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液体压强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液体压强教案

苏科版液体压强教案

苏科版液体压强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液体的压强南京育英二外谢凌[设计意图]:本节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应全面体现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评价证据。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STS精神(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2.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具和学具]:1.教具:大试管、PV管、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2.学具:小木块、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剪去瓶底的矿泉水瓶、气球膜[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物理教学参考资料》8年级下册[教学评析]:该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的实验课,虽说是以学生实验为主,但老师在新课的教学当中的引入,和实验的器材和实验的过程要有仔细而全面的把握,尤其是本节的压强计的介绍,液体压强的探究过程很重要,所以在实验中,要由学生独立的去完成,老师只给予指导作用,让学生去体验该实验的每个步骤,老师只需要在实验之后的总结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帮助学生建立起液体压强的系统概念。

苏科版物理初二下册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物理初二下册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物理初二下册10一、设计思路1.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力学知识的学习,学生把握了差不多的物理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形成了初步的观看、实验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时,形象思维仍旧是学生采纳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学生对周围的物理现象专门感爱好,喜爱动手操作,乐于探究。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力、力与运动、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加深和拓展,又是学习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知识的基础,是力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本节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探究阻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体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并认识其中隐含的物理规律,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3.设计思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第一通过实物创设认知表象,通过对表象的归纳引导学生认识液体的压强。

再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组织学生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并联系实际明白得运用。

结合学生及教材实际,采纳“边探究、边实验、边讨论”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习形式更富吸引力,课堂具有更多的生成性。

在每一环节中均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准确、恰当、适时的评判,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自信,使整个课堂生动、活跃起来,充分展现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展。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参考教材编写意图,针对学生实际水平,本节课以期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体会用操纵变量法研究问题,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探究未知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探究阻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物理的魅力,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的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液体的压强概念,理解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液体压强的概念,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液体压强计、实验桌、实验凳、多媒体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让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液体压强的概念:(1)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

3. 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1)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4. 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5. 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教师提出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进行解释。

(2)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特点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及计算公式,能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及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液体压强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液体压强计、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的浮沉、水坝的设计等,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及计算公式,通过示例讲解液体压强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验演示:利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的变化,巩固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液体压强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液体压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水坝的设计、船舶的浮沉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液体的压强1. 概念: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特点: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 计算公式:p = ρgh4. 应用:实际问题中的计算和解决。

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的计算: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一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m,求容器底受到的压强。

答案:p = ρgh = 1.0×10^3 kg/m^3 × 9.8 N/kg × 2m =1.96×10^4 Pa2. 液体压强的应用:解释为什么船只能在水面上漂浮。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案1-新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案1-新版

二、液体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团结合作精神
(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
2.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资源
1.教具:有底试管、无底试管、橡皮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2.学具: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四、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2《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2《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下册的10.2章节,主要讲述了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的压强特点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液体的压强概念: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和侧壁产生压强。

2. 液体的压强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液体压强特点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概念的建立,液体压强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水、玻璃管、U型管、压力计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生活中液体压强的现象,如水塔、潜水员等,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思考。

2. 概念讲解:通过液体压强计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液体压强的现象,进而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

3. 特点讲解:利用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如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 计算方法讲解:介绍液体压强公式p=ρgh,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并进行计算练习。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巩固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7.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液体压强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液体压强1. 概念: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和侧壁产生压强。

2. 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2液体的压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2液体的压强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0.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液体的压强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1. 液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阐述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 液体压强公式: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包括p=ρgh,并解释各符号的意义。

3. 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阐述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4. 液体压强的应用:介绍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体结构、潜水设备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 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理解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4. 了解液体压强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公式及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和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水、容器、压强计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潜水员潜水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液体内部的压强现象。

提问:潜水员在潜水过程中,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如何变化的?2. 概念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解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阐述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3. 公式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解释各符号的意义。

示例讲解:假设液体密度为1.0×10³kg/m³,深度为5m,求液体内部的压强。

4. 实验分析: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观察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正比的结论。

5. 应用拓展:介绍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体结构、潜水设备等。

提问:液体压强在工程设计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教学案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教学案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2液体的压强》教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下面,我将结合本节课的主题“液体的压强”,以第一人称口吻,为您详细阐述本节课的教学案。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液体的压强课时,我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液体的压强,并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通过这样的设计方式,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在学生对液体压强产生兴趣后,我适时引入液体压强的相关理论知识,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以及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3.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液体在不同深度下的压强,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5. 应用拓展: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解释潜水员潜入深水压力的变化等。

六、活动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悉,影响了实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压强
南京育英二外谢凌
[设计意图]:
本节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应全面体现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评价证据。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STS精神
(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
2.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教具和学具]:
1.教具:大试管、PV管、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2.学具:小木块、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剪去瓶底的矿泉水瓶、气球膜
[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物理教学参考资料》8年级下册
[教学评析]:
该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的实验课,虽说是以学生实验为主,但老师在新课的教学当中的引入,和实验的器材和实验的过程要有仔细而全面的把握,尤其是本节的压强计的介绍,液体压强的探究过程很重要,所以在实验中,要由学生独立的去完成,老师只给予指导作用,让学生去体验该实验的每个步骤,老师只需要在实验之后的总结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帮助学生建立起液体压强的系统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