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院感必备知识

合集下载

口腔科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口腔科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口腔科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1. 口腔科的重要性口腔科,这个地方可不是简单的牙医诊所哦!我们常常说“口腔健康,身体健康”,其实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大家想想,牙齿不健康,吃东西就成了大麻烦,连最爱的火锅都得咽下去,那生活质量可真是大打折扣。

所以,每月的院感知识培训,不仅是为了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更是为了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在这里舒心、安全地接受治疗。

毕竟,嘴里长虫子可不是小事!1.1 培训内容概述培训的内容可丰富了,有理论知识,也有实操技巧。

每次我们都得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比如说,细菌是怎么通过口腔传播的。

这就像小时候我们讲的“细菌一窝蜂”,它们可不只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肆虐,连医院这样的地方也有可能成为它们的乐园。

除了这些,我们还得了解各种感染的症状,比如红肿、疼痛,甚至是发热,这些可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啊!而且,我们也要学习怎么去预防这些感染,就像我们常说的“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总比事后补救强得多!1.2 实操演练接下来的实操环节更是精彩。

我们会进行消毒操作的演练,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时可真得小心翼翼。

想象一下,拿着消毒液,就像拿着“魔法药水”,喷一喷、擦一擦,整个环境瞬间就干干净净了,细菌无处藏身。

然后还有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的训练,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戴上口罩、护目镜,感觉像是变身超级英雄!不过,超级英雄也得遵守规则,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每个细节都做到位。

谁都不想在一个“战斗”中被细菌打败,对吧?2. 院感防控的重要性院感防控可谓是我们口腔科的重中之重。

我们常说“防患于未然”,在医院这种地方,患者的健康就像是一根细线,稍有不慎就可能断掉。

因此,做好院感防控,才能保障每位患者的安全。

大家想想,感染一旦发生,不光影响患者,整个医疗团队也得随之受影响,真是“众叛亲离”的局面,谁都不想看到啊。

2.1 提高警觉性在培训中,我们经常会讨论如何提高警觉性。

比如说,发现医院里的卫生情况不对劲,像是地上有水渍、垃圾没及时清理,大家一定要主动报告。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断、治疗或者护理过程中,由于医疗活动引起的新发或者加重的感染。

在口腔科,患者往往会接受各种手术、治疗和护理,因此院感防控对于口腔科的工作至关重要。

二、院感防控的目标1. 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 减少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风险。

3. 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4. 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三、院感防控的措施1. 建立院感防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院感防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2.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规范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先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洗手液或者消毒剂。

对于口腔科手术器械和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3.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定期对口腔科的工作区域、治疗设备和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4. 有效管理医疗废弃物对于口腔科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要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5. 加强患者感染控制对于存在感染风险的患者,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传播。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6. 健全监测和报告机制建立院内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7. 培训医务人员定期组织院感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规范地执行院感防控措施。

四、院感防控的效果评估1. 定期开展院感防控效果评估,对各项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监测和报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类型,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院感防控工作的评价和反馈,及时改进工作。

五、结语口腔科的院感防控是口腔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患者的教育,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规范,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有效管理医疗废弃物,加强患者感染控制,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口腔科的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现象。

口腔科作为医疗机构中的一个重要科室,也需要进行院感防控工作,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科院感防控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院感防控措施1. 患者筛查在患者就诊之前,应进行必要的筛查工作,包括问询患者是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是否有接触过疫情相关人员,是否有旅行史等。

同时,还应测量患者体温,并记录相关信息。

2. 医务人员防护口腔科医务人员在工作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医务人员应定期更换口罩和手套,并注意正确佩戴和脱下防护用品的方法。

3. 消毒措施口腔科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应根据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并确保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符合标准要求。

消毒工作应定期进行,并记录消毒情况。

4. 环境清洁口腔科的工作环境应保持清洁整洁。

定期对诊室、手术室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工作台等。

清洁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并记录清洁情况。

5. 医疗废物处理口腔科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应将感染性废物、有害废物等进行专门采集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6. 患者隔离对于疑似或者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口腔科应设立专门的隔离区域,进行单独诊治。

隔离区域应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7. 健康教育口腔科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通过宣传海报、宣传册等方式,向患者传达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和防疫知识。

8. 数据监测与统计口腔科应建立院感防控的数据监测与统计系统。

定期采集和统计院感相关数据,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院内感染类型、院内感染原因等,为院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院感防控的重要性1. 保护患者安全院感防控工作的目标是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通过严格的防控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口腔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口腔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口腔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1、洗手:医护人员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2、口腔:是指口内的空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有两唇、两颊、硬腭、软腭等构成。

口腔内有牙齿、舌头、唾线等器官。

3、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4、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更换一副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5、手机内部保养不可采用石蜡油润滑保养。

6、采用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裸露器械,灭菌后存放于无菌容器中,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是4小时。

7、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每日定时通风或进行空气净化。

8、采用的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物品名称、包装者姓名。

9、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灭菌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10、医务人员在每次牙科治疗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11、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口腔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加酶洗方法清洗。

12、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应每日进行清洁、消毒一次。

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13、口腔诊疗环境应每周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1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洗、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15、从事口腔诊疗医护人员应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个人防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预防的原则和本科室的规章制度等技能。

16、清洗后手机干燥的方法有:注射器吹干、高压气枪、外表可注入75%乙醇和擦干或机器设备烘干。

17、口腔科的器械消毒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灭菌和贮存。

18、工作人员应该在拍牙片操作时、医生诊疗时、诊疗器械清洗时做好防护工作。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引起的感染。

口腔科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之一,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重视院感防控,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院感防控措施1. 消毒措施(1)手部消毒:医务人员在进入口腔科工作区域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手部消毒方法进行操作。

(2)器械消毒:口腔科使用的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环境消毒:定期对口腔科的工作区域进行消毒,包括诊室、手术室、洗手间等,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消毒方法进行操作。

2. 个人防护(1)医务人员必须佩戴规范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帽子、护目镜等,以防止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传播。

(2)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确保手部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3)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分泌物、血液等有污染的物品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

3. 患者管理(1)患者入院前,应进行相关的筛查,包括发热、呼吸道症状等,对疑似感染或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2)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应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减少口腔细菌的滋生。

(3)患者在等候就诊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4. 医务人员培训(1)口腔科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院感防控培训,了解院感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定期组织院感防控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技能,确保防控工作的有效性。

5. 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口腔科的院感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事件。

(2)发现院感事件后,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以防止院感的扩散和再次发生。

三、数据统计口腔科院感防控工作的数据统计是评估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口腔科院感防控工作的一些数据统计示例:1. 消毒措施合格率:对口腔科的器械、工作区域等进行定期抽样检测,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性。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一、背景介绍院感防控是指在医院内部针对院内感染进行的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口腔科,由于患者的特殊环境和操作方式,院感防控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科的院感防控措施。

二、院感防控措施1. 患者筛查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防止院内感染的传播,口腔科在患者就诊前进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

筛查包括患者的病史调查、体温测量和症状询问。

如果患者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转诊到相应的科室进行诊治。

2. 患者隔离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口腔科需要进行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隔离可以采用单独的诊室或者隔离病房,确保患者与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接触最小化。

3. 医务人员防护医务人员是口腔科院感防控的重要环节。

他们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洗手和消毒规范,确保手部卫生。

4. 消毒措施在口腔科,消毒是院感防控的关键环节之一。

口腔科的器械、设备和诊疗区域需要定期进行消毒。

消毒可以采用化学消毒剂或者高温蒸汽消毒等方法,确保器械和设备的无菌状态。

5. 空气净化为了保持口腔科的空气质量和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口腔科需要安装空气净化设备。

空气净化设备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和细菌,提供一个清洁的工作环境。

6. 病房清洁口腔科的病房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床铺、桌面等的清洁,消毒则是使用消毒剂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病房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7. 废物处理在口腔科的院感防控中,废物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废弃物需要分类收集和处理,确保感染性废物和一次性用品的正确处理,防止院内感染的传播。

8. 健康宣教口腔科需要定期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宣教内容包括手卫生、咳嗽礼仪、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

通过健康宣教,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三、数据统计为了评估院感防控措施的效果,口腔科需要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口腔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口腔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汇报人:日期:•口腔科医院感染概述•口腔科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目•口腔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录01口腔科医院感染概述定义口腔科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口腔门诊治疗过程中,由于病原体侵袭造成的医院感染。

特点口腔科医院感染具有发病快、易传播、难以控制等特点,对医患双方均存在感染风险。

定义与特点口腔科医院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其中,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可随飞沫传播至空气中,易感人群吸入后被感染。

感染途径口腔科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导致死亡。

此外,口腔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若防护不当,也易感染病原体。

危害感染途径与危害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高患者防护意识指导患者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强化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提高诊疗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减少医源性感染。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对诊室、治疗室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空气消毒,确保环境整洁、卫生。

02口腔科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或气溶胶进行传播。

在口腔科诊疗环境中,空气传播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患者咳嗽、打喷嚏、语言交流等。

为降低空气传播风险,口腔科应采取有效的空气净化措施,如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清洁和消毒诊疗器械等。

同时,限制患者数量,避免人员密集,加强通风换气等也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污染环境而传播。

在口腔科中,接触传播可能由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直接接触、患者之间间接接触以及医务人员之间的接触引起。

为降低接触传播风险,口腔科应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等。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

口腔科的院感防控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或护理过程中,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口腔科作为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科室,需要严格执行院感防控措施,以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二、院感防控措施1. 患者管理(1)加强患者的预检分诊工作,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隔离,并进行相关检测。

(2)建立患者感染防控档案,记录患者的病史、传染病史、手术史等信息,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医护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院感防控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2)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避免传染疾病的传播。

(3)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和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的规定,如戴口罩、手套、帽子等。

3. 环境清洁与消毒(1)定期对口腔科的工作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治疗椅、器械、工作台等。

(2)定期对口腔科的空气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3)使用符合标准的消毒剂对器械和设备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4. 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口腔科的院感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2)发现院感事件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和防控。

5. 患者教育(1)口腔科医生和护士应对患者进行院感防控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2)口腔科医生和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口腔清洁用品,如牙刷、牙膏等,以预防口腔感染。

6. 废弃物管理(1)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置。

(2)定期清理废弃物存放区,保持环境整洁,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7. 设备维护(1)定期对口腔科的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对于出现故障或损坏的设备,应及时修理或更换,避免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伤害。

三、相关数据统计根据口腔科的院感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我们可以统计以下数据:1. 患者感染率:通过对口腔科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计算出患者感染率,以评估院感防控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科院感必备知识
1.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地处理.
2.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地处理.
3.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地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地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地感染风险.如车针,手术器械
b5E2R。

4.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地物品.如充填器,压舌板
p1Ean。

5.低度危险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地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
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地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地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地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地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DXDiT。

7.安全注射地含义:是指不会通过注射方式使被注射者感染疾病,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其他病原体感染.要求严格执行注射操作规范、不共用针具,使用经过严格消毒地注射针具及使用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等.
RTCrp。

8.医疗废物分五类: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药物性
9.口腔科室内定时开窗通风,诊疗区空气、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每
天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分钟,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微瓦为合格,所有区域地物体表面每天用地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两次,有记录.地面每天用含氯消
毒剂擦两遍,遇污染时视情况随时进行消毒处理.用后地敷料等医用垃圾要分类收集,感染性废弃物置双层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锐器、针头、穿刺针等)用后放入利器盒统一回收
5PCzV。

标准预防地基本概念:是认定病人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不论是否有明显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地黏膜皮肤.)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地时机.
标准预防措施: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地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地菌群转移给病人地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地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地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地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地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地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地血液、分泌
物、渗出物、飞溅地水和大量地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可重复使用地设备:用过地可重复使用地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地部件应弃之.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地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地基础上,适当地消毒床单、设备和环境地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并保证该程序地落实.被服: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地被服时,在某种意义上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污染衣服,应避免扰动,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与锐器刺伤有关地操作()将用过地锐器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时;()将针套套回针头时;()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时;()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地容器中;()用注射器后未及时处理针头.
jLBHr。

刺伤事故地预防原则
()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
()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
()禁止针等锐器物复帽,必须复帽应采用单手复帽;
()使用者必须将用后地针等锐器物放入防水耐刺地专用利器收集盒内.刺伤地补救措施
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若是患者地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xHAQX。

被血液、体液污染地针头刺伤后,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并挤出伤口地血液.
意外受伤后必须在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并填写报表,必须在小时内作、等地基础水平检查.
LDAYt。

可疑暴露于感染地血液、体液时,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可疑暴露于感染地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做抗体检查,有些专家建议暴露~周后检测地.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地各项工作,根据本医院感染地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Zzz6Z。

三,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小时之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由经治医生填写医院感染登记报告表,监测护士及时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dvzfv。

四,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五,组织本科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地培训.
六,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技术,做好
个人防护.
七,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科室医院感染小组按全院统一规定,负责科室内消毒隔离实施工作地组织落实.
八,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地卫生学管理.九,按月参加医院组织召开地医院感染管理例会.
临床科室主任在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中地职责
一,根据全院地医院感染计划制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计划,措施和质量管理标准.
二,组织科室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题讨论,宣传预防医院感染知识.
三,全面管理监督医院感染监控计划地落实.
四,了解本科室医院感染情况.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地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地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发现医院感染病历,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
rqyn1。

6.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7.发现法定传染病,应按《传染病防治法》地规定报告
8.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各种医院感染地常规监测和调查
9.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传染病地分类
甲类:种,鼠疫,霍乱
乙类: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爱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登革热,炭疽,细菌性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Emxvx。

丙类:种,流感,流腮,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地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SixE2。

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地病人和疑似病人或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时.应于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对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于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6ewMy。

洗手地目地和意义:在于控制医院感染地需要,医护人员自身保护地需要.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接触患者地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地物品后.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洗手地指征:
.接触病人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地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清洁无菌操作前
.排泄物,伤口敷料后
.穿脱隔离衣,摘手套后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之后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抢救过敏性休克
(一)立即停药,就地抢救.
病员采取休克卧位,给以氧气吸入并保温.在病员为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并密切观察病员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变化.(二)给予抗过敏药物①立即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直至脱离危险.
②地塞米松氢化可地松加葡萄糖液静推或加入葡萄糖液内静点.③抗组织胺类药物:选用异丙嗪或本海明,肌内注射.
(三)抗休克治疗
①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可给予低分子右糖酐或碳酸氢钠加入葡萄糖液内静点.
②如血压仍不回升,须立即静脉输入葡萄糖液,内加入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吧胺.根据血压调节滴速,一般每分钟滴(小儿酌减)
③加大地塞米松或氢化可地松地计量加糖液内静点.
④针刺人中、十宣、涌泉、足三里、曲池等穴.
kavU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