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变腰痛MR诊断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退变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

腰椎间盘退变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

年 3月问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的腰椎椎体终板骨软骨炎 15例 , 1 累及 2 5处腰椎终板 , 3 全部病例均有不 同程 度的临床症状 。回 顾性分析终板及邻近椎体骨质信号改变 。结果 I 型改变有 9 处 ( 3 .% ) I型改变有 10处 ( 5 .% ) Ⅲ型改变有 2 1 占 87 ;I 2 占 11 , 43 处, 突出 9 7处 , 出 6处 ,cm r 结 节 6 脱 Sh ol s 8处 , 椎体滑脱 7处 , 压缩性骨折 4处 。结论
Ab ta tAi sr c : m T x lr h g ei eo a c ma ig( oe poeteman t rsn n e i gn MRI) e oma c n l ia inf a c fv r ba n —lt se — c p r r n e a d ci clsg i cn eo et rle d paeoto f n i e
摘要 : 目的
探讨腰椎 间盘退变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磁共振成像 ( R ) M I 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搜集 2 0 0 8年 3月 ~20 09 15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患者 中, 2 5处终板信号异 常 , Moi 分型 , 中 1例 有 3 按 dc 其 终板骨软骨炎是造成 临床局部疼痛 的原
安 徽 医 药
A h i dc la d P ama e t a o r a 2 1Jn;5( ) n u ia n h r c ui lJ un l 01 a 1 1 Me c
・7 1・
腰椎 问盘退变 中椎体终板 骨软 骨炎的低场 M砒 表现
许 思祥
( 徽 省 海 军安 庆 医 院 MR 室 , 徽 安 庆 安 安 260 ) 4 0 3
w r 2 5e dpa ss n l b om l i . codn dcc t o zt n t r ee9 a e ( 8 7 ) f d p I, 2 ae e 3 n - l e i a a n r aie A cr i t Mo i a g r a o , ee w r 1 cs s 3 . % o i t e e t g ts go e i i h Mo c y 1 0 c ss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诊断PPT课件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诊断PPT课件

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 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
破裂
至椎管
完整
椎间盘突出 的距离小于 其基底的宽 度。 椎间盘突出 的距离大于 其基底的宽 度。
保守方法可缓解, 复发率较高。必 要时需微创介入 治疗。
脱出型(纵韧带下型/硬膜 内型)
多有明显症状体征
破裂
至椎管
完整/破裂
多需要微创介入 或手术治疗。
游离型(纵韧带下型/硬膜 内型)
关,但与性别无关,正常椎间盘很少见。 正常人群中6%存在腰椎终板骨软骨炎,在临床患者中则为 43%。 尽管其与疼痛明确相关,但其与腰痛疗效的关系,尚不明 确。
二、终板骨软骨炎病理
椎间盘退变在MRI上的一种特殊表现。
椎间盘发生退变后终板的保护作用减弱或丧失引 起邻近椎体松质骨水肿→脂肪浸润→纤维化及钙 化。 活检研究提示为炎症性改变,包括退变,再生, 反应性骨形成,终板水肿和血管肉芽组织。但炎 症的确切原因未明确。
治疗不同方法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类型
分型 临床症状和体征 纤维环 髓核 后纵韧带 影像表现 治疗
退变型

或有钙化
含水量减少
完整

膨出型
生理退变,可有反复腰痛, 很少出现根性症状
松弛但完整,外周 纤维环匀称超出椎 体终板边缘的正常 生理限度,
皱缩
完整
最弥漫少量向外 鼓起

突出型(纵韧带下型)
持续性神经根症状或椎管狭 窄症状
破裂
与相应椎间盘 不连接,游走
完整/破裂
与相应椎间盘不 连接,游离到椎 管内病变的上或 下节段、椎间孔 等
需手术治疗
定位体征
正 常 椎 间 盘 影 像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本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54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行CT诊断和MRI诊断,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

结果:CT诊断检测椎间盘积气21.60%、纤维环和髓核钙化22.84%显著高于MRI诊断2.47%、1.23%,而椎间盘突出43.21%、硬膜囊分界清晰中度20.37%、硬膜囊分界清晰重度8.02%显著低于MRI诊断54.32%、35.80%、17.28%,P<0.05。

结论:针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CT和MRI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但不同方法各有优劣,应联合应用确保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CT;MRI腰椎作为人体运动系统枢纽,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出现老化或损伤症状,伴随严重的不良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

为确保尽早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需注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确保治疗的有效性[2]。

为此,本次研究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54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自愿接受CT和MRI诊断。

对照组男患者35例,女患者19例,年龄在39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92±3.46)岁,病程10d至8年,平均病程(5.16±0.76)年,伴随腰椎旁压痛患者45例,下肢放射痛患者20例,下肢麻木感患者18例,间歇性跛行患者2例。

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方法1.2.1 CT诊断:选择 SIEMENS Definition Flash 双源CT机进行诊断,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膝关节抬高,促使腰椎生理弧度与创面平行,采取椎间隙与相邻椎体终板轴位扫描,层厚3mm,层距3mm,从T3至S1进行横断面扫描,角度与椎间隙平行。

什么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什么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什么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的疾病是现在很常见的疾病,也是很多人不可避免的,很多人由于工作的原因患有腰椎疾病的几率是很大的,那么大家了解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吗,这样的情况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只不过有轻有重,有的人没有政治,有的人就比较严重了,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 1 病因椎间盘退行性变( DDD )是一种自然的衰老过程。

不幸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也渐渐失去了柔韧性,弹性和减震的功能。

包绕椎间盘的韧带(叫纤维环)会变得脆弱和很容易被撕裂。

同时,椎间盘中央的凝胶状的柔软部分(叫髓核)开始失去水分萎缩。

这一系列的椎间盘损伤产生了骨刺,支持脊柱的韧带变厚,导致退行性腰椎关节炎。

★ 2 诊断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退行性变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腰部疼痛。

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神经根受压时,疼痛通常会放射到腿部或足部,并可能伴有麻木和刺痛。

如果有神经根受压征象,有些病人可能会有坐骨神经痛和腰部疼痛,有时还会出现下肢无力。

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首先要进行完整的体格检查,尤其是腰部和下肢的检查。

医生会检查腰部的柔韧性﹑活动度和其它可能提示有神经根受压的征象。

通常需要检查肌肉的强度和反射活动来确定其功能是否正常。

你通常需要填一张表格,说明何时在什么部位出现了疼痛﹑麻木﹑刺痛和无力症状。

如果病人因腰部疼痛而就诊,常规的 X 线检查是必要的。

如果存在椎间盘退行性变,X线就会显示椎间隙变狭,这就表示有椎间盘萎缩或破裂。

骨质增生多发生在椎体和小关节的边缘。

X线可以显示出这种叫骨赘的增生物。

椎间盘破裂和骨赘的形成导致容纳神经根的空间变小。

神经根通过叫做神经孔的骨性通道穿出椎管,这些通道特别容易发生狭窄。

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们会通过MRI或CT来帮助诊断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MRI能很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和神经根受压的位置。

CT通常被用来显示脊柱的骨骼解剖结构,所以能显示神经根在神经孔和椎管内剩余空间。

现在大家对于什么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应该有一些了解了吧,这样的病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到最低,如果出现了病变也不要着急,积极的去治疗很重要。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MR诊断精品PPT课件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MR诊断精品PPT课件

治疗不同方法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类型
定位体征
正 常 椎 间 盘 影 像 表 现
腰椎间盘突出分型
CT检查对椎间隙局部扫描
未能显示椎间隙水平以外椎管内结构
中 央 型
中央旁型
中央旁型
外侧突出
外 侧 型
椎间盘在纵向方向上 的移位
脱出、 游离型
髓核脱出、增强未强化
一、椎间盘源性痛(discogenic pain)
•39%以上的腰痛原因为椎间盘来源。
•椎间盘退变与炎症、髓核脱水、椎间高度降低,纤维环撕裂和椎间盘力 学传导功能损害有关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能机制为退变伴随椎间盘中神经纤维长入,炎 症介质对这些神经终端的刺激而产生疼痛。
•椎间盘源性痛是指纤维环退变形成内裂症,但表层没有破裂,没有神经根受 损体征,以腰骶部疼痛为主。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MR诊断
腰椎退行性病变相关腰痛
1、椎间盘退变所致的疼痛(疼痛局限在腰部还是涉及到下肢放射痛)
椎间盘源性 脊髓或神经根源性 终板骨软骨炎
2、退行性变继发椎管狭窄
韧带、小关节、脂肪堆积等改变对神经、脊髓压迫 导致的疼痛
腰椎周围连结:韧带、椎间盘
椎间盘解剖
椎间盘的神经及血管
神经 血管
二、终板骨软骨炎病理
椎间盘退变在MRI上的一种特殊表现。 椎间盘发生退变后终板的保护作用减弱或丧失引 起邻近椎体松质骨水肿→脂肪浸润→纤维化及钙 化。 活检研究提示为炎症性改变,包括退变,再生, 反应性骨形成,终板水肿和血管肉芽组织。但炎 症的确切原因未明确。
分型
Ⅰ型,退变椎间盘引起邻近松质骨水肿,表现为T 1 WI上呈低信号,T 2 WI上呈高信号。 Ⅱ型,邻近椎体脂肪浸润,表现为T 1 WI上呈高 信号,T 2 WI上呈中等稍高信号。 Ⅲ型,邻近椎体的纤维化及钙化,表现为在T 1 WI和T 2 WI上均为低信号。 前两型为主,大部分病例只累及一个椎间隙改变, 仅有一个间隙终板炎合并多个间隙椎间盘突出较 多见。I型逐渐转变为II型,或面积逐渐增大。

MRI功能成像对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的开题报告

MRI功能成像对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的开题报告

MRI功能成像对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腰痛是指在人体的腰部或下背部出现的疼痛感。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的加速,腰痛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其中,腰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是人体腰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椎骨之间,具有缓冲吸震的作用。

当腰椎间盘受到损伤或退变时,会引起慢性腰痛。

目前,腰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但是,治疗效果常常不理想,且容易出现并发症。

因此,寻找准确、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于腰痛的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高精度、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断。

与传统的X线、CT等检查方法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多的信息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MRI功能成像技术可以对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准确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MRI功能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了解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2)探讨MRI功能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3)观察MRI功能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诊断精确度;(4)探讨MRI功能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治疗效果。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探讨MRI功能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2)病例分析:选取一定数量的腰部疼痛患者,对其进行MRI功能成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MRI功能成像技术的诊断精确度。

(3)随访疗效评价:对参加本研究的腰痛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并评价MRI功能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治疗效果。

三、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探讨MRI功能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MRI功能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诊断精确度,探讨MRI功能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退变下腰痛的治疗效果。

腰椎间盘病变分型及影像学诊断

腰椎间盘病变分型及影像学诊断

CT表现:
1、直接征象: a:椎间盘向周围呈局限性膨隆,致椎间盘外缘曲线的连续
性中断,膨隆处密度与相应椎间盘密度一致,形态不一,边 缘规则或不规则;
b:突出的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 连,上下层面无连续性;
c:髓核游离碎片多位于硬膜外,密度高于硬膜囊。 2、间接征象:
a:硬膜囊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或消失; b: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及神经根受压移位。
2021/8/31
许莫氏(Schmorl)结节
2021/8/31
关于椎间盘突出的分类
•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历来都存在较多争议。比较常用的 有MacNab分类、Spengler分类、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 (AmericanAcademyofOrthopaedirSurgeons,AAOS)&国际腰 椎研究会(IntemationalSocietyfortheStudyofLumbarSpine, ISSLS)分类等。
(2)、椎管的形态:
在横断面上,各段椎管的形态和大小不完全相同。
腰段椎管形态各异,第1、2腰椎管的横断面多呈圆形 或卵圆形,其横径大于或等于前后径;第3、4腰椎 管的横断面多呈三角形,其横径大于前后径;第5 腰椎管呈三叶形。CT测量前后径正常值为:1525mm。
(2)、侧隐窝:位于椎管的外侧部,是椎管最狭窄的 部分,L5\S1处最明显。侧隐窝的前壁是椎体的 后外侧部,后壁为上关节突和黄韧带,外侧壁是 椎弓根内面,向下外延续于椎间孔,内有腰神经 根通过,也是神经根至相应椎间孔的通道。
• MacNab分类分为突出(protrusion)和疝出(herniation),前者包括 局限和广泛型,后者包括脱出、破裂脱垂和游离型。Spengler分类 分为突出(pro-truded)、脱出(extruded)和游离(sequestered)。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4月接诊的确诊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5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均实施CT与MRI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果。

结果MRI 诊断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狭窄、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率高于CT诊断,其中中度与重度椎间盘突出时硬膜囊分界清晰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而CT诊断在椎间盘积气率、纤维环和髓核钙化率方面显著高于MRI诊断(P<0.05)。

结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采取CT诊断与MRI诊断均有较好效果,但二者均有优劣,临床诊断建议结合二者联合诊断,以提高诊断符合率,为诊治提供更高的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and MRI in diagnosi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s(DDD). Methods 50 DDD patients with complete clinical data and signed informed consent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by random sampling.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diagnosis by CT and MRI,and 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erformance of MRI was better than CT in diagnosis of 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stenosis of intervertebral disc,and definition of dural sac in 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In moderate and severe 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the definition of dural sac by MR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P<0.05). The performance of C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MRI in detection of pneumatosis rate of intervertebral disc,fibrous rings,and calcification of nucleus pulposus(P<0.05). Conclusion Both CT and MRI have favorable effects in diagnosis of DDD,and each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clinical practice,it is recommended to combine these two methods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ordance rate and provided higher diagnostic value.[Key words]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s;CT;MRI;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Stenosis of intervertebral disc腰椎属于人体运动系统枢纽,长期承担人体大部分重量的任务,故而极易出现老化或损伤现象[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隐窝变窄椎小关节突肥大 椎间盘膨出 黄韧带肥厚
关节滑膜囊肿压迫神经根
滑 膜 囊 肿
腰椎退行性变MR检查注意点
在有定位体征条件下,建议连续层面扫描。 横断面发现病灶、注意到椎间孔外区域。 矢状位有利于对椎间孔水平及侧隐窝水平神经根观察。
二、终板骨软骨炎病理
椎间盘退变在MRI上的一种特殊表现。 椎间盘发生退变后终板的保护作用减弱或丧失引 起邻近椎体松质骨水肿→脂肪浸润→纤维化及钙 化。 活检研究提示为炎症性改变,包括退变,再生, 反应性骨形成,终板水肿和血管肉芽组织。但炎 症的确切原因未明确。
分型
Ⅰ型,退变椎间盘引起邻近松质骨水肿,表现为T 1 WI上呈低信号,T 2 WI上呈高信号。 Ⅱ型,邻近椎体脂肪浸润,表现为T 1 WI上呈高 信号,T 2 WI上呈中等稍高信号。 Ⅲ型,邻近椎体的纤维化及钙化,表现为在T 1 WI和T 2 WI上均为低信号。 前两型为主,大部分病例只累及一个椎间隙改变, 仅有一个间隙终板炎合并多个间隙椎间盘突出较 多见。I型逐渐转变为II型,或面积逐渐增大。
椎间盘内无血供 其营养供应和代谢产物排除均通过终板扩散
生理变化
10岁以前含水量分别达到85%和75%, 10岁以后髓核自其腹背侧缘开始纤维化并逐渐向中心发展, 30岁以后含水量进一步下降。
椎间盘退变的形态学演变
椎间盘退变最初的形态学表现为髓核脱水、纤维 环撕裂及软骨终板裂隙形成。 随之发生软骨终板下骨硬化,孔隙变小,椎间盘 与锥体髓腔内营养成分交换受阻,椎间盘内酸性 物质聚集,基质降解产物堆积,进一步加重孔隙 堵塞,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髓核和纤维环退 变。 椎间盘退变的晚期表现为失水的椎间盘弹性减小, 椎间高度下降。随着纤维环裂隙的增大,逐渐失 去对髓核的包容,可能导致髓核脱出。
Ⅰ型
II 型
终板骨软骨炎鉴别诊断
椎间盘感染性疾病椎间盘结核、脓肿、化脓性关节炎
多起自椎体,骨质破坏明显,界模糊,椎间盘呈高信号,临床有明显感染症 状。 终板炎,椎间盘退变为低信号,骨质破坏不明显,病变区与正常骨质分界清 楚。临床症状较轻。
三、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症
定位体征+影像征像
一、椎间盘源性痛(discogenic pain)
•39%以上的腰痛原因为椎间盘来源。
•椎间盘退变与炎症、髓核脱水、椎间高度降低,纤维环撕裂和椎间盘力 学传导功能损害有关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能机制为退变伴随椎间盘中神经纤维长入,炎 症介质对这些神经终端的刺激而产生疼痛。
•椎间盘源性痛是指纤维环退变形成内裂症,但表层没有破裂,没有神经根受 损体征,以腰骶部疼痛为主。
MR检查(T2WI)
纤维环后外围异常高信号影, 椎间盘呈低信号
椎间盘源性痛-------诊 断
症状性诊断,客观体征极少,确诊较困难,易漏诊、误诊。
MRI检查及椎间盘造影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依据。
MRI示:椎间盘退变表现;
信号区。
T2加权像显示椎间盘后方有高
二、终板骨软骨炎临床表现
主要位于腰椎远端,与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及年龄相 关,但与性别无关,正常椎间盘很少见。 正常人群中6%存在腰椎终板骨软骨炎,在临床患者中则为 43%。 尽管其与疼痛明确相关,但其与腰痛疗效的关系,尚不明 确。
许莫氏结节
经终板的突出-----Schmorl结节
前许莫氏结节
许莫氏结节
神经压迫的四个水平
1、 椎间盘水平 2、 侧隐窝水平 3、 椎间孔水平 4、 椎间孔外水平
1、 椎间盘水平 2、 侧隐窝水平 3、 椎间孔水平 4、 椎间孔外水平


椎体滑脱、 椎间盘脱出
滑脱、卡压
五、继发椎管狭窄其他退行性变因素
治疗不同方法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类型
定位体征
正 常 椎 间 盘 影 像 表 现
腰椎间盘突出分型
CT检查对椎间隙局部扫描
未能显示椎间隙水平以外椎管内结构
中 央 型
中央旁型
中央旁型
外侧型突出
外 侧 型
椎间盘在纵向方向上 的移位
脱出、 游离型
髓核脱出、增强未强化
•确诊椎间盘源性痛后主要应用非手术疗法,多采用微创介入椎间盘内热疗法,如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射频椎间盘内电热凝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IDET)或椎间盘内电热纤维环成形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annuloplasty, IDETA)等。腰椎融合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 不明确,比保守治疗的优越性亦不明确。
腰椎退行性病变相关腰痛
1、椎间盘退变所致的疼痛(疼痛局限在腰部还是涉及到下肢放射痛)
椎间盘源性 脊髓或神经根源性 终板骨软骨炎
2、退行性变继发椎管狭窄
韧带、小关节、脂肪堆积等改变对神经、脊髓压迫 导致的疼痛
腰椎周围连结:韧带、椎间盘
椎间盘解剖
椎间盘的神经及血管
神经 血管
仅纤维环外1/3有神经支配 脊神经前支和灰交通支 ----纤维环前、外侧面和前纵韧带 窦椎神经 ----- 纤维环后面及后纵韧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