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惯用语作为早已存在的语汇单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惯用语以其本身的复杂性,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从惯用语的本体出发,力图通过留学生的惯用语偏误分析,来寻找教学策略。

标签:惯用语对外汉学教学偏误一、关于惯用语惯用语作为熟语的一种,是早已存在的语汇单位,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其名称是后起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关惯用语的研究才逐渐增多,尽管学界对惯用语的定义还很不一致,但惯用语以其极富魅力的表达形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一)惯用语的定义为给惯用语作一个准确完整的定义,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由于惯用语是词组,我们必须将惯用语同词区分开来。

其次,惯用语属于熟语的一种,必须将惯用语同成语、歇后语等其它熟语区分开来。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惯用语的定义可作如下表述:惯用语是一种结构相对稳定的以三音节动宾结构为主的短语。

它通常通过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段来表达一种抽象意义。

具有鲜明的口语性,是熟语的一种。

(二)惯用语的感情色彩由现行各类惯用语词典可知,惯用语大部分都是贬义的,主要用于讽刺当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一些不良现象,以便给人们提供经验教训,这样的惯用语大量存在。

如:倒打一耙放空炮搞小动作挂招牌喝西北风也有些惯用语是褒义的,但数目极少,如:肩膀硬开门红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倒插门单干户打夜作(三)惯用语的来源1.形式来源惯用语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也有一些来源于历史文献、戏剧作品、寓言故事或传说等。

其表层意义很容易被人理解,但其隐含的新义却超越了原词组而且也很抽象。

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类:(1)来源于古代文献。

如:东道主——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君子交——语本《庄子·山木》左右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黄粱梦——语见唐·沈既济《枕中记》眼中钉——语本《五代史·赵在礼传》(2)来源于日常用语如“吃排骨”是流行于苏北、鲁南一带的惯用语,意思是挨批评,受责备;“吃现成饭”意思是不经自己的劳动而坐享其成;“吃空心汤圆”比喻说的好听,实则一无所得。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其教学策略,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惯用语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阐述惯用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接着,通过分析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教学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有效的惯用语教学策略,包括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师培养等方面,以期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还将对未来惯用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惯用语概述惯用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且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现象,它以其精炼、生动、形象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

惯用语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这些词在惯用语中的意义往往与其单独使用时的意义不同,需要学习者在理解和运用时特别注意。

惯用语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俚语等类型。

成语是汉语中最具代表性的惯用语,它们结构固定,意义完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谚语则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普遍适用的道理或经验,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歇后语和俚语则更多地反映了口语化和地域性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俗风情。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汉语水平,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

然而,由于惯用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学难度较大,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惯用语的使用技巧。

惯用语是汉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加强对惯用语的教学和研究,以便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方法

1 引言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改革的深入和 对外交流的加深,许多的外国人对于 中 国 的 文 化 具 有 浓 厚 的 兴 趣。 其 中, 有许多人把说汉语和用汉语作为了一 个重要的课程来学习,对外汉语教学 于 是 成 为 了 一 个 热 门 的 工 作。 但 是, 许多的外国学生在汉语的学习中出现 了不少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是对于汉语惯用语的难以掌握。在汉 语的日常使用中,特别是在成人汉语 的日常使用中,惯用语往往达到 80% 以上,所以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汉语 使用者必须得学好惯用语。 2 汉语惯用语的特性 2.1 具有明显的口语性 首先,汉语惯用语具有明显的口 语性特征。原因是惯用语的来源非常 的广泛, 比如历史文化典籍、 神话寓言、 方言、成语、歇后语、谚语、专业的 行业用语等都是惯用语的来源。所以 想要学好以惯用语为一个重要内容的 汉语,不仅需要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和 风土人情具有非常多的了解,还得对 于中国的一些行业有一些了解。 2.2 具有固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其次,汉语惯用语具有固定性和 灵活性相统一的特性。在汉语惯用语 中有许多的词语是具有固定性的,同 时也有许多的词语具有灵活性的特性。 比如 :开夜车,既可以指在夜间进行 开车,又可以指进行夜间的长时间学 习或者工作。穿小鞋既可以指穿了一 双小号的鞋挤脚,又可以指被人故意 刁难。 2.3 语意表达的形象性 最后,汉语惯用语具有语意表达 的形象性特点。所谓形象性是指Knowledge and Educate People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方法
文 / 倪梅君
把 一 些 行 为 描 述 得 非 常 贴 切、 轻 松、 幽默、含蓄。 3 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教学存在的 问题 3.1 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方式的过于简单 化 首先,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存 在的问题是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方法的 过于简单化。在许多教师的对外汉语 教学中,他们只是带领外国的学生进 行书本知识的简单学习,比如 : 朗诵、 学习汉语文字、简单的汉语对话等等。 这些方式其实是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 让这些外国学生理解汉语惯用语的。 3.2 外国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不了解 其 次, 在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工 作 中 的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许多的外国学 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不了解,使得 他们无法从根本上对于他们所接触的 惯用语进行深刻地理解。比如 :我们 在不如意时就会说“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 ” 。对于这句来说,外国的学生想 要完全弄明白并且在日常的交流中进 行运用,首先他就得了解这句话的出 处 是《 史 记 》 中 陈 胜 所 说 的 一 句 话, 然后他得对于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 解,知道王侯将相都是什么意思,最 后才能对于这句话有深刻的理解。 4 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的主要教学 方法 4.1 先听后说学习汉字 首先,在教学工作中先要外国的 学生仔细地对于惯用语进行听的练习、 然后进行说的练习、最后进行写的联 系,全面提高其汉语惯用语运用能力。 比 如 :妻 管 严、 吃 闭 门 羹、 炒 鱿 鱼、 露马脚、马后炮、走后门、打一巴掌 揉 三 揉、 肉 包 子 打 狗 一 去 不 回 头 等, 这些文字既有日常用语、又有歇后语, 其中有些文字还比较难写,更可以让 外国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用全 面的教学工作中对于惯用语进行全面 的学习。 4.2 进行专门的惯用语培训学习 其次,进行专门的惯用语培训学 习。因为惯用语在日常口语交流中的 使用非常频繁,所以要进行专门的培 训学习,特别是进行情景化的惯用语 语言模拟训练。比如 :教师可以让两 个外国的学生在早晨见面中运用惯用 语进行问好和交流。比如 :一个叫汤 姆的学生说 : “杰克,我听别人对我说 你昨天又跟女朋友吵架了,用不用我 帮你劝劝” 。杰克说 : “你不用在这马 后炮,我的那个女朋友是肉包子打狗 一去不回头了。 ”汤姆说 : “你不用这 么伤心,好好的与女朋友谈谈,不要 老是吵架,要知道打一巴掌还得揉三 揉” 。杰克说 : “我明白、可是天下没 有不散的宴席,这回她是铁了心的要 与我分开,浪迹天涯了” 。汤姆说 : “好 吧,我非常的明白你现在的心情。这 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了,抽刀断水水更 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啊” 。 4.3 阅读专业的惯用语书籍并在生活中 经常应用 最后,加强惯用语专业书籍的阅 读教学工作,并且在生活中进行经常 性的使用。比如 :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 字等级大纲》中就收录了非常多的惯 用语,非常有利于对外汉语中惯用语 的教学阅读工作。比如 :出难题、有 两 下 子、 伤 脑 筋、 走 弯 路、 大 锅 饭、 铁饭碗等等,通过这些词汇的阅读与 学习,并且在生活中经常运用,就可 以让这些外国学生对于中国的文化与 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了解,帮助其更 好地进行汉语的学习并开阔眼界。比 如 :大锅饭、铁饭碗这类的词汇就具 有浓厚的历史发展传统浸润其中。大 锅饭专门指在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困 难时期,许多人都在国营单位进行工 作,大家一起进行劳动、挣差不多的 工资,专指在分配中存在的平均主义 现象。 5 结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惯用语在教 学中的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不仅可 以使教学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还可 以使更多的外国学生对于中国的历史 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秦杰茹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 教学浅论 [J]. 文教资料 ,2010(25). [2] 车晓庚 . 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的难点与应对策略 [J]. 语言文字应 用 ,2006(S2). [3] 李亚楼 .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研究 [D]. 江西师范大学 ,2013. [4] 项琨 .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研究 [D]. 黑龙江大学 ,2011. [5] 党清心 , 习觅哲 . 对外汉语教学中 的汉语惯用语教学策略 [J]. 科教文 汇 ( 中旬刊 ),2014(11). 作者简介 倪梅君(1974-) ,上海人,华东师范 大学讲师,研究方向 : 对外汉语教学。

惯用语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

惯用语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

惯用语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中文摘要】汉语惯用语短小精悍,寓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因其长期蛰伏在汉民族的口语之中,反而不被本族人所察觉,对其的研究也起步甚晚,目前学术界对其界定还未有定论。

惯用语以其含而不露的独特气息进入人们的视野,反映着人们的生活。

它结构简单却内涵丰富,形式短小却富于变化,广为流传却难以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疑成为了重点和难点,让众多学习者望而却步。

学术界对惯用语的研究的集中在对其本体的研究方面,将视野放在对其教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而将之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更为有限。

但是无论从教材方面还是教师方面来讲,由于缺乏对其的重视,而导致惯用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了一些疏漏,再加上文化的冲突、碰撞,使得留学生学习中的偏误层出不穷。

本文仅就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对语义教学、语境教学、惯用语积累、汉外文化对比分析方面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对惯用语文化的探究精神,最终建立起学习者头脑中的“惯用语词典”。

希望这些对策能够对惯用语的对外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惯用语在教学中出现的偏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着重讨论其语义、语法、语用方面的偏误及其文化底蕴,试图从这些方面揭示它的神秘面纱,并讨论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本文见识浅薄,对前人的研究不敢妄自非议,只求能够有一点拙见对教学产生一定的裨益。

【英文摘要】Chinese Dapper idiom which means cultural heritage richer than other idiom, but it is not to be perceived in Society that research also started very late, because of its long dormant in the spoken language among the people, yet their definition in the current academic is inconclusive. Dapper idiom has distinctive flavor and not exposed coming into view, reflecting people’s live. Its structure is simple but rich in content, form short but varied, which widespread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difficult, i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r many learners.Academia studies focus on its body in the idioms,on the other hand, vision that put in to its teaching research is less, and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search is more limited. But no matter from the materials or the teacher aspec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its attention, it led to the phras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ome omissions, plus the cultural conflict, collision, which makes the foreign students learning errors of the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The paper make som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in 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problems in order to semantic, context teaching, idioms,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accumulation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begiven some attention, and to the concrete analysis of concrete problems, training students on idiom culture spirit of inquiry, eventually establish the learning in the mind of the”dictionaryof idioms”.In this paper, it will research its voice, rhetoric, semantic understanding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 that basedon previous studies in order to reveal its mysterious veil and discuss it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ccording to a little humble opinion this paper may be some benefits for teaching.【关键词】惯用语文化特征对外汉语教学【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英文关键词】Dapper idiom culture identit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目录】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摘要4-5Abstract5绪论7-10(一)选题缘由7-8(二)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研究现状8(三)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8-10一、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作用10-13(一)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10-11(二)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11-13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存在的问题13-24(一)教材问题13(二)惯用语偏误问题13-23(三)教师问题23-24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应对策略24-27(一)惯用语语用教学方面应对策略24-25(二)惯用语文化教学方面的应对策略25-26(三)建立起学习者头脑中的“惯用语词典”26-27结论27-28参考文献28-30后记3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摘要: 惯用语,作为熟语的一部分,在汉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含义,渗透于中国人的日常口语交际中。

但是,由于惯用语的特殊特点,这种对于中国人来说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却成了外国学习者学习、理解汉语的拦路虎。

因此,惯用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尤其在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中,就显得重要且必要了。

关键词: 惯用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注意点要点惯用语,作为熟语的一部分,在汉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含义,渗透于中国人的日常口语交际中。

潘先军(2003)认为,惯用语在母语或第一语言使用者的言语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用现象,在成人本族语者的言语中更高达80%。

但是,由于惯用语的特殊特点,这种对于中国人来说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却成了外国学习者学习、理解汉语的拦路虎:明明每个字都认识,可就是不知其义,不知所云。

因此,惯用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尤其在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中,就显得重要且必要了。

我曾长期从事留学生的选修课教学。

在教材中,有大量的惯用语,学生对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学习过程中的兴致勃勃,还是在日常使用上的热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发了一些思索。

我在担任HSK主考时,经常有学生在考完HSK后,来询问有关惯用语的问题,说他们在考试中遇到过,但是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于是我专门找来一本HSK习题集,经过统计,十套题中出现了二十多条惯用语,多见于听力和阅读理解题,甚至有的题目就是直接考查惯用语的。

可见,汉语惯用语的教学已成为提高学生HSK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汉语惯用语在日常交际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惯用语用词少而含义丰富,容量大,可谓用语经济而收效大。

不但可使语言生动、活泼、形象,而且可使语言含蓄、幽默,意在言外。

所以,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特别是对于中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学习惯用语可以更好地扩大其词汇量,丰富其语言表达手段,进一步提高其汉语水平。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偏误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偏误研究


惯 用 语 的 书 写 形式 有 误
例 1 .快 告 诉 我 吧 , 要 买关 子 了 。 2 不 例 .他 一定 会 拿 这 件 式惯用语“ 丢面子 ’ , 错在学习者没 掌握其离合性 , 不能灵 活地对 事 大 作 文 章 的 。 以上 两 例 属 于惯 用 语 的局 部 汉 字 书 写 有 误 , 其 其进 行内嵌、 扩展或语序移动, 丽是生搬硬套放在句子中 。() 2
离原义、 语义含糊不明确、 语义前后相矛盾、 语义叠加重 复等情 结构 而 出 现 的 失误 。 打 一 张 保 票 ”“ “ 、 热肠 ” 中均 被 随 意增 加 或 ,
况。 3 例 .我 们 几个 男 同学 是 我们 班 的半 边 天 , 活 动 都 是我 们 者减少 了成分, 有 改变了原有 的固定结构, 使语句变得模糊不通 。
妥, 或者 不 符 合 表 达 习惯 , 说 得不 合 时 宜 。 ” l .他 在 学 校 或 例 2
幸好罗丝及时告诉 我, 我才 没有错过这场演 唱会, 真是放 了 的表现很不好 , 她 老师 决定炒鱿鱼。例 1 .我昨天从街上买回一 3
马后炮 。 放马后炮 ’ “ ’ 指事情发生 了才说, 与前半句“ 及时告诉 了 件假丝绸, 我吃后悔药了。以上两例在形式上没有什么毛病 , 每 我 ”的意思前后相矛盾, 令人啼笑 皆非 。() 2 惯用语色彩义理解
原因有二 : 一是受形近字 的干扰 , 如例 1因“ ” 卖 ” 买 和“ 字形 相 语法 结构不 当。惯用语 的结构虽然是相对定型的, 但也有一定 近 。二是受 同音字的干扰 , 如例 2 作 ’n 做 ” ‘ ' “ 的读音相同。 ‘ i
二 、 用语 语 义 理 解 有 误 惯
的灵活性 。 有一些惯用语可以拆开 , 入别 的成分, 插 还有一些惯 用语存在 同义异形 的现象 , 侃大 山” 如“ 又可以说“ 砍大山”“ ,往

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与应对策略

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与应对策略

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与应对策略一、本文概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作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更是深入理解和掌握汉语文化的关键。

对于外国学习者而言,惯用语的学习往往充满挑战。

本论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分析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惯用语不仅仅是日常交流的必需品,它们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掌握惯用语对于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惯用语时面临的主要难点。

这些难点可能包括语言结构的复杂性、文化差异的理解障碍,以及记忆和运用上的困难。

接着,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应对这些难点的策略。

这些策略可能包括创新的教学方法、文化背景的深入介绍,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学习等。

本文将总结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其在提升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方面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外国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惯用语,从而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

二、惯用语的定义与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角色。

惯用语,通常是指在一定语境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组合而成的固定短语,它们在语义上具有整体性,结构上相对固定,并且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

惯用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背景。

(1)语义的整体性:惯用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整体,表达一个特定的概念或情感。

例如,“画蛇添足”这个惯用语,字面意思是给蛇画上脚,但其整体意义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好。

(2)结构的稳定性:惯用语的结构通常较为固定,其组成成分一般不能随意替换或增减。

如“杯水车薪”,其中的“杯水”和“车薪”不能替换为其他词语。

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汉语的使用范围和地位不断提升,而汉语惯用语作为汉语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现代社会的日常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惯用语的掌握也是学习者成功掌握汉语语言的重要方面之一。

因此,研究现代汉语惯用语并将其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内容:1.现代汉语惯用语的定义和分类。

2.现代汉语惯用语的语言特点和运用规律。

3.现代汉语惯用语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情况。

4.现代汉语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研究目标:1.深入了解现代汉语惯用语的语言特点和运用规律,掌握现代汉语惯用语的基本分类及其应用情况。

2.探究现代汉语惯用语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方式和意义。

3.探究现代汉语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尝试寻找一套适合不同水平学习者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现代汉语惯用语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情况。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不同语境下现代汉语惯用语的运用方式和意义。

3.实践研究法: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尝试探究现代汉语惯用语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并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研究步骤:1.文献研究及调查分析:收集相关文献,了解现代汉语惯用语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现代汉语惯用语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方式和意义。

2. 教学实践及效果分析: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尝试探究现代汉语惯用语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并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3.结论撰写: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及对现代汉语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建议和措施。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预期成果:1.对现代汉语惯用语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情况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0-11-23[作者简介] 吴锦(1980-),女,汉族,辽宁朝阳市人,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孙凡(1983-),女,满族,辽宁抚顺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问题研究吴 锦1,孙 凡2(1.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辽宁鞍山114016;2.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 要] 惯用语是蕴涵中华文明的民族瑰宝,活跃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给第二语言学习者设置了障碍。

本文就惯用语的含义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教学的关注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惯用语;三字格[中图分类法]H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1)02-0100-03 自20世纪60年代胡裕树版《现代汉语》将惯用语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单位始,已有近半个世纪之久,但其存在的历史却很久远,这一蕴涵中华文明的民族瑰宝,以其简明生动通俗有趣的语言形式,形象而隐晦的内涵,鲜明而浓厚的感情色彩,活泼而诙谐的语言风格,固定而灵活的结构特点,活跃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

“惯用语在母语或第一语言使用者的言语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用现象”[1],同样,汉语中惯用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不但为本国人民大众所喜爱,同时也受到了来华留学生的青睐,但由于惯用语自身的独特性,它给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之路设置了一道障碍,因此,惯用语的教学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必要而且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一、惯用语的界定什么是惯用语,众说纷纭,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如:(1)刘叔新认为:固定语中,凡充分具有结构成分固定的特点,但是不具表意双层性,其含义体现成类事物的一般概念而非个别事物概念或专门概念的,就是惯用语;(《汉语描写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陈光磊认为,惯用语就是具有语义变异特征的一种定型短语,其功能相当于一个词而呈现出明显的口语格调和修辞色彩。

(《中国惯用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3)王德春认为:惯用语是广泛流传于日常谈话中既有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结构的习用词组,他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意义,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和特有的表现力(《新惯用语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4)周荐认为,“穿小鞋”类的三字格不应因其意义是比喻性的而被视为惯用语,“惯用语”术语所指的应是非三字格的一部分俗语,指原“惯用语”中除去三字格的部分(《惯用语新论》,《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期);(5)李行健认为,惯用语有三个特点:1.语义具有双层性,除字面语义外,必须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义。

2.结构固定。

3.在句法功能上同成语近似,在修辞功能上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惯用语的研究和规范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1期);(6)曹炜认为:惯用语是由至少两个词构成的具有口语色彩的意义词化、结构准词化的三音节及三音节以上的组合,是重要的熟语之一。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7)黄伯荣、廖序东认为: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现代汉语》增订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纵观上述学者对惯用语的阐释,同异兼有,共识之处在于:1.结构定型。

2.由词构成的短语。

惯用语有别于成语、歇后语、谚语等作为熟语中的一类,是短语而非词。

我们认为除此以外还有两个特点:1.表意隐晦。

2.意义词化。

3.以三字格为主。

惯用语以三音节为基本形式。

曹炜曾经对李行健等主编的《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进行统计,在2366条惯用语中,三音—001—节的有1562条,占总数的67%。

[2]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办公室考试中心制定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归纳了50条惯用语,摘录如下:表1 惯用语举例甲级词乙级词丙级词丁级词对不起 开玩笑没关系 没意思有意思不得不 不敢当不好意思 不要紧不一定 看不起看样子 来不及来得及 了不起没什么 没事儿用不着不见得 不象话不在乎 不怎么样出难题 出洋相打交道 打招呼对得起 怪不得开夜车 可不是没说的 闹笑话闹着玩儿 忍不住伤脑筋 舍不得说不定 无所谓有两下子走后门儿走弯路 恨不得爱面子 半边天大锅饭 发脾气顾不得 好样的铁饭碗 真是的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教学关注点预测有人说惯用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拦路虎,不难看出对留学生来说,掌握和恰当运用惯用语并非易事。

查阅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研究的相关文献,很多学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偏误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这些偏误启示我们在惯用语教学中要引导留学生在如下方面予以关注。

(一)字面意义和深层意义相偏离接触到惯用语,不要被字面意义所迷惑,应跨越字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大多只是它的语源意义,一旦成为惯用语之后,字面意义往往不起作用,抽象性的虚指义或泛指义才是它的实际意义。

”[3]例:1.你呀,一发工资就手痒痒。

手痒痒:字面意义———手痒,不舒服。

深层意义———希望亲自做某事2.唉,我说什么你都当成耳旁风。

耳旁风:字面意义———耳朵旁边的风。

深层意义———别人的劝告、批评、嘱咐等听过之后不放在心上。

3.你这个炮筒子,可得改改脾气了。

炮筒子:字面意义———炮筒。

深层意义———性格很直,有什么说什么的人。

就惯用语来说,它的实际意义是隐藏在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感情色彩鲜明惯用语不但具有与字面意义不同的实际意义,而且很多惯用语都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第二语言学习者接触到惯用语时,掌握意义的同时,要领会其中的感情色彩。

“笑面虎、拍马屁、上西天、喝西北风、说得比唱得好听、吹牛皮、穿小鞋、钻空子、捅娄子……”都具有贬义色彩。

例:说得比唱得好听(1)你?说得比唱得好听,不定是谁伺候谁呢。

(2)你真聪明,刚来半年,汉语就说得这么好,真是说得比唱得好听。

“说得比唱得好听”意思是说得非常好,但实际做的与说的不一致,有讽刺和不满的意思。

例句(1)正确的用例,而例句(2)本来是表扬别人,却用了含有讽刺意味的惯用语,前后意思矛盾。

又如“马屁精”一词,含有贬义,原指那些向别人讨好、拍马屁的人。

但是我们看下面留学生写的句子:口语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并表扬我们,说我们进步很快,我们都喜欢她,她是我们心中的马屁精。

留学生原本想形容大家喜欢的老师,可是学生却把贬义词错当成褒义,让人哭笑不得。

(三)语法功能相当于词惯用语在句子中可以作一定的句法成分,语法功能相当于词。

留学生在运用惯用语的时候,常常忽略其语法性质。

例:1.你一定要想好,后悔药可没有。

(作主语)2.你可真是个马大哈,钱包都不拿好。

(作宾语)3.好啊,送上门的酒还不喝?(作定语)4.那个警察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教训了我一顿。

(作状语)5.你呀,净跟人家医生唱反调。

(作谓语)6.这些日子白天在单位忙得团团转,恨不得多长两双手。

(作补语)(四)搭配固定而又结构灵活惯用语是人民大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并广泛流行于大众生活之中,在长期的使用过—101—程中,形成了很多固定的搭配形式,约定俗成。

如:表2 惯用语固定搭配举例规范搭配不恰当或很少用搭配赶着鸭子上架追着鸭子上架放出风儿来吹出风儿来走下坡路走上坡路穿小鞋穿大鞋炒鱿鱼煎鱿鱼吃———后悔药喝———后悔药吃———闭门羹喝———闭门羹吹———耳边风刮———耳边风唱———对台戏演———对台戏打———退堂鼓敲———退堂鼓放———马后炮开———马后炮吃———哑巴亏喝———哑巴亏 前面一列是规范的,后面一列是不恰当或很少用的。

惯用语是结构定型的短语,但有些惯用语的成分之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有点像汉语中的离合词。

穿小鞋———穿张三的小鞋开夜车———开了一个礼拜的夜车摆架子———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子背黑锅———背了一辈子的黑锅捅娄子———捅了很多娄子开空头支票———开了一大堆解决问题的空头支票喝墨水———喝了多年的洋墨水走弯路———走了很多弯路(五)语境对惯用语的制约语言单位出现的环境我们称之为语境。

在语言运用中,我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选择词语。

结合笔者对汉语高级班的惯用语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留学生在掌握了惯用语的语义,并辨别出感情色彩后,在造句过程中仍会出现偏误,有人把它总结为语用偏误,语用学习惯上把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美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这种语用失误不是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等方面的问题,即不是语法结构出错而导致词不达意;这类语用失误主要归因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或说得不合时宜。

”[4]下面几个例句在语法上都没有错误,但不符合语境的具体要求。

1.前几天我和男朋友分手了,现在吃后悔药了。

吃后悔药一般是用来劝说别人不要做后悔的事情,很少形容自己,如:“现在不听我的,将来可没你的后悔药吃。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自己和男朋友分手了,但现在却很后悔的一种心情,例句用来形容自己,所以不太恰当。

2.老师,很抱歉,这次我没考好,下次我一定努力,走着瞧!走着瞧是等着看以后,预见某种结果会发生,含有威胁的意思。

而例句给我们提供的语境是学生以一种非常诚恳的态度向老师表示歉意,决心下次考出好成绩,根本没有威胁的意味。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运用惯用语时一定要立足于语境,恰当选择。

惯用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把这部分民族文化的精华展示给汉语学习者,让地道的汉语活跃于汉语学习者的交际中。

[参考文献][1]潘先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习惯用语问题[J].汉字文化,2003(4):33.[2]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53.[3]温端政.汉语语汇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10.[4]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26.[5]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高等)[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1-23.[6]陈光磊.中国惯用语[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33-46.[7]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17.[8]吴会灵.惯用语的语法结构刍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67-68.[9]赵现琦.对外汉语教学中谚语教学的重要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26-128.[责任编辑]孙宇男—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