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昆虫的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9页)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报告范文、工作总结、文秘知识、条据书信、行政公文、活动报告、党团范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shop. I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ample essays, work summary, secretarial knowledge, article letters, administrative official documents, activity reports, party group sample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正文内容篇一:昆虫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
昆虫实验报告范文

昆虫实验报告范文一直以来,我对昆虫世界充满了好奇。
那些小小的生命,在大自然中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和规律,仿佛是一个个神秘的小宇宙。
于是,我决定亲自进行一次昆虫实验,来探索它们的奥秘。
我选择的实验对象是常见的蚂蚁。
别小看这些小家伙,它们的力量和智慧常常让人惊叹不已。
为了观察蚂蚁的行为,我在自家后院找了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放置了一块平坦的木板,并在上面撒上了一些面包屑。
不一会儿,就有几只蚂蚁闻着香味匆匆赶来。
它们的身体小小的,呈黑褐色,六条纤细的腿快速地移动着,就像上了发条一样。
最先到达的那只蚂蚁,兴奋地围着面包屑转了几圈,然后迅速地跑回蚁巢。
我猜它是去搬救兵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一支浩浩荡荡的蚂蚁大军就出现了。
它们沿着刚才那只蚂蚁留下的气味轨迹,整齐有序地向面包屑进发。
只见蚂蚁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把面包屑咬成小块,有的负责搬运。
那些负责搬运的蚂蚁,紧紧地抱住面包屑,艰难地向前移动。
它们的力量真是让人佩服,那么小的身体,居然能搬动比自己大好几倍的食物。
在搬运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一只蚂蚁不小心被绊倒了,面包屑滚落在地。
它赶紧爬起来,再次抱住面包屑,继续前进。
还有几只蚂蚁在运输途中,面包屑被树枝挡住了去路。
它们就一起努力,有的在前面拉,有的在后面推,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面包屑弄出来。
我看着这些勤劳的小蚂蚁,心中不禁感叹:它们虽然没有人类的智慧和工具,但却有着无比强大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共同的目标,它们齐心协力,永不放弃。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
我本以为蚂蚁们会惊慌失措,放弃食物。
但没想到,它们的行动更加迅速了。
一些蚂蚁用身体护住面包屑,防止被雨水淋湿;另一些蚂蚁则加快了搬运的速度。
它们在雨中忙碌的身影,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蚂蚁们终于把面包屑全部搬回了蚁巢。
看着空荡荡的木板,我心里既有一丝成就感,又有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蚂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昆虫学实验报告

昆虫学实验报告自从学习昆虫学以来,我对这个神奇的生物群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了解昆虫的行为和生态习性,我进行了一项关于蚂蚁觅食行为的实验。
本实验旨在观察蚂蚁寻找食物的策略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方式。
实验设计:实验使用了一块正方形的实验盘,盘内划分成几个区域。
实验盘内放置了几个蚂蚁巢穴,并在盘的边缘放置了食物源。
为了模拟不同食物的情况,我们使用了不同颜色的糖水滴。
每个巢穴中放置了一只蚂蚁。
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蚂蚁的行进路径和觅食时间。
实验过程:在观察期间,蚂蚁们开始觅食。
我们观察到蚂蚁在出巢后会踏上地面,头部会左右摆动,似乎在嗅探食物的气味。
然后,蚂蚁会依靠触角和触脚的感知来寻找食物。
当蚂蚁发现食物后,它会返回巢穴并释放一种信息素,通知其他蚂蚁。
这种信息素可以引导其他蚂蚁迅速找到食物源。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蚂蚁的觅食路径呈现出一种非常有规律性的走向,形成了一条清晰的通道。
蚂蚁们遵循这条通道来回穿梭运输食物。
而当食物源的颜色不同时,蚂蚁们的觅食时间也存在差异。
蚂蚁对浅色食物源更为敏感,觅食时间更短;而对于深色食物源,觅食时间相对较长。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蚂蚁在觅食行为中表现出了高度的协作和分工。
它们通过信息素的释放和觅食路径的建立,有效地组织和优化了觅食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食物的收集效率。
此外,蚂蚁对不同颜色食物源的敏感程度也可能与其视觉系统的特性有关。
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蚂蚁在觅食行为中体现出了复杂的社会行为和协作能力。
这种协作方式不仅可以在蚂蚁群体中提高食物的采集效率,也对其他昆虫群体的协作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此外,对于蚂蚁在不同颜色食物源上的机制和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昆虫视觉系统的功能。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蚂蚁的觅食行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蚂蚁通过信息素的释放和觅食路径的建立展示出了高度的协作能力和分工合作。
这些发现对我们理解昆虫行为和社会行为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记昆虫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 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4. 通过实验,培养观察、分析、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具有身体分节、外骨骼、头部、胸部和腹部等基本结构。
昆虫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如触角、翅膀、足、生殖器官等。
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可以了解昆虫的分类地位和进化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各类昆虫标本(如蝶、蛾、蜻蜓、蚂蚁、蜜蜂等)。
2. 实验工具:放大镜、镊子、解剖刀、解剖盘、酒精、试管、标签纸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结构,记录昆虫的基本特征,如体型、颜色、触角、翅膀、足等。
2. 解剖昆虫,观察内部器官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3.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归类到相应的目、科、属、种。
4. 对所观察到的昆虫进行描述,包括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范围等。
5.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的昆虫基本特征如下:(1)蝶、蛾:体型较大,触角丝状,翅膀膜质,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2)蜻蜓:体型较小,触角短小,翅膀膜质,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3)蚂蚁:体型较小,触角长,翅膀退化,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4)蜜蜂:体型较小,触角长,翅膀膜质,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2.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归类如下:(1)蝶、蛾:鳞翅目。
(2)蜻蜓:蜻蜓目。
(3)蚂蚁:膜翅目。
(4)蜜蜂:膜翅目。
3.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1)在观察昆虫时,要注意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膀、足等特征,以便正确分类。
探究昆虫奥秘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昆虫是地球上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物群体,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昆虫的奥秘,我们设计并实施了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深入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方法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 增进对昆虫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
4.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纲,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形态特征,如分节的身体、外骨骼、触角和复眼等。
昆虫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如头部结构、翅膀类型、足部构造等。
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识别昆虫的种类,并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
四、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放大镜、显微镜、分类检索表、记录本等。
2. 实验工具:解剖刀、镊子、剪刀、酒精、显微镜等。
五、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翅膀、足等部位,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
2. 昆虫分类:根据昆虫的分类检索表,结合观察到的形态特征,对昆虫进行分类。
3. 解剖昆虫:选取一种昆虫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4. 分析昆虫生态习性:查阅资料,了解所选昆虫的生态习性,如食性、繁殖方式、栖息地等。
5. 记录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特征、分类结果、解剖过程和生态习性等信息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昆虫外部形态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昆虫具有以下特征:分节的身体、外骨骼、触角和复眼等。
不同种类的昆虫在形态上存在差异,如头部的形状、翅膀的形状、足部的构造等。
2. 昆虫分类:根据观察到的特征,我们将昆虫分为若干类,如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
3. 昆虫解剖:通过解剖,我们了解到昆虫的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的形状、呼吸系统的构造等。
4. 昆虫生态习性分析: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昆虫的生态习性,如食性、繁殖方式、栖息地等。
研究昆虫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昆虫观察和采集的方法;3. 培养学生对昆虫学知识的兴趣。
二、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2. 实验器材:放大镜、镊子、昆虫网、标本盒、记录本等;3. 实验药品:酒精、甲醛、双氧水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昆虫标本: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颜色、触角、翅膀、足等特征,了解昆虫的基本结构;2. 采集昆虫:在校园内、公园、田野等地采集昆虫,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3. 制作昆虫标本:将采集到的昆虫用酒精、甲醛等药品固定,然后进行压制和干燥,制作成标本;4. 记录观察结果:将观察到的昆虫特征、采集地点、时间等信息记录在记录本上。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标本:首先,观察昆虫标本的外部形态,注意观察其颜色、触角、翅膀、足等特征。
例如,观察蝴蝶标本时,可以看到其翅膀色彩斑斓,触角细长,足部细长有力。
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基本结构。
2. 采集昆虫:在采集昆虫时,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如校园内、公园、田野等。
在采集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被昆虫叮咬。
使用昆虫网、镊子等工具,将昆虫轻轻捕捉,放入标本盒中。
3. 制作昆虫标本:将采集到的昆虫用酒精、甲醛等药品固定,防止其腐烂。
固定后,将昆虫放入标本盒中,进行压制和干燥。
在干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昆虫的形态,避免变形。
4. 记录观察结果:在观察和采集昆虫的过程中,将昆虫的特征、采集地点、时间等信息记录在记录本上。
这有助于后续对昆虫的研究和分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通过观察昆虫标本,了解到昆虫的基本结构,如头部、胸部、腹部,以及触角、翅膀、足等器官。
同时,采集到的昆虫种类繁多,包括蝴蝶、蜻蜓、蚂蚁、蜘蛛等。
2. 分析: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具有丰富的形态和习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采集到的昆虫种类繁多,反映了昆虫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
六、实验结论1. 昆虫具有丰富的形态和习性,是自然界中一个重要的类群;2. 通过观察昆虫标本和采集昆虫,我们可以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 培养学生对昆虫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昆虫主题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名称昆虫形态特征观察与分类实验二、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了解昆虫的基本结构特点。
2. 学习昆虫的分类方法,提高对昆虫种类的识别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类动物,具有分节的身体和一对触角。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三对足。
昆虫的翅膀一般位于胸部,可分为前翅和后翅。
本实验通过对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了解昆虫的分类特征,从而对昆虫进行分类。
四、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昆虫活体、放大镜、显微镜、镊子、解剖刀、解剖盘、解剖镜等。
2. 实验工具:实验记录表、铅笔、实验报告纸等。
五、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观察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注意触角、复眼、口器、足、翅等部位的结构特点。
2. 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细微结构,如翅脉、足节等。
3. 使用解剖刀和解剖镜对昆虫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4.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分类,记录分类结果。
5.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 昆虫头部具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口器。
- 昆虫胸部具有三对足和一对或两对翅。
- 昆虫腹部具有生殖器官和呼吸器官。
- 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翅脉、足节等结构清晰可见。
2. 分类结果:- 观察到的昆虫可分为:甲虫、蝶蛾、蜻蜓、蜈蚣、蜘蛛等。
- 通过对比分类特征,将昆虫分为以下类别:(1)甲虫:具有坚硬的外骨骼、触角呈棒状、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2)蝶蛾:触角呈羽毛状,前翅为硬质,后翅膜质。
(3)蜻蜓:触角呈丝状,前翅和后翅均膜质,足细长。
(4)蜈蚣:多足,触角呈丝状,无翅。
(5)蜘蛛:八足,触角呈丝状,无翅。
3. 分析:- 本实验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了解了昆虫的基本结构特点,提高了对昆虫种类的识别能力。
- 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放大镜、解剖刀等工具,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昆虫的各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昆虫作为地球上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一类生物,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昆虫的形态、生理、生态和分类等特征,本实验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昆虫进行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2. 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3. 加深对昆虫与植物病虫害关系的认识;4. 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5.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内容1. 昆虫形态特征观察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了解其外部结构。
(2)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显微镜、解剖镜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昆虫的整体结构,如头部、胸部、腹部等;②观察昆虫的足、触角、翅等器官;③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2. 昆虫分类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技能。
(2)实验材料:昆虫标本、分类鉴定手册、显微镜等。
(3)实验步骤:①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昆虫标本进行初步分类;②查阅分类鉴定手册,对昆虫进行详细鉴定;③对比不同昆虫的分类特征,加深对昆虫分类的理解。
3. 昆虫与植物病虫害关系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掌握病虫害防治方法。
(2)实验材料:植物、昆虫标本、农药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昆虫对植物的危害程度;②分析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③学习病虫害防治方法,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
4. 野外采集昆虫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昆虫的生存环境。
(2)实验材料:捕虫网、毒瓶、采集管、手套等。
(3)实验步骤:①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如树林、草地、农田等;②使用捕虫网、毒瓶等工具采集昆虫;③将采集到的昆虫进行整理、保存。
5. 昆虫生理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昆虫的生理特征,掌握昆虫生理实验方法。
(2)实验材料:昆虫、生理仪器、实验试剂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昆虫的运动、摄食、繁殖等生理现象;②使用生理仪器测定昆虫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频率等;③分析昆虫的生理特征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昆虫的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分类实验报告
昆虫重要的目与分类特征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意义:将客观事物分门别类,是昆虫学研究的基础。
2、依据:昆虫分类学的物质基础是昆虫各部位的不同特征,主要有: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地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等。
3、方法:遵循1999年修订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4版)。
一个物种的
学名由属名
+种名
+亚种名组成,是“三名法”。
命名分类单元遵循“优先律”,即为最早给予它的可用名称。
4、分类检索表:检索表是生物分类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级分类阶元
的鉴定。
编制时采用对比分析和抽象归纳的方法,要求选取各阶元重要、突出、明显、稳定的特征。
常见形式有:双项式、单项式、包孕式等。
基本原则为将
标本特征不断“一分为二”、尽量选取绝对特征、两组的数量特征不能重叠、
不使用含糊词句。
三、动物与器材
1、实验材料:昆虫永久装片
2、实验器材:显微镜、体视镜四、方法与步骤
依次逐个观察各装片,结合资料图解,观察思考各类装片的形态差异与其功能
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
*仅举一对,作为例子
六、实验结果
蝼蛄前足为开掘足,各节均粗短有力,适应挖掘;其胫节扁平强大,端部 4个
发达的齿;跗节有3 节,较小。
螳螂前足为捕捉足,能有效挟持猎物;其基节长而大;股节发达,腹面有凹槽,两侧缘具刺;胫节腹面亦呈凹槽状,两侧缘具刺。
弯折时嵌合在股节凹槽内。
两种昆虫前足不同的形态分别与它们挖掘、捕猎的功能相适应,体现了形态与
功能的相互联系。
对以下昆虫分类到目:蚊子、蚱蜢、蟑螂、菜粉蝶、黄蜂、蜻蜓、螳螂、蝉、
金龟子、体虱
昆虫分类检索表(目)
(1)无翅或极退化---------------------------------(2)有翅-----------------------------------------(3)
(2)刺吸式口器----------------------------------- 虱目——体虱(3)有一对翅-------------------------------------(4)有两对翅-------------------------------------(5)
(4)刺吸式口器----------------------------------- 双翅目——蚊子(5)前翅为膜质-----------------------------------(6)前翅为革质-----------------------------------(8)
前翅为鞘质,且为咀嚼式口器------------------- 鞘翅目——金龟子(6)
翅为鳞翅------------------------------------- 鳞翅目——菜粉蝶翅不为
鳞翅,刺吸式口器----------------------- 同翅目——蝉翅不为鳞翅,咀嚼式口器-----------------------(7)
(7)休息时翅膀平置在身体两侧--------------------- 蜻蜓目——蜻蜓休
息时,翅膀收于背后------------------------- 膜翅目——黄蜂(8)第一对足为捕捉足----------------------------- 螳螂目——螳螂第三对足为跳跃足----------------------------- 直翅目——蚱蜢三对足均为步行足----------------------------- 蜚蠊目——蟑螂
篇二:昆虫采集、分类实验报告格式
浙江农林大学
实验室开放项目(201X-201X-2)
常见昆虫采集、分类识别与标本制作
姓名沈杰学号201X18020220
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地信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一、实验目的
昆虫种类众多,形态多样,是动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
重要的意义。
通过采集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不同区域、不同植被环境分布的
不同昆虫类群,在实验室内利用生物解剖镜、显微镜进行分类鉴定,识别不同
类群的昆虫种类,了解植物园昆虫多样性的分布;同时通过利用采集的标本来
学习常见观赏昆虫标本制作方法和技巧,达到锻炼实验操作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仪器
生物显微镜(NIKON)、生物解剖镜(上海长方)、不同型号昆虫针、昆虫标本盒、大头针、展翅板、昆虫标签、毒瓶、捕虫网、硫酸纸、还软器、镊子、刀片、酒精、乙酸乙酯、脱脂棉、三角袋、三级台、指形管、相机、投影仪、笔
记本电脑
2、材料
采集的各种类群昆虫成虫及幼虫、蛹、卵,拍摄的图片;各种昆虫成虫的干制
针插标本或浸制标本;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昆虫的采集
1、昆虫采集方法
观察法:
微小昆虫刷取法:
搜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