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渔家傲》中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渔家傲秋思》中考阅读题汇总及答案

完整版)《渔家傲秋思》中考阅读题汇总及答案

完整版)《渔家傲秋思》中考阅读题汇总及答案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的秋天来临,风景与平常不同。

衡阳的雁群飞走,没有留下任何留恋。

四周传来边地的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

可是XXX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XXX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渔家傲·秋思》是XXX在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期间创作的一首抒怀词。

整首词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上片描绘了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XXX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XXX、XXX 等也有影响。

1、在“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异”字突出了天气变冷、声音杂乱、城池孤寂的特点。

2、“XXX,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紧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这一描写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3、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4、“羌管悠悠霜满地”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5、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

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在“羌管悠悠霜满地”中,并没有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征人的凄婉愁思。

17、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这首词的核心,你认为呢?请简要阐述。

(2分)答:我同意这一观点。

因为这句话揭示了词人和士兵们内心的矛盾:他们思念家乡却不能回去,因为战事未平息,战功未建立。

这种矛盾是这首词所表达的主题。

《渔家傲 秋思》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渔家傲 秋思》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渔家傲秋思》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渔家傲· 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四面边声B.衡阳雁去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了边塞秋季的什么特点?()A 天气寒冷B 战事吃紧C 偏僻荒凉D 生活凄苦5.下列表现虽思家却不能归家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下列对句子和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风景异”中“异”字写出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不同。

B.“千嶂里”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D.“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渔家傲》《踏莎行》《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渔家傲》《踏莎行》《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渔家傲》《踏莎行》《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含答案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渔家傲(节选)[宋]李清照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踏莎行(节选)[民国]吕碧城[注]水绕孤村,树明残照,荒凉古道秋风早。

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

[注]吕碧城:近代爱国女诗人。

【丙】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节选)[唐]徐惠①窃见顷年以来,力役②兼总。

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往来有漂溺之危。

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

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

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

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

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

愿陛下布泽③流仁,减行役之烦,增《湛露》④之惠。

[注]①徐惠:唐太宗的贤妃。

②力役:劳役、兵役。

③泽:恩惠。

④《湛露》:《诗经·小雅》篇名,诗中盛赞国君英明诚信的美德。

119.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B.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C.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D.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 120.下列对三篇诗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家傲”“踏莎行”为词牌名;由标题“谏”可推断“疏”是臣下向君主进言的文体。

B.用典使诗文凝练含蓄,甲词借大鹏暗喻远大的理想,丙文以《湛露》劝谏国君息兵罢役。

C.三位才女发出慨叹,甲词抒怀才不遇之悲,乙词写前途迷茫之忧,丙文论战争劳民之害。

D.三篇诗文出自三位奇女子,其豪迈雄浑的语言风格,都展现了女子胜似男儿的凌云之志。

李清照渔家傲

李清照渔家傲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①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②吹取三山③去。

【注】①星河:银河。

②蓬舟:指轻舟。

③三山:传说中的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这首词上阕写__梦境__,下阕写___答天帝问(或:抒发情感)__。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的意思是我告诉天帝,我要去的地方路途遥远,前途渺茫;自己空有才学,生于离乱之世,毫无用处。

_ 3.如果说李清照的词是“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的话,你认为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哪一种风格?词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代表了女词人豪放的一面,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的苦闷和追求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词中最能体现她豪放风格的句子。

(2分)“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或“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6.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分)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7.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分)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如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如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答对一点得1分)8.这首词开头展现了夜空中的景象,写出了_云海迷茫_,_闪烁着星星的星河斜转。

部编本初二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及中考汇编

部编本初二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及中考汇编

部编本初二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及中考汇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重点问题】1.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舞”字的表达效果一个“舞”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魂魄的昂扬飞动。

这是一个饱经人间沧桑的魂魄,也是一个不甘寂寞、“上穷碧落”以求索的精灵。

2.赏析“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归”字的表达效果“归”字在无形中缩短了仙凡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就好像词人本是仙子降凡,只是由于不堪人世污浊,才重返纯洁的天庭仙界。

3.简要分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一句的表达效果“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修远,“日暮”指夕阳西下,喻人至暮年。

这两句把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经历以及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表述了出来。

4.简要分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一句的表达效果“九万里风鹏”则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

【主旨】这首词剪裁巧妙,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意境雄奇,气势恢宏。

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中考题汇编】【玉林市防城港市,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7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渔家傲》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渔家傲》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渔家傲》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76.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开篇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出一幅辽阔而又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B.甲词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表达自己对天庭生活的向往。

C.乙词中的“惊”字既写出了船行之快,又写出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D.甲词想象奇特,笔力雄健,有一种柔婉之美;乙词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豪放之美。

77.这两首词中都写到“日暮”。

同样的“日暮”下,词人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76.D 77.《渔家傲》中的“日暮”和“路长”在一起,营造日暮途远的困境之感,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如梦令》中的“日暮”写的是作者沉醉于游玩中不知不觉暮色四合,表达了词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解析】7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写作手法。

D.“甲词有一种柔婉之美,乙词有一种豪放之美”有误。

甲词“星河欲转千帆舞”,“舞”字化静为动,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基础,甲词想象奇特;根据“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可知,甲词笔力雄健,有一种豪放之美;乙词“沉醉不知归路”,沉醉得不认得回去的路,表达了词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反映出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根据“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可知,本词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故“甲词有一种豪放之美,乙词有一种柔婉之美”;故选D。

77.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

甲词“我报路长嗟日暮”中“日暮”和“路长”在一起,营造日暮途远的困境之感,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现出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中考古诗赏析李清照《渔家傲》题目及答案

中考古诗赏析李清照《渔家傲》题目及答案

(一)古诗鉴赏(4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
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
去!
10.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

(2分)
11.下列诗歌赏析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

D.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

10.示例:天空中云雾翻涌,一片曙色朦胧,仰望头顶的银河似在转动一般,将点点星光投散在海面,像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

11.A【解析】这首词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柳州市中考题)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柳州市中考题)

四、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在词中的含义是①,“学诗谩有惊人句”传达处作者②的苦闷心情。

(2)“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四、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1)答案:①叹息(或感叹,哀叹,慨叹等)(1分);②才华无用(或空有才华,才华无法施展等)(1分)
(2)答案:示例:我会在遇到困难(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遭遇变故,孤独无依,奋力挣扎,感觉前路迷茫等意对即可)的时候引用这句话。

(1分)我要想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鼓励自己不被现实打到,要执着于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秋思》全国中考试题(一)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反映了边地生活的艰辛,表现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风格苍凉悲壮。

概叹战攻未立决心守边御敌2.词的上片着重描写___________,下片着重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塞景象思乡忧国的情怀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统领上片,然后从词人的所感,所闻,所见的角度,渲染塞下风景之“异”,用线条将有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①所见a。

衡阳雁去无留意②所闻b。

四面边声连角起③所感c。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①-c ②-b ③-a4.“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的诗《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相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词的结尾三句即景抒情,抒发了边塞将士___________的感叹和___________的情怀,感情是十分沉痛的。

壮志难酬思乡忧国6.本词中的主人公不是羁旅游子,而是守边大将,故下片的前两句于家国之思中寄寓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范仲淹的有关名句填空)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渔家傲》中渲染边地凄凉而悲壮气氛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透出战争前线局势紧张的三个字是“__________”7.四面声连角起孤城闭8.“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我国古代诗人抒发思乡情感的著名诗句有:(写出原诗句两句,并写明出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四面声连角起孤城闭8.例: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9.词中描写塞外景致最有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苦苦思乡,又因外敌压境,不能靖边,外患未除,无法回去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以下是2003年广西桂林中考题)10.上阕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孤寂荒凉11.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1。

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忧国的感情。

(以下是2005年山东省高青县中考题)1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分)12边塞秋色思乡之情13.“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2分)14.(2005年洛阳市)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D(以下是08年金华中考题)15.“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来”的哪些特点?15.天冷、声杂、城孤16.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6.上阕侧重描写,下阕侧重抒情思乡之情(壮志难酬,有家难归)(以下是07年遵义中考题)17.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17.睡觉18.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1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9.(1)词的上下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限两个字)(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重在写景,主要描写季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阕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阕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阕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19.(1)雁去(2)C(以下是07年泰州中考题)20.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20.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21.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1.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军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2.(09年湖南)对诗歌内容赏析的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22.D《渔家傲》全国中考试题(一)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①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

(1分)②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2分)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 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7、“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分)天冷、声杂、城孤。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思乡爱国之情。

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答:睡觉10、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12、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下列三题。

(5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1)本题2分,一点1分。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1分)(2)本题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分)(3)本题2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13.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2分)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1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5、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16、.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17.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

(不多于100字)答案:6、①雁去②C7、天冷、声杂、城孤。

8、思乡爱国之情。

9、睡觉(2分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分)11、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

共4分)12(1)本题2分,一点1分。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本题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3)本题2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13、B 14、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分)15 D 16 C2、(洛阳市)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