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枚Cage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后路单枚Cage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腰椎滑脱症

后路单枚Cage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腰椎滑脱症

汤 志刚
椎弓


姜颂 军
限, 疼痛 ; ( : 度活动受 限 , 微不舒 服 : ( ) 无 4级 良)轻 轻 5级 优 : 疼痛 , 恢复 日常活动和工作 。
根钉系统
腰 椎滑脱 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 疾病 , 过去治疗较 为复杂。
3 2 植骨融合判定标准 ①腰椎屈 伸时 , . 椎体 间的相对运动 消失 , 融合节段稳定 , 间隙高度 无丢失 、 变 。② x线 摄片 椎 改 皆示 Cg 中空区域逐 渐有 骨组织 生长 , 围无 透光 带存 在 。 ae 周
4单枚 C e的椎间融 g a
心, 取后正 中入路暴露脊柱后部结构 , 选择有下肢神经症状 或 症状 较重 的一侧行 相应节段半 椎板 及小关 节突切 除术 , 底 彻
减压 的同时 , 显露该侧 的硬膜 、 椎间 隙及 该 间隙上 、 下序号 的 神经根 。有双侧症状者 , 如非椎间盘病 变 , 则行对侧椎板开 窗 减压术 。清除预融合椎 间隙椎 间盘组织 并 同时 减压 , 用椎 间
例出现急性马尾神经损 伤, 治疗 1 年后 仍有 轻度 神经根 损害 表现 。除上述 3例外 , 本组 其余 病例术 后腰腿 痛症 状改 善程 度较满意 , 后下肢肌 力均恢 复。术后 x线 片示 除 1 Ⅲ度 术 例 滑脱者复位至 I 度滑脱外 , 其余 3 例 I、 1 Ⅱ度滑脱椎 间高度及
曲活动增大 1%, 向旋转 活动增大 16 5 轴 2 %。故 关节突和椎板
固定。将椎间盘后侧 4等分 , 牵开硬膜及上 、 下序号神经根后
从外侧 14处进 入, / 与棘 突约 呈 4。 , 刀等斜 向插 入椎 间 5角 绞
的单侧切除较双侧切 除对椎体稳定性破坏 显著减小 。临床上

腰椎CAGE 技术【精选文档】

腰椎CAGE 技术【精选文档】

腰椎CAGE 技术近年来,一种新的腰椎融合技术――椎体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腰椎融合手术的成功率,而有关其并发症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在此将cage 在腰椎融合中的理论,适应证,并发症,及一些新的技术进行综述。

1、发展历史及分类椎体间融合器的雏形来源于Bagby 设计的一种不锈钢的“篮子”――Bagbybasket,它是一个长为30mm,直径为25mm 的圆柱体,其壁上有2mm 的有窗小孔以利新生骨长入,用于融合马的颈椎.其后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出现在的多种cage,广泛地应用于椎间盘源性的下腰痛。

根据制作的材料主要分为金属cage,碳纤维cage.金属cage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cage,多由钛合金制作成,又可以根据形状分为水平圆柱形与垂直环形,前者的代表为BAK(Bagby and Kuslich)、TFC(Threaded Fusion Cage),后者包括Harms vertical cage、Syncage等。

而Brantigan I\F cage 作为一种新的方形碳纤维cage 也已经和后路椎弓根螺钉联合应用于临床.下面分别说明几种cage 的设计与生物力学特点。

⑴BAK:BAK 是一种中空,多孔,前端逐渐变细的带有螺纹的钛合金结构,在其中塞填骨碎片以期为融合的发生提供稳定性和必需的生物成份,无论体内还是体外的试验均已证明其有足够的强度以支撑脊柱而不会发生变形与破裂,其壁上的孔足以让新生骨长入。

可以由前路或后路植入,初始时要求成对植入,现在有多种方式可以仅植入单个。

⑵TFC:Ray-TFC 的主体为高强度钛合金制成,外壳为经纬状三角形螺纹,内为空心的圆柱体,两端有聚乙烯箱盖以防止纤维组织长入及其内的移植骨丢失。

均由后路成对植入。

(见左图)⑶Brantigan I\F cage:由PEKEKK(polyether ketone ether ketone ketone)加强的碳纤维多聚体制成,其形状为中空的矩形,上下缘有齿状结构以防止拔出,临床均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一起应用。

后路单枚cage与椎体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

后路单枚cage与椎体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

2 结 果
A、 两组 平 均 手 术 时 间 和 出 血 量 分 别 为 ( . ±0 7 h B 25 .) 、
( 8 ±8 ) 5 2 2 mL; 2 0 . ) 、 3 4 6 ) B组 手 术 出 血 量 ( . ±0 4 h ( 5 ± 7 mI , 少 于 A 组 , 术 时 间 短 于 A 组 (P 均 < 0 0 ) A、 两组 的 手 .5 。 B
段 : t 6例 , s 1例 。所 有 患 者 均 有 顽 固 性 下 腰 痛 , 中伴 I 3 I4 其
・ 7 8 ・
术后植骨融合情 1. . 采 P S 0 0统 计 软 件 进 行 f 验 ,。 检 x检 验 , P< 0 0 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以 .5
3 . , 6 8 B组 为 3 . ) 均 无 明 显 差 异 。 40 上 1 2 手 术 方 法 : A 组 : 连 续 硬 膜 外 麻 醉 或 全 麻 下 , 者 . ① 在 患 俯 卧 位 , 腹 部 垫 拱 形 架 。 以 滑 椎 棘 突 为 中 心 作 腰 后 正 中 切 胸
伤 2例 , 骨 皆牢 固 融 合 , 假 关 节 形 成 、 骨 吸 收 、 固 定 植 无 植 内
突 切 除 , 要 时行 全 椎 板 切 除 , 切 除 的 椎 板 和 棘 突 留 备 植 必 将 骨 用 , 露 硬 膜 囊 、 经 根 及 侧 隐 窝 , 除 椎 间 盘 组 织 及 椎 体 显 神 切
诸 钉 位 置 准 确 , 择 症 状 明 显 的 一 侧 行 患 椎 半 椎 板 及 小 关 节 选
A组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4 . (2 2 ) 切 口感 染 1 。硬 6 1 1/ 6 : 5 例 膜 撕 裂 3例 , 中 予 修 补 , 管 后 无 脑 脊 液 漏 。 神 经 损 伤 2 术 拔 例 , 在 术 后 3 月 内恢 复 。融 合 器 位 置 不 佳 1例 , 合 器 后 均 个 融 移 1 , 合 器 沉 陷 2 , 骨 不 融 合 2例 。B组 并 发 症 发 生 例 融 例 植 率 9 8 (/ 1 : 髂 骨 处 疼 痛 1例 , 膜 撕 裂 2例 , 经 损 . 5 5 ) 取 硬 神

单枚Cage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单枚Cage结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片及动 态侧位 片 ) 。
者 。本 研究 4 2例 , 男2 9例 , 女 1 3例 , 年龄 3 0~ 6 5岁 , 平均4 5 . 7岁 。病 程 6个月 ~ 1 1年 , 平均 2 6个 月 , 病 变 累及第 3— 4腰 椎 6例 , 第 4~5腰椎 2 1例 , 第 5腰 椎 第 1 骶椎 1 5例 。4 0例 患 者有 不 同 程度 的腰 痛 , 3 2例
和工作。中国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2 0 0 8 年 5月
至2 0 1 1年 1 2月 对 4 2例 单侧 单 节 段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患者采用单侧开窗 、椎间盘髓 核摘除 、椎体 间 C a g e 植入 、椎 弓根螺 钉 内 固定 , 取得 了较 满意 的疗效 , 现报
告如 下 。 1 资料 与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70 ・ 中国实用 医刊 2 0 1 3年 2月第 4 O卷第 3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F e b

2 0 1 3.V0 1 . 4O. N0 . 3
单枚 C a g e结合 单 侧 椎 弓根 螺 钉 固定 治 疗 单侧 单 节段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的疗 效 观察
1 . 1 一般 资料 : 病 例入 选 标 准 : 影像 学 检 查 证 实 为单
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 伴有单侧下肢神经根症状 , 术前 影像 学提 示节 段轻度 不稳 或预计 术后 可 能出现 医
源性 不稳 , 经 严 格 系 统 非 手术 治疗 半 年 以上 无 效 者 。 排 除标 准 : 双下 肢 同 时存 在 神 经根 症 状 、 腰 椎 感染 、 肿 瘤、 严重 的椎 管狭 窄 、 Ⅱ度 以上 滑 脱 、 腰 椎 峡部 裂 合 并

KSS-Ⅲ型内固定加单枚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

KSS-Ⅲ型内固定加单枚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
的。
o 7 ai t J o e on u g B ) 2 0 8 ( ) 1 4 . f 0p t ns n it r ( r , 0 4,6 8 : 2 e .B J S 1
( 收稿 日期 : 0 9 1 - 5 本 文 编 辑 : 玉蔓 ) 20—22 王
参 考 文 献
折并 发 症 的保 障 。 板 固定 必须 紧贴 跟 骨 外 侧 , 钉 避 免 拧 入 钢 螺
骨折 线 内 , 时 以 内侧 载 距 突 为 中心 固定 , 于跟 骰 关 节 处 骨 同 对 缺损者 , 应跨 关 节 内 固定 至 骰 骨 上 , 固定 不 牢 、 足 负 重 过 如 患 早 , 可导 致 跟 骨 高 度 丢失 , 度增 加 。 均 宽 4 4 植 骨 的必 要 性 . 跟骨 为松 质 骨 , 折 伴 随 不 同程 度 的骨 骨 量丢失 ; 同时 跟 骨 为 负 重量 大 的关 节 。 折 块 压 缩 复 位后 造 成 骨
LU I 伽 ,H u J Z A0 Y , A I
S n Chi ha x , na
,UJ n-ig D p r eto r oadc , eP ol Ho il Lne ,i e 4 0 0 S i gpn. eat n f O t p ei t epe a m h sh s t i n Ln n 0 10 , p ao f f f
Ke y wo ds Sp nd ll ss r o y oy i ; Sp n lf in; De o i a uso c mpr si n; I t r a x to e so n e n lf ai n i
Zh n g oGuh n / hn Or o o g u s a g C ia t p& T a ma,0 0, 3 4) 3 - 3 w .gsze n J h ru 2 1 2 ( : 3 1 1 wwz gz.o l 2

单枚Cage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有限元分析

单枚Cage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有限元分析

YAN We n — T a o
ZHAO Ga i — P i n g ’ FANG Xi n. Gu o MA T o n g
BAI L e i . L e i
W ANG Ch e n - Xi
TU Yi . Hu i
( S c h o o l o f Me d i c a l I n s t r u me n t a n d F o o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h a n g h a i f o r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3 C h i n a )
根螺钉系统越远 , 融 合 器 和 椎 弓根 螺 钉 的等 效 应 力 值 就 越 大 。 因 此 , 从 腰 椎 融 合 稳 定 性 及 内 固定 应 力 峰 值 来 看 , 融
合 器 入 路 侧 植 入 时 融 合 器 和 椎 弓 根 螺 钉 两 者结 合达 到相 对 较 好 的术 式 效 果 。 关键词 : 经 椎 间孑 L 腰 椎 椎 间融 合 术 ; 融合 器位 置 ; 单侧椎弓根螺钉系统 ; 生物力学特性 ; 有 限 元 分 析 中图 分 类 号 R 3 1 8 . O 1 。 R 6 8 7 . 3 文献标志码 D 文章编号 0 2 5 8 — 8 0 2 1 ( 2 0 1 3 )0 6 — 0 7 6 2 . 0 7
3 2 卷 6 期 2 0 1 3年 1 2月
中 国 生
物 医




报 Βιβλιοθήκη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B i o m e d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后路单枚和双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慢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对比

后路单枚和双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慢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对比

第37卷10642013年第11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1A N G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V01.37,N o.11N ov.2013后路单枚和双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慢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对比樊帆,聂中华,甘学文(武汉市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三科,湖北武汉430079)摘要:目的比较单枚和双枚椎间融合器(C a ge)联合椎弓根螺钉手术对慢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03~2012—03间本院收治的慢性腰椎滑脱患者115例,其中56例置入单枚C a ge,59例置入双枚C age。

分别记录两个手术组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观察指标和JO A评分。

结罩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和JO A评分,结果表明,单、双枚C age都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且两者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JP>0.05)。

结论对于轻、中度慢性腰椎滑脱的患者,单枚C a ge或双枚C a ge的临床疗效并无差异。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腰椎滑脱症doi:10.3969/j.i s sn.1004—5775.2013.11.010学科分类代码:320.2745中图分类号:11687.3文献标识码:B腰椎滑脱症是腰腿痛的临床最常见原因之一,而随着医疗器械和脊柱外科手术的不断进步,采用椎间融合器(Cage)进行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稳定椎体以进行滑脱复位,已成为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的主要手术方式。

为了进一步研究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收集进行两种不同融合术式治疗慢性腰椎滑脱的本院患者的在院及回访资料,并比较两种融合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03~2012—03间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共115例,其中接受单枚C age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组56例,接受双枚Cage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组59例。

其中,男65例,女50例;年龄35~69岁;腰4、5节段82例,腰5骶1节段33例;10例有椎弓峡部裂,79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

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2 结 果
2 8例全 部 解 剖 复位 并 获 随 访 , 出现 感染 、 静 未 深
1 2 1 全 身 麻 醉 脊 柱 手 术 四点 支 架 上 取俯 卧位 , ..
经 X线确认 定位 后 , 以病 变部 位 为 中心做 腰 部后 正 中 切 口, 露病椎棘突、 板 、 显 椎 双侧 小 关 节 突和 横 突 , 以
节 突 内 1 3部 分 切 除 、 除 肥 厚 黄 韧 带 和 增 生 纤 维 瘢 / 切
例、 1 女 6例 , 年龄 4 2岁 ~7 6岁 , 均 5 . 8岁 。其 中 平 96 腰 4 体滑 脱 1 椎 8例 、 5椎 体 滑 脱 1 腰 0例 , 8例 患 者 2 中都 有 不 同 程 度 的腰 骶 、 部 疼 痛 , 并 一 侧 下 肢 放 臀 合
射 性疼 痛者 2 例 , O 双侧 放射 性疼 痛者 8例 , 8例 中完 2 全 实施 后 路 复位 融 合术 , 椎 间植 单枚 C g 融 合 ( E 并 ae 京 理 贝尔提 供 S S脊 柱滑脱 复 位 固定 系统 , C 山东 威 高 提供 P E 椎 问融合 器) E K 。
西部 医学 21 年 8月 第 2 卷第 8 Me 00 2 期 d
皇 呈
n! ! a垒 曼
! : ! :

1 415 ・
后 路 椎 弓根 螺 钉 复 位 内 固定 联 合 单枚 C g ae 治 疗 退 行 性 腰 椎 滑 脱 症
李 虎 刘 艺。 陈 鸣。 李钦 亮 , , , , 陈金传。 贺 双 军 谢观 奎 , ,
椎 滑脱 患者 2 例 , 效满 意 , 8 疗 总结如 下 。
1 资 料 和 方 法
C g 前将 碎骨粒 植 于椎 间 隙前 缘 , 要 求放 置 C g , ae 按 a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枚Cage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作者:陈鲁峰,王庆敏,吴志君,曾蔚林,李毅嵩,李彤【摘要】目的探讨单枚Cage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后路节段性内固定加单枚Cage斜放治疗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滑脱、椎间盘术后复发等退行性腰椎病变112 例。

通过测量X线片及进行NaKai评分,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腰椎曲线指数、相对椎间隙高度、Taillard指数、节段前凸角、腰椎生理前凸角、融合判断标准及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共81 例获得6~50个月的随访,平均20.3个月,患者腰腿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根据NaKai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44 例,良29 例,可6 例,差2 例,优良率为90.1%。

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单枚Cage置入融合术后3~12个月X线片示达到骨性融合标准。

腰椎曲线指数、节段前凸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异。

Taillard指数、相对椎间隙高度术前、术后有明显差异。

结论应用单枚Cage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能够有效地维持椎间隙高度,脊柱融合可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腰椎融合术式。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单枚Cage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8年5月,采用节段性内固定加单枚Cage 斜放治疗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症、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椎间盘术后复发等退行性腰椎病变112 例,其中81 例获得了6~50个月、平均20.3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81 例,其中男34 例,女47 例;年龄36~68 岁,平均55.3 岁。

椎体滑脱18 例,滑脱加椎间盘突出11 例,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5 例,腰椎不稳并椎间盘突出18 例,腰椎管节段性狭窄并腰椎滑脱或腰椎间盘突出29 例。

所有患者均存在腰腿痛,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72 例,单侧或双侧下肢肌力减退或运动障碍56 例,间歇性跛行25 例,大小便障碍2 例。

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证实有明确腰椎退行性变,经保守治疗无效,有明确手术指证。

1.2 手术方法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取俯卧位。

常规后路显露,于病变椎间隙上下椎弓根内置入椎弓根螺钉,术中视病情选择两侧椎板全椎板减压或半椎板减压及预植入融合器侧的小关节突切除,包括切除病变椎体小关节、椎板及黄韧带,彻底显露硬膜囊及受压迫的神经根,椎管内及神经根彻底减压。

行器械复位,撑开相应椎间隙,切开纤维环,小心牵开并保护神经根,使用绞刀及刮匙于椎间隙中切除椎间盘和终板软骨,确定Cage植入路径并保护周围的神经组织。

用已咬除椎板及棘突碎骨块填充椎间隙及Cage(Cage根据患者体型、椎体矢状径、椎间隙高度选择,规格一般为12~14号),通过椎弓根固定系统将椎间隙适度撑开后,旋入Cage至设定位置。

Cage置入深度以其后缘位置距椎体后缘3 mm 为宜,使用内固定器械适度加压以稳定Cage。

1.3 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伤口引流24~48 h,抗生素静滴3~5 d,给予激素或脱水药3 d。

术后1 d开始双下肢屈伸功能锻炼,5~7 d开始腰背肌等长收缩功能训练;卧床1周后根据内固定情况佩戴支具下床活动,1个月内支具保护,严格限制腰椎屈伸活动。

术后6周、3个月、6个月,之后每年摄X线正侧位、屈伸动力侧位X线片检查。

1.4 观察内容1.4.1 X线片观察a)腰椎曲线指数:以Ishihara方法计算;b)相对椎间隙高度:以总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中、后高度之和)与下位椎体前后径的比值表示;c)Taillard指数:为上位椎体在下位椎体上的相对滑脱距离/上位椎体的水平长度[1];d)节段前凸角:经L1上终板与S1上终板延长线所作垂线的夹角[2];e)腰椎生理前凸角:L1椎体上缘线与S1椎体上缘线的夹角[2];f)骨性融合判断标准:骨性融合标准包括动态X线片观察上下椎间活动度小于3级,融合器周围无X线透明带、融合期内的植骨组织密度增加或维持不变[3]。

1.4.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达到骨性融合时计算临床优良率。

根据NaKai[4]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良: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偶有腰痛或下肢酸胀感,恢复原工作;可: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遗留轻度腰痛或下肢不适,减轻工作或活动;差: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

1.5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和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本组患者腰腿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根据NaKai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44 例,良29 例,可6 例,差2 例,优良率为90.1%。

2 例患者术后诉原有症状加重,复查X线示Cage位置良好,融合情况满意。

本组病例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Cage置入融合术后3~12个月X 线片示达到骨性融合标准。

腰椎曲线指数、节段前凸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术前与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进行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Taillard指数、相对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illard指数、相对椎间隙高度术后6周与末次随访时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6周及随访时X线结果(略) 3 结论脊柱不稳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椎间融合术是近年来公认的治疗脊柱不稳定的有效方法。

本组病例采用单枚Cage斜放加后路椎弓根钉行节段性内固定,临床结果表明,Cage无后移位、脱出,脊柱融合可靠,有效地维持了椎间隙高度。

与两枚Cage植入融合相比,单枚Cage 由后方斜向置入,只需切除有症状的椎板和关节突,保留了棘突和对侧脊柱后部结构,尽可能地减少了对椎节稳定性的破坏,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与创伤,同时降低了患者费用。

且可采用更大长度的Cage,其前方可植入较多的骨粒。

与植骨床的接触面积及总植骨量并无明显减少,故不仅不会降低融合率,更多的Cage外植骨反而更有利于融合[5]。

通过本组病例我们体会到:a)Cage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形状、大小、术式等因素。

合适的Cage尺寸对手术疗效有较大的影响。

过小的Cage在椎间隙中稳定性较差,术后容易出现滑脱、移位等现象;过大的Cage置入较为困难,置入时对脊柱周围组织损伤过大,对硬脊膜、神经根的过度牵拉会造成一系列术后并发症,过大的Cage也更容易引起术后椎间隙塌陷;因此术前准确测量椎间隙高度、椎体大小是必不可少的步骤[6]。

b)各厂家设计的Cage形状有各种样式,但因存在装入的骨量有限,网眼或骨孔与椎体接触面少,影响融合率,故我们强调选取松质骨植骨。

c)操作必须规范,要平行置入椎间隙,置入深度距椎体前后缘大于3mm。

我们使用定位杆结合C型臂透视定准方向、位置。

d)由于后路经椎管操作,空间有限,在牵拉硬膜囊、神经根过度时易引起硬膜囊撕裂和神经根受损伤,应十分注意在操作中不受挤压,可适当扩大操作空间,有时适当切除内侧关节突部分。

e)Cage椎间融合术应注意选择适应证,节段性Ⅱ度以内的腰椎滑脱、腰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狭窄、退变性腰椎失稳、腰椎管狭窄为其主要适应证。

而脊柱多节段病变、代谢性骨病、严重骨质疏松、骨质破坏、椎体活动期感染、怀孕等禁忌使用。

f)但要强调,任何器械固定所起的作用均是临时性的,只有植骨获得坚强融合才能达到重建和保持脊柱长期稳定的目的,即获得运动节段间的骨性融合器较完成固定技术本身更重要。

多数学者在进行椎间融合评定时只根据椎间融合器内植骨的融合情况,提倡金属或钛合金融合器内有松质骨桥为椎间融合最可靠的放射影像学提示[7,8]。

有人则根据骨桥与椎间融合器之间的关系(骨桥的形成部位在椎间融合器内外等)进行椎间融合的评定。

McAfee等[7]认为融合最可靠的影像学表现是在椎间融合器前侧有骨桥形成,并称之为哨兵征,只有连续的椎间融合器外骨小梁形成才能确认为成功的关节融合。

为此,本组病例在植入椎间融合器前、后均用松质骨填塞椎间隙进行植骨,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12个月达到骨性融合标准。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骨性融合的好坏决定了手术的疗效,但是,由于受到投照角度的影响,以及Cage类型、材质的限制,直接观测骨小梁的生长情况存在较大难度。

作者认为,通过对腰椎曲线指数、相对椎间隙高度、Taillard指数、节段前凸角、腰椎生理前凸角等指标的比较,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疗效,能够较好地反映Cage腰椎融合术的情况。

综合考虑:应用单枚Cage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可以达到脊柱融合和维持椎间隙高度的目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腰椎融合术式。

【参考文献】[1]张西峰,王岩,张伯勋,等.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9):856859.[2]徐格,许建中.腰椎融合器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06,19(1):1619.[3]McAfee PC,Boden SD,Brantigan JW,et al.Symposium:a critical discrepancy a criteria of successful arthrodesisfollowing interboby spinal fusion[J].Spine,2001,26(3):320 334.[4]NaKai O,Ookawa A,Yamaura I.Long-term rentgenographic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wide fenestration for central lumbar srenosis[J].J Bone Joint Surg(Am),1991,73(8):11841191.[5]Zhao J,Wang X,Hou T,et al.One versus two BAK fusion cages in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o L4~5 deg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a randomized,controlled prospective srudy in 25 patients with minimum two year follow up[J].Spine,2002,27(24):27532757.[6]Cook SD,Patron LP,Christakis PM,et parison of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and extent of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J].Spine,2004,29(10):11181123.[7]McAfee PC,Regan JJ,Geis WP,et al.Minimally invasive anterior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to the lumbar spine.Emphasis on lateral BAK[J].Spine,1998,23(13):14761484.[8]Shah RR,Mohammed S,Saifuddin A,et parison of plain radiographs with CT scan to evaluate interboby fusion following the use of titanium interboby cages and transpedicular instrumentation[J].Eur Spine J,2003,12(4):3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