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
语文课文杨修之死赏析

语文课文杨修之死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课文杨修之死赏析语文课文杨修之死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的原因
(1)杨修之死,一方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 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终 于招致杀身之祸。
(2)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 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 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 掉。
(3)杨修已经深深卷入曹丕曹植争 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得势的 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 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 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愈恶
日 常 生 活
政 治 活 动
愈恶
大怒
怒
杀
失利葬修
•
• 杨修之才具体表现在哪里?(找出 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
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目中无人
耍小聪明
阴险残忍 虚伪奸诈 嫉贤妒才
深谋远虑
“古来第一奸雄”
合作探究
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 争议。有 持哪种观点呢?
【合作探究】
——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 6、思考 • ①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 ②叙事的方式有:A顺叙 B倒叙C插叙D 补叙 本文属于哪一种( ) • ③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 请你给每个小故事定小标题。 • 答: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⑦
整体感知:
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拓宽延伸
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 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 曹操进一什么言?
是啊,如果我们用功利 的目光审视杨修,那么他的
举止无疑是自取灭亡.
但是, 斯人已逝,作为生 者,我们可以选择韬光养晦的 人生哲学。然而 , 我们不应该 鄙弃甚至打击那些才华外显、 放旷直言之人。
总结:
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身死因才误
杨修之死的读后感

杨修之死的读后感《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和故事,其中杨修的死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修,字德祖,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官员,他是一位聪明机智的政治家,精通文学,善于辩论。
他在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代君主手下都有很高的地位,曾任司空、司徒等重要职位。
然而,他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杨修之死发生在曹叡即位后的一次宴会上。
当时,曹叡正值年幼,政事大权实际上由司马懿掌握,而杨修则是司马懿的政敌。
在宴会上,曹叡听信了司马懿的谗言,误以为杨修有谋反之意,便下令将杨修逮捕并处死。
杨修被关入牢狱,最终被处死,死时年仅五十六岁。
杨修之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他是一个有着高才华的政治家,但却因为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而走上了不归路。
他的死,既是权谋斗争的牺牲品,也是自身才智的悲剧。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权谋斗争的残酷和无情。
杨修是一个聪明能干的政治家,但他却因为政治斗争中的尔虞我诈而最终丧命。
在这个时代,人们的命运往往受制于权力的游戏,聪明才智并不能保护一个人免受险恶的世界。
杨修之死也给人们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聪明人常常会在政治斗争中受到伤害,甚至丧命。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聪明才智并不能保护我们免受危险,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避免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
杨修之死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警示,聪明才智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正直、善良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而聪明才智并不一定能带来幸福和成功。
总之,杨修之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在这个世界上,聪明才智并不能保护我们免受危险,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幸福和成功。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其三:缘于政治斗争。
深入探究
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阴险残忍
虚伪奸诈
嫉贤妒才
老谋深算
“古来第一奸雄”
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目中无人
耍小聪明
拓展延伸
杨修这个素负才名的文士,当他自以为能读懂曹操 的心思时,等待他的却是死亡。学完课文,假如让你为 杨修墓碑题一两句话,你会写些什么?
兰州树人中学
罗贯中(约1330~ 约1400),名本,号湖海 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 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
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 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 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 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
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
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 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
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 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 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 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 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示例:聪明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
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
作业布置:
1、以《从杨修之死想到》为题,写一段200 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
2、(选做)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
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写出你心中的曹操。
谢谢大家!
• 插叙的作用: 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情节 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 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使人物 形象更加丰满。 三是,使文章的主 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 四是 ,加上插叙,有时可以起到补充 说明的作用。
杨修之死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 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节及结构
•
故事 • 1.杨修被杀 • 插 • • • • • 叙 • 8.失利葬修
2.改建园门 3.分食酥饼 4.揭发“梦中杀人” 5.告曹丕密招吴质 6.教曹植斩门吏 7.为曹植作答教
补充材料:关于“杨修之死”的不同观点:
(一)、杨修不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专制的体制之中, 而曹操又是这种体制下罕见的“雄猜之主”之一。这类人 物猜忌心和防范心都是很重的。他们最忌恨的,便是别人 猜透他们的心思。别人的一切他都要掌握,自己的想法却 不能让别人知道。杨修对曹操的心思洞若观火,而且连将 要提问的次序都能猜到,这实在太恐怖了。如果杨修猜出 来了却并不说出去,也许还好一点,他又偏要到处张扬。 因此,杨修这颗钉子,非拔不可。
虚伪奸诈 残忍多疑 嫉贤妒能 老谋深算
……
拓展迁移: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在为人处世方面 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慧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 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 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要三思而行。
没有宽容就没有未来
布置作业
请阅读《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故 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参考 题目如下: ①我眼中的曹操 ②曹操——奸人也?英雄也? ③一代枭雄曹操 ④读《三国》看曹操 ⑤由杨修之死评曹操的用人饼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揭发“梦中杀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 人” 中耳 告发曹丕密谋 知其事,迳来告操 教曹植斩门吏 君奉王命而出…… 为曹植作答教 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杨修之死

植后以骄纵见疏,而植故连缀修不止, 修亦不敢自绝。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后 漏泄言教,交关诸候,乃收杀之。修临死, 谓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修 死后百余日而太祖薨(hōng )。 ——《曲 略》
作业:
1、课后为杨修撰一副挽联或一首挽 诗; 2、阅读《三国演义》、《易中天品 三国》。
3.修知其事,径来告操。
4.惟修知其意,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 中,君乃在梦中耳 !”
人皆不晓其意。修_________ 曰: “‘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 丞相嫌园门阔耳。”
修_________ 曰:“君奉王命而出, 如有阻挡者,竟斩之可也。”
杨修的表现 破解门内“活” 分食“合”中酥 道破梦中杀人真相 密告簏里藏人事件 教授曹植斩杀门吏 预设答条蒙欺孟德 破解口令擅自行动
魏武王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路过,杨修跟随 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八个字。曹操就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不 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 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修把自己的 理解另外写下来。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 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 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 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 臼,是承受辛 辣的东西。受辛合成一个‘辞’(辤)字:这就是 ‘绝妙好辞’。”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 结果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 赶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杨修之死
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臼(jiù)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 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臼(jiù)” 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 “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 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 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 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 ‘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 臼,受辛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 好辤’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 曰:“我才不见卿,乃觉三十里。”
杨修之死的故事

杨修之死相传东汉末年,杨彪的儿子杨修,是个文学家,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后来成为“一代奸雄”东汉相国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
落成时,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
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
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
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
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
操大喜,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杨主簿赐教!”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忌讳。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奶酪),想巴结他。
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3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
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
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取餐具给大家分吃了。
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
而后,操问其故,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然喜笑,而心头却很妒嫉杨修。
曹操多猜疑,深怕人家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
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
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假装作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情相告。
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
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惟有杨修又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而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
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忄享)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忄享)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杨修之死

总结
鸡肋事件——惑乱军心——“斩”
改建园门 众人分酥 梦中杀人 告发曹丕 教植出城 为植答教
—— —— —— —— —— ——
虽称美,心甚忌之 虽喜笑,而心恶之 闻而愈恶之 愈恶之 大怒 大怒,有杀修之心
插 叙
出战蜀军,战斗失败,厚葬杨修
这种结构,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 使故事《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 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双线笔记) 2、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的哪 些故事呢?明天请你来讲讲印象最深的故事。
三国艺苑
径来告操
密请吴质
疑谮害曹丕
愈恶之
试才干事件
曹 丕 曹 植
“竟斩之可也”
操大怒
亦不喜植
立斩之
做答教事件
作答教十余条
大怒:“匹夫安敢欺我 也!”已有杀修之心。
兵败厚葬杨修
操带伤归寨
兵出斜谷口 将修尸收回厚葬
杨修死后,曹操为何强行进兵,失败了为何厚葬 杨修 ?
①这是曹操掩盖想退兵的心事,进而掩盖杀 杨修的用心。 ②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 是正确的,再次揭露曹操以“惑乱军心” 杀杨修是借口,真正原因是杨修“恃才放 旷,数犯曹操之忌”。厚葬杨修是为了堵 住众人之口,以笼络人心。
2、归纳这篇小说中曹操的性格特点。
虚伪奸诈、心胸狭窄、生性多疑、自私冷 酷 (“千古第一奸雄”)
在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时,作 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数犯忌 甚忌之
请找能体现曹 心恶之 操心理变化的 愈恶之 词语有哪些?
愈恶之 大怒 亦不喜植 有杀修之心
请结合你对文章的感 悟,也来对杨修点评一番 (一句话即可)。
2、从全文看杨修性格最大特点是什么,曹操 为什么要杀杨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文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2、杨修之才具体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
3、小说中杨修“放旷”表现在,
我是从读出来的。(抓住人物语言)。
4、从中可以看出杨修是个什么样的人?
5、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
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一什么言?
备课之死
教学目标
1、能简述故事,梳理情节。
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4、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2、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恃才放旷毫无顾忌
曹操阴险虚伪妒贤嫉能
教学反思
三、出示教学目标
1、能简述故事,梳理情节。
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4、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四、整体感知
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2、导致修养之死的直接事件是什么?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请用简洁的话概括。)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听《三国演义》主题歌,回忆三国中的经典故事与人物形象。
二、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