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隋朝的统一

合集下载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含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含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标解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那是谁?又是在什么时候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二、探究新知(一)隋的统一展示材料:材料一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二冀州谷薄,市井多奸诈,雯(jibng)为铜斗铁尺,重之于肆,百姓使之。

——《隋书•赵观传》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及统一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师生归纳:(1)时间:581年;开国皇帝:杨坚(隋文帝);都城:大兴:统一时间:589年;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展示材料:隋朝都城大兴位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

605年,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次年,迁都洛阳;同年推动大运河的建造,以使从南方漕运粮食到北方,同时在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大粮仓以备荒年时使用。

迁都凿河,还可以掌控关中政治中心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便于对东北用兵。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提示:经济方面: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解决粮食问题;政治方面:为了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也便于对东北用兵。

第1课隋朝的统一

第1课隋朝的统一
B 渠连接旳是
A.海河与黄河 C.淮河与长江
B.黄河与淮河 D.黄河与长江
请思索:
10、隋朝时,一位商人要把一批货品从余杭经水 路运抵洛阳,他应走旳路线是( )
A.江南河—长江—邗沟—淮水—通济渠—黄河 B.通济渠—黄河—邗沟—淮水—江南河—长江 C.邗沟—长江—江南河—黄河—通济渠—淮水 D.江南河—邗沟—长江—黄河—通济渠—淮水 11、隋朝建立于________年,________年统一南 北.
2)开通大运河增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3)修建旳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旳
石拱桥。
4)开创旳科举制沿用上千年。 5)三省六部制影响后世政治制度。
秦隋相同之处
1.都是结束分裂实现大统一旳朝代秦结束了春
秋战国旳分裂;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旳对峙
2.都开创新旳政治经济制度并为后世沿用
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裔沿用;隋朝旳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裔沿用
拓展延伸
当今,举世瞩目旳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 旳绝大部分渠道都是延用了京杭大运河旳河段, 作为传承古代文明主要载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京杭大运河,被 赋予了新旳历史含义。你以为它将为中华民族 旳伟大复兴做出哪些新旳贡献?
答案:经过引长江水输送到华北缺水地域, 以缓解该地域旳缺水问题,同步也能发挥运河浇 灌、排洪、排涝、发电以及旅游等多方面旳效益, 对环境旳改善也将起到重大旳作用。
亡……
第1课 隋朝旳统一
一、隋文帝统一南北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 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581~604)华阴人, 隋朝旳开国君主。
• 初仕北周,封隋公,静 帝禅让为帝,国号隋。
• 在位二十四年,后为次 子杨广所弒,谥文帝。
隋文帝

七下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七下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南朝
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渡过长江,进攻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 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 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 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 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1 涿郡
永济渠 A
2 洛阳
B 通济渠 C 邗沟
江南河 D
a 海河
b 黄河 c 淮河 d 长江 e 钱塘江
余杭 3
由北到南,永通邗江
在河南的两段是:永济渠和通济渠
隋炀帝为什么能开通大运河?
• 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 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基础;
• 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 万人的可能性;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 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 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 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对大运河的评价有过于肯定的,如材料一、 二;也有过于否定的,如材料三、四、六; 材料五比较客观,我认为正确。
积极: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维 护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4.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 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1)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的王朝:秦结束 了春秋战国的分裂;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秦朝之后是强 大的汉朝,隋朝之后是强大的唐朝。都短命,历二世而亡:秦 朝存在15年;隋朝持续37年。
(2)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筑万里长城;隋修大运河。 (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4)都因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而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知识梳理
• 一、南北重归统一
• 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定都长安。 • 2、南北统一:589年,隋朝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 3、繁荣一时:隋文帝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国家安定,经济繁荣,人口增加。 • 二、大运河的开通 • 1、目的:隋炀帝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的灭亡:
• 由于隋炀帝的 暴政,公元 618年农民战 争使隋朝灭亡。
本课小结

国家统一 589
盛 繁盛 一 时
经济繁荣 大运河的开凿
的 一时 隋 朝
二世而亡 38年 581—618
课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建立于(A ) A.581年 B.582年 C.508年 D.907年 2.隋文帝是( C ) A.杨广 B.杨勇 C.杨坚 D.杨业 3.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C ) A.统一南北 B.创立科举制度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三
• 2、开始时间:605年 • 3、情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
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 4、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 活动与探究
• 思考与判断: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 ①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 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不过,说是“好事”的, 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 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 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 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 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 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以及隋朝的灭亡原因。

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的建立时间是581年,建立者是隋文帝杨坚,
都城是长安。

隋朝的统一时间是589年。

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以及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2. 大运河的开通: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 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唐朝时期,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其中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

4. 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时间是618年,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七下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建议查阅历史教材或请教历史专业人士。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四.隋朝的灭亡
【想一想】
隋朝为什么仅仅存在了38年就灭亡了? 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 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杀,隋朝灭亡。
时间:581年
人物:杨坚 隋的统一 都城:长安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建立和巩固

隋的统一
一.隋的统一
1. 隋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开国皇帝。 2. 隋朝统一天下的时间和事件。 3. 隋统一之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 ?
一.隋的统一
隋朝的建立
隋文帝——杨坚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 帝,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 杨坚就是隋文帝。
外戚:皇帝母亲或妻子的 亲戚(杨坚的长女被北周宣帝 封为皇后)。
【想一想】
与前朝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的创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 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 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1300多 年。

隋朝的灭亡
四.隋朝的灭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 课
目录
一.隋的统一 二.开通大运河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
上册: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与 社会变革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 民族交融
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二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D
• 夏商与西周 • 春秋和战国 • 三分魏蜀吴 • 南北朝并立 • 宋元明清后
东周分两段 一统秦两汉 二晋前后延 隋唐五代传 王朝至此完
负责? 政府
2、政府负责选官,实际上是加强了谁在用人和选官上
的权力? 皇帝
3、报考的原则是什么?对于出身是否还有限制?
自由报考、无限制 4、对教育事业有何影响? 促进
对国家有何影响? 利于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4、科举制的诞生有什么意义呢? (评价、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
二、开通大运河
4.开凿 概况:
纵贯南北 全长2700多千米
3点: 以洛阳为中心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4段:(永、通、邗、江 ) 北到南
5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
隋朝运河贯南北 三点四段五大河 永通邗江北到南 黄海淮江和钱塘 涿郡洛阳通余杭
思考:如此浩大的工程为什么能在隋朝完成?
隋朝大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 拔人才的制度。
才 学 做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3.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 度的正式确立。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文帝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 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
隋炀帝
1、结合材料分析,科举制产生后,选拔人才主要由谁
A.隋、唐 B.宋、元
A
C.明、清 D.秦、汉
2、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 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 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32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32张PPT)

隋中期 结论(表现)
4600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粮仓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5500多万顷 垦田扩大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耕 地面积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604年七月,隋文 帝病危,杨广派人入 宫将父文帝杀死,又 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 死,缢杀之;遂即位, 为隋炀帝。
3.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 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一、隋的统一
一、隋朝的统一
1.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北朝


西
魏 国


东魏
北方:
十六国 并存
北魏
(鲜卑族) 西魏
北齐
581年
北周 隋
南方: 东晋 宋 齐 梁 陈 589年
南朝
2.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_5_8_1_年——___杨_坚_建立隋朝,定 都__长_安__,他就是隋文帝。 2.统一:_5_8_9_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3.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__长_期__分_裂___的 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 展大趋势。
二世而亡 38年 581—618
随堂训练
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A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A D.②③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朝廷得到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基础知识:
13、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条件:①②③。

1、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建立者是,都城在(今西安)。

隋灭陈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2、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顺应了。

3、隋文帝改革的措施:经济上,,,;
政治上,加强,提高。

4、隋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意义):促进了,使和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的王朝。

5.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6.(皇帝名字)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凿隋朝大运河。

7.隋朝大运河开凿时间是:从起
8.大运河的三点:以为中心,北抵(今北京),南至(今杭州)。

9.连接的五大河流:从北到南依次是、、、、。

10.隋朝大运河四段从北到南依次是:、、、。

11.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交流。

12.科举制开创的历史背景:时期,官吏的选拔由垄断,选官看重,不太注重,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

12 、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在位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4、科举制创立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变革,加强了
,扩大了,使
,推动了。

15、隋朝灭亡的原因:①②③。

16、隋朝灭亡的时间:
精选习题
一、单选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了相关的历史事件。

其中①代表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A.标志着隋朝的建立 B、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长期分裂,南北重归统一
2、“古今称国际之富强者莫如隋”,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
B、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
B、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D、隋朝屡次发动对外战争
3、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却给子孙万代带来莫大的好处。

”“此项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赵州桥
D、大运河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A、西汉
B、隋朝
C、东汉
D、秦
5、以下不属于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B、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老天爷不助隋朝
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此河”是指()
A、黄河
B、大运河
C、淮河
D、长江
7、“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琵琶记》中这段诗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8、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十年之祚(国运),而后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A、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B、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二、读图说史
9、观察下列图片并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古代科举考试场面图二古代科举考试发榜场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指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唐太宗李世民扩充国学规模,严格录取应试者,把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武则天设立殿试和武举,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玄宗李隆基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1)根据图片和文字介绍,你可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2)哪个朝代谁创立了科举制?科举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3)唐朝对完善科举制做出贡献的有哪三位皇帝?
10、观察下列图片并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到610年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根据图片和文字介绍,你可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2)请根据文字介绍,指出图中A、B、C分别是哪三个地名?
(3)隋末,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的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江南河连接了哪两大水系?
(5)隋朝大运河由北到南依次有哪四段?三、材料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卞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1)这两位诗人说到的都是哪条河?是谁在位时
(2)简要说明胡曾和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有何不同。

(3)你比较赞同上述哪位诗人的观点?为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以来,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中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人教版历史教材《七下》材料二:国家取士,远胜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三: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时策三道。

……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

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四: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材料五:随着门周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

”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进士科是哪位统治者创立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科举制有哪些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5)比较材料一和材料i.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

(6)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