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要背的数学概念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概念汇总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概念汇总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概念汇总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一共有8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

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2、验算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写商。

)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

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行数、列数。

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栏)。

4、填写数据并核对。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三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三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三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1. 自然数的加法和减法•自然数的概念•自然数的顺序和比较•自然数的加法及运算规律•自然数的减法及运算规律2. 乘法与除法初步2.1 乘法的认识与计算方法•乘法的概念•乘法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乘法表的学习•乘法相关的小技巧与口诀2.2 除法的认识与计算方法•除法的概念•除法的符号及表示方法•除法表的学习•除法相关的小技巧与口诀3. 数的应用3.1 行列初步•行和列的概念与认识•行列的读取与表示•行列的计算与运用3.2 时钟与日历•时钟的认识与读取•时钟的指针与时间关系•日历的认识与使用3.3 金额与购物•金额的认识与表示•金额的计算与应用•购物与找零的实际操作4. 形状与图形4.1 图形的分类与命名•图形的分类概念•图形的命名规则•常见图形的形状特征4.2 形状的性质与比较•形状的对称性•形状的大小比较•形状的相似与相等4.3 图形的划分和组合•图形的划分方法•图形的组合方法•图形的拼图与填充5. 数据和统计5.1 棒图的认识与绘制•棒图的概念与特点•棒图的绘制步骤•棒图的解读和应用5.2 数据的整理与处理•数据的概念与收集•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数据的图表表示和分析5.3 概率与预测•概率的认识与计算方法•概率的实际应用•事件的可能性预测与判断6. 时间6.1 时间的认识与读取•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的读取和计算•时间的单位和换算6.2 时间的比较与运算•时间的前后关系•时间的加减运算•事件的持续时间的计算7. 排列与组合•排列组合的概念与认识•排列的计算方法和规律•组合的计算方法和规律8. 量的换算8.1 长度的换算•长度单位的认识与换算关系•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和技巧•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8.2 质量的换算•质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关系•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和技巧•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8.3 容积的换算•容积单位的认识与换算关系•容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和技巧•容积单位的实际应用9. 二维图形的认识•点,线,线段和角的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性质•二维图形的变换和运动10. 小数的认识与运算10.1 小数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小数的概念及特点•小数的表示方法及准确性•小数与分数的转换10.2 小数的加减运算•小数的加法及运算规律•小数的减法及运算规律•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0.3 小数的乘除运算•小数的乘法及运算规律•小数的除法及运算规律•小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思维导图,涵盖了自然数的加法和减法、乘法与除法初步、数的应用、形状与图形、数据和统计、时间、排列与组合、量的换算、二维图形的认识以及小数的认识与运算等内容。

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知识点总结小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值表示方式。

在三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学生将会学习到小数的基础知识,包括小数的含义、读法、写法、比较大小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深入理解。

本文将会总结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小数知识点,以便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巩固。

一、小数的含义小数是指大于1的数和1之间的数。

小数的分数形式的分母是10的整数幂,如0.5表示1/2,0.75表示3/4。

小数的含义可以用一个数轴来表示,例如下图:0 1|------------------------|│0.5 │ 0.75│二、小数的读法小数的读法和整数非常类似,只需在整数的基础上加上“点”和相应的数字即可。

例如:0.5 读作零点五0.75 读作零点七五三、小数的写法小数的写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化写法,一种是非简化写法。

简化写法简化写法是指在小数部分不含零的情况下,可以省去小数点前面的零。

例如:0.5 可以简化为 .50.75 可以简化为 .75非简化写法非简化写法是指在小数部分含有零时,需要保留所有的零。

例如:0.05 不可以简化为 .05,应该写成 0.050.50 不可以简化为 .50,应该写成 0.50四、小数的大小比较在学习了小数的含义之后,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整数类似,可以按照如下规则进行比较:1.整数部分相同时,小数部分越大的数越大;2.整数部分不同时,整数部分大的数大;3.特殊情况:可以将小数化成分数之后比较大小。

例如,比较0.23和0.205的大小:1.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小数部分:0.23>0.205,因此0.23大于0.205;2.由于整数部分也不相同,因此可以直接判断0.23大于0.205。

五、小数的加减运算小数的加减运算和整数非常类似,只需要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位相加或相减即可。

例如,计算0.5+0.25:0.5+ 0.25------0.75六、小数的乘除运算小数的乘除运算也和整数类似,只需要乘以和除以10、100、1000等倍数即可。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方向的表示方法: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地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

八个方向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为: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也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相对的方向有:东与西、南与北、东南与西北、西南与东北。

2.判断方向的方法:以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处画“十”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是先标出东南西北,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是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3.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红色指针永远指向北方。

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树的年轮较密的一侧向着北面。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求平均分时使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1.被除数末尾的数字不一定决定商的末尾数字,例如30÷5=6.2.在进行笔算除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
1. 除法: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被除数、除数和商是除法的基本部分。

除法可以用乘法进行验算。

2. 方位:方位是东、南、西、北等方向。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指南针用来指示方向,其一个指针指向南方,另一个指针指向北方。

3. 生活中的方位知识:例如,北斗星永远在北方;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4. 地图的绘制方向: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5. 数学基本规则:例如,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这些知识点都是基础知识,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同时,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巩固。

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或咨询专业教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 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

2. 数的读法:掌握从零到一百的数字读法。

3. 数的表达方式: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汉字数字和手指表示数字。

4. 数的顺序关系: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如比较大小、前后关
系等。

二、数的运算
1. 加法: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减法: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3. 数的组合:掌握数字的组合方式,如十位数、个位数的组合。

4. 数量的增减:理解数量的增减变化,如加一、减一等。

三、数的应用
1. 计数: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计数物体的个数。

2. 数的使用:应用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交换物品等。

3. 数的表示:学会用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如几个、多少等。

四、数的认知和计算策略
1. 工作记忆:训练记忆和思维,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2. 综合分析: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解决数学问题。

3. 归纳总结:总结规律,应用到类似的数学问题中。

4. 灵活思维:培养灵活的解题思路,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概念汇总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概念汇总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概念汇总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一共有8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

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2、验算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写商。

)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

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行数、列数。

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栏)。

4、填写数据并核对。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数学是学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科目。

尤其是初学者,必须仔细学习、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才能顺利进行学习和运用。

本文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必修课》第三单元进行整理,以供参考。

第三单元主要讲解了多种数学概念,包括:一、函数初步1、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数学关系,它将某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的值联系起来,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其中一个变量叫做自变量,另一个变量叫做因变量。

2、函数的表示:函数可以用方程式表示,也可以用函数图像表示。

3、函数的应用: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十分广泛,如用函数可以简单地描述抛物线、曲线等复杂的几何图形,还可以用来求解一些实际问题。

二、概率的概念1、概率的概念: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量度,是在随机实验中预测结果的基础。

2、概率的应用:概率的应用很广泛,在医学、农业、保险、广告、体育竞赛等领域都广泛应用概率理论。

三、几何学1、基本概念:几何学是一种描述形状、构成形状、分析形状、应用形状等概念的数学科目,也可以说是一种形状学科。

2、应用:几何学有丰富的应用,可以从描述物体的形状到构建机器的空间结构,几何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图形的变换1、变换的概念:图形变换是指形状、位置、大小和方向等图形属性发生变化的过程。

2、应用:图形变换在计算机图形学和机械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它可以帮助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比如拟合几何模型等。

以上就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单元的概要总结,学习这一单元的孩子可以根据上述内容,熟悉基础概念、重点知识,并能够熟练掌握。

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同时,孩子在完成教材解题后,还应该加强练习,增强解题能力,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以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②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
③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④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⑤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平移的特点:大小、形状、方向不变,位置变化
3、平移现象:飞机飞行、升国旗、坐缆车、开汽车,电梯升降,帆船航行,算盘上拨珠。
4、旋转现象:风车,方向盘,自行车踏脚,时针,分针秒针运动,
七巧板,2大(占 )3中(占 )2小(占 )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2、长方形面积=长×宽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3、正方形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5、阴影部分面积=大面积---小面积
6、块数=总面积÷每小块面积
总面积=每块面积×块数
个数=大面积÷小面积
1、同分子分数,分母越小,分数反而越大;
①平移是整体移动。
②要知道平移了几格,只需找到一个顶点,数出这个点平移的格子数,就是整个图形平移的格数
1、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换算时考虑多2个0或少2个0。
2、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1月、2月、3月是第1季度,91或90天
4月、5月、6月是第2季度,共91天
7 月、8月、9月是第3季度,共92天
10月、11月、12月是第4季度。共92天
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A、看二月份天数,28平年,29天闰年
B用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如果是整百年的年份,用整百年份除以400来判断
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被除数上最高位大于等于除数,商是三位数,被除数上最高位小于除数商是两位数。
6、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最多是三位数,最少是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8、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数。
1、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6、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平年是52个星期零1天,闰年是52个星期零2天
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这七个月是大月,每月31天;
4月、6月、9月、11月这四个月是小月,每月30天;
1年有4个季度,每个季度3个月。
5、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 ),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换算时考虑多3个0,或少3个0。
6、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余数小于除数。
1、0与任何数的乘积都得0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被除数和商相等时,除数是1。
4、商是三位数时,最高位在百位上,商是两位数时,最高位在十位上。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3、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4、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千米=1000米
注:面积用面积单位,周长边长长宽都用长度单位。5、用数量相同的方块拼图,面积不变,周长会变。6、用同一根绳子(周长一样)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比较:相等;面积比较:正方形面积大些。
1、计量很重的物体的质量,常用吨作单位。计量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
2、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1枚2分硬币,1个乒乓球约重1克;
2袋盐,5个苹果,1桶油约重1千克;
小华的体重30千克;身高是120厘米,胸围6分米。
40个学生,每个约得25千克(电梯承重)约1吨。
4、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比重,一样重。
1日=24时,72时是3日
1时=60分(分针走一圈)一星期7天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单位:几时几分
小数的读写:
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
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角),十分位(角)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
同分母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2、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减。
3、一个正方形边长扩大5倍,周长扩大5倍,面积扩大5×5=25倍。
4、一个长方形长和宽都扩大5倍,周长也扩大5倍,面积扩大25倍。
5、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无法比较。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也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