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分为位置与方向(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式统计表、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制作活动日历)、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搭配(二)、(设计校园)、总复习九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其中实验版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单元在本册教材中融入各个单元之中,没有形成独立单元;“制作活动年历”和“我们的校园”作为综合与实践活动出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是本次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对于本册内容首先从下四个领域进行分类:、1、数与计算本册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
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的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2、空间与图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一)和面积两个单元。
这两个单元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3、量的计算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安排了复式统计表,让学生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学习中,初步学会会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数据所包含信息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电子教案(全册)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一)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余三个方向,培养辨别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会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复习前、后、左、右。
师:请一名同学介绍自己后,顺便把前后左右的其他同学一起介绍好吗?(学生介绍。
)师:请你向后转面向大家再介绍一遍好吗?(学生转身再介绍一遍。
)师:老师不明白,刚才你面前明明是A,现在怎么变成了B了?(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他转了个身。
)2.揭示课题。
师:看来我们辨别方向用前、后、左、右有一定的局限性。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方向的词语?(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
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去拜访一位朋友,可是走着走着迷路了。
朋友电话告诉我,只要一直往东走,一定能找到的。
可是我怎么找东的方向呢?师:同学们都知道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用生活中的经验告诉了我“东”在哪里。
现在大家坐在教室里想一想,早晨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请同学们指一指。
师:噢,太阳从这个方向升起,我把太阳升起的位置在教室的这面墙上标出来,这面就是东。
教室的东面有什么?2.认识东、南、西、北。
师:我们借助太阳知道了东面,还有几个方向怎么确定呢?你还知道哪个方向?能找出来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
)师:看来有点难,请电脑博士帮帮忙吧。
(课件出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你能通过儿歌找到其他的方向了吗?先请学生自己小声读一读,转一转、找一找,找出西、南和北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文主题归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文主题
归纳
- 《比较大小》:介绍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掌握了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 《兑换商品》:研究了用较小的货币单位进行兑换,如用角和分来兑换元。
- 《价格一分钱》:了解了一分钱的概念,并研究了不同金额之间的换算。
- 《数数》:通过数出不同物品的数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 《零的作用》:认识了零的概念,并研究了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 《重秤称物》:通过称物品的重量来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 《分糖果》:通过将糖果分给不同的学生,研究了相等分配和不等分配的概念。
- 《长短角度》: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长短和角度的大小,并通过比较来认识它们的差异。
- 《进退位加减法》:研究了带进退位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 《寻找规律》: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中各课文的主题归纳。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位置与方向(一)(例1)》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页例1。
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学习难点: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描述方向。
学习准备:学习过程: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1、出示天安门广场主题图及示意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吗?谁愿意来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周围的著名建筑物?2、设疑,引出左右矛盾。
听完他们的描述,你有什么感想?如果我们要组织一次“天安门广场一日游”的活动,约定在广场的右侧集合,你知道具体的集合地点在哪里吗?学生回答,答案不一。
3、引入新课。
为什么大家理解的“右侧”位置各不同?怎样才能不出现这种误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位置与方向》。
4、提问:你们谁认得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用教材的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兴趣。
提出问题后回答不统一,出现矛盾,刺激学习新知的需求。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傍晚,太阳在什么地方落山?引出东、西。
2、组织全班活动:起立,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3、和同桌说一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4、讲述前、后、左、右和东、西、南、北的关系。
5、观察例1示意图,完成课本填空。
问: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院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
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配合完成教与学的活动。
由身边事物引发东和西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南北;根据已有的上下左右的认知,体会东西南北,便于理解和记忆东西南北的分辨方法。
●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
1、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什么方向?教室的门朝什么方向?2、操场在教室的什么方向?办公楼在教室的什么方向?学生积极回答。
三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数学

以下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
1. 分数
- 识别分数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简化和扩展
- 分数与整数的转换
-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小数
-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
-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计数与运算
- 计算加减法算式
- 计算乘法算式
- 计算除法算式
- 运用竖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数据的分类和排序
- 制作简单的图表(例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5. 几何图形
- 识别并绘制不同的几何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 认识图形的性质(例如边长、角度等)
- 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例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6. 时间与日历
- 计算时间的过去与未来
- 识别并使用日历
7. 金钱与购物
- 识别并计算金额的加减法
- 进行简单的购物运算
这只是一部分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实际课程可能会根据教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参考相关教材和课程大纲,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知识点内容。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概念及公式大全

【考试必备】小学数学概念及公式大全(完整版)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0、分数:把单位“1”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本册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
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
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第四课时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知识点:1、口算除法(1)口算。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课程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课程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认识长度单位:学习并掌握毫米、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认识质量单位:学习并掌握克、千克、吨等质量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四则运算: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4. 图形与几何: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变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5. 认识分数:初步认识分数,学习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并能够求得每份的数量。
6. 统计与概率:初步学习分类统计的方法,能够根据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7. 综合与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课程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该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1、生活中的示意图(如:地图)一般是按:上2、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4、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或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7、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可以用这种方法找到方向: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8、典型例题(1)我们学校的东面有(餐厅),南面有(厕所),西面有(大路),北面有(大门)。
(2)今天刮西北风,红旗向(东南)方向飘。
燕子到秋天都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3)在商场东面60米的地方有一个游乐场,请你用标出游乐场的位置。
北10米商场(4)看图完成:1)、从小明家出发,向(北)走100米,再向(东)走50米到超市。
超市在小明家的(东北)方向;小明家在超市的(西南)方向。
2)、从小明家出发,向(西)走(100)米,再向(北)走(150)米到医院。
医院在小明家的(西北)方向。
邮局在小明家的(东南)的方向,两处相距(120)米。
3)、小红家在医院向东150米处,请用“□”标出小红家的位置,小红家的位置正好处于超市向(北)的(50)米处。
4)、从邮局到医院可以怎么走?两地相距多少米?120+100+150=370(米)答:邮局向西北走120米小明家向西走100米,再向北走150米医院。
两地相距370米。
5)、小明从家到医院近,还是到超市近?近多少米?小明从家到医院:100+150=250(米)小明从家到超市:100+50=150(米)相差距离:250-150=100(米)答:小明从家到超市近,近100米。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除法的方法: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或(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并记着在商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对应个数的(0)。
2、口算时要注意:(1)除数不能为(0),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2)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3)不为0的两个相同数相除等于(1);两个相同数相减等于(0)。
3、估算除法的方法:进行估算时,要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也可以将被除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除数的倍数)。
4、笔算除法:(1)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按照“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五移”的方法逐步计算,余数每次都要(小于)除数。
(2)、判断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方法: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笔算多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时,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除,就要(向后退一位)再商;如果是被除数最高位后面的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要(添0占位)。
5、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6、除以2、3、5余数为0的数(也就是2、3、5的倍数)的特点:(1)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比如:82、654、500等。
(2)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比如:650、975、845、790等。
(3)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7、典型例题:①已知□68÷4的商是两位数,则□最大是(3);如果商是三位数,则□最小是(4)。
想:商是两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那么被除数的最高位就比除数4小,其中最大是(3);商是三位数,与被除数位数相等,那么被除数的最高位就等于或大于4,其中最小是(4)。
②已知□÷8=26……□,则被除数最大是(215),最小是(207)。
想: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得到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根据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26×8+7=215,最小应是:26×8+1=207。
③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绿)颜色。
想:1+2+3=6(个)为一组,89÷6=14(组)……5(个),照这样数下去,第89个就是有这样的14组,还余5个,也就是从其中一组中数出来的第5个,是(绿)色。
④106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人,一共要坐几条船?106÷4=26(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26+1=27条)答:一共要27条船。
⑤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4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47÷3=1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答:能做15件成人衣服。
⑥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
如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儿童有多少人?想:把儿童人数看作1倍,那么成人人数就是2倍,一共人数就是1+2=3倍。
1+2=3 456÷3=152(人)答:儿童有152人。
⑦一根冰棍3元。
一箱冰棍30根。
杨叔叔8箱冰棍4天全卖完了。
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杨叔叔平均每天卖多少根冰棍?30×8=240(根)240×3=720(元)240÷4=60(根)答:杨叔叔4天卖了720元;杨叔叔平均每天卖60根冰棍。
第三单元 统计1、常见的条形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统计图中的一格可以代表(1)个单位,也可以代表(若干)个单位。
2、统计的数据较大时,可以用(折线)表示起始格,起始格与其它格可能表示(不同单位)。
3、求平均数分为(两)步,首先求出若干数的(和),再用所求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
求平均数的公式是:(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例如:(A+B+C+D )÷4=平均数4、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它与平均分(不是)一个概念。
5、典型例题:(1)、把统计图补充完整,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他们中谁最有可能入选校游泳队? 五名同学50米蛙泳成绩统计图时间/秒150 150140130 130120110100 10590 0 李明 王鹏 张明 高洁 田凡答:张明50米蛙泳用的时间最少,游的最快;王鹏用的时间最多,游得最慢。
他们中张明有可能入选校游泳队。
(2)、王叔叔骑自行车去旅行。
右边是他前三天的行走路线。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平均 路线A →B B →C →D D →E 路程/千米 75 60 81 72B →C →D 路程:25+35=60(千米) 平均:(75+60+81)÷3=72(千米)120140(3)小影的语文、数学两门课的平均分是97分,英语、思想品德、科学三门课的平均分是92分,小影五门课的平均分是多少?语、数两门课的总分:97×2=194(分)英、思、科三门课的总分:92×3=276(分)五门课的平均分:(194+276)÷5=480÷5=96(分)答:小影五门课的平均分是96分。
(4)你能根据左表已知条件求出英语成绩吗?英语成绩:291—99—98=94(分)第四单元年月日1、记住这些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年有(12)个月;其中(1、3、5、7、8、10、12 )这(7)个月是大月,每个月都有(31)天;(4、6、9、11)这(4 )个月是小月,每个月都有(30)天。
3、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可以用(拳头)帮助记忆。
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4、歌谣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有31天的月份:(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这里的腊月指的是(12)月。
5、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
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平年和闰年大月、小月的天数是(相同)的,只有二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
6、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
7、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除以4没有余数)一般都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不是(闰)年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
8、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必须加上大概的时间段词语,如:(凌晨、早上、上午、下午、晚上)。
9、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
10、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比如,下午3日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就是(3+12=15时)。
11、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16:25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就要先算(16-12=4),所以16:25就是(下午4:25)。
12、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13、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14、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4)季度1年 =(12)个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15、典型例题:(1)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四)。
想:一个星期是7天,50÷7=7(星期)……1(天),也就是过7个星期再多1天是星期四。
(2)2013年全年有(365)天,是(52)个星期零(1)天。
想:2013÷4=503……1,有余数,所以2013年是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