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合集下载

微生物絮凝剂对煤泥水絮凝机理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对煤泥水絮凝机理研究
剂 。无 机絮凝 剂存 在着 处理 效率不 佳 、 费大 、 耗 有一 定 的危 害 , 且有 消 除一 种 污 染 物 的 同时 又 带来 另一
O 引言
煤 泥水 的处 理 是选 煤 厂 的 主要 工 艺环 节 , 直 一 困扰 着选煤 厂 的生产 , 其原 因主 要 是 因 为煤 泥 水 中 高灰 的泥质 颗粒 不 易 絮凝 沉 淀 , 选 煤 厂 的生 产 用 使 水达 不到设 计规 范 中规 定 的标 准 , 无法 实 现 循 环 水 的 闭路循环 。
絮凝 剂 的研究 方 面都 取 得 了一 些 新 的进 展 , 用 于 并
煤泥水流量大 、 粒度细、 灰分高、 性质复杂 、 颗粒
表面 多带负 电荷 。 由于 同性 相 斥 , 状态 ; 此外 , 它们在水 中不仅受重力作 用, 还受 布 朗运 动 影 响 , 因此 , 泥水 不 但 具 有悬 浮 煤 液的特点 , 还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煤泥水 的处理 , 除要有合 理 的工艺 流程和 必要 的设备 外 , 用 高效 、 选
凝剂 的 开发 , 是首 先从 活性 污泥 和土壤 , 他 分离 筛选
第 4期
王 涛 张 东晨
微生物絮凝剂对煤泥水絮凝机 理研 究
6 5
出的 4 株絮凝率较高 的菌株 经鉴定均 为芽抱 杆菌
C C 1 溶液 , m 培养 1 a 1 %) ( 2 l 2h的原始球红假单胞 菌的培养原液 调 p 6 其 絮凝率 只有 8 .2 H= , 8 5 %。 采用黄孢原毛平革 菌作为煤泥水絮凝剂产生菌, 处 理取 自 淮南八公山新庄孜选煤厂的煤泥水( 固体物
环保 的絮凝 剂也 是必 须重视 的问题 。
目前 的煤 泥水 处 理 系统 , 有采 用 絮凝 剂 进 行 只

微生物絮凝

微生物絮凝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微生物絮凝剂法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

本文主要论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絮凝机理,影响絮凝活性的因素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水处理;应用1 前言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絮凝剂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微生物絮凝剂是某些微生物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生长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有絮凝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可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剂,具有安全、高效、易生物降解等特性[1]。

微生物絮凝剂多数相对分子质量较大(104~106),分离纯化的微生物絮凝剂主要有多聚糖、糖蛋白、糖脂、脂蛋白、DNA、RNA、纤维素等,其中以多聚糖和糖蛋白类物质占绝大多数[2]。

2 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1) 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如某些细菌。

其中霉菌、放线菌和酵母,它们大量存在于土壤、活性污泥和沉积物中。

2) 利用微生物细胞提取物的絮凝剂,如酵母细胞壁的葡聚菌、甘露聚糖、蛋白质和N-乙酸葡萄糖胶等成分均可以作为絮凝剂。

3) 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微生物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代谢产物,主要有细菌的荚膜和粘液质,除水分外,其余主要成分为多糖及少量的多肽、蛋白质、脂类及复合物,其中多糖在某种程度上可作为絮凝剂[3]。

3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微生物絮凝剂在液体介质中主要通过其电荷性质和高分子特性使胶体脱稳、絮凝沉淀、固液分离。

研究工作者已经提出多种絮凝机理,其中以“桥联作用”机理最为人们所接受。

3.1 “桥联作用”机理该学说认为微生物絮凝剂大分子借助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时吸附多个胶体颗粒,在颗粒间产生“架桥”现象,并形成一种网状的三维结构而沉淀下来。

Lee等以吸附等温线和ζ电位测定表明,环圈项圈藻PCC-6720所产生的絮凝剂对膨润土絮凝过程是以“桥联作用”机理为基础的。

电镜照片显示细菌之间有胞外聚合物搭桥相连,正是这些桥使细胞丧失了胶体的稳定性而紧密聚合并在液体中沉淀下来。

3.2 “电性中和”机理胶体粒子的表面一般带有负电荷,当带有一定正电荷的链状生物大分子或水解产物靠近胶粒表面时,将会中和胶粒表面的一部分负电荷,减少静电斥力,从而使胶粒间因发生碰撞而凝聚。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絮凝剂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药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工程中。

它能够有效地会萃和沉淀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提高水的澄清度和净化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絮凝剂的工作原理,包括其作用机理、应用范围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絮凝剂的作用机理:1.1 絮凝剂的化学作用:絮凝剂通常是由高份子聚合物制成,它们具有一定的电荷性质。

当絮凝剂加入水中时,其份子会与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絮凝体。

这种作用主要有两种机制:吸附作用和电荷中和作用。

1.2 吸附作用:絮凝剂份子表面带有一定的电荷,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

吸附作用使得悬浮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1.3 电荷中和作用:当水中的悬浮颗粒带有电荷时,絮凝剂的电荷与之相反,会中和悬浮颗粒的电荷。

这种电荷中和作用会导致悬浮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促使颗粒会萃成絮凝体。

二、絮凝剂的应用范围:2.1 污水处理:絮凝剂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工程中,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物质和有机物质,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2.2 饮用水处理: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可以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有机物和微生物,提高水的澄清度和卫生安全性。

2.3 工业水处理:絮凝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也有广泛应用,可以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害物质,达到环保要求。

三、絮凝剂的使用注意事项:3.1 适量使用:絮凝剂的使用量应根据水质情况和处理要求来确定,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浑浊度增加或者产生副反应。

3.2 混合均匀:在使用絮凝剂前,应将其与水充分混合均匀,以确保其有效成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3 调节pH值:絮凝剂的作用受pH值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调节水的pH 值,以提高絮凝剂的效果。

四、絮凝剂的优缺点:4.1 优点:絮凝剂能够高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提高水质澄清度;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适合范围广,可应用于各种水处理工程。

4.2 缺点:絮凝剂的成本较高,使用量大的情况下会增加处理成本;过量使用可能会产生副反应,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微生物絮凝剂

微生物絮凝剂

微生物絮凝剂摘要:生物絮凝剂(MBF) 是一种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能自行降解,使用范围广泛的新一代絮凝剂。

本文从絮凝剂的来源和分子组成两方面对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系统分类, 综述了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模型以及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和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提出的几种不同的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 进而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目前生物絮凝剂研究工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生物絮凝剂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机理,水处理, 应用引言: 絮凝剂是用来使溶液中的溶质、胶体或者悬浮物颗粒产生絮状沉淀的物质。

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矿业、环保等领域,在固液分离和水处理过程中,用以提高微细固体物的沉降和滤效果等 。

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的情况日益严重,水的净化处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尽管水处理的方法有许多种,如生化、离子交换、吸附、化学氧化、电渗析等,但目前“絮凝沉淀法”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絮凝剂的种类也日益丰富,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无机、有机和微生物絮凝剂。

本文主要论述微生物絮凝剂。

微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种新型絮凝剂与传统的絮凝剂相比有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而且等特在目前快速发展的絮凝剂市场中有着广阔的发展情景。

它是通过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或细胞提取物,或代谢产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到的有絮凝活性的物质。

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可以克服无剂本身固有的成本高,絮凝效果有限,存在二次污染且对人体有害的缺陷。

目前,国内有不少大学和研究机构纷纷把新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发作为今后科研的一个重点方向。

本文主要从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生物絮凝剂的分子组成、性质、絮凝机理以及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已经和正在研究的生物絮凝剂进行系统全面综述, 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生物絮凝剂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 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①★★。

1.微生物絮凝剂的特点与传统的无机和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相比, 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和优点①高效性②无毒无害,安全性高③易被微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④ 应用范围广,脱色效果好⑤ 易于固液分离,形成的沉淀物少⑥有的MBF 还具有不受 PH条件影响,稳定性强,用量少等特点⑦ 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绝大多数来自土壤中,资源极其丰富,获得的方法也较简单,成本低廉2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成分和类型MBF 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多糖、脂质和 等大分子物质。

絮凝剂的简介

絮凝剂的简介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分泌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它是利用 微生物技术,通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的,是 具有生物分解性和安全性的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的水处理剂。由 于微生物絮凝剂可以克服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固 有的缺陷,最终实现无污染排放,因此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正成为当 今世界絮凝剂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
(2)膨胀活性污泥的处理 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污泥膨胀,影响处理效率。若添加生 物絮凝剂,会取得良好效果。如干草制药废水升华处理过程中形成的 膨胀活性污泥,当在其中添加NOC.I微生物絮凝剂后,污泥的SVI很 快从290下降到50,消除了污泥的膨胀,恢复了活性污泥的沉降能力 (3)建筑材料加工废水的处理
絮凝剂的研究表明,对各种微生物细胞均有絮凝沉淀作用,并且可以除去溶 液中几乎所有的悬浮颗粒,如血红细胞、碳粉、纤维素、硅藻土等。
5 1986年,Ryuichiro Kurane等p】发现红平球菌S1(R.erythropolis S-1)菌株产生的絮凝剂NOC-I,能很有效地去除 畜禽废水如猪尿和粪便等。
Game over !!!

Thank you for yo,化学反应机理。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趋势
发酵废液或其他废液处理的目的就是减少或消除污染物。微生物絮 凝剂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的特性,使其应用前景明显优于普通絮凝剂。 如何把微生物絮凝剂提取出来一直是人们的研究方向,但目前微生 物絮凝剂的应用还大多处于菌种的筛选阶段,且存在成本较高的缺点, 无法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
1 对产絮凝性物质微生物的研究,最早见诸报道的是1953年, Butterfield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l株细菌,该菌的培养液具有一定絮 凝能力。

微生物絮凝剂综述

微生物絮凝剂综述

微生物絮凝剂综述摘要:微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种安全、高效、无二次污染的新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代表了水处理试剂的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着重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进而对絮凝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且分析了在给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及其开发研究的方向及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给水处理;开发前景;一、微生物絮凝剂的特点及絮凝机理微生物絮凝剂(MBF)是某些种类的微生物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其生长代谢至一定阶段产生的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

一般来说,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是以单纯的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经特殊微生物代谢,催化合成的具有絮凝功能的碳水化合物多聚物,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1]。

1.1 微生物絮凝剂的特点微生物的絮凝作用最先由法国的 Louis Pas2teur 在 1876 年研究酵母菌 Levure casseeuse 时发现。

此后的研究发现能够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很多 ,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和藻类中 ,有文献报道的絮凝微生物种类已达 50 多种[2] 。

按照来源不同 ,微生物絮凝剂主要可分为 3类[3] : ①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如某些细菌、霉菌、放线菌和酵母;②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

如丝状真菌的细胞壁含有一种重要的多糖———几丁质 ,几丁质经碱水解后产生带正电荷、高效无毒的脱乙酰几丁质 ,对许多微生物菌体及其他带负电荷的粒子有极强的絮凝能力。

目前用作絮凝剂的褐藻酸也是某些褐藻细胞壁的成分; ③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

微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有的储藏在细胞内作为内源代谢物 ,有的则分泌到细胞外或者粘附在菌细胞表面 ,或者脱离菌体 ,游离于发酵液中。

微生物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细菌的荚膜和粘液质 ,除水分外 ,其主要成分为多糖及少量的多肽、蛋白质、脂类及其复合物 ,可用作絮凝剂的主要是多糖[4]。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微生物絮凝剂大多为游离于发酵液中的絮凝物质。

微生物絮凝剂及在食品工业水处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絮凝剂及在食品工业水处理中的应用
微 生物絮凝剂产 生菌 ,微生物 絮凝 的机理 ,影响絮凝 糖胶 等成 分均 可 以作 为絮 凝剂 。
活性 的 因素 及在 食 品工 业废 水 处理 、 乳 化液 的油 水
今 后微 生物 絮凝 剂领 域 的研 究重 点。 关 键 词 :微 生物 絮 凝 剂 ;食 品工业 ;水 处理 ;
该 机 理认 为 当微 生物 絮凝 剂投 加 到一 定量 时 可
产 的絮 凝剂 中 ,最具代 表性 的为 以下三种 :1 7 6年 形成小粒聚体 ,在 重力作用下迅速 网捕 ,卷扫水 中胶 9 N k mu a J 用酱油 曲霉生产的絮凝剂 AJ0 2 9 5 粒而产生沉淀分离,称为 “ a a r . 7 0 ;1 8 卷扫作用”或 “ 网捕作用 ” 。 年 ,H. a a i T k g 用拟青霉属生产的絮凝剂 P 0 ,对 Fl l 此外 还有 荚 膜学 说 、病 毒假 说 等多 种理 论可 以 啤酒酵母、血 红细胞 、活性污泥 、纤维素粉 、活性炭 、 解释 絮凝 机 理 。微 生物 絮凝 剂 作为 带 电荷 的生物 大 硅藻 土和 氧化铝 等有 良好的絮 凝效果 ;1 6年 R . 分子 ,作用机理 尚处于探讨和完善阶段 。对 于微生物 8 9
O 术H。 学 RR CE台 A平I RO E
职 时 业 空
微 生物 絮 凝 剂 及 在 食 品工 业 水 处 理 中的 应 用
兜 霞
( 头轻 工 职业 技术 学 院 ,内蒙古 包 头 包 04 0 ) l 0 0
2 年月 08 1 1
摘 要 :主要论述 了微 生物 絮凝剂 的种类和特 点 , 细胞壁 的葡 聚菌、甘露聚糖 、蛋 白质和 N一 乙酸葡 萄
四 、影 响 絮 凝 活 性 的 因 素

絮凝剂原理

絮凝剂原理

絮凝剂原理
絮凝剂的原理是通过吸附、凝聚、桥连等作用,将悬浮物颗粒聚集成大颗粒,从而使其易于沉淀或过滤。

这些颗粒往往具有正电或负电荷,与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相互吸引形成絮凝体,并与水形成易于分离的团聚物。

絮凝剂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处理系统的沉淀速度和过滤效果,从而减少悬浮物的含量和浑浊度,提高水质。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有以下几种:
1. 吸附作用:絮凝剂分子上的功能基团可以与悬浮物颗粒表面的静电荷或化学基团相互吸引,发生吸附作用。

吸附后,絮凝剂与水中悬浮物形成絮凝体,使之沉淀或过滤。

2. 凝聚作用:絮凝剂分子具有较高的分子量,能够与悬浮物颗粒发生凝聚作用,形成较大的颗粒。

这些大颗粒的密度较大,易于沉淀。

3. 桥连作用:絮凝剂分子中的功能基团可以与不同悬浮物颗粒相互作用,形成桥联结构。

这些桥联结构增强了颗粒之间的吸附和凝聚作用,促使颗粒聚集成大颗粒。

通过以上机理,絮凝剂能够有效地聚集悬浮物颗粒,使其易于沉淀或过滤。

在水处理过程中,合适的絮凝剂选择和控制使用量能够提高水质、减少处理时间和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絮凝剂
复合型絮凝剂是近年才开始研制的新型絮凝剂, 能克服使用单一絮凝剂的许多不足,适应范围广 ,对低 浓度或高浓度水质、有色废水、多种工 业废水都有良好的净水效果,脱污泥性好,pH 使用范围大.然而复合在 有机合成制备上手续 复杂,成本较高,并有可能存在二次污染.
存在的问题:
无机絮凝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会给被处理液带入大量无机离子,需增加脱盐、 去离子工序,过量的无机离子不仅影响产品的风味、 口感,也不利于人的健康.尤其是Al3+的摄入,与目 前日益增多的老年痴呆症的引发有直接关系。 (2)铁盐类絮凝剂不仅具有很强的腐蚀性,限制了 所用设备,而且容易残留铁离子,使被处理水带有颜 色,影响水质。 (3)当处理含有较多硫化物的工业废水(如纺织印 染废水,石油工业废水,酸法造纸废水等)时,Fe3+会 被还原为Fe2+,同时生成FeS和Fe2S3的混合物,此 混合物呈胶体状态,带负电荷,很难形成絮凝沉淀。
开发生物絮凝剂的必要性
絮凝沉降法是目前国内外普遍用来提高水质处理效 率的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水质处理方法,其处理效 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絮凝剂的性能。
絮凝剂分类: 按其分子组成
无机絮凝剂 有机絮凝剂
按其分子量的高低
高分子型、 低分子型
按其官能团的性质及 官能团所带电荷的性质
阳离子型、 阴离子型、 非离子型
有机絮凝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丙烯酰胺多聚体虽 然本身没有任何毒性,但其难降解性却易造成 二次污染,而且聚合单体丙烯酰胺的残留也是 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它不仅具有强烈的 神经毒性,而且是强致癌物,现在许多国家和 领域已禁止或限量使用此类絮凝剂,如美国批 准使用的聚丙烯酰胺最大容许浓度为1mg/mL; 英国规定PAM的投加剂量平均不得超过 0.5mg/mL,最大投加剂量不得超过1mg/mL。
无机絮凝剂
无机盐类絮凝剂主要分为铝盐和铁盐 ,它们有很大的缺点:残留在水中的 铝离子会导致二次污染;铁离子本身 有颜色,并对设备有腐蚀作用,提高 成本;投加量大,产泥量高,运行费 用高.无机盐聚合物类絮凝剂效果好 ,残留在水中的铝、铁离子少,而且 易生产、价廉、使用范围广,在我国 实际用量占絮凝剂总量的80%以上.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作为一类较新的水处理剂, 是利用蛋白质、多聚糖、木质素、几丁质等生物体 分泌的天然有机高分子,通过化学改性制成。
由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物质具有无毒,能安全降 解的特点,但天然有机絮凝剂较弱的絮凝活性. 开发一种安全无毒、絮凝活性高、无二次污染 的新型絮凝剂对物质产品的生产工艺改进,人类的 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生物技术的发展, 第三类絮凝剂——生物絮凝剂应运而生。
(2)易被微生物降解,无毒无害,安全性高;
(3)无二次污染;
(4)适用范围广;
(5)具有除浊和脱色性能等。
(6)有的生物絮凝剂还具有不受PH条件影响,
热稳定性强,用量小等特点。
微生物絮凝剂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分泌物产生的代谢产物, 它是利用微生物技术,通过细菌、真菌等微 生物发酵、提 取、精制而得的,是具有生物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易生物降解,本身或中间降解产物对 人体无毒,具有选择性大、价廉、产泥量少等优点.若 在生化系统中投加该类絮凝剂,可为城市污水处理后的 回用提供符合要求的水质.另外淀粉磷酸酯和淀粉黄原 酸脂也是良好的絮凝剂.壳聚糖、甲壳素类絮凝剂作为 水处理剂在工业上已大量应用,美国主要用于给水及饮 用水处理;日本主要用于水处理及污水处理,其中用于 水处理的壳聚糖每年达500吨之多;我国改良了工艺,絮 凝剂除了对水中的固体悬浮物(ss)有较好的絮凝作用外 ,还对水中的COD、 色度和重金属离子等有较好的去除 效果.由于该类聚合物具有无毒无味、抗菌、可生物降 解等优点使其被大 量应用于食品工业废水处理中,壳聚 糖可使各种食品加工废水的固形物减少70% ~98%.
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可使液体中 不易降解的固体悬浮颗粒、菌体细胞及胶体粒子等 凝集、沉淀的特殊高分子代谢产物。

该类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微生物发
酵、分离提取而得到的一种新型、高效、廉价的水
处理剂。与传统的无机和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相
比,生物絮凝剂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优点:
(1)易于固液分离,形成沉淀物少;
能产生微生物絮凝 剂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它们大量存在 于土壤、活性污泥和沉积物中.在适宜条件下迅速形成网状 结构而沉积,从而表现出很强的絮凝能力.微生物絮凝性与 分子结构、分子量、活性基团等多种内部环境因素有关,
另外,外界环境因素如pH值、温度、离子种类、离子 强 度等对微生物絮凝剂的活性也有 影响 .微生物絮凝剂广泛 应用于畜产废水处理、染料废水的脱色、高浓度 无机物悬 浮液废水的处理、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的改善、污泥脱水、 浮化液的油水分离等方面.
生物絮凝剂
生物絮凝剂(MBF ) 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 flocculants
是由微生物产生的生物大分子,是一类由微生 物产生的絮凝代谢产物,主要有糖蛋白、多糖 、蛋白质、纤维素和DNA等,具有使其他物质 凝聚沉淀的性能。 一般利用生物技术,通过细 菌、真菌等微生物发酵、抽提、精炼而得到。 目前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多局限于实验室水 平的菌种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
合成高分子絮凝剂投加量少,一般在2%以下,效果 好,形成的絮体大,而且强度大,不易破碎,不增加 泥量,降低热值,无腐蚀性.它分非离子型、阳离子 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四种.常用有机絮凝剂有:聚丙 烯酸钠、聚氧乙烯、聚乙烯胺、聚乙烯磺酸盐等,其 中聚丙烯酰胺的应用最多,占合成高分子絮凝剂的 80%左右.然而这一类絮凝剂由于存在着一定量的 残余单体丙烯酰胺,不可避免的带来毒性,所以限制 了它的应用。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属阴离子型絮凝剂 ,有强烈的絮凝作用而且无毒;对悬浮于水中的细微 粒产生非离子性吸附,使粒子之间产生交联;对具有 金属氢氧化物这类 正电荷的胶体粒子更显示出其优良 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