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07021209课程学分与学时:3分/48学时(课堂讲授32学时,实验实践16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专门研究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安全性评价方法、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与基本理论,进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它是食品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应用所学质量控制技术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六章,对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2. 食品安全的形成与发展3. 国内外食品安全的现状和食品安全的现实意义4. 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热点5. 本教材的内容与学习方法要求:1. 了解食品安全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国内食品安全的现状和食品安全的现实意义,研究与学习方法2•理解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等)及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热点第二章食品安全性的评价(8学时)教学内容:1. 食品毒理学原理2. 食品毒理学评价3. 食品的危险性分析要求:1.了解食品中毒物的体内过程,毒理学评价的重要意义、原则、试验前的准备和应注意的问题等2.掌握食品毒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评价方法,以及危险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3.熟练掌握毒理学试验方法,能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价,计算化学物质及食品中毒物的半数致死量(即LD50);并能运用危险性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的各种危害成分进行危险性分析和管理第三章食品安全影响因素(8学时)教学内容:1. 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2. 化学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3. 新技术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要求:1.了解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动植物体内存在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及食品新技术(如转基因技术、辐照技术、欧姆加热技术等)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等2.掌握致病性细菌污染对食品的危害,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第四章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技术(6学时)教学内容: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的基础3.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4. 食品质量安全(QS)市场准入制度5. 其它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要求:1.了解IS09000族标准、GMP、SSOP、HACCP简介及其实施的现实意义,IS0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概述,其他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2.掌握ISO9OOO:2000标准的基本内容、核心标准及其理解,IS022000:2005核心标准,食品质量安全(QS)市场准入制度第五章食品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4学时)教学内容:1. 各类食品质量控制2. 食品生产操作规范与质量控制要求:1•了解与食品生产操作有关的企业规范、标准,食品生产操作相关的规范、标准之间的联系,国内食品行业推行HACCP体系的必要性等2•掌握各种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如:熟肉制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乳制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果汁和果汁饮料安全控制关键技术、饮用水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保健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等,以及HACCP的食品安全控制的管理模式第六章食品质量控制与设计(4学时)教学内容:1. 质量教育与质量意识2. 食品质量控制要求:1.了解常用的统计学工具在食品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质量文化与质量意识的功能等2.分析理解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具体实现方法,掌握零缺陷质量管理、质量诊断、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等基本概念和质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掌握食品质量文化的结构和特点实验:质检实践与专题讲座(16学时)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环节有:课堂讲授(含讲课、课堂专题与讨论、实物教学、电视录像)。
【大学课程教学大纲】食品质量与安全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内容:《食品质量与安全学》是食品商品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是一门食品商品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任务是学习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的基本知识,掌握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的应采取的保证措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包括食品安全学的基本原理以及重要性;掌握腐败变质的基本特性、含天然有毒物质的食物、化学物质的污染、生物性污染、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对食品安全性影响的方式,危害性,安全性评价以及预防;掌握食品可追溯制度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食品安全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及研究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并增强创新能力。
一、教学内容第一章食品质量与安全学概论1.1 食品质量的基本概念及内涵1.2 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质量控制采取的手段1.3 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内涵1.4 食品安全体系的构成1.5 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联系与区别1.6 《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课程体系教学重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手段。
第二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其新制度体系的形成2.1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2.2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组成及其各部门的责任2.3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新变化2.4 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2.5 可追溯制度的建立教学重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组成。
教学难点:风险评估制度与可追溯制度。
第三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预防3.1 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3.2 食品腐败变质的影响因素组成及特点3.3 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变化3.4 食品腐败变质的物理过程变化3.5 食品腐败变质的预防教学重点:食品腐败变质的影响因素组成。
教学难点: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变化。
第四章食品化学性污染及其控制措施4.1 食品化学性污染的概论4.2 农药的污染及其控制4.3 兽药污染及其控制4.4 重金属污染及其控制4.5 其它化学性污染及其控制教学重点:农药和兽药的污染。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课程简介课程内容:《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是食品安全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是一门食品安全学专业的专业课。
课程的任务是学习食品原料安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的基本知识,掌握食品的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高新技术,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包括食品原料基础及生产中的污染;食品原料生产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 植物性食品原料、畜产食品原料、水产食品原料的安全控制;掌握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和良好操作规范(GMP)基本概念、了解肉及肉制品厂良好操作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建立,了解水产品、乳制品和速冻蔬菜加工加工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了解风险评估相关概念、现状及基本程序等,介绍了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对各种危害进行科学评估;掌握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新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应用及研究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并增强创新能力。
5.7超高压保藏工艺技术5.8超高压食品的包装设计5.9食品高压保藏设备5.10小结及思考题教学难点:各种非热力杀菌技术的优势。
教学重点:脉冲电场杀菌技术的使用特点。
第六章食品的辐照保藏6.1食品辐照的意义及特点6.2食品辐射的基本原理6.3食品的辐照效应6.4食品辐射的影响因素6.5食品辐照保藏方法6.6食品辐照的卫生与安全6.7小结及思考题教学难点:食品辐射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食品的辐照效应。
第七章食品分析新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7.1抗原与抗体。
7.2抗原抗体反响。
7.3酶联免疫反响。
7.4酶联免疫试剂盒的开发举例。
7.5小结及思考题。
教学难点:酶联免疫反响。
教学重点:酶联免疫试剂盒的开发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局部食品原料与安全控制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主要讲述食品安全控制的研究对象、内容、基础、存在问题和开展趋势等。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意识,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逐步获得实施食品质量法规与标准、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卫生管理、产品认证等工作能力,养成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及职业道德,同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6S管理方法的基本内容及实施程序;(2)掌握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本内容及实施程序;(3)掌握QS认证的基本内容和程序;(4)掌握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基本内容、CCP判定方法以及实施程序等;(5)掌握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程序等。
2、能力目标(1)能判断某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本要求;(2)能针对某案例的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编制HACCP计划初稿;(3)能针对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的内审案例,判断合格项或不合格项;(4)能判断某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的基本要求。
3、素质目标(1)热爱专业工作,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及素质以及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2)具备食品安全的风险意织、质量管理的基本意识;(3)具备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备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三)参考学时48学时。
(四)课程学分3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表2-17《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课时16S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实施1.6S的基本内容2.6S体系的基本原理3.6S制度建立的基本方法4.6S制度的建立5.6S制度实施的基本方法6.6S制度的持续改进以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方式开展教学102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的制定与实施1.SSOP制度的基本内容2.SSOP制度的建立3.SSOP计划的实施方法4.SSOP计划的监控方法5.SSOP制度的注意事项6.SSOP制度的持续改进方法教师讲解准备知识并给出某饮料生产企业或虚拟车间情况录像,学生根据其具体录像给出不符合项并对其进行改正实施。
0609《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大纲系(部):食品化工系教研室:食品营养与检验教研室日期:2006年6月10日《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36学时)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QP060102、课程名称: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5、面向对象:06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专科生、06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专科生6、开课系(部):食品与化工系7、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食品安全性与质量控制》,江汉湖主编,轻工业出版社,2002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专门研究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安全性评价方法、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与基本理论,进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它是食品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应用所学质量控制技术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六章,对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2.食品安全的形成与发展3.国内外食品安全的现状和食品安全的现实意义4.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热点5.本教材的内容与学习方法要求:1.了解食品安全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国内食品安全的现状和食品安全的现实意义,研究与学习方法2.理解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等)及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热点第二章食品安全性的评价(6学时)教学内容:1.食品毒理学原理2.食品毒理学评价3.食品的危险性分析要求:1.了解食品中毒物的体内过程,毒理学评价的重要意义、原则、试验前的准备和应注意的问题等2.掌握食品毒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评价方法,以及危险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3.熟练掌握毒理学试验方法,能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价,计算化学物质及食品中毒物的半数致死量(即LD50);并能运用危险性分析技术,对食品中的各种危害成分进行危险性分析和管理第三章食品安全影响因素(8学时)教学内容:1.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2.化学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3.新技术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要求:1.了解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动植物体内存在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及食品新技术(如转基因技术、辐照技术、欧姆加热技术等)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等2.掌握致病性细菌污染对食品的危害,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第四章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技术(8学时)教学内容: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的基础3.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4.食品质量安全(QS)市场准入制度5.其它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要求:1.了解ISO9000族标准、GMP、SSOP、HACCP简介及其实施的现实意义,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概述,其他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2.掌握ISO9000:2000标准的基本内容、核心标准及其理解,ISO22000:2005核心标准,食品质量安全(QS)市场准入制度第五章食品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6学时)教学内容:1.各类食品质量控制2.食品生产操作规范与质量控制要求:1.了解与食品生产操作有关的企业规范、标准,食品生产操作相关的规范、标准之间的联系,国内食品行业推行HACCP体系的必要性等2.掌握各种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如:熟肉制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乳制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果汁和果汁饮料安全控制关键技术、饮用水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保健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等,以及HACCP的食品安全控制的管理模式第六章食品质量控制与设计(4学时)教学内容:1.质量教育与质量意识2.食品质量控制3.食品质量设计要求:1.了解常用的统计学工具在食品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质量文化与质量意识的功能等2.分析理解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具体实现方法,掌握零缺陷质量管理、质量诊断、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等基本概念和质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掌握食品质量文化的结构和特点4.掌握新食品开发的设计步骤,并能够分析技术设计对食品质量的影响5.掌握质量功能展开(QFD)、田口方法和稳健设计技术并能够运用到质量设计管理中。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食品检测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
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以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基础,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检验管理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检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教学大纲学分:5.0学时:80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根据食品行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岗位需求,将食品危害与污染、食品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质量与管理基础知识,预防及控制措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务,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有机融合成若干个学习性模块,是一门着重培养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技能,突出务实性、应用性的课程。
课程的任务:通过有典型意义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等基础知识,以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为准绳,对“食物链”进行危害分析,识别食品的污染及危害,选择预防及控制措施,实施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技能。
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预防及控制措施的技能;建立、运行、审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技能。
有助于学生考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内审员资格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内审员资格证书,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科学、公正、实事求是等职业素质。
把学生培养成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企业质控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服务行业中的技术骨干。
前导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微生物、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验技术、食品保藏技术后续课程: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实务、顶岗实习、毕业作品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1.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学习方法。
2.了解食品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3.掌握食品污染的主要形式,产生的原因和来源,危害过程,危害结果。
正确分析市场常见1—2个食品品种从原料来源、生产过程、流通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污染与危害。
能提出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4.熟悉食品主要法规的主要内容、适用范围、法律责任。
5.掌握申报食品QS认证技能。
了解各种食品农产品认证的要求、申报程序。
6.熟悉已颁布的食品标准,根据食品行业不同领域,准确地使用不同类别的标准。
7. 熟悉食品质量管理方法,有效地分析或寻找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分配 实施场所 执笔人 审核人 制订时间
30032 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业与 检测
核心课
课程性质 开设学期 课程类型
3
总学时
理论学时: 48 ;实践学时:
教室பைடு நூலகம்
授课方式
宋庆武
鲁曾
2018.9.25
专业课 4
必须课 48
8 检验
9 产品的贮存和运输
10 产品追溯和召回
11 培训
(二)先修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有机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
物等。
后续课程:乳制品加工技术,肉制品加工技术,焙烤加工技术,果蔬加工技术,水产品
加工技术,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等
(三)本课程与中职、本科、培训班同类课程的区别。
层次
区别
本科 中职 培训班
高职重视理论实践结合,本科重视理论研究 中职只做实践记录的应用 培训班重视某一特点产品类型
1 HACCP 的概念和特点
4
2 HACCP 的产生和发展
3 HACCP 的基本原理
4 实施 HACCP 体系的必备条件
5 组建 HACCP 工作小组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6 确定 HACCP 体系的目的与范围
(GB/T27341-2019)
7 产品描述
8 产品描述
9 绘制和验证产品工艺流程图
10 危害分析
5 乳类的卫生安全
7
1、范围
4
2、规范性应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厂区环境
5、厂房设施和机械设备 肉产品加工质量与安全管理 6、管理机构与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执笔人:彭芳刚
一、课程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3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2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
学分:2学分
二、课程概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和前提。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专门研究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与基本理论,进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正确运用HACCP体系和ISO9000族及ISO22000等质量标准体系,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1 质量
1.2 质量管理
1.3 企业质量管理
1.4 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
教学要求:
重点: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难点:质量管理百年发展历史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及其监管体系(2学时)
教学内容:
2.1 食品安全性影响因素
2.2 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工程
2.3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教学要求:
熟悉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物理、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等,理解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第三章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2学时)
教学内容:
3.1 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
3.2 国际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
教学要求:
熟悉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法规,重点掌握《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第四章食品标准(2学时)
教学内容:
4.1 概述
4.2 我国食品标准
4.3 国际食品标准
熟悉国内外有关食品标准和标准化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掌握编制标准和贯彻实施标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查询获取国内外标准文献的方法。
第五章ISO质量管理体系(4学时)
教学内容:
5.1 ISO9000系列标准概述
5.2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5.3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教学要求:
掌握ISO 9000、ISO14000以及ISO22000标准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良好生产规范(2学时)
教学内容:
6.1 农业良好生产规范GAP
6.2 加工良好生产规范GMP
教学要求:
掌握良好操作规范(GMP)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HACCP系统
教学内容:
7.1 HACCP简介
7.2 HACCP的基本原理
7.3 HACCP的制定与实施
7.4 HACCP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掌握HACCP的原理及在食品质量控制中实施HACCP的一般步骤。
第八章食品质量的其它三种认证(2学时)
教学内容:
8.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8.2 绿色食品认证
8.3 有机食品认证
8.4 三种认证的比较
教学要求:
熟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对食品质量的要求。
第九章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与工具(4课时)
教学内容:
9.1 质量管理的数据及统计方法
9.2 分层法和调查表法
9.3 相关图法
9.4 排列图法和因果图法
9.5 直方图法
9.6 控制图法
教学要求:
掌握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及各种常用工具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考试)。
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其中,平时成绩构成包括考勤考纪、作业、课堂测验、实践环节及其他。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陈宗道编,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第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参考书:胡秋辉、王承明编,食品标准与法规,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年;
蔡花真等.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