投资结构,减少消费等,从民间层面促进出口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国际收支状况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焦点。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常见错误案例分析(修改稿)20100520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常见错误案例分析(修改稿)20100520
B.核查机构名称的合法性。包括机构名称是否采用简称、是否包含 空格、是否含有特殊字符、是否存在乱码等;
C.核查经济类型与机构名称之间、经济类型与组织机构代码之间、 经济类型与常驻国家之间、行业属性与机构名称之间等是否具有逻 辑关系;
D.核查其他要素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如是否为特殊经济区内企业、 单位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
B.核查方法:主要采取金宏系统电子数据与银行会计账目中的收汇、 付汇流水清单逐笔勾对的方式。
一、国际收支间接申报核查简介 (三)间接申报核查的方式及主要内容
➢ (3)如何进行现场核查 ②准确性核查
A.核查内容:申报信息中交易编码与交易附言、交易对方与国别、结算 方式、收付款币种和国家(地区)等申报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2.现场核查部分,保留了对核查方法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分局 开展现场核查,没有辅助的软件,因此需要在制度中给予方法上 的指导和规定。
3.强化对申报主体的核查,不再强调只对对公单位的核查。 4.细化了核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强调结合核查工作实例,归纳总
结核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并要求反映大额核查和专项核查的问 题。
5.将大额交易重点核实和重要项目重点核实工作内容纳入核查制 度,废止原大额交易核查制度。
一、国际收支间接申报核查简介 (二)间接申报核查工作的目标
1.间接申报核查工作的目标: ➢ (1)基本目标: 通过对间接申报数据核查,保证和提高间接申报数据质量。 ➢ (2)最终目标: 为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提供准确的数据源; 为实现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提供依据。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核查工作 及常见问题解析
外汇局 收支司 2010年5月
主要内容
一、国际收支间接申报核查简介 二、国际收支间接申报规范及常见错误案例分析

实训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

实训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
国际间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借贷等产生的利润、利息、 股息等的收支,
——经常转移 Current Transfers ,指不产生偿还 问题的实际资源和金融资产的转移,它包括私人 单方转移和官方单方转移两个方面,
私人转移主要有侨汇、养老金、财产继承、个 人赠与等, 官方转移主要有各级政府的无偿援助、捐赠、 战争赔款或国际组织的会费等,
个人:不按国籍而按居住地和居住时 间来划分,凡在一国境内居住一年以上 者均为本国居民,
企业:不按所属国而按经营所在地划 分,凡在一国境内企业,不管是本国企 业还是外国企业都是本国居民,
➢ 政府:不以所在地而以所属国划分,大使 馆、领事馆都是本国居民,海外驻军也是 本国居民,
➢ 非盈利机构:国际机构 如WTO、IMF、联 合国 ,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居民,
经常项目 Current Account ☺ 货物 Goods ☺ 服务 Services ☺ 收益 Income ☺ 经常转移 Current Transfer
——货物 出口记入贷方,进口记入借方,按IMF 的规定,进
出口均按FOB价 离岸价 计算,货物细分为:
一般商品的进出口 用于加工的货物 货物的修理 运输工具在港口采购的货物 非货币性黄金
外汇储备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 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形 式为国外银行存款与外 国政府债券,
特别提款权
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s
IMF对会员国根据其份额分配的,可用以 归还IMF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 支赤字的一种帐面资产,
2002年,净误差与遗漏首次出现在贷方, 为78亿美元,
国际游资大规模内流对人民币汇率施加了沉 重的升值压力,并严重干扰人民银行遏制信 贷规模增长失控的货币政策,

国际贸易学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学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学案例分析&阅读思考一、第一章案例分析:外贸“双顺差”难题如何破解〔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中国外贸顺差产生原因、影响及对策〕答: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在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的现象:经常项目顺差,指进出口贸易、出口大于进口。

资本项目顺差,指入出境投资、外资流入大于本国资本输出。

1.我国外贸顺差产生原因从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两个方面分析。

经常项目顺差方面,材料中主要总结为以下四个原因:1〕储蓄率过高,内需不足。

材料中提到储蓄-投资=经常项目顺差。

而我国的储蓄率一直远高于投资率,导致经常项目顺差。

其次高储蓄低消费,会引起产能过剩而内需不足,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

2〕国内外经济的周期性变动。

材料举了两个例子,1993年中国经济过热,同年中国贸易出现逆差,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IT泡沫破灭对中国的出口增长造成重要影响。

2005年,特别是200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相对疲软,进出口增长速度受到影响,因而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

3〕中国的出口股利政策。

包括出口退税政策、有利于出口的汇率政策以及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等。

4〕出口加工贸易在中国贸易中占支配地位。

在当前的国际生产网络的价值增值链中,由于中国所处的特定位置,不管储蓄和投资的关系如何,也不管宏观经济周期如何,由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加工和装配地位所决定的加工贸易是一定要创造贸易顺差的。

资本项目顺差方面有以下原因:1〕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由此产生的利润和利润前景,引导外国投资者的投资。

但国外直接投资的外汇应该没有被用于购买外国机器设备、技术和管理,转化为直接的贸易逆差,而是转变为外汇。

换言之,这些投资者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兑换成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2〕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使得上述外资流入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扩大外资流入。

案例一:1997年泰铢的暴跌

案例一:1997年泰铢的暴跌

案例一: 1997年泰铢的暴跌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泰国作为亚洲最有活力的四小虎之一而崛起。

1985~1995年间,泰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8.4%,而将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5%(相比较美国在此期间的经济增长率为1.3%,通货膨胀率为3.2%)。

泰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出口。

例如,1990~1996年泰国出口值按复利计算每年增长16%。

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所创建的财富,促使泰国对商业用房和居民用房、工业资产和基础建设的大量投资。

随着对房地产需求的增加,曼谷的商业用房和居民用房的价格急剧上升。

这种情况导致泰国出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房地产繁荣。

在曼谷,办公楼和公寓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向银行拼命借债支持着建筑业。

由于房地产价格不断提高,银行非常乐意贷款给房地产公司。

然而到1997年初,过度投资的热潮显然造成了商业用房和居民用房过剩。

在1996年末,估计曼谷有365 000套单元住房空置。

而1997年还有10万套单元住房计划完工。

泰国房地产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

根据一项估计,1997年泰国房地产过热期间所造的商业用房和居民用房,至少可以满足以后5年的需求。

同时泰国在基础设施、工业生产设备和商业房地产方面的投资以空前的速度进口了大量的外国商品。

在建设基础设施、工厂和办公楼时,泰国从美国、欧洲和日本购买了生产设备和材料。

最后的结果是,到90年代中期,泰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了巨额逆差。

尽管出口强劲,但是进口速度更快。

到1995年,泰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1%。

到1997年2月5日,情况更加恶化,泰国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宋普拉宋地产宣布它无法按期偿付一笔800亿美元欧洲债券的310万美元利息,实际上就是债务违约。

在整个曼谷房地产市场中,宋普拉宋地产是投机性过度建房的第一个受害者。

泰国的股票市场自1996年初的最高峰以来,已经下跌了45%,主要就是投资者担心有几家房地产公司会被迫破产。

国际收支理论教案模板范文

国际收支理论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国际收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国际收支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理论。

3. 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整方法。

4. 培养学生运用国际收支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国际收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主要国际收支理论,包括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等。

3.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整方法。

教学难点:1. 国际收支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2. 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课件、案例等教学材料。

2. 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国际收支?为什么研究国际收支?2. 引导学生思考:国际收支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二、讲授新课1. 国际收支的概念- 解释国际收支的定义和构成。

- 分析国际收支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2. 国际收支理论- 弹性分析法- 介绍马歇尔-勒纳条件,分析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 讲解弹性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吸收分析法- 介绍吸收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整方法。

- 货币分析法- 介绍货币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分析货币供应和需求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运用国际收支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的国际收支状况?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重点回顾国际收支理论和主要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1. 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案例,如我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国际收支状况。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提出应对措施。

三、课堂总结1. 总结国际收支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理论。

2. 强调国际收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了解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历程。

2. 收集相关案例,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调整方法。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收支案例分析(一)国际收支案例分析一:
国家A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近年来,A国的出口收入不断增加,国际收支呈现顺差状态。

然而,A国政府发现其国际收支状况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汇率波动:A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对其国际收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A国货
币升值时,其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出口减少。

同时,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导致进口增加。

这种汇率波动对A国的国际收支产生了不利影响。

2.贸易壁垒:A国的一些主要出口市场存在着各种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
技术壁垒等。

这些壁垒导致A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降低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A国也面临着进口市场的竞争压力,一些进口商通过压低价格等方式与A国企业竞争。

3.劳动力成本:A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A国的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
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然而,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A 国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一些制造业企业开始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导致A国的就业机会减少。

4.技术创新:为了保持其国际竞争力,A国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
升级。

然而,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资金投入,无法跟上国际市场的发展步伐。

这导致A国的出口商品质量下降,影响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

针对以上问题,A国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1.稳定汇率:A国政府通过干预外汇市场,稳定其货币汇率,以减少汇率波动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同时,A国还积极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汇率风险。

2.突破贸易壁垒:A国政府加强与主要出口市场的谈判力度,通过降低关税、
消除配额等方式突破贸易壁垒。

同时,A国还加强对技术壁垒的研究和分
析,提高其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

3.提高劳动力素质和降低成本:A国政府加大对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投入力度,
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4.鼓励技术创新:A国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
新和产品升级。

同时,通过加强与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等方式提高其技术水平,提升出口商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经过上述措施的实施,A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出口收入持续增加,进口支出稳定增长,国际收支顺差逐渐扩大。

同时,A国的经济增长也得到了促进,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此案例分析表明,在面对国际收支问题时,应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政府可以通过稳定汇率、突破贸易壁垒、提高劳动力素质和降低成本、鼓励技术创新等方式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并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政策措施的力度和方向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