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第四讲 洋务运动

第四讲洋务运动基础网络知识点梳理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具备了几个基本条件:一是北京政变后,清政府中一些具有新思想的人物掌了权;二是中国和英法两国从战争状态重新转入“和平时期”,用清政政府的话叫“中外和好”;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形成的“师夷”思想。
2、两个阶段: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工企业。
19世纪70~90年代——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
3、洋务派的五位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丁日昌为代表。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①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运动后期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③洋务派策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④为适应洋务运动需要。
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选送留沉重出国深造。
5、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评价:①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②洋务运动期间,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③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⑤创建了三支海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能力。
⑥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封建教育的冲击。
⑦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历史必然性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洋务运动的理解

洋务运动的理解洋务运动是指中国晚清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尝试引进西方科技和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该运动起源于清朝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科技实力的相对滞后,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以应对外敌侵略。
以下是对洋务运动的主要理解:1. 起源背景:洋务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中国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侵略者所带来的先进科技的压力。
清朝政府意识到自身的传统体制和技术水平已无法满足时局需求,因此寻求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
2. 学习西方技术:洋务运动包括引进西方的军事、工业、航海、通信等各个领域的技术。
为此,清政府设立了许多洋务机构和学堂,聘请外国专家来传授知识。
3. 洋务派和自强派:在洋务运动中,存在两个主要派别,即洋务派和自强派。
洋务派更倾向于简单引进西方技术,而自强派则更强调学以致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4. 成果与问题:洋务运动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建造了一些新式军舰、修建了铁路、设立了一些现代化的军械工厂等。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官僚腐败和对于西方技术的盲目模仿,导致许多项目成果并不显著,甚至有些是失败的。
5.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虽有一定的技术引进,但由于存在内外部种种问题,如官僚体制的腐败、科技水平的不足、社会制度的问题等,使得整体推进不如预期。
此外,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割地赔款等事实也削弱了这一运动的动力。
6. 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洋务运动虽然在当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其尝试引进西方的经验和知识,为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开创了先河。
后来的变革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洋务运动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

一,他们都没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没有搞清楚“革命的朋友和革命的敌人”,当然会失败。
第二,他们都不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相比,都有落后性,阶级局限性。
这是他们失败的共同的致命原因。
第三,他们都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对近代的革命理论不能接受。
资产阶级虽然接受了西方的启蒙思想,但他们并没有把西方的先进思想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归于失败首先,近代文明是工业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变革,工业是整个社会里主导地位也是最先进的行业,随之工人阶级也将是引导社会发展的最先进也是最主要的引导者,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它之所以在中国成功是因为跟进了时代的步伐,符合了历史的发展规律。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符合了一个客观规律。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农民阶级受阶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2)农民阶级受时代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
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地主阶级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逐渐打开了中国大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洋务运动

549家(> 1000元)
三、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 计阻挠,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 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金 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50%。当 时统兵人员未经政府部门批准设厘卡抽课的现象也非 常多。 在材料中你发现民族工业在什么处境中发展?
洋务企业及特征
洋务企业的评价 出现和初步发展
民族工业
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本课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某些抵制
(
C
)
2.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直 接原因是( C ) A.西方科技的传播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B.重商思潮的影响 D.改良思想的推动
李鸿章(1823—1901), 洋务派和淮军首领。字少 荃,安徽合肥人。1861年 编练淮军,攻太平军,升 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提 倡“自强”、“求富”, 开办近代军事工业,设立 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 津榆铁路、开平煤矿等, 建立北洋舰队。
张之洞在湖广 总督任内,兴实 业、办文教、练 新军,使其坐镇 的武汉,继上海、 天津之后,成为 又一洋务基地和 近代大都会。
第2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1、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忧外患。 2、洋务派与顽固派:“体用之争”。 3、洋务运动领导机构:总理衙门。 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西方工业革命
洋务运动

福州船政局
轮船招商局
建立新式海陆军
• 19世纪60年代,京、津、沪、粤等地的军队纷纷 •
改用洋枪洋炮,并聘用外国教练。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 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 主力。
北 洋 军 舰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翻译学堂
• 创办新式学堂
工艺学堂
• 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
洋务运动
何谓洋务,洋务运动
• 所谓洋务,通俗地讲就是和外国资本主义
有关的事,如外交,购买洋枪洋炮等等。 • 洋务运动又称为“自强运动”,是指1861 年到1894年清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 掀起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 (洋务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面对着 内忧外患的局势,一些清政府的内部官员 试图以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这 些官僚被称为洋务派)
甲午海战的失败标志这洋务运动的失败
思考题
• 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思想,通过国家权力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以 及民用工业,可是最后仍以失败而告终, 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 1、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 2、未能针对性解决几次战争失败的原因 • 3、政府官员的腐败 • 4、政体的落后 • 5、精神上的传统和守旧,坚持中体西用 • 6、顽固派的扼杀
洋 务 运 动 的 代 表 主 要
洋务运动的背景
• • • • •
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维护清王朝统治 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 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喜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 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 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洋务运动

顽固派和洋务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派 别 主 张
顽 固 派
因循守旧、盲目排外, 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维护清朝统治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
洋务派
维护清朝统治
请回答:慈禧太后为什 么会采取暂时支持洋务 派的策略?
因为她刚刚控制大 权,需要得到有实力 的汉族地主力量的支 持
二、洋务运动的概况
1、时间、阶段 2、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3、内容:
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
反映出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待外洋事物的态度 B、对待改变清朝政体的态度
C、对待外国侵略者的态度
D、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
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
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 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 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材料1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 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 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 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材料2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 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倭仁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文相关内容, 分析说明洋务派和顽固派有何异同点。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忧外患
1、洋务派的倡导:洋务派-顽固派 指导思想: 2、多方面的支持推动:慈禧太后 总理衙门 地方实力派 “中体西用”
前 提 条 件
代表人物
派 别
顽 固 派 中 央
代 表 人 物
李鸿章 倭
仁 訢
曾国藩
奕
洋务派
地 曾国藩、李鸿章、 方 左宗堂、张之洞
顽固派和洋务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第四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奕
訢
曾 国 藩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张之洞
名称
创办人
创办 时间
1861年
地点 安庆
经营 范围 仿制洋 枪洋炮
枪炮、 弹药、 轮船
地位 第一家 近代军 事企业 近代最 大的军 事企业
近代最大 的船舶修 造厂 规模仅次 于江南制 造总局
安庆军 曾国藩 械所 江南制 造总局
李鸿章
1865年
第4课:洋务运动
奕 訢
曾 国 藩
章李 鸿
棠左 宗
张之洞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一词由「夷务」而來。中国古代以「夷」 专指华夏以外民族,把与外国人打交道称为「夷务」。 「夷」字经逐漸演变而成为贬称,含有歧视之意。第二 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的《天津条约》規定公文不用 「夷」字,从此「夷务」为「洋务」所取代,泛指与西 方国家进行的一切事务,如外交、商贸、传教、办新式 学堂、引先进技术等。 「洋务运动」又称「自強运动」,专指19世紀60年代 初期到90年代中叶,清朝一部分洋务派官僚提倡的全国 性运动,以学习西方科技,引进現代「大机器」为「自 強」的主要內容。
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 “誉之为圣相,谳 建树功业、转移运 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 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 民族罪人、擅权滥 之为元凶” 之谜 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违朝廷大禁 纳妾” 之谜 五十一岁时,咸丰帝大丧期间,秘娶小妾,“违制失德”,故 有人斥其为“伪君 子”。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曾国 藩“貌之过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 睡,身材仅中人,行步 则极厚重,言语迟缓。”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简介历史背景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
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
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
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yǔ)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
奕欣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代表人物奕欣(1833-1898年),爱新觉罗氏。
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咸丰元年)封为恭亲王。
1860年9月,咸丰帝于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八里桥后逃往热河,令奕欣留守北京,“督办和局”。
10月24日、25日,奕欣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
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奕欣、桂良、文祥受命为总署大臣。
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
11月,奕欣与慈禧勾结,利用领有重兵驻扎北京一带的胜保,发动政变,摘掉了当权的以肃顺为核心的赞襄政务八大臣。
从此,慈禧垂帘听政,奕欣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洋务运动一、选择题(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奕䜣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下列各项,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2、下列选项中,没有..被洋务派作为“夷”之“长技”而学习的是A.军事技术 B.科技教育 C.机器生产 D.议会制度3、把李鸿章看成时一个彻底的卖国贼,这多少是一种带有道德情感色彩的评判。
他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有 CA.开办福州船政局 B.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C.创办开平矿务局 D.建立大生纱厂4、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A.“民主”与“科学”B.“自由”与“平等”C.“扶清灭洋”D.“自强”与“求富”5、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C.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6、右图为李明同学记录某一历史事件的课堂笔记。
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7、“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文明,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
”材料所评论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B.民族工业的萌芽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8.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由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探索。
以下的探索,属于技术层面探索的是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9、“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在此观点指导下,中国兴起了A.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10、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逐渐汇入到工业文明大潮中的重要事件。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 培养了了解西方的改革人才B.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C. 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封建教育体制11、.下列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批近代工业,其中最大的军事工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福州船政局D.汉阳铁厂12、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D.设立京师大学堂13、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不包括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C.上海机器织布局 D.湖北织布局14、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1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提携1300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16、他,历史上褒贬不一。
他曾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留下千古骂名。
他在中国近代兴办洋务,创办海军企业,为自强而不懈努力,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他是A.李鸿章B.左宗棠C.林则徐D.曾国藩17、“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所述的“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18、比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中国的哪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19、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提出“自强”与“求富”口号的运动是()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爱国运动20、.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1、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学习西方经济制度D.学习西方思想文化2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为“自强”“求富”而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湖北织布局等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这些工业企业创办于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23、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于A.禁烟运动B.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24、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开明官员掀起的“师夷长技”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创办报刊25、.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不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
我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26、人们历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
如果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那么,下列哪种观点是不正确的?A.洋务运动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它是毫无进步意义的C.洋务运动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结果D.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7、.学习完《洋务运动》这课后,小明对知识进行了如下的整理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②它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它虽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但完全没能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④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整理的内容符合史实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8、.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A.自强B.求富C.民主D.平等29、.洋务运动虽然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它仍然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只重视军事技术的引进,忽视人才的培养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D.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30、.兴起于19世纪60年报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以下对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②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③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业的发展④实现了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31、“七一”学校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几位同学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历史人物的看法产生了分歧。
一位同学认为他采用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另一位同学认为他签订了《马关条约》,是个卖国贼。
这两位同学讨论的历史人物是A.林则徐 B.曾国藩 C.袁世凯D.李鸿章32、、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在于A.创办了新式学堂B.建立了三支海军C.创办了军事和民用工业D.建立了外交机构33、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C.维护清朝统治D.为洋人服务34、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5、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A.“扶清灭洋”B.“自强”、“求富”C.“科学”、“民主”D.“三民主义”36、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
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
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37、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洋务运动开办的民用工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湖北织布局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38、19世纪下半期,洋务派为了“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
下列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福州船政局D.大生纱厂39、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
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大生纱厂D.汉阳铁厂40、他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于1878年率军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维护了国家统一。
他是()A.林则徐B.李鸿章C.左宗棠D.邓世昌41、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①创办近代工业②筹建海军③兴办新式学堂④变革政治制度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42、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C.兴办新式学堂 D.派留学生出国43、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44、下列对洋务运动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B.使中国从此富强起来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