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神经症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子是血府逐瘀汤

合集下载

【《血府逐瘀汤》9个应用及5个临床症状】

【《血府逐瘀汤》9个应用及5个临床症状】

【《血府逐瘀汤》9个应用及5个临床症状】血府逐瘀汤,中医方剂名。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其成分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等组成。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以下一些疾患常见血府逐瘀汤证:头痛类疾患如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偏头痛、癫痫、颅脑创伤等。

头痛多呈慢性化、顽固化。

胸胁痛类疾患如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胸膜炎、肋软骨炎、胸部外伤、肋间神经痛、矽肺等。

胸胁苦满本是柴胡证,若疼痛不止而见舌质暗者,必用本方。

痉挛性疾患如呃逆、神经性呕吐等。

消化系统疾患如粘连性肠梗阻、慢性肝炎、肝硬化、脾肿大等。

妇产科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输卵管不通、不孕症、子宫外孕、闭经、更年期综合征、流产后腰痛出血、乳腺增生症等有瘀血指征者。

辨证时除注意全身症状以外,月经方面的症状也不可忽视。

如经期提前或推后、月经前乳房胀痛结块疼痛、腰酸重坠、月经色暗或血块等,可以帮助本方证的诊断。

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患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心脏瓣膜病、动脉炎、静脉炎等。

临床见面色暗、唇暗红、舌暗紫、脉弦涩、皮肤干燥等。

神经精神疾患如顽固性失眠、神经症、夜游症、癫痫、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

推测血府逐瘀汤有较好的镇静、解痉等作用。

顽固性皮肤病如慢性荨麻疹、湿疹、皮炎等见有紫斑、瘀斑、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疼痛、肥厚者。

眼科疾患如眼底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等。

血府逐瘀汤应用范围广泛,临床对出现以下情况的要注意本方证的存在:1、病程比较长,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明显者。

中医有“久病入血”的说法,久治不愈而不见衰弱者,常考虑有瘀血。

血府逐瘀汤治失眠,治胸闷、头疼、恶心呕吐、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情绪烦躁、烦躁易怒

血府逐瘀汤治失眠,治胸闷、头疼、恶心呕吐、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情绪烦躁、烦躁易怒

血府逐瘀汤治失眠,治胸闷、头疼、恶心呕吐、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情绪烦躁、烦躁易怒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配方组成】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当归三钱(9克),生地黄三钱(9克),川芎一钱半(5克),赤芍二钱(6克),牛膝三钱(9克),桔梗一钱半(5克),柴胡一钱(3克),枳壳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人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方解】血府逐瘀汤证为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瘀久化热所致。

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胸中为气之宗,血之聚,肝经循行之分野。

胸中瘀血阻滞,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故胸痛、头痛,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瘀血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则上逆,或呃逆日久不止;血瘀日久化热,则内热烦闷,人暮潮热;热扰心神,则心悸失眠;瘀血阻滞,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唇暗或两目黯黑;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均为血瘀之征。

治宜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凉血、清热。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化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化瘀;牛膝长于祛瘀通脉,引瘀血下行,共为臣药。

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生地黄凉血清热除瘀热,与当归养血润燥,使祛瘀不伤正;枳壳疏畅胸中气滞;桔梗宣肺利气,与枳壳配伍,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血行;柴胡疏肝理气,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方为活血祛瘀药、行气药、养血药合用,活血而又行气,祛瘀而又生新,可作为通治一切血瘀气滞的基础方。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血府逐瘀汤为治胸中血瘀证的代表方,以胸痛,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血府逐瘀汤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脑震荡后遗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血府逐瘀汤临证举隅

血府逐瘀汤临证举隅

血府逐瘀汤临证举隅标签:血府逐瘀汤;抑郁症;周期性精神病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一书,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是治疗心脉瘀阻血行不畅的代表方剂。

笔者用此方加减广泛地用于精神科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兹就临床应用的肤浅体会介绍如下:1抑郁症患者,女,47岁,农民。

2006年4月24日初诊。

3年前因孩子不好好学习,管教无效而着急生气,开始情绪低落,独自落泪,少语,不愿见人,失眠,不爱劳动,不干家务活。

为了消愁解闷开始少量饮酒,而后逐渐增量,最多时每天达1 000~1 500 ml。

酒后昏昏而睡或兴奋。

酒力过后不管白天或黑夜,不择手段到处找酒,有时买、有时借、有时偷。

这种情况每月持续20 d左右,到月经来潮前五、六天自行缓解,这期间除了部分抑郁症状外,滴酒不沾,闻到酒味甚至恶心、呕吐,而且可以干些家务活,行为接近常人。

月经过后六、七天又开始饮酒,现象如前,月月如此。

3年来到处求医但无显效。

经人介绍,缓解期来我院就诊。

就诊时衣着整齐、梳洗干净,积极求医,主动介绍病情。

面色黑红,眼口唇周围暗黑,舌有瘀点,脉弦涩。

自述前后心发热,胸中烦闷,出屋后又怕冷,月经按时来潮,但色黑、量少、有块。

诊断:抑郁症。

辨证:气滞血瘀、阻滞心窍。

治则:活血祛瘀、解郁安神。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20 g、红花15 g、当归15 g、生地15 g、川芎10 g、赤芍10 g、牛膝15 g、桔梗10 g、柴胡6 g、枳壳10 g、生甘草6 g,加丹参15 g、葛根30 g、郁金20 g、合欢皮15 g、远志15 g、酸枣仁30 g、柏子仁20 g。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连服23剂至月经来潮。

当月诸证大减,经停后又连服上方18剂,诸证消失,如常人。

后改为每月10剂,于经后隔日服1剂,连服4个月。

至今未复发,工作、生活正常。

按:本例患者既有精神抑郁症状又有血瘀之征象,而且每逢经期自行缓解,即“瘀血发狂”及王清任“癫狂由于气血凝滞”之学说,故给血府逐瘀汤加解郁安神之剂,共达活血祛瘀、解郁安神之效。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处方: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药理作用:1.29,对微循环作用的观察表明,消化道给药后,能明显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并可防止由于微循环紊乱而致的血压急剧下降。

证明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器官血流灌注量的效应。

2.凝血作用和抗凝作用《浙江中医杂志》1981(10):428,本方静脉制剂在试管内有缩短复钙时间、凝血酶原和凝血酶凝固时间,对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并能复活肝脏清除能力。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当归、生地养血化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开肺气,引药上行;甘草缓急,调和诸药。

共奏活血调气之功。

摘录:《医林改错》卷上黄芽汤方剂名解:《周易参同契》中“阴阳之始,玄含黄芽”,此方为黄老先生的调阴阳的第一方,故名黄芽汤方子组成:人参3钱甘草2钱茯苓2钱干姜2钱方药比例:3:2:2:2方子解释:人参加干姜:崇阳补火甘草加茯苓:培土泻水方子功效: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方子加减:心火上炎,慌悸烦乱,加黄连,白芍以清心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涩不行,加桂枝,丹皮以疏肝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加陈皮,杏仁以理肺方药解释:甘草:味甘,气平,性缓。

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桂枝:味甘、辛,气香,性温。

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通常表现为意识、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障碍。

该病病发率较高,会对患者及其家人造成很大的困扰。

血府逐瘀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疗效。

下面就这一疗法进行详细的探讨。

1. 血府逐瘀汤的理论基础血府逐瘀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其主要成分有当归、川芎、红花、桃仁、香附、甘草等。

该方剂以调节气血、活血化瘀为主要作用,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有着一定的疗效。

在中医理论中,精神障碍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郁内结,使得气血失调,导致瘀血凝滞。

因此,治疗要以调节气血、活血化瘀为主要手段。

血府逐瘀汤正是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得出的有效方剂,作用在于活血化瘀,改善气血循环,进而改善精神障碍。

2. 实验研究结果在血府逐瘀汤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它能够有效地改善精神症状,详细情况如下:(1)降低病情评分:有一项对血府逐瘀汤治疗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表明,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后精神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了70%。

(2)改善睡眠质量:另一项关于血府逐瘀汤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发现,该方剂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降低早醒和夜间醒来的频率。

(3)提高生活质量:还有一次对血府逐瘀汤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显示,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失眠、焦虑、疲劳等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3. 注意事项虽然血府逐瘀汤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已被证实,但在使用它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否则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用药剂量要准确:中药方剂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都会受到剂量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血府逐瘀汤时也要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因个体差异存在的剂量调整需要特别注意。

(2)不要与西药混用:由于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对血液及其他器官有损害,因此不推荐与某些有活血作用的西药联合使用。

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

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

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血府逐瘀汤被誉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有何特别之处?今天肖建民老师带我们回归本方出处《医林改错》本身,学习其原方症目,分析其核心病机,指出“它能活血化瘀,但是重点的方机却是调神”,这张方子更是“气血靶向调节剂”,分享了临床活用的主症抓手及临床运用于多种疾病的加减用药经验,一定让大家有所受益。

各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晚在这里给大家分享《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这么一个专题。

血府逐瘀汤是我临床应用非常多的一张方子,但是比较匆忙,没有太多准备,在今天晚上的分享当中,如果能让大家有一丝体会或者半点启发,那我就没白忙活。

好,下面我们开始正题。

血府逐瘀汤这张方出自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枳壳、甘草、牛膝、桔梗十一味药组成,是临床上使用率非常高的一张方,同时也是被誉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

针对这个方子,历来有很多争议,我们今晚先回归到《医林改错》这本书本身,看看王清任究竟是怎么用血府逐瘀汤这个方子的,然后再看临床应用当中有什么体会,其中也会包括我个人临床活用的一些思路。

一、何为血府?关于这张方,在《医林改错》里边王清任先生没有描述组方原理,只是说这个方针对的是“胸中血府瘀血所生”。

那么什么是胸中血府瘀血呢?首先,我们来搞清楚一个概念,就是血府。

实际上血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血府指的是我们的周身脉道,这在《内经》里面已经有详细的说明,狭义的血府指的就是王清任所说的胸中血府。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里面说,“人胸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之所化,名曰血府”,他说在我们隔膜上形成一个坡度性的池子,这池子里面没有别的东西,都是血,这个血是人体精气所化,这个位置就叫胸中血府。

王清任认为胸中血府最容易出现瘀血证,基于此就创立了血府逐瘀汤。

二、血府逐瘀汤十九症目在血府逐瘀汤的症目里面,王清任记录了一堆主症,也就是它的适应症,我数了一下,大概有19个,原文是比较乱的,为了便于学习和理解,我重新做了整理,大家看一下。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气血平衡,一汤保治百病!入夏后,气温转变过快,很多朋友的身体不太能够适应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根据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临证60余年,认为气血以流畅为贵,若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在治疗上尤为推崇血府逐瘀汤,为了众位好友的身体健康问题,今天在下就来给大家介绍中医十大名方系列的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的介绍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中医大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药方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用水煎服,其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妇人血瘀、经闭、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从古到今,不论何种人群,气郁血瘀一直是各类疾病中最普遍的病因之一,特别是重大的病症中,血瘀这个致病因素广泛存在,严重的血瘀定会首先影响精气神中的“神”。

但血瘀又不是单独存在的,比如,气郁会导致血行不畅,气虚会导致运血无力;寒病会使血脉凝滞,热病会煎熬血液使其黏滞;湿邪也会堵塞脉络血管……造成人体“精气神”不同程度的缺损。

所以,在这张千古名方中,除了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五味药活血化瘀外,还用生地、当归清热养血,桔梗、枳壳、柴胡理气解郁,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

祛瘀和养血同施,活血和行气同伍,寒热同治,升降兼顾,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常见病症的名方。

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案例血府逐瘀汤究竟治什么病?在《医林改错》书中,列举了如下病证:头疼、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蝥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俗名打咯忒、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转帖】血府逐淤丸(通窍活血汤)

【转帖】血府逐淤丸(通窍活血汤)

【转帖】血府逐淤丸(通窍活血汤)血府逐淤丸作者:觉之即忘杨新民大约在四十几岁时,有一次公出上海。

我与一位同事在街头上见到电脑预测健康的机器。

我们二人分别进行了检测。

对我的预测是:要提防脑溢血。

要求我每天上下楼梯若干次,骑自行车也可。

这次检测之所以给我印象深刻,是因为我的心脑血管系统确实有问题。

我发现自己血液很粘稠,有时碰破伤口,血色发暗不说,还会很快凝住。

按照中医理论,气血为生命之本,气血充盈,身体健康;气血衰微,则意味衰老。

我认为,保持心脑血管的通畅,活血化瘀最为重要。

1978年,我第一次读到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在我的印象中,王清任这位清代医生,医术十分高明,他不盲从经典而有创见,我尤其注意他的“血府逐瘀汤”。

首先,这一剂活血化瘀方,能够治疗头痛、胸痛、心里热,饮水即呛、不眠、心跳心忙等那么多病症,给人启示是:许多种疾病,究其实质,都同气滞血瘀有关。

第二,令人称奇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病症,居然用血府逐瘀汤这同一剂药而得救治。

第一个病例是江西某巡抚,他74岁,夜晚躺下必须坦胸露腹,方能入睡,盖一层薄布也断不能入眠。

他患这个怪病已经七年,召王清任诊治,用“血府逐瘀汤”五副而痊愈。

第二个病例是一女子,22岁,夜晚躺下,需令仆妇坐在她胸口上方能入睡。

她患此病已经2年,王清任同样用“血府逐瘀汤”,三副而愈。

一个是胸不任物,一个是胸任重物,两个完全相反的病例,用“血府逐瘀汤”都可治愈,说明他们的病因都同血瘀有关。

现代研究发现“血府逐瘀汤”可治疗神经官能症,这位“胸不任物”的江西巡抚和那位“胸任重物”的女子,究其病源,或许都是一种神经感觉系统错位所至,虽然表现各异,但病因都属于神经官能症之类,故能同一剂药而治愈。

在浓厚的兴趣之下,我到药店里寻找,恰好有此药的成方“血府逐瘀丸”出售,据营业员说,很少有人买这种药,我却如获至宝,买回去试用。

我夙血瘀,一用之下,效力果然不凡。

最明显是消化系统,不管你吃了多少饭菜,多少油腻,一丸血府逐瘀下去,根本不用怕消化不了,吸收不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神经症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子是血府逐瘀汤
原创2017-10-20 贾海忠悦读中医小编导读现代社会,患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等神经症的人越来越多,治疗方药诸多,各有特色。

本文作者治疗该病时,使用频率最高、最有效的方子,竟然是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常用方。

到底是哪首方呢?且看正文~~治疗神经症,我常用的有四张方子,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血府逐瘀汤,这个是治疗神经官能症、抑郁症这些神经症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一个方子。

为什么最终集中到这个方子上?在研究《医林改错》的时候我就发现这张方子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个方子,为什么这么讲呢?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里面列了以下这么多的病症,我们来一个一个回顾。

一个是头痛,各种各样的头痛,如果这个头痛没有表证,没有里证,没有气虚,没有痰饮,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这证明它是一个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而且疗效神奇。

再一个就是胸痛,胸痛也有好多方子,王清任说有忽然胸痛,其他方子皆不应,用此方一付即止。

这个胸痛还不好说是什么胸痛,结合其他适应证,神经性胸痛可能性最大。

你看适应症还有胸不任物,什么意思呢?就是胸部不能盖东西,压一点东西就睡不着,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江西巡抚,是一个74岁的人,夜间睡觉的时
候露着胸能睡,盖上一层布都不能睡,说病了7年了,然后用此方五副痊愈,这是个什么病?是个神经功能紊乱,对不对?不可能是其他什么病。

连一层布都不能盖你说是什么病?适应症还有就是胸任重物,说一个女的22岁,夜间睡觉的时候必须让她的侍女坐在她胸部才能睡,2年了,也是用这个方子三副药就好了。

那么这个胸不任物、胸任重物都能治,显然是神经功能紊乱,它可以表现成任何一种形式,用血府逐瘀汤能治好,而且效果还很好,这些都是顽固性疾病。

还有就是天亮出汗,说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而醒名曰盗汗,治疗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却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

用血府逐瘀汤一两副汗已。

意思是说出汗实际上就是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无论你是自汗还是盗汗,尤其是盗汗更是这样,均属于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就是食自胸右下,就是吃东西时食物一进咽部就觉得从胸的右边往下咽,而不是从正中这样往下,那么这种情况也是一种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说此方可效,痊愈难。

这还是属一个神经精神的问题。

还有一个叫心里热,也叫灯笼病,身外凉,心里热,内有血瘀,如果按虚热治,就愈补愈瘀,如果认为是实火,就愈凉愈凝,使血瘀更加严重。

所以,用这个汤三两副就可以了。

那外边凉里面热,心里觉得热,身上觉得凉,也是一个植物神经动能紊乱。

还有一个是瞀
闷,小事不能展开,就是心眼小,什么事想都想不开,想不开更是神经功能紊乱了,用血府逐瘀汤三副就好了。

还有急躁,这更是神经的问题,还有夜睡梦多,依然是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呃逆,他说你用了那么多治呃逆的药,什么都无效的话,速用此方,不论轻重,一副即效。

这个呃逆还是一个神经性功能紊乱。

再一个就是饮水即呛,会咽有血滞,用此方即效。

饮水即呛,脑梗的时候可以呛,神经功能紊乱的时候还是可以呛,所以还是一个神经系统的问题。

再有一个就是不眠,睡不着觉,夜不能睡,用养血安神药治之不效,此方若神。

还有小儿夜啼,小孩一到夜间就哭,用此方一两副痊愈。

小孩哭也没有别的病,还是一个神经的问题。

还有就是心跳心慌,用归脾汤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实际上这些人没有什么疾病,就是老觉得心慌睡不着觉。

还有就是夜不安,就是夜里烦躁,重者满床乱滚,一夜没有安静的时候,坐下起来,起来坐下,实际上也是神经功能紊乱。

还有一个适应证俗言肝气病,就是没有什么原因就是爱生气,也是神经功能紊乱,用此方应手而效。

还有就是干呕、恶心,用此方呕立止,这是神经性恶心。

还有晚发一阵热,就是每天傍晚的时候觉得皮肤热一阵,这还是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啊,重者两副即愈。

以上所有适应证,全与大脑、神经密切相关,这张方子根据它的适用证,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调节神经
功能的一张方子。

所以,我使用这张方子的频率很高,因为神经功能紊乱在人的疾病中占的比例太高了,这张方子的临床效果你已经亲眼看到了。

我常把它作为一个基本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