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检测技术及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共19张PPT)

1.4 比较法
比较法是用原始的或正常的文件与被检测的文件 进行比较。
长度比较法
一般对磁盘进行病毒检测时,要求内存中不带病毒,因为某些计算机病毒会向检测者报告假情况。
内容比较法 如果检索5000种病毒,必须对5000个病毒特征代码逐一检查。
例如4096病毒在内存中时,查看被它感染的文件长度时,不会发现该文件的长度已发生变化,而当在内存中没有病毒时,才会发现文件长度已 经增加了4096字节。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
计算机病毒进行传染,必然会留下痕迹
。检测计算机病毒,就是要到病毒寄生场 所去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而验明“ 正身”,确认计算机病毒的存在。病毒静 态时存储于磁盘中,激活时驻留在内存中 。
因此对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分为对内存的检 测和对磁盘的检测。
一般对磁盘进行病毒检测时,要求内存中不带病毒 ,因为某些计算机病毒会向检测者报告假情况。
可以发现那些尚不能被现有的查病毒程序发
现的计算机病毒。因为病毒传播得很快,新病
毒层出不穷,由于目前还没有做出通用的能查
出一切病毒,或通过代码分析,可以判定某个 一般对磁盘进行病毒检测时,要求内存中不带病毒,因为某些计算机病毒会向检测者报告假情况。
可以发现那些尚不能被现有的查病毒程序发现的计算机病毒。
缺点
不能识非文件内容改变的惟一的排 他性原因,文件内容的改变有可能是正常程序引起的 ,所以校验和法常常误报警。
会影响文件的运行速度
当已有软件版本更新、变更口令或修改运行参数时,校 验和法都会误报警。
校验和法对隐蔽性病毒无效:
隐蔽性病毒进驻内存后,会自动剥去染毒程序中的 病毒代码,使校验和法受骗,对一个有毒文件算出正 常校验和。
有的特征搜集在一个病毒码资料库中,简称“病毒库”
(精品)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检测技术及应用课件

定量值的计算
1、确定未知样品德CT值 2、通过标准曲线由未知样品的CT值算出其初始量
多重(RT-)PCR或 多重荧光(RT-)PCR
RV15 OneStep ACE Detection (Seegene)
• 原理:扩增不同片段大小的目的产物对 应着不同靶点(病毒)。
病原体组合
多重Real-time (RT-)PCR
•Addition to the previous reported two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mutation, 292K
mutant was also found in the sputa from other two patients, case No.8 and No.10 after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咽拭子病毒载量:ECMO组患者阳性时间比其他两组持续更长
ECMO组
Mechanical Ventilation组
Pneumonia组
NA基因多位点变异和遗传多态性
野生株和耐药株 Reads数为K: R=5:1
建立针对NA R292K耐药突变的检测方法
单基因位点多态性(SNP) Taqman探针法
对已知传染病要尽快明确诊断 对未知新发传染病要查病因
2020/11/19
呼吸道病毒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
模糊 非扩增 不敏感 慢 定性 单一 已知
明确 扩增 敏感 快 定量 高通量 未知
• 医疗需求---原动力 • 技术革命---推动力 • 跨学科交叉---加速力
诊断病毒学 Diagnostic Virology
• Highest number of deaths were in people in their late teens through mid 30’s
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课件

抗体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是否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过病毒。抗体检测通常在病毒感染后2-3周内出现阳性结果,可以用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抗体检测可以通过采集静脉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优缺点:抗体检测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样本易获取。但是抗体检测不能用于早期感染的诊断,因为抗体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抗体检测也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应用场景:抗体检测主要用于确诊病例的回顾性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群免疫水平的评估等场景。
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 课件
汇报人:
202X-12-27
CATALOGUE
目录
新冠病毒概述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新冠病毒检测的流程与注意事项新冠病毒检测的挑战与未来展望新冠病毒检测的伦理与法规问题
01
新冠病毒概述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经过后续调查,科学家们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了新型冠状病毒。
发现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简称新冠病毒。
命名
新冠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其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凸起的冠状结构。
形态
基因组
宿主范围
新冠病毒基因组为单链RNA,长度约为30,000个核苷酸。
新冠病毒主要感染人类,但也有可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
03
02
01
人对人传播
假阳性与假阴性问题
由于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限制,可能会出现误报或漏报的情况。
03
降低成本
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降低检测试剂的成本,使其更易于在贫困地区和国家推广应用。
01
研发更快速、准确的检测试剂
通过改进技术手段和优化试剂配方,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缩短检测时间。
诺如病毒标本处理和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PPT课件

• 1.2.1 设备和材料
• DEPC 水、新配制次氯酸盐(至少1%)或等效消毒剂、
MilliporeHA filter(孔径0.45um、)、换膜过滤器、真空
泵、计时器、PH 值酸度计、磁力搅拌器及转子、低温冰
箱(-20℃、-70℃)、Microsep 100K columns(PALL
公司)、Centriprep YM-50(Millipore 公司)、洗脱液
9
1 标本前处理
• 1.2.2.2 水样品的过滤
• (1)向玻璃漏斗里倒水样,当水样完全滤过立刻 关闭真空泵。
• (2)用不锈钢的滤器夹,小心移开滤膜上的刻度 漏斗。
• 1.2.2.3 用酸漂洗滤膜
• 将膜用无菌的镊子夹放在有200ml 0.05mM H膜2去SO除4(Mgp2H+3。.0)的无菌500ml 烧杯中进行漂洗滤
5
1 标本前处理
离心5 分钟,使得固体沉淀。澄清上清液可以直 接用于病毒核酸提取或贮存于-70℃。 • (3)取澄清的上清液200ul 进行RNA 提取。
6
1 标本前处理
• 1.2 水
• 通过阴离子滤膜过滤水样品。用牛肉膏(1.5%w/v)含 0.05M 甘氨酸(pH9.0)缓冲液洗脱附在膜上的病毒。使 用Microsep 100TM 或CentriconTM columns 离心管进一 步浓缩便、呕吐物
1.2 水
1.3 环境涂抹样
1.4 食品
1.4.1贝类
1.4.2三文鱼
1.4.3草莓、蓝莓
1.4.4生菜和苗芽菜
4
1 标本前处理
• 1.1 粪便、呕吐物 • 1.1.1 设备和材料
微量移液器、无菌过滤器、漩涡振荡器、微量离 心机、1.5ml 无菌离心管、磷酸盐缓冲盐溶液 (PBS)10mM pH7.0-7.4。 • 1.1.2 操作方法 • (1)离心管每管分装0.5mlPBS。用一次性移液 管(或无菌棒)添加豌豆大小的粪便(约0.1 克),稀释成约10%至20%(重量/体积)的粪 便悬浮液。当粪便样品是液态时,不必在PBS 中稀释,直接使用500ul 的样品。 • (2)漩涡振荡每个样品1 分钟。在5000 rpm 下
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合理运用PPT课件

3
EB病毒持续感染示意图
• 原发感染后, EBV 在人体B淋巴细胞建 立潜伏感染,只表 达潜伏抗原,受感 染者成为终生病毒 携带者
• EBV健康携带者咽 部不定时排毒
• 在机体免疫功能下 降和某些因素触发 下 , 潜 伏 的 EBV 可 以被再激活,引起 病毒复制及临床症 状
Rev. Med. Virol. 2008; 18: 305–319
在罕见的病例中抗CA 抗体(IgM)会持续阳 性
20-30% 的EBV新近感染 抗 EA抗体(IgG)阴 性
抗EBNA抗体(IgG)阴 性
14
实验室指标四:EBV病毒核酸检测
• Real-time PCR是目前最主要的监测EBV载量的方法,可以指导治 疗和判断疗效,如PTLD/EBV-HLH/CAEBV等
• 人群感染率高,终身潜伏感染, 具有感染-潜伏-活化的特性
• 肿瘤相关病毒,每年EBV相关 肿瘤死亡病例达15-20万
• 与很多疾病相关,几乎可引起 所有脏器和组织的相关疾病
• 细胞免疫非常重要
Khan G et al. Infectious Agents and Cancer, 2014, 9:38.
6
临床实践诊断EBV感染时需要回答的问题
• 是否感染EBV? • EBV感染的时相? • 是否EBV活动性感染? • 组织或器官中EBV感染的细胞定位如何?
7
EBV感染相关的实验室指标
• 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50%(学龄以上儿童)
• 嗜异凝集抗体 • 异型淋巴细胞
非特异 性指标
• EBV特异性抗体
• 荧光定量PCR检测EBV核酸 • EBERs原位杂交实验:EBV感染受累的组织学证据
特异性 指标
EB病毒持续感染示意图
• 原发感染后, EBV 在人体B淋巴细胞建 立潜伏感染,只表 达潜伏抗原,受感 染者成为终生病毒 携带者
• EBV健康携带者咽 部不定时排毒
• 在机体免疫功能下 降和某些因素触发 下 , 潜 伏 的 EBV 可 以被再激活,引起 病毒复制及临床症 状
Rev. Med. Virol. 2008; 18: 305–319
在罕见的病例中抗CA 抗体(IgM)会持续阳 性
20-30% 的EBV新近感染 抗 EA抗体(IgG)阴 性
抗EBNA抗体(IgG)阴 性
14
实验室指标四:EBV病毒核酸检测
• Real-time PCR是目前最主要的监测EBV载量的方法,可以指导治 疗和判断疗效,如PTLD/EBV-HLH/CAEBV等
• 人群感染率高,终身潜伏感染, 具有感染-潜伏-活化的特性
• 肿瘤相关病毒,每年EBV相关 肿瘤死亡病例达15-20万
• 与很多疾病相关,几乎可引起 所有脏器和组织的相关疾病
• 细胞免疫非常重要
Khan G et al. Infectious Agents and Cancer, 2014, 9:38.
6
临床实践诊断EBV感染时需要回答的问题
• 是否感染EBV? • EBV感染的时相? • 是否EBV活动性感染? • 组织或器官中EBV感染的细胞定位如何?
7
EBV感染相关的实验室指标
• 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50%(学龄以上儿童)
• 嗜异凝集抗体 • 异型淋巴细胞
非特异 性指标
• EBV特异性抗体
• 荧光定量PCR检测EBV核酸 • EBERs原位杂交实验:EBV感染受累的组织学证据
特异性 指标
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ppt课件

A
1
ORF 1a
5,000
10,000
15,000
ORF 1b
20,000
E MN
S
25,000
30,000
B
20,001
8.3 kb
SARS-CoV
C
25,000
30,000
12 3 kB
X1 E
X3
9.0
M
N
6.0
5.0
S
X2
X4 X5
4.0
3.0
2.5
2.0
RNA 2
1.5
4.5 kb
RNA 3
H
17
A model of coronavirus evolution
CoVs in bats are the hypothesized gene pool of group 1 and group 2 CoVs and CoVs in birds are the hypothesized gene pool of group 3 CoVs.
•核酸检测: 快速敏感
H
20
实验室检测在SARS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 潜伏期 1-12 天,平均 5-6 天,潜伏期内无传染 性, 发病 即有传染性 • 若将一个传染周期定在 5-6 天(平均潜伏期), 发 病 5 天内能确诊病人, 则可能将疫情有效控制在 2 代病人以内
BSL-3
H
21
SARS的诊断标准
➢ 1951 年,Gledhill等分离出鼠肝炎病毒(Murine hepatitis virus,MHV);
➢ 1965年,Tyrrell和 Bynoe首次在体外用人胎鼻和气管 培养方法,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 命名为B814病毒。
《elisa检测技术》ppt课件(2024)

拓展ELISA检测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 、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
2024/1/28
22
06 ELISA实验操作技巧与注 意事项
2024/1/28
23
实验前准备工作建议
01
仔细阅读试剂盒说明书 ,了解实验原理、操作 步骤和注意事项。
2024/1/28
02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耗 材和仪器,确保它们的 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去除异常值、缺失值等, 保证数据质量。
2024/1/28
数据转换
对数据进行对数转换、归 一化等处理,以满足后续 分析需求。
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 计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 组数据进行比较,评估差 异显著性。
13
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
结果解读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结合专业知 识对实验数据进行解读,如判断 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
《elisa检测技术》ppt课件
2024/1/28
1
目 录
2024/1/28
• ELISA检测技术概述 • ELISA实验方法与步骤 • ELISA实验数据分析与解读 • ELISA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 • ELISA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 ELISA实验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2
01 ELISA检测技术概述
发展多重ELISA检测技术,实现对多个目标物的同时检测,提高检 测效率。
20
新型ELISA技术发展趋势
数字化ELISA
利用微流控、微阵列等技术,实现ELISA检测的数字化、自 动化和智能化。
免疫荧光ELISA
结合免疫荧光技术,提高ELISA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化学发光ELISA
肝炎病毒的检测及其意义ppt课件

23
.
丙型肝炎病毒
传播途径 检测方法
24
.
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 可以通过皮下、黏膜或母婴传播。潜伏期为226周。
25
.
检测方法
抗体检测:丙型肝炎IgM型抗体主要用于预示HCV 感染病情的 严重化和慢性化,不用于早期诊断。
丙型肝炎IgG型抗体一般于9-22周开始出现阳性, 可持续数年。但也可见于一过性感染,抗-IgG始终阴 性。
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3+
-
+-
-
早期HBV感染或慢性携带者,传染力强
4+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2.慢性携带者
5+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 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乙肝五项结果分析少见模式
模 表面 表面 E E 核心 式 抗原 抗体 抗原 抗体 抗体
临床意义
6-
+
+-
6-
789-
表面 抗体 +
-
+ +
E 抗原-ຫໍສະໝຸດ E 抗体-核心 抗体
+
-
+
+
-
-
+
-
-
-
-
+
+
机率 临床意义
5-15 1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IgG) 2非典型恢复型,急性HBV感染 (IgM)
2-10 1.既往感染过 2.急性感染恢复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5-10 1.既往感染过 2.急性感染窗口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扫描电子显微镜
用于观察病毒和细菌 表面结构和附属结构等 。
透射电子显微镜
用于观察病毒的大小、 形态与结构及细胞内的超 微结构等。
空斑形成试验
是一种检查和准确测定病毒滴度的方法。
将稀释的病毒悬液加入单层细胞培养瓶中。病毒吸附后,再覆盖一层 融化的半固体营养琼脂,使病毒在单层细胞培养中有限扩散。
一般选用9~14d的鸡胚
优点: 来源充足、 组织分化程度低、 本身很少携带病毒和细菌、 对接种病毒不产生抗体及 病毒较易增殖等
尿囊腔接种:常用于流感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和新城疫病 毒的适应和传代培养
动物接种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白鼠、乳鼠、豚鼠、家兔、猴和鸡等;
常用的接种途径包括皮下、皮内、腹腔、静脉、角膜、鼻腔及脑内接种等方式;
病毒检验技术流程
02
PART
病毒的分离与培养
主要有细胞培养法、鸡胚培养法、动物接种法等,而对细胞、鸡胚 不敏感,又没有合适动物模型的病毒,可采用基因克隆的方法。
.
6
细胞培养法
二倍体细胞株来源于正常人胎儿组织,主要用于培养病毒制 备疫苗等;原代细胞是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原代细 胞的培养是指直接从机体取下细胞、组织和器官后立即进行培养; 传代细胞来源于肿瘤细胞或细胞株传代过程中变异的细胞。
相对于免疫学方法或其他 基因检测法,NASBA速度快, 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检测范 围广泛,缺点在于成本较高。
杂交链式反应HCR
杂交链式反应(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 HCR)是由 Dirks 与 Pierce于 2004 年提出的一种高效的核酸扩增方法,根据核酸探针竞争性杂交形成长度不等的亚稳 态核酸双链实现输出信号的放大。HCR 反应在室温下即可,无需变温调节、酶的辅助及 其它试剂的参与,在核酸信号扩增方面得到广泛应用。HCR 反应体系由一段启动探针 I, 两段发夹环结构探针 H1、H2 构成,H1 与 H2 发夹环探针结构相似,分为环部、茎部以 及粘性末端三个部分,启动探针引发两段功能性核酸探针竞争性结合,形成亚稳态的核酸 双链,从而实现 HCR 反应。
病毒悬液中的感染性病毒量的滴度可用PFU/ml表示。
03
PART
免疫学方法
.
13
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采用抗原 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 测定。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 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 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 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 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 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病毒增殖的观察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鉴定指标 1.细胞形态的改变 2.红细胞吸附 3.细胞培养液pH值改变
病毒数量及病毒感染性测定 1.血凝试验 2.中和试验 3.空斑形成试验 4.半数感染量(ID50)
和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 (TCID50)
细胞形态改变 包涵体
红细胞吸附
形态学检查及诊断
光学显微镜
直接观察到较大的病 毒体(如痘病毒) 、包 涵体 狂犬病毒感染—— 嗜酸性包涵体。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目前最有效、最灵敏 的方法就是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 time RT-PCR), 根据目标核酸基因来设计引 物实现对靶标的检测,已广 泛应用在临床样品的检测。 real time RT-PCR 是将荧光 能量传递技术应用于 PCR 仪中,在PCR 的反应体系 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获取 的荧光信号积累来实时监测 整个 PCR 进程,最终通过 得到的标准曲线对未知得模 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04
PART
病毒核酸分子检测
.
15
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gene chip)又 称基因微矩阵(DNA microarry)具有微型化、高 通量 、并行处理易于自动化 等优越性,它将大量的靶基因 片段有序、高密度地排列在玻 片、硅等载体上, 用荧光检测 后 , 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 比较和分析 ,一次试验就可对 上万种基因进行快速、准确 、 高效的检测。
结果是每一个有感染性的病毒在单层细胞中可产生一个局限性的感染 灶。用活性染料 (如中性红) 染色,则活细胞着色,受病毒感染而破坏 的细胞不着色,形成肉眼可见的空斑/蚀斑(plaque)。
每个蚀斑是由一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形成的,称作空斑形成单位 (plaque forming unit, PFU)。
细胞培养瓶
鸡成纤维细胞
鸡胚培养
鸡胚培养法是用来培养某些对鸡胚敏感的动物病毒的一种培养方法,此 方法可用以进行多种病毒的分离、培养,毒力的滴定,中和试验以及抗原 和疫苗的制备等。
不同病毒在鸡胚的不同部位的 生长特性差异很大,选择不同的接 种部位是病毒分离成功的关键: 尿囊腔接种、羊膜腔接种、卵黄囊 接种、绒毛尿囊膜接种
05
PART
新型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
18
NASBA
NASBA(Nuclear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 核酸依赖性扩增检测技术)是 一项以RNA模板进行等温核酸 扩增并能实时观测结果的检测 方法。该技术的检测反应有赖 于AMV逆转录酶、噬菌体 T7RNA多聚酶、核糖核酸酶H、 两种特别设计的特异性寡核苷 酸引物和分子信标探针共同协 作而完成。
病毒检测技术反映病毒的核酸水平、感染的状态、传染性和评定治疗效果,对病情的诊断、治疗 和用药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根据检查结果判断和选择患者适宜的抗病毒药物种类,并制定适宜的 最佳治疗方案;可根据病毒核酸量的动态变化对患者用药的剂量、时间及是否需要联合用药等提供重 要的参考依据。病毒检测技术在评价和观察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免疫增强药物的疗效及判定预后 效果都有重要应用。
病毒检பைடு நூலகம்技术
Virus Detection Technology
.
1
目录
CONTENTS
.
01 前言 02 病毒的分离与培养 03 免疫学方法 04 病毒核酸分子检测 05 新型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2
01
PART
前言
.
3
病毒检验技术
病毒学检验技术是用实验室检验方法对临床 和流行病学现场送检的标本(如人或宿主的血液、 组织、尿、粪便和组织液等)进行病毒学的定性 和定量分析,为病毒感染和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