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不锈钢电解抛光液配方

合集下载

不锈钢电解抛光液的配方

不锈钢电解抛光液的配方

不锈钢电解抛光液的配方
1.磷酸基溶液
配方1通用性好,适于碳钢、低合金钢和不锈钢,是应用最广泛的电解液
配方2适于1Cr18Ni9Ti之类的奥氏体不锈钢
配方3适于1Cr13之类的马氏体不锈钢,也可用于镍、铝的电抛光
配方4适于不锈钢,抛光质量中等,溶液使用寿命很长不需作再生处理
配方5适于不锈钢,抛光质量好,溶液使用寿命较长,主要用于手表等精密零件
配方6适于不锈钢,低合金钢、高合金钢、铸铁等,强烈搅拌可改善抛光质量。

配方7适于除含钨的高碳钢以外的大多数普通钢,钢合金元素最高允许含量为镍3.75%钼0.5%铬1.4%锰1.75%钒0.3%
配方8适于碳纲及含锰、镍的摸具钢。

钢铁磷酸基溶液电抛光工艺规范。

不锈钢抛光剂配方

不锈钢抛光剂配方

不锈钢抛光剂配方
不锈钢抛光剂是一种高效的金属表面处理工具,主要由几种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下面是一份不锈钢抛光剂的配方,供参考:
材料:
- 乙酸
- 氢氧化钠
- 硝酸
- 碱矿物
- 去离子水
- 表面活性剂
配方:
1. 将5L去离子水倒入一个大容器中。

2. 向水中慢慢加入0.5L乙酸,同时搅拌,直到完全溶解。

3. 将1L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约为30%)倒入水中,搅拌均匀。

4. 在容器中加入20ml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

5. 慢慢加入30ml的碱矿物,搅拌均匀。

6. 最后,加入5ml的硝酸,搅拌至溶解。

注意事项:
- 操作时需戴手套和护目镜,保护好手和眼睛。

- 加入的化学物质需逐一慢慢倒入,避免剧烈反应。

- 加入碱矿物和硝酸时需小心,它们都具有刺激性。

- 置于干燥阴凉处保存,避免阳光直射。

以上是一个不锈钢抛光剂的配方,使用过程中需要高度注意安全。

如果您不具备化学实验经验,建议不要自行制备。

同时,在使用抛光剂时,应该遵守相关操作注意事项,避免误操作而受伤。

环保型不锈钢电化学抛光液工艺配方

环保型不锈钢电化学抛光液工艺配方

环保型不锈钢电化学抛光液工艺配方在生产过程中不锈钢表面容易出现一些黑色氧化皮或是微观不平等,影响其使用价值。

只有对其再加工如机械抛光、化学抛光和电化抛光处理来提高其自身价值,因此推荐以下的工艺或许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工序:化学去油→水洗→酸洗→水洗→化学抛光→水洗→电抛光→水洗→钝化→水洗→烘干→检验。

配方:为了提高不锈钢制品的耐蚀性及装饰性,需要对不锈钢表面进行抛光。

目前,使用的有手工、机械、化学三种抛光和电化学抛光。

由于现有的不锈钢电抛光液都采用磷酸和铬酐,在抛光和清洗过程中有不少铬(Ⅵ)及磷酸根在废水中排出,造成环境污染,通过试验,推荐下列配方和工艺条件。

环保型电抛光液配方1、2不用铬酐,磷酸用量少,这种配方减少了污染排放。

配方3完全不用磷酸和铬酐,解决了废水排放的环境问题,是一种全新型的无污染的环保型电化学抛光剂,其工艺流程如工艺如工艺条件与原有的基本相同,抛光效果也基本相同,保证了抛光质量。

无铬酸酐不锈钢电解抛光液添加剂(无重金属不锈钢电化学电解抛光液)及废水处理介绍:一、重金属为什么有毒性?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

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1、除被悬浮物带走的外,会因吸附沉淀作用而富集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成为长期的次生污染源;2、水中各种无机配位体(氯离子、硫酸离子、氢氧离子等)和有机配位体(腐蚀质等)会与其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导致重金属有更大的水溶解度而使已进入底泥的重金属又可能重新释放出来;3、 .重金属的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不同。

其形态又随pH和氧化还原条件而转化;4、在其危害环境方面的特点是: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一般为1~10毫克/升,汞、镉为0.01~0.001毫克/升);在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洋-甲基汞);可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慢性路线。

不锈钢电解液配方

不锈钢电解液配方

不锈钢电解液配方
主要成分:
1.稀硫酸(H2SO4):稀硫酸可用于溶解不锈钢表面的氧化皮和污渍,同时具有去除不锈钢表面缺陷的作用。

2.稀氯化酸(HCl):稀氯化酸可用于去除不锈钢表面的氧化皮和杂质,同时具有提高不锈钢表面光洁度和清洁度的作用。

3.二异丙基酮(MEK):二异丙基酮可用作溶剂,用以稀释稀硫酸和
稀氯化酸,同时具有促进不锈钢表面清洁的作用。

4.醋酸(CH3COOH):醋酸可用于调节不锈钢电解液的PH值,以保证
不锈钢表面的处理效果。

5.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用于增加不锈钢表面的润
湿性和抗氧化性。

配方:
1.稀硫酸20%:800mL
2.稀氯化酸10%:300mL
3.二异丙基酮:100mL
4.醋酸:50mL
5.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0mL
操作步骤:
1.将稀硫酸和稀氯化酸分别称量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2.加入二异丙基酮并继续搅拌,直到完全溶解。

3.加入醋酸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再次搅拌均匀。

4.将电解液溶液倒入电解槽中,并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对不锈钢进行
处理。

5.处理完成后,可用干净的纯水进行冲洗,以去除表面残留的电解液。

需要注意的是,不锈钢电解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防护措施。

同时,电解液使用后应妥善保存,避免光
照和高温,以防止电解液的分解和变质。

不锈钢电解抛光

不锈钢电解抛光

不锈钢电解抛光一电解液H3PO4+H2SO4+CrO3对钢铁、铝、铜等多种金属材料的电解抛光,一般均采用以磷酸为主要成分的抛光液,以待加工工件为阳极(连接电源正极)、铅板为阴极。

本实验以不锈钢抛光为例,工件不锈钢作阳极,铅板作阴极,在含H3PO4、H2SO4、CrO3分别为65%、10%、15%的电解液中进行电解抛光。

1、配制抛光液时,应先将CrO3溶于适量去离子水中,再将H3PO4、H2SO4依次加入,然后加去离子水至所需体积。

2、预处理:打磨不锈钢片正反两面,将表面毛刺和氧化皮除去,再改用W2801#金相砂纸继续打磨至轻度划痕消去,冲洗干净。

放入经预加热、温度为70℃的除油液中进行电化学除油。

要求待加工钢片为阳极,铅板为阴极,并调节电极挂钩控制两极板平行且间距为1~2 cm,通过调节恒流恒压计使阳极电流密度为3 A/dm2,时间为3 min。

除油后趁热用去离子水将钢片冲洗干净,并迅速放入电解抛光液中进行抛光,以免钢片表面再次氧化。

电化学除油液:NaOH 30 g/dm3、Na2CO3 30 g/dm3、Na2PO4?10H2O 30 g/dm3、Na2SiO3?9H2O 4 g/dm3。

2、将经预处理的钢片作阳极,铅板作阴极,置于温度为70~80℃电解抛光液中,要求控制极板间距为l~2 cm,阳极电流密度为10~11 A/dm2,时间为10 min左右。

3、将抛光好的钢片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放入3%Na2CO3溶液浸泡5 min,然后再冲洗、擦干。

二电解液NaOH水溶液配方:NaOH,56g+100ml水浸蚀条件:阳极,电流密度5~10A/dm2,温度140~150度,时间10~15min。

三电解抛光液5%高氯酸+95%醋酸,条件:20V,小于15℃60%磷酸+40%硫酸,条件:25V10%高氯酸+90%乙醇,条件:12V,0℃。

电解抛光技术参数

电解抛光技术参数

糖精 2-4g / L;DA30-60A/ dm2;T 50-70℃;t 5-8 min; 钝化:CrO3 100-150g / L;H2SO4 1-5ml / L;室温 10-20℃。
电解抛光技术参数
序号 1 2 3 4 药物名称 磷酸 硫酸 铬酐 明胶 用量 500 毫升 400 毫升 50 克 7克
使用方法: 1.温度 60℃ 2.时间 5 分钟 3.电压 4.电流
பைடு நூலகம்
]
不锈钢电化抛光新工艺
在生产过程中不锈钢表面容易出现一些黑色氧化皮或是微观不平等, 影响其 使用价值。只有对其再加工如机械抛光、化学抛光和电化抛光处理来提高其自 身价值,因此推荐以下的工艺或许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化学去油→水洗→酸洗→水洗→化学抛光→水洗→电抛光→水洗→钝化→ 水洗→烘干→检验。 化学抛光:30%H2O2 150-220ml / L;H2SO4 约 5 ml / L;稳定剂 10g / L; T 50-70℃;t 5-10min; 电化学抛光: 85% H3PO4 600ml / L; 94%H2SO4 300ml / :L; 丙三醇 30ml / L;

电解抛光液配方

电解抛光液配方

电解抛光液配方电解抛光液配方,是指由多种化学物质混合而成的特殊液体,用于对金属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处理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电解抛光液配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电解抛光液配方,包括成分、配比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钢铁材料电解抛光液配方钢铁材料通常需要使用含硝酸和氢氟酸的电解抛光液进行处理。

具体配方如下:硝酸:50%;氢氟酸:5%;硫酸:5%;水:40%。

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即可制成电解抛光液。

使用时,将待处理的钢铁材料浸泡在电解抛光液中,通过电解反应将表面氧化物去除,达到抛光效果。

铝合金材料需要使用含硝酸和草酸的电解抛光液进行处理。

具体配方如下:硝酸:20%;草酸:5%;水:75%。

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即可制成电解抛光液。

使用时,将待处理的铝合金材料浸泡在电解抛光液中,通过电解反应将表面氧化物去除,达到抛光效果。

三、铜材料电解抛光液配方铜材料需要使用含硝酸和氢氧化钠的电解抛光液进行处理。

具体配方如下:硝酸:15%;氢氧化钠:10%;水:75%。

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即可制成电解抛光液。

使用时,将待处理的铜材料浸泡在电解抛光液中,通过电解反应将表面氧化物去除,达到抛光效果。

四、不锈钢电解抛光液配方不锈钢材料需要使用含硫酸和氢氟酸的电解抛光液进行处理。

具体配方如下:硫酸:50%;氢氟酸:10%;水:40%。

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即可制成电解抛光液。

使用时,将待处理的不锈钢材料浸泡在电解抛光液中,通过电解反应将表面氧化物去除,达到抛光效果。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电解抛光液配方,每种材料都需要采用不同的配方和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抛光效果。

在使用电解抛光液时,应注意安全和环保问题,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解抛光液配方,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04不锈钢电解液配方

304不锈钢电解液配方

304不锈钢电解液配方以下是一种常见的304不锈钢电解液配方,包括其主要成分和制备过程。

这个配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主要成分:1.硅酸钠(Na2SiO3):作为亲水基团,有助于增加润湿性和清洁性能。

2.磷酸二氢钠(NaH2PO4):作为缓冲剂,调节pH值,增强清洗效果。

3.磷酸三钠(Na3PO4):作为碱性剂,提供碱性环境,有助于除锈和去污。

4.氢氟酸(HF):作为腐蚀剂,能够去除不锈钢表面的氧化物和锈蚀。

5.去离子水:作为稀释剂,用于调整电解液的浓度和pH值。

制备过程:1.按照所需电解液的量比例准备硅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三钠和氢氟酸。

根据具体需要,调整每种化学物质的浓度。

2.在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加入硅酸钠和磷酸二氢钠,搅拌均匀。

3.慢慢地加入磷酸三钠,继续搅拌混合直至完全溶解。

4.将适量的氢氟酸缓慢加入溶液中,并继续搅拌混合。

5.根据需要,适量调整电解液的pH值,可以通过添加磷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来完成。

6.最后,使用去离子水稀释电解液,直到达到所需的浓度。

使用注意事项:1.在制备和使用电解液时,必须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2.电解液通常具有腐蚀性,应远离易腐蚀的材料和设备。

3.在使用电解液进行清洗和除锈时,应注意温度控制,避免产生有毒气体或引起其他意外。

4.使用后应妥善保存电解液,避免接触到光线和火源。

总结:304不锈钢电解液配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其清洗和除锈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操作,并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

这样才能有效地清洁、除锈和抛光不锈钢材料,确保其表面的光洁度和耐腐蚀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4不锈钢电解抛光液配方
304适配性:
一款针对304不锈钢的电化学抛光液配方,通过适当调试,便可达到高光亮效果,电解液可达到两年左右的换槽期。

●以上配方对201、202、304、304L、316、316L、321、410、420、430等不锈钢材质均有效;
●对于达标300系列材质,建议按照“硫酸的配比浓度的上限”配槽;
对于达标200系列、常见400牌号材质,建议按照“硫酸的配比浓度的下限”配槽;
对于200、300组合材质,建议按照“硫酸的配比浓度的中值”配槽;
对于耐蚀性极差的不锈钢、无镍200系列材质,建议在配方基础上继续提高磷酸含量;
●电解槽设计优选PP材质,禁止选用金属类材质;
●建议经常清理槽内杂质或沉淀物,可15天清理一次,以维持长久的使用寿命。

●在加工过程中,工件会带出液体,槽液会正常消耗。

当液位明显下降时,要按原配比例同时添加磷酸、硫酸(或稍微过量的硫酸);严禁只添加单一酸种。

●以上配方电解液的寿命是长久的,基本不用更换。

但在槽液极脏的情况下,就需要更换新液;
●停工期间,建议在电解槽上加置密封盖,防止电解液吸潮造成配方失调——带来的电解缺陷;
●以上配方电解出来不锈钢件,可呈现出清亮、高光、高亮的效果,清晰的影像镜面视觉;
●不含铬酸酐、六价铬、三价铬、总铬等有害离子,无需复杂的水处理工艺,即可安全排放;
●使用寿命远远大于同行业同类电解抛光液、铬系电解抛光液,维护良好的施工现场,已
创下25个月换槽期的记录;
●极低的抛光电流,电源能耗低;
●配方简单,配制工艺易于操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