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胸痹32例
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血瘀阻证

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血瘀阻证
血府逐瘀汤
药方: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义: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
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
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
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
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颜德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

颜德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I导读:颜德馨老就是擅用活血化瘀法的名家,我特意找来看看颜老谈这两个逐瘀汤,就是寻找一下两方针对病机的答案。
宋柏杉老师在十大专病月经病痛经专题里,对气滞血瘀用血府逐瘀,对寒凝血瘀用少腹逐瘀,今读颜老,果然两位老师对两方的理解相同。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方中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为君,活血化瘀,畅通血脉;气为血帅,故用桔梗、柴胡、枳壳、牛膝为臣,理气行滞,其中桔梗开胸膈,宣肺气,以行上焦气滞;柴胡、枳壳舒肝理气,以畅中焦气滞;牛膝导瘀下行,以通下焦气滞;生地、当归为佐,养血和血,俾活血而不伤血;甘草为使,调和诸药,防止他药伤胃,诸药相配,共奏活血化瘀、理气行滞、调畅气血之功。
《内经》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王清任亦谓:“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
”余以为六淫七情致病,所伤者无非气血,初病在经主气,久病入络主血,故凡久病不愈的疑难杂证,总宜以“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为治疗大法。
血府逐瘀汤既能活血,又可理气,用治多种疑难病证,随证加减,每获良效。
如阳虚而瘀者,加党参、黄芪,甚则加肉桂、附子;阴虚而瘀者重用生地,加龟板、麦冬;寒凝血瘀者去生地,加桂枝、附子;热熬成瘀者去川芎,加黄连、丹皮;兼有痰浊者,加半夏、陈皮;湿阻者,去生地,加苍白术、厚朴;气滞甚者加檀香或降香;出血者,加生蒲黄、参三七;腹泻者去生地、桃仁,加木香、焦楂曲等。
胸痹胸痹以胸痛彻背,背痛彻胸为主症,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胸背部为心肺之府,加上气之会穴膻中,血之会穴膈俞均在胸背部,故其病理以气血失畅为常。
胸中为阳之位,阳气不布,则窒而不通,故治疗冠心病等病,通阳亦至为关键,而通阳必用辛温,每取血府逐瘀汤加附子一味,以通阳活血,标本兼治;附子与方中生地同用,有通补阳气而不伤阴津之功。
甄某,男,70岁。
冠心病,脑、肾动脉硬化10余年,胸痛彻背,入夜尤甚,神萎乏力,动则气促汗出。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胸痹心痛效果好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胸痹心痛效果好患者,孙某某,男,60岁。
因为胸痛来门诊就诊。
胸痛呈阵发性,与劳累有关,劳累时胸痛,停下时好转。
情绪激动时胸痛。
夜间睡眠较差。
脉弦寸弱。
这个是什么疾病呢?这就是冠心病的心绞痛症状。
一般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
冠心病,心绞痛的形成。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是因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状动脉的官腔是固定的,官腔内部发生粥样硬化。
就使血管官腔的内直径变小,也就是血管官腔变小。
血液的通过就要受到影响,就形成了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
冠心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这个症状是可以恢复的。
活动中出现,停止活动,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中医诊断的胸痹心痛。
中医认为此病是因为人的气血不足,瘀血、痰饮等邪气滞留胸部,郁阻脉络引起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个症状是可以恢复的。
活动中出现,停止活动,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胸痹心痛与冠心病之心绞痛,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是相似的。
患者的症状也是相同的。
这些病理表现,王清任前辈很早就发现了。
王清任前辈,通过解剖尸体看到的瘀血,和现在西医的动脉硬化的机理是一样的。
就是瘀血停留于血府之中,也是西医所说的心脏的部位。
这样就形成了间断性的胸痛症状,因为血管没有完全堵塞,心脏的血液供应不是完全断绝。
就是西医的心绞痛,中医的胸痹心痛。
王清任前辈,通过对血瘀的观察,根据自己的中医经验。
并针对血府的瘀血,设立了一个著名的方剂,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来治疗胸中血瘀之证。
以上这个患者,胸痛呈阵发性,与劳累有关,劳累时胸痛,停下时好转。
情绪激动时胸痛。
这些症状说明瘀血症状较轻。
夜间睡眠较差。
说明这个患者除了有瘀血症状以外,还有心血不足的表现。
脉弦为肝郁,寸弱为气虚的脉象。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柴胡,枳实,赤芍,炙甘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桔梗,桂枝,黄芪,五灵脂,酸枣仁,茯苓,党参。
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瘀第一方

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瘀第一方胸中血瘀是常见的一种中医病症。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胸中血瘀发病人数明显增多,严重降低了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
鉴于此,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中血瘀的相关情况。
1.认识胸中血瘀1.1症状胸中血瘀的症状通常包括胸痛、头痛、长时间不能痊愈,或是长期呃逆不止、干呕、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等。
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嘴唇、双眼、舌质有异常等表现,例如嘴唇发黑或两眼暗黑,舌头上甚至还有瘀斑、瘀点。
这些症状都可能是胸中血瘀的表现。
1.2原因胸中血瘀的原因通常是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导致。
当血液瘀积在胸中时,就会导致气机的运行受到阻碍,从而引起胸部疼痛,并且痛有定处,像是被针扎一样的感觉。
体内的瘀血瘀阻在上焦,会遏制清阳之气的升发,清空失养,便会导致头部疼痛。
胸中有血瘀,还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行,并造成胃气上逆,出现呃逆干呕等多种症状。
1.3胸中血瘀的危害血瘀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阻碍血液供应和氧气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影响其正常功能。
这可能导致疼痛、肿胀和冷感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组织坏死或功能障碍。
血液凝聚和堆积在特定区域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和局部组织受压,引起疼痛和肿胀。
血瘀被认为是一些慢性病风险的因素。
它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血栓形成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1.认识血府逐瘀汤2.1血府逐瘀汤治疗常见疾病血府逐瘀汤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医方剂,被誉为中国古代治疗血瘀证的第一个专方。
它主要用于治疗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胸中血瘀证,其中包括一些特定的症状和疾病。
血府逐瘀汤诸多中草药物通过相互配伍,共同发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胸中血瘀引起的各种症状。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症状和疾病:头痛:一些突发的头痛,特别是没有明显外感或内伤原因的头痛,可能是由于血瘀所致。
血府逐瘀汤可以活血化瘀,缓解头痛。
胸痛:对于冠心病等引起的胸闷、胸痛,中医称之为胸痹。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验案3则

0 引言
胸痹 心 痛 一病 的症 候 表 现最 早 见 于 《 内经 》 】 。《 金 匮 要 略 》正 式提 出胸痹 名 称 。胸 痹 以胸 骨 后 或左 胸 部 发 作性 憋 闷 、疼痛 为 主 要 临床 表 现 的一 种 病症 。胸 痹相 当于 西 医 所 说 的冠 心病 ,而冠 心 病 主要 是 因为冠 状 动 脉粥 样 硬化 导 致 局 部 动 脉狭 窄 ,使 心 肌 缺血 而 致 的心 绞 痛 。 中医 病机 为 血 脉不 畅 、脉 络 闭 阻 ,王 清任 在 胸 痹心 痛 治 疗方 面 ,提 出 因瘀 血 致 病说 ,并在 古 方 桃 仁 承气 汤 、失 笑 散 、复 元活 血 汤 等活 血 化瘀 方 创 血府 逐 瘀 汤 ,主 张 以活 血化 瘀 法 如血 府 逐 瘀 汤 治 疗本 病 。在 临床 上 以血 府 逐瘀 汤 为 主方 加 减 治疗 瘀 血所 致 的胸痹方 面有不 错 的疗 效 , 现举 3 则 验案简述 于下 。 例 1:张 某 某 , 男 ,4 5岁 ,2 0 1 3年 1 0月 2 0 日初 诊 , 主诉 : 反 复胸 闷痛 2月余 ,加 重 3天 。患 者 素有 高血 压病 ,
长期 服 用 西 药 治疗 ,血压 控 制 良好 。近 2,故 大便 略干 。中 医诊 断 : 胸痹 ,证 属心 脉瘀阻 型 。 治宜 : 活血化瘀 ,温 补 肾阳 。遂 拟血府逐 瘀汤 加味治 之 。药 用全 瓜萎 2 0 g , 桃仁 1 5 g,当归 、 生 地 、牛膝 、 红 花各 1 0 g , 枳壳 、赤 芍 、川芎 、柴胡各 9 g,桔梗 、甘草 各 6 g ,加杜 仲 、 川 断各 1 0 g 。给 以 7剂 ,每 日 1 剂, 水 煎 服 。服药 1剂后 , 胸 部憋 闷疼 痛大减 ,仍 腰部 冷痛 ,7剂后 基本 能从事 家务劳 动 ,尚存 腰痛 ,原 方杜 仲加 至 1 5 g ,再服 7 剂 。嘱其继 续 服 用 血府 逐 瘀 丸 和金 匮 肾气 丸 2个 月 ,血 府 逐瘀 丸 每 天早 晚 各 一 丸 口服 ,金 匮 肾气 丸 只在 中 午服 用 一 丸 ,如遇 感 冒可 暂 时停服 ,随访 至今 胸部 闷痛未 复发 。 例3 : 刘某 , 女, 6 3岁 。2 0 1 3年 l 2月 1 0日初诊 。主 诉 : 反 复胸 闷痛 伴 乏力 6个 月 。近几个 反 复 出现胸 闷痛 、乏 力 , 情 绪 激 动及 遇 冷 风后 均 可 出现 胸 闷痛 症 状 ,每 次疼 痛 部位 固定 。据 患 者家 属 介 绍患 者 曾在 西 医 医院诊 断 为 : 冠状 动 脉 粥杨 硬化 性 心脏 病 。患者 形体 稍胖 ,面色 白 ,神 疲乏 力 , 头 昏,动则 气短 ,腰 背 酸痛 ,口淡 口渴 ,饮 食 尚可 ,多 寐 , 舌 尖 紫 暗 、苔 薄 白 ,脉 沉 细 ,偶结 代 。大 便 干 。患 者 否认 高 血压 病史 。听诊 : 各瓣 膜 听诊 区未 闻及杂音 。辩证 分析 : 患 者 年 老 ,气 血不 足 ,瘀 血 内阻 心脉 ,情 绪 激动 及 遇 冷 风 后 均 可影 响气 血 的正 常 运 行 ,故患 者 常在 固定 部 位 出现胸 闷痛 ; 患者 面色 白 ,神疲 乏力 ,头 昏, 动则 气短 ,口淡 口渴 , 为气 阴两 虚 的表 现 ; 腰 背酸痛 ,舌尖紫 暗 ,脉沉 细 ,偶结 代 , 均为 气 血不 足 、瘀 阻 血 脉 的表 现 ;气 虚 不能 推 动津 液 下 达 大肠 ,故 大 便 干 。 中医诊 断为 胸 痹 ,证 属瘀 阻心 脉 ,气 阴 两 虚 型 。治 宜 : 活 血 化 瘀 ,益 气 止 痛 。处方 :桃 仁 、红 花 各 1 5 g , 生 地黄 、 川芎 、 桔梗 、 红景天 、 杜仲 、 柴胡 、 肉桂 f 后 下) 各1 0 g , 怀 牛膝 、 当归 各 1 2 g , 炙 黄芪 3 0 g , 枳壳 5 g 。7剂 , 每天 1 剂, 水 煎 ,分 3次 温服 。同 时嘱其多休 息 ,避免劳 累 , 忌食生 冷 ,每晚 睡前 以上方 剩下 的药渣 再次 煎汤 泡脚 。7天 后复诊 : 病 情 有 所好 转 ,胸 闷痛 、乏 力 减轻 ,腰 痛 肢 冷 缓 解 ,稍 有 头 昏 ,遂 守原 方 肉桂 减为 5 g ,如法 煎服 。续 服 l 4 剂, 病 情显著 改善 , 一 般体力 活动 时无 明显 不适 , 面色好 转 , 脉搏有 力 。心脏 彩 超未 见 明显异 常 ,病者 及家 属甚 为欢 喜 。 后 嘱其 口服血 府逐 瘀 丸 ,每次 1 丸 ,每 天 2次 ,以善其 后 。 随访至 今 ,病 情稳定 ,能 胜任 日常工作 。
陈伟医案: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

一、患者基本情况冯某,男性,52 岁。
二、诊疗进程初诊(2024 年 5 月 23 日)主诉:胸闷症状持续一周,且近 3 天有所加重。
患者呈现腹型肥胖体征,日常偶有心前区不适感,不过在稍作休息后,该症状能够自行缓解。
经测量,血压值为135/85mmHg,空腹血糖达7.06mmol/L,此前体检报告提示患有混合型高脂血症。
患者饮食及食欲方面尚属正常,然而存在大便干结问题,舌象表现为颜色暗红,舌苔薄,脉象弦涩。
诊断结论:胸痹。
辨证分型:心血瘀阻型。
治疗策略:采取活血化瘀之法。
用药方案: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调理,具体处方如下:燀桃仁 10g、红花 10g、当归(调剂)15g、川芎 10g、桔梗 10g、牛膝 15g、降香 10g、郁金 15g、地黄 15g、麸炒枳壳 15g、赤芍15g、醋北柴胡 12g、炒山楂 15g、白术 15g、生蒲黄 10g。
医嘱要求:上述中药共计 7 付,以水煎服方式,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同时,叮嘱患者遵循低盐低脂饮食习惯,并保持适度的运动量,以辅助病情改善。
二诊(2024 年 6 月 1 日):患者反馈胸闷症状相较于初诊时有了显著缓解,大便也恢复通畅状态。
鉴于治疗成效良好,治疗方案予以延续,再次开具前方 7 剂,巩固治疗效果。
三、按语胸痹心痛并非仅局限于老年群体发病,像本案 52 岁患者这般的中青年人,由于长期偏好肥甘厚腻食物,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衡,水湿难以正常代谢,凝聚成痰,痰湿之邪阻滞,遏制心阳正常运行,体内气机不畅,最终心脉痹阻,引发心痹胸痛症状。
血府逐瘀汤源自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这一经典医籍,其组方精妙,配伍严谨。
方中,川芎、桃仁、红花、赤芍、蒲黄协同发力,发挥强大的活血化瘀功效,以疏通心脉,调和营血;柴胡、桔梗、牛膝各司其职,调节全身气机升降出入,促使气血运行顺畅;当归、生地相互配伍,在活血化瘀同时兼顾补血养阴,以防活血过度耗伤阴血;降香、郁金有理气止痛之能,疏解胸中气滞血瘀所致疼痛;白术健脾助运,增强脾胃运化之力,助力改善大便干结状况,且兼顾通便之功;山楂既能健脾助化,又可发挥化瘀降脂效用,契合患者混合型高脂血症病情特点,全方多靶点作用,契合心血瘀阻型胸痹病机,故而收效显著。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气血平衡,一汤保治百病!入夏后,气温转变过快,很多朋友的身体不太能够适应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根据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临证60余年,认为气血以流畅为贵,若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在治疗上尤为推崇血府逐瘀汤,为了众位好友的身体健康问题,今天在下就来给大家介绍中医十大名方系列的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的介绍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中医大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药方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用水煎服,其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妇人血瘀、经闭、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从古到今,不论何种人群,气郁血瘀一直是各类疾病中最普遍的病因之一,特别是重大的病症中,血瘀这个致病因素广泛存在,严重的血瘀定会首先影响精气神中的“神”。
但血瘀又不是单独存在的,比如,气郁会导致血行不畅,气虚会导致运血无力;寒病会使血脉凝滞,热病会煎熬血液使其黏滞;湿邪也会堵塞脉络血管……造成人体“精气神”不同程度的缺损。
所以,在这张千古名方中,除了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五味药活血化瘀外,还用生地、当归清热养血,桔梗、枳壳、柴胡理气解郁,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
祛瘀和养血同施,活血和行气同伍,寒热同治,升降兼顾,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常见病症的名方。
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案例血府逐瘀汤究竟治什么病?在《医林改错》书中,列举了如下病证:头疼、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蝥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俗名打咯忒、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胸痹中医各证主方、验方及成药

胸痹中医各证主方、验方及成药瘀血痹阻型【证见】心痛如刺,痛有定处、舌暗红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1.主方血府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当归12克,赤芍15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枳壳12克,降香10克,延胡索12克,丹参20克,牛膝12克。
水煎服。
2.中成药(1)复方丹参片,每次片,每日3次。
(2)速效救心丸,1~3丸含服。
(3)五灵止痛胶囊,每次-2粒,痛时服。
(4)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l~2次,肌肉注射;或用4~8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
本品亦适用以下各型。
3.单方验方(1)冠心Ⅱ号方(北京西苑医院验方)处方:红花、赤芍、丹参、川芎各15克,降香12克。
水煎服。
(2)活血养心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处方:丹参30克,川芎lO克,红花15克,党参30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香附15克,赤芍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6克,茯苓10克。
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痰浊壅塞型【证见】胸闷而痛,或痛引背部,气短喘促,体胖,痰多。
舌苔浊腻,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1.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处方:瓜蒌仁12克,薤白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丹参15克,白蔻仁6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中成药瓜蒌片,每次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温胆汤加减方(邓铁涛验方)处方:法半夏9克,茯苓12克,橘红、枳壳、甘草各4.5克,竹茹9克,党参15克,丹参12克。
水煎服。
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五爪龙或吉林参6克(另炖)。
心痛明显者,可合失笑散或三七末冲服。
(2)加味瓜蒌薤白汤(刘正锡《新千金方》)处方:瓜蒌30克,薤白15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降香15克,枳壳10克,桂枝10克,太子参20克。
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剂。
阴寒凝滞型【证见】胸痛彻背,受寒则甚,畏寒肢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致 , 当健脾祛湿 、 治 化痰息风 。方用泽泻汤合半夏 自术 天麻汤 加减。 中泽泻利水渗湿 , 方 减轻迷路水肿症状 ; 半夏燥湿化痰 、 降 逆止呕 ; 天麻息风止眩 ; 白术 、 茯苓健脾祛湿, 以治生痰之源 ; 陈
( 收稿 日期 2 0 0 9—0 8—2 ) 4
皮 理气化痰 , 使气顺痰消 ; 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 可使脾健 、
耳 鸣减 轻 。无 效 : 疗程 后 症 状 无 改变 或 加 重 。 2个
2 结 果
高者加 甘菊花 1g代赭石 2 g 每 日 1 , 2, 0。 剂 水煎早晚 2次分服 。 均以 1 周为 1 疗程。服药期间停 用其他药物 , 注意休息 , 少食辛 辣食物 , 减少情志刺激。 13 疗效标 准 .
中 医学 “ 晕 ”范畴 , 证 以痰 浊 中阻 型 多见 , 病 机 为 因痰 作 眩 辨 其 眩 , 为 脾 虚痰 浊 、 风 内动 、 多 肝 水湿 运 化 失 调 , 浊 饮 邪 上乘 清 阳 痰
肝理气 、 活血化瘀 、 益气养心 、 镇静安神。以血 府逐瘀汤行气止 痛, 活血化瘀 ; 远志 、 炒酸枣仁镇静安神 ; 瓜蒌桂枝薤 白汤 以增 强 其宽胸理气之功。诸 药合用标本兼顾 , 故奏 良效 。
12 治疗方法 . 均 予 血 府 逐 瘀 汤 合 瓜 蒌 桂 枝 薤 白汤 :柴 胡
1g枳壳 1g桔梗 1g 桃仁 1g红花 l g 当归 1 g川芎 1g 2, 0, 2, 0, O, 5, 5,
鸡 血 藤 1 g制 何 首 乌 1 g远 志 1 g炒 酸 枣 仁 1g 丹 参 3 g瓜 5, 5, 5, 5, 0, 蒌 2 g桂 枝 lg薤 白 1g甘 草 1g 胸 痛 重 者加 玄 胡 lg血 压 0, O, 5, 0。 2;
3 讨 论
征 的 内耳 病 , 病 程 长 , 其 以发 作 性 眩 晕 、 动性 耳 聋 和 耳 鸣 为其 波
主要症状 , 病因可能与 内淋巴管机械阻塞与内淋 巴吸收障碍 、 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 、内耳小血管痉挛导致内耳及淋 巴囊微循环 障
碍及 内耳 免 疫 功 能紊 乱 有 关 。 目前 , 医 多 采用 血 管 扩 张 药 、 西 抗
愈 : 状未改善。 症
2 结 果
参照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
3 2例 经 治 疗 临 床 治 愈 l 例 ( 37 % ) 有 效 1 4 4.5 , 6例
标准》 制定。治愈 : 胸痛胸闷消失 。好转 : 胸痛胸 闷明显减轻。未
(0 0 % )无效 2 (. 5 )总有效率 9 . 5 5 .0 , 例 62% , 37 %。
18 15 9 9: 2 8— 1 7 . 2 6
泽泻 汤加 味综 合 治疗 梅尼埃病 3 例 2
宋春叶 于友 三
中 图分 类 号 : 7 4 3 文 献 标 识 码 : R 6.3 B
( ] 梁国才 . 3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 J.
世 界 医学 杂 志 ,0 0 4 1 : 2 0 , ( )5—6 .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胸痹 3 例 2
王吉华 姜 学红
中 图分类 号 : 2 6 2 文献 标识 码 : R 5 .2 B
文 章 编 号 :0 4— 4 X(0 0 0 0 0 10 7 5 2 1 )2— 37一O l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临 床 资料 3 例 梅 尼 埃 病 患者 中男 性 2 . 2 6例 , 性 6例 ; 女 年龄 2 5 岁 , 均 3. 5岁 ; 程 3 5— 8 平 83 病 d至 4年 , 平均 18 .5年 。 全 部 病 例 均 符合 文献 [ 】 断 标 准 。 床 主要 表 现 为 反 复 发作 的 1诊 临
3 讨 论
梅 尼埃 病 是 一 种 原 因不 明 的 ,以 膜迷 路积 水 为 主 要 病理 特
服药 1 疗程后 l 个 2例症 状基 本 治 愈 ,有 l 症 状 不 同程 2例 度 好转 , 2个疗 程 后 症 状基 本 控 制 心 慌气 短 完 全 消 失 。 胸 伴
【 】 江 姗 姗 , 勇 , 维琥 , .麝 香保 心 丸 对 鸡 胚 绒 毛 尿囊 膜 及 培 养 4 李 范 等
文 章 编 号 :0 4— 4 X(O O O —00 0 10 7 5 2 )2 3 7— 2 L
的血管内皮 细胞 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J
湿 去 、 化 、 息 , 眩 晕 诸症 得 愈 。 痰 风 而
1山东省 烟 台市 中医医院( 台 2 4 0 ) 烟 6 0 0 2山东省烟 台市福 山区回里 医院( 台 2 5 0 ) 烟 6 5 9
山东省潍坊市寒 亭 区人 民医院( 潍坊 2 1 0 ) 6 1 0
2 0 ,32 :2 0 3 2 ( ) 1 8~1 2 3.
【 关键词 】 梅尼埃病
半夏白术天麻汤
泽泻汤 盐酸倍他司汀
( 收稿 日期 2 0 0 9~0 9一l ) 6
笔者 2 0 0 7年 3月 一20 0 9年 1 月采用 中西 医结合治疗梅尼
埃病 3 例 , 2 疗效 满意 。现 报 告 如 下 。
旋转性眩晕 , 并伴有恶心 、 呕吐 、 平衡障碍 、 听力下降 、 耳呜 、 耳有 胀满感等 。 12 治疗方法 . 西医治 疗包括 盐酸倍 他司 汀氯化钠 注射液 5 0 L静滴 , 日 1 ; 5 2注射液 2 4 r , 0m 每 次 6 4— 0~ 0 g 加入 1 %葡 a 0 萄糖注射液 2 0 L静滴 ,每 日 1次 ;安定片 5 g 5m m ,每 日晚间顿
中国 中 医 急症 2 1 0 0年 2月第 l 9卷 第 2期
参 考 文 献
J T M.e . 0 0 V 11 , o 2 E C F b 2 1 , o 9 N . .
・
3 07 ・
【 】 罗海 明, 1 戴瑞鸿 , 王受益, .麝香保心 丸改善心肌缺血作用 的心 等
脏 影 像 学研 究 【1 国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9 6,6 6 :2 J.中 19 1 ( )3 3~3 5 2. 【 】 王 裕 生 .中药 药 理 与 l 床 应 用 [ 2 l 缶 M】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 版 社 ,
本组患者之胸痹多 因情志刺激 , 肝气横逆 , 气机阻滞 , 致心
气 郁结 , 脉 阻滞 而 发 。 血 患者 自感 胸 部 闷胀 , 动则 尤著 , 疼痛 部 其 位 不 固定 , 多在 胸骨 后 偏 左 , 则 夜 不 能 眠 。 因此 治 疗 原 则 为舒 甚
胆碱药 、 前庭神经抑制剂 、 利尿药等治疗 , 良反应较大。 不 本病属
服 。 中药 予 泽 泻 汤合 半 夏 白术 天麻 汤 : 泻 1g 白术 1g 半 夏 泽 5, 2, 1g 天 麻 9 , 苓 1g 陈皮 1g 甘 草 9 。眩 晕 较 重加 僵 蚕 9 , 2, g茯 2, 2, g g 胆 南 星 lg 血 瘀 ; J 芎 1g 当归 1g 耳 鸣重 者 加 磁 石 3 g先 O;  ̄l nl 0, 0; 0( 煎 ) 白芍 1g 呕吐 频 繁 者 加 代赭 石 2 g先 煎 ) 竹 茹 1g 恶 心 , 0; 0( , 2;
【 关键词 】 胸痹
血府逐瘀汤
笔者近年 以血府逐瘀汤合瓜蒌桂 枝薤 白汤加味治疗 胸痹患
者3 2例 , 得 满 意疗 效 。现 报 告 如 下 。 取
1 资料 与 方 法
I1 临床 资 料 3 . 2例胸 痹 患 者 中 男性 2 O例 , 性 1 例 ;平 女 2
均年龄 4 2岁 ; 病情严重者 2 , O例 轻者 1 例 。 2
纳差者加砂仁 9 。每 E 1 , g t 剂 水煎分服 。5 为 1 d 疗程 , 2个疗程 后观察疗效 。治疗期 间避风寒 , 畅情志 , 勿劳累。
13 疗 效 标 准 . 临 床 治愈 : 晕 、 鸣 、 心 呕 吐 、 眩 耳 恶 耳胀 满感 消 失 , 月 无 复 发 。有 效 : 晕 、 心 、 吐 、 3个 眩 恶 呕 耳胀 满 感 消 失 , 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