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
隋朝灭亡的标志()A.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B.618年,隋文帝在长安被叛军杀死C.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D.618年,隋文帝在太原被叛军杀死2.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唐朝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3. 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
你认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在隋朝时被称为()A. 杭州B. 余杭C. 江都D.建业5. 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交融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6.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B.涿郡C.余杭D.洛阳7.“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汉文帝8.隋朝大运河中有一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它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9.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A.促进了中外交流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C.促进了民族交融D.巩固了国家统治10.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A.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B.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国力C.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D.结束分裂,统一全国3.《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
”由此可见,隋文帝( )A.崇尚节俭B.重视农业C.整顿吏治D.生活奢侈4.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
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
”这句话中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A.统一与发展的需要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D.北方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5.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这表明大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C.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 )A.禅让制B.世袭制C.察举制D.科举制7.科举制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举制正式形成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唐玄宗时期8.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治世局面。
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某校四名同学归纳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甲同学:周边少数民族袭扰B.乙同学:横征暴敛、苛政黩武C.丙同学:宦官专权、外戚临朝D.丁同学:统治集团内讧变乱9.下列对隋朝特点的总结中,哪个观点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短暂而繁荣B.二世而亡C.经济繁荣D.崇尚节俭二、非选择题10.“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
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古代的()A.中央集权制B.郡县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2.在“学习强国”《送流水》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吴王夫差征战中原开凿邗沟,岁月不居,邗沟流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了他卓绝的想象力,决定在中华大地上再拉出一道超长的“伤口”。
“一道超长的‘伤口’”是()A.都江堰B.大运河C.灵渠D.通惠河3.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人才选拔的垄断,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是()A.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人才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C.隋炀帝创立进士科D.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4.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口,又从大梁之东引汴水入于泗,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
……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
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相接,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从材料中能提取的信息是()A.大运河修建于隋文帝时期,起于长安B.大运河的修建虽造成劳役繁重,但有利于后世发展C.大运河的修建主要是用于商人的交易D.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为炀帝巡幸江都5.如图所示人物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与他相关的史实有()①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实现了统一①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的势力①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①设立了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6.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以长安为都城建立起新的政权。
589年,他又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他”是哪一位开国皇帝( )A .杨坚B .杨广C .李渊D .李世民 7.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这一朝代是() A .秦朝 B .隋朝 C .汉朝 D .唐朝8.“论考试制度的本身,确实是公平的。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581年,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 __。
2.隋的统一(1)时间:____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2)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朝经济的繁荣(1)原因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3)地位: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易混易错隋朝建立后,统一了全国。
(×)提示: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
【问题思考】隋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是什么?(1)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2)北方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发展。
(3)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加强__ __,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605年,____。
3.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抵,南至。
4.长度及地位:全长2 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不太注重才能。
2.过程(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易混易错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
(×)提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不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而是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A. 581-618年B. 589-618年C. 581-600年D. 588-618年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④3.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
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这说明()A. 唐诗影响深远B. 科学制促进唐诗的繁荣C. 唐诗取材广泛D. 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4.唐朝诗人皮日休曾道:“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5.下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的作用是()A. 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B. 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C. 巩固了统治,使统治长治久安D. 加强了民族融合与交流6.《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1300多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是指()A. 监察制度B. 三省六部制C. 行省制度D. 科举制7.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使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A. 隋文帝B. 唐高宗C. 宋太祖D. 元世祖8.“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
诗中论及的大运河开通的重大意义在于()A.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 南水北调C. 加强了南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D. 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9.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现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A.秦始皇B.隋炀帝C.唐太宗D.明太祖2.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底蕴.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A. 都江堰B. 大运河C. 赵州桥D. 明长城3.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下列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有()①科举制②大运河③赵州桥④都江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他在位期间成功在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物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5.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工程和建筑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1是明朝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城防工程B.图2是隋朝时开凿的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C.图3是清朝时开始营建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D.图4是唐朝时李春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7.201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年,苏州共有4条运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7个点段(盘门,山塘历史街区含虎丘岩寺塔,平江历史街区含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获得申遗成功.其中,苏州运河故道,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8.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9.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0.“西周以镐京为首都,洛邑为陪都…后代凡是都长安的政权,多以洛阳为陪都,凡都洛阳的政权,常以长安为陪都…”可以为此论断作注脚的时期是()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11.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2.《资治通鉴》评价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
”由此可见,隋文帝()A.重视农业B.崇尚节俭C.整顿吏治D.生活奢侈3.“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唐代诗人李敬方的这首《汴河直进船》评述了大运河的利与弊。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西南边防③结束分裂割据局面④巩固隋朝统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4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下令开凿诗中“河”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5.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6.这一制度在中国推行了约1300年,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指的是()A.科举制B.禅让制C.九品中正制D.世袭制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
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②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③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周边少数民族袭扰B.隋炀帝的残暴统治C.土地兼并严重D.外戚篡夺政权9.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有()①江南经济的发展②北方各民族的大交融③大运河的开通④科举制度的创立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10.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隋朝的张文天想做官,他可以通过()A.凭才能和学识参加科举B.利用门第和出身获取C.地方推荐D.买官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繁荣而短暂B.实现了统一C.统治者残暴D.大运河开通3.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进了中外交流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C.促进了民族交融D.巩固了国家统治4.大运河中有一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它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5.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水利灌溉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D.为了对高丽战争6. 史学家指出隋炀帝干了一件造福子孙后的大事。
这里的“大事”主要是指()A.开凿了大运河B.游玩江南C.大兴土木D.统一全国7. 下列措施不属于隋文帝实行的是()A.统一币制B.发展经济C.编订户籍D.开通大运河8.结束魏晋南北朝,统一全国的朝代是()A.东汉B.北周C.隋朝D.西汉9.“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汉文帝10.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含义: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1、“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隋朝富强的主要原因是()
A.隋朝统一全国,增强了实力
B.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改革措施
C.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D.隋统一后,南北交通加强
2、秦代万里长城和隋朝的大运河都是古代的伟大工程,对历史发展影响巨大。
下面不属于二者相似之处的是()
A.都是为了巩固当时的统治而修建
B.都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C.都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D.都加强了南北间经济交流
3、下列朝代曾完成国家统一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4、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条件是()
A.国家统一,便于集中全国的人力和物力
B.隋朝社会经济繁荣,具有相当的实力
C.人民要求巩固隋朝的统治和统一
D.人民要求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5、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结束南北朝分裂让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隋文帝 D.唐玄宗
6、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
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7、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8、“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
”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
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A.促进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B.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方便帝王游玩
9、“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10、(2017·山东日照)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
D.节俭盛行
15、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
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 促进经济交流
B.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 沟通五大河流
D. 便利南北交通
二、非选择题
1.《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的作者张程将隋帝国从胚胎孕育到盛极一时,最后势力星散的全过程娓娓道来。
请你根据书中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昙花王朝》第一部分第二章:转瞬而成的统一开皇八年(588年)三月,杨坚很高调地宣布讨伐陈朝,发誓要统一天下。
杨坚君臣给陈叔宝罗列了二十条大罪,抄写三十万份传单散发江南,下诏说: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天览,有怀伤恻。
可出师授律,应机诛诊,在期一举,永清吴越。
”┄(灭陈后)统一天下。
(1)杨坚完成统一大业是在哪一年?他建立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昙花王朝》第二部分第三章:开皇盛世开皇十二年(592年),户部奏称:“天下府库都藏满粮食布匹,无法接纳新的物资。
许多物资只能堆积在廊庑之下。
”杨坚下令赶紧造新的仓库来容纳绢匹。
┄天下富足,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盛况只在七百多年前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出现过。
那是一个被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
因此,史家将杨坚统治时期称为“开皇盛世”。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杨坚统治时期,出现“开皇盛世”的原因是什么?
(3)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及其继任者逐步建立了怎样的选官制度?该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昙花王朝》第三部分第五章:王朝的形象工程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各地成群一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沿线。
┄被征发的百姓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
(4)从“一百多万”和“一半”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5)结合本课的学习,请你客观地评价一下隋朝大运河。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C
6.B 7.C 8.A 9.C 10.C
11.D12.D 13.B 14.C 15.B
(1)589年;原因: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
(2)原因: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科举制度;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杨广是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
(5)大运河的开通,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当时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不惜民力,也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给人民带来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